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复兴方略-第1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连长,有点……问题,敌人是两发点射,估计……他们已经转移炮位了”,楚中源少尉摇了摇头,这么短的时间,虽然已经初步锁定了敌人的炮击位置,但一门82毫米迫击炮也不过才8公斤重,肯定早就转移了。

“我们已经没有时间了。还是要反击,不然战士们就要被敌人压着打了”,后面的重装备还需要加快进度,但美国人距离这里已经不到40公里了,时间太紧了。

第4组经过艰难的跋涉,抵达了加拿大人的右翼阵地前率先发动了突击,平素训练的差距很明显地展现在了两军指挥官的面前,华军士兵抛弃掉身上的多余装备,突击队甚至就端着自动步枪向前灵活地跳跃着,三十多个战士就在加拿大人的眼皮子底下用各种“看起来很花哨”的动作来规避敌人的子弹,幕然,一个士兵被击中了,但仍然坚强地半跪在地上使用手中的火箭筒对面前的机枪阵地上进行射击……

“Fire,快点,机枪……机枪,快点拦住他们。呼叫炮火支援,我们需要迫击炮的齐射拦截,我的上帝呀,他们的突击速度太快了”,1500米的距离他们不到两分钟就已经突破了一半的距离,“天啦,他们还在继续!哦!MY GOD!”,克尔特中尉不断地在胸前划上十字,这哪里是人的勇气可以支撑起来的?

A连的12挺班用机枪开始忙乱的进行拦阻射击,指挥部也被迫把炮口火力转过来进行拦截。

“4组已经上去了,5组在干什么?还有,我们的装甲车什么时候才能上来?”,陈锐中尉观察到右翼的情况很不利,加拿大人装甲车上面的机关炮火力实在太强了,压迫得战士们抬不起头来。

“连长,至少还有20分钟才能上来”

不能说华军士兵不勇敢,也不能说加拿大人的防御战术有多么优秀,毕竟加拿大人的车栽武器系统的反应要比华军士兵手中的单兵作战系统要强大得多,可惜……时间有点紧,美国人已经距离这里不远了。

“让他们都加快速度,不要畏惧牺牲。反坦克炮,注意,把那两辆最危险的装甲车给我敲掉!”,唯一的AY…15B反坦克炮和缴获自以色列人的8发炮弹是目前唯一的希望了。在短兵相接的时刻,加拿大人的三辆步兵战车铁了心想要欺负华军士兵手里面没有合适的重武器来对付自己就很是张狂,不断用12。7毫米的并列机枪来压制散兵。

亲自出马操控反坦克炮的少尉透过光学瞄准器(美国人的东西和华军目前使用的单兵作战系统不匹配)乘加拿大人的迫击炮转向西北的时刻猛然从沙堆后面站起来并且熟练地锁定正在疯狂射击的一辆M5D步兵战车,果断击发出去然后立即向前扑倒在沙地上,将反坦克炮收紧在怀中向右边侧滚了十几步才停下来,又把潜望镜伸起来仔细观察效果。

“呼——吃”,150毫米口径的炮弹在身管里就不断地在收缩自己的口径,包裹在白烟中的反坦克炮弹顺着膛线飞旋而出,不过1600米的距离,3秒的时间不到,就直接砸在M5D观察口上,65磅重的炮弹毫不费力地就撕开了装甲薄弱的步兵战车,狠狠地扎在主炮塔上。强大的动能和炙烈的高温不是自动灭火装置可以阻挡的,还没有等哭叫着的驾驶员开门跑出来,一声闷响过后就是接踵而至的响彻云霄的爆炸声。可笑的是,轻装上阵的华军士兵用来击毁美制步兵战车的同样是来自美洲大陆的产品,如果五角大楼的大员们看到了这一切必定会发狂的,就是不知道,是会竭力称赞自己的矛利还是斥责制造商提供的装甲太薄?

看见加拿大人正在向四周逃散以防止自己被弹片炸伤,少尉满意地拍了拍手,又带着自己剩下不多的炮弹向右边移动,准备去袭击下一个目标。

被突然出现的爆炸吓了一跳的加拿大人已经判断出来袭的炮弹就是美制的AY…15,在痛斥该死的美国人和以色列人的时候,剩下两辆战车急忙掉转炮口向反坦克阵位上倾泻25毫米的机关炮弹,同时也向后边机动边撤退。

“这些该死的胆小鬼!”,看见负责帮助B连防御宽大正面的装甲车向后逃走了,维伯中尉虽然抱怨着却也没有什么有效办法,只好急忙命令一个排补充上来防止阵地被突破。而战场上的空隙稍一露出,已经被暂时压制在洼地里面连头都抬不起来的战士立即乘机从地上跃起,用手中的重机枪来反击阵地上还正在射击的加拿大人。

5组也迂回到了加拿大人的最右翼,32个士兵小心谨慎地向前葡伏,在爬到距离1200米距离上的时候还是被哨兵发现了,加拿大人惊恐地开枪示警。这让正在督促阵地的特雷泽少校简直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才好,三个方向上都有敌人出现,应该把自己的主要力量放在哪里呢?

“皮尔中尉,现在没有办法了,只有让你和督战队去支援公路检查站(东南方向)了,一定要把中国人击退”,那里的重要性谁都知道,公路检查站要是丢了话和南面的美国人将断绝地面联系,要是……

不过特雷泽少校还是不明白,自己的士兵和中国人装备是几乎一样的,自己还占据了比较有利的地形,怎么400人到了自己手上就连一个连的中国人都比不上呢?看来,不仅是作战指挥上的问题,关键的原因还在于士兵和指挥官的素质上,看看自己的这些兵,奇*書网收集整理吃喝玩乐,上战场也当作是度假一样的,让他们跟在美国大炮和坦克后面还可以耀武扬威一下,可真到了和敌人面对面作战的时候,可能连人家一个手指头都比不上——的确,正如少校所思考的问题一样,160个华军士兵正在依靠自己的绝对勇气在不断地逼近加拿大人的一线阵地,虽然他们的火力和人数上都比加拿大人要少,但对于短兵相接的陆军阵地战来说,论战术素质和攻击速度,天下无可出华军之右的地面部队。

9分钟的时间,从1900米的距离上发动冲击,5组华军战士以牺牲16人受伤41人的代价直接将负责守备阿德萨拉的加拿大第3师17营两个连斩成三断,在占领清真寺外围后把最左翼的A连隔断在镇西两个小村外。指挥官特雷泽少校与维伯中尉率领的B连面对3个组的压力被迫退回邮电局和小学坚守,皮尔中尉的督战队60多名士兵虽然守住了公路检查站,但第5组的战士立即向其右翼移动,转移到北面堵截住了B连溜出包围圈的可能。

局面全乱了,华军包围了特雷泽少校,而东北和西南的两股加拿大人也反包围着中间的华军士兵,真正是犬牙交错的场面……这不仅出乎特雷泽少校的意料,也是陈锐中尉没有预计到的情况。要是不能立即解决掉中间的B连,华军士兵将遭到加拿大人的三面冲击。

把手枪插入套中抄起自动步枪来,陈锐中尉急切地命令道,“乱就乱吧,告诉各组,现在这样的情况还不错,至少加拿大人的炮火不能有效发挥作用了,特别告诉第4组和第5组,一定要把两边的敌人给我拦住罗,剩下的三个组立即展开全面攻击,10分钟内把中间的这股敌人给我消灭了再去收拾其他的”

巷战……是残酷的,不到100名士兵主动向180人的B连发动攻击,这样的差距应该损失很大,但是对于已经经历过中东战场上的华军士兵来说,还有什么比从世界顶尖巷战高手以色列人枪口下活下来的士兵更能体会到应该如何去保护自己,杀伤敌人呢?

特殊的训练,体能上的优势,身体上的灵巧,本来就高涨的士气和特别制造的手雷,大威力的自动步枪,不少部队专门列装的枪榴弹,无所不在的阻击手,再加上从土而其和以色列一路杀过来的宝贵经验都让华军士兵先天上就比加拿大人要占据着无以伦比的优势。

往往就是,华军士兵依靠自己的腾挪和快速移动三下两下就跑到加拿大人的射击死角上,用整齐的手雷向敌人进行抛投,一个战士即便被击中也要再次使用自己的步枪吸引敌人的火力注意,给战友们创造出更有利的机会。

5分钟不到,两个班的加拿大人举起了手,整个小镇上最高的建筑邮电局大楼(只有三层)被占领,制高点的丢失,提前宣告B连的末日已经到了(后来,被俘的特雷泽少校还在战俘营中不断地进行着审慎的推算,他认为,如果自己当时稍微清醒一点就应该亲自带领一个排去守备邮电大楼,最少还可以坚持半个小时以上的时间,从而完全避免B连的覆没,因为美第402团在B连投降以后不到30分钟就赶到了。甚至自己将可能有机会改写整个东非战役的结局,至少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加拿大第三师的损失不会这么大了)

在顶端架起迫击炮的陈锐中尉命令示威性地向困在学校里面的B连发射出了几发炮弹,看见加拿大人不断地从被炸倒的空教室里面逃出来,又用机枪封锁住三个出口然后才派人向里面喊话,要求B连投降。听俘虏说里面的人还挺多,强行进攻的话,自己的损伤也少不了,还是尽量减少损失最好,何况外面的两个组还正在艰难地阻挡两个方向挤压过来的加拿大人。

失去制高权的B连两个半排,出路被完全堵住,躲在学校里面坚守却又只能是挨炸,听到外面中国人并不难以理解的宣传和呼叫,士兵们都看着自己的长官。

一个少校,两个中尉都相对无言,外面的战斗的确还很激烈,猛烈的枪声能够充分说明A连和督战队正在拼命地想解救自己,通讯器里面也能够得到美国人正在靠近的消息,但是如果两分钟的时间一到而不选择投降的话,这里的120个士兵就可能要先葬身在这个不知名的小学校里面了。

没奈何。

经过三个军官的简单商议,拒守学校的B连两个半排117名士兵宣布投降,附带着华军得到了最希望得到的6门火炮,整个接收行动不到10分钟,华军得以抽掉兵力去拦截正在拼命向中间进行攻击的两部分敌人。

A连和督战队本来已经凭借兵力优势向前突进到了距离学校不到500米的地方,但17点23分他们得到了B连已经投降消息,立刻就丧失了继续向前发动进攻的勇气,同时还发现华军士兵正在向自己的侧翼运动,急忙退出小镇并保持对华军的压力以等待增援力量的到来。

17点31分,第221团1营顺利到达,附近的敌人立即主动后退向各自方向上的援军靠拢,阿德萨拉就此完全落入华军之手。随后,华军第371旅主力经过艰难的跋涉全面进入阿德萨拉地区,5000华军将在这里牢固地建立起一道钢铁屏障,东北方向阻挡加拿大人的溃退,西南方向阻截美第402团的增援。东非战场上加拿大陆军第三师和澳大利亚第17旅的最后一条退路也被宣布截断了,3万6千溃兵已经惶惶不可终日。

正如火如荼开展的华军总攻击行动对加拿大人来说是一场“炼狱”,16点31分,第三师指挥部就发现面前正在进攻的敌人特别强大,不仅是在全面突击,而且火力也异常的凶猛,400多门重炮不断地在收割加拿大士兵的生命。

这样下去不行啊,内格默特觉得自己面临的压力实在有点过强了,5个团的第三师已经不能有效地抵抗3倍于自己的敌人。在不断向第一军请求帮助的同时他也在默默地思考问题,不过现在要内格默特少将立即下达撤退命令也有点强人所难,因为就在不久前他还向国内发出了“18点以前得到援军就撤退”的请示,如果现在就提前撤退是不是有一点儿戏的感觉?

独自在指挥部里面来回踱步,相对于美国人的现实主义思想,可怜的加拿大人现在最希望的就是国内或者美第一军普林斯中将下达一个“立即撤退”的命令了。科马上校则尴尬地站在一边等待将军的最后命令,他自己现在也觉得很不舒服,这是不是需要由自己来承担一个判断失误的责任?

不过天上还是会掉下点什么东西的。

16点43分,原本守备阿勒扎尔大清真寺和汽车站的澳大利亚17旅在不经意间就给了加拿大人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达尔准将向加拿大人呼救说,当面中国第37师正在向自己发动强力进攻,敌人以3个团的兵力在向自己两个团的部队发动“一浪比一浪都要高的攻击”,17旅已经快顶不住了,希望立即得到援军或者可以后撤20公里重新组织防线。

援军?

加拿大人会把自己的部队送上去帮助可怜的澳大利亚人防守阵地吗?

显然,内格默特少将不愿意这么做,也不准备这么做。

“命令他们,也顺便告诉他们,澳大利亚第17旅是一支光荣的盟军部队(在太平洋战争中曾经”跟在美国人后面“击退过日军的进攻),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他们完全可以击退中国人一个半装师的进攻,而且我们的美国盟军第2师正在向他们积极靠拢,要他们一定要坚守阵地,最后的胜利一定是我们的”,眼珠不知道转了几下的加拿大人下达了命令,也不说明是否可以撤退。

如果澳大利亚人不能坚持下去的而选择后退的话,那末放弃阵地的责任就应该由达尔准将来承担了,呵呵……我可真聪明啊,一旦澳大利亚人撤退,哈哈,我也就可以借口防线被突破而“被迫”向东南方向撤退了,黑锅也就由你们来背了,“科马上校,我的参谋长先生,你认为澳大利亚人能够顶得住吗?”

“不,肯定不行,一个满装澳大利亚第17旅也不过才7000人而已,将军,请恕我直言,现在就是半个中国B等师也可以轻松地击溃他们的防线,我个人认为,最多半个小时这些澳大利亚人就会主动宣布撤退的”,科马上校给了澳大利亚人一个非常准确的评论,对于现在的局势参谋长当然有自己的判断,从对方的眼神和语言中他已经敏锐地发现了师长的企图,虽然这有那末点不够君子和盟友的作风,但是现在也顾不了这么多了,他非常默契地选择了配合将军。

“对!你说得非常正确,我个人也认为他们顶不住,从道理上说我们应该立即去支援他们,可是现在哪里还有部队呢?两个团正在守备核心阵地,他们的压力也很大,一个团正在向阿德萨拉增援,剩下两个团也需要保护向东和向东南的公路通道,我们的兵力实在是缺乏啊,哎——”,少将甚至有一点鳄鱼眼泪一样的心情,还作出了一种沉痛无比的表情出来,这让同样心情的参谋长对自己的师长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心还真黑啊,不救人家也就算了,面子上又要做得冠冕堂皇的,还想让澳大利亚人来承担擅自撤退的责任,就好象“又当婊子又想立贞洁牌坊”一样的无耻。

不过,这样的话当然不能说出口来,只能是在两个高级军官那里互相默契而已。

可怜的达尔准将到现在还没有明白过来,他还在不断地向加拿大人徒劳地申请“援军”,当然,澳大利亚人也不是真的傻了,在权衡利弊以后,特别是当他接收到“加拿大人那可笑而又极端不负责任的命令”以后,达尔准将终于明白过来了事情的原委。

“砰”,一巴掌就狠狠地拍在了桌子上,气得满脸通红的达尔准将把牙齿咬得格格做响,如果现在“这个该死的加拿大人”要真的在他面前的话,可能准将先生就会扑上去把他给撕成碎片。

公然违抗命令自行撤退不是一个高级军官应该有的选择,但是现在的局势很危险,华第37师正在从西和西南两个方向进行局部的渗透,正面防线甚至已经被撕裂开了一个小口子,缺口已经有将近500米宽,还有继续扩大的趋势,如果再不作出“正确决策”的话,这里的6000多人就要全部給中国人分隔开了,这样的严重后果,谁都可以猜得到第17旅的结局是什么。

指挥部里面的十多个军官都眼巴巴地看着自己的长官,谁也没有见过准将发过这么大的火,无奈的准将最后还是决定给加拿大人申请一次,谁叫他比自己的军衔高还“临时代管”自己呢?

不到3分钟,可怜的澳大利亚人得到的再次回复还是“第2师正在坚决地进攻阿雷拉,请你部坚守阵地等待美军的到达”,不,我不能再忍受这些可恶的加拿大人了。达尔准将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怒火,美军第2师现在被朝鲜人死死地挡在阿雷拉以南的公路上,我们还有什么增援的指望?其实就算美国人现在就占领阿雷拉,到这里还有大约70公里的距离,美国人就是一路上轻松地开过来也需要一个多小时,还不要说沿途的必然遭到的坚决阻击了。而就这一个小时的时候都足够敌人吃掉自己两回了。

“给堪培拉去电报,转告东非司令部司令优里卡。莫兰上将并第一军军长罗克斯。普林斯中将,我部正在遭受中国军队的疯狂进攻,损失惨重已无力继续担任守备任务,而加拿大陆军第3步兵师少将师长内格默特拒绝派遣援军,职别无出路,只能向东南方撤退。第17旅指挥官达尔,2043年7月15日16点50分”,口述完电报以后达尔准将也顾忌不上加拿大人了,命令正在和华军纠缠的部队全面撤退,目标,凯干河谷,他也看中了目前这唯一的撤退通道。既然加拿大人可以透过国内给东非司令部施加压力,那末为什么澳大利亚人就不行呢?

反正,理由也在我这里。两个澳大利亚团迅速地从阿勒扎尔大清真寺和汽车站两个火线上下来了,5000多顺利撤退的残兵败将在达尔准将的命令下率先开始逃跑并直接驱逐一个加拿大步兵营的阻挡控制了河谷通道口。

接到消息的内格默特少将突然发现自己完全失算了,原本是想准备牺牲掉澳大利亚人换取充分撤退的时间,开始澳大利亚人根本就没有把自己的指挥权放在眼睛里面,没有通知自己就开溜,不到10分钟的时间就占领了原本是留给自己部队的路口,他心急如焚,正在撤退的部队是不可能接受自己的命令的,异常恼怒地也命令立即撤退。

狭小的谷口不到1公里宽,已经占据有利地形的澳大利亚人虎视眈眈地把自己的全部坦克都堵在路口上,还拒绝让加拿大人靠近,这让附近的3个加拿大装甲步兵团心急火燎,没有其他选择的内格默特一边命令装甲团和1团利用地势继续阻截华军第12师的靠近,一边通过电话不断地以指挥官身份命令澳大利亚人立即谷口撤出来,还向第一军报告说由于澳大利亚人的擅自撤退,“自己已经独力难支”,只有命令部队向东南方向的阿德萨拉撤退。

“都是些混帐东西!”,得到消息的东非司令部异常愤怒,该死的加拿大人和澳大利亚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