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任务系统-第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逢纪显得成竹在胸,他这才将他完整的计划说了出来。

    先写信给公孙瓒,约定好一起攻打韩馥,到时候平分冀州。

    等公孙瓒出兵之后,韩馥必定慌乱,届时,再派人游说韩馥。

    以韩馥的智谋,多半就会请袁绍来帮忙抵挡公孙瓒。

    等袁绍进入邺城,到底是韩馥这个冀州牧说了算,还是他那个渤海太守说了算,那就只有天知道了。ps:鞠躬感谢书友“小贤hhyy”“随风飘摇之人”的热情打赏,太困了,下一章明天更。

    ;

第三十章 反叛() 
逢纪和袁绍在南皮算计着冀州,算计着韩馥,远在邺城的韩馥毫无察觉。

    如今,韩馥正在为另一件事而烦心。

    几乎在逢纪献出计策的同时,韩馥正在政厅中走来走去,还不时地往门口望一眼,焦急之心不言而喻。

    不多时,一个瘦削的身影出现在门口。

    那个身影出现的一瞬间,韩馥就马上迎了上去,口中还连忙说道:“公与,你总算来了!”

    来人正是沮授。

    沮授也顾不上别的,一进门就问道:“主公,你这般着急寻我来,所为何事?”

    韩馥这才注意到,沮授的样子有些狼狈,他的衣衫没有拍整齐,用来裹头发的头巾也没扎好,显得乱糟糟的。

    再看沮授的脚上,他甚至有只脚是光着的,连靴子都没顾得穿上。

    韩馥感到好笑的同时也有些感动,对方因为他的一句话就这么匆忙地赶过来,其忠心可想而知。

    同时,韩馥也感到庆幸不已。

    若不是韩变拉近了两人的关系,他或许还会像之前一样,并不如何看重沮授,没准就会失去这么一个既忠心,又有能力的臂助了。

    在原来的历史上,韩馥将冀州让给袁绍之时,沮授可是竭力劝阻的,可是韩馥却并没有听从沮授的意见,才导致最后的悲剧。

    想到沮授的忠心,韩馥又联想到了另一件事,让他的眼中有了几分阴霾。

    只见他眼中闪过一丝怒色,用很压抑地声音说道:“鞠义反了!”

    “啊!”沮授忍不住惊呼出声,不敢置信地问道:“鞠义他居然造反了?”

    韩馥很沉重地点了点头。

    如果韩变在场,听见二人的对话,也肯定会惊呼出声的。

    鞠义这个无论是演义、历史还是游戏里面都出过场的人物,他是一点都不陌生的。

    在演义中,界桥之战时,鞠义带着弓手大败了公孙瓒,还斩杀了公孙瓒的部将严纲。但是演义中他的辉煌仅限于此了,鞠义成了赵云的垫脚石,被赵云斩杀。

    而历史上的鞠义,成就远比演义当中的辉煌,可以说,袁绍能够战胜公孙瓒,鞠义居功至伟。很可惜,鞠义为人比较骄纵,而袁绍又是那种翻脸不认人,杀功臣比杀敌人还快的性子,鞠义最后还是被袁绍所杀。

    不管是演义还是历史上,鞠义的能力都是值得肯定的,他绝对是东汉末年里的一颗将星。

    可是,这样一个名将,居然是韩馥的部下,而且背叛了他?

    若是韩变在此,定会为此感到忧心,可无论是韩馥还是沮授,都不知道鞠义将会达到的成就。

    他们的愤怒多过焦急。

    鞠义所在的家族本来就是河北的家族,但是因为避难而逃到了凉州的西平一带。

    鞠义便是在凉州长大的,学习了不少当地羌人的战法。

    后来,韩馥成为冀州牧,鞠义投靠于他,韩馥便帮助鞠家重新回到河北,让他们不用再在西凉吃沙子,又对鞠义委以重任,让其在中山国驻守,足量足饷。

    给权力,给钱给粮,可以说,韩馥对鞠义是仁至义尽了。

    没想到,鞠义还是反叛了。

    在得到消息的一瞬间,出现在韩馥脑海里的,就是起兵平叛,要让鞠义为他的所作所为付出代价。

    如果是之前的韩馥,说不定就这么做了。

    可如今的韩馥,未必有多大长进,但他有了一个值得信任,而且有能力的左膀右臂,沮授。

    他决定还是听听沮授的意见。

    沮授沉思了一下,便说道:“绝不能容忍这种背叛的行为,我们必定要起兵讨伐才对。”

    这话简直就说到韩馥的心坎里去了,他连连点头。

    沮授接着说道:“鞠义很有能力,主公不妨派张将军前去平叛。”

    韩馥沉默了。

    他知道沮授说得很有道理,鞠义的能力,他是比较了解的,而且鞠义手上有一支属于他自己的私兵,战斗能力非常强悍,所以他当初才会花那么大的力气去笼络对方。

    而沮授说的张将军,他也知道是谁,也知道那位张将军的能力。

    如果说要在冀州找一个能击败鞠义的人,那么那位张将军,将是不二人选。

    但是韩馥有他的顾虑。

    在之前,他对那位张将军还是比较信任的,讨董之时,他便将拱卫冀州的重任交给了对方,而对方也没有辜负他的信任。

    但是现在不同了。

    经过鞠义的背叛,韩馥如今有一点点的多疑。

    除了像沮授这样的左膀右臂之外,他不再对任何人完全信赖。

    在他眼中,那位张将军,也不再是那么值得信任。

    派他去平叛的话,他会不会和鞠义同流合污?

    更何况,打从心底,韩馥是希望自己去领兵的。

    鞠义敢背叛自己,那就由自己亲自领兵,给他一个终生难忘的教训吧。

    沉默了片刻,韩馥说道:“张将军他,值得信任吗?还是由我亲自带兵平叛吧。”

    声音平缓,却充满了一种不可置疑的语气。

    沮授张了张嘴,想要说什么,却终究没有说出口。

    他对那位张将军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人心隔肚皮,他也不敢肯定,对方就一定是百分之百忠诚的,他不敢打这个包票。

    但是,他还是想最后劝说一下。

    毕竟,韩馥的能力他是知道的,要打败鞠义,实在有些困难。

    可不等他劝说,沮授便听到韩馥继续说道:“我冀州有可战之兵数万,他鞠义能力再强,士兵再精锐,总不会是我五万大军的对手吧?”

    听到韩馥这样说,沮授只能细用微到难以察觉的声音叹了口气。

    他知道,无论如何他都是劝不动韩馥了。

    尤其是,现在这个,被怒火冲昏了头脑的韩馥。

    若是守义在就好了,那个小子有几分鬼机灵,应该能劝得动主公,即便劝说不了,出征的把握也会大一些。

    守义?

    沮授突然想到了,韩变没有在邺城,可是他在常山郡。

    而常山郡,岂不是就在中山国旁边?

    一离开州牧府衙,沮授还来不及整理自己的仪容,便找来笔墨,挥毫写就了一封信,派人送了出去。

第三十一章 鞠义的想法() 
沮授的信还没有到达常山,韩变就已经得到了消息。

    不是韩变未卜先知,也和韩变前世的见识没有关系。

    事实上,在此之前,韩变甚至不知道鞠义曾经是韩馥的部将。

    这和他了解三国的途径有关系。

    韩变前世对三国了解不少,但他并不是研究历史的,甚至于,他连三国志都没有通读过。

    他了解三国,主要是通过一部三国演义,再就是他所玩过的一些三国游戏,还有网上看的一些关于三国的小说。

    这就造成了,韩变成了一个对三国了解不少,却不够深入的半瓶醋。

    鞠义他有所了解,但是他了解的,也只是鞠义是袁绍的部下,很有能力。

    像鞠义曾经在韩馥手下当部将,这种史书上也着墨不多,演义中半点没涉及的东西,他是半点也不了解的。

    他之所以能知道鞠义背叛的消息,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他已经接到消息,鞠义率军进犯常山郡。

    常山郡下辖十二县,在韩变接到消息之时,已经被鞠义所部侵占近半。

    韩变的面前挂了一张巨大的地图,这是整个常山郡的地形草图,韩变在郡府库存之中翻箱倒柜了许久方才找到了这一份。

    这份地图精度不高,错误不知道有多少,但韩变找到之后,还是如获至宝。

    如今,这份地图之上,已经被韩变注上了不少标记。

    韩变看着面前的这份地图,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

    地图上面,代表鞠义的一方不断前进,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但是,韩变却觉得有些奇怪。

    首先让他觉得不解的是,鞠义的进攻态势,是完完全全的一个箭头,从中山国,直插向常山郡的核心,治所真定。

    这完全就是孤军深入的架势,一个不慎,他就会有全军覆没的危险。

    最让韩变觉得奇怪的还不止是这点,如果说孤军深入还可以用兵行险着来解释,但鞠义的下一个举动,却让人感觉他完全就是在送死。

    根据探子带回来的消息,三日之前,鞠义就已经攻下了灵寿县,这是位于真定县北方,距离真定县最近的一个县城。

    一般来说,孤军深入之人,甘于冒奇险,为的就是得到巨大的收获,而在常山郡,还有比治所真定更有价值的目标吗?

    偏偏鞠义并没有紧接着进攻真定,相反,据韩变接到的消息,鞠义在攻下灵寿县之后,既没有南下,也没有退兵,而是就在那里驻扎了下来。

    这不是找死是什么?

    在韩变百思不得其解之际,已经陷落的灵寿县城之中,一个将领模样的人,也提出了类似的问题。

    他提问的对象,正是鞠义。

    鞠义如今刚刚三十岁出头,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

    在西凉长大的他,身材高大,和许多蓄须的人不同,他的胡须都是刮了的,但还是留下了一些青色的胡渣印记。

    从外貌上看,他正是典型的西凉人特征,皮肤微黑,看上去很豪迈,粗犷,让人一看就能联想到纵横沙场的猛将。

    但如果你把他简单地看成一个脑袋里只有肌肉的猛男,而你刚好又是他的敌人的话,也许你就距离悲剧不远了。

    鞠义同时还拥有和他相貌极不相符的细腻心思。

    许多人都认为鞠义反叛韩馥是脑袋发热,只有少数人知道,在做出那个决定的时候,鞠义心里清醒得很。

    鞠义之所以反叛,是因为他想投奔到一个更好的去处,袁绍。

    和袁绍比起来,韩馥除了官职更高之外,没有任何优势可言,基本上都是全方位的差距。

    在韩馥和袁绍之间二选一,基本上智商正常的人,都知道应该怎么选。

    鞠义做出了选择,但他并没有直接带着兵马投奔袁绍。

    以他麾下的人马,直接投奔袁绍,肯定会得到接纳,而且会有丰厚的奖赏,但要说袁绍会多重用他,那倒是未必。

    这显然并不是鞠义所想要的。

    袁绍用人,首先看重对方的门第,其次就是看重对方的才华。

    鞠义的门第不行,他所在的鞠家,哪怕是搬迁到西凉之前,也只是当地的一个大家族,距离豪门望族还差得远,不然也不至于举家搬迁了。

    所以,鞠义要想得到袁绍重用,就只能展示出他的才华。

    文人墨客要展示才华有许多方式,而统兵的武将不同。

    一个武将,最能证明自己的方式,无非就是胜利。

    这也正是鞠义选择的证明自己的方法。

    一开始,鞠义是这样打算的,宣布反叛,吸引韩馥带兵来围剿自己,然后自己以劣势兵力以少胜多,如此,自然会得到袁绍的重视。

    但很快,鞠义就想好了一个更好的方法。

    攻打常山郡,将常山郡和韩变献给袁绍,作为晋身之资。

    直接对阵韩馥,虽然他的士兵很精锐,鞠义带兵打仗又有一手,但他所要面对的,毕竟是数倍于己的士卒,一个不慎反而落败是很有可能的。

    而攻打常山郡就不同了。

    鞠义早有反心,一直注意收集邺城方面的情报。

    在韩变上任之初,他就已经知道了其中的虚实。

    整个常山郡,就只有潘凤带过去的五千士兵。

    潘凤这人鞠义知道,论武艺或许还能和他拼一拼,但如果比起统率士兵,驰骋疆场,那十个潘凤捆一块,也不是鞠义的对手。

    至于潘凤率领的士兵,精锐程度更是比他差远了。

    哪怕是韩变一到常山就招募新兵,但这一个多月的时间内,他能召集多少士兵,又能训练出个什么样子?

    如果说鞠义有六成把握战胜韩馥,那把敌人换成韩变,换成常山郡,那他的把握会是十成!

    这便是鞠义停在灵寿的原因,孤军深入,不进不退,表达的就是一个蔑视的态度。他要激怒韩变,诱使韩变前来攻打他,到时候,他只需要先战胜韩变,常山郡自然只会是他唾手可得的一个猎物而已。

    他并不怕韩变来攻打他,相反,他还有些担心韩变会不会太过胆小,直接逃跑或是闭门不出。

第三十二章 埋伏地点() 
鞠义的打算,韩变自然是猜不透的。

    但鞠义的一举一动,却都暴露在了韩变的眼皮子底下,他总是要做出点反应的。

    要不要战?怎样战?

    这些东西都需要韩变做出决定。

    韩变便召集了有兵权的潘凤和郝昭在一起商议。

    首先就是由韩变讲述情况,当他提到鞠义的名字时,潘凤的眉毛就皱了起来,等他说完,潘凤就更是一脸的凝重。

    反倒是郝昭,对鞠义并没有什么了解,面色如常。

    沉默了片刻,潘凤就说道:“鞠义居然反了,这可就不好办了。”

    见郝昭一脸未解,潘凤解释道:“伯道,你和公子也许还不清楚,那鞠义很有几分才干,颇有练兵之法,其麾下有万余士卒,都随他征战了不少时候,战斗力比我麾下的五千儿郎只强不弱。”

    听潘凤这么一说,郝昭也知道为何潘凤会感觉这般棘手了。

    常山所有兵力加一起,连一万五千人都还凑不出来,看上去还占了一点人数优势,但是其中只有五千余人上过战场,其余的都是刚刚招募不久的新兵,战斗力可想而知。

    这样的实力,绝对是远远不如鞠义的。

    更何况,潘凤是那种实力相当却会硬说是己方占优,实力略逊却非要说实力相当的性子,他都认怂了,说明双方的差距不是一般的大。

    似乎是觉得这还不够震撼,潘凤还苦笑着说道:“不止如此,鞠义本人还有一支部曲,是他还在西凉时便跟随他的私兵,人数在千人上下,说个个以一当十那是夸张,但绝对算是精锐之士。虽然不愿意承认,但正面对决的话,我军胜算不会超过两成。”

    这下,连韩变都有些动容了。如果对手光是一万士卒,那他还不会太过担心,但其中有一千精锐的话,那他就不得不为此感到担忧了。

    一千精锐,完全有能力改变一场大战的走向。

    前世的时候,韩变对三国时期的一些精锐部队,是有一定了解的。

    比如说袁绍的先登死士,公孙瓒的白马义从,高顺的陷阵营,曹操的虎豹骑,刘备的白毦兵,以及之后的无当飞军。

    这些都可以堪称这个时代的精锐,称之为撒手锏也不为过。

    其中,先登死士的统领,便是鞠义。

    韩变有理由相信,覆灭白马义从的先登死士的前身,便是鞠义这千余精锐。

    就连郝昭,也明白这一千精锐的意义,不由得倒吸了几口冷气。

    气氛变得有些沉闷。

    良久,郝昭才有些干涩地说道:“实在不行的话,我们便坚守吧,以我军的实力,守住真定还是没问题的,到时候州牧大人肯定会来援的。”

    “这恐怕不行。”韩变想也不想便否定了郝昭的提议,看了郝昭一眼,觉得自己刚才说得有些过了,又说道:“伯道,不是我不相信你的能力,由你指挥,鞠义多出一倍人也休想攻破真定。”

    郝昭的脸色稍霁,刚刚因为提议被驳回而产生的一点不愉快,也烟消云散。

    韩变接着解释道:“只是,对我而言,单单守住真定,并无多大意义。伯道,你应该知道,我虽然掌管了常山郡的权柄,但我仅仅是一个长史罢了,算得上是有实无名。”

    郝昭点点头,来到韩变帐下一段时日,对韩变的情况也有些了解,知道韩变能有如今的权力,是韩馥利用手上的权责,打了一点擦边球。

    “倘若叛军攻陷常山郡大部,在灵寿县停留,而我却按兵不动,只敢坚守待援的话,家父那边,会有很大的压力。”

    郝昭继续点头,他明白韩变的意思了。

    本来韩变坐镇常山,就名不正言不顺,全靠有韩馥这个靠山,还有打的擦边球,韩变才能坚持下去。

    可若是真如韩变所说,他固守待援的话,无疑就会落人口实了。

    别人就会想,这果然是依靠关系上的位,完全没有掌管常山郡的能力呀。

    到时候,即便韩变自己脸皮厚如城墙,旁人的口水也足以淹死韩馥。

    如今可不是过几年,现在汉室还存在着最后的威仪,诸侯们再蹦跶,也不敢太过乱来,否则董卓就是榜样。

    韩馥虽然是冀州牧,但他也只是代替天子牧守一方而已,不可能不顾悠悠之口。

    所以,韩变不仅不能坚守,还必须要主动出击,打赢这场战争。

    还有个理由韩变没有说出口。

    他知道鞠义在之后会是袁绍的手下,所以,他极度怀疑,鞠义反叛的背后,有着袁绍的影子。

    说不定,袁绍夺取冀州的计划,已经开始实施了。

    届时,冀州将会同时面对来自公孙瓒、袁绍两方面的压力,如果还要腾出手来解决鞠义的叛乱的话,未免会有顾头不顾腚的危险。

    打是肯定要打,问题是到底是怎么打。

    又回到了一开始的问题,不光是韩变,郝昭也一时想不出来什么好办法。

    潘凤最受不了这种场面,他本来就不喜欢分析来分析去的,他最喜欢的,还是真刀实枪地上战场干一架。

    他用手在案几上一拍,恼怒地说道:“正面打不过,我们玩阴的不就行了?随便找个地方设下埋伏,我就不信打不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