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的国学梦我的中国梦-第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欢乐的酒宴才会让人的情谊显得更加强烈,就好像夜露只有遇到朝阳才会交汇蒸发一样。这样的情谊就像品尝橄榄,越是品味,越觉得味道久远。

    浓浓的夜露呀,不见朝阳决不蒸发。和乐的夜饮呀,不到大醉决不回家!

    浓浓的夜露呀,沾在那繁茂芳草上。和乐的夜饮呀,宗庙里洋溢着孝道。

    浓浓的夜露呀,沾在那杞树酸枣。坦荡诚信的君子,无不具有美善德操。

    那些同类的梧桐梓树,一树比一树果实累累。这些和悦平易的君子,看上去无不风度优美。

    彤弓:君主和诸侯的畅饮

    根据古代的铜器铭文和左传等书籍的记载,周天子把弓矢等物品赏赐给有功的诸侯,是西周到春秋时代的一种礼仪制度。周天子为了酬谢四方的诸侯,常常会对诸侯进行赏赐,并且会举办宴会来款待各地的诸侯。宴会开始时,周天子便会命令乐队演奏这首酬谢歌。

    我们从一开始看到的,不是热烈而欢乐的宴会场面,而是直接切入到的是诸侯在接受赏赐的隆重仪式,我们的注意力一下子就集中在这个突出的环节上了。红漆雕弓的弦是松弛的,赐予功臣庙中收藏,我们似乎看出了所赐彤弓的形状和受赏者对于弓矢的珍惜,受赏者此时应该是怀着无比的感激之情。周天子有这些好宾客,心里也不禁发出了赞美。周天子把自己的臣下称为嘉宾,可见他对有功的诸侯是多么的宠幸。而且,赏赐诸侯是出于真心的,此时的天子是情真意切的。钟鼓齐鸣,推杯换盏,整个宴会的场面充满了热烈欢乐的气氛。这表面上看起来是周天子在为有功的诸侯庆功,实际上是在歌颂周天子的文治武功。

    随着酒宴的进行,周天子的情绪也越发高涨,从心上赞美自己的诸侯,到心头喜欢自己的诸侯,最后发展为从心底里欣赏他们。整个宴会的场面也从礼貌地敬酒,到互相劝酒,最后君臣乐成了一片。这样地深入,既说明了文武百官循守礼法的秩序,又能看出热烈的气氛在不断地升级。

    其乐融融,一起举杯:

    红漆雕弓弦松弛,赐予功臣庙中藏。我有这些好宾客,赞美他们在心上。钟鼓乐器陈列好,终朝敬酒情意长。

    红漆雕弓弦松弛,赐予功臣家中收。我有这些好宾客,喜欢他们在心头。钟鼓乐器陈列好,终朝劝酒情意厚。

    红漆雕弓弦松弛,赐予功臣插袋里。我有这些好宾客,赏爱他们在心底。钟鼓乐器陈列好,终朝酬酒情意密。

    菁菁者莪(é):缘分下的爱情

    一个美妙的爱情故事总是那么的引人入胜,它出现在清朗明丽的山光和灵秀迷人的水色中,清幽的水洲,一对有情人相依相偎,此情此景,真是让人陶醉。有情人终成眷属,是多么令人舒心的一面。我们似乎看多了哀婉的爱情,看多了优美的风景中,一位失意人的独自悲伤。就像水乡泽国的氛围中,总是有着一缕渺远空灵、柔婉缠绵的哀怨之情,把一腔执着、艰难寻求但始终无法实现的惆怅之情,寄托在一片清虚旷远、烟水濛濛的凄清秋色之中。其实,美景不只是用来安慰受伤心灵的,风景如画,爱情似诗,两者温婉地融合在一起,也是未尝不可的。

    莪蒿是一种草本植物,生长在水边,叶子像针,开着黄绿色的小花,叶子在水嫩的时候可以吃。因为它是抱根丛生的,很像几岁的孩童粘着父母的情状,所以莪蒿又被人们称为“抱娘蒿”。

    女子在莪蒿茂盛的的山坳里,邂逅了一位性格开朗活泼、仪态落落大方、举止从容潇洒的男子,女子内心深处引起了强烈的震颤,两人一见钟情。两个人又一次在水中的沙洲上相遇,怀春的女子心中又惊又喜。可能是上天的安排,两个人在山丘上又见面了。

    从绿茵覆盖的山坳,到水光萦绕着的小洲,再到阳光明媚的山丘上,缘分把他们精心地安排在一起,两个人的关系也渐渐地明朗起来。对于女子来说,见到自己的爱人是最欣喜的一件事情了,内心的喜悦胜过了拥有一百个好朋友。两情相悦,上天的有意撮合,他们谁也不再掩盖自己的爱意。人生长河中,两个人发出了同舟共济、同甘共苦的誓愿。不管以后的生活是顺境,还是有逆境,只要时时有恋人的相伴,女子永远觉得幸福。

    风景如画,相依相伴:

    莪蒿葱茏真繁茂,丛丛生长在山坳。已经见了那君子,快快乐乐好仪表。

    莪蒿葱茏真繁茂,簇簇生长在小洲。已经见了那君子,我的心里乐悠悠。

    莪蒿葱茏真繁茂,蓬蓬生长在丘陵。已经见了那君子,心情胜过赐百朋。

    杨木船儿在漂荡,小舟上下随波浪。已经见了那君子,我的心里多欢畅。

    六月:天降奇兵大败犬戎

    犬戎族侵扰西周,周宣王命令尹吉普率军北伐。尹吉普文韬武略、指挥若定,大胜而归,是宣王中兴时才能出众的功臣。

    六月正是农忙的时节,可是边境上传来战事,犬戎族又来侵扰国家了。但是大家都没有慌乱,在周军主帅的指挥下,大家备齐兵车,刀出鞘、箭上弦,为了保家卫国,紧急出兵。周军训练有素,对待突发的情况应变迅速,四匹高头大马配备好,军服在第一时间做成。主帅治军有方,军队严整肃穆,对待军队时认真谨慎,为的就是让国家安宁。

第127节 楚国() 
犬戎这次看来是有备而来,很快就侵占了西周的多个城邑,马上就要到王畿之内的泾阳了。西周的军队也不是摆设,大军车坚马快,旌旗招展,十乘先锋军已经赶到,一场恶战即将开始。而此时,气氛已经紧张到了极点。

    西周军队果然如天降之兵,他们以无坚不克的凛然气势将来犯之敌击退到靠近边界的太原。这样的速度、这样的力量、这样的战果,让所有人都露出了喜悦之情,大家不得不对主帅赞美和叹服。如果没有主帅的指挥有力,怎么可能这么快地结束紧张的战斗!凯旋之后,周宣王为尹吉普和众将士设宴庆功。大军远征,为的是定国安邦,将士们上下一心,这是一件光荣的事情。然而这份光荣的获得,和主帅的领导是分不开的,西周有这样的人才真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情。

    宴会还有很多大臣参加,比如忠孝两全的张仲:

    六月出兵紧急,兵车已经备齐。马匹强壮威武,人人穿起军衣。犬戎来势凶猛,我方边境告急。周王命我出征,保卫国家莫辞。

    四匹黑马配好,进退训练有素。正值盛夏六月,做成我军军服。我军军服已成,行军一舍有余。周王命我出征,辅佐天子稳固。

    公马四匹高大,宽头大耳威风。只为讨伐犬戎,建立无上功勋。严整肃穆小心,认真对待敌军。认真对待敌军,使我国家安定。

    犬戎来势不弱,占据焦获驻防。又犯我镐与方,不久就到泾阳。织有凤鸟纹样,白色大旗明亮。我军兵车十乘,先行冲锋扫荡。

    兵车已经驶稳,前后俯仰操纵。公马四匹整齐,整齐而且从容。只为讨伐犬戎,进军太原猛攻。文武双全吉甫,国家榜样英雄。

    吉甫宴饮欢喜,接受许多赏赐。从那镐京归来,走了许多日子。设席招待朋友,蒸鳖脍鲤美食。哪些朋友参加,忠孝张仲在此。

    采芑:周军威猛,天将雄师

    这是一首人们在誓师宴会上唱的雅歌。众将士原本以为这次出征是为了去打仗,但到了边界后才知道,这次行动是屯兵。周朝自周文王开始,就有了屯兵制度。周朝每占领或者准备去占领一个地方,都要动员人们迁移到该地去居住,以此来巩固国家的安定。周宣王的卿士、大将方叔,为威慑荆蛮而进行的军事演习,就是在为屯兵做准备。

    荆蛮是古代中原人对楚越或者南人的称呼,荆蛮的大意是荆棘丛生的蛮地,这里面是带有歧视和敌视的。上古中原华夏族以正统自居,对周边的民族有歧视的倾向。而历史上的楚国与周朝冲突不断,周朝第四任君主周昭王便是在亲征楚地的时候淹死在汉水沔阳一带的,周王朝对楚地的敌视是可想而知的。

    楚国是周朝的诸侯国,楚国的先祖名叫鬻熊(yu**),又称为鬻子,是已知的最早的道家人物之一。商朝末年,鬻熊协助周文王起兵灭商,并成为周文王的老师和掌管火事的重要官员。周成王时,成王感念鬻熊尽心尽力侍奉周文王,并参加灭商战争,于是封鬻熊的曾孙熊绎为子爵,建立楚国。周成王在举行一些大规模的狩猎活动时,楚君熊绎也前来参加。在西周的早期,周朝和楚国的关系还是比较融洽的。

    不过,当时楚国的实力不足,还没有资格参加诸侯的正式会议,只能和鲜卑等蛮夷一起看守焚烧祭天的火堆。在周朝建立的政治体系中,楚国只相当于一个子男之国,子男就是古代诸侯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和第五等,地位很低。但后来,楚国在南方迅速地发展起来,很快地发展成为一个很有影响力的诸侯国。楚国对于周王朝的号令并不认真地遵守,周昭王为了维护周王朝作为天下共主的权威和周王朝既定的政治秩序,先后两次发动对楚国的征战。

    第一次南征发生在周昭王十六年,周昭王亲自率领大军渡过汉水。这次南征,周军缴获了大批的战利品,但是周朝并没有彻底地制服楚国。

    第二次南征发生在周昭王十九年,这一次的南征却使得周人遭到了重大的损失,周朝六师军队不但全军覆没,特别是周昭王在北还的途中,淹死在了汉水中。但是这次南征不能说没有达到目的,周王还是在很大程度上制服了楚国,暂时稳定住了周王朝对于南部的局势。后来周穆王即位后,再没有对楚国进行报复性的征伐。周穆王一生对东方、东南方、西方、西北方都发动过大规模的战争,唯独没有向楚国进攻,这显然是楚国的力量过于强大使得周穆王不敢南征了。

    为了方便我们理清思路,我把西周王朝所有君主的谥号写在这:周武王、周成王、周康王、周昭王、周穆王、周共王、周懿王、周孝王、周夷王、周厉王、周宣王、周幽王。

    下面,我们来好好地了解一下楚国:

    楚人的祖先最早活动在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商朝初年,大约公元前1600年,在商朝的驱逐下,楚人的祖先带领着族人开始南迁。南迁后楚国给南方带来了先进的华夏文明,楚国并且以原有的商周文明为基础,吸收当地其他民族的文化,慢慢地发展成为了楚文化。西周初年,周成王封熊绎为子爵,楚人开始建国,刚开始建立的楚国是个很小的国家,仅仅只有二十多平方公里。

    西周时期楚国的第九任君主是楚熊渠,在这个时期,楚国西征庸国,东征扬越。春秋前期,楚国大举进攻蛮人。楚文王时期,楚国相继灭掉了邓国、绞国、权国、罗国、申国等诸侯国。在迫使随国臣服以后,又灭掉了息国。楚人继续挥师北上,攻打蔡国和郑国。之后占领了川东、湖北、河南南部到安徽的千里沃土。楚成王时期,成王借东周惠王的命令,镇压夷越,大力开拓江南,到公元前655年,楚国先后灭掉十几个小的诸侯国。

第128节 两种处世态度() 
公元前638年,楚成王打败宋襄公,楚国从此称雄中原。公元前306年,楚国灭掉越国。公元前224年,秦国名将王翦(jiǎn)率领60万秦军南下攻打楚国,楚国溃败。公元前223年,楚国被秦国灭掉。

    楚人定居的江汉一带,土著居民相当复杂,楚武王前后,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楚国就完成了对江汉地区的兼并和占领。楚人咄咄逼人,不断问鼎中原,不断兼并中原各国,这和楚人的尚武精神是分不开的。楚人英勇善战,视死如归,具有强烈的为国捐躯的牺牲精神,即使战死疆场,马革裹尸,也视为光荣和自豪。屈原在国殇中对此作了淋漓尽致的歌颂: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楚人特别迷信鬼神和卜筮,自春秋以来,楚国人迷信是众所周知的,他们的迷信程度要远远地超过其他的诸侯国。北方的诸侯甚至把他们和蛮族放到一起,称之为楚蛮。南迁后的楚人又跟从了蛮人的风俗习惯,因此后来的华夏族视楚人为荆蛮。

    在正常的情况下,楚人在每场战争之前都要占卜的,信奉巫术的楚人在军队中会配有随军的巫师,这些巫师有时也担当谋士的职位。楚人的军阵分为五部:前、中、后、左、右。每部军队都会有侦察兵先行,这些侦察兵有的步行,有的骑马,他们的手中都拿着茅草。茅草既是楚国的特产,也是楚人在祭祀占卜时使用的重要植物,侦察兵手持茅草作为信号之用,这其中既有军事意义也有浓重的宗教意义。他们的五军中,又以前军持茅草最多,因此按照这个原理可以判别楚军五军阵的方位。

    左传中有这样的一句话:孙叔敖做令尹时,选择实行楚国好的法典,军队在出动时,右军跟随主将的车辕,左军打草作为歇息的准备,前军用茅旌开路以防止意外的发生,中军负责斟酌谋划,后军以精兵压阵。通过这句话,楚**阵兵力的部署就很好地体现出来:左右军为策应,前军为先哨,中军为指挥部,预备兵力集中在后军。

    吴起兵法中写道:楚国人性情柔弱,领土广大,政令紊乱,民力疲困,所以阵势虽然严铮但不能打持久战,打它的方法,要袭扰它的驻地,先挫伤它的士气,然后突然进击,突然撤退,使其疲于应付,不要和它决战,这样就可以大败它的军队。战国名将吴起的寥寥几句,就把楚军的弊病都揭示出来。

    其实楚国自春秋开始一直都有尚武的习俗,它的历代国君也多有征战沙场的亲身体会,甚至他们有“三年不征战内心就会惭愧”的说法,频繁的征战扩大了楚国的疆域,也消耗了它的国力。战国的中后期,楚国由于忙于境内少数民族的治理,而无暇北顾,楚国的全盛时期已经过去了。

    楚国的军事技术较为发达,士兵大规模地使用水犀、象皮制成的铠甲,甚至盾牌也大量采用这种材质。楚国的兵员众多,大量地捕杀犀、象,也成为了这些动物在长江流域消失的一个重要原因。除此之外,楚人还发明了双手剑,但是双手剑的大量配备是在吴国。

    楚国的名人辈出,比较突出的几位分别是熊绎、屈原、老子、项羽、刘邦、陈胜、春申君、孙叔敖等等。

    熊绎及其后代是江汉流域最早的开发者,左传中记载:从前我们的先王熊绎住在荆山僻处,乘柴车、穿破衣服来开辟丛生的杂草,跋山涉水来事奉天子,只能用桃木弓、枣木箭作为进贡。荆山,在今天的湖北省西部,位于汉江西岸。从左传的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到,楚国在建国以后相当长的时期,都过着艰苦奋斗的穷日子。国君带领着臣民跋涉山林、开辟疆土,同甘共苦。面对周边各国存在的威胁,尤其是面对北方周朝军队一次又一次的南侵,楚人振奋军心,习练武艺,保持警惕,枕戈待旦。楚国君王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特别是注重以先王创业的事迹对臣民进行传统教育,以此来凝聚人心,鼓舞士气,寻求内部的稳定和对外的发展。

    屈原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他虽然忠事于楚怀王,但却屡遭楚国贵族的排挤。怀王去世后,楚顷襄王听信了谗言,把屈原进行流放,屈原最终投汨罗江而死。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的最早的著名诗人,世界文化名人,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

    屈原遭到了放逐,在沅江边上游荡,他沿着江边走边唱,面容憔悴,模样枯瘦。渔父见到了屈原,向他问道:您不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会落到这步田地呢?屈原回答:天下都是浑浊不堪的,只有我清澈透明不同流合污,世人都迷醉了唯独我清醒,因此我被放逐了。渔父听后说道:圣人从不死板地对待事物,而能随着世道一起变化;世上的人都肮脏,何不一起搅浑泥水扬起浊波;大家都迷醉了,何不既吃酒糟,又大喝美酒呢?为什么想得过深而又自命清高,以至于让自己落个放逐的下场?

    屈原说:我听说,刚洗过头一定要弹弹帽子,刚洗过澡一定要抖抖衣服,怎么能让清白的身体去接触世俗尘埃的污染呢?怎么能让晶莹剔透的纯洁蒙上世俗的尘埃呢?我宁愿跳到湘江里,葬身在江鱼的腹中。渔父听了,微微一笑,摇起船桨动身离去,渔父唱到:沧浪之水清又清,可以用来洗我的帽缨;沧浪之水浊又浊,可以用来洗我的脚。渔父远去了,不再同屈原说话了。

    屈原和渔父的对话,是楚辞中的一篇,名为渔父。通过屈原和渔父的对话,我们可以看出两种不同的处世哲学。公元前278年,秦国攻破了楚国的国都郢都。当年的五月五日,屈原在绝望和悲愤之下怀抱大石头投汨罗江而死,端午节也因此而来。

第129节 老子的道() 
老子,字聃,谥号伯阳,又称李耳,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就是今天的河南省鹿邑县人。曾经做过周朝管理藏书的官员,是我国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被道教尊为教祖,世界文化名人。老子的思想主张是“无为”,老子的道德经用道来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道为客观的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不依靠任何外力而能**长存永不停息,循环运行而永不衰竭,可以作为万物根本”的永恒意义。

    道德经中包括了大量的朴素辩证法的观点,例如,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具有正反两面,“循环往复的运动变化,是道的运动”,并能由对立面转化而来,“正常与怪异互相转变,善良与邪恶也能彼此循环”,“祸与福互相依存,可以互相转化”。老子还认为,世间事物都是有和无的统一,有无相生,而无是基础,“天下万物生于有,而有生于无”。

    “天道,就像是把弦绷在弓上射箭一样,弦位高了就要压低一些,弦位低了就要抬高一些。多出来的时候,就要加以减弱,不足的时候,就要加以补足。天道,是减损有余的,用来补给不足的。但人之道却不是这样,总是在减损不足的,用来供给有余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