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平淡的穿越生活-第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类似韵书,却又方便许多,让人能够快速学字,实在是一妙法。

    他就忍不住和林正探讨起来。

    林正也是想起当年人手一本的新华字典,倒也不怀疑这种书的普及率。

    不过他写不来啊!

    要不然他怎么不去做字典,只把这东西当做自家孩子启蒙只用呢。

    沈嘉文是不忍心明珠蒙尘的,一拍胸口,有什么写不来的!翰林院什么不多,但是饱学之士最多,这里聚集这天下学最好的读书人,什么书编不得?

    翰林院有什么书不能编?

    林正现在的官职可是翰林院编撰,翰林院的编修也不知道多少啊,职务之一就是纂修史书。

    林正一听也是,他一个人编不了,但是不代表翰林院的人编不了啊。

    沈嘉文立刻开始呼朋唤友,一下就叫来了十多个人。

    那些人开头不明所以,听得说是要编什么字典,却又不是朝廷指派。

    字典啊,什么东西敢叫这样的名字。

    沈嘉文把林正那些鬼画符,不是,拼音注解给拿出来了,开始教这些人。他们先前还没什么表情,到了后面,却是又惊又奇。

    林正又把什么按音检索,部首检索,那些后世字典标配全部说出来。

    有人开始觉得,若是他们真的能够成功编出这本“字典”,每个读书人启蒙第一件事情就是买字典的话,这是一件可以名垂千古的事情。

    开始大家还不愿太多人一起,后来发现争论实在是多,读音、偏旁、笔画都得争上一争,他们也是拉来人证明自己的观点。

    这个寒冷的冬天,翰林院为一本原来只是打算成为自家孩子启蒙书的东西吵得不可开交,几乎整个翰林院都加入进来了。

    不过因为一种奇怪的默契,这事情只有翰林院的人知道,外人只知道一些风声,说是翰林院有人想编书了,这只是件寻常事情,自然没多少人关注。

    作者有话要说:我为什么这么喜欢字典这个梗呢?

    一个人编不出来,整个翰林院总能编出来吧!林正要改变世界还是沉重而道远啊。

第070章() 
因为字典一事;翰林院的同僚们多多少少也是认识了林正。这过年时候,他们和林正关系虽然也说不上多熟,但也都会送上年礼,聊表心意。本来这官场上就是讲究人情人脉的;送礼这种事情只是常态。

    倒是林家有些措手不及。

    赵容正是怀孕的时候;所以她把管家的事放松了。上一年;林正初到京城,过年送礼的根本不多,就算赵容知道丈夫中了状元今时不同往日,也没想到这第二年就成了这样。

    赵容到底只是个庶女,因为从小跟生母亲近;嫡母鲜少管教她。她这管家之事;学得也只是一般;先前林家还算小门小户又没什么亲戚,她勉力能够支持。然而林正走到这一步,她没想到,遇事就有几分心急了。

    这种事情她在京城最亲近的大嫂也不能帮她多少,她大嫂出身也是一般,赵宇洵那边事情也不多主要是二房那边,所以她大嫂只能勉强应付,对于赵容也是爱莫能助。

    赵容身边唯一能对她有些帮助的只有一个赵怡画。

    赵怡画嫁入沈家,虽然沈家也是家大业大,逢年过节的时候上门拜访的人数不胜数,然而在沈家她只是个孙夫人,还不是嫡长孙,是个次孙,所以事情多是落在她婆婆与她大嫂身上,需要劳烦她的极少。

    林正当上状元,赵怡画也是有益拉拢一下赵容,知道赵容为这等事情烦心,也是指点了她不少。

    赵容也知道赵怡画对自己的好,有着几分拉拢的味道,不过她向来不反感这种小心机。对赵怡画能够帮她,她也是心怀感激。

    翰林院的那些人送礼很贵重一般倒也没有,大都是些寻常东西,因为送的多是翰林院之人,书本笔墨纸砚这样的又占了大多数,还有人送上自己的墨宝,总之就是一个雅字。

    不过这样一来,若是随意在外面买些东西送过去,和赵容在赵家时候见到的那些,送布送点心再加上些新鲜玩意就显得粗鄙了。

    赵怡画就告诉赵容,这送礼也要送得雅致,听说林正不是字好吗?也写上几副字裱好送出去,或者去那太白书斋,找些还没出的孤本送出去,都是很好的。她家公公时常就是在书扉页上题上几句话送人,一般只送亲近之人,或者学生,得了书的人都很满意。

    赵怡画嫁得是沈重山,自然也是知道太白书斋的事情。

    所以赵容最后就林正。

    林正担心赵容劳累,也就把事情揽了下来,他的书画都不错,这些日子就忙着画画写字送给友人。

    过年了,林家又来了不少进账。

    仅剩下来的几个厂子不说,主要是别人送的礼。

    翰林院那些人送的礼不值钱,但是有些人他就送钱的啊!

    林正因为走仕途,所以把当年商场上的朋友给断了,因为断的匆忙,好几庄生意都是吃了点亏的。

    他又是个懒人,久居幕后,不愿多做计较,也就这样算了。

    然而那些人先前还觉得占了林正的便宜,心里欢喜,如今知道了林正考上状元的消息,心里就生出几分惶恐来了,不肯算了。一个一个借着过年的名义,说是红利,却是要继续把林正当做合作人。

    林正当初找合作对象,找的都是寻常的商人,势力太大财力太强的人也看不上他那些看似新奇的小生意。只有普通的商人,一心想着赚钱,几千两银子在他们眼中也是个大钱,这才能和林正合作。林正的股份其实小,一个厂子每年分过去不过几百两银子。先前那些人觉得肉痛,如今林正身份不同,他们就觉得花不出去也肉痛,这是错事良机啊。几百两银子本来也不算多,他们随便找个官员打通门路都要花这个钱,然而能用这点钱结识一个传闻中很受皇帝看重,有可能平步青云的状元郎,这当然就值得了。

    只是现在,他们的钱已经花不出去。

    林正虽然知道商道大有可为,但他先前的情况是不宜和这些事情牵扯太多,他也明白自己合作的多是贪婪之辈,自然没什么好说的。收了这些人的礼,全部都是退回去的。

    林正中了状元,入了翰林,前途一片光明,赵容怀孕了,几月之后就要生产。这个年累了一点,但都很开心。

    林母更是开心。

    也许整个林家唯一还处在惶恐之中的只有芳姨吧!

    她和林母没有血缘关系,只是有一份情谊在里面,这又是隔了二十多年,她若不是走投无路,也不会厚着脸皮央求林母收留。

    然而林母对她好,林家又显出富贵之态,她住着就越来越不安生了。

    还有她的三个女儿,这是她最担心的事情,现在她不过是个弃妇,弃妇之女有哪个正经人家会娶?虽然三个女儿年纪都还小,但是她也是开始担心着未来。

    她不识字,但是却让人写了信给原先的丈夫,没说自己的处境,只求丈夫能收回自己两个女儿,把她休了可以,但是要继续养着女儿。

    赵容不可能薄待芳姨,她每月的月俸仅次于管家林福,因为林家好事连连,这赏钱也是多,芳姨从来不出门,衣服什么林家都会请人做,她也没什么花销。这一年多攒下了一笔数额不小的银子,快有七十两了。这在以前,是芳姨连想都不敢想的数字。她原来管家,一年花出去的银子也就是十多二十两,她家酒肉荤腥都时常能见,已经是很好的人家了。

    她把五十两存起来,留作女儿的嫁妆,那二十两就寄给了原本夫家。在她想来,夫君不过是嫌女儿花钱,嫁妆太难凑,这才抛弃了女儿。然而总是亲父女,总归是血脉亲情,她出钱为女儿做嫁妆,然后每年给夫家寄去些银之算作饭钱,丈夫没理由不让女儿回家啊。

    事实上这笔账谁都会算,信和银子一过去,她原本的夫家马上就回信要女儿回去。小女儿还小,芳姨暂时还想留在身边,两个年级稍大的女儿,却都不愿意回家,她们先前在家中就有些受虐待,每日打骂不说,饭菜也吃不饱,到了林家,餐餐有肉,每一季还有新衣服,她们过得比原来舒服很多,当然不想回家了。

    这又说,林正突然来了个事,他先前对芳姨不算熟悉,也就当个长辈,见了点点头就是。后面赵容怀孕,他是满腔热血想孩子。

    林家有孩子吗?只有芳姨带着孩子。

    芳姨要帮着照顾赵容,自家孩子就有点管不上了,两个大的还听话同时,那才两岁的小女孩就是吵吵闹闹的。

    林正发现这府中最小的孩子,小小的还不到他膝盖,粉粉团团一坨,不经意间就被唤出些父爱来。虽然没真的把那小孩当做自己女儿,但也是偶尔逗弄,最后那孩子一见到林正比她亲妈芳姨还高兴。

    林正把这事情告诉赵容,义正言辞的让赵容小心一些,未来的孩子肯定更喜欢他,赵容做母亲可别太嫉妒。

    都说严父慈母,但赵容见到丈夫的样子已经是彻底明白,家里的情况只可能是慈父严母,她估计就是个唱黑脸的。心中愤愤的,就抓着林正的腰间捏了两把,把林正痛得直喊。

    因为跟那个两岁小女孩接触多了,芳姨那边的事情林正也是知道了。他当然是不觉得把孩子送过去能多好,想想吧,那家里可是还有个女主人的,看到自己前任留下的孩子,可能会喜欢吗?就算送了钱过去,芳姨不在徐州,孩子不是随他们打骂?

    赵容却是比较理解芳姨,要是跟着芳姨,那两个女孩比较难嫁出去。

    这是芳姨的家事,他们也就是随口谈一谈,倒也不会为芳姨做决定。

    大年三十夜里到了子时,忽然就爆竹连天,响彻整个京城,林正守岁不知不觉睡着了,然后被这爆竹声给吵醒了。

    再去看妻子母亲,妻子因为怀孕身子重,最近时常犯困,也是眯了眼睛。而林母今天没吃助眠的药,倒是唯一醒着的。

    林正对赵容一笑,握住对方的手,一起度过了除夕。

    赵容依着丈夫,迷迷糊糊又睡着了。

    作者有话要说:日常啊,日常,我会尽快把你解决掉的

第071章() 
赵尚书这个年本来也应该过得很顺畅;只可惜有些人总会做出点事情总让他糟心;而这个人偏偏是他母亲,他又不能说什么。

    说是庶支提嫡支;实际情况不过就是把原是庶子的先祖划在嫡母名下;这样称为嫡支;只能说是个假的。宗法严的地方,断然不会出现这种事情;然而事情也有例外;律法规定妾不可为妻,但是也不是有人家会这么做吗?

    赵尚书对母亲异想天开要提嫡支的事情;心里其实不怎么赞成。特别是这些年,因为这件事情,被大房为难;他更是不愿去做了。

    他现在手中有权,到哪里不是一言九鼎,做这种事情,要是传出去,惹人耻笑就不好了。

    不过母亲早年因为嫁入庶支,受了不少气,总想找回面子来,已经有些入魔之态,他阻着还骂不孝。

    赵之昊心一烦也就不愿意管了,入嫡支也好,庶支也罢,反正提个嫡,他又不肯能真的变了出身,然后做阁老。

    如果说老太太的执念是让二房变成嫡支,那么赵尚书的执念就是入阁了。

    一步之遥,入阁就在眼前,他也有这个资格,为何就差了些运气呢?

    前几个月方平郡病愈,原以为他能辞官空出位置的赵之昊满怀期待最后只能是帐然若失。

    其他阁老看上去位置也都坐得稳,每一个要不是德高望重,连皇帝都不敢轻易动,要不然就是滑不溜秋。

    难道他要和现在年纪最大的沈阁老,比比谁先死吗?

    以前和他关系最好的阁老是方平郡,他和沈阁老结亲之后,关系未达到预期,现在和他更亲近的还是方平郡。

    赵之昊虽然说有些失落,但也不后悔,只是嫁过去一个女儿,他也没亏什么。

    方平郡节后亲自来他府上走动,赵之昊倒是受宠若惊感动不已。两人喝着茶,回忆着当年会试殿试时候的场景,他们就是那时候认识的。

    “我还记得那时候我骑马不好是你扶了我一把,助我上马的。”

    “这事我倒是不记得了,当年应该只是随手为之吧。”赵之昊说道。

    方平郡笑道:“后面也是到翰林院才慢慢认识了,不过那时还只是君子之交淡如水。”

    赵之昊接着道:“要说真正熟悉,也不就是你做了户部侍郎之后。”

    两人聊开了,也就谈到了些朝政之事。

    方平郡道:“每年路王宜王进京都是声势浩大,今年的年礼真是壮观,路王那株红珊瑚都有一人高了。宜王送的白鹿也合陛下心意。可惜啊,过了年还是要走的。”

    赵之昊道:“不过那些奏章也是如雪花飞来啊,都说路王奢侈、宜王扰民。要堆起来绝对比红珊瑚高。”

    方平郡哈哈笑了几声:“每年都是这样也没点新意,听说太子殿下又吐血了,路王宜王都在场。”

    两人口中虽然都是些听说的字样,事实上作为重臣,他们最是了解这些皇子之间的争斗。

    朝堂上真正明确站位的只有那些□□,支持太子支持太子嫡子,理所当然,以沈阁老韩阁老为代表,朝堂上皇太孙的呼声很高。

    其他大臣就算和某位皇子亲近一些,也都是藏着掖着的,不敢公开。

    皇子之间的争斗从来都是波涛暗涌,未曾摆在明面上过。

    现在的局势还是在太子那边,只是最终谁登基真正能决定的只有昭庆帝,这局势也是随时可能有变化的。

    “宜王又跑去翰林院国子监了,听说是要请教问题,也不想想,那可是沈阁老的地盘,他能拉拢的来吗?”

    赵之昊道:“毕竟成年的皇子不多,十三皇子不是只送了一碗汤羹就被圣上夸赞?”

    方平郡道:“倒是皇长孙受到了冷落,陛下似乎不怎么喜欢。”

    赵之昊想到昭庆帝那阴晴难定的性子也是叹气:“陛下什么时候才能封皇太孙?”

    “也许是要等太子去了之后?”方平郡带着些笑道。

    这算是大逆不道之言了,不过现在只有赵之昊和方平郡,和陛下太子等人相处久了,他们自然没那么多顾忌。

    不过像是方平郡这次说的这么明白,有点少见罢了。

    所以赵之昊看了一眼方平郡,发现对方表情如常,也就点了点头道:“这倒是最有可能的时间。”

    “陛下似乎是不太喜欢皇长孙。”方平郡道:“皇张孙是个好孩子,沈阁老教陛下的时候,没教对,但是到了太子太孙,他一个比一个教得好,太子也不说,虽然体弱多病,但是因此陛下对他也是疼爱居多,戒心反而比寻常皇子少,我们这些阁老生病多有目的,然而你觉得太子不是以此为生存之道吗?”

    赵之昊喝了口茶。

    他想到了先前沈阁老生病韩兴德入阁的事情。

    自己都会这一手,交给学生也正常。

    太子有些时候的确是病的恰到好处。

    “你见过那位皇孙吗?”方平郡突然问起,脸上的笑容极为有趣。

    “自然见过。”赵之昊回忆一下,他只见过几面,还多是在太子身边看到的,只觉得是个守礼的孩子。

    方平郡道:“沈阁老为他可是费尽苦心,现在十一岁已经是读过不少书了,行为举止之中颇有明君风范,至少我一看就觉得如此。”

    从一个小孩身上能看出明君风范?

    赵之昊本能的觉得方平郡夸大其词,然而他回忆起几次大典时候,那位皇孙的表现……的确,虽然年纪小,但是那位皇孙的礼仪比自己病弱的父亲还要好!那还是个孩子啊。

    “陛下不会喜欢一个那样的皇长孙。”

    方平郡说了这句话。

    赵之昊点了点头。如果皇长孙真的如同方平郡所说,被沈阁老教成了一身明君风范,那到真有可能。陛下绝对称不上明君,而且肚量极小,一个储君皇长孙居然比自己做得还好,这更显得他的昏庸,他绝对不会喜欢。

    “陛下虽然年纪大了,但是身体健朗。皇长孙有可能凭借太子遗泽,有可能当上皇太孙,然而也只是皇太孙,那把椅子真正能坐的是谁,终究还是要看陛下的喜好啊。”

    方平郡说道现在,赵之昊已经是明白,这次他绝对不是来找自己聊天追忆往昔这么简单了。

    他话语中不断往皇位之争靠,显然有点目的。

    不过赵之昊听着大多数时间沉默,偶尔应声几句,就是不主动说。揣着明白当糊涂这也是重臣的必备技能之一。

    赵之昊是丁点都不想掺合进来皇位之争里面,虽然选对人之后能获益非凡,但是错上一步就满盘皆输,简直如同赌徒赌上全部身家一般。

    他没这个胆子做。

    而且作为一个一贯习惯是揣测圣意的人,这种事情会惹得陛下讨厌,他也不愿去做。

    照现在看来,陛□体还好,再活几年不成问题,他何必急于一时呢?

    得不到赵之昊回应,方平郡也不觉得意外,临走前也是对赵之昊说了几句话。

    “你就是一贯犹豫太多,所以才会错过不少良机。”

    这的确是赵之昊的毛病,他的机会多是别人给的,真正的良机总是错过。

    赵之昊不做声,笑着送了方平郡走,回到家中却是坐在椅子上闭目沉思。

    赵之昊那边想着事情而赵二夫人也有烦心事,比起丈夫,她的烦心事自然就简单多了,至少只是一件家事,扯不上朝政。

    她生了两个女儿,都是疼爱异常视如明珠,原本这两个女儿从小一起长大,关系也是亲近,无话不谈。

    然而现在两个女儿都出嫁了,关系也疏远了。

    原因简单,因为二女儿嫁得比大女儿好,陪嫁更多,婚礼也更风光。

    二女儿婚事的时候,赵二夫人也是觉得对大女儿愧疚,想着贴补一番。可是大女儿原本也是玲珑剔透一般的人,怎么就在这间事情上死心眼呢,还是对妹妹淡淡的。

    后面赵二夫人才知道,原来是大女儿在婆家过得不顺心,她为女儿千挑万选的夫君实际上也就是个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货色,总和婢女勾勾搭搭,还喜欢呼朋引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