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怎么可能!”
第二百六十一章 席卷()
“轩辕黄帝!”
“还有传说中的圣道剑!”
“这怎么可能?”
碧藕老道看着空中,他的眼睛不停的收缩,心中充满了难以置信。
身穿黄色龙袍,头戴冠冕的轩辕黄帝,他的手指很长,而且好似美玉一般洁白,但是最吸引人的还是那一把刻有日月星辰,四海升平等图案的圣道剑。
轩辕黄帝是上古圣君。他手中的圣道剑更是无上神器,据说上古时期,人王手持圣道剑,可以号令诸天。
不论是宗门,还是神魔,都得依附在人道之下。
商朝之后,圣道剑神秘失踪,人王的权柄大大减小,到了中古宗门人才辈出。
中古第一圣人老冉西出函谷关,紫气绵延三万里。留下大道五千字后,羽化成仙,成为不朽不灭的圣人。
儒家圣人孔丘韦编三绝,整理《诗》,《书》,《礼》,《易》,《春秋》,游历诸国,终于悟道,大义微言,文气冲霄。
后又有墨家圣人墨子,纵横家圣人鬼谷子,兵家圣人孙子,阴阳家圣人邹衍,杂家圣人吕不韦等百家圣人出世。
宗门的力量达到顶峰。
如果不是秦王政横空出世,一统天下,恐怕人王的力量会更加的衰弱。
就算秦帝是一代雄主,万乘之君,最后还是死于宗门的围攻之下。先秦之后的王朝,再也没有镇压八荒的气势了。
就连乾帝盘一代雄主,被誉为“小太宗”,性格最是强势霸道,但是当面对宗门这个庞大大物之时,也是心有忌惮。
为何?
那就是上古圣器的丢失。
如果乾帝盘圣道剑在手,配合天子之尊,必定能够迸发出难以想象的实力。恐怕就算有着道门第一人支撑的梦神机也未必是他的对手。
实在没有想到,失踪已经数千年的圣道剑竟然出现在这里,虽然只是一道投影,其威势也是惊人。
噗!
碧藕老道的眼睛陡然一滞,只感觉胸口不由的一疼,炽热的鲜血瞬间从口腔涌出,染红了他的衣衫。
“反噬!”
“好强大的反噬之力!”
“因为自己的用道术袭击了甲士,故而被气血反噬。”
碧藕老道捂着自己的胸口,眼睛中流露出恐惧还有庆幸之色,幸亏自己见机不对,早早远遁。如果在圣道剑笼罩范围之内,就不是吐血这么简单了。
恐怖!
好强大的圣道剑!
不愧是上古十大圣剑之首,象征着人道昌盛的圣物。
碧藕老道远遁之后,眼睛看重空中,只见空中出现了一幅幅上古先民生活的图画。在日月星辰之下,山川河流之中,有一个个身穿兽皮的上古先民,他们或者是耕作劳动,或者是纺纱织布,更或者是在采摘畜牧。
人道昌盛!
碧藕老道眼神幽幽的看着空中,有些艳羡自豪,又有些忌惮,脸色看起来十分的古怪。
碧藕老道因为距离够远,而且有肉身的缘故。虽然受到反噬,但是伤势并不是很严重。
但是那些没有肉身的鬼神,却没有如此的幸运了。
也再次向人们证明世间是一个大苦海,只有肉身才是度过苦海的舟。
噗!
噗!
噗!
很多没有防备,围观的鬼神,或者是宗门高人出窍的阴神被炽热的气血瞬间点燃,一个个鬼神好似火炬一般,痛苦的哀嚎着。
也有鬼神试图反抗,但是空中气血的力量实在是太过旺盛,而且还有圣道剑这等神器镇压,岂是他们能够反抗的。
他的法术还没有离身,就炽热的气血湮灭。
噗!
噗!
噗!
一个个鬼神好似梦幻泡影一般破灭。
司徒铭和司徒老家主躲在家族福地之中,神色恐惧的看着外面。炽热的气血在圣道剑的催动下,好似火焰一般翻滚,所过之处不论是积年的精灵,还是得到祭祀的鬼神,都瞬间化为灰烬。
就连有的家族福地也被瞬间烧成焦土。
“爹!”
“气血烧过来了!”
司徒铭看着阴地外面滚动的气血,一脸恐惧的说道。
老家主的面色也变得阴沉,眼睛中还带有一丝绝望,远远望去一眼。眼睛就好似被抹上辣椒油,有一种说不出的火辣疼痛。
如果这个气血进入家族福地,必定会焦地千里,寸草不生。
就连他和司徒铭也必定会被烧成灰炭。
“我们怎么做?”
司徒铭看着越来越近的气血,在气血的烘烤下,家族福地的大门已经隐隐有些发焦。就连一直悬挂在大门门口,象征身份的红色灯笼,在气血的炙烤下陡然变成两团火焰。
“哎!”
司徒家老家主看着热浪袭来,不由无奈的叹息一声。
在这强大的力量面前,别说他们这些祖灵,就连朝廷敕封的正神也多有损伤。
北郡城隍一脸恐惧的看着空中。
浩荡的气血好似大江大河一般悬挂在空中,炽热的温度将冥界的土地烧焦,游荡在城池之外的孤魂野鬼瞬间被气血点燃。
不过是须臾就变成了一团飞灰。
如果不是他有御赐的神印镇压,恐怕这团气血也会将城隍神域点燃。
其他鬼神见朝廷御赐之物能够阻挡气血的落下,急忙将身份的令牌,法器等祭起,说来也奇怪,那气血好似有灵智一般。
竟然对获得敕封的朝廷鬼神视而不见。
而那些淫祀,还有那些享受过血祭的鬼神就没有那么好的运气了。
炽热的血气好似江河一般的滔滔,带着堂皇之势,不论是鬼神还是他们的所在的阴地都瞬间被清洗。
几个全身闪烁着青光,身穿道袍的宗门阴神有些仓皇的向远方飞遁。
炽热的气血好似火焰流星一般从天际滑落。
他们时不时恐惧的看着天空,生恐被气血点燃,百年修行毁于一旦。
说来也是时运不济。
这些阴神都是宗门的修士。出于好奇,或者是不可告人的目的,他们阴神出窍,附在四周的山石或者是草木之上,通过灵眼观察这里的一切。
刚才碧藕道人出手,他们是知道的。也非常乐见其成。正如碧藕道人所想的那样,儒家如果和朝廷反目,或者是有了嫌隙,对宗门来说只有百利而无一害。
但是,怎么也没有想到,司徒刑竟然做出一首如此恐怖的诗词。
尤其是最后一句我以我血荐轩辕,更是直接唤醒了人道始祖轩辕黄帝,更有一丝圣道剑的投影。
在人道大势面前,别说他们只是阴神,鬼仙,就是地仙到此,也只能落荒而逃。
噗!
一团气血摇曳着尾巴,在空中留下一道赤红色的痕迹,好似流星一般从天而降。
一个全身被青气笼罩的阴神动作不由的一滞,他有一种被危险锁定的感觉。
“气血!”
看着从空中滑落,带着长长尾巴,摇曳好似流星的气血,他的眼睛不由的收缩,脸上更是流露出惊恐之色。
“天阳灯!”
那个道士不再躲避,头顶陡然升起一盏明灯。无数有信仰凝聚而成的天银瞬间被点燃,形成一道薄薄但是却出奇坚韧的光膜。
嘭!
气血化作的流星撞击在光膜之上,光膜震动。道士的身体好似被撞击的保龄球,瞬间横飞。
但是那道士不仅没有懊恼,眼睛反而浮现出一丝侥幸。
虽然消耗了数年的积累,但是能够保住这条命已经万幸。
“造化葫芦!”
只见一个阴神陡然钻入一个巨大,青翠欲滴的碧玉葫芦。这个葫芦也非常的神异,表面坚固异常,就算被气血流星蹭到,也不过是留下一道黑色的痕迹。
“造化派!”
“没想到造化派也有高人在此。”
造化派的祖师是造化道人,这位道人却是一位宗门奇才,不仅将本门的法术修炼到炉火纯青,而且还吸收了别的门派道术精华。
但是这也犯了宗门的忌讳。因为他私自修行旁门法术,是欺师灭祖之罪。故而被宗门革除,并且派子弟追杀。
但是这位造化道人却出奇的强悍,不仅将追杀他的弟子逐个击杀,而且随着战斗,他的实力越来越强。
最后就算宗门内的最强者出手,也没有将他击杀,反而让他逃脱。
数年之后,造化道人卷土重来,一人一剑杀上宗门。竟然以一人之力,泯灭了一个千年大派。
造化道人之名也不胫而走。
有人推测,造化道人已经成就天仙大道,甚至可能触摸到了一丝阳神。
但是造化道人终究没有成为阳神。
千年以后,造化道人阳寿耗尽,不得不进入阴土。
而他当年所创立的造化派却流传了下来,而且经过数代的经营,已经成为一个非常强大的宗门。
不过造化派的势力范围在灵州,而不是北郡,所以当大家看到造化派的修者,这才有如此惊讶之色。
造化派家大业大,更有造化葫芦这等法器。虽然也是消耗不少,但是瞬间冲破气血屏障,消失在天际之中。
其他弱小宗门的修者就没有这等福气了。
他们一个个或者是祭出法器,或者好似仓鼠一般小心翼翼的躲闪,生恐被从天而降的气血点燃。
有一个时运不济的修者,被从天而降的气血击中,他的阴神好似沾满汽油的火把,瞬间被点燃。
惨叫之声不绝于耳。其他宗门强者,一个个都面色铁青,眼睛中更有着说不出的恐惧。
第二百六十二章 失控()
血气好似江河,又好似海啸一般席卷天下,只要被卷入,不论是祖灵阴神,还是宗门强者的念头,都瞬间被吞噬,就连福地也被洞穿清溪只留下一片焦土。
“完了!”
看着越来越近的气血,司徒铭和老家主都绝望的闭上了眼睛。在这股伟力面前,他们没有任何办法抗衡。
就在气血马上就冲入阴地的时候,,悬挂在阴地大门之上的匾额陡然射出一道光芒。
那是司徒刑获得武师认证的时候,朝廷赐予的赐额!
气血前进的速度不由的一滞,然后诡异的绕过阴地,向两旁席卷。
两旁的阴地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了。
因为没有朝廷龙气庇护,福地瞬间就被炽热的气血烧焦,就连里面的建筑等都是被瞬间吞噬。
嗷!
嗷!
嗷!
里面的鬼神恐惧痛苦的嚎叫着。被炽热的气血瞬间烧成木炭,在微风中化作一点点飞灰。
成郡王身体战栗的跪倒在地上。他的身上升起一团有些类似的光辉,但是比空中的轩辕黄帝堂皇之势相比,好似萤火虫和皓月。
他的拳法传承自上古,将上古神农,伏羲,少昊,颛顼,黄帝五位圣君的力量融为一拳。
故而他对上古圣君的了解还在司徒刑等人之上。
黄帝虽然出现的时间没有神农,伏羲等人早,但是他的力量却是最为强大的。
尤其他手中的圣道剑,更是人道至宝,可以轻易的斩断山川,撕碎空间。就算是天仙大能的洞天,也经不住圣道剑的砍伐。
上古蛮族始祖魔神蚩尤,他的身体好似铜铁一般坚硬,不论是神兵利器,还是诸天上的神灵都不能将他打伤。
而且蚩尤不仅身体强悍,实力更是在破虚高手之上。他手中的斧头可以轻易的斩断山脉,洞穿诸天。
他的实力已经不在上古诸神之下,因为他是蛮族之王的缘故,有气运加成,就算是上古诸神恐怕也不是他的对手。
因为他的强大,很多人都称蚩尤为蛮族之王,或者是魔中之王,就连亘古存在的大天魔都不敢和他争锋。
后来利益冲突,上古最强大的两个部落发生大战,因为蚩尤的强大,以及蛮族的能征善战,黄帝率领的部落被打的节节败退。
整个天下都笼罩在蚩尤的魔威之下。
就在黄帝即将战败的时候,众神采首山之铜为黄帝铸造了一把神剑,剑身一面刻日月星辰,一面刻山川草木。剑柄一面书农耕畜养之术,一面书四海一统之策。其内蕴藏无穷之力,为斩妖除魔的神剑。
也正是凭借这把神剑,黄帝才能出其不意的斩杀了蚩尤。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大一统。
在这位圣帝面前,就连乾帝盘都得跪拜。
更何况他这位郡王。
司徒刑还有众位儒生早就跪倒在地上。
儒家重古轻今,对古代圣君有着病态的崇拜。见到五帝之首的黄帝,不论是大儒陈九璋,还是刚刚取得功名的童生,都跪倒在地,一头触地。一脸的虔诚和疯狂。
司徒刑也跪倒在地上,但是他的心态和众人还是有所不同,他跪拜不是因为黄帝是上古圣君,也不是因为儒家所说“天下大同,轩辕圣君”,而是因为轩辕黄帝是炎黄子孙的始祖。
是因为他们身体内流淌着相同的血液。
“后世子孙司徒刑叩拜始祖!”
司徒刑面露虔诚之色,脑袋重重的叩在土地之上。
空中的轩辕黄帝好似有所察觉,眼睛微不可得的下垂俯视。
。。。
北郡总督霍斐然一脸震惊的看着空中,气血凝聚好似火烧云,更有一种说不出的炽热,还有一种堂皇之势。
好似天上的太阳,普照大地,在这种堂皇之势面前,一切魑魅魍魉都好似骄阳下的白雪,瞬间就会被化作乌有。
“好强大的气血!”
“好一个堂皇之势!”
不过很快,他的眼睛也开始收缩,到最后更是变成了一条直线。因为他在气血当中竟然看到了身穿黄色龙袍,头戴冠冕,手里捧着圣道剑的人道始祖轩辕黄帝。
“轩辕圣君!”
“天下大同!”
看着手捧人道圣剑的人道始祖圣君轩辕,北郡总督只感觉自己的脑袋中陡然传来一声炸响。
上古圣君,天下大同!
这八个字是儒家的信念,他们认为上古圣君在世之时,天下都是大同世界,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根本没有强盗劫匪,也没有战乱疾病。
每一个人都寿八百,而且身体康健。
因为每一个人的道德都很高,没有人犯错,故而也没有法律。
轩辕圣君更是因为功德圆满,而乘龙升天,成为天帝,统领三界。
可以说,轩辕黄帝在儒家心中就是一个图腾。就是他们心中的神灵。
轩辕黄帝的身形出现在在血气中央,北郡总督霍斐然的心中的冲击可想而知。
“圣君轩辕!”
“圣君轩辕!”
“圣君轩辕!”
“人道圣剑!”
“圣道剑!”
“人道至宝圣道剑!”
越来越多的儒生发现了空中的异象,越来越多的儒生双膝跪倒在地上,虔诚的看着空中,不停的朝拜。
就连护卫北郡总督霍斐然的亲卫也跪倒在地上,总督都已经双膝跪倒,他们又怎么敢站立?
究竟是怎么回事?
空中怎么会有血气长河,更会有上古圣君轩辕黄帝?
震惊过后,北郡总督的眼睛中闪过一丝狐疑之色。这虽然是难得的瑞兆,上报朝廷,他肯定会的得到嘉奖。
必定轩辕黄帝和圣道剑出世,虽然只是一丝投影。但也意味着当今天下人道大昌。
也是对乾帝盘的一种认可。
他能够想象,如果乾帝盘知道这件事,必定会龙颜大悦。轻则口头嘉勉,甚至可能赏赐提拔。
但是他心中还是有着疑惑,究竟是什么原因?
“成郡王的亲卫拔刀了。司徒镇国为了救儒生,身受重伤。”
就在这时,一个儒生从远方跑了过来,边跑边大声喊道。
“司徒刑身负重伤!”
“成郡王的亲卫拔刀!”
北郡总督霍斐然不由的面色大变,眼睛中更显出恼怒的神色。
“成郡王,你这是在找死!”
“刚刚有所平息的局势,必定会因为此事而发生波动。”
正如他预料的那样,当人群听说司徒刑为了救儒生,做出舍身取义之举时,眼底都浮现出佩服还有感动之色。
“司徒先生忠肝义胆,更能够在关键时
“刻舍己救人!”
“真是我等楷模!”
“我等必定要司徒先生讨一个说法!”
“我们不在这里了,大家一起去司徒府!”
“我们要让成郡王看看,我们儒生虽然没有上过战场,也没有斩杀过外族,但是我们也不是软蛋。”
“我们的血没有冷!”
“如果要牺牲,要流血,那就从我开始。”
。。。。。。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北郡总督霍斐然怔怔的站在那里,细细的咀嚼司徒刑的染血之作。
特别是最后一句,仿佛有一种特殊的魔力,让他的眼神不由的变得幽幽。
好一个“我以我血荐轩辕”,好一个刚正不阿的司徒刑。
此等人才投入我儒家,乃是我儒家之幸。
就算冒着被人王责罚的危险,老夫定然也要保下这等天才。
他的眼神幽幽,仿佛回到了四十年前,那时候他还是只是一个懵懂少年。因为资质超群,被儒家鸿儒陈四章收入门下,更有幸进入圣山苦读。
七年后,他的文章诗词都已经极好,因为贪恋山下的富贵,他偷摸的参加了科举。并且一举成名,被当时的人望钦点为状元。
他清楚的记得,当年恩师陈四章看他身着状元服的眼神,有高兴也有失落,还有一丝可惜。总之,说不出的复杂。
但是直到现在,他还记得恩师临走前嘱咐他的话。
你先是儒家的霍斐然,后是朝廷的状元郎。
年轻的他,有些懵懂,。不知道恩师的话是什么意思,随着年岁增长,还有阅历的增多,他才真正体会到这句话的含义。
也真正的了解到恩师眼神为何那么复杂。
宗门的强大出乎他的想象,能够影响到大乾王朝每一个角落,就算是人王,在颁布政令之时,也要考虑到宗门的反应。
如果他当年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