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终于,秦韵坚持不下来了。她哭嘤嘤地摔倒在地。
我真没用!这一刻,秦韵想到了夏玲玲。如果夏玲玲这里就好了。
说起来奇怪,夏玲玲这个大咧咧的姑娘居然与秦韵成了好朋友,反而与她共事的严珠珠关系不佳。秦韵自己也不明白,为什么夏玲玲总是喜欢跟她叽叽喳喳地谈论一些街面上报纸上的消息。秦韵很少说话,只是安静地听着。夏玲玲也不觉得烦闷,偶尔还会给她讲解一些中医理论,也不管秦韵学不学得会,能不能接受的了。
夏玲玲的江湖经验一定很足,秦韵心里明白这一点。那个姑娘的父母都曾游历各处,她得父母病死后,夏衍也曾带着夏玲玲出去收购药材,而且夏玲玲曾经一个人上路从北京去天津读书。这个时代,一个女孩子能够做到这样其实是很不容易的。
秦韵很羡慕夏玲玲,不仅仅是夏玲玲的这些经历,更在乎的是夏玲玲居然会武功。如果我会武功就好了。秦韵心想,这样我就能代替胡大人打跑那个坏人,而不是一个人在黑夜中孤零零地毫无办法!
这时秦韵听到了一阵脚步声,还有一只狗的叫声。她抬起头看见一只火把正在接近。她开心地笑了。
来人是个老头,牵着一只凶狠的大狗。那只狗的嘴巴至少有秦韵的嘴两倍大,它的舌头伸出来有秦韵舌头的四倍长。它的脸长长得至少跟秦韵的脑袋一样大了。
秦韵莫名其妙地想着。
“姑娘。你是人吗?”老头举着火把不敢靠近,倒是狗狗努力地想要窜到女孩的身上去。这让秦韵很害怕。她偷偷地摸了摸怀里的枪。
“大叔,救命。”
秦韵不说,老头还想靠近些看看。这一声救命顿时吓了老头一跳。老头虎着脸,拉着狗狗退开了好几步。
这是?秦韵的脑袋瓜子有些懵了。
也不想想,大半夜里,一个姑娘独自夜行,碰到人就喊救命。这不是聊斋故事中遇鬼的节奏吗?在古代鬼怪这种东西的认知率还是很高很高的。
曾经在天黑之后来到一条小河边洗菜,结果突然出现一个壮汉,那家伙好像是来打水的。结果听到水声,又看到一个矮小的人在水边不知道干什么,于是被吓了一跳,退后了好几步才大声问:“那是谁呀!”回答之后,那个壮汉才拍了拍胸口来打水说:“大半夜的,吓死人了。”当时无言以对。
秦韵当然也不知道这个典故,她很害怕这个突然出现的救星跑了。于是也顾不得擦脸上的泪水,大声说着自己的故事。
是的,故事。秦韵作为一个传统高知识分子的中国小女人,对于编故事实在是手到擒来。她说:我跟哥哥一起去天津城,路上遇到了几个劫匪,丢掉了行礼才跑了出来。但哥哥发病了,如今生死不知,求大叔救救哥哥。
老头一听,才动容。
“你哥哥在哪儿呢?”
“在前面。”
“还不带路。”老头很热心,也许是想到了自己的儿孙吧。
以秦韵的那双小脚实际也没走多远,很快,老头就看到了燃烧着的柴禾旁躺着的胡小岩至少衣服华丽。这时老头才松了一口,相信了小姑娘的说辞。他还真的有些怕鬼怪之类的东西。
老头看上去有五六十岁了,但还是很轻松地背起了胡小岩,背上的瞬间,他就有些头皮发麻。无他,这个年轻人的身体冰凉冰凉!还好那只狗狗看到冷冰冰的年轻人没有叫唤,否则他转头就走。
传说中狗狗遇到了鬼怪会先叫唤,然后转身就逃走的货色。
有了老头帮忙,秦韵终于不再哭泣,她拿着火把,跟在老头身后朝着老头家的方向走去。前面那条大狗欢快地在前面带路,若非绳子现在在秦韵的手上,大狗早就跑远了。看着这条欢快的大狗,原本还有些害怕的情绪悄然失踪,她现在不仅不怕这条狗狗,反而觉得这条凶恶的狗狗很可爱、很可爱!
160 人之初性本恶()
《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一个没读过三字经的中国人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国人。国人之所以伟大,在于“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不懂这一点的就不是一个纯粹的华夏人。而三字经则是华夏的基础,你可以不认可,但你不能不知道。
------------------------分割线-----------------------
老头夫妻是天津附近的乡下人,原本村子很大,但后来天津城遭到了大屠杀,八国联军凑够军粮,也曾经下乡收集。这个小村子的人离的远了点,后来得到消息一哄而散。大部分人都跑到别处求生,还有部分跟着胡小岩的宣传跑到了北京附近,最后被送到了马鞍山。
而留下来的几乎都是老头这样的走不动走不了的老头子。这个村子还有三四户人家存活。可是这里没有医生。
看着脸色越来越白的胡小岩秦韵再次哭了起来。这可急坏了姓马的老头子。看着两个白白净净的小夫妻一死一伤就太可惜了。
秦韵编的故事漏洞实在太多,老头虽然没什么见识,但也看出这两人关系绝对不是什么兄妹俩,他也没放在心上。出门在外,留个心眼是对的。
“老头子,要么把老吴他们也喊来看看?前年老孙家的儿子不就是被老吴给整活的么?”老婆子在边上出了主意。
马老头一想也是。这样下去,这小子就死定了。不去把脉,只看那个脸色和进气少出气多的状态就知道了。
“好,我去了。你先煮点粥给他们暖暖身子。”马老头说完就出了门。
“姑娘,你别当心,等会儿大夫就来了。”老太婆叹息着安慰两句后就取生火煮粥。
秦韵手足无措,只能握着胡小岩的手哭的更凶了。因为那只手已经冰凉的可以当成冰来用了。
很快,马老头就带了七八个人进了屋子,挤做一堆。
老吴年纪最大,有六十多了。白花花的胡子一抓一大把。但精神头却很好。他走近摸了摸胡小岩的脑门又摸了摸胸口,顿时没好气地将众人赶了出去。
“都挤在这里干嘛?还不去厨房帮忙去,多烧点热水。”
老吴一阵驱赶后,破旧的房间里只剩下了两个小年轻和老马。
“我说老马,这小子哪儿来的?都凉透了!”老吴有些气恼着轻声说。
“他没死!”秦韵这时耳朵却很灵。
“他当然没死,我们正在讨论讨论。”老马连忙使眼色。
老吴会意。只好苦着脸再去试探胡小岩的鼻息。进气少,出得气也少了。大概自己两三个呼吸,才能感觉到这人的一次呼或者一次吸!这还不死?这还能救?俺老吴不是大夫哇,虽然在村子里见识的多,但也只是个庄稼汉。
看着秦韵脏兮兮的小脸上那渴求的眼神,老吴心一软。
“先喂他喝点稀粥,再给他用艾草洗个澡泡一泡。”老吴没办法。
艾草这东西家家户户都备了一丁点。庄稼汉用来泡澡消毒的。
“好!”老马答应了下来。
好一会才煮好了粥,秦韵吹着给胡小岩喂下,但只有水分能顺着喉咙下去,而粥里面的米粒却不行。
“送去洗澡。”老吴无可奈何。
水很热,胡小岩一条命被折腾掉了半条命。但至少身体变得暖和起来。看上去脸上也变得红润了一点点。
众人也折腾的有点累。四散而去。只留下秦韵干坐着。
油灯闪烁出一个灯花后渐渐熄灭。秦韵毫无所觉,她也累了一天,不知不觉趴在床上睡着了。
突然秦韵打了个寒颤,她迷迷糊糊地睁开眼睛似乎看到有个人影正在身侧看着她。
“啊!”秦韵尖叫一声,迅速掏出左轮,但没有看见什么人。她颤悠悠地掏出打火机,打了好几次才点燃了油灯,发现门窗都是关着的。屋里也没有其他人的存在。更没有什么异动,门外的狗狗倒是呜呜呜地叫唤了一声后又趴了下去。
是鬼吗?鬼吗?鬼!
秦韵爬上床,举着左轮,一会儿指着们,一会儿指着窗户再也没了睡意。
老马也被惊醒了,他很快穿好了衣服,来到房间,打开房门。
秦韵就着灯火,看清了衣服,才慌慌张张地把枪藏到被子里。
“怎么了,姑娘?”老马打着哈切问。
“没什么?大叔。可能我眼花了。”
孙禄堂没找到胡小岩和秦韵。倒是又遇到了几个枪手,杀掉枪手后得到了胡小岩就在附近的消息。但还是没有找到人。胡小岩打退枪手后,奋力逃跑,慌忙之间也就没有注意方向。孙禄堂也不是什么追踪高手。很多人都说看着脚印去找人。可惜,这个年代的土地上被人踩的很结实,没下雨的话,好几天前的脚印也能留在地上很久。能分辨的出来脚印是谁的人,是个真正的特战高手或者极为猎人。孙禄堂武功高强不假,却此列。
无奈之下,孙禄堂先去了聂士成的大营。他离大营已经很近。
聂士成听说胡小岩遇刺后顿时吓了一身冷汗。两年前的胡小岩跟现在的胡小岩是两个身份。那时候胡小岩只是略有名气的儒生。而现在的胡小岩却是三省总督!国之大员!若真的在天津失踪或者遇害,他聂士成和直隶总督刚毅都得吃不了兜着走。刚毅是满人,也许只会被调任被罚金。但他聂士成搞不好是要掉脑袋的。连李鸿章也救不了他。
东北三省总督,二品大员!全国上下也不过三四个而已。其他的就只是巡抚!而胡小岩这个总督下面还有上万精兵,几千万两白银。更有上万的洋人正在马鞍山和沈阳靠着胡小岩的白银在养活着。一旦他出事的消息传出去,会出现什么样的变动就只有天知道了!
“查!除了后勤部,全军出动给我挖地三尺也要找到胡总督!”聂士成脸都气白了。他现在深深地悔恨当初没有对义和团斩尽杀绝。如果不是慈禧当初突然而来的圣旨要调用义和团。天津的义和团早就被他剿灭一空了。哪里还会有今天的纰漏。
他已经不想知道为什么作为一个三省总督的胡小岩为什么只带了四五个人连马都没骑就上路了。更加没问为什么作为护卫的孙禄堂活着好好的,而作为老大的总督大人却失踪了。他现在只想要确切地知道胡小岩的生死!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活要见人,死要见尸。”聂士成寒着脸。来见他的路上被人干掉了,而聂士成却对此一无所知!这特么是开玩笑吗?
聂士成的本部兵马得到了补充,目前由一万两千人人。可惜天津武备学堂被胡小岩给搬空了。自然也就不存在原时空的天津武备学堂的学生与八国联军对战集体阵亡的事情。可也正因为如此聂士成所部军官奇缺。
他知道这些兵痞出去后没了得力军官的压制一定会糟蹋附近的村庄,但他已经顾不得了那么多了。
一万两千人撒出去,别说一个人,就是找一只蚂蚁也能找到。蛇有蛇道鼠有鼠窝,论找人确实没有比官兵更擅长的了,前提是这一万两千人确实是去找人而不是干别的。
“官爷,发发慈悲吧,这是我家仅有的粮食了。”
“大爷,这是祖上传下来的呀。”
“大爷,呀呀还小啊。”
“放开。”
“滚开!”
“大爷正在办案。我怀疑你们是义和团一伙的,来呀,抓起来。”
。。。。。。。。。
一阵阵的混乱声音传来。走在大街上的孙禄堂抽搐着脸看着村子里的一幕幕。
“你们就是这样找人的?”
负责陪同的新任于参将涨红着脸,无话可说,他手一挥:“给我枪毙了这些混蛋。”
他身后的十个士兵如狼似虎地冲了上去。这些人都是跟了聂士成好久的老兵。什么时候该做些什么心理很清楚。虽然他们也干过类似的事情,但那是在平时。现在这样一个危险时刻,连聂士成本人都觉得不安的时刻做这些,不是给聂士成添乱吗?所以动起手来,他们没有留情也不会留情。
“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武右军!”孙禄堂叹息。他现在有些怀恋在烈山的军旅生活。至少那时的军队从没干过这种欺负本地百姓的事情。做过和想要做的人早早就被胡小岩给吊在了军营里。
人之初性本善?人之初性本恶吧?否则为什么汉人欺负起自己人如狼似虎,打起洋人来却畏首畏尾连义和团都比不上?
孙禄堂迷茫了,也找不到答案。
--------------------分割线--------------------
有朋友问我:你为什么不写汉朝唐朝宋朝?我无言以对。我问他为什么要写这几个朝代?
朋友说:清朝太近,又没有什么可以称道的地方,只有无尽的伤痛所以大家都不喜欢看,除非深度YY。而秦朝又太远,了解的人不多。相反,汉武大帝在中央台都播放过,知道汉朝牛逼的人很多。还有唐宋时期。中国正处于顶峰。这是中国最伟大的时刻,写这一时期的历史会引起的自豪感。所以看的也就很多。也就很容易成功。你写清朝这么悲惨的历史,还不愿意深度YY去改变历史,愿意看的人就没几个了。
我说:哦,大家都喜欢YY或者喜欢看历史上中国最强盛的一面,却不愿意面对现实和历史当中最悲惨的一面,那是不是说大家都在逃避现实呢?那是不是就是说你我都属于失败者的行列呢?
朋友寒着脸:你这人真特么讨厌!活该没人看你的书。
我尽然无言以对。你说的太对了。大家说有错嘛我。。。
回报朋友和书友,明天曝光胡山石的谋略。当然如果有朋友看了出来的话,那就当我没说。请留言,一定加精。
161 谋略被人曝光了()
网络经典:有时候好心未必能办成好事,相反好心办错事的多了去。
------------------分割线----------------------------
聂士成很愤怒。虽然他对部下的军纪早有所料,却没想到会严重到这种程度。一天,仅仅一天时间。刚毅就派人前来问责。就差没指着他的鼻子问:你特么的会不会带兵?
刚毅的差事因为合约谈成的缘故没有被调动,他依旧做着有名无实的直隶提督!没办法,天津大屠杀几乎杀光了天津城的百姓。现在的天津城空空荡荡,除了军队就只剩下一些衙役什么的。百姓数量还不到三千人,全是被刚毅派出衙役从乡下招来的,还有部分是从别的城市迁移过来的。
聂士成无奈地枪毙了一百多人。真按军纪来,他的部队至少要非战事减员十分之一以上。
“你们下去告诉他们,如果找不到人,我的脑袋是肯定保不住了。但在此之前我先砍了你们的脑袋。”聂士成红着眼睛一字一顿。他的脸面丢大发了。丑陋的一面被孙禄堂这位老好人亲眼目睹!要知道武卫军的武器可都是胡小岩友情,一毛钱也没要的。这让聂大帅情何以堪?
找不到人,还尽出乱子?这一刻聂士成真的起了杀心。他发誓,如果再找不到胡小岩,他就真的要杀人。还不是杀一个两个。今天这一百多个只是开胃菜。
部下将领们唯唯诺诺地退下。
孙禄堂没有见到这一幕,他回到天津城去通知旅馆中的众人。结果大家就乱了。旅馆中留守的七八个全都是文人,不过有严复出面终于将这些人给震住了。但消息也就泄露了出去。
第二天天不亮,宣武帝就被内廷宦官给吵醒了。
“报上来。”载沣还没穿好衣服就叫人汇报,他知道宫门一到时间就得锁上。这个时间敲开宫门,绝对是紧急情况。
“陛下,刚刚天津发来电报。东三省总督胡山石遇袭失踪。”
“谁干得!消息确认了吗?人找到了吗?”载沣大惊。
合约刚刚签订,日俄的军队也没有撤出东北,沈阳的龙脉依旧被日俄联军所威胁。载沣想杀胡小岩,就像慈禧想杀李鸿章的心思一样明了。想杀,但又不能现在杀。相反,现在还要好好地用。至少这几年胡小岩还不能死!不仅不能死,还要健健康康地活着。否则满朝上下没人能挡得住日俄。李鸿章老得天天住医院,袁世凯和张之洞的《东南互保协议》墨迹未干。刚毅奕劻等人搂钱是一把好手,打战这种高智商的工作委实不适合他们。
“已经确认是义和团做下得。消息确认,聂士成提督的大军都出动了,但到目前为止一无所获!”
载沣眼前昏暗不明,心思也捉摸不定。怎么办?
幸好这段时间天津和北京的电报局都是二十四小时加班加点,就是确认八国联军俘虏的撤退情况。才能这么晚接受到消息。
载沣有些庆幸地想着。
“传令刚毅立刻派人寻找。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胡小岩还不能死!因为辽宁现在还不能乱!等到日俄退出了东三省,胡小岩死不死就无关大局了。如果死得太早,日俄抓住机会向沈阳进军,那么大清国的龙脉就没了!大清国就彻底完蛋了。
原时空的日俄战争最终还是保住了沈阳城。不是日俄不想打,而是相互牵制下又被英国人调停后停止了进攻的步伐。如果胜利一方的日本不停,俄国势必还会从俄国调兵过来,到时候战争就是不是一年两年能够搞定的。日本人打不起也拖不起。因为日本的经济从头到尾就是拉紧的弦,一碰就断。以至于日本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疯狂发动战争,掠夺财富!发动战争不是一个人两个人的决定,而是日本人的期望。日本农民需要更多土地,日本工人需要更多的原材料,日本的学者们需要更多的钢铁和石油去搞研究。日本的军队需要更多的军费。日本的高层需要更多的钱财和军功以昭示太平。连日本的**也需要战争以便抬高自己的身价!
日本这一时期整个民族都被战争所绑架。1900年的日本没有一个人是无辜的。他们全都是战犯!
所以日本人很疯狂!而俄国北极熊却更加狂妄,他们受不起一丁点的挫折。如果有人敢于挑衅他们,特别是弱小敌人的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