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蜀汉再起-第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呢?所以你就以你的方式奔走谋划?”杜琼相信,胡济是一位心系国家的人,能和诸葛丞相相交为友的人再不济也不会是大奸大恶之辈。

    “没错,依我之见广汉的事情处理掉首恶,对于余众则不与追究,这才是最快平息事件的良策!”

    杜琼摇摇头,对胡济的见解不敢苟同,“你那是木头刀子割羊肉,不见血也不见肉!是一味的妥协、纵容,那样只会助长歪风邪气!”

    “有一句话叫作同欲相趋,同利相死,如果逼急了那些人狗急跳墙国家会出更大的乱子!稳妥才是最重要的!”胡济和杜琼的看法也全然相左。

    杜琼好笑,这个胡济没有继承诸葛丞相横溢的才华,反倒把他遇事求稳的风格学了个满怀。

    “狗急跳墙?那就让他们跳呀,正好抓住机会清理蠹虫,广汉郡正需破而后立的勇气!”

    胡济也不是善茬,当即反驳道:“成大事,没有热血,起不了头;可要是没了理智却绝对收不了尾。杜公,您这不是自信而是自大!”

    “在患病初期,是治疗容易而诊断困难;但是日月荏苒,在初期没检查出来也没有治疗,这就变成诊断容易而治疗困难了。国家事务也是如此,因为如果对于潜伏中的祸患能够预察与幽微,就能迅速加以挽回。但如果放任不顾,让祸患得意发展到直到任何人都能够看见的地步,那就无法挽救了!”

    “杜公,您这是杞人忧天,广汉的事情远没到那种情况…………”

    正当二人互不服输,辩得口干舌燥之时,房门外响起两道声音:

    “校尉,有成I都的修书。”胡济一听,是自己的亲兵的声音。

    “杜公,陛下有新的指示。”杜琼也是闻声转头,是张嶷!

    二人四目回顾,立马明白对方和自己一样一直在同成I都保持联系——回报情况和接受指令。

    “送进来!”

    “送进来!”

    这时两人倒挺有默契,异口同声

    待两人接过帛书,也不避讳,互在当面打开书信,浏览起来。

    显然,这封书信上包含的信息量及其巨大,二人不约而同地低首沉视了足足半个时辰才抬起头来。

    杜琼合上帛书,书信中他的皇帝学生告诉他,现已征得丞相同意,拜李严为御史大夫,令其督办此案,命他全力支持李严办案。

    “胡伟度,那是来至丞相的书信吧?”诸葛丞相既然在李严任命一事上和陛下达成共识,杜琼感觉,那封帛书上的内容一定是让胡济放弃以稳为重的思想,转而支持严查清算。

    胡济没有直接承认或否认,却握紧拳头,沉声说道:“杜公,济准备改变态度,站到您和即将到达的御史大夫李公的立场上去!”

    “好,伟度明智之选。伟度先一步抵达广汉,那我来问问伟度——广汉的编民到底是怎么回事?不是说少了一半吗?为何又有消息说少了的那半已被太守马齐追回大半?”

    胡济不屑一笑,眼中放出幽幽冷冷的寒光,道:“那不过是小人卑劣的伎俩罢了,郡丞周巨和广汉地主豪强相互勾结、沆瀣一气架空了太守马齐,其言追讨回大部分编民不过是撒下弥天大谎而已!”

    “他们真是疯狂!”杜琼难以置信,“这……伟度是如何得知的?”

    “就在今日,某曾前去周巨官邸拜访,此乃他亲口之言。”胡济答

    胡济去拜访过周巨?

    杜琼敏感地捕捉到这件事中隐藏的信息,心中后怕,看来若是没有诸葛丞相的一封修书,胡济会一直反对扩大事态下去。

    “伟度,既然咱们成为志同道合者,那么咱们就暂居酒家等候御史大夫的大驾吧?”杜琼将帛书交还张嶷手中,以审视的口吻对胡济道:“有张伯岐和伟度佐证,老朽相信马齐、周巨这些人一个也跑不掉!”

    “济……正有此意。”胡济面色如常,恰似他的心中正义长存。

    一旁的张嶷终于忍不住发声:“杜公、胡校尉,难道……咱们不把掌握的信息和三司的官员通气一下吗?”

    “张县尉,这你大可不必担心,既然陛下和丞相又再度派遣御史大夫前来受理此案……就说明无论三司官员调查的结果无论如何,都……不重要了。”杜琼还未回答,胡济已经飞快地开口。

    **************************************

    成I都,华阙

    刘永斜倚在凉席上,正饶有兴致地看着侍郎郭攸之教导弟弟刘理和小唐信学习,今天,他们学的是《诗经·小雅》中的《采薇》篇。

    刘理十岁了,头上头发扎了两个蓬松的总角,眉清目秀看像去还挺像女孩子。

    唐信则端端正正坐着,两只小手背在背后,认认真真的跟着郭攸之糯声念叨:“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相比小唐信的态度专注、神情凝重,贵为梁王的刘理则磨皮擦痒、住耳挠腮的,止不住的不耐烦劲儿。

    咳咳~!

    刘永怒其不争,忍不住咳嗽几声,一双眼睛更是怒目相视。刘理发现哥哥动怒后,打了个寒蝉、缩缩脖子,态度立刻端正起来。不知从何时起,他是真的害怕这位皇帝哥哥。

    从即位后,特别是将刘理从梁王府接到华阙后,刘永对这个唯一的弟弟一直要求很严格,每日督促他学习、锻炼身体,为的就是让能他成人成才。

    刘永从来没打算让刘理做一个闲王,然后混吃等死,而是准备待他成长为一个男子汉后改封远土边疆,不是虚封,而是如宗周诸侯例:

    立都邑,建官制,组建军队,为汉藩翼、替华夏开疆扩土!像齐鲁、燕楚的诸侯一样将那些蛮荒之地变为华夏故土、蛮夷、未开化之人化为诸夏之民!

    所谓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刘氏不应该像曹家一样把宗室诸王像防奸细似的看得死死的!也不能像晋朝一样将宗室封于内地,掌握军队,而是全被分封于国外、戍守国门,封王守国门,君主死社稷!

    就算不幸发生朱棣靖乱之事,那也是肉烂在锅里,掌控国家的仍是刘氏子孙、诸夏之人!

第四十一章 广汉终章(四)() 
比如日后在中南半岛上圈一块地,裂土封茅与刘永,让他去征服、开发那群雨林深处的猴子,为华夏开疆扩土、尊王攘夷……也未尝不可。

    对于中国四周那些养不熟的白眼狼,“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固然看着很爽,但……有用吗?

    然并卵!

    终究没落到实处,对于这些畏威而不怀德的二五仔,就应该狠狠压榨、剥削他们,用他们的血肉和泪水铸造华夏昌盛之基。

    就像那群披着绅士外衣的欧洲强盗在非洲、亚洲、美洲干的好事一样…………

    寇可往,我亦可往!

    元首曾经说过:强者必须统治弱者,只有天生的弱者才会认为这是残酷的,同情弱者是对大自然最大的不敬。

    面对那些卑劣的渣渣们,孔夫子也有一句话: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而刘永还想加上一句后文——再不服,则用大棒以敲之!

    反正那群二逼猴子现在只是个战五渣,遇事只会惊叫几声,然后三蹦两跳的躲进雨林中去。

    当然,以蜀汉现在的国力,刘永也只能地图开疆、YY一下全世界都插便大汉的旗帜,眼下别说四处开疆就连中国他还没统一呢。

    停下不切实际的幻想,刘永回过神,春坨已经不知何时摸到近前。

    “陛下,考工令李央求见。”

    从凉席上起身,抖抖衣衫,刘永吐出一个字:“宣!”

    坐回御案,不久后,刘永便瞧见李央带着一个怀抱着一摞“纸”的年轻人出现在殿中。

    “陛下,您命臣改进纸张,臣现已改进完毕,来请陛下一观。”李央躬身行礼,抱着纸的年轻人也对刘永微微弯腰。

    “呈上来!”动作挺快嘛,刘永对李央的办事效率还很满意。

    看着春坨前去呈接李央改进的纸,刘永略抱期待,如果纸张能得到不错的改进,那文化输出的发动机则完成了一半…………置于另一半自然是印刷术。

    待春坨将纸张呈上来之后,刘永从中取出一张细细来看,然后,立马就宝宝不舒服了……不得不承认——现实和期望往往呈现极不相符的情况。

    李央改进的纸,与后世细滑白净的纸相比,除了更粗糙、发黄的厉害之外,每张纸的厚度也宽得离谱,每张大概有后世一本作业本的厚度了,这还能称之为纸张吗?

    简直是纸板好不好!

    拿起这张纸,刘永问了一句最关心的问题:“李卿,制作一张这样的……嗯……纸,成本需要花费几何呀?”

    听见皇帝问钱的事,本分的李央老实答道:“启禀陛下,每张所费八十钱,这里共有十五张,共计花费一千两百钱。”

    “每张八十钱!”

    刘永惊得缩了缩手,就这粗糙、发黄,还硬感十足的纸板板,居然每张要花费八十钱?!

    要知道,如今蜀汉一名秩比六百石的县尉月俸才一千钱、十五斛粟米,一张破纸板板就要用掉他月钱的百分之八!当真是要翻水水!

    “陛下,这千二百钱还不囊括前面制作、试验各种材料的花费。”李央虽然也觉得研发这东西靡费的已经够多了,但他还是决定如实告知天子……这东西真的很烧钱,并且他可没敢贪墨一分钱。

    “好吧。”刘永无奈地叹气,“虽然它现在很费钱,但卿还是要继续进行纸张的改进工作,争取以后的纸张越来越白亮、纤薄和光滑。”

    “另外,朕又想到一种印刷文字的好构想,你来听听……”于是,刘永又将当初对诸葛亮讲的雕版印刷术的简单运作原理给李央重复一遍。

    李央听完,小眼睛中绽放精光,多年和匠艺接触的他瞬间意识到这是种好东西。于是赶忙对刘永道:“陛下,臣这就去全力研发印刷……额……”

    “印刷术。”刘永适时递上句话

    “对,印刷术!臣这就去摸索、研发,至于改进纸张的工作便交由犬子李旦接任。在改进纸张的这些时日,他一直佐助臣,相信定能完成陛下赋予的任务。”

    原来抱了一摞纸的这个年轻人是李央的儿子,看来李央虽然木然却也有些心眼,还知道面圣的时候捎带上他儿子。

    “功必赏,罪必罚,再赐卿五十金。”刘永又对李央加以鼓励,“希望卿再接再厉,也希望朕的心意不会虚掷。”

    李央闻言,赶紧拜谢:“谢陛下厚爱,臣必不使陛下失望。”

    事情完毕,李央带着儿子李旦告退……刘永则拿着纸板板出神

    纸张的改进工程已有了初步成效,虽然还没达到尽善尽美的地步,但总有进步。刘永突然想知到,马蹄铁和马镫试行得怎么样了?

    效果如何?

    “春坨,即刻召虎骑营校尉马承入宫,朕有事问他!”心动不如行动,刘永说办就办。

    *******************

    雒县

    自那日杜琼与胡济在酒舍邂逅后,二人及随从一直住宿在何记酒家,等着那天,李严…………到达雒县。

    雒县南五里

    一支标准的汉代公卿出行的仪仗队伍正不疾不缓地望北行进。

    所谓汉官威仪——前导后从之侍卫,三车前导、两车后从,侍卫配剑乘马护卫左右。

    安车之上,李严独坐一边,监察侍御史樊建、益州刑曹从事阴化并坐另一头。

    摩挲着掌中的玉圭,李严沉思片刻后开口道:“二位知道吗?天子的老师杜琼、和虎步左营校尉胡济如今正在雒城当中。”

    樊建、阴化对视一眼,他们……当然不知道。

    但当初朝议决定以这二人前往广汉灭火的消息是知道的,如今他们来了雒县倒也并不奇怪。只是李严不可能抛出这句没头没尾的话,李严这么讲一定还有后文,是以二人都开口直接等待下文。

    李严扫视二人,明白他们还不清楚这件事,但作为获得皇帝和丞相同时支持的自己却知道杜琼和胡济这二人已掌握广汉乱局的内情,并且他们是友非敌。

    于是李严不再卖关子,直接讲道:“杜琼和胡济已掌握事情核心,我亦从那二位处得到消息,广汉郡从太守到、郡丞再到督邮全都烂透了,一个也留不得!”

    “因此,我命令……樊御史?”

    “卑职在!”樊建精神一振,凝声答到。

    李严看向樊建,正声下令:“到达广汉后你立刻率领宪吏,缉捕太守马齐、郡丞周巨以及南北两部督邮程无伤和王贤,下御史!”

    听见李严下令,樊建瞬时严肃起来,拱手领命:“遵命!”

    “嗯。”

    见樊建轰然应诺,李严满意的嗯一声,虽然樊建是诸葛丞相的小小弟,但屁股决定脑袋,他既然坐到了监察侍御史的位置上他就算半个自己人,让他去抓马齐、周巨这些人总好过他们被掌控在阴化手里。

    相反樊建的果断应明,阴化则是大惊,慌忙问道:“李公,马齐、周巨皆一郡大吏,难道连初步的调查都不进行便动手抓人吗?”

    “哈!调查?”李严冷笑不止,“阴从事多虑了,吾敢保证这些人屁股底下没一个干净的!更何况,我要是想查,还怕查不出东西来吗?”

    冷笑完,李严又厉声道:“广汉事这种烂泥潭,你想查恐怕自己就得陷进去,还是快刀斩乱麻地比较好。吾意……另可错杀,不可放过!”

    果然不愧是李严李正方啊!

    阴化的内心不禁感叹李严这厮的狠辣、果决。

    “阴从事,”李严又把鹰狼的目光投驻到阴化身上,“命你率领狱吏前去逮捕广汉郡户曹掾、主记室史和掌管、记录郡府文书档案的吏员!并且……封存一切档案!”

    这架势……是要抓完整个郡府的佐吏呀,阴化一时未反应过来。

    “阴从事!!”李严见其没有回应,加重声音喝了一声。

    阴化这才从震惊中惊醒,忙答道:“诺!遵命!”

    时间流逝,日头倾斜,李严从安车中往外探望,雒县到了……因为城门口已可以望见黑压压一大群人,李严可以肯定他们不是雒县的官员,而是杜琼和胡济等人。

    因为……只有提前和自己通讯的胡济、杜琼才能估算到自己确切的行程!

第四十二章 杜祯要回来了() 
牂柯郡平夷县(今贵州毕节),庲降都督官邸

    雅厅

    此刻,庲降都督、交州刺史李恢正设宴款待他的客人——尚书郎杜祯以及…………扶南国王子范波罗。

    李恢红光满面,高举酒樽,以洪亮的声音盛请道:“杜君、王子殿下,来,请满饮此樽!”

    言罢,李恢左手以袖掩面,右手将酒樽递至嘴前,轻轻仰身……满樽的酒水瞬刻滑入喉中。

    同举酒樽,杜祯的脸上也是洋溢着欢快的笑容……和南行前相比,他黑了,瘦了,却也更精神、成熟了,行事待人亲切、大方而又不显谄媚,举手投足间散发着成熟男子汉的气息。

    而扶南王子范波罗虽然不通李恢所讲的雅言(当时的普通话),但观其手势闻其意,也可以知道是饮酒的意思,不过野蛮未开化之人可就粗俗无礼的多了。

    张开大嘴,再一仰脖,拿起酒樽随手将里面的酒水往嘴巴里一灌,事后用手抹干净张牙舞爪的胡茬上残留的酒渣。

    李恢瞧着范波罗,这位身材不高,黑瘦焦黄、耳鼻穿环的扶南王子,和他十分对粗俗无礼的举动,不以为怵,眉眼间全是笑意。

    这才是活生生的南蛮生番嘛,不沐王化的表现正当如此,此番扶南王派遣使者入朝上贡,正是圣天子在朝……远方胡夷仰慕、心向大汉的良证啊。

    起初的时候,李恢听说皇帝派遣年轻的杜祯率领一票人出使南方,还很不满意……这不是闲着蛋疼闹着玩儿嘛!

    你抚慰南中诸郡尚还说得过去,毕竟乃天子治下之地,但大剌剌地跑去南中以南抚慰人家……我擦……您这是何来的勇气和自信?!

    远南从来非我华夏故土,其民也非诸夏之人,您就这么确定天使一到,那个地方的野蛮人第一个想到的念头是欢天喜地被抚慰而不是将使团生吞活剥?

    然而事实却让李恢大跌眼镜,杜祯率领太常、尚书台和右羽林军士等一干人扎进雨林深处后,还真成功忽悠了那个扶南王,至少他派遣了自己儿子来朝,并贡献方物了。

    南方远夷来朝,整个庲降都督府与有荣焉呀!

    面对李恢态度的转变,杜祯心底也是泛起丝丝复杂,李恢所看见的只是成功的辉煌,却看不见它背后的心酸与苦痛。

    初入雨林,陌生的地理、气候环境,瘴气、疟疾之地,使团之中不断有人害湿热病死去,尚书台、太常衙署派出的佐官便倒在了雨林之中。

    万幸,杜祯最终找到了通往这个国家的道路,并抵达其国都谷特洛,成功见到了在位扶南王范旃。

    更不想其国中人氏还有同雅言者,见杜祯一行的衣冠服饰,还询问杜祯是否为吴人。这让杜祯大为惊异,一番询问得知……原来范旃曾遣使至东吴朝贡,而吴王孙权也派遣中郎康泰、宣化从事朱应回访扶南,双方互通往来、随赠礼品。

    在得知杜祯来自的国度是那个名为“汉”的王朝的继承者时,扶南国王范旃立刻要求派遣使者回访,并选择自己最小的儿子波罗为正使。

    这位扶南王范旃还满怀感慨的告诉杜祯:“敝国建国之始,曾遣使至洛阳,面朝中国天子。”

    于是……带着扶南王范旃对昔日汉扶友谊的缅怀,其子波罗和杜祯等人踏上返回蜀汉的征程……

    “宴饮之后,二位便要动身启程,恢再此道声保重,安好。”李恢再次遥祝举樽

    “承蒙德昂公吉言,我等一行必安然到达成I都。”杜祯、范波罗举樽回敬。

    ******************************

    议殿

    春坨去后,在等候了约莫三刻钟后,刘永等来了马超之子——虎步营校尉、斄乡侯马承。

    “臣虎步营校尉承拜见吾皇陛下!陛下万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