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江南园林常常题有“曲径通幽”四字,它源于唐人常建诗《题破山寺后
禅院》,原诗云:
①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
此都寂,但余钟磐音。
据说,宋朝的欧阳修特别欣赏“曲径”一联,想模仿它而久不可得。
常建的这两句诗写得确实好。吟诵之余,不由悟得了创作上的一条道理。
树木丛生,花开似锦,如此美景,自当尽兴饱览为快。但这美景又被安
排在园林深处,造园者绝不让你三步两步就走到它的跟前,也不让你一张目
就尽收眼底,而是先隐隐约约地让你先窥见一点端倪,激起你探幽寻胜的强
烈愿望,然后再引导你走上一条曲曲折折的途径,最后才豁然开朗,佳木名
花,一气展现。
创作何尝不如此?意境贵深不贵浅,情节贵曲不贵直。优秀的作品决不
一下子把什么都和盘托出,决不让读者一览无余,看到上文就猜到下文,而
是丰富多彩,曲折多姿。当你自以为山穷水尽时,突然峰回路转,柳暗花明,
又是一个新的天地在招引你了。明人李梦阳有诗云:“浩浩长江水,黄州若
个边?岸回山一转,船到堞楼前。”其所述意境差近。
“曲径通幽”,该也算得是一条艺术规范吧!
① 曲径,一作竹径。
… 页面 96…
王充以后又一人
——一说李商隐
提起李商隐,人们大体都知道,他是晚唐的一位著名诗人;很少人知道,
他还是一位具有强烈反传统思想的异端思想家,堪称王充以后又一人。
李商隐有一篇《上崔华州书》,中云:
愚生二十五年矣,五年诵经书,七年弄笔砚。始闻长老言,学道必求古,为文必有师法,
常悒悒不快。退自思曰:夫所谓道,岂所谓周公、孔子者所独能耶?盖愚与周、孔俱身之耳!
以是有行道不系今古,直挥笔为文,不爱攘取经史,讳忌时世,百经万书,异品殊流,又岂能
意分出其下哉!
中国人过去有两大弊病,一是好尊崇古代,一是好制造偶像。人们爱将夏、
商、周说成是好得不能再好的黄金时代,周公、孔子说成伟大得不能再伟大
的超级圣人,于是,一切以古为法,以周公、孔子之言为准,似乎只有这两
位才有发现和掌握真理 (道)的资格,他们的话,句句都是“道”的体现,
人们只要以他们的是非为是非就可以了。然而,李商隐偏不信这个邪,说是:
“道”并非周公、孔子“所独能”,我李商隐和周公、孔子同样是人,也都
能发现和掌握“道”(俱身之耳)。因此,治国、平天下(行道)不必区分
今古,写文章不必从经书、史书中找依据,也不必顾及当代忌讳。你看,李
商隐的口气有多大,多么狂妄!幸亏唐代没有“四人帮”一类人物,否则,
必定打翻在地,定成什么“反周、孔分子”不可。
李商隐的上述思想是不是偶然的呢:不是。他还有一篇《容州经略史元
结文集后序》,内称:
论者徒曰次山不师孔氏为非。呜呼!孔氏于仁义道德外有何物?百千万年圣贤相随于途中
耳!次山之书曰:三皇用真而耻圣,五帝用圣而耻明,三五用明而耻察。嗟嗟此书,可以无书。
孔氏固圣矣,次山安在其必师之列耶!
次山,就是元结,中唐时代的一位文学家。大概当时有人批评元结“不师孔
子”,这当然是个极为严重的批评,严重得可以丢官、抄家,身毁名裂的,
然而李商隐却不以为然,一句“孔氏于仁义道德外有何物”,表露出对孔子
的几分不敬;又一句“百千万年圣贤相随于途中”,就将孔子摆到了一个正
常的系列中。真理的发展是一条既漫长又宽阔的历史大道,在这条路上,前
有逝者,后有来人,谁也不能垄断真理,谁也不能终结真理,不会几百年、
几千年才出一个。“孔氏固圣矣,次山安在其必师之列耶!”在李商隐看来,
三皇五帝各有其治国、平天下之道,各不相师,各因所宜,自然,孔子的那
一套也不必师守不变。
自汉代儒学定于一尊后,孔子的地位就日渐升高,于是,有王充出而挑
战。中唐以后,韩愈作《原道》,把周公、孔子作为尧、舜以后代代相传的
“道统”重要环节,孔子的地位再次升高,于是有李商隐出而挑战。
明乎此,就会明白《旧唐书》为什么批评李商隐“恃才诡激”了。
… 页面 97…
古来情语爱迷离
——二说李商隐
龚自珍《天仙子》词云:
古来情语爱迷离,恼杀王昌十五词,楚天云雨至今疑。铺玉版,捧红丝,删尽刘郎本事诗。
屈原的弟子宋玉写过一篇《高唐赋》,叙述楚襄王游高唐,梦中与巫山神女
相遇,神女自称:“旦为行云,暮为行雨。”后来李商隐作诗云:“非关宋
玉有微词,却是襄王梦觉迟。一自高唐赋成后,楚天云雨尽堪疑。”龚自珍
词中的“楚天云雨至今疑”即从李商隐诗脱化而来。
龚自珍本人写过不少爱情诗,自然,他也读过不少古代的爱情诗。“古
来情语爱迷离”,这一句话实在道出了中国封建社会中许多文人爱情诗词的
共同特点。它们往往是“不肯吐一平直语,幽咽迷离,或彼或此,忽断忽续,
所谓善于埋没意绪者”。这种情况,尤以李商隐最为突出。
何以然?前人好以恋爱对象的神秘来解释。这当然有其道理。恋爱,属
于私生活,谁愿意说得明明白白!但是,也还有别的原因。
和民间文学比较起来,中国古代文人的爱情作品相当不发达。这一主题,
在许多情况下被封建统治者和封建礼教窒息了。陶渊明的 《闲情赋》虽然自
称目的在于“抑流荡之邪心,谅有助于讽谏”,但萧统还是认为“白璧微瑕,
惟在 《闲情》一赋”。元稹写过不少“古今艳体”诗,但他在给白居易写信
时却要特别声明,目的在于进行思想教育。据他说,“又有以干教化者。近
世妇人晕淡眉目,绾约头鬓,衣服修广之度及匹配尤剧怪艳,因为艳诗百余
首。”由此想到,今天的女士们可真幸福,她们在描眉画目,涂口红,着时
装时不用担心挨批判了。
唐代的礼教不像宋以后那样严酷,但对李商隐也不是没有影响。他的有
些诗,明明写爱情,却偏要盖上政治的纱幕。例如,他写过一篇《西溪》:
怅望西溪水,潺湲奈尔何!不惊春物少,只觉夕阳多。色染妖娆柳,光含窈窕罗。人间从
到海,天上莫为河。凤女弹瑶瑟,龙孙撼玉珂。京华他夜梦,好好寄云波。
据考证,此前,李商隐死了妻子,本诗是悼亡兼怀念远在京都的儿女之作。
然而,就是这样一首诗,被传到他的上司节度使柳仲郢那里去了,幸而他的
上司相当开明,不但不以为件,反而和了一首。于是,李商隐上书致谢,但
是他对写作本诗的解释却是:“前因暇日,出次西溪,既惜斜阳,聊裁短什。
盖以徘徊胜境,顾慕良辰,为芳草以怨王孙,借美人以喻君子。”就是不肯
承认这是一首抒发个人感情的作品。
情发于中,不能不写,但是,又不愿也不能写得显豁明白,于是,就只
有让它“迷离”了。“迷离”的办法之一就是“无题”,不标题目,别人自
然抓不住头脑。有些诗,只以首二字为题,事实上也就等于无题。“迷离”
的办法之二是托之于花鸟虫禽和神话人物,如萧史、桃叶、王昌、阮肇、刘
阮妻、萼绿华、杜兰香、洛神、巫山神女、卓文君、牵牛、织女,等等。迷
离的办法之三是吞吞吐吐,欲言又止,反正不让你看明白。
李商隐的《无题》写的大都是一种艰难的、磨折重重的、无望的、但却
又是一种真挚强烈、生死不渝的爱情。从诗中可知,相爱的男女主人公聚散
离多,很难见面:
“未容言语还分散,少得团圆足怨嗟。”(《昨日》)
“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春雨》)
… 页面 98…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无题》)
不仅如此,男女主人公的爱情还可能是受压迫、受摧残的:
“狂飙不惜萝荫薄,清露偏知桂叶浓。”(《深宫》)
为此,主人公忍受着巨大的痛苦: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无题》)
然而,越是痛苦,越是相爱: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
这是一种铭心刻骨的相思,一种至死不改的爱情。在中国古代诗人中,将爱
情悲剧写得如此强烈,如此缠绵动人的,只有一个李商隐。
诗如其人,李商隐对妻子的感情相当诚挚。
还是前述那位柳仲郢,大概是怜惜李商隐丧妻后生活孤寂,要送一位名
叫张懿仙的歌伎给他,但李商隐不愿接受,上书谢绝说:
兼之早岁志在玄门,及到此都,更敦宿契。自安衰蒲,微得端倪。至于南国妖姬,丛台妙
妓,虽有涉于篇什,实不接于风流。伏惟赐寝前言,使国人尽保展禽,酒肆不疑阮籍。
在唐代,家里有几个歌伎,本是很普通的事。韩愈、白居易,谁不是这样?
但是,李商隐不要。自妻子去世后,他思念旧情,忽忽不乐,于是,就一意
事佛,“方愿打钟扫地,为清凉山行者。”(《樊南乙集序》)这时,他40
岁还不到。可见,他对妻子很忠诚,忠诚得有点“迂”。李商隐出身贫寒,
位不过“掌书记”(秘书),他的上司兼岳父王茂元则官为节度使,是方面
大员。“结爱曾伤晚,端忧复至今”(《摇落》),可能他和妻子之间婚前
有过艰难的相爱经历,有些《无题》诗或许就是他们之间感情生活的记录吧!
… 页面 99…
牙旗玉帐真忧国
——三说李商隐
李商隐的《无题》诸诗写得太好、太有名了,所以他留给世人的印象大
抵是个风流才子和写爱情诗的能手,其实,他还有另一面,这就是,他还是
一位忧国忧民的诗人。清人姚莹《论诗绝句》六十首之一云:
锦瑟分明是悼亡,后人枉自费平章。牙旗玉帐真忧国,莫向无题觅瓣香。
姚莹的这首诗有两个缺点,一是论定李商隐的 《锦瑟》是悼亡之作,过
于武断,其实,它也可能是一首追忆生平的自叙诗。另一缺点是否定李商隐
的《无题》诗,显得道学气重了点。不过,姚莹的这首诗的第三句:“牙旗
玉帐真忧国”,以之论李商隐,却是很正确的。
李商隐《重有感》首二句云:“玉帐牙旗得上游,安危须共主君忧。”
全诗写唐文宗时期的“甘露之变”。当时,宦官仇士良专权,皇帝被挟制,
宰相李训与凤翔节度使郑注等人合谋,以石榴树上有甘露为名,引诱仇等前
往观看,准备乘机加以诛杀,但不料事机不密,反为所害。仇士良因之大杀
朝官,株连至于千人。李商隐此诗,表达了对宦官专权的愤恨,期待在外手
握兵权的将军们能够兴兵除害。 《重有感》之前,李商隐还写了《有感》二
首,也是为“甘露之变”而发。在那个“白色恐怖”时期,李商隐一而再、
再而三地作诗议政,说明诗人正义感和责任感的强烈。
姚莹之外,林则徐也有诗论李商隐道:
江湖天地两沦虚,党事勾连有谤书。偶被乘鸾秦赘误,讵因罗雀翟门疏。郎君东阁骄行马,
后辈西昆学祭鱼。毕竟浣花真髓在,论诗休道八叉如。
—— 《河内悼玉溪生》
李商隐是有安邦定国之志的人,其《安定城楼》诗云:“永忆江湖归白发,
欲回天地入扁舟”,表明他曾经想先做一番事业,回转天地,然后归隐江湖。
林则徐此诗,首论李商隐的用世 (天地)和退隐(江湖)之志双双落空,其
原因在于他不幸做了王茂元的女婿,牵连到晚唐的牛、李党争中,因此成了
牺牲品。继论李商隐的诗虽然后来发展为滥用典故的西昆派,但是,李诗得
到杜甫的“真髓”,不是温庭筠一流所可以相比的。
把李商隐说成杜甫的继承人,有没有道理呢?有。除了上述为姚莹所肯
定的《有感》、《重有感》之外,李商隐的《行次西郊作一百韵》、《灞岸》、
《寿安公主出降》等诗或抨击藩镇割据,或哀叹民生凋敝,都恰有与杜甫诗
相通之处。他的大量政治讽刺诗在风格上虽与杜诗有异,但在关心国事民瘼
这一层次上又并无二致。
在近代中国,认为李商隐继承了杜甫的并不只是林则徐一人。有位姜白
贞,写了一部《玉溪生诗解》,姚燮为它作过一篇序,中云:“夫义山之遇,
贾生也,而其心则杜老也。”后来成为戊戌六君子之一的刘光第也曾说过:
“二樊忠爱有遗篇(樊川、樊南)”,以“忠爱”二字评李商隐和杜牧,也
是意在和杜甫相联系。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国势凋敝,杜甫、李商隐的诗都曾流行过。有一阵
子,杜甫的《诸将》成为众多诗人模拟的榜样。又有一阵子,李商隐的《有
感》、《重有感》成了众多诗人模拟的对象。翻开清人鲁一同、顾复初、陈
玉树等人的诗集,都可见拟李之作,有的干脆标明:《甲午冬日拟李义山重
有感》,那是甲午战争,中国人被日本人大败的时候了。
… 00…
杜牧的 《清明》诗
旧时儿童读物《千家诗》中有一首标明杜牧的《清明》诗,传诵很广。
诗云: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此诗不见于杜牧本集,是否杜作,暂且不论,这里只讨论对该诗的几种修改。
明人谢榛在《四溟诗话》中说:“此作宛然入画,但气格不高。或易之
曰:‘酒家何处是?江上杏花村。’此有盛唐调。予拟之曰:‘日斜人策马,
酒肆杏花西。’不用问答,情景自现。”
谢榛这个人好改人诗,但往往改得并不高明,此亦一例。
细雨霏霏,微风拂拂,正是雨酥风腻,桃红柳绿的清明时节,主人公沐
雨栉风,一路行来,不觉魂断魄消,酒兴勃发。他向一个骑在牛背上的缓缓
行来的牧童问道:“小哥,借问酒家在何处?”牧童用手指着遥遥处一个隐
隐约约被杏花掩映着的村落回答:“那里就是。”
这就是《清明》诗所创造出来的意境。这个“遥”字用得实在好。曾经
有人问我,改成“牧童手指杏花村”如何?我答之曰:“不好!有‘遥’字,
境界全出;无 ‘遥’字,境界索然!”
诗必须创造感性形象,除了给人以色彩感、数字感、声音感、动作感之
外,也还必须给人以空间感。无“遥”,则杏花村近在眼前,可以一目了然,
意境是迫狭的;有“遥”,则诗中的天地顿时宽阔起来,我们的视线也仿佛
随着牧童的手指而射向远方。我们都会想到,主人公要一解酒渴,就还得穿
花过柳,在风雨中赶上几里路吧!不仅如此,有“遥”,则杏花村景就是隐
隐约约、看不真切的;惟其看不真切,就更感到无限丰富,不知其中隐藏着
几许美景,几许春光,就更加挑逗起主人公兼程赶路的无限情致。 (陆时雍
《诗境总论》)云:“吞吐深浅,欲露还藏,便觉此中无限。”说的正是这
个道理。
古代画家是很懂得这个“遥”字的意义的,所以他们作画讲究“孤城置
之天边,墟市依于山脚”,“孤峰远设,野水遥拖”(李盛《山水诀》)。
一幅画,总要有近景,有远景,在“不厌其详”地铺设了正面的“溪山林木”
后,还讲究“旁边平远峤岭,重叠勾连,飘渺而去,不厌其远,所以极人目
之旷望也。” (郭熙《林泉高致》)
… 01…
朱熹的“变天”诗
朱熹是哲学家,不过,他很喜欢写诗。他的诗,也有写得很不坏的。这
些,先不谈,想谈的是给他带来麻烦,差一点惹下大祸的诗。
福建崇安是朱熹的第二故乡,该地的武夷山是有名的风景区。1183年(南
宋淳熙十年),朱熹在那里修了一座别墅,称为武夷精舍,是收徒讲学的地
方。第二年 (淳熙十一年),朱熹在精舍闲居时,曾和朋友们乘着小船,游
山玩水,颇得其乐,高兴之余,写了十首《棹歌》。棹歌者,船歌也。这十
首歌是:
武夷山上有仙灵,山下寒流曲曲清。
欲识个中奇绝处,棹歌闲听两三声。
一曲溪边上钓船,幔亭峰影蘸晴川。
虹桥一断无消息,万壑千岩锁翠烟。
二曲亭亭玉女峰,插花临水为谁容?
道人不复阳台梦,兴入前山翠几重。
三曲君看架壑船,不知停棹几何年?
桑田海水令如许,泡沫风灯敢自怜!
四曲东西两石岸,岩花垂露碧毵毵。
金鸡叫罢无人见,月满空山水满潭。
五曲山高云气深,长时烟雨暗平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