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宏宇可是非常清楚锦衣卫办案的风格,现在是危急时刻不宜将事情闹大,毕竟事关天启皇帝不能让外界知晓,只能暗地里行事。
“少傅放心,卑职一定把郑大虎的底细查个一清二楚!”魁梧锦衣卫千户知道事情的严重,向李宏宇一躬身后沉声回道。
“少傅大人,少傅大人,小人并不知道郑大虎所犯何事,更与他毫无瓜葛,望少傅大人明察呀。”
李宏宇交待了魁梧锦衣卫千户后准备起身离开,这时,捆在刑架上的王三练啊买那个高声大喊了起来,他知道自己这次麻烦大了,恐怕除了李宏宇外没人能救他一命。
与大明别的官员相比,李宏宇在民间有着非常好的口碑,自踏入仕途后一直都是百官的楷模,因此值得王三信任和依赖。
“你帮他打探到了消息,使得他得以放心潜逃,岂会没有瓜葛?”魁梧锦衣卫千户闻言顿时冷笑了一声,即便王三是无心之举但从结果上来看着同谋之罪是跑不了的。
王三闻言顿时变得惨白,眼神中流露出绝望的神色,从目前的阵势看来同谋的话十有**难逃一死。
“如果你能戴罪立功,给官府提供一些有价值的线索使得官府知道他逃到了哪里,那么官府会对你减罪处之乃至功过相抵。”
李宏宇觉得王三不像是在说谎,否则的话肯定和郑大虎一样早就逃之夭夭了,他之所以明天才走正是因为不清楚事态的严重,因此沉吟了一下后给了王三一个希望。
在李宏宇看来,王三既然与郑大虎之间关系密切,那么说不定会从与郑大虎的交往中无意中得知一些重要的线索,所以王三是找寻郑大虎的重要人物。
“本少傅觉得他说了实话,别难为他了,让他在牢里好好想想郑大虎可能逃去的地方。”
说着,李宏宇交待了魁梧锦衣卫千户一句,抬步离开了刑房,现在朝廷里的事务千头万绪他忙得是团团转,一点儿空闲的时间都没有。
“谢少傅大人,谢少傅大人!”王三闻言顿时暗自松了一口气,有了李宏宇的这句话他的这条命看来是能保住了,家人也不会掉了脑袋,连忙感激地冲着李宏宇的背影高声喊道。
李宏宇回去打了一个盹天就亮了,用冷水洗了一把脸后强打精神去了西苑前去探望天启皇帝的病情。
天启皇帝的境况有些糟糕,虽然他已经服用了海关司制造的青霉素片避免了伤口感染,可由于那三刀已经伤及了他体内的器官,因此太医院的御医们对此是束手无策。
毕竟现在外科手术的技术水平有限,在这方面西洋的医生们是权威,大明的大夫们就要逊色不少。
况且,天启皇帝是大明天子,即便是太医院的御医们吃了雄心豹子胆也不敢对其动刀,这要医治好了伤还好说,万一有什么意外的话难逃弑君之罪。
为了天启皇帝的安全以及大明的朝局着想,李宏宇经过再三思索还是向皇后张嫣提出了给天启皇帝动手术的想法,只有修复了天启皇帝身体里受伤的部位才能使得天启皇帝有可能恢复健康。
张嫣也拿不定主意,因此召集了顾秉谦和张惟贤等重臣进行商议,得知此事后顾秉谦等人顿时陷入了沉默。
显而易见,李宏宇身为天启皇帝最为信赖的臣子自然不可能害天启皇帝,可此事涉及到向大明天子动刀,再加上手术成功的几率最多只有一半,故而顾秉谦等人自然不愿意贸然介入此事,无论赞同与否都不妥。
所以,顾秉谦和张惟贤等人唯有沉默不语,这个时候可要谨言慎行,否则一不小心就要惹火烧身。
七年前红丸案的一幕还历历在目,当时的首辅方从哲只不过奉旨奖赏了进献红丸有功的李可灼,而且还曾劝说天启皇帝不要服用红丸,结果等泰昌皇帝暴毙后他首当其冲遭了殃,丢官罢职。
前事可鉴,顾秉谦和张惟贤等人自然不想重蹈方从哲的覆辙,所以这个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沉默,这样一来以后即便是天启皇帝出了事也怪不到他们的头上。
张嫣见众臣对此事讳莫如深,她一个女人家也不好拿主意,唯有将此事向天启皇帝禀报,请天启皇帝圣裁。
“少傅,朕知你一片忠心,可朕乃大明天子就算魂归九天也要有天子的威仪。”
天启皇帝面色苍白地躺在床榻上,得知李宏宇想要让西洋大夫给他动手术修复体内受伤的器官,脸上的神色显得有些复杂,略一沉吟说道:
“既然太医院对朕的病情束手无策,那么不如张贴出告示从民间征召名医前来,我大明人才济济想必有那种隐世埋名的岐黄圣手!”
李宏宇闻言心中顿时一阵失望,如果天启皇帝接受手术的话还有活命的机会,可现在……
“谨遵圣旨。”心中暗自叹了一口气后,李宏宇躬身应道,立刻让人拟写求医的圣旨在京城张贴,同时发送至两京十三省。
告示上显示,皇宫征集医术高超的医术圣手,如能治好天启皇帝的病赏银万两,进封伯爵,世袭罔替。
圣旨一经张贴,立刻在京城引发了轰动,百姓们对此是议论纷纷,谁能想到短短数年间大明的两位天子向后张榜求医,泰昌皇帝张榜结果导致红丸案一事还历历在目。
不仅如此,天启皇帝的病情也引发了外界的猜测,不知道皇帝陛下到底得了什么病,竟然要张榜向天下求医,这岂不是意味着太医院的御医们无能为力!
相比民间而言,原本就波谲云诡的京城官场随着求医皇榜的张贴而暗流汹涌。
虽然无法见到天启皇帝,但大家都是在宦海沉浮多年的老人,自然知道天启皇帝病情危急,要不然绝对不会张贴这种告示。
可惜,天启皇帝所在的西苑已经被城外禁军大营的禁军围得里三层外三层,不要说人了,就连一只苍蝇都飞不进去,除了李宏宇、顾秉谦和张惟贤等官场巨头外谁都不知道天启皇帝的现状。
当然了,李宏宇和顾秉谦等人自然不会向外界透露天启皇帝的病情,只有那些跟他们关系极为亲密的人才知道些许风声,然后皆禁口不语,彼此心照不宣。
其实,天启皇帝病情危急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不仅官场上的官员们就连民间的百姓也都猜到天启皇帝出了大事,只不过没办法证实罢了。
与京城的那些越演越烈的流言蜚语相比,京城各大部院衙门有条不紊地运作着,展现出了卓越的工作效率。
在李宏宇的督导下各衙门的官员是丝毫不敢怠慢,毕竟李宏宇为军政事务忙得不可开交,正是心烦气躁的时候,他们吃饱了撑的这个时候偷奸耍滑去激怒李宏宇。
要知道李宏宇可不比一般的文官,可是在战场上经历过生死,可谓杀伐果决,真的做出了触了李宏宇的霉头的事情,李宏宇可是敢砍脑袋的。
随着天启皇帝的病情被外界知晓,东林党的官员无疑像在黑暗中看见了一丝曙光,私下里频繁活动,商议天启皇帝驾崩后的事宜。
对东林党的官员而言,天启皇帝是魏忠贤的后台,这使得他们处于被压制的境地,如今天启皇帝病情严重,那么东林党的官员们自然看见了掀翻魏忠贤等人,重新执掌朝政的希望。
第八百二十章 复仇
北直隶,真定府的一个小镇。
夜幕降临后,喧闹的镇子很快就归于了平静,街上变得冷冷清清,幽冷的月光倾洒在冰凉的地面上泛起了层层的寒意。
午夜时分,一道人影鬼鬼祟祟地出现在了镇南的一户人家院门前,警惕地环视了一眼四周确定没人跟踪后,纵深翻墙而入。
院子里有几名手里拎着刀的大汉,见那道人影跳进墙立刻把手按在了刀柄上,不过当借着天上的月光看清对方的长相后把手从刀柄上移开,任由那道人影进入正屋的客厅。
客厅里没有点灯黑黢黢的,不过当来人掀开客厅一侧的套间的门帘时,从里面透露出烛火的光亮。
一名国字脸中年人面无表情地坐在桌子旁品着茶,桌上燃烧的烛火摇曳着,跳动的烛光映射出了他的面容,正是从京城逃走的郑大虎。
“赵香主,王三没来得及出城,在出城前一天夜里被抓了,现在整个北直隶的道路都被官府封锁,只准进不准出,属下费了不少劲才到这里。”
进门的人向郑大虎一拱手,沉声说道,“现在狗皇帝已经张贴出了求医的皇榜,凡能医治好狗皇帝病情的人重赏。”
“好快的动作!”郑大虎闻言眉头微微皱了皱,放下了手里的茶杯,万万没想到王三竟然会被抓,早知道他就让王三提前一天离开。
不过,王三与他不一样,他在京城是为了打探消息,暗自发展教众,而王三则是来京城谋生,有家有业岂能像他一走了之。
说实话,由于郑大虎给了他足够过下半辈子的好处,王三隐隐约约意识到事情有些不妙,故而已经尽力处置他的产业,可即便是这样还是慢了一步。
其实,并不是王三的动作慢了,而是官府的反应实在是太快,就连郑大虎都没有想到官府能如此快就查到王三的头上。
郑大虎的身世是个秘密,他是白莲教京城香堂的香主,专门负责京畿地区的白莲教情报网络,暗中发展教徒。
由于白莲教是朝廷严厉打击的邪教,故而郑大虎加入白莲教时自然用的是假的名字和身份,取名为赵永芳,来到京城后改为了郑大虎。
因为朝廷两年前给了白莲教重创,使得白莲教包括教主在内的众多高层丧命,故而他想要对朝廷进行报复。
终于,郑大虎等来了机会,得知一直居住在紫禁城的天启皇帝要到西苑游玩后,他立刻启用了在西苑招收的一名内侍,让其伺机行刺天启皇帝。
郑大虎本来并没有对这次行刺抱有希望,毕竟天启皇帝身边禁卫森严,那名内侍很难近身更何况行刺。
可结果却出乎了郑大虎的意料,阴差阳错下天启皇帝竟然从那名内侍面前经过,这就给了他行刺的机会,而随行护卫的侍卫根本就来不及救援,进而使得天启皇帝身受重伤。
郑大虎为了打探消息利用了王三,虽然他已经给王三安排好了退路可还是棋差一招,使得王三被锦衣卫连夜抓捕。
虽然天启皇帝受伤一事使得郑大虎心中欣喜不已,可一来天启皇帝毕竟没死,二来官府的反应实在是太快了超出了他的意料,因此他担心朝廷随后会进行疯狂的报复。
本来,王三只要一走的话那么没人将其与郑大虎联系在一起,这样就不会知道郑大虎是幕后主使,更不会让外界知道他白莲教京师香堂香主的身份。
现在王三被抓,郑大虎肯定会被牵扯进去,难保朝廷不会顺藤摸瓜查出白莲教在京畿地区的情报网络,届时白莲教在京畿的势力将会被连根拔起。
“知不知道为何王三这么快就被查了出来?”
背着双手在房间里来回踱了几圈后,郑大虎停下脚步神色严肃地问向了前来报信的人,以他对京城衙门那帮人的了解,衙门绝对不应该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查到王三的身上。
“回香主,据属下打探来的消息,皇上在西苑落水后朝堂的军政事务好像都由李少傅负责。”
那名报信人向郑大虎一躬身,沉声回道,“因此,属下认为此事跟李少傅有关。”
“李少傅?”
郑大虎闻言微微怔了一下,他怎么把如此重要的一个人给忘了,随后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怪不得王三会被抓,原来如此!”
如果是李宏宇来办这件案子的话,那么王三被锦衣卫抓走也就不显得意外了,李宏宇是何许人,大明最年轻的状元,文武双全,自然难不倒他。
“香主,早知道这样的话咱们就应该在城里灭了王三,这样的话就不会把香主给牵连进去。”报信男子也知道李宏宇不好招惹,因此不无懊恼地说道,毕竟这个世上只有死人才能保守秘密。
王三实际上应该感谢锦衣卫及时抓了他,按照郑大虎的计划在王三离开京城后会在半路上被郑大虎的手下扮作强盗截杀,郑大虎可不允许任何人威胁到他。
本来,郑大虎的手下已经在路上埋伏好,只等王三一家的到来,不成想王三却在离京当晚被抓,进而幸运地躲过了一劫。
郑大虎之所以选择在城外动手,自然是不希望王三的死引发官府的怀疑,王三平日里与人无冤无仇,再加上家境普通没有多少钱,所以他的死必将会被官府注意。
听了那名前来报信男子的话后郑大虎的脸色顿时就是微微一变,如果早知道王三被会查到的话他就应该早点儿杀了王三,这样一来官府的人就不知道王三打探消息是为了他。
“吩咐下去,这段时间来风声有些紧,让各地的教众们停止一切活动,等待我的命令。”
郑大虎现在要面对的是由李宏宇坐镇的官府的追查,因此他的心里七上八下地非常忐忑,哪里有时间来和心情来懊恼没杀王三,眉头皱了皱后神色严肃地吩咐道。
随着王三的被抓,郑大虎现在感到莫名的心慌,害怕李宏宇一路追查到他的下落,虽然他的藏身地非常隐蔽但天知道李宏宇能否剥茧抽丝找到什么线索。
相对于的郑大虎的担心,京城官场里的官员们暗地里已经纷纷把目光投向了天启皇帝驾崩后空缺出来的龙椅。
按照定制,天启皇帝死后将由其子嗣继承王位,可如今的情形非常特殊,天启皇帝的几个皇子都已夭折,因此他并没有子嗣能够继位。
如此一来的话,大明未来的天子将从皇族子弟中遴选,就像当年的嘉靖皇帝一样,争正德皇帝由于没有子嗣,死后皇位的继承人就由太后决定让身为正德皇帝堂弟的嘉靖皇帝继位。
总得来说,如果皇帝驾崩后没有子嗣,死前又没有留下指定继承人的圣旨,那么通常由太后从皇族近支子弟中挑选合适的人选。
当然了,在这个过程中文官集团的态度非常重要,虽然他们没办法参与到决策中去,但其是否支持新皇帝往往能影响和左右太后的意愿,毕竟太后希望看见朝局稳定的局面,故而不会与文官集团把关系搞得太僵。
所谓的近支子弟,指的是那些跟驾崩的皇帝血缘亲近的皇族成员,这也是为了维护正统的需要,是文官集团最为坚持的地方。
换句通俗的话而言,通常由大行皇帝同一个爷爷的堂兄弟来继承皇位,当然了,大行皇帝的叔叔伯伯也可以在考虑的范围内,毕竟他们之间的血缘也非常近。
考虑到天启皇帝的境况,最有可能由两个人来继承皇位,一个是天启皇帝的弟弟、信王朱由检,另外一个是天启皇帝的叔叔、福王朱常洵。
朱常洵早在深受万历皇帝的喜爱,当年引发了大明历史上有名的国本之争,差一点把泰昌皇帝的太子位子给废了。
如今的情形不同,天启皇帝没有子嗣,那么这样就给了朱常洵机会,朱常洵也有继承王位的资格。
与年轻的朱由检相比,福王最大的优势就是成熟稳重,更加能驾驭朝臣,当年万历皇帝可是对福王悉心培养,使得其深得万历皇帝的真传,驾驭群臣很有一套。
这也是文官集团极力反对福王取代泰昌皇帝成为太子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福王继位的话君权将得以稳固,而生性温和的泰昌皇帝则不同,会使得臣权得以扩张。
如今的情形与当年是何其相似,与老成的福王相比,年少的朱由检更容易被文官集团控制,就像当年天启皇帝登基后不得不对文官集团百般退让一样。
不过,如果从大明政权的稳定角度来考虑的话,福王的继位更符合大明的利益,至少能确保朝堂稳定。
天启皇帝虽然年轻但却非常有魄力,他已经吃够了文臣集团的苦头,故而很有可能不会重蹈覆辙让朱由检继位。
显而易见,年轻的朱由检登基后需要花费不少时间来树立君威,稳定朝局,平衡朝堂派系之间的关系,这可不是天启皇帝所希望看见的事情。
第八百二十一章 错综复杂
京城,少傅府。
书房里,赵欣细心地给李宏宇做着头部的按摩,自从天启皇帝出事后李宏宇忙得连轴转,京城各大部院衙门的之所以变得如此高效是他用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换来的。
好不容易李宏宇有了一次回府的机会,赵欣自然要过来陪伴,自从回京后两人在一起相处的时间越来越少,各自都有不少事务要做。
赵欣的按摩手法很好,她为了李宏宇特意像京城有名的按摩师傅学的,这使得李宏宇非常享受,闭目小憩起来,只有跟赵欣在一起的时候他的心境才能安全放松下来。
“相公,现在京城官场都在猜测皇上会选谁继位,闹得是沸沸扬扬。”
虽然赵欣不想在家里因为公务打扰李宏宇,可现在局势迷离她还是忍不住开口,微笑着问道,“相公,你说皇上会如何抉择?”
“皇上现在处于两难中,信王是皇弟,皇上自然希望信王来一承大统,可信王与皇上不同,没有皇上以往的那些经历,这些年来更是被皇上细心呵护,故而登基后很难驾驭朝臣。”
李宏宇知道赵欣是在担心他在继承人一事上行差踏错,一旦这个时候站错队那么后果可就不堪设想,于是微微一笑后闭着眼睛说道:
“福王则不同,其心智谋略都得万历爷的真传,如果继承皇位后肯定能臣服百官,有益于大明的稳定。”
“人非圣贤,皇上自然也会有私心,不想让皇权旁落,故而选择相信信王可以像他一样驾驭朝臣,因此最后胜出者恐怕会是信王。”
说着,李宏宇慢条斯理地得出了一个结论,这不仅仅是因为他知道历史,更为重要的是对天启皇帝非常熟悉,故而能猜出天启皇帝心中最真切的想法。
显而易见,天启皇帝的心情现在非常矛盾,鉴于他的身体状况江河日下,因此不得不不为大明的将来考虑,选出接替他继承皇位的人选。
信王无疑是继承皇位的首选之人,兄终弟及也算惯例,可与文官集团斗了多年的天启皇帝担心朱由检无法威服众臣,进而善加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