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超凡入圣-第4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细细看去,此人却是坐在李森身旁的一名黄脸僧人,而此人正是之前在李森面前,曾经被楼兰居民辱骂驱赶,却始终毫无怨色的那名筑基后期修士。

    他一双眼睛凝视着白眉僧人,开口问道:“佛经中云,佛祖拈花而笑,迦叶应之亦笑,由是得继衣钵。试问白眉禅师,这‘拈花一笑’到底是何意?”

    被称为‘白眉禅师’的那名高僧闻言,朝着这名黄脸僧人看了一眼,却没有回答,只是微微一笑。

    黄脸僧人却不依不饶,依旧是目光紧盯,原句不动的再度发问。

    这问了第二遍之后,白眉禅师方才嘴巴一张的开了口。

    “佛祖‘拈花一笑’,乃是禅宗以心传心的一宗典故,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指对禅理有了透彻的理解,二是指彼此默契、心神领会、心意想通、心心相印。你可懂了?”

    听到这话,下方坐着的众多僧人,有少部分人神色丝毫未变,似乎早就知道这种道理,这些人大部分都是金丹期境界的僧人。

    其余的那些筑基期、乃至于极少数只有炼气期的苦行僧,却大多都是一副似懂非懂的模样。

    黄脸僧人回答的更是直接:“禀禅师,弟子未能听懂,还请详细解惑。”

    此人说的话如此直接,若寻常人听了心中难免会有些不快。可白眉禅师闻言也不恼怒,依旧是满脸微笑之色的说道:“善哉善哉,佛祖所传的其实是一种至为详和、宁静、安闲、美妙的心境,这种心境纯净无染、淡然豁达、无欲无贪、无拘无束、坦然自得、不着形迹、超脱一切、不可动摇、与世长存,是一种‘无相’、‘涅盘’的最高的境界,只能感悟和领会,不能用言语表达。而迦叶的微微一笑,正是因为他领悟到了这种境界,所以佛祖把衣钵传给了他。”

    “禅师所言,莫非是这种至高境界没办法用语言详细描述,所以才选择了这种‘心传’的特殊方法?”黄脸僧人听到这里,似乎有些恍然。

    不光他有些恍然,李森也有些听明白了。

    于李森而言,佛法虽然懂得不多,但道家的一些经典还是毕竟清楚的。比如道藏之中极为核心的重典‘道德经’,开篇就有云‘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有些东西本来是没有名字的,所谓的名字,其实都是我们这些后人自己加上去的。而在这些东西里面,‘道’这种极为玄妙的天地至理,我也是没办法用一个字,或者是一个词来形容它,所以只能用一个‘道’字来概括它。

    所以到了后来,才有了专门解释‘道’的一段话。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因此,在道家一脉的解释里,道这东西虽然没办法具体形容,但它跟自然是最为接近的。

    而如今,在这些佛家修士的理论之中,有些佛门之中的至高境界,也是没办法用言语来形容,只能通过拈花一笑的这种特殊方式来进行‘心传’,懂的人自然会懂,不懂的人你也没办法强迫他懂。

    就像现在,黄脸僧人虽然懂了‘拈花一笑’与‘心传’的关系,却他还是不懂这种佛门至高境界。所以他依旧是毫不客气的开口发问,希望白眉禅师能够解答。

    对此,白眉禅师却只是呵呵一笑了。

    “这种‘无相’、‘涅槃’的至高境界,我们都没办法直接传授,也不可能用言语就传授的了。一切还是要靠自己的觉悟,也就是通过‘自悟’来获得。正因为如此,我们才会在这种苦寒之地,通过不断的自我约束和森严戒律,来迫使自己觉悟。老僧言尽于此,你可明白了?”白眉僧人说到这里,就将目光移开,不再去看黄脸僧人。

    黄脸僧人也不再说话,直接原地坐下了。不过看他一脸的若有所思之色,显然是在思考着许多的事情。

    不仅他在思考,坐在他身边的李森,此刻也露出了一丝恍然之色。

    之前,李森还诧异这些僧人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非要在这种苦寒之地折磨自己,是何苦来。如今看来,他们这种极为艰苦的生活,正是为了灭绝**、磨砺心性,迫使自己顿悟、觉悟。

    这种方法跟李森当年修炼‘金刚护体神功’有些相似,不过不同的是,李森只是单纯的磨砺自己躯体,来提升炼体术的威能。而这些僧侣则是更进一步的不断折磨自己的身心,来达到境界的超脱。

    “不愧是独特的佛门修炼体系,这种修炼方式跟道门的修炼差别的确很大。可以说是完全两种不同的修炼方式。”

    李森念及于此,不禁感慨了一声。

    不过,就在李森感慨的时候,广场却又响起了另外一个发问的声音。

    这一次发问乃是一名金丹期僧人,所提问的问题也高深了许多。

    “我等苦行,为的是见本性。而见得本性之后,又将如何?”一名披着全是补丁的僧袍,白发苍苍垂于地面的金丹后期僧侣,颤巍巍的问道。

    他这句问的很有深度,前提是他已经窥见了自己的本性,也就是他苦行已经达到了自己当初要求的目的,但是达到了这个目的之后,他又迷失了方向。

    简单而言,这是一名卡在了修炼瓶颈上的金丹期僧人,再向一名元婴期高僧求教。

    若是这个问题能够得到解决,恐怕这名金丹后期的僧人修为境界还要再进一步。

    因此,对于他的这个问题,不光场中的众多僧人均是神色一肃,就连李森也不禁好奇起来。

    ‘苦行’是为了顿悟,顿悟是为了窥见世界的本质,明晓自己的本性。但在此之后,又该如何?

    “窥见本性,是为了大自在。”

    白眉禅师肃容道:“一切众生阿赖耶识,本来而有圆满清净。出过于世同于涅槃,譬如明月现于国土。世间之人见有亏盈,而月体性未曾增减。藏识亦尔。普现一切众生界中,性常圆洁不增不减。”

    白发老僧合掌一礼,甚为恭敬的道:“还请禅师详解。”

    听到这话,白眉禅师却叹了口气,开口道:“佛子,譬如有大经卷。量等三千大千世界,书写三千大千世界中事,一切皆尽。所谓书写大铁围山中事,量等大铁围山。书写大地中事,量等大地。书写中千世界中事,量等中千世界。书写小千世界中事,量等小千世界。如是若四天下,若大海,若须弥山,若地天宫殿,若欲界空居天宫殿,若**宫殿,若无**宫殿。一一书写,其量悉等此大经卷。虽复量等大千世界,而全住在一微尘中,如一微尘,一切微尘,皆亦如是。”

    此言一出,李森只觉得似在云雾之中,颇有些不知所谓。

    但那名金丹后期修为的白发老僧,却满是失望之色的叹了口气,然后他合掌再度一礼,便闭上了嘴巴不再说话。

    从他的神色看起来,似乎没得到答案的样子。

    此刻场中又有僧人开口道:“虽然如此,还请白眉禅师多少讲一讲‘大自在’,也好让我等一窥此境界的容貌,日后也好心生向往。”

    白眉禅师闻言,沉默了片刻,终于微微点头。

    “诸佛有大自在神通之力,即自由自在﹑无挂无碍的境界超凡脱俗。自在自适,不假他求,不须外物,自我圆满,这是佛家的‘得大自在’。称为大者,是指自我充分实现,圆满至极,彻底断尽痛苦烦恼,究竟满足生命的需要。‘我是法王,于法自在’。佛于一切处得得大自在。因此称佛之游戏九界为‘得大自由’,于是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得。”

    场中众多僧侣闻言,许多人面面相觑。

    白眉禅师只得继续开口,进一步解释道:“得大自在的佛,尊重一切众生自由意志,是一个慈悲众生的大乐者,是一个随本愿应众生缘而游化无碍的大游戏者,是一个引导众生实现大自在、大自由的良师和朋友。佛不会赐给众生自由自在,佛只是与众生分享他的自由自在,从而激发众生对于个体生命圆满的渴求,从而引导众生自己去得到自由自在。在众生自我实现、自我圆满的历程中,佛只是提供了必要的助力和方便,但佛究竟开示的乃是‘自性众生自性度’。”

    听到这话,场中的那些僧人均是沉默,良久之后,方才断断续续的开始点头,露出了赞同之色。

第六百四十三章 威仪() 
白眉禅师的**持续了一天,到了夜幕初上、渐有繁星的时候方才停止。

    他便自顾自的离开了莲花台,然后去了楼兰王宫的一处墙边,开始打坐休息。

    广场上的众多苦行僧,此刻均是道了一声佛号,然后散会。

    有的直接站了起来,去了楼兰古城的其他地方,有的则是不愿意离去,继续留在原地坐着,认真参详这一天所听到的佛法。

    而那些原本因为好奇,聚拢而来的楼兰百姓们,此刻却早已经不见踪影,应该是觉得白眉禅师讲的佛法既晦涩高深、又枯燥无趣,所以就尽皆散去了。

    李森倒是在场中一直呆在了晚上,这才起身离开。

    离开了广场之后的李森,一边在楼兰古城闲逛,一边细细咀嚼着这一天的所见所得。

    平心而论,白眉禅师的说法严谨、慎密,并无任何的差错,显示出了高超的佛学修养。这次佛法讲论由他来负责,没有问题。

    唯一的缺点,就是太过于平淡,也太过于偏向佛法典籍,因此总是给人一种意料之中、果然如此的感觉。

    没有意外性,也没有激情。这个不算是缺点的缺点,应该算是白眉禅师唯一的缺点了吧?

    李森想到这里,不禁自嘲一笑。

    “罢了,以我如今的佛学水平,听了一天也只是似懂非懂、略通皮毛而已,又哪来的能耐去指责白眉禅师?不如安安静静的听他将三天说法尽数讲完,然后在想办法促成这些苦行僧的前往苦竹岛吧。”

    摇了摇头之后,李森便放下了讲坛说法的事情,开始抱着平常心在楼兰古城之中四处闲逛起来。

    ……

    第二天,李森早早的来到了楼兰王宫外的广场上。

    此时,只见那些苦行僧早已经安安静静的占据了广场的每一处角落,神色平静的等待着今日说法。

    像昨天那些来凑热闹的楼兰百姓,早已经消失不见,踪影皆无了。

    那名白眉禅师一直坐在城墙边打坐休息,并无任何的动静。一直到了天色渐亮,辰时时分,他方才将一双老眼一睁而开的站起身来,来到了莲花台上,嘴巴一张的开始说法。

    昨天讲的是金刚经,今天讲的则是法华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皆是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烦恼,逮得己利,尽诸有结,心得自在。其名曰:阿若憍陈如、摩诃迦叶、优楼频螺迦叶、伽耶迦叶、那提迦叶、舍利弗、大目犍连、摩诃迦旃延、阿冕楼驮、劫宾那、憍梵波提、离婆多、毕陵伽婆蹉、薄拘罗、摩诃拘絺罗、难陀、孙陀罗难陀、富楼那弥多罗尼子、须菩提、阿难、罗侯罗,如是众所知识、大阿罗汉等……”

    第二天的**,亦是详实而平淡,没有什么特别出彩的地方,也无任何不妥的地方。

    唯一一点令李森有些好奇的是,白眉禅师的**进度很快,两天时间内便已经将金刚经和法华经尽皆讲完了。要知道原定的这一次讲坛说法,是只讲这两部经文的,并且时间是要持续三天之久。白眉禅师两天就将经文尽皆讲完了,第三天该怎么办?难道是全天的提问解答?

    李森心中带着这一个疑惑,讲坛大会进入了第三天。

    这一天,令李森吃惊的事情出现了!

    因为这一次李森早早的来到了广场之后,发现端坐在莲台上的并非白眉禅师,而是一名面容奇特的黑袍和尚!

    这名和尚不知是何时来到场中的,他安安静静的端坐在炼化台上,拇指与中指相捻,其余各指自然舒散,结了一个说法印。

    他面容模糊,仿佛笼罩在一团混沌之中,令人看不清楚,见了顿觉十分怪异。并且他的修为也完全探测不出来,乍一看去就跟一名毫无法力的凡人一样。

    见到此人登上了主持说法的莲花台,广场上的众多苦行僧均是有些神色异样。

    但是,当他们看到白眉禅师这名元婴期的**师,此刻也是安安静静的坐在了莲花台前不远处的地面上,一副安心听法的样子之后,他们也就不再多说什么了。

    不过,广场上众多苦行僧看向黑袍和尚的目光,依旧是夹杂着好奇与疑虑。

    讲坛大会,乃是飞沙大陆众多苦行僧五年一次的盛会,最后一天堪称是讲坛大会的精华所在。白眉禅师就这样的交给一个完全陌生的僧人,真的好吗?

    这些苦行僧虽然口中不说什么,一个个也是十分安静的坐在广场上,但心中不免生出疑惑。

    不过,相比于这些苦行僧,李森此刻心中可真是吃惊不已了。

    别人不认识这名黑袍和尚,李森岂会认不得?

    这名黑袍和尚,李森当年曾经在苦竹岛的藏经阁中有过一面之缘,并且此人还给李森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此人不仅佛学理论极为深厚,修为更是深不可测,他那套‘千人千面’的无相理论,更是令李森难以忘怀。

    只是李森难以理解的是,这个和尚怎么会从千万里之外的苦竹岛,莫名其妙的跑来这个飞沙大陆了?

    莫非,圆明禅师那家伙感觉委托自己一个人还不保险,因此额外委托了这个黑袍和尚?还是说,这名黑袍和尚只是单纯为了宣扬佛法,才不远万里的来到这里?

    就在李森心中猜测连连的时候,黑袍和尚却终于有了动作。

    他先是一笑。

    “昔如来**,场面何等气派?金莲佛轮,震动十方;光明百千万亿,普照怀远。威仪具足令人赞叹。今我等说法,只有区区一木莲,何等寒酸!又如何具现佛法的威仪浩荡?”

    他笑了笑,颇有不以为然之色,然后便伸出手来,将身前的木质莲花台轻轻一拍。

    “嗡。”

    只见他这一掌轻轻落下,原本只是杨木雕刻的粗糙莲台,登时生出一股耀目金芒来,光晕流转不定,仿佛变成了赤金之色!在那金色光芒之中,更隐约有炙热的神圣火焰生出,沿着莲花瓣喷吐不定,温暖的热力登时便笼罩了整个广场。

    原本还很是寒冷的广场,登时就变得温暖如春起来。

    见到这一幕,众人均是错愕,但是场中那些苦行僧还来不及惊叹出声,更加令人吃惊的一幕出现了。

    只见黑袍和尚拍了一下金莲之后,便扶身正坐,将双手变换法印,先是智慧印,次而与愿印,最后禅定印。

    三印变幻之后,黑袍和尚舌灿莲花,口中轻吐了一个‘嘛’字。

    这一字吐出之后,他身上竟然也随之放出了一股极为明亮的金色佛芒来,这一股佛光生出之后,如流水般尽数汇聚到了他的脑后,最终形成了一轮三尺方圆、熊熊燃烧的新日,这奇异的日芒普照全场,令被照耀之人均感觉遍体生暖,浑身每一寸肌肤都如沐春风、畅快之极。

    “佛光普照!”

    见到此幕,一些苦行僧忍不住惊呼出声。

    就连李森,见之也不禁动容。

    ‘佛光普照’乃是一门极为罕见的佛门秘术,非大智慧、**力者不可动用。一旦施展出来,被佛光普照之人将有不避寒暑、永不困乏的特殊效果。

    甚至在传闻中,这佛光还有怯除百病的神奇功效。

    只不过,那黑袍和尚显然不只是掌握了‘佛光普照’这一门绝技,只见他激发出了这道火焰日轮之后,更是将双掌举起,在胸前缓缓一合的再度念出了一字。

    “呢。”

    这第二字念出之后,整个广场的空气都是微微一颤,众多僧人耳边竟然莫名的多出了一股飘渺的佛乐。细细听去,却是一种极为**的佛门礼乐,听来只觉心中的千万条疑惑、不安,也都尽皆随之消弭散去,只剩下了绝对的平静喜悦。

    “礼乐随身。”

    这一次,不劳那些苦行僧开口,李森自己就已经说了出来。

    同样的,这也是一种佛门大能之士才能掌握独特秘术。这种缥缈难测、却萦绕耳边的佛门礼乐,并非真的是有人在场中演奏,而是直接将这部佛门礼乐印刻在了场中众人的心中。

    这大抵算是佛门之中,跟心传有关的一种秘术。

    也就是说,前两天白眉禅师费尽口舌,方才勉强解释清楚的‘心传’概念,这名黑袍和尚一上来就给演绎的清晰明了。

    什么是心传的具现化?这就是。

    不过,仅仅是金莲护体、佛光普照、礼乐随身,显然还没有满足黑袍和尚‘佛门威仪’的需求。

    但是他却没有继续念动咒语,而是稍稍静默之后,便对着场中众人微微一笑,开始开口**。

    他这一张口,莫说是整个广场,几乎整个楼兰古城之中,都能够清晰可见的听到他说法之声。

    “如来智慧,无处不至。何以故?无一众生,而不具有如来智慧。但以妄想颠倒执着,而不证得,若离妄想,一切智自然智无碍智,则得现前。”

    “时有一人,智慧明达,具足成就清净天眼。见此经卷在微尘内,于诸众生无少利益,即作是念,我当以精进力破彼微尘出此经卷,令得饶益一切众生。作是念已,即起方便,破彼微尘,出此大经。令诸众生普得饶益,如于一尘,一切微尘,应知悉然。”

    “佛子,如来智慧,亦复如是。无量无碍,普能利益一切众生,具足在于众生身中。但诸凡愚,妄想执着,不知不觉,不得利益。”

    “尔时如来,以无障碍,清净智眼,普观法界一切众生而作是言。奇哉奇哉,此诸众生,云何具有如来智慧?愚痴迷惑,不知不见,我当教以圣道,令其永离妄想执着,自于身中,得见如来广大智慧。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