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金陵秀才-第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显然太子殿下对大明朝取士的制度不太了解,秀才上头还有举人,举人上头还有进士,秦钟肚子里那点儿墨水,早就被这段时间的荒废功课给忘得一干二净,哪里还能做出诗来。

    “我不管,大话都说出去了,你硬着头皮也得给我上!”

    说完,太子转过身,拉着秦钟走到南梁世子面前:“世子,出题吧。”

    南梁世子摊开折扇,看着秦钟,表面上还是笑意盎然,心中却是不屑,南梁诗词冠以天下第一,自己更是从小接受名师大儒的教导,要是随随便便一个大明侍卫都能把自己震住,那说出去还不得贻笑大方?

    “这位带刀官既然是军人,那便已出征为题作诗一首可好?”

    邸朗立刻答应下来,就好像要作诗的是他自己一般,还不停催促秦钟:“走两步,你走两步再作诗。”

    这小王八蛋还真是充分演绎了什么叫站着说话不腰疼。

    含山公主抿嘴偷乐,却依然把期待的目光投向秦钟。

    秦钟看了看四周的人,心想着绝对不能出丑,自己长这么好看,怎么能出丑?

    对不起了,前世的各位大才子们。

    秦钟抬起头,抬脚走了一步。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南梁世子的笑容忽然僵硬了起来,摇曳折扇的手也不自觉的停住。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外胭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南梁世子的笑容完全敛去,竟是低头细细品味,佳句,不,绝代名句,这怎么可能,这种必定流芳百世的名句,这个区区八品侍卫是怎么可能

    秦钟抬脚走了第二步。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含山公主的双眼停在秦钟的身上再也没有离开。

    第三步。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不破楼兰终不还。”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一步成一诗。

    秦钟一共走了七步,便念出了七首绝句。

    大唐数百年的文人骚客,数百年的征战不休衍生出的塞外诗,那些千古流芳的名字,那些名字代表的高度,岂是南梁世子可以比肩的?

    “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秦钟停下了脚步,也闭上了嘴。

    院子内鸦雀无声,南梁世子用着一种匪夷所思的眼神看着秦钟,张了张嘴却不知道该说什么是好。

    含山公主双手收在袖子中,默默握紧了拳头,却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邸朗坐在一旁,捧着盘桂花糕疑惑的自言自语:“这说的都是什么玩意儿,怎么一句都听不懂?”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三十二章 大捷() 
南梁世子用饱含复杂与疑惑的眼神看了秦钟许久之后,默默的走了。

    含山公主则把秦钟刚才所述的诗词全部背了下来,此刻正凭着记忆默写,最后一个字写完,含山公主放下笔,看着他说道:“秦钟,你再说自己没有文化,打的可就是全天下读书人的脸了。”

    秦钟干笑了一番,却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把事情真相说出来的。

    始作俑者邸朗吃完了一盘桂花糕,拍了拍手掌满意说道:“妹妹宫里的糕点可是越来越好吃了。”

    说罢,邸朗便接过太监递上的长枪,看着秦钟说道:“来,咱们战上一场。”

    邸朗根本没有听明白先前秦钟一口气吐出的那些诗词,只当是真的把那南梁世子给惊住了,这秦钟都能搞的定的人,看来也是徒有虚名。

    “哥哥。”

    见邸朗正在撸袖子,含山公主上前制止道:“不准在我这里打架。”

    “还有,哥哥你必须要好好念书了,不然今后怎么治理大明朝?”含山公主插着腰,不客气的说道,“舞刀弄枪是解决一切的办法吗,你看看人家秦钟,武功也好,文采也好,你怎么就不知道羞愧呢?”

    邸朗握着长枪的手微微颤抖着,随即颓然的低下了头。

    含山公主却没有放过太子的意思,接着说道:“哥哥,你也老大不小了,看样子呀,是得时候让母后给你挑个太子妃,好好管管你。”

    正准备拔剑的秦钟不动声色的收回了自己的手,抬头望向艳阳,觉得今天天气不错。

    公主教训太子的这一幕显然在宫里是很常见的事情,宫女太监们纷纷学着秦钟,把目光投向四周。

    听着含山公主喋喋不休的声音,秦钟会心一笑。

    这个小姑娘在外面羞涩单纯,可当初为了绿柳对上吏部侍郎时,也是让人不得不心悦诚服。

    此刻教训邸朗,更有种恨铁不成钢的妹妹的模样,可爱至极。

    在含山的教训之下,邸朗终于放弃了找秦钟一较高下的打算,又在一旁听含山开始讲起过几日游园大会,邸朗面露惨色,把埋头进了胸口。

    宫里一个八品带刀侍卫一步一诗,把南梁世子活生生给吓住了。

    今日宫中头条便是这个。

    太后宫中,南梁世子正苦笑着向大明朝的老祖宗说着这事,把老人家逗得直开心,抹掉眼角的泪花,太后打趣道:“师昭你的名气,老太婆就算是呆在宫里都听说过,怎么竟会被宫里的一个侍卫唬住了?”

    “太后有所不知,那名侍卫确实文采不凡。”南梁世子正经神色道,“无论是从意境还是词句来说,每首都是一顶一的佳作,不得不让我佩服。”

    太后望向身后的一位嬷嬷,嬷嬷低头说道:“那侍卫叫秦钟,入宫前有个秀才功名,听说小时候确实算个神童,前些时日还帮陇国公算了些账目明细,扳倒了庸国公。”

    “哦?”

    太后顿时有了兴趣,笑道:“我大明朝什么时候有如此底蕴了,随随便便一个带刀官,都能出口成章,难不成今后这天下的七分才气,要从南梁移到我大明来了?”

    南梁世子低头苦笑不已,感慨道:“如若真是如此,我也输的心服口服。”

    那嬷嬷接着说道:“这名侍卫可了不得,入宫前在涪陵阁当账房先生,也就是在那会从蛛丝马迹中寻到了庸国公的马脚,而且武艺超凡,陇国公有意栽培,等过完年,便要带着他一同去北方前线。”

    太后听了频频点头,笑道:“是个能干的小伙子,上回和朗儿切磋的,就是这个叫秦钟的年轻人吧?”

    “太后圣明。”身后嬷嬷轻声笑道,“这个秦侍卫,今年才十七岁,比咱们太子还小一些呢。”

    “好啊,好。”

    太后十分舒心,没有另外的多想:“这样的好小伙子越多,等咱们朗儿成了皇帝,手下能用的人才就多。”

    “是件好事。”

    “让咱们的厨子做几样菜,多放些肉给那个秦侍卫送去。”

    见太后吩咐,嬷嬷点头领命,便立刻去安排。

    御书房

    皇帝陛下正在批阅奏章,纪皇后在旁,听着一旁老太监的话,皇帝陛下放下笔,看着皇后说道:“一个没任何根基背景的乡下小子,怎么到哪儿都能弄出些事情来?”

    “这不跟咱们朗儿一样么,耐不住寂寞。”

    皇后微笑道:“都说南梁世子是这天下间一顶一才气之人,现在被宫里的侍卫给弄得没了脾气,陛下应该高兴才是。”

    “要真是这样就好了。”

    皇帝陛下摇了摇头,看向皇后说道:“这次分明就是朗儿要跟南梁世子怄气,可自己肚子里没什么本事,就把那秦钟拉了出来,你说说看,这成何体统。”

    “都是你给惯得!”

    “陛下这话臣妾都不乐意听了。”皇后娘娘蹙起了眉头,反驳道,“分明是母后惯得。”

    皇帝没好气的又说了几句,便重新捧起了奏章。

    秦钟回到自己住处时候,已有一名嬷嬷正领着宫女在旁候着,见到秦钟后,上前和蔼笑道:“可是秦侍卫?”

    秦钟稍显疑惑,但还是躬身行礼道:“正是卑职,不知”

    嬷嬷笑道:“我奉太后之命,给秦侍卫送些菜来。”

    秦钟起身看了眼那几名宫女捧着的菜肴,一头雾水,怎么好好地太后会给自己送菜来?

    见秦钟不解,嬷嬷解释道:“太后听说你这几日一直在与太子殿下切磋武艺,念你劳苦,便送了些肉菜补补身子,秦侍卫,还不谢恩。”

    秦钟赶忙单膝跪下,嬷嬷示意宫女们把饭菜搁好,便回宫复命。

    望着桌上的各色菜肴,秦钟拾起筷子尝了一口,随即风卷残云一般把饭菜全部吃下。

    十日后,金陵城

    熙熙攘攘的街道上来来往往无数人,却听见城门口响起了一道轰天喊叫,那些城门将士纷纷高举手中长矛,口呼大明永胜。

    一骑士纵马奔驰在金陵城最宽最长的主干道,却没有任何敢阻拦。

    所有人都默默的站到了街道两边,让那名身披无数风尘的骑士赶紧过去,他身后插着一杆暗红色的锦旗,那是霍明渡将军的信物。

    “霍明渡将军率三万铁骑,横扫西北,西齐朔博,承德二镇皆入我军之手!”

    骑士一路狂奔,一路打喊,直直冲进了皇宫。

    大明朝又打胜仗了!

    打的还是西齐!

    这天下人都知道西齐国境内发生了战乱,皇帝陛下为了边境安危,特另远在江南的霍明渡披星戴月赶往西北道,但却没想到,将军大人竟然直接拿下了对于西齐来说,无比重要的两座城池。

    一时间金陵城的欢腾直冲云霄,城楼上的将士纷纷扬起军旗,没过多久,宫内放礼炮,宣示此战高捷。

    皇帝陛下听到消息后,直接走出御书房,捧着霍明渡亲笔所写的捷报,仰头大笑道:“好,不愧是我大明军神,没有让朕失望。”

    “此战意义非凡,不仅让西齐的小皇帝见识了我大明朝的军力,更是给那位皇太后当头棒喝,我大明朝,怎么会看得上那区区几千万两白银!”

    这一仗,不仅是打给西齐的新朝廷看,还是打给即将成为大明属国的南梁看,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宗主国,是多么的不可战胜。

    皇帝陛下龙颜大悦,重重犒劳了那名奔波千里的骑士,派旨全宫,今夜大摆筵席。

    文渊阁里的大学士们纷纷闻讯赶来,在得知这一喜事之后,纷纷恭贺陛下。

    皇帝陛下的神情着实不错,把捷报放到案上,听着大学士的议论,到底如何安排这两镇的归属,确实还是个问题。

    “各位大人不用这么心急。”

    皇帝陛下摆了摆手,笑意盎然道:“朔博,承德二镇是西齐的一道至关重要的屏障,现在落入我大明手中,该急的是那位皇太后。”

    “想来用不了多久,他们便会亲派使臣过来,与朕谈谈该如何处理这两座城池。”

    “朕,是决计不会让大明将士的血白流。”

    见皇帝陛下心中早有定夺,大学士们便不再多嘴,却不知道谁忽然说道:“这陇国公要是知道霍江军打了个大胜仗,捷报在他那也成哀报了。”

    殿内响起了笑声,作为大明军队的两根柱石,多少年来陇国公与霍明渡之间的明争暗斗就没有停过,论功勋,一个把蛮子杀得闻风丧胆,逃入草原深处,一个坐镇江南,把先帝穷极一生都没能驱除的倭寇祸乱给平了,都是造福天下的大功德。

    论武功,当年陇国公与霍明渡在京时便不停较量,各有胜负,谁也奈何不了谁。

    近二十年来大明无战事,当年西齐意图染指南梁,陛下派了长宁侯去,就是生怕两人为了这事起争执。

    这次镇守西北道,陇国公因有婚事要操办,心里又自恃根本不会打起来,便放任霍明渡去接管,却没想到,这霍明渡不知道用了什么法子,竟然把西齐的屏障给打了下来。

    这下可就是高低立现了,霍大将军的功劳簿,要比陇国公厚上一页喽。

    “霍明渡这次立了大功,朕必须要赏。”皇帝陛下问问沉凝,随即说道,“他本有个伯爵爵位,既然如此,朕便封一个侯爵给他。”

    一旁秉笔太监躬身小声问道:“陛下,赐霍江军一个什么称谓好?”

    “定远。”

    “定远侯。”

    正当皇帝陛下还沉浸在旗开得胜的喜悦之中,一骑快马进宫,骑兵跪在殿外带来了一个消息。

    游园大会,出事了。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三十三章 游园惊梦() 
历年的游园大会都在金陵城外的皇家猎场中举行,每到这时候,御林军便会把偌大林子间的野兽全部驱逐,以此方便贵人们的出行。

    今年的大会比之以往更隆重不少,因为太子殿下,第一次走到了众人面前。

    这是一个很明显的政治讯号,说明皇帝陛下已经开始把一直在深宫之中的太子推出来,此后无论是朝堂议事,又或者其余什么的,都将开始采纳太子的意见。

    太子,将要开始真正履行储君的职责。

    各家府中小姐们都打扮的花枝招展,穷尽几十年学到的妆容往自己脸上招呼,只恨自己的眼睛小了些,鼻梁塌了些,到时见到太子殿下,会入不得他的法眼。

    秦钟早早的便跟随统领来到园子内,空大的园林里早已准备妥当,中间还搭建了个华美的舞台。

    回想起那天在殿前欣赏含山公主的舞姿,想来今天,她一定能够惊艳全场。

    时辰已到,各府的公子小姐们乘着的马车停在了园林外,从中走下不知多少风流倜傥的少年郎和正值豆蔻年华的少女。

    这是他们一年之中最大的盛事,在这里,男子要代替长辈结交同等级的朋友,少女们以往只是陪衬,更多的是跟着自己的哥哥弟弟们来游玩。

    而今年不同。

    今年的主角,是那些早已精心准备好的小姐们。

    秦钟负责的是太子殿下的安危,靠主台最近,正当他无所事事时,便听见有人远远的喊了一声。

    “钟弟!”

    秦钟抬头望去,王汲正使劲儿的冲他挥手,随即小跑过来和他热情拥抱,兴奋说道:“多日不见,你在宫中一切可还好?”

    见到自己这位拜了把子的兄弟,秦钟心里也是高兴,得意的拍了拍自己新换上的飞鱼服和崭新的铁甲笑道:“大哥有所不知道,小弟我现在可是御前八品带刀官,威风的很。”

    一旁太监听见秦钟的话,不禁缩了缩脖子,还真是头一回听说宫里的八品带刀官威风的。

    不过宫里的人们现在都知道,现在有个持刀官和太子殿下的关系要好的很,前几日太后娘娘不知为何竟然还亲自赏赐了饭菜给他。

    这得是多么大的恩宠才能够做到。

    见秦钟活蹦乱跳的模样,王汲哈哈笑道:“如此为兄也就安心了,这些日子没有你陪我玩闹,就连涪陵阁我都好久没去,不过也好,今后安安心心的在叔叔府中念书,待来年科考结束,你我二人再对酒当歌一番。”

    王汲自幼长在江南,今年也是因为明年将要举行的春闱才金陵城长住,这里的达官贵族他还真不认识几个,原本还以为又是个无聊的日子,却没想到能碰上秦钟。

    欣喜之余,想起当初秦钟临行前的嘱托,便说道:“钟弟,你临走前托我查的事,为兄也查的差不多了。”

    秦钟入宫当值前,特意拜托王汲帮忙查一下李修洁,也就是绿柳那位心上人的底细,看看这位能让绿柳神魂颠倒的士子到底是何许人也,这么做倒不是秦钟心眼小,纯粹是秦钟深知绿柳虽在涪陵阁长大,见惯了男人的花言巧语,可要配上李修洁这种要长相有长相,要文采有文采的年轻人,只怕一个不留神便会看走眼。

    这年头不怕一万就怕万一,那些唱戏的话也不全错,所谓知人知面不知心,鬼知道那个李修洁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王汲看着秦钟说道:“那李修洁确实是个人才,河北道解元,在当地很有名气原本家中富庶,却不知道因为什么一下子之间便破败了下来,家中父母也都不在了,此次他是变卖了祖产进京赶考,可谓放手一搏。”

    “如若不能及第,只怕日后连个安身之所都没有。”

    “至于品行方面,我四处打听,倒是没听说过他的劣迹,应该是个老实人。”

    听完王汲的话,秦钟微微皱起了眉头,变卖祖产,放手一搏?

    要是没搏上,岂不是还得让绿柳再养他一年?

    想到这,秦钟向王汲问道:“大哥,依你看来这个李修洁来年能不能高中?”

    王汲是知道李修洁与绿柳之间的事情,对于这对苦命鸳鸯也抱有极大的同情,仔细想了想之后才回答道:“我也看过他写的几篇文章,着实不错,还特意拿回去给叔叔品读,叔叔与我的看法如出一辙,还称赞了番,如果不出意外,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秦钟听后顿时放了心,王汲才智过人,文采非凡,是来年状元的有力竞争者,而金陵府尹王屹当年可是货真价实的状元郎,有这两人的评估,那应该不会差到哪里去。

    如此,自己也就可以放心了。

    正说着,院子外缓缓驶来三座奢华无比的大撵,众人纷纷起身,待皇后与太子公主二位殿下从撵中走下,男子皆躬身,女子行万福之礼。

    期盼已久的小姐们终于见到了太子殿下,果然像爹爹们说的那样,太子殿下的长相俊朗,身姿挺拔,是这世间一顶一的美男子。

    邸朗搀扶着皇后,目不斜视的穿过一群莺莺燕燕,好似根本没有看见那些正冲他抛媚眼的大小姐们,这一辣手摧花的行为,不知道伤透了多少姑娘的心。

    而第一次见到含山公主的少年们也按耐不住自己激动的内心,拉着身旁同伴交头接耳,殿下真好看,殿下真是我朝第一美女等等等。

    秦钟早在看见大撵时便和王汲暂时告别,走到撵下护送,听着那些少年们的悄悄话,心里发笑,真是一群没见过世面的。

    小爷我不仅看过,还摸过呢。

    皇后在太子与公主的左右陪同下坐好,微笑看着那一张张年轻的面孔,微笑道:“各位久等了。”

    无数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