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隋唐之谋国-第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连吃晚饭的时候,林子轩都是笑的合不拢嘴。

    当皇甫诩和郑煌来见他的时候,他还是笑呵呵的。二人见到林子轩这样忍不住好奇的问道:“主公,什么事这么高兴呀!”

    “二位先生,我今天又找了两位大才,本事不再二位之下,也是宰相之才呀!”林子轩笑道。

    虽然说他们的心胸都很宽广,但是面对林子轩这个样子,他们的心中还是不由自主的泛起了一阵酸意。二人自从跟随林子轩以来,还从来没有见林子轩这么高兴过,看来他们得好好的会会林子轩口中的宰相之才了。看看究竟是什么样的人才,让林子轩这么高兴。

    先不管林子轩怎么高兴,皇甫诩和郑煌想着么和他们较量一下。

    咱们说说房玄龄和杜如晦回到家中之后的光景。

    房玄龄地父亲房彦谦见到自己儿子带来的林子轩的征辟令,心中也是极为的高兴。房彦谦身为监察御史,虽然权力不小,有着弹劾百官的权力,可是也不过是一个从八品上的官职。

    林子轩现在虽然只是个车骑将军,没有开府建衙的权利,但是谁都知道林子轩最大的优势就是他的年龄,而且林子轩又是圣上的心腹,他飞黄腾达那一天肯定不远。这样的人肯定要早早与之打交道为妙,现在自己的儿子成为了他的幕僚,虽然说没有了官职,但是以后会随着林子轩的发达而发达。

    为了房家的未来考虑,他又怎么会不高兴呢?

    房彦谦也是自负大才,可是一生郁郁不得志,现在自己的儿子能够的到林子轩的赏识。以后地前途那是没有一点问题。

    心中一高兴喝得是酩酊大醉,房玄龄见父亲喝醉了,便扶着父亲来到房中休息。房彦谦一边走一边说道:“玄龄,你自幼博览经史,工书善文,聪慧异常。为父就知道你日后一定能成大器,没想到你命中还有贵人相助,林将军虽然年轻但你且不可小看他。现在朝中为什么那么多人不愿意得罪他呢?就是因为他太年轻了,有一句话叫宁负白头翁,莫欺少年穷。如果林子轩是孤身一人也就罢了,朝堂里的那些大佬任何一个人都能将他吃的连个骨头都不剩,可是偏偏他的背后站着大隋最有权势的那个人,这样那些想打击他的人不得不考虑得罪林子轩的后果。有了皇上的支持,他发达起来是迟早的事,一旦他发达了,那些个欺负他的能有好果子吃吗?所以这些人现在尽量不予林子轩交恶,甚至还要与他打好关系。因为他是皇上留给后继之君的,他的发展在未来。你跟着林将军日后定然能够光宗耀祖,所以你一定要好好干,完成为父的心愿。”

    房玄龄看到自己地父亲为自己能够的到林子轩的赏识如此的高兴,不忍心让父亲再操劳,便没有将自己受到林子轩的要挟,方才应招之事告知父亲。

    杜如晦回到家中之后,便来到祖父前工部尚书杜昱房中。其父杜咤为昌州长史却是不在身边,这件事也只能与祖父商议。

    而且祖父做了一辈子官,在朝廷上混了一辈子,对于一些事情比自己要看的清楚的多,祖父应该能给自己好的建议。

    回到家中之后问清楚祖父正在书房看书,便径直来到杜昱的书房。

    杜昱看到自己的孙子走进书房,也是十分高兴,让杜如晦坐在一边,说一些家常。杜昱对这位孙儿是极为的看重,属于重点培养的对象。杜如晦心中有事,自然说话的时候就有些心不在焉。

    俗话说人老成精,杜昱自然是能看出杜如晦心中有事,端起案几上的茶盏喝了一口,说道:“克明,你心中有事?说出来让祖父为你参详参详。”

    听完祖父的话后,杜如晦将怀中的征辟令拿出来交给了他。

第三十五章 长白巨盗() 
杜昱诧异的看了杜如晦一眼,将杜如晦交给自己的征辟令展开看完之后,闭上眼睛沉思一会

    良久杜昱方才睁眼说道:“克明,林子轩与我杜家向来没有什么交往,怎么会突然征辟你?虽然说是幕僚,可是谁都知道一个幕僚的重要性。如果等到他将来有权利开衙建府的时候,你们这些个幕僚肯定会在长史、司马之类的重要位置上占据一席之地。对于你的才能祖父我也知道,别说做个司马、长史就是做个宰相都绰绰有余。

    可是我们与林子轩这个人根本就没有任何接触,他凭什么让你担任他的幕僚,他又怎么会知道你的才能的?虽然我没有接触过林子轩其人,但是对于他的事情我还是知道一些的,虽然外人都传说他能够拥有现在的位置是他善于拍圣上的马屁才获得的,可是我知道不是这么回事,如果他没有绝对的才能,就算他在会拍马屁都没用。而事实他的才能的确不小,武功上咱们不说了,当年对阵突厥和汉王的时候已经展现出他在军事上的才华了;至于他在文治上的表现,也是值得称道的,就凭他这几年将涿郡治理的夜不闭户,就足以说明他在文治上的能力了。如果不是因为他的年纪,他现在恐怕已经位列宰辅了。你觉得这样一个文武双全的人才,可能会对一个第一次见面的人就这么相信吗?如果真是这样的话,他早就被关陇贵族不知道杀死多少年了。”

    杜昱不愧是老奸巨猾的代表人物,以他在朝廷打了一辈子滚的经验来看,林子轩目的绝对不单纯。而且对于一些事情看的比房彦谦这个监察御史要清楚的多,这也就是说所处位置的不同,所以看到的问题也是不同的。

    杜昱深深地明白万事反常即为妖,林子轩为什么平白无故的就任命自己的孙子为幕僚,他又为什么这么肯定自己等人会答应。在他想来这其中一定是有什么特殊的原因。

    杜如晦前来找杜昱,本来就是为了让杜昱替自己参详一下自己改不改接受林子轩的任命。现在听到自己的祖父这么说,立时就将自己与房玄龄在酒肆说的话说了出来:“祖父,孙儿今天和玄龄兄一起前往酒肆喝酒,在喝酒之时与玄龄兄说了一些闲话……。”

    杜如晦详详细细的把今天生的一切事都告知了杜昱。然后等着杜昱说话。

    杜昱听到房玄龄与杜如晦在酒肆评述朝政,被林子轩这位车骑将军兼涿郡太守听见了。虽然看到杜如晦站在自己面前,知道这两人最后没有出什么事,但是杜昱还是被吓了一跳,听完之后忍不住说道:“林子轩的心很大呀!”

    一旁的杜如晦听到自己自己的祖父这么说,一时间对杜昱的话有些不太明白,问道:“祖父,您的意思孙儿不是很明白。”

    杜昱笑着说道:“克明,你和房玄龄所说的那番话,足可称得上是胆大之极。尤其是现在我大隋是如此地强盛。圣上的威望这么高,可是你们却在质疑圣上的能力,而且还说什么中原要大乱,若是一般人会怎么对待你们?”

    杜如晦听完自己祖父的话后,不假思索的说道:“若是一般人听见我们的话后。要么勃然大怒将我们送官严办,要么就是将我们二人当成狂士,教训一番让我们离开。”

    杜昱点头说道:“你说的不错。普通人的确会按着你刚刚所说的这样对待你们,可是林子轩却没有这么对待你们,而是要将你们收归麾下,担任他的幕僚。”

    顿了一顿看着杜如晦说道:“这其中说明了什么问题?”

    杜如晦说道:“这说明林将军也已经感觉到了我们所说的那些事情有可能成真,所以他在为未来布局。”

    杜昱说道:“不错。这位林将军绝对不是什么普通人。也绝不是表面上看到的那样简单。他心中对于朝政绝对有他自己的看法,甚至他的想法是和你们一样的,所以在你们说出那番话之后,才会将你们收归麾下。因为在他看来你们是如此的有能力,以后定然是前途不可限量,将你们收归麾下。除了保护你们不会因为言语不到受到威胁之外,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让你们真心的为他所用。”

    杜如晦点点头又摇摇头说道:“祖父,虽然您说的很有道理。可是孙儿还是有些不太明白,就算是林将军从我们的对话之中知道我和玄龄有些才能,也用不着这么着急的征辟我们啊!林将军现在已经是一方太守。像他这样的人,手底下怎么可能没有心腹幕僚呢?再说了此次皇上征讨高丽,作为皇上的心腹爱将,他就算不跟着出征也会留在后方镇守,到时候不管怎么样他都会成为手握重兵的一方诸侯,像他这样的人物,就算是乱世真的到来了,也一定是所有人争取的对象,他笼络我们又有什么用呢?对于林将军这样的军人出身的人来说,他们相信的只是自己的手里的军队,只要他手中有军队存在,他们就不会惧怕任何人,而且任何势力都不敢小视他。”

    杜昱端起茶盏喝了一口说道:“前面所说的不过是一种可能。第二种可能就是这位大隋最年轻的将军已经感觉到了危急,所以开始收揽人才,准备应对未来的危急。准备成为我们大隋的擎天柱、架海梁,将大隋支撑起来。当然,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这位林将军准备在乱世到来之后自立为王,所以现在就开始建设自己地班底。”

    如果林子轩在这里的话,肯定会被这句话吓一跳的,没想到自己隐藏最深的秘密居然被这个人三言两语就说出来了。如果林子轩在这里的话肯定会问他一句,他是不是和他一样也是穿越客。

    先不管林子轩到时候会怎么想,反正杜如晦听到这句话之后被吓的倒吸了一口冷气。

    杜昱接着说道:“当然这只是我的一种猜测,而且这种可能性是很低的。一则我大隋虽然建国时间不长,但是根基相当稳固,不是一个普普通通一个人就能推翻的;再者我大隋的文臣武将不计其数,忠于隋室更是多不胜数,而且就算是为了他们各自的利益,他们也不会让林子轩成功;当然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林子轩是平民出身,这就代表着他没有显赫的家世为他提供充足的人力和财力的支持。在大隋这个天子与世家豪门共天下的时代,一个什么根基都没有的平民之子怎么可能窃据大统。所以就算大隋最后真的倒塌了,也不是他这样的人能够夺取的。林子轩身为圣上的心腹爱将。想要支撑起我大隋这片天的可能性还是最大的。那样他就算是权倾朝野也没有人会说什么?”

    对于自己的祖父的分析,杜如晦是相当赞同的,所以他点点头说道:“从林将军的言行举止来看,这种可能性还是很大地。”

    “不管怎么说,能够成为林将军的幕僚。对你来说都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只要你能在这个位置上干出成绩来,对你以后的展极为的有利。虽然说失去官职,充当林子轩的幕僚会让其他的人笑话,但是你应该看到未来将有一片广阔的天地任你驰骋。所以不管是继续跟着林子轩死保大隋,还是在乱世到来之后另投明主。都会在短时间内受到重用的。”

    这祖孙二人呆在这里讨论着所有的可能性,以及对自己的好处。若是林子轩站在这里,一定会被这祖孙两人惊人地智慧吓住。

    他不过是占了穿越客的光才知道大隋会在隋炀帝手中完蛋,可是这祖孙两人不过是从一些最简单地事情中就看出大隋已经走到了尽头。有这一点就看出人家能够名留青史就绝不是幸运,而是真真正正的有真本事。

    第二天。房玄龄与杜如晦都按时来到林子轩地府邸,开始履行自己地职责。可是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他们见到林子轩后被吩咐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收拾东西,准备回涿郡。

    二人本来就是极为聪明的人,一听林子轩的命令他们就知道征伐高丽已经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了。林子轩这个时候回涿郡,显然是将涿郡当成整个大军的后勤基地,而林子轩也被杨广委依督促粮草的重任。

    大业六年九月。杨广将高丽使节逐出洛阳之后,随即颁布了备战诏书,令京城三万富人购买军马,又在山东置府,养马以供军队使役,使战马价格一夜暴涨。匹马十万钱,京城富户皆苦不堪言。

    随即杨广又下令在涿郡、柳城郡以及燕郡等地建百万石粮仓,以涿郡太守林子轩为总管负责营建。随即又下诏在齐郡、渤海郡、平原郡、清河郡、济北郡、北海郡等六郡征发民夫六十万人,自备牛车干粮,将六郡官仓粮食全部运往辽东。送粮民夫胆敢私贪官粮者,一律处死。

    旨意下达至六郡,顿时民怨沸腾,此时齐郡、济北郡、北海郡的旱灾不但没有缓解反而还严重了几分。而黄河北面渤海郡、平原郡、清河郡则是爆发的大规模的涝灾,灾情横扫田野,六郡秋粮皆颗粒无收,饥民遍野,饿殍遍地皆是。

    而皇帝杨广此时下达的诏书,俨如雪上加霜,六郡官府不敢违抗圣旨,在县乡强征有牛的人家为民夫,征发了三十万辆牛车,每辆牛车运官米三石,两人共推一辆,命他们自备干粮,将百万石官粮运往辽东。

    一路向北的官道上,运粮民夫络绎不绝,道路艰难遥远,一路上到处是倒毙的民夫和病牛尸体,而牛车缓慢,去辽东至少要两个月路程,随身携带的干粮大多只能维持十天,根本不够,民夫们只能偷食官粮,还没有到辽东,粮食便已吃掉一半,民夫只能将剩下官粮私分逃亡,沦为盗贼。

    这是运粮的民夫,而真正的危机却出现在六郡地方各县,由于官粮变成了军粮,没有哪个官府敢开仓放粮救济灾民,百万饥民嗷嗷待哺,粮食尽绝,安分守纪者只能等待饿死之日来临,而抢劫掠夺则还可能活命,天怨人怒,官民矛盾已经绷紧到了极致。房玄龄和杜如晦当初在酒肆的预言终于应验了,当林子轩接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只是无奈的说了一句:历史的车轮不是什么人都能够改变的。

    齐郡邹平县,在距县城约三十里外的官道上,一队五百余人的骑兵在向邹平县城疾驰,为首官员正是齐郡守将上镇将军张须陀,他身边骑兵皆是齐郡当地的地方军,由历城县府兵统领宁远将军秦琼率领,他们是接到邹平县县令的紧急求援,数万饥民即将爆发动乱,他们率军赶去镇压。

    一路之上田野荒芜,土地龟裂,所有河流全部干涸,到处可见人畜白骨,邹平县是齐军灾情最严重的一个县。

    “将军!”

    秦琼纵马追上张须陀,问道:“官仓不能放,为何不开义仓放粮?”

    张须陀狠狠瞪他一眼,怒斥道:“义仓什么时候还有粮食?”

    这一个多月来张须陀疲于奔命,嘴唇已经燎起一串火泡,声音嘶哑,脾气极为暴躁,或许是认为秦琼不是自己的直属下级所以不该怒斥,所以他目光柔和一点,问道:“你家里境况如何?”

    秦琼说道:“我家里没事,虽然存粮已经不多了,但是供我们五口之家吃上一年半载的问题还不算太大。”

    张须陀叹息一声,他知道秦琼的家世,如果不是他开了一家四方客栈,如果不是他小孟尝的名声拖累,他家的粮食说不定还能吃的更久。

    说到底他还是挺羡慕秦琼的,不但有林子轩这个好朋友还与很多江湖人物交好,使得他在山东地面上还有些威望。就是这个名声使得很多江湖人物暗中给秦琼送了很多的粮食,但是秦琼或许知道这些粮食来路不正,得到了粮食之后,并没有私自吞下而是分给了自己的属下,就连自己都受过他的恩惠,否则以自己家徒四壁,家里能卖的都卖光,就差买儿买女的状况,又怎么有精力剿匪呀!

    秦琼犹豫一下又道:“将军,能不能镇压稍微放宽一点,毕竟民众都被逼到绝路了。”

    张须陀摇了摇头:“我也想,可是不行。邹平县之所以比别的地方闹得更严重,是有人刻意挑拨。”

    秦琼一惊:“将军是指长白山巨盗王薄吗?”

    张须陀恨恨道:“正是此贼!”

第三十六章 兴风作浪() 
令张须陀这个大隋名将都咬牙切齿的王薄便是邹平县人,几年前犯了事,被官府通缉,他索性逃到齐郡四县交界处的长白山中为盗,自称知世郎,聚集一百余名地痞无赖为手下,经常在齐郡和济北郡的地带打家劫舍,无恶不作,而且此人极为狡猾,读过几年书,略通兵法。平定汉王后张须陀就调到齐郡担任齐郡守将,为了对付王薄他是几次设陷阱想引他入套,可是都被王薄成功逃脱。

    这次的天灾使得邹平县成为重灾区,饥民已达到十万人之重,面对这样的机会,王薄便感到造反时机已经来临,悄悄带了几十人潜入家乡,煽动百姓伺机起事。

    此时在邹平县县衙前聚集了万余饥民,人头密集,群情汹汹,要求县令开仓放粮。

    在人群中不断有人高呼:“义仓是我们的粮食,要求官府开仓放粮!”

    “放粮!”一万余人高声怒吼,吼声震天,粮仓就在县衙东侧,上万双饥饿的眼睛盯着粮仓高高的尖顶。此时的他们就好像一堆极度干燥的木柴,稍微一个火星就能够引起冲天的大火。面对这些随时都能失控的饥民,邹县这些当官的却没有好的办法解决。其实他们都知道最佳的方式就是放粮,可是杨广已经下令所有的粮食都要送往辽东前线,也就是说这些粮食在圣旨下达的那一刻开始已经转变为军粮了,他们的胆子再大也不敢私自将军粮放给百姓呀!

    此时的县衙大堂上,几名官员焦头烂额,皆束手无策地望着他们的最高指挥官县令,邹平县县令姓孔,他当官也有十几年了,在邹平县出任县令也已经三年,今天这样的事情还是第一次遇到,而且还是这种紧张十足的局面。其实早在几天前。他便已经发现有人在挑拨饥民聚众闹事,所以他便派人紧急向郡里禀报,他现在就指望郡里的军队能及时赶来,镇压叛乱。

    孔县令背着手焦躁不安地来回踱步。县丞劝他:“县令,咱们的官仓内现在还有两千石粮食,不如稍许放一点粮食,如果在不给他们答复的话,我担心他们马上就要冲击县衙了。”

    孔县令狠狠瞪了他一眼:“以为我不知道这么做吗?可是朝廷的旨意上写得清清楚楚,所有官粮全部转为军粮,运往辽东,若未得圣旨私自放了粮食,我们怎么向朝廷交代?到时候等着我们的会是什么你知道吗?”

    主簿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