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西州制霸-第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干一场。于是,轲比能等六个大人都屈服了,刘范的条件他们都答应了。他们派遣使者,将他们历年来劫持到鲜卑的汉人加起来一共有七万八千三百三十二人,全都送到上谷郡来。汉人在这个时代就代表着先进的生产力、智慧,而且还能帮鲜卑人放牧,对鲜卑族很重要。但为了全部落的安危,把本来就不相干的汉人送回去,又有什么不可以的?所以,六个大人都忍痛割爱了。

    随行的还有刘范要求的一万匹马、两万头牛、五万头羊,经查验都是合格的。刘范想让鲜卑内乱加剧,于是向六个大人的使者宣言,谁能一统鲜卑,朝廷将授予他单于封号。六个使者俱大惊。六个使者将消息传回鲜卑,这次六个大人都学乖了,他们知道这是刘范的离间计,于是相互之间都事先打了招呼,相约不同意刘范的宣言。于是刘范的这一条计策失效了。

    之后,刘范让贾诩和田丰两人将回来的七万多汉人以家庭为单位安置上谷郡,每家分发一头牛,三只羊,以及一些粮食,以让刚回到国土的人们平安过冬。

    能从鲜卑部落那个地狱回来,这是难民们想也不敢想的,但却在今日实现了!重新踏上汉境,难民们一扫在鲜卑人手下的委屈耻辱,更加感谢将他们救回来的刘范,难民们纷纷表示,等他们安置下来了,一定要给刘范建生祠。

    刘范求之不得,古来只有那些著名人物或者特别清廉的地方官才能得到百姓自发筹款建立生祠,如果刘范得到百姓们的供奉,那就等于是得到民心了。得民心者得天下,日后有了民心支持,就算有再多敌人,刘范也不怕!

    之后,鲜卑境内果然传来了轲比能率先与步度根火拼的消息,其他的大部落也纷纷动手,却不是掺和两人之间的战争,而是把矛头对准其他的小微部落。轲比能和步度根实力最强,弥利、素加、厥机、蒲头等人自知还不能与之对抗,于是秉承着柿子挑软的捏的原则,他们趁着轲比能和步度根无暇来攻击他们,先兼并小部落。

    扶余、匈奴、丁零等族也颇有意动,在边境上摩拳擦掌,准备要对鲜卑动手了。而乌桓因为靠近幽州,靠近镇北军,不敢有什么动作,因为乌桓也害怕镇北军对他们下手。可以预见,因为这次

    鲜卑遭受重创,整个蒙古草原的秩序和平衡全都被打破了。

第八十九章 着眼未来() 
整个草原因摄于镇北军的赫赫威名,又见到鲜卑全族的惨状,也不再入侵汉国北疆了。而且许多游牧民族都有意来个墙倒众人推,正好刘范帮他们大大削弱了鲜卑的实力,那些和鲜卑为敌的游牧民族现在都在摩拳擦掌,磨刀霍霍,整个草原都乱套了。很多已经懒得再给大汉进贡的游牧民族,又重新恢复向大汉的进贡制度,更有的部落直接进贡给刘范,希望他不要攻击他们的部落。所以,可以预见,今年的秋天,汉国北方一定没有警报传来了。

    大战总算尘埃落定了,刘范便大赏全军将士,用粮食、布帛、牛羊等赏赐。因为这次与鲜卑大军大战时,大多数时候都是依靠放箭的手段杀死鲜卑骑兵的,还有就是疾风营伏击鲜卑大军时,也都是集体作战的功劳,只有在下洛城追击鲜卑大军时,才有些军士得以亲手斩杀鲜卑骑兵。古时候都是用敌人的首级来计算功劳的,于是刘范先赏赐那些斩杀鲜卑人的军士,再对全军进行统一赏赐。最终,军士们都是平均分得三千八百钱,将领们可以依据官职,特别赏赐数量不等的牛羊。

    鲜卑六个大部落除了遣返七万多被奴役的汉人之外,还屈辱地赔偿给刘范各一万匹马、两万头牛、五万头羊、两千头骆驼。其中,一万匹马匹中包含有三千匹公马,另外的是七千匹母马。当初刘范思考该索要什么东西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战马。刘范就是以骑兵起家的。镇北军每人只有一匹战马,大战时不能换乘战马,长途奔袭就十分吃力。现在好了,有了如此多的战马,镇北军追击敌军时可以持续很久。比如,后来蒙古骑兵纵横四海之时,每个蒙古军士都有几匹马,当第一匹战马累了,骑士还可以换乘第二匹,直到所有战马都累了,他们会停下。靠着这样如风般的速度,欧洲大半的城堡都被蒙古人的铁蹄所踏平。

    刘范深知,要想保持一支骑兵队伍,就必须保持战马的供应,最好是自己能够保证供应,而不是购买马匹,受制于人。于是刘范这次着重要求母马,有了母马,刘范就可以自己饲养战马,不用花费钱粮去购买甄家的了。

    至于牛和羊,刘范打算把赏赐镇北军士兵剩下的大部分留给自己家,还有一些就上贡给汉灵帝刘宏,作为支持他开战的回报;至于骆驼,刘范在后世看过一些杂书,知道这种奇特的生物就是在汉朝时被发现并引进中原来的,于是想要一些回来玩玩。听说在清朝时,葛尔丹曾经利用骆驼来打仗,训练骆驼跪着围成一大圈,葛尔丹的叛军就躲在骆驼身后放箭,致使康熙的清军伤亡惨重。最后,财大气粗的康熙,动用红衣大炮才摆平了他。

    战胜了大汉的劲敌鲜卑,还杀了檀石槐,这就是震古烁今、前所未有的大功,按照汉朝惯例来封赏的话,刘范应该能当上一州刺史这样的官。因为汉朝风气较为尚武,故而朝堂上都是文武不分家,文官可以当武将,武将也可以变成文官。比如卢植、朱儁、皇甫嵩三个名将,卢植之前根本就没有带过兵,朝廷却敢用他去剿灭已经有能力推翻汉朝统治的张角;历史上,朱儁在黄巾起义平定之后,还被封为河南尹,皇甫嵩则被封为冀州刺史。

    刘范在心里合计着,他不想当刺史。因为刺史除了监察州里的官员有没有贪污受贿、以及州里的豪强有没有逾越礼制的权力之外,也没什么实权,说白了,刺史就相当于是后世的中纪委巡视组,虽然刺史是悬在官员们头上的一把达摩克里斯之剑,但他们不能直接领导命令太守等官员。而且最重要的是,太守才能带兵,刺史没有带兵的权力。若是刘范被朝廷封为刺史,就是变相地剥夺军权了。没有军权,想要在东汉末年做个弄潮儿是不可能的,顶多只能学司徒王允那样。

    但是,要是朝廷商议好了,硬是要授予刘范刺史的官衔,他也不能反抗,只能捏鼻子认了。正在愁苦之时,刘范灵机一动,想到了刘焉!刘焉在原来的历史上曾经为了保住性命,上奏朝廷,重新确立州牧制度!

    州牧州牧,一州之牧,代天子牧守国土,既能统领武装,又能管辖州郡,军政结合,就相当于是一个州的土皇帝。就连天子反悔了,都要再三斟酌。现在全国的人和朝廷还不知道刘范大败鲜卑之事,还以为刘范阵亡了、幽州和冀州告急。若是让刘焉在刘范战胜檀石槐的消息传开之前,奏请朝廷再开州牧制度;然后等朝廷答应了,刘范再把这个消息传回雒阳,那依照旧制,刘范铁定能当上州牧。

    想到这里,刘范就茅塞顿开了。但要朝廷达成一致,通过任命他为州牧一事,比较困难。但刘范一想,现在卢植是太仆、黄琬是少府、刘焉是光禄勋,因为血缘的关系,宗正刘虞想必也是刘焉的人,九卿和等九卿之中,有四个大臣支持他,想必不难;而且何进也还不知道上谷郡发生的大转折,他一定想不出刘焉在丧子之痛未曾削减之时,还尽忠职守地给朝廷、给皇帝献言,到底有何目的,何进为了稳固起见,一定不会阻止刘焉的建议;再加上十常侍中最有权势的两个人之一,赵忠也是站在何进的对立面,刘范的同一边,他肯定会支持刘焉。这样,刘范想,当上州牧也不难。

    但问题又来了,当哪个州的州牧好呢?贾诩建议当冀州牧,因为冀州是大汉最发达繁荣的州,商贾往来密集;人口众多,虽遭受黄巾起义的打击,但仍然保存有大约六百万人;土地肥沃,粮食产量高;而且最重要的是,冀州人民也很支持帮助他们打败张角和檀石槐的刘范,民心所向。

    刘范想了想,不同意,正因为冀州太过于繁华,太受人瞩目了,只要刘范一有点动静,雒阳朝廷一定会非常警觉。刘范自知,汉朝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他只有镇北军一张牌,根本玩不过有整整一副牌的朝廷。

    田丰又建议去益州。益州者,天府之国也,土地肥沃那是肯定的;益州的范围,从北到南大约就是后世的陕西汉中市、四川大部、重庆大部、贵州大部、云南大部,面积真不是一般的广阔,在十四个州里首屈一指;益州的人口也有不少,在黄巾起义之后,还有五百五十多万;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益州的边界都是崇山峻岭围着的,易守难攻,只要派少量士兵把手几个重要关隘,敌人就很难攻进来,只能望关兴叹。

    刘范本来觉得也是不错的,但深思一会儿刘范又反对了。原因很简单,因为益州虽然陷固,是一道铜墙铁壁;但这道铜墙铁壁也会演变成一座牢笼,将人囚禁起来,人的雄心壮志全都给消磨殆尽,因为在益州躲着就能自保,又何必冒险出川,攻伐天下呢?纵观中国历史,雄主都是北方崛起的,南方的倒也有,比如刘裕和朱元璋,但是从蜀地崛起的几乎一个也没有。刘范想,若是他到了天府之国,被蜀地风气所影响,难保不会失去争霸天下的锐气。

第九十章 打定主意() 
之后,贾诩又提议割据并州,还没等刘范否决,田丰就第一个不同意贾诩的建议,在田丰看来,并州有很多坏处,第一,并州就在司隶的头顶上,众所周知,司隶就是大汉的心脏部位,受不得半点震动。并州离司隶的距离比冀州还要近,自然吸引的眼球也就还要多;第二,并州虽地域辽阔,但大体处于黄土高原和沙漠上,所以土地十分贫瘠,粮食产量极为低下,不足以养民和养军;第三,并州人口太少了,只有区区几十万人口,虽没有被黄巾起义波及,但后来又有黑山军崛起,在太行山上藏匿着,时不时就下山来抢掠,官军很难剿灭,朝廷也没钱了,于是硬的不行软的来,朝廷只能暂时封给黑山军的张燕一个杂号将军。

    刘范点点头。贾诩不服气,说让田丰举一个州看看。于是田丰又举了一个州,徐州。徐州大约就是后世的苏北地区和山东省南部。田丰说,徐州处于东海之滨,有鱼盐之利,灌溉方便,处处耕地,气候温和,人口繁多,虽面积狭小,却有三百二十多万人口,例如糜家这样的商贾比比皆是,人民殷富,不知饥馑。

    贾诩反对。因为徐州在东海之滨,地势上极为不利。面对中原的敌人没有退路,只能背水一战,战略位置不好,极易受到来自中原地区和江东的威胁,坚持不了多久;地势平坦,易攻难守,没有任何地形可以凭借,只要有大队骑兵,基本就可以迅速攻下徐州。

    之后,贾诩和田丰又争论了很久,好像每一个他们提出来的州都不能住人似的,刘范知道,这是一场他们之间的战争,无关利益,无关立场,只关于才能谋略的战争。刘范想了想便问两人,道:“你们不必争论了。我听你们举荐那些州郡的理由,无非就是人口、地势、地位、生产力、民心向背以及朝廷是否在意等问题。在这些因素中,你们认为,这其中哪一个对我最重要?”

    “朝廷!”两人转向刘范,异口同声地毫不犹豫地道。

    刘范拍拍手掌,道:“这不就结了?不过,你们为什么认为朝廷是最重要的因素?”

    贾诩和田丰对视一眼,田丰道:“主公,人口不多,我们可以再吸引百姓移民,这不成大碍;地势、地位不好,我们可以勤加练兵,用勇猛的兵士来抵御敌人;粮食生产落后,我们可以劝课农桑。如今阻挡主公的,只有朝廷了。朝廷虽衰颓,但仍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主公更是惹不起!特别是皇帝,此人从小就被阉宦们蒙蔽,但凡听闻有人造反,必定尽全力捕杀!如当年陈蕃下狱,阉宦进言党人造反,他就斩杀众多党人,其余禁锢于家。主公是汉室宗亲,和皇帝是一家人,皇帝这才没有疑心。若是主公动作大了,惊动了他紧绷的神经,那主公的日子可就难过了!”

    刘范心神一凛。作为一个历史系大学生,他又主修东汉历史,刘范对于汉灵帝还有有些了解的。汉灵帝刘宏,本是冀州一个普通的小侯爷,衣食无忧。窦太后和大将军窦武两人想要干政,于是他们需要一个不会处理朝政的皇帝,最好是一个小孩子。于是他们选中了不起眼的刘宏。刘宏一登基,外戚集团和宦官集团之间的矛盾随之升级。不久,大宦官曹节和王甫两人密谋,除掉了大将军窦武,掌控整个朝局。

    后来,又发生了党人与宦官们之间的冲突。刘宏就没过过一个安生日子,朝局一团乱麻,又有外戚和太后干政,于是他养成了多疑的性格,只要有人哄骗他将有某某造反,对他的皇位造成威胁,他便草木皆兵,风声鹤唳,最后宁杀错,不放过。虽然汉灵帝的一生只是个冷笑话,他也没有什么特别才能,国家不会治理,臣下不会统御,但他毕竟是一国之君,掌握对全国人民的生杀大权,不是刘范惹得起的。

    田丰道:“还有大将军何进。自主公担任镇北将军开始,主公又不愿臣服于他,那与他的矛盾是少不了的。而且主公在朝堂上还有可以与他抗衡的力量,这就更触了他的逆鳞了。若是主公不远离朝堂,远离世人的视线,他必然不会让主公安生。”

    贾诩道:“不错。最好主公离朝堂、离雒阳离得远远的,届时,何进对主公放下了戒心,就算主公折腾得多厉害,他也可能懒得管。”

    刘范叹了口气,道:“我能远离权力中心,自然也能回来。何进是不会放过我的。”

    贾诩道:“主公何须惧怕何进?别忘了,主公如今也是一员外将,统兵数万;朝中亦有势力;且皇帝和十常侍忌惮何进胜过主公千倍,何进想要对主公不利,无疑艰难曲折。”

    刘范点点头,笑道:“文和说的对。有你与元皓在,天下何忧?”

    “谢主公夸奖!”两人长揖。

    刘范看着地图,突然眼睛一亮,便指着地图上一个形似长长的骨头的州,道:“你们看凉州怎么样?”

    贾诩有些惊奇,眉头一皱;田丰则凝神看向地图上的凉州。刘范满怀期待地道:“怎么样?”

    “恕属下直言,主公是从远离朝廷、不引人注目的角度选的吧?”

    贾诩一语道破。

    刘范道:“不错。凉州够偏远,够贫瘠,够荒无人烟,简直是整个大汉最无人问津的地方,朝廷就算再怎么忌惮我,也断然不会认为我在凉州有什么重大威胁。”

    田丰皱着眉头摇摇头,喃喃自语地道:“虽说朝廷的眼睛不会光顾凉州,但凉州的弊端实在是太多了!”

    刘范道:“凉州有什么不好?”

    田丰道:“第一,凉州狼烟四起,饱受战乱摧残,在凉州,大汉与羌人、氐人时战时和,难分难解,一言不合,就能引发一场战争!第二,由于山东之人歧视凉州等西地,凉州人也极度排斥山东人;第三,凉州人口太少,只有不过七十三万人,而且现在还是逐年降低;第四,凉州土地多年以来无人衡中,沦为荒地,开荒不易!”

    山东,不是后世的山东,而是崤山以东。

    刘范道:“你说的这些问题,我也不是没想过。但是就是因为这些不利条件,朝廷才会对凉州不屑一顾,才有利于我们暗地里发展。这些弊病虽多,但只要我们悉心治理,未尝不可将凉州变成大汉最发达的一个州。而且凉州连接着西域,汉人亦或是外境蛮夷,想要交易,就必须经过西域。凉州的河西走廊,正可沟通两方,我们也能从中获利。”丝绸之路对于中国有多么重要,不言而喻,不然后世也不会费尽心思再开建设新丝绸之路了。

    田丰道:“主公想过没有?若是凉州破败时,朝廷自然是不屑一顾;但等凉州在主公的手上繁荣昌盛起来,那形势可就变了,朝廷定会更加敌视主公。”

    刘范道:“凉州发达之时,朝廷掌握的其他地方恐怕早已破败,朝廷的统治,也会越来越力不从心,又怎会来触怒已经坐稳凉州的我呢?”

    田丰想了想,微微点点头,道:“主公远见卓识,属下拍马莫及。”

    刘范笑道:“我自己的能力我是知道的,要不然我也不会招揽你们了。文和,你说怎么样?”

    贾诩道:“主公莫说是去凉州,就算是想上月亮,属下也会追随,绝无贰心!”

    田丰道:“唯主公马首是瞻!”

    “得你们两人,便知得天下不难矣!”刘范长叹一声。

第九十一章 再设州牧() 
当日,刘范就先派出虎卫军五十人,每人换乘十匹马,日以继夜地赶往雒阳,装扮成普通商旅,进雒阳城给还在雒阳为官的刘焉通风报信。信中,刘范解释了他还没死的事情,然后再告诉刘焉他关于州牧制度的构想,请刘焉趁着刘范未死、镇北军未败的捷报传开之前,早日上奏朝廷,请再开州牧制度。

    虎卫军一千军士就是从刘家和黄家豢养仆奴和门客中挑选出来的,自然是刘范吩咐的事尽心尽力,不用担心他们的忠诚问题。三日后,刘范又派出高顺以及他的陷阵营,作为向朝廷报捷的信使,带着刘范给汉灵帝刘宏上贡的三千匹马、三千头牛、一万只羊、一千头骆驼、五百万钱,沿着路一路向各个州郡报捷。当然,带着这么多贡品,陷阵营每日行进的速度自然会慢下来。这样一来,刘范就能打一个时间差,也就没人质疑他在州牧制度上有猫腻了。

    四天后,一队五十人的马队进了雒阳城,并向城东光禄勋刘焉的府邸奔驰而去。刘府的西厅里,刘焉伸出长满了老年斑的颤抖着的双手,接过虎卫军军士递给他的一方绢布,展开一看,是刘范惯用的楷书,只看了一眼,刘焉的泪水就忍不住在眼眶里打转。原本他都以为刘范真的像朝廷的邸报说的,刘范阵亡了,他永远地失去他的儿子了。

    峰回路转,刘范竟然没有死!这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让经历过许多大起大落的刘焉都失态了。一个虎卫军军士劝慰他道:“太公且安心,主公已然大胜,身体也无恙,他让小人劝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