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义说道:“明日就入职吗?”
“是,大人,明日就要到户部衙门点卯,大人就开始为户部处理部事了。”公人乙道。
“不过最近政务十分繁忙,大人可要做好心理准备啊。”公人甲道。
杨义既成了凉国朝廷的一员,也对政务上心了。杨义道:“哦?最近都有些什么政务?”
“我们户部要开始彻查凉国境内的户口,还要派员到岭西二州,就是康州和夏州去。”公人甲道。
“去哪里作甚?”
“大人没听说吗?凉公早已放下话来,要开发康州和夏州,把这两州开发到媲美凉州的程度。凉公还说了,要实行圈地令,凡是迁到二州去,可以随意圈地,圈中的土地和草场任由使用。”公人乙道。
杨义震惊不已,说道:“什么?凉公这么大手笔?”
“可不是,听说岭西二州可不比凉州差,绿洲、耕地更多,草原也更为丰美。”公人甲道。
公人乙道:“所以我们户部才需要前去勘察,看看二州有多少土地和草场。等到圈地令颁发,我们户部还要帮助圈地的百姓确定好他们圈下的土地,给他们分发粮食或者牲畜,让他们在岭西二州安定下来。”
公人甲笑道:“现在已经有些人探知了这个政策,正在秘密赶往岭西二州,想要抢先圈占些土地草场。估计用不了半个月,凉公就会颁发圈地令了。所以大人,我们可有的忙了。”
第七百二十五章 新政之行(还下)()
听到这,原本对刘范可能存在的篡逆的不满,早已在杨义心里烟消云散,他满脑子都在想着这圈地令。毫无疑问,这圈地令利国利民,是一项开明正确的仁政。杨义都恨不得现在就开始跟着户部办理此事,他更恨不得此时就身在岭西二州,提前圈占下一大片土地草场。
公人甲道:“不过,凉公传下话来,圈占的土地,人们只能得到使用权,国家依旧保留其所有权,不准私人买卖,否则就剥夺使用权。”
“当然了,只要没触犯太重的法律,没有私自买卖土地,国家也绝不会收回使用权的。这就跟拥有所有权没什么区别。”公人乙道。
杨义赞叹道:“即使是这样,那也是仁政中的仁政了。”
两公人都点头称是,杨义又问道:“还有其他政务吗?”
“有的,大人,户部还要对全大凉的所有人进行彻查,看看每个人是否有收入,判定他们应该缴纳哪些税、多少税,来配合凉公的税收改革。”公人甲道。
杨义知道,这必定又是一项大工程。“除此之外,户部还要建立铸币场。”公人乙道。
“铸币?为何要铸币?难道是铸造新币?”
“对,这件事也是机密中的机密。现在为防市场陷入大乱,凉公严令官府中人将此事泄露出去。”
“那何时才进行铸币?”
“属下不知,官府里只知道要重新铸币,但也不知铸什么币。大约还是铸造五铢吧。”
杨义点点头,感到有些累了就让两公人回去了。他听到这,才感觉到这新政之复杂,超出了他的想象。
而此时,刘范正在忙碌中。凉公府仍在扩建当中,议事堂都被拆除重建。刘范只好到中书省办公,听取三省六部的汇报。
刘范一进中书省,贾诩便立即给他让开了首座。刘范坐在首座,底下除却武将们外,各省、各部和各州的长官都云集于此。众人行礼后,刘范问道:“三省六部建立的如何了?”
中书令贾诩道:“回主公,遵从主公的意思,省、部、州向各地下达了招募官吏的文书。几日之内,各省各部各州中,基本下层官吏已经齐备,如尚书、侍郎等也大多具备,只是中层的官吏,如主书、大夫、舍人等大多不备。”
刘范想,只要有基层的官吏作为办事员,政令的下达和执行应该没问题。刘范道:“中层官吏之任命,不必着急。等过了这段时间,吏部可根据下层官吏之表现,择优提拔为中层官吏,一定要严格按照日个标准来选择。”
吏部尚书管宁道:“诺。”
刘范又道:“三品以上官吏之任免,呈报门下省审核后,由孤亲自裁定;五品以上官吏之任免,由吏部选择后报门下审核,再由孤授官;五品以下官吏之任免,就由吏部裁定。”
“诺。”吏部侍郎赵匙道。
黄琬道:“现今,三省六部的官衙还在修造当中,大多有涵盖民房在内。户部已经买下了官衙修造范围内的数十民房,给百姓们在城外修造了其他住房。百姓并无怨言。”
刘范点点头,道:“那何时才能修造扩建好凉公府和三省六部官衙?”
工部尚书邴原道:“工部招募了数千工匠,进度较快,预计下月便可完工。”
刘范问道:“那新招募来的下级官吏们的住处?”
邴原道:“主公放心,工部早在修建官衙之前就先在官衙内修建了足够官吏们住的寓所,可以供官吏们携家带口居住。官吏去职后,寓所就会转给下一任。”
刘范道:“那就好。那六部和各州协调得怎样了?”
尚书令卢植道:“六部已经初步在凉州建立了六司、六曹、六房,相应的官吏也都入职,政令通达。正在向天州和昆州布置;岭西二州则要等待圈地令实行之后了。”
刘范点点头,问道:“户部,有没有做好圈地令的准备?”
黄琬有些为难地道:“禀主公,户部已经筹措好迁徙百姓所需,如半道上所需的粮食。但迁徙百姓,势必要用到大量车马。马车好解决,户部就近向天州和昆州各官私马车场下达了订单,不日即将打造完。只是马匹有些缺乏。”
“马匹?”刘范有些不解,“凉国之马匹已然是天下最多的了,孤也曾向百姓们售卖分发从敌国缴获来的马,怎么会缺马呢?”
董扶道:“主公有所不知,凉国马虽多,但大多都集中在参与军屯的户口手中。”
“军屯户口占凉国户口大半,已经足够岭西二州的开发圈地了啊!”刘范更为不解。
董扶道:“是如此,大凉尚未取消军屯,如今军屯户口仍有七百多万人,而户部与康州和夏州商量后,裁定只迁徙四百万人去,每州两百万人。门下省也同意了。”
刘范看向田丰,掌管门下省的侍中田丰点了点头,刘范又看向董扶,董扶道:“按理说,马匹是足够的。但是我们户部考虑到公平问题,就觉得马匹不够用。”
“公平问题?”刘范不解。
“是,主公。一旦圈地令下达,必定是那些拥有马匹的军屯户迁徙得更快,他们圈占的速度也更快。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四百万人的名额中,军屯户占据十分之九,甚至更多。而那些无马的民屯户,家中壮年男子的数量远不如军屯户,大多数是老弱妇孺,他们缴纳之税的额度更高,自然家业也比军屯户差很多。”
刘范明白了,军屯和民屯的政策自然就把人民划分为两个级别。军屯户较民屯户更为殷实一些,而且因为参与岭西之战的都是屯田军,战后的封赏也让军屯户更为富有。而这次圈地令,也必然更有利于军屯户,军屯户可以圈占得更为广阔的土地草场,民屯户则没有从圈地令中分配得财富。长此下去,本就更殷实的军屯户势必更为富有,而本就贫弱的民屯户势必更为贫弱。这对凉国的社会阶级构成是极其不利的。
刘范道:“孤明白了。那户部提出什么办法消除军屯户和民屯户的差异?”
黄琬道:“回主公,户部提出的办法就是征用兵部的军马。”
听到这句话,刘范看见他的岳父、兵部尚书马腾的脸色变得有些气愤。
第七百二十六章 新政之行(又下)()
董扶看了眼马腾,并不因为马腾是刘范的岳父就感到畏惧,毕竟他可是刘焉提拔来的。董扶冷哼一声,道:“兵部下辖七十二牧监,牧监共有一百五十万匹战马。要是把这些战马拿去售卖,我户部掌管全国财政,可要把兵部的战马全数买下,都要伤筋动骨。再说,牧监里尚有牛八百万头,兵部可谓是富得流油,我户部都要汗颜。我户部就与兵部商量,要求兵部借给户部马五十万匹、牛四百万头,可兵部居然不同意。”
“真是岂有此理!”董扶刚气呼呼地说完,兵部尚书马腾立即就拍案而起,“难道你们户部向我兵部要什么,我兵部就得给什么吗!你们户部对我兵部三令五申,是把我兵部看成是户部的属官了吧!”
“就是!我兵部不给,自然有我兵部的道理,户部只知一味强行逼问,真是强盗行径!”马腾刚说完,兵部侍郎阎忠也跟着气愤地说道。
中书省里的气氛陡然变得冰冷,这一边,户部的黄琬和董扶冷面而对;那一边,兵部的马腾和阎忠怒目相视。其他部的长官们都看着这两个掐架的部。
刘范决定有些好笑,六部刚刚设立,昔日还相处融洽的四人立即就剑拔弩张。即便是文弱的管宁,面对杀人不眨眼的马腾也是毫不退让。刘范终于体会到古代统治者们的智慧了,三省六部让官僚们天然地成为仇敌,借此极大地分化了官僚,让他们难以统一战线,挑战皇权。
不过这样僵持着也不好,圈地还是要推行的。刘范笑道:“四位大人稍安勿躁。”
四人这才各自冷哼一声,别过头去。刘范笑道:“岳父,为何不同意借战马和健牛给户部?”
马腾瞪了眼黄琬,又道:“主公有所不知,现在兵部刚刚完成对诸将的授职,正对现有的二十五万凉国大军进行改编,以改成主公制定的新军制,即建立卫军制。主公也知道,我大凉军之所以百战百胜,就是因为大凉铁骑天下无双。”
刘范点点头。马腾怒道:“可没了马,我大凉军的战斗力自然也就会下降。我兵部是有一百五十马匹战马、八百万健牛不假,可这些牛马都是供给大凉军的,哪能轻易分出去?若分出去,将士们的日常训练怎么办?让骑兵站着,如何骑射?”
“哼,那步兵呢?难道也需要战马吗?”董扶怒道。
马腾不怒反笑,道:“让你说中了,步兵也需要战马。步兵如果要实行大迂回、大撤退、大追击,及时赶到战场和城池,对战胜敌军有极大的帮助。你一个腐儒,连战场的阵势都没见过,你能知道什么?”
董扶怒得气呼呼的,说不出话来。
阎忠也道:“还有主公可别忘了,户部和工部也是有牛马的!户部有马十万匹、牛三十万头,如果恢复征调制,户部还可以征调全大凉的百姓的牛马,数量上至少突破三四千万。工部也有牛数十万头,骡马不计其数。我兵部知道,现在工部大兴土木,需要牛马之力。可户部明明有牛马,为何还要问我兵部要?”
黄琬怒道:“这话完全没有道理,主公早就废除了征调制,新法保障私人财产,户部怎能征调民众的牛马?不能征调,户部自己的牛马怎么足够圈地所需?”
这边阎忠又道:“我等知道户部办理圈地一事紧要,但我兵部现在也正在招募十五万新兵。十五万新兵正准备参加由兵部主持的训练,如果战马不够,还怎么训练?不加紧训练的话,大凉军兵马不足,那大凉的安危谁来保证?户部来保证?”
黄琬和董扶气愤不已,刘范则是和其他人在一旁看戏,刘范倒是觉得马腾和阎行说的还挺有道理。
阎忠道:“主公,更过分的是,他们户部还威胁我们兵部,说如果我们兵部不把牛马借给他们的话,他们年底时就不通过我们兵部下一年度的预算!主公你看看,他们户部卑不卑鄙!”
黄琬和董扶一听,都有些萎缩。刘范一听,有些不高兴,互相扯皮倒是无法避免,可也不能这么厉害。
刘范当即看向黄琬和董扶,说道:“有这事吗?”
“有”黄琬弱弱地答了一句,看来就是他仗着是刘范的表兄,而威逼兵部的了。董扶低下了头,马腾和阎忠相视一笑。
刘范怒道:“户部尚书黄琬罚俸两年,侍郎董扶罚俸一年!”
“谢主公。”户部两位大佬无奈地道。
“门下省的意见呢?”刘范问道。
田丰看了一眼黄琬和董扶,淡然道:“应当尚书罚俸三年,侍郎罚俸两年。”
刘范道:“好,就这么办。”
黄琬和董扶都偃旗息鼓了,不过刘范好像听见下面传来了异口同声的两声:“你够狠!”
刘范又转过头来对正在偷笑的马腾和阎忠道:“兵部,就照户部的要求办。”
马腾和阎忠都认为他们已经取胜了,一听这一句,都惊道:“什么!”
刘范笑道:“岳父,我大凉毕竟以民为本嘛,不能让民屯户落后于军屯户,有失公平。”
“可训练、募兵可怎么办?”马腾道。
“是啊,没了战马,什么都玩不转啊!”阎忠道。
刘范道:“也并非如此。募兵总是需要时间,等募集了十五万人马,圈地开发应该结束了,户部应该早就把牛马还给兵部了,还来得及。”
“给户部用了,那牛马早就掉膘了。”阎忠不满地嘟哝道。
“这可不是给户部用,而是给大凉的子民用。”刘范耐心地说道,“再说,如今天下并无战事,四方之敌谁还敢在五年内进犯我大凉?所以训练也可以放松些。”
黄琬和董扶刚刚还在苦笑,一听这个,立即就露出奸计得逞的笑容来。丢掉了俸禄哪算什么大事,能办成圈地开发一事,才是重中之重。
马腾和阎忠对视一眼,马腾道:“好吧,牛马兵部可以给。”
第七百二十七章 新政之行(再下)()
黄琬和董扶,笑着给马腾和阎忠行了一礼,道:“多谢两位同僚。”
“哼。”马腾和阎忠冷哼道。
众人都笑。
刘范道:“中书省,打算在何时颁布圈地令?”
贾诩道:“回主公,已责令户部派官吏到岭西二州进行勘察,还需十五日。半月之后,就向各州颁布圈地令。届时,岭西二州的情况早已被摸清,户部也准备好了迁徙所需的粮食车马,百姓们可以毫无后顾之忧地起行。”
刘范点点头,郭嘉又道:“为防迁徙而去的移民太多,超过四百万之数额,中书省已令各州郡提前暗定一些可以申报前去圈地的民户。只等圈地令下,州郡会立即通知那些暗定的民户前去岭西二州。遵从主公之意,也为以示公平,军屯户十分之四,民屯户占十分之六。也就是说,圈地四百万众,军屯户约一百六十万人,民屯户约二百四十万人。同时,康州和夏州也按照四六之比,各安置下两百万人。”
刘范点点头,说道:“这个方案得到门下省的同意了吗?”
田丰道:“门下省无异议,只是要彻查那些暗定迁徙圈地的民户,是否与当地官府有所勾结。”
刘范看向陈翔,御史大夫陈翔道:“御史台正在会同锦衣卫严查此事,确实发现有些暗定名额为官府中人的家庭,这是弹劾名单。”
刘范道:“全部革职,然后由法部按新法处置。”
刘虞接过陈翔手中厚厚的名单,道:“法部会严查审判此事。”
刘范道:“好。空缺出的职位要立即补上去,吏部要加紧了。”
“吏部早已拟定好人选,这是名单,给门下省复核。”说着,管宁便给田丰递过去一份名单。
刘范道:“工部,土木如何?”
工部侍郎马钧结巴,所以都由尚书邴原对答。邴原道:“回主公,工部正在组织小吏们给各州郡的手工业者普及新法中的工律;也已经出资四十亿钱,在各州郡招募到了十六万工匠。”
“姑臧城如何?什么时候完工?”刘范道。
邴原道:“姑臧城规模浩大,完成建成如长安之规模,仍需到明年中旬,也就是还差一年之期。”
刘范想,这个速度不算慢了,毕竟有些城池之营造需要数年甚至数十年的时间。全赖废除了徭役制度,工匠们更为积极;加之大凉有天下最为庞大的工匠群体,才能达到这个速度。
刘范道:“驿站呢?”
“大多数驿站,由工部和锦衣卫共同出资出力,工部出大头,锦衣卫出小头;小部分驿站由兵部主持修建,因为是军用驿站。”
刘诞道:“不论是工部还兵部修建的驿站,待建成后,招聘人员管理驿站,锦衣卫都会混杂进若干人员。至于锦衣卫分布在哪些驿站,数量有多少,则是我锦衣卫的秘密,工部和兵部不应干涉。”
刘范道:“锦衣卫监视大凉内外,理应如此。岭西二州的城池、道路、房屋、村镇、驿站、沟渠、水井等之建设,工部有拿出章程来没有?”
邴原道:“已有章程。按圈地令,凡是圈占了岭西二州土地草场的民户,须尽到无偿听从工部调令,修建岭西二州的义务。工部会给予一些相应的奖励,但不会给予薪酬。此乃大凉最后一次征调、徭役,相信以圈地之诱惑,百姓们不会对此有何异议的。”
刘范就是制定圈地令的始作俑者,当然同意了。不过田丰和刘虞和陈翔却不同意,田丰道:“不可,既然废除征调、徭役,怎么能再次征调百姓,无偿给国家修建城池、沟渠等呢?这不是出尔反尔、失信于民吗?门下省不会通过中书省和工部的决定。”
法部尚书刘虞也气愤地道:“新法中明确规定,国家废除征调制和徭役制。工部却以圈地令为借口,要求百姓无偿徭役,这是违法行径。若果真施行,法部将宣告这是非法行为,同时制裁工部。”
陈翔也严肃地道:“御史台负有监察之权,若工部违法,御史台将弹劾工部中人。”
邴原作为工部尚书,听到三人的回答,慌了心神,连忙看向刘范,毕竟刘范才是制定这个政策的人。
可是刘范面对门下省、法部和御史台也慌了,也不敢给邴原撑腰。邴原见如此,就道:“如果不这样,工部的预算就将大涨,你们三部能给工部补贴吗?”
门下省的田丰道:“工部预算我不管,只要是不合规矩的,门下省就不会批准。”
田丰也知道邴原的政策其实是刘范的意思,就又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