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吗?你逑都不知道,可太子知道。所以,以后别老是在太子面前瞎哔哔,他做的比你教的好多了。“
第五百六十九章 可以打到更远()
就在大唐军队向西域高昌国进发的时候,高昌国王鞠文泰一直赖以为后台的西突厥一部可汗利失可汗死了,手下大臣和欲谷设勾结叛乱也就算了,好不越容易利失可汗反击成功,夺回了大片领土,和欲谷设能够南北对峙了,结果大好情况下给死了。
新上台的是利失可汗的侄子薄布特勒,称为乙毗沙钵罗叶护可汗。这位能力还不如他叔叔呢,完全不是欲谷设的对手。
这下高昌傻眼了,尼玛,大后台竟然倒了,原以为不会发兵劳师远征的大唐也发兵了。
这,这,这是要完的节奏啊。
大唐这边可不知道高昌人的忧惧,转眼新年到了,百官也放假回家过年,走亲访友。
王伦一家在长安住了一年,因为过了年后又是三年一次的抡才大典,太原王家有不少族人要参加科考会试的,所以过年王伦一家也就没回晋阳,作为王家预备的下一任族长,王伦留在长安等族人来后也能安排一下他们。
毕竟现在唯才是举,不再是光靠门第就能当官升官的时候了,世家大族对科考也着紧的很。
正月十五过后,皇帝李世民忽然临幸魏王李泰住处,大赦雍州长安城斩刑以下的囚犯,免除延康里一带当年的租赋,赏赐魏王府僚属以及延康里老年人大小不等的物品。
皇帝这一突然的举动让朝臣们懵逼了很久,不少人觉得可能是年前张玄素状告太子李承乾游猎不勤学惹怒了皇帝。
皇帝这是借着赏赐魏王李泰来表明态度,有种宠幸李泰施压太子的感觉。
一时间已经消停不少年的支持李泰争太子的呼声又在百官中暗暗的多了起来。
而支持太子李承乾的官员自然是大多数的,这些人也开始联络准备上书弹劾,要逼李泰离京就藩。
此间种种让百官之首的房玄龄很是苦笑不已,自己这些手下实在是有不少喜欢钻营的人。
这些人什么都不知道,就自以为是的搞串联,真真,房玄龄不由想起自家老二房遗爱曾经说过的一句据说是武元庆用来骂人的话,叫皇帝不急太监急。
还真特么还贴切。
房玄龄思绪回到正月十五那天,在皇宫掖庭宫,也就是俗称的冷宫。
但掖庭宫其实并不是冷宫,冷宫也并没有固定的地方,所有被皇帝用来安置被贬谪妃嫔的宫殿都可以称为冷宫。
掖庭宫其实是皇宫里一个占地范围相当广的宫殿群落,位于皇城西边,那里中间一部分宫女居住的地方,北边是太仓,也就是长安最大的官方粮仓。南边呢是内侍省,也就是内侍和皇宫日常事务的管理机构,以及内侍居住的地方。
只是因为大唐的贬谪妃嫔多被安置在掖庭宫里边,所以这里才有了冷宫的称呼。
北边太仓和中间宫女住所的狭长空地上,这片不知什么时候已经修起了高高的围墙,甚至为了有足够的宽度以及私密性,周边的挨着的建筑都被拆除掉了整个被数丈高的高墙围拢的空间,只有一个门可以出入,例外还都有侍卫守卫。
然后就在这里,就在正月十五那天上演了一场惊世骇俗的表演。
参加的人,除了魏王李泰带着他的团队外,剩下的就是皇帝,皇后,太子,武元庆,以及房玄龄,杜如晦,魏征,长孙无忌,李靖等宰辅,特进寥寥二十多人。
这些人就是大唐的上层建筑里真正的决策层,当然武元庆是没这个资格的,他是作为特别顾问被请来的。
在空旷的场地上,一条蜿蜒长约五百多米,样子奇奇怪怪像路非路的路铺在地上。在路的一头有一个狰狞的铁家伙,在他的后边还拖着几个铁皮框。
房玄龄等宰辅还有皇帝皇后看到这奇奇怪怪的家伙很是惊奇的很,尤其皇帝皇后已经听儿子李泰说了这玩意是干嘛的更是觉得神奇的很。
唯一不觉得奇怪的除了李泰和他的团队外,就是武元庆了。
蒸汽机车嗯,准确说是蒸汽火车嘛,这玩意就是在他的协助下做出来的。更别说后世这玩意他见多了,电视电影里不说了,就实物都见多了。
蒸汽火车在国外很多地方早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停产了,十几二年后也就完全停用了。
但在华夏大地,真正自己建造出蒸汽火车都是别人停产的时候了。
在发达国家进入内燃机的时候,华夏大地才是蒸汽火车蓬勃发展的时候,甚至制造的蒸汽火车全世界都是最先进的。
八十年代末期华夏大地蒸汽火车也停产了,但各地使用的火车却还是绝大多数都是蒸汽火车的。
后世武元庆老家那里没有客运火车,但却有运煤的火车,在他小时候运煤货车都是蒸汽火车的就在县城边,跑一两里地就能近距离看到。小时候因为稀罕,老跑去看,哐珰哐珰那声音听起来非常震撼的。
李泰现在造出来的这个在武元庆看来就跟简陋的玩具一样,不过这是他的看法。
在皇帝他们看来这就是一个怪兽,尤其是李泰挥手让人加煤开动火车后,那突然从排烟筒笔直派出的烟气可把李世民他们吓了个半死,李靖几个将军被吓得都窜到皇帝身前挡着准备护驾了。
当火车哐当哐当缓慢的行驶开后,长孙无忌等整个人都是哆嗦的,被吓的,谁见过没有马拉,人拉,牛拉,驴拉,反正没有各种生物拉着就能自己走的车,反正他们没见过。
李世民,皇后也有被吓到,但更多的是欣喜,是觉得万世永昌的大笑。
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德意志的铁血首相俾斯麦说的这句名言,李世民不可能知道,但这个道理他却是懂得。
他熟读史书,更是统治大唐多年,深深的知道大唐的势力范围只在马蹄可以到达的地方。
为什么以前对吐谷浑,对突厥,对西域没那么着紧,为什么只是设立羁縻州而不是实际统治,还不就是因为太远了,大唐军队去一趟不容易,没办法实际治理,只能是在当地找个代言人来治理,大方向上服从一下大唐的意志也就是了。
但现在有了这被称为蒸汽火车的东西,距离再不是阻碍。如果武元庆说的靠谱的话,有必要,大唐可以打到更远的地方统治那里。
第五百七十章 遥远的路()
试运行的蒸汽火车还很粗糙,还达不到真正的投入使用,但能用蒸汽机头带动着车厢动起来已经是一个飞跃性的进步了,再改进一下,距离投入使用也不会太远。
在李泰详细解说完了蒸汽火车的运行方式,前进动力,以及划时代的种种优势后一众宰辅都差点激动的高潮了。
武元庆腹诽,李泰不是个东西,就喜欢大正月十五的搞试验,前几年他搞热气球飞天的时候就是在正月十五,还把武元庆从大牢里弄出来当观礼嘉宾,这次特么又是在正月十五试运行蒸汽火车,真特么会选时候。
但李世民却觉得自家儿子就是贴心,在元日这么一个好日子里给自己送上如此惊喜的大礼,实在是再懂事不过了。
于是第二天,皇帝就兴冲冲的跑到李泰在延康坊的亲王府里免租赋,赏赐坊民,还大赦雍州长安城斩刑以下的囚犯。
皇帝是因为这些给的赏赐,但却引起那些不明真相的朝臣的无解也是无语了。
不过也不怪他们,实在是皇帝对李泰的优厚实在是太甚了。整个长安里,年岁超过七岁的皇子,除了太子李承乾外就独剩李泰一个人了。
而且李泰还能常年待在皇宫里,皇宫里李泰没成年时候的寝宫至今都给李泰保留着呢。
而李泰的亲王府被分在延康坊,而这亲王府的前主人是谁呢,是前隋的权臣杨素的府宅,这不算什么,关键的是这宅子的面积,偌大一个延康坊这宅子就占了四分之一,房屋四千多间,真真是绵延看不到头,比起太子所住东宫来也小不到哪去了。
而同住延康坊的刑部侍郎阎立本,就那位画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画像的大画家,所住的宅子和李泰的亲王府比,那就是蚂蚁和大象,三代贫农和亿万富豪的区别,天差地别。
待遇这么好了都,皇帝还嫌不够,还要亲自临幸,还要大肆赏赐王府周边的穷邻居,大臣们胡思乱想,觉得风向有变也就不足为奇了。
就在大臣们闹着站队的时候,李泰再次一头扎回了工作室继续他的发明大业。
选的主子自己头不热情,让那些想拥立李泰来个从龙之功的大臣们霎时就跟霜打了的茄子一般,真真是抛媚眼给瞎子看了。
时间转眼进了二月,快到会试的时候,李世民来到了国子监。国子监还是全国最牛的官办学校,不过比起武家的武家学堂,也叫曲江书院,国子监监生考科举会试中第的概率却远有不如的。
没办法,武家学堂是专业学校,主攻方向是算是,学生考的也基本全是明算科,出来进的是工部,户部,将作监等部门。
算术一道武家学堂可以堪称整个大唐最顶级,最精深,师资力量最强悍的。
而国子监就不同了,它里边的监生报考的科目好多种的,除了没有报明算科的,其他如明法,明经,进士等科举有的科目都有人报。
生源学的种类多,不同科目对老师的需求也就不同,这样一来就需要大量各科目的优质师资。
可偏偏的全国各地都兴办了很多书院,学校,有官办的,有私人的,不管官办,私人,都要老师。
地方师资都不够,哪还有太多人进国子监的,要是能当官也算,可国子监的老师,现在也就是老师,可没有官衔的。
因为地方给的钱多,许多大儒,名士都留在地方了,这样一来地方书院,学校教出来的学生和国子监的学生形成了很大的竞争,结果就是,人多力量大,地方书院出来的学生虽然良莠不齐,可人家基数大,每次科考的时候,地方考生虽然落榜的人数巨多,但人家中榜的人数也不少,毕竟每次科举选拔的人数有限就那么点,地方学生中榜多了,自然国子监中榜的人就少了。
孔颖达觉得科举考取率输给武家学堂这么一所专教算学的学堂也就罢了,毕竟人家专攻一项,但录取人数有时候都比不过地方一些州府,这就让孔颖达觉得羞臊丢人了。
常常在皇帝面前明里暗里抱怨,希望皇帝能动用行政手段给国子监招点老师,不然丢的可不光是他这个祭酒的脸,还丢皇帝的脸。
然后李世民就在今年的会试之前一个月临幸了国子监,观看释奠礼,命国子监祭酒孔颖达讲解《孝经》,赏赐祭酒以下直至成绩优异诸生多少不等的绢帛,又再次命将作监给国子监扩建学舍一千二百间,并且大量征召全国名儒学者为学官。
终于如孔颖达所愿,动用行政力量来给国子监添砖加瓦了,乐的孔颖达讲解孝经的时候嘴都合不拢,眼睛也笑的眯成了一条缝。
就在长安因为抡才大典而显得格外热闹,连勾栏教坊的生意都好了几成的时候,侯君集带着二十万大军正沿着修好的水泥路朝着玉门关,朝着高昌国进发。
去年十二月出兵到三月,三个多月的时间了,他们才刚刚走到接近玉门关的地方。
虽然路很好走了,可毕竟骑兵就那么几万人,剩下的全是步卒,扛着兵器十来斤的兵器,顶着酷寒走路,一天走下来能有三四十里就相当不错了。
这也是李世民为什么看到蒸汽火车真的可以行驶的时候会那么狂喜,就是因为人力有时穷,人一天走几十里就算多了,可那火车走起来怎么也不能比人更慢吧,而且还能日夜不停的走,这么算下来走的再慢,一天也能出去几百里吧,本来行军需要三个月的,可有了火车,说不准十多天,甚至更快的就能到了。
说回到侯君集他们这二十多万的大军。李世民真的是兴师动众,高昌全国人口算下来也才三万多人,结果李世民竟然派了二十多万大军,不用打,光用人海淹也能淹死高昌人了。
如此大军,灭掉高昌顺手之事,更多的是宣扬武力,震摄西突厥。
掌握西突厥的不管是利失可汗还是现在的乙毗沙钵罗叶护可汗和欲谷设乙毗咄陆可汗,反正只要是西突厥都是大唐要震摄的对象。
在基本平定北方,西南的边患后,李世民已经对西域这边突厥的频繁动作很不耐烦了。
第五百七十一章 被吓死的国王()
四月份,侯君集带着二十万大军到了玉门关,在玉门关休整了几天,补给了些水后,大军再次启程出关直逼高昌。
出了玉门关,大军要过的第一道难关就是高昌赖以为屏障天险的两千里大碛也就是大沙漠。
莫贺延碛就是大沙漠的名字,在西游记里边这个沙漠被吴承恩写成了波涛汹涌的流沙河,沙和尚就是在这里等的唐僧。
而事实上呢,小说虽然把真正的沙河写成的流沙河,但历史上的唐僧玄奘也确实从这里去往的西域然后到的天竺求取西经。
九死一生度过这条艰险的流沙河后,唐玄奘回味莫贺延碛时还心有余悸:“莫贺延碛长八百里,古曰沙河。)上无飞鸟下无走兽,伏无水草顾影唯一。四夜五日口腹干焦几将殒绝。四顾茫然,夜则妖魅举火,灿若繁星,昼则惊风拥沙,散若时雨。
沟通西域和大唐的,除了公认的水草茂盛的丝绸之路北道、北新道外,最便捷的就是从这个大沙漠上走了。
以前这里太艰险,商旅走的都是北道,北新道,后来被西突厥给阻断后,丝路就不畅通了,所以焉耆国到大唐朝贡的时候才不得不借到高昌,从高昌走沙漠到大唐,请求大唐重新打通丝路,并因此还得罪了高昌,被高昌联合西突厥袭击了。
这次唐军进兵就是走的这条路。
高昌王鞠文泰以为大唐会被大沙漠给拦住不敢进兵,他却没想到大唐此次进兵的决心是如此之大,也没想到大唐国力早已不是以前可以比的。
大唐军队不但直接走进了沙漠,而且后勤物资远远不断的通过公路送到玉门关,再从玉门关通过骆驼,马匹送进沙漠。
不但进了沙漠,而且一路物资都有充足的保障,五月初十,大唐大军踏出沙漠来到了伊州,也就是后世的哈密。
“唐去我七千里,沙碛居其二千里,地无水草,寒风如刀,热风如烧,安能致大军乎!往吾入朝,见秦、陇之北,城邑萧条,非复有隋之比。今来伐我,发兵多则粮运不给;三万已下,吾力能制之。当以逸待劳,坐收其弊。若顿兵城下,不过二十日,食尽必走,然后从而虏之。何足忧也!”
高昌王鞠文泰信心十足的狂言成了一句笑话。
两千里沙海没有能挡住大唐的征途,大唐也没有萧条的不复隋之繁盛,粮草更是足以支持二十万大军打几十场灭高昌的战争。
于是数日后,得到大唐军队跨过沙漠不日将攻打高昌的高昌王鞠文泰忧惧不知所为,发疾卒。
死了,放狂言的高昌王连大唐一兵一卒都没见到就给吓死了。
“大总管,有消息传来,高昌王鞠文泰闻听我军到来给吓死了。“副总管薛万均走进来忍着笑说道。
“哈哈哈,吓死好啊,无胆小儿竟敢对我大唐口出不逊之言理该如此下场。“侯君集正在看地图呢,听到这话朗声大笑,震得房顶都有沙土落下。
“既然鞠文泰死了,咱们还继续进兵吗?“薛万均问。
“为什么不呢,陛下是要我们灭掉高昌,而不是只让鞠文泰死。“侯君集冷笑着说。
别说皇帝的命令是灭掉高昌,就算不是,都带着二十万大军来到地头了,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侯君集也不可能就这么无功而返的回去。
这可是开疆拓土灭国的大功劳,侯君集等了这么多年了才终于等到真正的独当一面亲领大军灭一国的机会如何可能放弃,他可不想再让李靖一个人独美于前。
侯君集可是有大追求的人。
“下令,让将士们加快制作攻城器械的进度,咱们赶在高昌人国王新丧的大好时机给他们来次痛击。“侯君集阴笑着命令到。
“是。“薛万均答应一声就要出去。
“哦,对了,现在谁成了高昌新的国王?“侯君集又问了句。
“是他儿子鞠智盛。“薛万均说。
“哦,好,知道了。“
。。。。。。。。。。。。。。
大唐此次进兵高昌宣扬国威,可谓是兵多将广,兵多二十多万,自然相当多了。将广,兵部尚书潞国公侯君集是行军大总管,左屯卫大将军、上柱国永安郡开国公薛万钧是行军副大总管,右骁卫将军上柱国薛孤吴仁同样是副大总管。
上柱国通川县开国男姜行本为副总管,左武卫将军上柱国开国县公牛进达为交河道行军总管。契苾何力为葱山道行军副大总管。阿史那社尔为交河道行军总管。左骁卫大将军上柱国云中县开国公曹钦为行军总管,常州刺史平原郡开国公刘德敏为行军总管。
除了这几位大总管,总管,副总管外,还有中郎将上柱国淮安县开国公衡智锡,中郎将上柱国富阳县开国伯屈日方,左武候中郎将李海岸,前开州刺史时德衡,左监门府长史王进威。
还有最为将军邱行恭,这位也是赫赫有名的将军,但因为生性严苛,往往很得罪同僚,多次因为手段残酷被弹劾丢官,虽然每次李世民都因为念及他的功勋,没多久就会让他恢复官职,但也导致他从贞观元年开始到现在十多年里都没能再升迁一步。
不过这人最出名的不是因为他自己,而是生了一个儿子,儿子又生了个儿子,也就是他的孙子是一个遗臭万年的千古酷吏榜上有名的人物原时空武则天时期左金吾卫大将军邱神勣。
如此多的将军,国公,郡公,国侯,上柱国,用后世话说就是将星云集。这么大阵仗打一个小小的高昌完全就是高射炮打蚊子大材小用。
然而虽然实力对比明显,但这些将军们却并没有小视高昌,而是以一种和强国打仗的心态来对待的。
在前边开道的是副大总管姜行本,督造攻城器械的也是他,现在伊州修建了大量的攻城器械,等从伊州出发后来到第一个攻击目标,也是高昌国的边关重卡柳谷不足百里处,姜行本再次下令扎营,在驻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