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春闺记事-第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顾瑾之什么都准备好了,婚纱也从澳洲早早运来,她偷偷试穿了好几次呢……

却在婚礼的半年前,男友家里出事,犯了大的政治错误,男友的父母都被审查。

一时间,人人避之不及。

从政的人家,立场的选择非常重要。一旦选择错了,后果不堪设想。

谁也不敢保证自己干净。

男友求顾家帮忙,而顾瑾之的父母和大伯、二伯,全部拒绝他,甚至不肯和他见面。

那时候,顾瑾之看着只比自己大两岁的男孩子,孤独又无力的背景,她抱着他,哭得厉害。

第二天,母亲就跟她说,让她把定亲戒指还给男友,和他一刀两断。再这样牵扯,顾家都要被男友家的风波卷入。

如今男友家是墙倒众人推,顾家原本就跟他们家交情不算最深,自然不准备替他们家顶雷。

父母、两个伯伯、伯母甚至跟她关系最好的三堂姐,都劝她和男友断开关系。

顾瑾之那时候才二十五岁,她茫然面对人生的第一次狂风暴雨。

她不知道坚持下去的后果,她整夜整夜睡不着,人一下子就枯瘦了下去。父母逼她,叔伯堂姐也帮忙逼她……

她依赖生存的亲情,全部站到了她的对立面。

她孤独坚持着她的原则、她的良心、她的爱情……

最后,祖父跟她说,人,不能和全世界争。那个男孩家里,是保不住了,他们家犯得是政治错误,已经没有回头路的。顾家搭进去都不行。

既然如此,何必把顾家搭进去?

爱情、亲情,有冲突的时候,需要选择一个。

祖父的话,成了压死顾瑾之爱情的最后一根稻草。

顾瑾之就和男友分手了。

后来,他们家的确是毁了,男友父亲判了枪决。

那个男孩子,再也没找过顾瑾之。

顾瑾之也没有找过他。

两年之后,事情平息,她和朱仲钧相亲。等大家走后,留下和她朱仲钧,朱仲钧突然说:“我以为,等事情过去了,你肯定会跟钱詹去美国。”

钱詹,就是顾瑾之的前男友。

她当时整个人都懵了,如坐针毡。

眼前的男子,是她的幼时同学,长着完美无瑕的脸,笑容倜傥雍容,偏偏说出来的话。恶毒直戳人心。

他眼波流转着狡黠,似把整个世界和顾瑾之都掌控,任他戏耍。

顾瑾之狼狈窜逃。

她年轻的时候,的确是个没用的人。后来,她是被朱仲钧逼着成长的。一步步,逼着她抛弃祖父教给她的良知、善意,终于和朱仲钧一样,成为一个掌控旁人生死的人。

只是,到了那个程度,他们也反目成仇了……

再看到眼前这个傻小子。顾瑾之前世经历过的一切,都翻江倒海涌上心头。她竟又一次回想到了念初中的时候。那时候,朱仲钧还只是个聪明过人的男同学。顾瑾之更只是个单纯善良的小女孩。

可眼前的男子,一样绝艳的容颜,却再也不是那个擅长算计的朱仲钧。顾瑾之自己,也没了当初的那份纯净心境。

她又要和这个男子成亲了。

顾瑾之想,前世的缘。不管算良缘还是孽缘,都没有尽吧?

要不然,两世夫妻,到底是怎么修成的?

谢了恩,太后和皇帝都很高兴。

庐阳王也高兴。

顾瑾之心里平静得很。

她没有不愿。

事情定了下来,皇帝就南昌王道:“二弟。你要喝了六弟的喜酒,再回去。”

南昌王连忙道是,额头却也细汗。

等六弟的喜酒……

虽说是赐婚。却也要合八字、选良辰。这姑娘年纪小,说不定折腾就是一两年。

皇帝的目的,就是让他和六弟在京中住上两年?

南昌王别的不担心,他只担心他的护卫。

每个藩王,都可以有三支护卫军。每支护卫军。人数从三千到两万不等。只要养得起,可以养很多。

有些藩王的藩地贫瘠。三支护卫军,每支养三千人,只养九千。

庐阳王和南昌王的藩地最是富饶,他们兄弟俩,各自养了六万护卫军。

南昌王的护卫军,南昌王自己的门客做都指挥使;而庐阳王的护卫军,是太后的侄儿做了都指挥使。

其他藩王的护卫军,都是朝廷派的都指挥使

南昌王的幕僚多次说过,他和庐阳王的护卫军多,原是为了防御考虑,可如今天下太平,皇帝假如是个警惕忌惮的人,这两支护卫军,只怕已经引起了皇帝的注意。

南昌王一直被幕僚的话,记在心上。

皇帝借着太后的病,将他们招进京城,南昌王不得不来。

他在京城住了半年,等太后的病好,或者驾崩。

如今呢,太后是好了,皇帝又想出新招留他。

他任何反驳的话都说不出来……

倘若他强行要回去,只怕会被冠上谋逆之心;他若是留个一两年,他的护卫军只怕要改换主子了。

南昌王可不想自己的护卫军被皇帝的人做了都指挥使。

他掌心有汗。

庐阳王则根本不知道担心,笑嘻嘻的,一脸高兴。

散了之后,皇帝留南昌王和庐阳王在宫里,住在琼阑殿,陪伴太后几日。

皇帝去了御书房,找了礼部的人,让他们开始准备庐阳王的婚礼。

“顾小姐至今不满十三岁,礼数要周全。等她及笄,才正式行礼。”皇帝吩咐礼部的尚书,“具体如何行事,你们商议好。”

然后又找了户部尚书,“成国公顾家的七小姐,因有功于太后,赏金子五百斤。”

户部管天下财粮。

听了皇帝这话,户部尚书微讶:以往只有立了大功封侯的时候,才会有这么重的赏钱,顾小姐做什么了,赏这么多钱?

不过,如今天下太平了三十多年,富饶,国库充盈,五百斤金子虽然很多,却也拿得出。

户部尚书连连道是。

——*——*——*——

感谢daxiang8911 、jojo8129 、朱老咪 、m洛可可 、红颜思雪00 、叶浣心 等亲们的打赏。

第082节回家

礼部和户部的人告退,皇帝独坐御书房,眼睛有些涩。

这几日太后病情好转,皇帝终于松了口气。

他往日下朝之后,必先到太后跟前服侍,已成了习惯。

这几日不用服侍,他就借机打个盹。

这些日子睡得有点多,常有眼睛干涩,睡得少反而不曾。

他轻轻揉了揉睛明穴,就舒缓了些。

桌上又一道尚未写完的圣旨,是给顾瑾之封贵妃的。如今是用不着了,皇帝就轻轻叠起来,放到了一旁。

没了顾瑾之,他又该用什么方法抬高顾家,让顾家成为与谭家和元平侯府齐头的权贵望族呢?

顾瑾之治活了太后,皇帝又成心要拉拢顾家,才抬举她做一品贵妃。否则,顾家一没有功勋,二来顾瑾之没有诞下皇子,没有大的德行于后|宫,最多只能封个贵人。

如今,又该怎么办呢?

皇帝有些头疼。

虽说边疆这些年安静平和,朝廷也百官清廉,并无奸佞横行,狼虎满街。

可皇帝新践祚,朝中老臣欺幼主,是不可避免的。登基这四年多来,朝中局势渐渐露出弊端。

为首的,一个是元平侯,一个是谭家。

元平侯乃是明慧公主的独子,素有战功,又在兵部任尚书,如今门生遍朝野,已有党同伐异的趋势。虽然他做的隐蔽,不敢公然嚣张,却都逃不过皇帝的耳目,皇帝瞧着却心惊。

元平侯和明慧公主母子,对皇帝有拥立之功,这等老臣不能处置,否则皇帝要落下恩将仇报的恶名,朝中人人自危。恐怕局势不稳。

皇帝就这么眼睁睁瞧着元平侯姜梁一日日声威浩大起来……

另外就是先皇后的娘家——章和侯谭氏,也让皇帝担忧。谭老爷子做过首辅。如今虽不在其位,却门生耳目遍布朝野。现任的夏首辅,也是谭老爷子得意弟子。

夏首辅好几次隐约透出,想让皇帝封了谭后生的、五岁的长皇子为太子。

皇帝都以太后欠安,要去坤宁宫服侍,而打断了夏首辅的提议。

又有几位大臣,条陈请封先皇后的胞妹谭贵妃为皇后。

如此一来,谭家声望更重。

谭家和元平侯一文一武称霸朝堂,任由他们下去。总有一日,皇帝的权势就形同虚设了。

皇帝根基未稳,忠心耿耿的大臣不多。所以他不敢贸然去打破朝中局势,只得从里头一点点渗透瓦解。

他想抬举一个新的望族,打破现有的桎梏。

东阁大学士顾延韬,就是皇帝看重的人。

还记得当年,皇帝仍是太子的时候。西山围猎,一只羚羊被追得逼到了山崖边,中了七八箭,然后失足掉了下来,却挂在半山腰的古松上。

先皇说算了,不要了。太危险。不好拿的。

然后大家都走了。

皇帝站在那里,看了半晌。

顾延韬凑过来问:“太子,您是不是想要那只羚羊?”

皇帝就点点头。

他当然想要。可是山坡太陡,一不小心就会掉下去,粉身碎骨。羚羊显然已死,一动不动挂在那里,要是去拿。也不是不可能。

皇帝在犹豫。

顾延韬却撩起衣摆,拉着小山坡小树丫和短草。就那么铤而走险,帮着太子拿回了那只羚羊。

他居然最后安全回来了。

先皇和皇帝都很高兴,当面夸赞了顾延韬勇猛。虽是文官,却又武将魄力。

回去之后,先皇问皇帝,怎么看待顾延韬这个人。

皇帝说:“他想巴结我,足见权欲重。他的文章写得好,简介也独特,可谭首辅不喜欢他,说他没有君子之风,太过于小人行径,总压制他……”

先皇就很赞许点点头。

然后先皇又对皇帝道:“你要记住父皇今日的话:顾延韬这人,倘或局势混乱,可抬举他。他能搅得更乱,你就能混中取胜。等你真正掌控了朝中局势,就不可再重用此人。此人为权势,自己的命都不惜,岂会惜他人之命?到时候他驱逐异己的手段,只怕令人胆寒。”

先皇认为,顾延韬只要有机会,便能成为一代奸雄。

这种人,千万要小心他。

顾延韬似头猎鹰,打猎的时候的确很有帮助,可更要小心被他抓伤。

皇帝登基这四年,冷眼看了四年。

两年前他是想动手的。然后,没过半年,母后病重,他顿时就没了精力。

当年他和母亲是何等辛苦,才得到了父皇的赏识。皇帝永远都不能忘记,母亲曾经对他付出了什么。

他就继续韬光养晦。

如今,母后病好,朝中各种弊端也越来越严重,到了该动手的时候。

顾延韬这只猎鹰,也养得强壮,该放出了。

只是,皇帝缺个契机。

顾瑾之的出现,给个皇帝这个契机。

皇帝要收拾的,不仅仅是那些倚老卖老的权臣,还有他那两个护卫军庞大的兄弟。

太后的病,耽误了很多事,也让很多人掉以轻心,以为皇帝不曾留意他们的忤逆。

其实皇帝全部看在眼里。

南昌王府有精兵六万、庐阳王也有六万,倘若他们联手,挥军北上,直达京师,皇帝措手不及。

这两个弟弟,一个是自己母亲养大的,多次表忠心;一个是痴傻的。

难道这样,皇帝就安心了吗?

彷佛一把尖刀,时刻摆放在皇帝的后背心。

一旦失控,那刀就会捅向他。

亲兄弟又能如何呢?皇帝是不相信他们俩的。庐阳王是痴傻的,要是南昌王想犯事,鼓动庐阳王,庐阳王根本没有判断力,傻傻的,肯定会借兵。

皇帝其实内心最忌惮的,还是南昌王。

庐阳王……到底是他一母同胞的弟弟。皇帝对太后的感情很深,他从心里,对庐阳王也偏爱几分。

能用顾瑾之和庐阳王的亲事,光明正大把庐阳王和南昌王“囚禁”在京师,然后派人去解决南昌王府和庐阳王府的护卫军,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皇帝心里也是高兴的。

他唇角有笑。

总算有桩事情定了下来。

接下来,他就只需要抬举顾延韬,网就撒好了,等着时机成熟。收网。

只是,怎么抬举顾延韬,既不打草惊蛇引起谭家和元平侯的怀疑。又能功效卓著呢?

皇帝也苦恼。

可惜啊,只有一个顾瑾之,不够他使两处的。

——*——*——

顾瑾之能给庐阳王做妃子,太后是很高兴的。

她知道,这桩婚事虽然皇帝金口许诺的。却是交给礼部去办。

程序繁琐,只怕也折腾一年半载。

庐阳王也能在京里再住上一年半载,太后高兴得眼角有泪。

仲钧娶了顾瑾之,又能多陪太后几日,太后为这个小儿子提着的心,也缓缓放了下去。

她把成姑姑叫来。让她去坤宁宫的库房翻,翻出二十八盒礼品,明日顾瑾之回家时打发她。

“哀家又要娶儿媳妇了!”太后笑着道。“去把哀家的首饰盒子拿来,就是当年哀家进宫时带的……”

太后当年进宫时,她娘亲给了一对和田羊脂玉镯。

一只,太后给了皇帝的先皇后;令一只,她一直留着。准备给仲钧的王妃。

她以为,还要等三五年。哪里知道。如今就能给出去了。

太后是非常开心的。

成姑姑也高兴,忙去找了出去,又去请了顾瑾之来。

太后就很慎重,亲自替她带上:“当年哀家进宫,只拿了这一对玉镯。虽然不是最极品的好东西,却是哀家的心意。一只给了先皇后,这一只是你的,好好戴着。你给哀家做儿媳妇,哀家心里最是喜欢……”

顾瑾之就道了谢。

她半点也没有嫌弃仲钧的神态,让太后更加感动。

仲钧其实没什么不好,他只是……到了十三岁,还像个六七岁的孩子而已。举止幼稚,却也不失善良,知好歹,不是那蠢的、愚的!

这世上总算有人懂仲钧的。

太后拉着顾瑾之说了半日的闲话,想着她明日又要家去,就让她先去睡了,然后继续让成姑姑和宫人们收拾礼物。

“明日,哀家特准你出宫,送瑾之回去。”太后对成姑姑道,“到她家里瞧一瞧。我依稀记得,顾国公说,他们家还在三元坡胡同。那地方的宅子,都紧巴得很。倘或住的不好,回来告诉哀家。哀家的儿媳妇,可不能委屈了。”

成姑姑道是。

二月初三,春雪未化,反而又添了雪色。

鳞次栉比的街道,全部白皑皑的,整个京师都纯洁一片,眼界也宽阔了些。

坤宁宫的总管太监,一大清早就派了小太监出宫,通知顾家,今日他们家七小姐要回来了,让清道迎接。

顾家众人又是一片哗然。

顾瑾之进宫去做什么,他们不知道;如今又是怎么回事,他们更不知道。

大伯顾延韬吩咐下人,扫尽道路。

晌午雪停,巳正刚过,就有佣人来禀告顾延韬,说七小姐回来了,太后坤宁宫的总管太监常公公和成姑姑亲自送回来,后面抬了二十多抬东西,皆是绫罗绸缎、珠宝玩物,满满当当的,把三元坡胡同堵住了。

顾延韬常在宫里行走,自然知道常公公是什么分量。

他一下子跳起来,衣裳都顾不上换,也没有穿木屐,踩着雪地,健步如飞去了大门口。

第083节嫉妒

顾瑾之已经下了轿,成姑姑亲自扶她。

常公公站在她们面前。

顾延韬急匆匆跑来,忙不迭给常公公作揖。

常公公也笑着还礼。

没过片刻,大夫人、二老爷、二夫人和顾延臻夫妻,大堂哥堂嫂,全部迎了出来,大家脸上带着惊愕。

顾老爷子没来。

顾延韬让家人都给常公公和成姑姑行礼。

常公公连忙阻止:“奴婢和成姑姑是送王妃回府的,若是收了礼,回去太后娘娘不会饶了奴婢两人。快免了。”

大家都半蹲了身子,或者作揖,总不好半路停下来,还是纷纷行了礼。

常公公和成姑姑只得又笼统还礼。

宋盼儿透过人群,仔细打量着女儿。才二十天不见,女儿好似长高了些,不知是错觉还是真的,也瘦了不少。

在宫里服侍太后,定是处处小心。

宋盼儿心疼不已,眼眸里噙泪。

顾延臻看着顾瑾之回来,心境触动,眼眸有些涩。他一个大老爷们,要是落泪,岂不叫人笑话死?他忙把眼睛撇开。

只是,王妃……

什么王妃?

宋盼儿眉头微蹙。

她不在京中六年多,很多事她不知道。皇帝的兄弟们,自从皇帝登基,陆续派去了封地;而皇帝的儿子们又太小。皇帝的叔伯,有几个没有封地的闲散王爷……

什么王妃,到底是哪里来的王妃?

二老爷和二夫人也相视一眼,彼此眼底皆有惊诧:顾瑾之去了趟宫里,这么风光回来……

大老爷顾延韬迎着,把众人往里头请。

他本想请常公公和成姑姑去正厅的。

怎奈成姑姑是受命而来,她要帮太后看看顾瑾之住的地方。

太后赏赐的东西,并不是给顾家的。而是给顾瑾之的。

一群人又簇拥着,往三房去。

顾延韬心里大急:三房那院子,虽然精致,却小巧得很。那原是老三顾延臻成亲时用的,小两口住的,的确不错。可是一家人,就显得太紧巴。

到了静园,大家都相拥而来,又是成姑姑等三十几个坤宁宫的宫人,又是顾家的人。又是院子里服侍的丫鬟婆子,居然满满的近百人。

静园一时间水泄不通。

成姑姑眉头重重锁起来。

太后娘娘果然有先见之明,让她来瞧瞧。

这么小的地方。住着也太委屈了!

成国公顾家,整个园子就很小巧。

当年赐给成国公,是个极大的恩典。

如今呢,成国公一家人变成了四代同堂,能不拥挤吗?

偏偏外头贵族们的规矩。父母尚在时,轻易不愿意分家。

“王妃,奴婢就先回去了。”成姑姑放下东西,见满屋子人都转不开手脚,茶也没喝,笑着要告辞。

顾延韬忙给大夫人使眼色。让她挽留成姑姑多坐一会子。

大夫人却看顾瑾之的脸色。

顾瑾之笑着对成姑姑道:“辛苦姑姑了。太后那边,片刻离不得您,我就不虚留姑姑。”

然后又跟常公公行礼。

顾延韬让顾辰之去长房封些银子来。

等坤宁宫这群宫人离开的时候。顾延韬每个人都打点到了。

那些宫人就都在心里赞顾阁老大方。

送走了坤宁宫的人,顾家众人还在静园,纷纷问顾瑾之到底是怎么回事:“那位姑姑是太后身边管事的?她叫你王妃,瑾姐儿是得了什么富贵?”

顾瑾之笑了笑,不知该捡哪一句回答。

外头的小厮又连忙来通报。圣旨到了,乃是礼部尚书亲自下旨。请七小姐接旨。

顾瑾之刚刚坐下,又跟着大伯和父母,往前头正厅去接旨。

圣旨赐婚,把顾瑾之赐给太后的幼子庐阳王为正妃。

庐阳王……

二夫人眼睛都红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