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春闺记事-第2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后他笑了笑,露出几分友善。

“。。。。。。我给你一味药方,你给我传个信。”当时的顾瑾之,看到张渊就似看到了救命的稻草,她试图紧紧攥住张渊。想让张渊给她传信。

“王妃,微臣不敢。”张渊只是尽心给顾瑾之治病,并不敢给她传信。

张渊是个聪明人,宫里的太皇太后很疼爱庐阳王妃。

若是把庐阳王妃的消息传出去,太皇太后定然要救她的。

顾瑾之倒是能出去。皇帝肯定会怪罪张渊的。

张渊是来给顾瑾之看病的,而不是来皇帝拆台的。

“。。。。。。安宫牛黄丸的药方,你也不想要?”顾瑾之问张渊。

安宫牛黄丸是中医里比较好用的退烧药,这个年代并没有。顾瑾之只是把药方给了秦申四。

此刻,她也顾不上秦申四的利益,她要自保,救了自己的命要紧。她知道。秦申四并不好怪她的。若是可能,秦申四也愿意倾家荡产救顾瑾之的。

只是现在,倾家荡产都没用了。

在这牢笼里,顾瑾之是出不去了。

“你只需露出半点消息给皇太后即可。”顾瑾之见张渊愣了下,知道他有点心动,继续道。“不必告诉太皇太后。”

张渊微微蹙眉。

最后,他还是帮顾瑾之传信,并不是为了药方。

他偷偷叫人,把顾瑾之在牢里的事,告诉了谭太后。谭太后和皇帝算是有点血缘的。她更加偏向于皇帝,告诉了她也没有关系。

张渊是这么想的。

话虽然如此,张渊也是挺冒险的。

他想,人当初留了一线,如今还给她,以后就不欠她什么,这样,张渊自己也能无债一身轻。

谭太后知道了顾瑾之在诏狱里,有点吃惊,问皇帝到底怎么回事。

她并未想救顾瑾之。

她只是不懂为什么要抓了顾瑾之。

皇帝知道谭太后不会为顾瑾之求情,更不会告诉太皇太后,他就如实对谭太后说:“庐州的人不安分。这些年,听说庐阳王练精兵无数,更添有火炮。他们这是想造反!朕先抓了庐阳王妃,若是他们敢造反,朕就杀了他的王妃,看看他可有这个胆子!”

“庐阳王不过是傻子,哪有这等野心,别是有人挑拨吧?”谭太后道,“陛下这样冒失抓了庐阳王妃,会不会激怒庐阳王?”

庐阳王死活,谭太后是不关心的,但是她不想顾瑾之也死了。这些年,庐州一直给谭太后送药,这对谭太后而言,是必不可少的。

皇帝把顾瑾之抓到京城,就等于断了谭太后的药。

“朕也不能十分确定。至于激怒,更是无稽之谈,若是庐阳王没有这个心思,就不会被激怒。”皇帝道,“可这天下的事,不会空穴来风的。庐州若是没事,怎么会与这种传言?这件事,朕自有计量,母后不必多问。”

“陛下这话,哀家如何自处?”谭太后笑了笑,道,“哀家并不想干涉陛下之事。只是,庐阳王妃每年都给哀家送药,你若是要了她的命,哀家的药怎么办?若是断了哀家的药,跟杀了哀家又有何区别?”

皇帝脸微落。

谭太后这是指责他想弑母。

这些年,谭太后没少拿孝道来压制皇帝。

当然,事情并不过分,皇帝也不憎恶她。

他是不想再和谭太后纠缠下去的,就说:“母后放心,朕只是关着庐阳王妃,并不想杀她的,朕也传书庐州,让庐阳王进京。庐州若是没有练兵,庐阳王自会进京表清白。况且延平长公主谋反案,连南昌王都牵扯其中,庐州难保干净!这些。都要查查。”

这样草木皆兵,谭太后听了也刺耳。

这个皇帝,最近行事很凶狠诡谲,让谭太后不喜欢。听说是袁裕业的主意。谭太后也不想多劝。

她并不关心谁死谁活。

什么延平长公主、什么南昌王,都有谭太后没有关系。

除了她的药,她什么也不在乎的。

“陛下只要留她一命,就是留哀家一命,哀家自当感激不尽。”谭太后道,“至于怎么安置她,若是陛下要审讯,断她脚、毁她容貌皆是无妨,只是她的手要留下,她要给哀家制药。陛下能顾念到这点。哀家心里感激陛下。。。。。。”

皇帝也没打算严刑拷打顾瑾之的。

但是谭太后这么一说,皇帝倒想去审讯一番,看看能否从顾瑾之口中套出点话来。

顾家举家逃走的事,皇帝已经知道了。

他苦于没有证据,又不能强行将顾延韬留在京城。

顾延韬举家南下。也是合理合法的。

假如能从顾瑾之那里逼供到什么,对皇帝是有好处的。

皇帝笑了笑,对太后道:“母后,您宽心,朕不会毁了她的医术!”

当天晚上,皇帝就去诏狱审讯顾瑾之。

顾瑾之落胎北上,只剩下一口气。

皇帝审讯她。需要动刑,她是无法承受的。每次审讯,她都会晕死过去,身子越拖越垮了。

在诏狱里吃了不少的苦头,她的一条腿后来行动不便了。

她在京里一个月之后,太皇太后才听到了风声。

因为延平长公主的事。太皇太后之前就气病了。

年纪大了,太皇太后原本身体就不太结实,又这么一病,琐事都不再管了。

等她听到风声,猜到庐州发生了什么的时候。已经过去了一个月。

太皇太后把皇帝喊到仁寿宫,准备骂皇帝,皇帝却把奏牒丢到了太皇太后面前,脸色铁青:“皇祖母,庐阳王,他反了!”

前日,皇帝才得到消息,庐阳王不仅仅没有进京表清白,反而是正式起军造反了。

太皇太后听了,两眼一黑,半晌才回过神来。

她捡起奏牒看了又看。

的确,庐阳王是反了。

那奏牒无声从太皇太后的指尖滑了下去,她昏了过去。醒来之后,太皇太后奄奄一息,从此一蹶不振。

过了两个月,太皇太后薨逝。

那时候,顾瑾之也在牢里,只剩下最后一口气。

听说太皇太后薨逝,她泪如磅礴。

最终,她连给太皇太后地上柱香的机会都没有。

那时候,她的腿已经不太好了,行走不便。

而后的半年,顾瑾之都在诏狱里过度。

她的手脚越发不利索了。

那半年,庐州怎么样,她一概不知。朱仲钧父子什么时候起事的,到了什么程度,顾瑾之也不知道。

半年后,秦申四不再给谭太后送药,谭太后的药已经断了。

这时,谭太后才把顾瑾之从诏狱里,接到了宫里,让她在御花园开辟一处空地,种植罂粟,给谭太后制药。

顾瑾之也暂时被安顿在冷宫里住下。

可是,罂粟的生长是需要时间的。

谭太后得不到药,就拿顾瑾之出气。

所以,她又吃了不少苦头。

直到她制出了药,她的处境才微微改善。

剩下的两年时间,她一直住在冷宫里,和那些失宠的妃子们相依为伴。

太皇太后薨逝,德太妃也被禁足,不准她在宫里行走,顾瑾之的生死,整个后宫里没人关心的。

直到一年前,谭太后的身体也渐渐恶化了。

顾瑾之在这个时候,才彻底掌控了局势。

她也从冷宫,搬到了积善宫。

谭太后对她言听计从。

****

夜凉如水,顾瑾之静静坐在床上,翻阅着药书。

这是老爷子留下来的药书,谭太后给顾瑾之弄来的。

这些日子,顾瑾之的记忆力骤然下降。

那些深刻印在她脑海里的药方,有些都在慢慢褪去。

这种情况,已经有大半年了。前世的时候,哪怕是到了临死前,顾瑾之都不曾感觉自己的记忆里的药方消失。

医术。似刻在她生命里的。

可现在,她才三十五岁,已经到了忘却的地步。她的记忆力再急速衰减,若不是她得了病。就是她寿命将至了。

顾瑾之觉得很心惊。

她若是活不成了,朱仲钧怎么办?他余下的一生,又是一个人孤零零的。想到这些,顾瑾之心里就湿湿的,有点想哭。

她放不下孩子们,更放不下朱仲钧。

孩子们将来会成家,各自有了自己的生活。而朱仲钧,没了顾瑾之,他就会像前世那样,一直一个人。

因为他说。他有病,他不爱女人,不爱男人,他不爱世人。

他只爱顾瑾之。

顾瑾之担心自己,就找了老爷子留下的药书。慢慢翻阅,慢慢把自己遗失的。

“王妃,太后娘娘醒了。。。。。。”顾瑾之翻阅药书的时候,小宫女进来和她说话。

顾瑾之放下书,道:“知道了。”

她起身,去看了谭太后。

谭太后病了大半年,每天靠顾瑾之给她续命。她的富贵如意膏依旧每日都用。人却瘦得皮包骨头,很可怕。

谭太后已经不肯见人了。

除了皇帝,外人一概不见。就是皇后李氏,谭太后也不再见她了。谭太后私下里和顾瑾之说,李皇后人不错,就是太过于热心。反而招谭太后烦。

顾瑾之就像宫女一样,照拂着谭太后。

皇帝几次想把顾瑾之押回牢里,谭太后就都拒绝,都是谭太后保顾瑾之。

“她一个女人,能掀起什么风浪?你们男人朝政大事。别牵连女人。若是她会给庐州传了密报,哀家一并受罚。”谭太后道,“哀家保她没事,皇帝还是把心思放在朝政上,别总是疑心这个,疑心那个。。。。。。”

为了这事,谭太后多次抬出孝道来压制皇帝。

皇帝很生气,却也无可奈何。

毕竟,谭太后这里,是接触不到任何军政大秘密的,所以顾瑾之也无法成为探子。顾瑾之留在积善宫和留在诏狱,其实是一样的。

皇帝这么想着,就没有再为难顾瑾之。

顾瑾之也安心住在了积善宫。

她心里想着这些往事,就到了谭太后的寝宫。

“太后。。。。。。”顾瑾之上前,搀扶了谭太后,“您醒了?”

谭太后微微点头。

“去,把药端过来。”顾瑾之吩咐小宫女。

小宫女道是。

谭太后神色戚戚,问顾瑾之:“哀家还能活几日?”

“您要活着。”顾瑾之道,“这锦绣繁华世间,怎么能短了时日?您寿与天齐。。。。。。”

谭太后表情不变,淡淡道:“寿与天齐这种鬼话,哀家早就不信了。如今这般活着,也是辛苦。可是人就是如此,辛苦也要撑着,咽不下一口气。”

小宫女端了药来,谭太后喝了下去。

药很苦,顾瑾之起身,去把桌上的蜜饯取过来,给谭太后服用。

她的左腿行动不便,一走一蹶的。

谭太后素来知道顾瑾之已经跛足了,今日却突然慈悲,问顾瑾之:“你这脚,已经好不了?你的医术不是很好吗?”

顾瑾之笑了笑,折身回来,给谭太后服用蜜饯,又服侍她漱口。

半晌,顾瑾之才道:“当时在牢里被打断了。假如能及早接上调治,也是没事的。早年我父亲也被压断了腿,骨头都碎了些,后来行动如常。我这腿,是耽误了。牢里别说医治,又暗又潮,连吃都吃不饱,怎么能治得好腿呢?”

“都是庐阳王害得你!”谭太后道,“若是他不狼子野心,怎会让你一个女人在京里,吃这些苦头?等陛下拿下了他,哀家让人提他的头给你看。。。。。。”

顾瑾之冷笑了下。

她知道谭太后并未有意挑拨。但是她仍听不到这种论调。

明明害她的朝廷和皇帝,怎么反过来成了朱仲钧的错儿?

“这倒不必。”顾瑾之道,“若是他兵败身亡,我只怕也活不成了。”

“你对他居然有情。”谭太后感叹,“你也未必活不了,你可以在哀家这宫里。朝中的大臣,没人知晓你在京里,你照样留在积善宫照顾哀家。皇帝还是会孝顺的。。。。。。。”

是否真的孝顺,谭太后也不深究。

反正皇帝不敢有违孝道。

等庐阳王死了,顾瑾之一介女流还有什么价值?让她想宫女一样留在积善宫服侍,应该是可以的吧?

谭太后很少过问朝事。所以想得很天真。

而谭太后和皇帝都觉得,顾瑾之一个跛了一条腿的女人,已经三十五岁,这一生就到头了,她还能如何?所以,他们也不在把顾瑾之放在心上。

庐州那边,似乎也没有刻意重视顾瑾之。

这一年半的朝夕相对,顾瑾之自己,从来没有提过半句庐州。她似乎像个宫女,再谭太后身边。处处为谭太后着想,治好谭太后一次又一次的病痛。

谭太后病得糊里糊涂的,心想顾瑾之大约是忘了庐州之事。

庐州,已经很遥远了吧?

谭太后没有孩子,也没有爱过一个男人。她永远无法体会到顾瑾之对庐州的感情,和对朱仲钧的感情。

所以,她看轻了顾瑾之。

顾瑾之也从来不解释。

无用之功,她不做。

她一派云淡风轻,也给了谭太后错觉。

在这后宫,乃是皇帝的地盘,顾瑾之随时可能掉脑袋。她需要谭太后的庇护,故而她从来不得罪谭太后。

比起关到诏狱,她宁愿住在积善宫。虽然刚刚开始的时候,谭太后最开始喜怒无常,对顾瑾之并不好。

顾瑾之也有招对付她。

谭太后离不得顾瑾之的药。

这些日子,谭太后倒和顾瑾之亲近起来。甚至有点把顾瑾之当成心腹。顾瑾之不能理解谭太后这是什么心思。

也许,养个小动物日久也能生情,何况是人?

谭太后对顾瑾之心生好感之后,就开始替顾瑾之不值得,时常说庐阳王不好。庐州的人无情无义。

她也并非刻意挑拨,而是真的这样认为。

“谢太后娘娘。”顾瑾之道,“若不是您,我如今不知吃多少苦,您的恩情,我记在心上。”

谭太后微笑。

喝了药,顾瑾之又给她把脉。

谭太后的时日不多了。

顾瑾之也挺佩服谭太后的意志力。似乎从十年前开始,她的身体就不好,可是她硬是撑到了今天。可人不是神,再强的意志力,也挡不住身体器官的衰竭。

谭太后的生命,要到头了。

顾瑾之如果还能活下去,就需要朱仲钧尽快打到京城,或者寻找新的宿主。

这两样,都不能顾瑾之能控制的。前者是朱仲钧的努力,后者就要靠机会。没有机会,一切都是白费。

谭太后吃了药,又睡不着,顾瑾之替她推|拿。

慢慢的,她阖眼打盹。

小宫女却偷偷给顾瑾之使眼色,让她出来说话。

顾瑾之就出来了。

“。。。。。。皇后娘娘来给太后娘娘请安,问太后娘娘歇了不曾。”小宫女道。

谭太后虽然不见李皇后,可是李皇后初一十五都会来请安,从未间断。

顾瑾之点点头,亲自从寝宫里出来。

她给皇后李氏行礼,然后道:“皇后娘娘,太后娘娘刚刚吃药,已经睡下了。。。。。。”

这大半年来,太后谁也不见。

除了留顾瑾之在身边。

“那别打搅母后了。”皇后李氏笑着道,“王妃,咱们说说话儿。”

谭太后不见自己,对于李皇后而言已经是成了常态。若是哪天见了,她才应该惊讶下。所以,她很自然和顾瑾之拉起家常。

顾瑾之道是。

皇后就在大殿里坐定,让顾瑾之坐在一旁。

“听说,反贼并不知您的下落。”皇后李氏道,“已经四年了,庐州的反贼算定您已经死了,已经要纳娶新的王妃了。”

朱仲钧起事造反之后,朝廷就撤了他的番号,不再称呼庐阳王。

倒是这宫里内外,仍叫顾瑾之一声王妃。

这其中的缘故。顾瑾之也能明白一二。

她为了活命,是什么也愿意做的。

听到皇后李氏这话,顾瑾之的脸顿时就苍白。她唇角哆嗦,看着皇后。似乎想确认事情的真假,眼里已经涌上了泪意。

皇后叹了口气,道:“这事是真的。反贼已经勾结了四川都督孟燕镜,让四川都督也反了。为了结盟,反贼要娶孟燕镜的幼女孟楚城。”

顾瑾之听到这里,陡然失声而哭。

她的身子几乎坐不住了,从地上跌倒了下去。

皇后忙给左右宫女使眼色,让她们搀扶起顾瑾之。

“。。。。。。本宫也替您不值。少年结白首,旁的不说,您还有三个儿子。反贼不念夫妻之情也罢。您那些孩子们,也不念母亲,为了结盟,抛却您一个人。”皇后李氏声音哀婉。

说到这里,她也抹泪。

****

顾瑾之强撑着。半坐在锦杌上。

原本就苍白消瘦的顾瑾之,压抑着肩头的耸动,哭得肝肠寸断,让李皇后也添了几分不忍心。

李皇后的心地还有几分柔软。

皇帝派她来行这件事,李皇后内心也有几分抵触。

看到顾瑾之哭成这般,李皇后的抵触就更加强烈。

她恨不能把自己所知道的,都告诉顾瑾之。

男人有几个好东西?作为女人。你在京里受苦这四年,值得不值得?

这是李皇后此前所想的。她每每想到顾瑾之,就觉得她可怜极了。她的丈夫、她的儿子们,还有谁记得她?

如今,她丈夫居然说她死了。。。。。。

听到这种话,还不如真的死了!

“您别哭。。。。。。”李皇后声音也微湿。“不管反贼如何,您都是本宫的六婶,咱们也算亲戚了。您想想,这些年您在京里吃得苦,转眼间就被他们遗忘。这如何是好?反贼新纳了妃子,您还有什么价值?只怕您就是死路一条了。”

顾瑾之猛然抬头,看着李皇后。

她那泪目迷蒙中,充满了惊悚。

肩头越发显得单薄,摇摇欲坠。

李皇后就知道,她不想死的。

“。。。。。。我可怎么办?”顾瑾之哭着道。

“不如,给反贼写封信,让他进京来救你。”李皇后道,“陛下说,若是反贼现在愿意投降,以后还可以回庐州,陛下继续封他庐阳王。这是奖励他迷途知返。”

“他。。。。。。他都要纳新人了,哪里还顾念我?”顾瑾之哭道,“若是真的顾念,早年他就该进京来救我了。如今,我只怕是死路一条了。。。。。。”

顾瑾之哭得又跌倒再地上。

她身子软若无骨,哭起来就更加可怜,叫人心酸不已。

她哭得根本停不下来。

李皇后少不得劝她。李皇后想,顾瑾之在这深宫,受了这么多苦,心里定然有个希望,希望她的男人能来救她。

这个希望,支撑着她活下来。

如今,这个希望变得渺茫,她定是万念俱灰的。

这样万念俱灰,让她哭得太心酸,惹得李皇后心里也沉沉的。

这些年,李皇后过的并不好。她虽然是正宫,却并不风光。

她一连生了两个女儿,没有儿子。

要不是庐州造反,这四年皇帝心无旁顾,只怕早已封了孙宸妃的儿子做太子了。孙宸妃生的,乃是长皇子,很得皇帝的喜欢。

李皇后日夜忧心,生怕被孙宸妃母子得了势。

顾瑾之哭成这般,李皇后想到自己的心酸事,眼睛也是湿湿的。她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