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洪英传-第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殷复声不觉缓缓眯起了眼睛。

    ~~~~~~

    次日,告别了珠儿,殷复声和李嫣儿便踏上了归途。

    殷复声走后的当夜,殷梦珠端着一碗药汤,悄然走进一间昏暗,微光,窗门紧闭的房间。

    床榻前,灯架上忽明忽暗地闪烁一支蜡烛,渐渐映出殷梦珠冷漠而从容的脸。

    “你~,你出去~!我不喝~”

    床上,一个虚弱的声音响起。

    “你……,你这个~灾星~,来人,来人……”

    声音是那般无力。

    “儿媳即便是灾星,也是您老处心积虑请我来的。我既然来了,我就不能让你,再害我最亲的人……”

    “你,你要干什么?”

    “您老一直这么躺着,儿媳看着不忍啊~,所以……”

    “我这病,别以为我~,不知道!”

    “哼~,您知道又怎么样?您儿子如今只听我的。您老如今已经没什么用了,不如早些到地下与你那短命的儿孙相聚吧。”

    “你,你……,来人,来人……”

    风光一世,呼风唤雨的范大财主,如今声嘶力竭的呐喊声,却显得苍白无力。

    “爹,您老不要怪我,来世,希望您懂得什么叫,多行不义必自毙……”

    殷梦珠幽幽的嗓音落下,黑暗中,整个房间,也随之彻底的沉寂。只有烛火,仍在床榻边摇曳,点亮着一张孤寂而冰冷的架子床……

    ……

    ()

第151章 辽东密报() 
殷复声离京,魏如意之后也得到了消息。

    焦急难过的她,好几次去求魏忠贤帮殷复声解围。

    然而,事隔数日,却不见有任何动静。

    魏如意急了,再次跑去书房找干爹魏忠贤央告。

    “干爹~,你究竟想到办法帮殷公子没有啊?”

    如意拉扯着魏忠贤的衣袖,简直要把魏老头儿给晃散架了。

    魏忠贤被晃的有点儿高血压,忙道:“好了好了……,如意,你都要把干爹这副老骨头晃散架咯~”

    “干爹,都好些日子啦,您不是说会有法子帮殷公子的吗?”

    “爹不是在想辄嘛,可哪儿有那么快呀~”

    “干爹~”

    又是一阵摇。

    “女儿啊,他就是辞官而已,爹找机会自然向陛下求情。可是你~,身为女儿家,得有些矜持才像话呀。男人呢,就喜欢若即若离的感觉,像你这样,是栓不住男人的心的。”

    魏如意脸蛋儿一红,低头扭捏的喃喃道:“谁说我要栓他心啦……”

    魏忠贤看女儿的样子,不禁翘起眉毛,逗趣道:“哦~,不想~,不想怎么脸红啦?”

    “干爹~”

    ……

    “老爷~”

    这时候,魏府管家出现在屋外,跟魏忠贤点了点头。

    魏忠贤会意,对如意道:“好了,如意,爹会尽快想办法的,你先出去吧。”

    如意别扭了一会儿,没办法只能很不情愿的出去。

    管家这时进屋,并交给魏忠贤一封密信。

    “老爷,这是辽东的密探发来的。”

    魏忠贤瞪了管家一眼,将信甩给他,“知道老爷我不识字儿,还给我干什么呀?直接看,看完告我,什么事儿。”

    “是~”

    管家猫腰接过书信拆看。

    看信时,管家眉飞色舞,引起魏忠贤的兴趣。

    “怎么啦?有什么大事吗?”

    “哎呀,不得了啊。小的要恭喜老爷啦。”管家看完信,大喜道。

    瞧管家这状态,魏忠贤知道,这事儿小不了。

    “快说!什么事儿?”

    管家这才一五一十,将信中内容报于魏忠贤。

    原来,世间之事,纸包不住火。努尔哈赤和李永芳之死的消息,还是在不经意间流出。

    有些原先投降后金的军将,得知李永芳被杀,个个人心惶惶。

    李永芳是谁呀?那是后金的驸马爷。说杀就杀了,那他们这些被李永芳劝降的汉将,那更是命如草芥了。

    几个人凑到一块儿,商议后,与其身处后金,处处受制,不如重回明军。

    况且,如今努尔哈赤死了,皇台吉重伤未愈,汉军反而势头渐长。

    此时不归更待何时。

    这些原先的叛将,开始在两军间活动,伺机给明军通风报信。

    这种事儿,皇台吉能不知道吗?

    他的眼线遍布,也发现了军中汉人的动向。遂当机立断,下令诛杀这些人。

    一时间,辽东空气中氤氲着满满的血腥。

    皇台吉知道,秘密已经守不住了。

    无奈之下,只得决定,在所有辽东汉人都知道这个消息之前,撤出辽东。

    魏忠贤闻得辽东的消息,当即拍案大笑。

    “哈哈哈……,这个消息,可够那帮老小子,吃不了还得兜着走!哈哈哈……”

    魏忠贤大笑起身,“这可真是天大的好消息。”

    “老爷,不止您高兴,小姐听了也一定高兴。您要不要赶紧告诉小姐呀?”

    魏忠贤想了想,说道:“不用,让她忍着,等那小子回来之后,再告诉如意。”

    魏忠贤说罢,动身前往乾清宫。

    跟朱由校将此事一说,朱由校更是大喜。

    他本来就不想让殷复声辞官,只是那帮老头儿要死要活的闹,他一时没了主意。

    这下可好了,殷复声计策已成。

    不战而屈人之兵。

    辽东没费一兵一卒,就要到手了。

    谁还敢说什么?

    “陛下,您打算怎么办呢?”魏忠贤小心问道。

    “还能怎么办?当然是传旨把朕的爱卿给找回来呀。”朱由校喜道。

    魏忠贤眼珠一转,“陛下,当初是有人冤枉了殷给事,就这么不明不白的召回,不好吧。”

    “不好?那~,忠贤,你是何意啊?”

    魏忠贤拢手,在朱由校耳边嘀咕几句。

    朱由校不觉失笑,频频点头,“好,好,嘿~,好主意。这回,朕得叫那几个老头儿,长点儿记性。”

    朱由校正和魏忠贤商议怎么整治那几个无事就爱兴风作浪的老头儿,结果,人家自己来了。

    这年头,各处没有几个可靠眼线,还想在京城坐稳高官,那就是痴人说梦。

    以叶向高为首的,屁,股后头跟了好几个老头儿出现在乾清宫门口。

    朱由校一瞧,不禁掩口失笑。

    这几个哪回来了,不都是大摇大摆的。今日一瞧,却好似大姑娘上轿,竟变得扭捏起来。

    挤在门口,低头耷拉脑袋。

    “大人请~”

    “您先请~”

    “您先请~”

    “还是您先请~”

    ……

    几个人在门口竟然互相谦让。

    最后,还是叶向高,这个当初自以为揪住了殷复声把柄的人,第一个走进大殿。

    几个人进殿后,个个低头耷拉脑袋,不吭声。

    朱由校努力抑制住笑,说道:“看来,诸位爱卿,也得知了辽东之事啦?”

    几个人讪讪点头。

    “既然诸位都已知晓,朕欲加封殷爱卿的官职,诸位以为,授予何职为佳呢?”

    闻言,张问达一咬牙,拔起胸脯道:“陛下,臣以为此时正值夺回辽东,歼灭建虏之绝佳时机,陛下当传旨,令广宁军立刻出兵才是。”

    “呃……”

    朱由校扭头与魏忠贤对视。

    心说这些家伙,真是死不悔改。

    朱由校淡淡的道:“好,爱卿所言甚是。准奏,就依爱卿,传旨吧。”

    顿了顿,朱由校接着道:“几位爱卿还有别的事要奏吗?”

    张问达也不吭声了。

    本来也没什么大事儿。

    几个人低头不语。

    “好,诸位爱卿无事,朕有一件小事,要交给你等去办。”

    朱由校说着扫一眼魏忠贤。

    “殷复声辞官,皆因汝等草率之过。有过必罚,朕记得这句话也是当日阁老反复提到的。如今朕就罚你们亲自到太原府宣旨,请殷复声回来。”

    众老头儿一听,脸色骤变。

    一阵红一阵绿一阵紫。

    我们?数朝元老,远赴太原,就为接个毛头小子?

    这太丢人了吧。

    几个人磨磨唧唧不吭声,朱由校琢磨了一会儿,看这帮老头儿也怪可怜,于是说道:“朕呢,无需你们都去,你们自己选一个去吧。不过,必须得二品官以上。”

    老头儿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去呀?谁去谁丢人。

    谁不知道那姓殷的小子,口舌招尤,这回,还不得得理不饶人?

    此行必然受辱呀。

    可~,又有什么办法?

    想抗旨不尊?

    算了吧。

    老老实实答应了,回去抓阄儿去吧。

    看谁倒霉。

    “臣等~,遵旨~”

    ……

第152章 阳奉阴违(感谢所有书友的支持)() 
殷复声从介休回太原,一路上,总能遇见挑担的小贩,唉声叹气。有的干脆把摊子摆在道边偏僻之处。

    殷复声觉得奇怪,于是下车寻问。

    “这位小哥,你怎么不去城里摆摊儿?在这儿,能有人买东西吗?”殷复声问道。

    “唉~,公子你不知道啊。现在城里摆摊儿,都要交税啦。我们这些小买卖人,一天也买不了一顿饭钱,哪能交的起税呀?唉~!”

    小摊贩摇头叹气,脸上深深刻画着生活的艰辛。

    “你们交税?”殷复声吃惊道。

    “是啊~,人家说是朝廷新颁的税令,二十税一。唉~,日子真是过不下去咯。”小贩无奈的直摇晃头。

    殷复声当即皱起了眉头。

    这是怎么回事?

    怎么收税收到这些人头上了?

    “公子,我这果子可甜了,您要不买几个尝尝吧。”

    小贩借机推销筐里的果子。

    殷复声点点头,“好!买几个。”

    殷复声顺手拿了些果子,让小贩包好,带上车走了。

    他打开车窗帘,看着渐远的小贩身影,不禁愤然,“这个陈大道~!果然是奇才!”

    原来,陈大道上台之后,也不知是不敢触动巨商的利益,还是他收了巨商的好处。根本没有按他自己说的改税制三十税一,为二十税一,反而,将这笔商税加在了全国小商户,和摆摊儿小贩身上。

    这些小商户,说是做买卖的,可也就是为了活口。

    尤其是这摆摊儿的,风里来雨里去,山里打猎,地里挖菜。好不容易挑着担子,到城里换点儿现银,却又要交地租,又要交保护税,还要对付几个泼皮无赖。最后,别说盈利,保不齐还得赔钱。

    可收税的不管那些,一说就是“上边儿”下的税令。

    他们也真有办法,如果是卖米卖面的,就按斤算,二十斤交一斤的银钱,要是卖瓜果梨桃儿,包子馒头大饼的,就按个算,二十个交一个的银钱。要是卖豆腐脑,馄饨,碗面的,那就二十碗交一碗的银钱。

    殷复声坐在车上,真是要气炸了,当初给你出主意,叫你收青楼的钱,你说我龌龊不堪,你这搜刮穷人,敲骨吸髓就高尚?

    真是岂有此理。

    殷复声暗暗攥紧了拳头。

    心道,将来有机会一定得好好收拾这个陈大道。

    ~~~~~~

    回到太原府,与李嫣儿分开后,殷复声直接回家报讯。

    大门一开,迎面而来的,是一个有点儿面熟的姑娘,十四五岁的样子,梳个双平髻,髻上还插了两朵小粉花。芳香萦绕,显得很水灵。抿着小嘴,不爱说话的样子。

    殷复声刚与这姑娘打了个照面儿,还由不得他回想,姑娘身后已经传来一个更为熟悉的尖细声音。

    “哟,这不是我那当了大官儿的女婿嘛~!”

    殷复声一愣。

    女婿?我?什么时候的事儿?我怎么不知道。

    再看来人,不是旁人,正是当年小朝村里,一把梳子当信物,非要嫁女儿,后来又非要退婚的,赵家刘氏。

    这下子殷复声看出来了。

    “我说看着眼熟,原来是春凤啊。真是女大十八变。刘婶子,你们怎么来了?”

    杨氏和许氏这时也凑了上来。

    殷得中更是挤开刘氏,推开春凤一把拉住殷复声。

    “怎么样,怎么样?珠儿她还活着吗?”

    殷复声透过人群缝隙,看到屋檐下的殷老爷子和王氏。

    “爷爷奶奶,娘,二婶儿,你们放心,珠儿好好的。”

    “那太好了!”殷得中大喜。

    “你何时如此关心起珠儿了?”

    “你这话说的,那是我妹,我亲妹。”殷得中随即讪笑一声,“这样儿,没了你,我还能靠珠儿……”

    原来还惦记范家的高枝儿呢。

    全家人听说珠儿安然无恙,也都松了一口气。

    刘氏看着殷得中是越看越不顺眼,翻了个白眼,笑对殷复声,“哎呀,复声啊,你娘说你辞官不做了,这不是真的吧?天底下哪有人笨到有官都不做的。是吧复声,你娘肯定是生我当年的气,所以故意诓哄我们呢……”

    刘氏在村里听说,当年被她退了婚的小子,不仅立了大功,还当上了京城里的官儿,能天天见着皇帝的那种。

    刘氏这下儿可急了,后悔不已。

    本来是没脸再来殷家,可为了女儿,她这做娘的也是拼了。

    厚着脸皮,非要自称当年没有退婚这档子事儿。

    杨氏好说歹说,告她殷复声已经辞官回家了。刘氏就是不听不信,还说人家当官的回家那叫衣锦还乡什么的。非要等见着了殷复声,听他亲口说。

    赖赖唧唧的在太原府住了一天客栈,终于把主角盼回来了。

    刘氏期盼的目光注视殷复声,“怎么样,复声,是不是你娘她说气话呀?”

    殷复声浅笑,“刘婶儿,怕是让您白跑一趟了。我的确是辞官了,是引咎辞官。”

    “啊~,什么,什么引咎,引咎是啥意思?”刘氏道。

    “就是犯了错,而辞官。”

    殷复声说的云淡风轻,却令刘氏的眼珠子都要掉下来了。

    “什么?犯错!?”

    连后边儿的许氏也不由得微微瘪起嘴,早就知道,谁会无缘无故有官不做的。

    “是啊,所以,你还是带着春凤妹回去吧。”

    许氏是看热闹不嫌事大,当即揶揄道:“呀,春凤她娘,你方才不还跟我们说,咱村的人都知道复声和春凤的事儿了吗?这辞官不辞官的,也碍不着俩孩子的好事呀。是吧~?”

    刘氏嘴角抽了抽,看殷复声长的眉清目秀,可一个男人,光好看能管用吗?

    刘氏瞅瞅殷复声,又瞅瞅自己闺女春凤。

    她是没脸开口反悔,但又不舍得就此嫁女,所以,干脆什么也没说,拉起春凤的手,夺门走了。

    许氏撇嘴目送走了刘氏,回头讥讽,“那就是个势利眼~”说着,目光扫到了殷复声,“复声,你不是说,是你自己辞官嘛,怎么又成什么~,引咎啦?”

    殷复声笑道:“结果不都一样。”

    “那怎么一样……!要是自己辞官,将来高兴了,兴许还能再去当官。可要是因为犯错,让人给撵回来的,那……”

    “复声啊~”

    许氏没说完,殷老爷子在屋檐下,喊了一声。

    “诶,爷爷。”殷复声应声来到老爷子身边。

    许氏暗地嘀咕,“真护犊子。”

    “复声啊,珠儿一切都好吗?”老爷子问道。

    “嗯,珠儿过的挺好,范大财主病的不轻,以后,怕是也找不得孙儿的麻烦了。您放心吧。”

    杨氏忙着给儿子倒水喝。

    殷得中兴致勃勃的又凑上来了。

    “二弟,我听说范大财主他们家,男人少。要这么算起来,等那老小子一死,保不齐还是我珠儿妹妹掌内宅呢,是不?”

    许氏喜道:“那样最好,到时候,珠儿可就知道她娘的一番苦心咯。”

    杨氏这时,给殷复声递过一杯水,说道:“复声,你喝口水,要是不累,一会儿就去馆子那边儿看看,顺便报个平安。你爹和你二叔这几天,可急坏了。就怕你去范家出啥事儿。”

    “嗯,知道了娘。”

    殷复声喝了水,便动身往殷家饭馆去了。

    ……

    ()

    (感谢临川山人的打赏。)

第153章 见风使舵丁魁楚() 
从家里出来,殷复声途经迎泽门。

    今日的迎泽门附近,比往日可萧条了许多。

    那些摆摊儿的,挑担的寥寥无几,连吆喝叫卖声都消失了。

    就算有几个,看样子也是心神不定,东张西望,好像随时准备挑担就跑。

    走在死气沉沉的街上,殷复声真是气不打一处来。好好的繁华景象,就被这陈大道给搅和了。

    太原府如此,其他地方估摸也差不多,都被祸害的不轻。

    “小夫子~!”

    快到殷家饭馆的时候,忽闻不远处,传来熟悉的声音。

    殷复声定睛看去,原来是自己的学生方大洪。

    方大洪气喘吁吁,看见殷复声,跑步上前。

    “夫子,你真的回来啦?”

    殷复声也很诧异,“大洪?此时,你不在书院,怎得急成这样?”

    方大洪匆忙道:“夫子,我正要去你家找你呢。那个丁知府,要把书院封了,不让我们进去。”

    “啊~?这是为何呀?”

    “我猜是夫子你在朝中之事,被他知道了。当年不是他举荐夫子来书院的嘛?那家伙听说要升迁了,怕受了牵连,不想与你有何瓜葛,所以干脆封了书院。您快去看看吧,鼎臣他们正在书院和知府那帮人对峙呢。”

    殷复声闻言大惊,匆忙间赶往三立书院。

    与方大洪赶至书院,殷复声所见,傅鼎臣,薛宗周,全如金和其他几名三立书院的学生,正以身挡在书院门口,与手执刀枪的府衙官兵怒目对峙。

    丁魁楚眯着眼睛站在官兵后边儿,似乎就要下令强行封院。

    “丁大人,你这是作甚?”殷复声抢步上前问道。

    书院的学生一见殷复声,皆意外大喜,纷纷呼喊,“夫子,先生……”。

    丁魁楚见到殷复声,先是一怔,随即斜勾起嘴角,戏谑道:“原来是殷~,诶?你说本官该如何称呼你呢?以前称你是解元,那是你还未做官,如今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