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崇祯十三年-第8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场的所有人都是洗过无数次澡的,胰子、皂角再熟悉不过。只是洗了澡便可以防止瘟疫,这还是第一次听说。

    “喔?这倒是好东西!”众人哄叫着,纷纷伸出手去,感受那肥皂的神奇触感。

    肥皂在人和人的手中流转,转了一圈,又传回廖大亨手中,等他表态。

    廖大亨却并不急于说话。他把肥皂放在鼻子下认真闻了闻,再次递给刘之勃,问道:“刘大人,好似这肥皂里添加了些药物,难道里面有罗神医避瘟的秘方?”

    亲人啊!要不是被迫出卖了老丈人,心中还积了些仇怨,朱平槿对这个廖大亨倒是越来越喜欢。你这句话,就是蓄意给我送钱啊,难道你也想参一股?

    “是有股药味!”刘之勃实事求是老实承认。

    连朱平槿这种中等智商的人都已经反应过来,那在市场经济中搏杀了十余年的女强人会没有感觉?罗雨虹敏锐地抓住了机会,但是又不把自己的企图过于外露,同时还把一些非份的想法扼杀在摇篮里。

    “爹爹自然掺了药,可惜我家医术传男不传女!”

    “那这肥皂的价钱……?”内江王从人丛中挤出来,积极探索新的商机。

    罗雨虹大方说道:“不贵!一块大约一斤重,成本只有八钱银子。今天时间太紧,做出来的只有五十多块,明天争取再做一百块!王妃娘娘让民女全部带来,赏给各位王爷和大人们,正好每人一块!王妃娘娘说,诸位王爷都是王府亲戚,诸位大人都是国之干城,那是不能出一点事的!”

    “多谢王妃娘娘挂念!”众人一齐楫手称谢。

    “那城里是否销售?满城的百姓,可都是我皇明的赤子啊!”内江王悲天悯人道

    “一天一百块怎够?那城里的官绅百姓什么时候才能买到?”有幸参会的下级官员开始大声说话。

    “我石泉府里的人,男男女女,上上下下,共有一两百口。这全府共用一块肥皂,成何体统?!”石泉老王把他的龙头拐杖跺得砰砰直响。

    注一:崇祯十年闰四月,天下大旱,帝祈雨未果,下诏罪己。

    这是崇祯皇帝一生六次罪己诏中的第二次。

第一百五十二章抗瘟三宝(二)() 
石灰、口罩只是开胃菜,肥皂才是大餐。今天的重头戏开演了,所有人都知道。

    饥饿营销!朱平槿没做过营销,可也买过房子。他知道老婆又在耍花招。

    果然,老婆俏眉一皱,非常为难道:“可王府里就这么多人,做肥皂的药材原料也不够。中午王妃娘娘亲自下到工坊,领着民女宫人做了一下午,这才……”

    “哎呀,这种事情怎能劳烦王妃娘娘!没有人手,我家那些吃闲饭的混账东西都可以来帮忙!”内江王不失时机插嘴。

    “我家的闲人也多……”

    “还有我家……”

    谁说我朱家养的是群懒猪?参加劳动的积极性很高嘛!

    “就算人有了,可是原料药材也不够啊。”老婆搓着手很为难的样子。

    石泉老王仗着他的辈分高,年龄大,横着他的龙头拐杖挡在众郡王前头,好似韦驮菩萨捧着他的金刚杵。

    “世子媳妇,要什么原料药材,我们几家郡王府全包了!只要你能教会他们制作那肥皂,要什么我们给什么!”

    全国人民每家一块,洗完了还要买,买了又洗完,洗完了还得买……商机无限啊,郡王们已经闻到了浓烈的银子味道。

    廖大亨和刘之勃阴沉着脸,可是都没有说话。他们都是大明精英中精英,当然清楚郡王们如此积极的原因。只是东西是蜀王府搞出来的,既有制作成本,又有罗家秘方,官府再怎么也不好让王府免费供应。郡王们为能做肥皂生意,连世子媳妇都提前认了,疏不间亲,官府插手也总得找个合适的理由吧。

    “这个可不好说……石泉老王爷,人家还未出嫁呢!”罗雨虹很害羞,盯着石泉老王。

    “我们蜀国宗室都拿你当世子媳妇!你们几家说是不是!”石泉老王手握龙头杖,凶狠地瞪着其他郡王。

    “就是!宗室里谁敢轻慢你这个世子媳妇,我们亲自把他捆到审理司来!”内江王和其他郡王高声附和。

    石泉老王得了好,立即转向罗雨虹:“世子媳妇,你给句准话,行不行!”

    “这个……人家还是个女孩子,还是请世子爷拿主意吧!”罗雨虹转头看着朱平槿。

    “这个心机婊!”朱平槿暗骂道。

    出卖了她爹,几分钟便被报复回来。见着老婆得意地眨眨眼睛,他明白,收网的时机已到。

    朱平槿环顾了众人表情,又重点观注了廖大亨和刘之勃的脸色,沉吟片刻,这才缓缓说道,“各位王爷,诸位大人!这肥皂虽小,却关乎江山社稷,关乎国计民生,关乎我大明的山河永固,不得不慎之又慎啊!”

    刘之勃抓住机会,立即接嘴道:“世子所说,方是老成谋国之言!一块肥皂,八钱银子的成本,却能让万千百姓躲过瘟疫,留得身家性命,更能让我大明恢复元气,重回清明盛世!孰重孰轻,请诸位王爷、诸位大人细思之!”

    想激老子免费供应,我呸!朱平槿心中鄙视。天与不取,必受天谴!

    “刘大人京师为官多年,亲受陛下教诲,这眼界高屋建瓴,果真与众不同!”朱平槿先对刘巡按的战略眼光进行了高度评价,然后对具体工作提出了要求:

    “目前肥皂与粮食一样,都是要紧的东西。最大的问题,是产量不够。现在疫情如火,官绅士民盼之如盼甘霖,一天一百块的产量实在是杯水车薪。要想防控瘟疫,需要极大地增加产量,至少达到一日三千。倘如此,十余日之内,就可勉强保证成都一城百姓都用上这肥皂。为此,本世子要在蜀王府设立一个肥皂局,专事生产肥皂。各位王爷愿意出人供物,这很好!反正你们庄子撤了,闲的人也不少,正好到肥皂局来帮忙,也可以省些你们府中花销。”

    各家郡王府的心思被朱平槿一语点穿,都觉得有些脸红。

    “你们各家出多少人,准备哪些物件,制造局设在哪里,都还请与罗姑娘衔接。罗姑娘不方便经常抛头露面,本世子之意,让本府管事李四贤出任这肥皂局的大管事。”

    朱平槿看看众人,见到他们都在点头,但又急不可耐的样子,心里暗自好笑,继续说道:

    “有了产量,但这销售和价格也是要紧之事,本世子不得不事先给各位说清楚!”

    内江王朱至沂聚精会神盯着朱平槿,生怕自己落下一句要紧的话。

    产量那自然是越多越好。一日三千,若蜀王府拿走三分之一,其余十家郡王府平分,每家也能落上二百五。一块肥皂二两银子卖出去,扣除八钱的成本,这就是三百两银子的毛利啊。一日三百,那一年便是十万两!若能产得更多,销得更远,价格更高,比如销到川内几条大江的沿线,甚至远到湖广、江西、南直隶,甚至北直隶,那收益可就海去了!

    内江王不是一个贪财的人,赚银子不是他的人生追求。只是他祖上受封很早,一直可以追溯到正统十一年,因此宗支繁多,花销太大。依照大明宗蕃制度,理论上人口越多越划算,因为朝廷禄米是按爵位和人头计发的。可从万历开始,朝廷就不断短缺藩王的禄米,而且还用废纸(宝钞)折抵,像蜀地这些远支富庶的藩王,更是克扣的重点。因此现在的实际情况,是人越多越困难。比如去年的禄米,内江王一支连三成都没有拿到,个别无爵的远支宗室因为不能经商,又不能出仕,已经沦为了贫困户。挣点外快,对维持他这一支的体面甚至温饱很重要。

    听到朱平槿要把销售和价格事前说清楚,内江王不由心中一紧,难道世子要独吞肥皂之利?

    朱平槿假装没看见下面复杂的表情,侃侃而谈。

    “第一,这肥皂生产出来,头五万块要全部归本世子!本世子要将这五万块肥皂交予廖大人、刘大人,成本价销售给全城百姓!还望官府晓谕全城百姓,一家一户限买一块,不得囤积居奇,不得炒买炒卖,不得侵吞私占!违令者,严惩不贷!”

    没等廖大亨和刘之勃表态,朱平槿马不停歇,接着说了第二条:

    “第二,这肥皂生产出来之后,两成归蜀王府,成本价特供王庄王店所有人员使用。至于剩下的八成,都交由各家郡王府对外销售。有愿意参与销售的各位王爷,请明日派人向肥皂局大管事李四贤申请。”

    “八成!”

    郡王们顿时眼睛一红。八成,就意味着他们有足够的市场定价权,在疫区便是想卖多高卖多高!郡王们眼色一对,立即心领神会:必须统一销售,防止各家恶性杀价,确保最大的利润!

    “特供!”

    下面的官员也眼红了。妈的,王府家的狗腿子也能享受特供,老子还得高价购买。给京师的那个龙子龙孙打工,还不如给眼前的这个龙子龙孙打工来得实惠!

    下面的人闹哄哄的,廖大亨吼了两声也没人理他。看来,巡抚的官再大,在赤裸裸的利益面前,权威也是有限得很。

    朱平槿继续道:“第三是价格!”

    “以后每块出产的肥皂,肥皂局一律只收成本八钱银子,人工另算!诸位王爷先期的投入,自然会折扣在成本里面。本世子不与你们争利!你们如何销售如何分利,本世子一概不插手!本世子知道诸位王爷的苦楚,如今哪家郡王府后面没有一大家人要养活?哪一家郡王府后面没有朝廷长年拖欠的禄米?哪一家郡王府后面没有唧唧咕咕的怨言?但是……

    我们是与国休戚的宗亲,更应该体谅皇上的难处!关外有鞑子,中原有流贼,若是朝廷有粮,他能不发给我们吗?他能见着我们饿饭还不给我们一条活路吗?

    太祖有歌云:父母双飞紧相随,雏知反哺天性真。吾思昔日微庶民,苦哉憔悴堂上亲!太祖亲亲之谊,笃矣!

    当今皇帝,出身亲藩,极重亲情,比如福王一宗罹难,福世子避难怀庆,皇上立即遣使慰问,嘘寒问暖。故而,我蜀藩宗亲更应自力更生,发愤图强,不要事事都向朝廷伸手!”

    太祖朱元璋治官极严,动辄对贪污犯剥皮实草,可对他的儿子们那确实是好的不得了。刚开始时亲王的俸禄是五万石,就藩时除了大造宫殿,还有大量庄田器物人口赐下。即便后来亲王的俸禄降到一万石,照常富贵非常。

    藩王的苦日子是从建文皇帝朱允炆开始的。仅仅一年多时间,周王、齐王、代王、岷王被废为庶人,宁王被削护卫。湘王更是自焚身死,震动天下!

    成祖皇帝朱棣以祖训为由起兵“靖难”,登基后令“祖宗成法有更改者,悉复旧制。”但不久成祖皇帝朱棣便暴露了他的真面目,对宗室来了个二次削藩,蕃禁也是从那个时候成型的。蜀王府本有三卫,蜀献王朱椿为了自保,只好献出两卫。

    直到万历末年,朝廷才有对宗室的弛禁政策,允许建宗学、开放宗人入仕,放松宗室管理,允许无爵者自谋职业,但是典兵、干政与勋贵联姻这三项,则一直没有放松。官员们对这段国史可能不是很清楚,因为殿试乡试也不考。但是宗室们三百年来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皇帝哪个好哪个坏,他们心里可是清楚得很。出身亲藩就对藩王好,那是什么神逻辑?朱棣难道不是出身亲藩?可他上台后对他的兄弟们都干了些什么?真正对宗室好的,大明朝也就只有太祖高皇帝!

    听到朱平槿提及太祖皇帝,石泉老王忍不住泪如泉涌,龙头拐杖跺得砰砰直响,差点把地下的金砖敲碎。

    “太祖高皇帝祖宗啊!您就显显灵吧!您瞧瞧,您的子子孙孙活得都成什么窝囊样子了!”

    呜呜呜!平台上的王子王孙们哭成一片。郡王们这一哭,官员们的心态也就平衡了,没能享受到特供肥皂的待遇也觉得无所谓了。只是廖大亨、刘之勃这班大员们,难免有些尴尬。

    好在朱平槿及时说话,解放了他们。

    “这第四啊,京师疫情严重,本世子提议向宫里进贡一批肥皂。天下安危系于陛下一人,皇上可万万不能染病啊!”

    人在手术台上还与医生讨价还价,除非他是要钱不要命。在对瘟疫极度恐慌的情绪中,能增加一份活命的希望,不要说二三两银子,就是二三十两银子也会有人买。决定收益多少的因素,不是产品价格,而是销售区域内的存银多少。换句话说,还剩有购买力,就还有利润。世子作为产品配方工艺的实际控制人,真要耍起横来抢钱,没人能够拦住他。

    无论是官员还是宗室,都没人预料到世子会放弃唾手可得的巨额利润,反而拱手让给了下面的郡王小宗。不管官员们是如何想得,反正郡王们已经被朱平槿拴到了一根绳子上。

    朱平槿当晚在承运殿平台上的话,很快引起了蜀地政坛的普遍震惊。后来有人将他的讲话,总结为“肥皂四条”。作为蜀王府的法定继承人,他首次公开高调亮相,便以“肥皂四条”,收服了民心,捆绑了宗室,离间了朝廷与官员,更抬出了太祖高皇帝这面无人敢动的金字大招牌。

第一百五十三章各家谋算(一)() 
夜深沉,月无光。

    敲梆打更的声音消失了。在瘟疫魔影的笼罩下,成都全城一片死寂。也就是王府和省城的四门之上,还高高悬挂着大红灯笼,显示着这个城市最后的活力。

    郡王和官员们每人捏着块油纸包好的肥皂,在各自随从灯笼的引导下,匆匆离开了蜀王府。今夜对他们来说,注定是个不眠之夜。

    郡王们要赶着回去通知小宗,分派人手,准备石灰口罩以及大锅煤炭猪油药材草木灰等生产肥皂的原料。他们自己和家人,得赶紧用世子赐下的肥皂洗个澡,传染了瘟疫那可不得了。明天一早,他们还要在石泉王府聚会,商量出合股销售肥皂的章程。

    官员们则要立即动员兵丁衙役进行全城搜查,无论如何得将那名不知死活的乞丐找到。明日将病患迁出城去,便要封了四门,将石灰洒遍全城。当然最累的,还是成都和华阳两县的父母官,官府里所有的事情,他们都有份。巡抚大人严令,两家县衙最迟在明天,就要将世子颁下的《控瘟防疫歌》刻板印制张贴全城,还必须派出小吏,挨家挨户敲锣通知:

    三日一沐浴、五日一换衣;身上不藏垢,头发打散洗;粮食要煮熟,生水要烧开;馊饭不可食,陈水不可喝;旧衣锅中煮,棉被太阳晒;出门戴口罩,上街避乞丐。养猫不喂食,让它抓耗子

    ……

    刘之勃回到巡按衙门,径直去了后衙。他入川赴任,只带了一老妾一老仆。老仆住在外院厢房,所以二堂里格外冷清。他吩咐妾室磨墨,老仆烧水,自己则在二堂正房的官帽椅上休憩片刻。

    朱平槿今晚的表现极大震撼了他。

    万万想不到,刘之勃对自己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幸好自己持重,没有轻信谣言!万万想不到,蜀藩世子竟是如此一位忠君爱民、有仁有义的亲蕃!尤其是世子率先提议,为远在京师的皇帝进贡肥皂,让他觉得很惭愧。

    自己为什么没想到呢?刘之勃对自己说,难道是自己到了四川这远离京师的偏远之地,忠孝之心就淡了吗?明明应该力劝世子出城避瘟,为什么自己不在平台上大胆提出来呢?仅仅是因为害怕百官的非议,害怕自己落下阿附藩王的恶名?

    为什么?刘之勃对自己一连提出了几十个为什么,可是他一个为什么也解答不出,这让他更加痛苦。他把自己头上的乌纱摘下来,端端真正地放在桌上,凝视着展开的双翅。十几年的寒窗,一辈子的抱负,难道就在这瞻前顾后、犹犹豫豫中渡过?

    刘之勃狠狠锤了桌子一拳。不,既然已经走上仕途,我刘之勃就一定要为国家,为百姓做几件好事!一省巡按御史,代天子出巡,大事奏裁,小事立断,可以为百姓做的事情很多嘛!比如今年四川的税赋,便可以奏请朝廷减免。去年四川大旱,献贼入境;今年正月里遭了民乱,现在又发了瘟疫。天灾人祸接踵而至,奏请减免的理由非常充分!

    定下了决心,刘之勃总算平静下来。他细细回想着今晚的一切,准备给皇帝写奏报。

    什么世子贪财好色,什么世子不臣之心,肯定都是富顺王、刘尽忠那些心怀叵测的反贼故意散播出来的!刘之勃恨恨地骂道,国家危难如此,这帮奸佞小人还是不肯消停,总想搞些幺蛾子出来,企图浑水摸鱼。他们无非就是用泼脏水造谣言这种下三滥的招数,想把朝廷的风议吸引到世子身上,让世子百口难辨,从而达到他们篡国夺位的妄想!

    廖大亨此人也不错,或许他有些贪念权位,或许他有些行事操切,但起码能识大体,肯做事,不营党,难怪陛下对他赞誉有加。那个保宁府的张继孟,真是昏庸至极。丢了一州两县数万百姓不说,现在竟然任由瘟疫蔓延到省城。他为什么如此丧心病狂?为什么有恃无恐地把自己龌龊的想法公诸于世?那还不是仗着他是东林老臣,与陛下今年二月下诏起复的周延儒关系密切而已!

    廖大亨是巡抚,他说他不好参劾张继孟,那分明就是把事情摊在在世子和百官面前,让我看着办。哼!廖大亨,你太小瞧我刘之勃了!岳武穆道: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惜死,不患天下不太平。鄙人既已出仕,便有以身许国的准备。他一个张继孟算什么!即便周延儒本人贪赃枉法,我刘之勃一样参他!不参劾张继孟,我就对不起陛下的知遇之恩!。

    刘之勃正在心潮澎湃,妾室过来小声道,墨已磨好。刘之勃带好官帽,振振袍服,抖擞精神进了书房,端端正正坐在桌前,开始给皇帝写奏疏。内容主要是奏报保宁府瘟疫大炙,知府张继孟昏庸失职,放任瘟疫蔓延,现在瘟疫已经传到了成都府。蜀世子急召百官朝会商议,经巡抚廖大亨提议,决定省城戒严三日,禁绝百姓出入,清查瘟病患者并转移至城外隔离。此后半月,成都许进不许出,直到疫情初步控制。

    成都疫情奏报完毕,刘之勃立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