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崇祯十三年-第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平槿巴掌一挥,将全部太监侍女都赶了出去。

    “妈,我们的日子还长,不能永远生活在愁闷中。爹死了,您还有我这儿子。以后我和罗姑娘结了婚,再让您抱个孙子,好不好?”

    “抱两个!不,起码三个!”王妃破涕为笑。

    “儿子这身体,没问题!”朱平槿拍拍胸脯。

    卖萌再次成功。

    吃得饱饱的朱平槿从王妃那里出来,得到了他想要的一切:掌柜、铺子、掌柜以及王妃关于钱庄股份分配的建议。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钱庄其他业务都是现成的,只等老婆的金钞银钞什么时候能印出来。

    不过朱平槿一点都不开心。临别时王妃拉着他问了一句话,压得他心头沉甸甸的的:“乖儿呀,给你妈说实话。你是不是觉得我大明三五年大限就要到了?”

    “母妃何出此言?”当时朱平槿心里咯噔一下,是不是自己身边又出了内奸?

    “你是我生的,你心里想的妈能不知道?”王妃眼里的精光摄人心魄。

    “若是你觉得大明还有救,拉住廖大亨一人就行。等他调了任,我们就把他的股份给吃了。有我们蜀王府的牌子挡着,新来的巡抚就是知道了也只能干瞪眼。但你要把股份匀给四川其他官员,那摆明了是要用钱庄来裹挟他们!到时京师的皇帝一倒,你不就有了机会?你爹当时光想着白日梦,有朝一日官员们会推举他,咋就没想到用钱庄股份这一招?你实话实说,这是你的主意,还是罗姑娘的主意?”

    注一:有个别史料记载,德阳王朱至浚后来从四川逃到越南高平,在那里降清。

第一百三十一章火器之先(一)() 
方向已定,剩下的便是执行。老婆风风火火开始银钞的印制,朱平槿则迅速把注意力回归到他的命根子——军队。

    这日清晨,朱平槿半躺在世子府的大院里,一面忙里偷闲看书,一面看府里太监宫女搬家。

    要搬的东西不多,主要是西暖阁那一堆家俱、书籍和文件。几位先生厢房里的东西一起搬。朱平槿并不是要搬出世子府,他只是将办公与生活起居分开。世子府偏狭窄小,西边和后面临近王府的城墙,里面只有一座大殿,其余便是厢房和后房。太监宫女穿梭其间,生活设施遍布左右。贺有义和程翔凤在此办公,十分不便。再说老婆回成都后,坚决要求与朱平槿一起上班。于是朱平槿就近选择了紧邻世子府南边的谨德殿作为自己的办公地点。

    没多久,满脸大汗的李四贤跑来说,已经搬好了,请世子过去看看。朱平槿将手中的书往椅子上一扔,然后带着大群人跨出世子府门。

    蜀王府西北角的建筑虽多,但只有谨德殿与世子府两座主要建筑。它们都在王府的西轴线上,两者仅有一巷之隔,世子府的大门正对着谨德殿的后门穿堂。谨德殿与世子府之间的长巷,东头接着王府的西长街,西头直抵王府的城墙底下。巷子的两头正在砌墙开门,并且设置岗哨。这样一来,世子府便与谨德殿连接在了一起。

    谨德殿与世子府的宽度一样,但是要长出许多,因为它有两座前后正殿。前殿两侧有东西两座配殿;后殿则有一圈厢房。前殿正中供奉了至圣先师神位,两侧用来读书。东西配殿供奉的是孔门四配:颜回、曾参、孔伋(JI,子思)、孟轲(注一)的牌位。后殿是藏书楼,存放着蜀献王朱椿以来历代蜀王的书籍典藏。因为蜀王府的好学之风,三百年间对书籍搜集从未间断。所以毫不夸张地说,这座藏书楼就是当今四川最大的图书馆。

    谨德殿的用途,是给幼年蜀王读书讲经。在朱平槿的记忆中,他爹好像从没去过,所以这谨德殿一直就这样闲置了十几年。朱平槿回城后,谨德殿的清理整修便开始了,几日前刚刚完工。后殿只是粉刷外墙,里面没动。整修工程的主要项目,是前殿和配殿的内装修以及东西厢房的修建。

    横穿巷子,便进到谨德殿。

    经过整修,破旧不堪的谨德殿重放光彩。梁柱下四处掉落的漆皮和满院子砖缝中的青草不见了,斑驳的墙体焕然一新。

    朱平槿从后殿之后的台基上到月台,然后沿着月台东侧绕过后殿,跨入了正殿后门。

    正殿后门前立着一块硕大的硬木镂花绣屏,在后门里形成一条隐秘的走廊。从走廊东西侧出去,都可进到谨德殿的正殿里。

    谨德殿正殿的规制与世子府的正殿一样,也是五间七架的格局,即广五间、深三间。当中一间要比两侧更宽,按惯常的布局,布置了一个会客接见区。正中背靠绣屏处有一处平台,原来的供桌和桌上老夫子以及七十二贤人的灵牌已经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一张朱平槿专用的龙椅。平台下面在两根大柱之间,是对面摆放的八张太师椅,两椅之间有方便写字记录的高茶几。大殿东西两侧被山墙分隔出来,形成两间宽阔敞亮的大办公室。

    大殿东侧是朱平槿的办公室兼休息室,南墙有道双开正门通往正院。办公室虽大,室内陈设却异常简单。南窗下西向放着他的办公桌,背后沿山墙有大排的书架和柜子。办公桌对面有两根来客使用的凳子。北窗下有独立的休息室与办公区隔开,里面有床和卫生间。休息室也有两道小门,一道与办公室连通;另一道则直接通到前殿中间屏风后的走廊,进出非常方便。

    按照“男左女右”的习俗,既然东边是朱平槿的办公区,那么西边自然就是他老婆的办公区了。房间布局与朱平槿的一模一样,不过朱平槿早就吩咐李四贤,罗姑娘房间的陈设等她来了再布置,因为他不知道老婆又会有什么新花样。

    跨出办公室的门槛,正殿前的平台宽阔敞亮,通过三道长斜的台阶与正院相连。正中的台阶上镶嵌着丹碧,雕着云龙与海浪。正殿的庑殿顶下形成一圈宽阔的回廊。回廊向两侧延伸,连接耳房与走廊,再与两侧广三间的配殿贯通。

    谨德门是谨德殿的正门,宽五间。大门两侧和配殿之后,沿着院墙排开几十间厢房。谨德门、谨德前后殿、配殿以及其他建筑,围成了一个形似吕字的院子。按照文东武西的规矩,东西配殿和两边的厢房,将是朱平槿文武班子的办公地点。

    朱平槿走下丹碧,穿过院子和大门穿廊,从谨德门出去,一眼就看到了街对面的经历司衙门(注二)。右边则是王府的西门遵义门,左边则通往承运殿的殿前广场。

    朱平槿对李四贤点头赞道:“这样好!办事集中,进出方便!你立刻知会郑长史和喻同知,午时三刻,本世子要视察左护卫指挥司,议议左护卫的军械装备。让他们通知以下人员参会:工正所的王工正及左护卫千户以上军官,工正所和护卫的所有匠头,王府在城里开的铁器铺、首饰铺、木器铺的掌柜和匠头。宋氏兄弟,舒、贺、程、高、王五位先生由你单独通知。你还要让他们带上这几样东西……记下没有?”

    请世子瞧瞧新整修的谨德殿,世子却突然通知这么多人到左护卫衙门开会,其中还有大量的工匠,这让李四贤摸不着头脑。

    王府向来是等级森严的小社会,给主子端茶送水这些小事都是有专人的,身份不够根本不能近身,否则便是僭越。王府工匠的地位很低,他们要么是王府的奴仆,要么是护卫中的军户,还有一些是投献或逃户到王府的匠户。连唯一有官身的“大匠”——工正所王工正,也就是一个正八品的微末小官。以前只有王爷兴致高涨要起园子了,他才可能被接见几回。至于其他的普通工匠,兴许几代人都没见过王爷王妃。

    李四贤冒出个进谏的念头,但这个念头瞬间便在心里融化了:世子自有想法,自己只是一个跑腿传话的角色。他熟练背出世子的吩咐,见到世子颌首,便告辞出去办事了。

    朱平槿回到他的世子府,继续就着温暖的阳光,半躺在椅子上读书。书读得很慢,但并非他古文功底不足,主要原因是作者在某些地方故意含混模糊。

    朱平槿读到某个地方,实在无法理解书中深意,只好将书放下,在院子里转悠起来。

    有人听见世子自言自语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戚大爷,你的鸳鸯阵实在复杂。老子就几种阵型,同样可以打遍天下!”

    蜀王府的东北角,集中着除长史司之外的几乎所有王府官署。除蜀王府左护卫司衙门和一个小型校场外,还有审理所、奉祠所、典宝所、纪善所、良医所、典仪所、工正所等单位,一百二十多间房子,呼啦啦占了王府东轴线近三分之一的地盘。草草午饭,朱平槿未及休息,便带着魏辰和几个警卫士兵,打起仪仗,经过广智门向左护卫指挥司而去。

    朱平槿到达左护卫指挥司衙门口时,郑安民和喻汝桢率领王府文武分成左右两班已经跪候迎接,朱平槿的幕府人员,也加入到文武官员队伍。队伍中有服色的官员并不多,尤其是在朱平槿清洗护卫司之后。但那些未入流的下等吏员和那些终年劳作的匠头们却有二三十个,远远地跪在了官员们身后。

    李四贤叫了起,人丛陡然长高一截。朱平槿笑容满面地跳下凉轿,与围拢过来的手下说话。说话声音最大还是铿锵作响的宋振宗,看得出来他最近春风得意。这段时间宋振宗率护商队和土司骑兵震慑东门外的左护卫,防止有异心的人闹事,没想到左护卫出人意料的稳定。

    刘胖子和大部分左护卫高级军官平日都住在城里。当晚蜀王出事之后,成都府立即四门紧闭,全城戒严。左护卫的中下级军官被关在城外,根本没人知道城里出了大事。当刘胖子被东城某妓楼的老鸨叫醒后,昏头涨脑的他连忙赶回王府,可是王府也戒严了。王府四门突然出现了土司兵,对刘尽忠这位正儿八经的左护卫指挥毫不买账。刘胖子情急之下,放声叫骂。土司兵们被骂得火起,于是冲将出来,先将他胖揍一顿,然后五花大绑押进了值房。刘尽忠本想着天亮之后出去翻盘,然而不久,便传来了一个令他手脚冰凉的消息:他卷入了弑君大案。

    戒严解除后,左护卫的军士这才知道城里军官被抓,而且据说是涉嫌谋杀王爷。大部分军户老老实实,万事不理;少部分军户义愤填膺,聚集在庄里的军官家门口,要求严惩谋反的刘胖子一党。一些与刘胖子素有瓜葛的军官、军户和家丁,遭到了军户的围攻群殴。宋振宗率军进村弹压,抓了两个正准备放火烧房子的。但直到舒国平赶到左护卫,舆情这才彻底平息。舒国平没收了刘胖子一党的田宅财产,遣散了他们的家丁,逮捕了十几个中下级军官。经过审讯后杀了一个民愤极大的,其余的剥了官衣,羁押待判或者削职为民。

    没收而来的田宅财产数目惊人。舒国平用这笔钱给每名在籍成丁发了一两银子,一共发了七千余两。左护卫举卫欢腾,朱平槿瞬间就得了左护卫的军心。

    事实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三百年十几代人的世袭亲兵,那种价值观的惯性,那种正能量的积淀,不是几个窃据高位的蟊贼在短时间所能动摇的!这让朱平槿对左护卫的印象突然大好。原来准备的后继手段不仅取消,相反他还准备借重左护卫这个正式的军队编制,名正言顺重新打造自己的私军。

    有人从衙门里搬来一张椅子,放在门槛外台阶上。朱平槿一屁股坐了,笑意融融,客气地招呼大家。

    “今天人多,衙门狭小,我们就在这衙门口议议!”

    郑安民和喻汝桢对这种平易近人的领导方式还有些陌生。他们尚在迟疑,但护商队出身的宋振宗等人已经见惯不惊,立即围拢上来。

    “叫匠头们也站过来!离远了哪里听得清?”朱平槿站起来亲自招呼。

    注一:明嘉靖九年,朝廷大封孔门四圣。颜回为复圣、曾参为宗圣、孔伋为述圣、孟轲为亚圣。

    注二:据响木考证,此处应为承奉司衙门,而经历司衙门在王府东侧。此处剧情需要,改了。

    目前明蜀王府的建筑布局信息尚不完整。关于谨德殿的建筑布局,响木参照了部分藩王府及文庙。

第一百三十二章火器之先(二)() 
左护卫的衙门口,人头涌动。

    “今天我们要议的事,是火器!趁诸位大人、诸位先生都在,左护卫整军精武之事也议议!”朱平槿一句废话没有,开宗明义将今天的议题抛出来。

    “我中华军械之精,唯在火器!太祖爷开国肇建,即大铸火器;靖江王(注一)三千弱兵守洪都(今南昌),大破陈友谅六十万大军,火器居功至伟;至于以后戚公扫平倭寇,火器也是出力甚多。眼下鞑子寇边、流贼肆虐,非火器精良者不可御敌。

    本世子听说,三月间洪承畴督宣大、辽东八总兵已从宁远出发援锦。如今祖大寿被围在锦州,黄台吉正用大炮日夜轰城。城倒墙破之时,恐怕就是锦州失陷之日。故火器之利,已非为我大明所独有!

    成都左护卫,自献王封国蜀地,始终未经大战!兵不利,甲不固,将领谋反,兵心涣散!”

    说到这里,朱平槿不仅声色俱厉,而且辅以手刀劈下。吓得下面听训的文武噤若寒蝉,连宋振宗这个乐天派都收起了笑容。

    “左护卫必须立即进行全面整顿!本世子既按祖宗成法管理府事,除护卫指挥使奏请朝廷委派之外,其余军官一应由本世子执掌升黜之权。先升黜,后报朝廷追认!有懈怠懒惰以身试法之人,本世子定然严惩!喻佥事,让你带来的鸟铳你带来了吗?”

    “世子有命,末将岂敢有违?”身着从三品武服,站在武官队伍前头的指挥同知喻汝桢拜道。

    喻汝桢是一个五十多岁干瘦老头,留着花白稀疏的山羊胡子。他有指挥佥事的世职,爷爷曾任左护卫的掌印指挥,父亲做过分管练兵的指挥同知。他少小从军,后来大病一场,几乎收了命。痊愈后他改走科举之路,可惜科场连年不利,卫里的事情他也看不惯,于是躲在城外自家宅子里著书立说,希望以此留名青史。总之,他就是个光拿工资不上班的老宅男。此番朱平槿清洗左护卫,他因祸得福,反倒成了左护卫的掌印同知。

    一支细长的鸟铳被呈献给朱平槿。

    铳管细长,呈八棱形,黄黑色的锈点凹坑和磨石擦出的亮点交响映衬。

    铳床几乎与铳口平齐,下面含了一根木头通条。岁月侵蚀,铳床已经朽烂不堪。指甲轻轻用力,便扣下了一小块。铳床尾端下弯,形成一个手持握把,没有朱平槿习惯的能够抵肩的枪托。

    黄铜的铳机呈杠杆状,贴伏在铳床的右侧,与夹火绳的龙头连为一体,通过一个销钉进行旋转。扣动铳机,龙头反向下压,龙头带着火绳点燃铳机前方火药池里的火药。铳机没有连接任何弹簧,所以手指松开铳机,铳机并不自动回复。要用拇指按下铳机,龙头才会抬起。火药池就是个微型的铁勺,固定焊接在铳管右侧。铳管有一个小洞与火药池相连,可以让火药池中的火源引燃铳管里的发射药。

    铳管前后两端上方还焊接了一个小小的三角形铁尖,这就是照门和准心了。

    “太TM的原始了,比儿童玩具还不如!”朱平槿心里感叹道。看得出来,这还是左护卫状况最好的一支鸟铳,呈献前被紧急打磨修整过。

    “喻佥事,何人为本世子讲解这鸟铳使用之法?”朱平槿先谦虚一番。笑话,他会不知道这原始武器的使用?

    “末将愿讲!”喻汝桢之后一名中年大叔站了出来。他叫尹家麟,左护卫的老千户,原来宋氏兄弟的顶头上司,所以宋氏兄弟站班时甘愿位居其后。

    尹家麟接过鸟铳,将握持操枪之法细细陈说。朱平槿其实对这些不感兴趣,他关心的是火铳在军队中的实际装备和使用情况。

    “喻佥事,本护卫中共有可用之鸟铳几支?有火炮几门?”

    喻汝桢面露羞色:“末将刚刚接掌左护卫。军械甲胄尚在清点之中,还未……”

    尹家麟却再次站出来,抱拳禀报:“本护卫装备鸟铳共七支,可用之鸟铳不过三支。世子手中的便是最好一支,其余两只皆在东门的丽春院。其余四支已经锈蚀不堪,可否修复末将没准。至于火炮,本护卫一门皆无。”

    “一门炮都没有?连一门虎蹲小炮也没有?”朱平槿睁大眼睛问。那支鸟铳趁此机会,悄悄从朱平槿的腿上滑落,跌倒了地上。

    “听祖父大人说,嘉靖年间本护卫好像有过一门虎蹲炮。可后来不知到哪里去了,或许融了也未可知。”喻汝桢回答。

    一股闷气淤积在朱平槿的心头,但他强忍着,硬是把这股气吞了下去。

    他摇摇头道:“远的不说,单说那献贼,也不知何时就会杀回四川!左护卫军备如此困窘,倒让本世子大出意外。想来其他军械之情况,也是如此!”

    这时朱平槿突然看见了宋振宗,于是直接点名:“宋振宗,你在卫中重选新兵,情况如何?”

    宋振宗站出来道:“末将奉旨选兵,可那些狗日的丘八都躲着本将!末将招了这十余日,竟然只招了百人不到!舒兄发银子时,那些龟儿子的丘八都从地底下钻出来,一个个手伸得老长……”

    宋振宗满口粗话,周围响起了嗤嗤的笑声。再让他放声说下去,不知那张狗嘴还要吐出些什么。

    朱平槿听不下去了,及时喝止了宋振宗:“丘八?你不是丘八?护卫军士不愿从军,必是优渥之策没有到位!”

    朱平槿当众批评帮助,可这家伙根本不服气:“末将已按您的旨意,将护商队的招兵政策如实宣讲多遍!可是那些丘……军士根本不感兴趣!末将对祖宗八代发誓,绝没有丝毫侵吞隐瞒之事!”

    看来还是政策出问题了。朱平槿一时脑塞,没想出问题的根源。他打了一个马虎眼想应付过去:“宋将军本世子当然信得过。兹事体大,我们放在后面再议。现在先说火器!”

    “末将正要禀报!”宋振宗又跳将出来,看来他没过瘾。在碧峰峡,朱平槿与他们谈论过火铳,记得宋振宗便是装备火铳的坚决反对者之一。

    “讲!”朱平槿神色不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