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崇祯十三年-第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复全城,皆是世子与诸将士同心同德,共保大明百姓使然!如今乱民又祸我彭山,杀我百姓,我军与贼寇不共戴天,岂能泯然坐视!将士们问起来,我等领兵之人又如何解释?”

    未等舒国平说完,宋振宗向前一步单膝跪地道:“如我们兵力不足,可将四、五两连全部招来。他们可都是满员的四排连!请世子切不可坐观彭山之乱!”

    朱平槿连忙离座,将宋振宗扶起道:“宋将军稍安勿躁,听完诸位意见,本世子自有决断……”

    作为这群人中的最高学历,举人程翔凤这几日无所事事。朱平槿既不让他参与文字,也不让他参与具体事务,但府中机要,也未尝避开过他,这让他对自己的前程有些把握不住。今日小院之会,世子明言要听诸位意见,正是献策的良机。于是待世子归位,无人再说话时,他上前一躬道:“臣以为,彭山、雅州之乱,非一城一地之乱,乃是全川之乱也。故我用兵,亦要着眼大局,着力要点!”

    程翔凤有雅州州学之职,虽非学正、训导之品官,未能入流,但是自称“臣”,还是够资格的。他的立论高屋建瓴,朱平槿一听来了兴趣,便微笑着鼓励程翔凤说下去。

    程翔凤得了世子肯定,紧张的心情逐渐放松。

    “全川之乱,最虑者,在官而不在民!

    民乱,则一城一地一时之乱。但凡牧守能据城坚守者,民乱必不久自去,如邛州、名山是也!

    官乱,则治下各地俱乱,如蜀地是也!

    双流、彭山诸县,皆省城近畿。若近畿乱,则省城必乱;省城乱,则二台三司必乱;二台三司乱,则全蜀必乱。

    世子身为蜀藩嫡脉,当以救全蜀为上,以救一城一地为下!以长治久安为上,以一时消停为下!

    是故臣以为,世子着力,必定要落在要点上!”

第八十二章山寨奇兵(二)() 
能从一城一地看到四川全局,这不算本事;能从民乱之中透视官场倾轧,那才是本事。更见本事的,是将见不得阳光的龌龊心思用仁义道德包装起来!

    “全蜀为上,一城一地为下!长治久安为上,一时消停为下!程先生讲得好!”

    朱平槿率先拍掌,训诫手下文武道:

    “眼光可得放远些!我们一路走来,雅州、邛州、彭山、双流等地皆有乱民。放眼全蜀,恐民乱已成燎原之势。

    成都府既是省城,又是四川精华。成都定,则全川定。程先生所谓要点,我们就要放在成都府上!

    现今我们兵少不假,对整个四川自然杯水车薪。可成都府还有巡抚、兵备道、总兵都司衙门,管着成都前、后、左、右、中、宁川六个军卫,加上王府左护卫,所以官军并不少!

    我们要想个法子,既要迅速平定民乱,又让我们的兵越打越多,越打越强!”

    朱平槿公开赞扬程翔凤,并不全是官面上的虚情假意。程翔凤的话确实给了朱平槿很大启示。他将程翔凤的逻辑倒过来,明确了宣布了率先解决成都府的思路。

    世子定了大方向,顿时让会场气氛变得热闹起来,连投献科几个准备开会打酱油的书生张士麟、钟之绶、傅元览和洪其仁也开始窃窃私语起来。

    贺有义率先出列奏道:“民乱,概由衙役豪绅高税重租引发,此乃天降报应是也!小民不过顺受其害。如我匪民俱杀,难免丧失民心,与蜀王府和世子仁义声名不利。臣以为,不如世子先檄传各地百姓,令其安守本分,又大力宣扬我王府之投献减租之策,定可四方归心、八方来投!如此,民乱既平,庄田益增,一举两得矣!”

    贺有义的主意是进行宣传战、舆论战和经济战,并最终为政治和军事服务。

    朱平槿点点头表示肯定。这总体上来说是一个好主意,至于投献减租是否采用檄传这种留下把柄的方式,还有待商榷。

    舒国平的主意还是先到仁寿县,移交了乱民,补充修整了军队,再联络省府衙门,决定今后的行动方向。

    这是一个稳妥可行的方法。直接开到彭山县与乱民土匪交战,胜负皆有负面影响。负了姑且不论;胜了,护商队目前师出无名,这支私人武装力量赤裸裸暴露在省城的官僚士人面前,难免有小人趁机搞些动作,比如弹劾朱平槿擅建私军等等。朱平槿现在只是藩王世子,禁不起一次这样折腾。

    宋振宗倒是干净利落。他道:“杀鸡给猴看!战场打不赢,什么都是空谈。不如要挑一支好打的对手,好好练练!让乱民们看看,这天下到底是不是我大明江山!”

    杀鸡给猴看,讲究的是杀得漂亮、看得震撼。猴是全川的乱民,那只鸡是谁?又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场合以什么方式来杀?

    朱平槿对宋振宗的直言不讳开口赞许,再度向程翔凤讨教。

    程翔凤刚才奏对得了世子赞许,心中不免得意。只是这平乱事关重大,他也不敢将自己不成熟的结论和盘托出,惹得世子和众人嘲笑。直到朱平槿点名,他才谨慎出言道:

    “臣方才所言,首乱在官,在省城,在二台三司。这只是推测,臣不敢以此为凭,妄言大军行止。”

    朱平槿笑笑。程翔凤虽然才华横溢,但有点官场上的老毛病。事情未做,责任倒是推得一干二净。

    “还请程先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朱平槿微笑道。

    “如此,臣大胆妄言也。”程翔凤放下心来,开口说出了他的想法:

    “臣以为,这平乱之事就落在川抚廖大亨廖大人身上!此番民乱,本就是廖大人一手造成。他厉行欠税追缴,弄得全川民怨沸腾。欠税追缴之苛政不去,则民怨不止;民乱一出,偏他又是一省抚台,掌着全省之兵马,正该他出兵平乱。如今全蜀民乱未平,这两罪叠加,可不是一个贬谪流放之罪?甚至逮拿进京,问罪开斩,重蹈邵抚之覆辙,也未可知!

    臣揣测,现在这廖大人身在大堂,定如热锅蚂蚁,急得团团转,正苦思解难良策呢!”

    程翔凤的话让院中笑声一片。宋振宗属武职,与文人自然心有隔膜。在场的其他读书人,在大明朝僵化甚至可称为偏执的选官制度下,都是些被边缘化的人物,所以他们对进士官出身的各级官员,心中都有一股埋藏很深的怨恨。

    官场中有个笑话,便是说如果说进士官是铁打的,那么举人、贡生的官就是泥捏的。就以程翔凤本人为例,他少年时便有神童之喻,十七岁有了功名,二十五岁通过乡试,成为举人,有了做官资格。但此后,他的仕途如同鬼撞墙一般,屡试不第。如今年逾四十,还是一个不入流的州学闲差。他说道廖大亨吃瘪情形,在场其他人难免快感顿生,因此才有发笑之举。

    朱平槿对明末官场倾轧的情况一清二楚,自然对此也是心知肚明。他招揽的读书人,不是秀才就是监生,举人就程翔凤一人。这有进士瞧不起藩王的原因,也有朱平槿目前刻意与文官集团保持距离的因素。雅州知州王国臣虽是进士出身,却是特例。他在雅州之乱中被朱平槿一时胁迫,随后又被朱平槿以种种手段控制住,未必真心诚意入了朱平槿的私囊。

    想到王国臣,朱平槿脑中火花一闪,难道程翔凤的意思是让自己重演雅州故事?难道他察觉到了雅州之变的幕后种种?

    朱平槿心中狐疑起来,不经意间看了一眼贺有义。但见贺有义正与诸人发笑,并未有任何惊慌的神色。朱平槿暗自放下心来,这廖大亨如果能长期控制,倒是一个天大的好事。可是要控制一省巡抚,远比挟持一个知州复杂困难,光是朱平槿对廖大亨性格为人的粗略了解,都否定了他的想法。

    朱平槿想到这里停住,转而静等程翔凤把话说完。只听程翔凤继续道:“这老大人此时所想为何?必不出此二者:一为尽快平乱;二为弹劾奏章递到朝廷……”

    尽快平乱同样符合朱平槿的最大利益。

    这次“除五蠹”民间骚乱的中心区域,正好与王府利益的核心区域重合:成都府周边十一州县。如果任凭骚乱持续,蜀王府在这一区域的王庄、王店、仓库、物资、银钱都被抢走、私分、焚毁,那王府不仅今年日子难过,而且重建尚需大量投入。

    更重要的是,王府在这一带的统治基础被摧毁,就意味着王府在蜀地的势力被连根拔起,那朱平槿的这个蜀王世子就没啥当头了。同时,一个仁寿县已经消耗了朱平槿和蜀王府太多资源,尤其是粮食储备。即便朱平槿再得到几个仁寿县,也无法消化下去。因此短期内复制仁寿模式已经不太可能。

    至于没有弹劾奏章递到朝廷这是不可能的,这恐怕廖大亨自己也很清楚。文官那群疯狗,最擅长就是狗咬狗。廖大亨倒了,空出巡抚位置,对他下面的人很有利。廖大亨的历史继任者陈士奇正在提学副使的位置上,不知是否正在绞尽脑汁往京师传消息呢。若与廖大亨进行利益交换,这点倒是可以利用。

    程翔凤话没讲完,平素在这种场合不太发言的高安泰冷不丁插了一句话道:

    “程先生意思是用我们土司兵?”

    这点倒出乎朱平槿意料之外。

    程翔凤含笑不语,高安泰倒是毫不扭捏:“世子可能不知,这廖巡抚最喜用我们土司兵!我大哥说,奢安之乱时,廖巡抚就与安南的沙家眉来眼去。若不是沙家出了死力,廖大人怎能升到这巡抚高位?”

    程翔凤笑着补充道:“听说奢安之乱时,这廖大人还在京中任个六品兵部主事。他曾向朝廷上书道:调腹兵不如调边兵,腹兵脆而边兵健,且习与不习殊;调汉兵不如调彝兵,汉兵滑而彝兵坚,且勇与不勇异!

    此策在平定奢安时曾收奇效,朝廷和皇上也觉得他知兵,这才把他放到四川来当监军道。后来邵抚倒了,他又得杨嗣昌保荐,得了四川巡抚之位。”

    朱平槿笑问高安泰道:“那土司可愿出兵?”

    高安泰想想道:“出兵不难,难的是出兵的名义。没有巡抚的调兵公文,擅自出兵,人家会说我们高家谋反。”

    他笑着又道:“自从打了雅州,小的们天天嚷着再打几仗,没出来的也嚷着要跟出来。他们想的倒是美,再打几仗今年就不愁吃喝了。”

    高安泰说的实诚,院中诸人暗自发笑。确实,土司兵打仗是他们重要的收入来源。

    贺有义禀道:“只要廖公下了公文,这出兵便是名正言顺。不过我们要主动将刀把子递过去。除了土司的名义可用,在成都府周边我们还可以用护商队、王府护卫以及王庄庄丁的名义打仗。哪种好用就用那样,不怕省城里那群乌鸦呱噪!”

    行动必须加快,不能再拖了。朱平槿走时,罗雨虹还在双流县收租院搞科研,不知道现在是否安全。王庄被毁,老妈的心尖尖都在滴血。想到这儿,朱平槿下了决心,他站了起来,正色道:“请程先生记录……”

    朱平槿下达的应对部署分为四个部分:

    一个是军事行动。由朱平槿本人亲率护商队一营和土司营步兵,继续押着俘虏经蒲江县、眉州的官道至仁寿县。到达仁寿县后,再转头向成都府进军,伺机打击乱民。必要时,在眉州暂驻少量军队,保护雅州粮食的转运通道。

    高荣宣率领土司骑兵脱离主力,分路以土司名义向邛州、眉州、嘉定州等地宣扬武力,震慑不稳的地区。在步兵到达仁寿县后,骑兵迅速收拢到仁寿汇合。

    二个是粮食运输,由在雅州的洪其惠负责。请天全土司再派数百人,利用雅州留下的几千俘虏,将雅州的粮食经水路押运到眉州码头。除留存在雅州的四万石,需要转运的粮食多达七万石。其中有范家城里城外粮仓搜出的六万石以及王国臣、洪其惠在雅州购买粮食,各家大户认的五万石。

    三个是舆论战、宣传战、政策战,由贺有义暂时负责,投献科的几位书生参与。他们以邛州、眉州等地为基地,通过各种舆论手段,一明一暗两条路收拾人心。明的公开宣扬王府平乱决心,暗的宣扬王府的新土地政策。

    四是要程翔凤立即拟就两封书信。一以天全土司名义,向巡抚衙门上书请战平乱;二以朱平槿个人名义,向廖大亨讲述王庄王店祸害之惨,要求立即他派兵弹压,并暗示可以送功劳与他,让他躲过朝廷的制裁。

    朱平槿部署完毕,诸人分头行动。朱平槿留住了宋振宗和舒国平二人道:“宋将军想杀鸡儆猴,李先生信上这牛角寨的土匪,正好拿来试刀!两位想一想,在哪里杀鸡效果最好!”

第八十三章山寨奇兵(三)() 
二月十日,经过四天艰苦跋涉,朱平槿终于带着三千俘虏到达仁寿县。

    仁寿县是草标亲属们的安置地,朱平槿特地宣布给护商队放假一天,让士卒与家人团聚,这引起了士兵们一片欢呼。三千俘虏也由刘连擢的王府左护卫官兵接手,押往了各个王庄服劳役。

    仁寿县衙附近的虞家花园,主家据说是南宋名臣虞允文的后人。这里是仁寿县城里最大最豪华的私家花园,张献忠过后,一个活人也没找到,于是临时被李崇文、刘红婷开辟成了朱平槿的行宫。

    朱平槿在虞家花园,不想遇见了买人归来的孙洪。孙洪自离开碧峰峡之后,便一路北上成都府,谁知过了邛州不久,便在路上遇到小股乱民。为了孙洪的安全,随身护卫的王二牛和特务排的两个士兵,死活不准他继续前行。孙洪一介书生,身上又揣着银子,离了护卫哪敢再走?

    于是孙洪只好折向西边,经过新津县,到达龙泉山边。这时,他们越来越多遇到北边下来的乱民,只好继续向西南躲避,一路翻山越岭,最后来到了沱江之滨的简州。他在简州买了人,然后送往李崇文所在的仁寿县暂避。结果他前脚刚至,朱平槿后脚就到了。

    到达仁寿县的第二天,朱平槿起了一个大早,连忙赶去视察他的军队。带兵的人,军队就是他的命。贪图享乐,迟早要把自己的命送了。

    “兵员素质怎样?”朱平槿边走便问孙洪。

    “不比东门人市里买的差,都是学生一个个选出来的。”孙洪跑了这些天,身子瘦了,脸色也黑了。看得出来,他在路上吃了很多苦。

    “一共四百人,一半是当地人市买的,一半是水码头招的纤夫,都签了卖身契约。价格比成都府还便宜。有些人听说王府买奴,直说只要管饱,银子一分不要。只是仁寿这边分田分地的消息已经传入了简州,所以随行的家眷太多,四百壮丁倒足有一千五六百家眷。他们不需要押送,都是自己走过来。若不是学生狠心清理了冒充家眷的人,还要多出一两千。

    此番学生带的银子不够,买了人就买不了多少米。他们都是些饿久了的人,到仁寿的路上死了十七个,都是饿得没劲了,走着走着就倒下死了。昨夜我们赶到仁寿,总算吃了一顿饱饭。崇文兄这边不容易,他已经快断粮了,还挤出一点粮食喂他们。昨下午宋将军和国平兄来要人,学生已将他们全数移交……”

    “孙先生这趟辛苦了!护商队在雅州打了胜仗,队伍士气正高。有了这批四百人,又可以扩军,这定令宋将军高兴!”朱平槿一边慰劳孙洪,一边加快脚步,向城东北的临时军营走去。

    护商队临时军营安扎在仁寿县东北角,这是仁寿县受灾较重的地方。

    张献忠撤离时,一把大火把这里几条繁华的街市烧成了白地。好在当日火势没有蔓延,要不然仁寿全城便毁了。在等待粮食之时,李崇文让几万难民一齐动手,把这里烧毁的房屋全部拆除,剩下一个荒芜的大坝子。只是由于时间仓促,拆得并不干净。朱平槿到达时,仍然有些大房子的残垣断壁伫立在空坝边上,不情愿地露出焦黑的山墙,在清晨的寒风中格外显眼。

    朱平槿一行人走到护商队集训的临时操场边,远远视察了那群新一代的草标。他们出场时的形象可比上一批好太多:昨夜洗了大澡,剪了头发,又从上到下换了簇新的灰白冬衣,领了长枪大刀。仅从外观上看去,便有了脱胎换骨的感觉。现在他们正在宋振宗的口令指挥下,一左一右练习走路。

    舒国平上来行了一个军礼,请示这些人如何分派。朱平槿不假思索,立即做出了决定:“新兵加紧练两天!练得好的明日编成各连第四排,后天上战场!剩下的编入新成立的第六连,留在仁寿继续操练。乱民猖獗,时不我待,我们最迟后天便要出城,寻敌打上一仗!”

    “在操场上练不出好兵,世子何不将他们全部送去见见血?”一句软绵绵的吴越官话,从朱平槿身后的女子口中传来。

    朱平槿转过身来,原来是随行的刘红婷。李崇文今日忙着分派新兵家眷,还奉命将仁寿县分田分地的经验汇集成册,准备向雅州等地交流,所以就向朱平槿告了假,由刘小姐陪同视察。

    “李先生呈文中盛赞刘小姐是位奇女子。黑龙滩一通大鼓,竟吓跑了五千土匪。如今仁寿县局面能够重新稳定下来,刘小姐功在社稷!”

    听了朱平槿的赞扬,刘小姐脸上却没露出应有的笑容。她只是冷冷福了福道:“女流之辈,怕是入不了朝堂上大人们的法眼。小女子能在世子麾下做些事情,也是世子心胸广大,用人不拘一格而已。”

    看来这女子个性很强,对朝廷也殊无好感。朱平槿于是正色道:“刘小姐既有新兵见血之说,其中必有道理,不妨讲来大家听听。”

    刘红婷又福了福道:“世子此去寻敌,必是用围魏救赵之策,佯攻牛角寨,待土匪回援,于半路伏击歼贼。”

    朱平槿笑道:“本世子正是要打牛角寨的土匪。刘小姐真乃女诸葛也,竟能猜得八九不离十。”

    八九不离十,便是错了一二。刘小姐聪明过人,立即明白了朱平槿的话中意思。她于是追问原因。

    朱平槿没回答,他笑看舒国平,于是舒国平上前代为解释道:“兵学之要,须在大局上占住要点。牛角寨控扼仁寿县到成都府和简州的两条大道,时时威胁我双流、仁寿两县王庄,乃是一根非拔不可的钉子。正巧土匪主力已出至彭山,我军当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