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崇祯十三年-第28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座小镇因为建有一座小小的文昌宫,当地人称文昌镇。又因为这里有权家老爷的大宅,所以又称权家镇。

    从龙山寨到权家镇,经南北纵贯的崎岖山道从权家山西侧山脚下的沟谷通过,到达大锣山后,几乎原地反转一百八十度,才能到达文昌镇。权家山南面是几乎无法通过的悬崖,若欲上山入寨,只有沿着北山梁上山(注一)一条路。

    栓子寨南距运山三十里,龙山六十里、三庙驿九十里;西据东河约三十里,其间有玛瑙山寨群的大梁山、云台山诸寨;东距恩阳河约六十里,其间有石马诸寨。护国军要全面清理苍北的堡寨群,建立蜀世子朱平槿心中的王道乐土,地处苍北中心的栓子寨是道绕不过去的坎。

    谭思贵在得到前锋第四营的敌情报告后,立即亲率第二梯队第十四、十五营超越了第四营,在行进间向栓子寨发动了进攻。

    然后,意料之外的情况发生了。

    护国军经历了一次比广门铺战斗失利更大的军事灾难。

    ……

    在千佛镇上岸后,朱平槿会合了自己的参谋班子和部队。崇祯十五年三月二日,在经过了几天不紧不慢的行军后,他终于到达了龙山镇。

    蜀世子朱平槿的亲自出现,给失利后的护国军带来了一个步兵团、两个骑兵团、一个新编炮兵营、一个工兵营的强大援军,还给川北的各路神仙带来了一个清晰明确的讯息: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巴山,这个高悬于蜀地头上的动乱之源,不管要付出多大的代价,一定会彻底根治,并纳入大明王法治下!

    三月三日上午,朱平槿在龙山镇召见了苍北数个山寨的头领和知名人士,赞扬他们对大明的耿耿忠心,鼓励他们的子弟走出大山,到平坝去垦荒,到学校去读书,到护国军去作战。

    朱平槿还道,即便你们故土难离,蜀王府也有许多能发财的项目愿意与你们合作,比如山区的药材和果树种植、生猪和山羊养殖等等,都是很有前景的。这些项目将采用公司化的组织形式,按照符合市场规律方式的运行,并享受护国安民基金的第一批扶贫贷款支持。

    寨主头领们对世子这些重要讲话似懂非懂,但是他们知道,号称散财童子的蜀世子肯定会因为他们的正确选边而予以奖赏。

    果然,世子讲话结束后,蜀王府副总理洪先生另行主持召开了一个招商会。

    会上洪先生说明,蜀王府将牵头成立巴山农垦公司,作为当地的农业发展平台。

    蜀王府负责申请护国安民基金的低息扶贫贷款,购买种子、树苗或者猪仔、羊羔,并且为巴山农垦公司的运行提供安全保障。至于下面这些寨主头领们,就负责出人出地占股份分红。一句话,蜀王府出本钱,这些寨主头领们出地皮和劳力;蜀王府出大头,寨主头领们出小头。

    寨主头领们见识短,文化低,但都是各个山寨的董事长、总经理兼保安队长,利害关系个个算得门清。听说有这等好事,立即盘算商量起来。

    很快寨主们便明白了,各寨出的是白吃白喝的寨丁,得的是白花花的工银;出的是荒山野地,得的是猪儿肥羊。有蜀王府和护国军的大额采购订单,各寨几年内根本无需担心产品的销路。

    至于有个别人担心的杂税摊派,其他人均嗤之以鼻。蜀王府自己就是巴山公司大股东,还怕个鸟!真的玩不下去了,把自己的人一撤,什么损失都没有!

    洪其惠主持的招商会大获成功。

    大片的荒山野岭被当作零星股本注入了巴山公司。各家寨主担心自己出人太少,工银抽份也少,如同当年的何猪头与徐扒皮一样,当着洪其惠和苍溪知县许绍勳、署阆中知县文九如两位父母官的面便争吵起来。最后洪其惠提出了一个临时性解决方案,叫做按股出人,这才好容易平衡了各方利益。

    不过出人的事情一扯完,在讨论优先发展那一项产业时,寨主们的意见惊人的一致:山上种桑树和果树,山下种水稻和玉米。理由很简单:苍溪的梨和阆中的丝,都是本地的传统优势产业,有基础,上手很快。丝绸产业还可以向深加工发展。等到基金申请到手,立即买猪仔养猪,为护国军提供肉食。

    寨主们还共同提出一个议案,听说护国军在栓子寨打得艰苦,一定需要大量草药,而巴山的崇山峻岭深沟浅壑中就有挖不完的草药。他们可用寨中剩余的人手上山挖草药,然后卖给护国军,为护国安民大业略尽绵薄之力!

    洪其惠心里骂着草泥马,脸上带着笑容,嘴上说着要奏报,暂时糊弄了过去。

    设立公司是朱平槿老婆的分管,两口子刚刚打了一架,朱平槿不想节外生枝,便对前来奏报的洪其惠道,他原则上同意另建四川药材公司,统一收购各类药材。但具体批准事宜,请洪先生奏报罗姑娘。

    洪其惠知道些许内幕,笑笑便拜别了。

    巴山,自古以来以“巴山夜雨”闻名于世。

    崇祯三月二日晚,即蜀世子朱平槿到达龙山镇那一晚。龙山腥风满楼,黑云摧城,但出人意料地,没有落下一滴夜雨!

    风从虎,云从龙,圣人作而万物睹。

    一个流言很快从龙山镇传开:

    龙山、龙山,果真来了真龙天子!

    注一:权家山的地形,是根据此地大比例尺等高线地图描述的。

第四百八十章 血肉高地(二)() 
龙山镇成为了巴山农垦公司的临时总部。朱平槿却不等公司挂牌剪彩,便带着军队继续前进。

    两日后,他终于克服了本时空糟糕无比的道路条件,到达了文昌小镇,见着了前来迎接的第三团团长谭思贵、副团长高庆喜、第四营营长杨捷、第五营营长高福鑫、第十四营副营长于飞、第十五营营长崔成儒等前线将领。

    高庆喜本负责率第五营和新编第十六营扫荡金城寨以东地区的零星残匪。栓子寨战斗失利后,他紧急抽出第三团的另一主力第五营赶来增援,只比朱平槿早到两天。第五营的前身是天全土司步兵营,经历的苦战恶战无数。第五营到来后,立即稳定了军心,重新打通了运山寨到文昌镇的山路,解决了主力部队的吃饭喝水问题,伤员也得以开始后运。

    然而要夺占栓子寨,仅靠三个营的兵力依然不够。因此,谭思贵和高庆喜俩人只能坚守现有阵地,并牢牢守住那条维系军队战斗力的山间补给线。

    第三团的团部驻在小小的文昌宫。谭思贵报告,寨匪撤离时,实施了坚壁清野。镇子里找不到一张床、一把椅子,更找不到一粒米。所有的道路都被挖烂,所有的桥梁都被拆毁,所有的井水都被投毒。护国军进入后,全体睡地面,人人饮河水。但寨匪唯独没舍得烧房子,也许他们认为,打跑了护国军,他们还可以重新住回来。

    既是如此,朱平槿便不再客气。他大手一挥,领着自己的新总部与贾登联的第十四团团部闯进了镇中最大最好的一座宅子——权家宅。

    权家宅是权家寨主权老爷的老宅,朱漆八字门钉着铜泡钉,面对一堵带“福”字青绿照壁,里面有五进五开的砖瓦大房。在穷困的巴山深处,这座大宅毫无疑问是闻名远近的豪宅。单论占地,这宅子便占了小小文昌镇近一半的面积!

    “三大纪律,没有说要对敌人礼贤恭谦让。寨匪谋反,镇上所有房子都是逆产,一律没收,让将士们和伤员赶快住进来!他们浴血拼杀,风餐露宿,生病了如何是好?把宅子西边一开的房子留出一间来供本世子居住,三总部和两个团部住在前院,这样做事也方便。那里的宅墙上开个门,方便大家出入……”

    朱平槿沉着脸手指周围,一连串命令接连发出,完全没有询问谭思贵的意见。等到身边的人都去忙事了,朱平槿手指一点,带着舒国平、孙洪、程翔凤、谭思贵、高庆喜、贾登联等人转进一个僻静的偏院。朱平槿叉手立在院中,终于将这几日心中淤积的怒气发泄了出来:

    “到底怎么回事?本世子知道,第十四营是新编的,整训没有完成。但十四营有护国军老兵为骨干,新兵多是合州团练,少部来自桃花护庄队。这些兵本世子见过,他们吃苦耐劳,守纪律听指挥,都是上好的兵源!怎么会被大部歼灭,只剩了三百残兵?到底是指挥的问题,战术的问题,还是什么其他的问题,你们要如实奏报!第十四营营长王文彪呢?他人到哪儿去了?到底怎么回事?”

    说话间,世子的语气已经变得异常严厉。孙洪看了眼把头磕到地上的谭思贵,心里非常担心世子会突然发飙。

    谭思贵出身东门人市,对世子忠心耿耿。他在飞仙关、雅河边和雅州之战中,表现得可圈可点。在泸州,靠着他的机敏和果敢,独撑危局,为蜀王府拿下泸州这块要地立了头功。在罗渡镇,他率领第四营,以伤亡几乎为零的代价全歼教匪。他为人豁达开朗,生活简朴,在士兵中有很好的人缘。在将领中,也是一枚开心果。

    宋振宗兄弟和陈有福对谭思贵的评价都很高。宋振宗曾经建议世子,在川北战局平静后,将谭思贵调回松林山基地受训,补上一课,以便将来大用。

    谁曾料想,前途光明的谭思贵在阴沟里翻了船!如今第十四营损失惨重,谭思贵的团长之职很可能保不住。但若因世子心情不好而过重处罚谭思贵,鄙人只好祭出军法,以总监军的身份主持军法审判,借此保住这员大将的性命。

    孙洪想着,就见谭思贵在地上重重磕了一个头,然后猛然抬起头颅道:“末将料敌有误,甘受军法处置!王文彪腐化堕落、贪生怕死,被俘后投贼附逆,给我军造成重大损失,请世子明示其罪于全军!”

    王文彪被俘投贼?

    那个在东门人市亲手买来的草标投贼?

    听到王文彪投贼,朱平槿大吃一惊。

    嘴巴大张,尤不自知。

    ……

    谭思贵性格活跃,但并不是说话随便的人。基于对谭思贵的了解,朱平槿安顿下来后,并没有急于对失利下结论作处罚。他迅速按照熟悉的工作方法展开了真相调查。其主要的工作方式,就是亲自找干部战士谈话。

    第一位谈话的对象是第十四营的副营长兼第一连连长于飞。

    于飞是洪雅县花溪镇人,在王文彪任职洪雅县护庄大队长和第十四营营长期间,都是王文彪的副手。论了解王文彪,非于飞莫属。

    洪雅县花溪镇地处青衣江的支流花溪河左岸,峨眉山的茶采摘下来,就会沿花溪河到达花溪镇,与茶商交易。茶商买茶之后,船运杀青后的鲜茶到青衣江,再上溯到雅州制茶压砖,运往藏地。

    十四营副营长于飞是个二十多岁的年轻汉子,身材高大,行动敏捷;双目有神,神态果决,一看就知道不同于寻常百姓。

    干部档案显示,他曾是洪雅县花溪镇附近的茶农(注一),不仅种茶,而且贩茶。因为行事公平,价钱公道,外地来的茶商,都喜欢找上他,所以渐渐成为了当地有名的牙行老板。

    张献忠入四川,各地官府如丧考妣,迭文让各地士绅捐银助饷成立乡兵团练,花溪附近的十里八乡百姓便推举于飞为团练首领。除五蠹蔓延全川,花溪团练大规模集结,数百精壮开进了县城,所以除五蠹洪雅县也闹过,但很快便烟消云散,没有成气候。

    雅州平乱后,范文光的田宅尽数落入朱平槿之手,其中部分范氏田宅位于洪雅县境内。正巧洪雅令升调省外,朱平槿便趁着接收范家田宅之机,在洪雅县设立了王庄和护庄大队。那时于飞正率团练兵在县城布防,与王府的人很友好,言谈中对朱平槿这位平定雅州之乱的天家骄子颇有好感。

    当时朱平槿正缺干部,于是巨手一挥,把于飞这位当地头面人物纳入了囊中,并委以重任,委他为洪雅县护庄大队副大队长兼基干中队副中队长,协助正职王文彪统管一县的军事和王庄。去年底蜀地王庄动员,王文彪被抽调到顺庆总队挂职,还没有正式分配,便有了第三团扩编之事。

    干部紧缺,总监军部想起了人在顺庆的王文彪,便任命他担任新编第十四营的营长。王文彪得了任命,便推荐洪雅县的副手于飞担任副营长,此外还推荐了数位连排级干部。形势逼人,总监军部一一批了,并催促于飞等人尽快上任。然而总监军部没想到,这一连串的人事任命在这里出了大事!

    王文彪是绵州人,出身于东门人市。父母妻儿兄弟姐妹均死于流贼,与流贼有深仇大恨。

    在碧峰峡,每个连只有七个班,没有排级单位。王文彪就是老一连二班的班长,与陈有福、谭思贵、文养正是一个连的战友。全连站队,王文彪的位置就在陈有福之后,护商队军旗之下。雅州之战、牛角寨之战和江口之战,王文彪一个不落地参加了,虽然表现平平,但也没有出错。

    朱平槿将王文彪作为一员亲信大将放在洪雅县,从基干中队长到大队长,逐级提拔起来。王文彪本人的出身和表现,固然是提拔的考量因素。但王文彪是碧峰峡三百五十一名草标中唯一能读书认字的,却是让他独当一面的主要原因。

    客观来说,任命王文彪担任营长,是大体合适的。护庄大队长与营长本是平级,调动不属于提拔,因此总监军部直接任命并没有越权。

    ……

    士兵们涌进权家大宅,顿时让冷清的宅院里热闹起来。

    士兵的说话声、伤兵的呻吟声,越过高高的屋脊,传到了西南角一处僻静的小院里。没有家具,随营的工匠们用树干锯出了几个粗陋的木墩,搬来当板凳。据说工匠们正在加紧做床,好歹不能让朱平槿这位世子晚上睡在冰凉的地板上。

    朱平槿的木墩上加了一块软垫,是从朱平槿的马鞍上取下的。蛋疼事件发生后,随侍太监们被上头骂得满头狗血,于是采取了措施,把朱平槿的马鞍垫得又软又光滑。朱平槿与手下人的唯一差别就在这儿。

    但朱平槿的注意力不在这些物件上面。他盯着手中的人事档案,思考问题究竟出在那个地方。

    沉思片刻,朱平槿向房间正中站立的于飞提出了问题:

    “于将军,先谈谈你们战斗失利的经过,王文彪被俘叛变的情况一并说说。”

    于飞这还是头一次单独面对朱平槿。世子沉默不语,让他有些紧张。世子终于开口,明显让他长出了一口气。

    “禀世子爷:日前大败,末将愧对弟兄们,百死莫赎!”

    于飞一开口就就主动承担了责任。既没有为自己辩解,也没有替王文彪找理由,这让担心两人沆瀣一气的朱平槿稍感欣慰。

    “胜败乃兵家常事,于将军不必过于自责。关键在于我们赢了,要知道为什么赢;输了,要明白为什么输!

    弄懂了,想透了,下次能赢的就会继续赢,会输的就不会输!

    所以,战后总结一定要全面,决不能只说赢的,忌讳输的。圣人道:失败乃胜利之母,就是这个道理。”

    “世子爷说得真好!末将受教了!”于飞由衷地向朱平槿拱拱手。他理理思路,开始了讲述。讲述是从一月多前的罗渡镇开始的。

    注一:于飞,明末洪雅义士。史载,他曾经数次率领乡兵大败张献忠的军队,后来不屈战死。花溪镇,明朝为芦村镇,归花溪乡。

第四百八十一章 血肉高地(三)() 
时间倒退到正月二十九日。

    第三团按照增援命令,率领在罗渡整编的五个步兵营及全部剩余的骑、炮、工、辎部队向金城寨开进。可是第三团到达金城寨后,川北的战事已告一段落。

    于是在修整数日后,第三团分作两路行动。第四、十四、十五三个营为东路,由团长谭思贵率领,经三蛟镇向三庙驿前进,第五、十六营为西路,由副团长高庆喜率领,向江口的第四团方向前进,实施分片清剿。

    东路军在开进的途中,主力第四营是先锋,团部率第十五营居中,而十四营因奉命在三蛟镇协助仪陇县大队修建堡垒,耽搁数日,所以落在了最后。

    十四营赶到三庙驿,已经是二月下旬。此时,第四营的主力沿着老观镇与渔溪镇一线驿路展开。团部率第十五营和第四营一部到达了龙山寨外围。团部的策略,是用龙山寨当典型,对苍北山寨群敲山震虎,筛出不臣之人。然后根据情况,再决定是剿灭还是筑垒。

    龙山寨归顺后,反响极好。邻近众多山寨派人递来书信,表示降伏。唯独运山以北的栓子寨不仅不归顺,反而放出话来,说栓子寨山高路险、兵精粮足,护国军要人要银,休想!正巧十四营赶到龙山寨,团长谭思贵便向王文彪询问部队情况,王文彪说一切都好,于是谭思贵便改令十四营为前锋,向栓子寨进攻。

    “谭团长和王文彪所问所答,末将就在近旁,句句听得真切!”于飞拍拍胸脯,表示他可以负责。朱平槿没有答言,只是点点头,让于飞继续说下去。

    但是,王文彪撒谎了!

    十四营当时的情况不仅不好,而且很差。

    一是训练不足,二是部队疲劳。十四营新兵很多,许多人是第一次离家远行,军事训练和思想改造都没有达标;基层军官刚刚被推选提拔上来,带兵打仗都显得生疏。部队从罗渡镇出发,先行军到金城寨,后又赶往三蛟镇施工,到达三庙驿本以为可以修整一日,谁知立即又赶到龙山寨。立足未稳,又作为全军前锋开路。百里山道,路窄草密,时时面临土贼袭扰。到达栓子寨后,十四营彻底累垮了。

    “王文彪有两匹马换着骑,他才懒得管士兵的死活呢!”于飞愤愤不平道。

    “团里知道真实情况吗?”朱平槿静静地问道。

    “末将那时率一连在前开路,不知道团里是否知道。”于飞摇摇头。但他很快补充道,他曾向王文彪派出护兵,请求降低行军速度,防止士兵疲劳脱力,但是王文彪粗暴地将他派去的护兵骂了回来。

    “王文彪就是世子您所谓的军阀作风!”于飞怒骂道,“他把十四营当作了他自己的小地盘!”

    “后来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