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崇祯十三年-第2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已经明白,这次的整军,就是要从龙安府和松潘卫开始。

    但四川那么多的营兵卫所,为什么本世子唯独选择了龙安、松潘?

    那是因为他们自己可怜巴巴地送上了门。

    ……

    会议开场,是舒国平代表总参对四川军事形势进行简介。

    舒国平站起来,走到墙边,两个太监飞快将一副大明地图挂在墙上。舒国平用竹棍在图上指点,将四川的官军和护国军的主要兵力集团一一点出。随后,又在地图上点出土暴子逃遁的方向和闯献二贼目前的大致位置。

    无论是朱平槿本人,还是协助朱平槿进行战场指挥的廖大亨等人,对四川军事形势那都是了如指掌。因此这种简介无疑是针对龙安府和松潘文武的。目的之一,是让他们对四川乃至全国的军事形势有一个总体的了解;目的之二,是让他们感受和思索龙安、松潘地区对四川和陕甘军事形势的影响。

    舒国平简单介绍完,其后便是洪其信、孙洪和吴泰三人分别代表总参、总监和总后对护国军的军制、训练、军纪、饷章、铨选、装备和后勤供应做了详细说明。这种全面细致的说明,对于廖大亨也是头一回。朱平槿注意到,廖大亨对军制、饷章和装备等事务倒是兴趣一般,唯独对军纪与后勤诸事兴趣盎然。

    “这个老狐狸,慢慢摸出了护国军的门道!”朱平槿心里骂道。他转过头去,春风拂面看着那些为大明守边戍边的将士们。

    “廖公、詹大人,朱将军,诸位将军。”

    朱平槿特地将詹天颜和朱化龙两人挑出来称呼,是因为他们两人在龙、松当地都是一把手。

    “龙、松,既是我蜀地向秦、陇和藏地伸出去的一根拐杖,也是秦陇和藏地深入蜀地的一块跳板。两地北距秦陇,西镇土蛮。阴平古道经江油关(今平武县南坝镇)向北,翻过摩天岭,便是陕西文县(今甘肃文县)。

    古之魏将邓艾裹毡而渡阴平道,立了灭蜀之首功。

    洪武年间,太祖高皇帝伐蜀。明玉珍窃据重庆,大军放在夔门,以沮汤和之军。然我朝大将傅有德领精兵渡阴平,直入成都,使明玉珍军心溃散,终尽克蜀全功。

    是故自古以来,全蜀必保龙、松!兼之龙、松与威、茂相连,安抚司、长官司多如牛毛,土司声气相连,百姓汉夷杂处,行商马帮络绎不绝。江油、石泉两县,亦有我蜀王府之王庄。如何整军精武,巩固龙、松之地,并惠及汉夷百姓,实乃急事要务也!本世子正要听听廖公、詹大人,朱将军和诸位大人、诸位先生之意!”

    朱平槿这番会议开场白,既是说明自己对龙安府与松潘卫的历史地理情况已经有所了解,更是清除摆明自己的位置——他才是龙、松整军之事的主导者和最后决策者。

    身为朱平槿的同伙,廖大亨自然明白这官场诀窍,便站起来以四川巡抚的名义表态,坚决服从世子英明睿智的领导,把龙、松之地的军队改编为护国军。

    在给詹天颜和朱化龙施加压力的同时,廖大亨也没忘了给他们一点甜头。他承诺,只要改编完成,两地军队将按照护国军的饷章关饷,一分不少,一月不欠。不仅如此,两地官员之俸禄,还将在王府官的俸禄标准上再增加五成。这多出来的五成俸禄,有一个专门的名字,叫做“高原补贴”。

    ……

    詹天颜虽为恩贡,实际上就是一个秀才文凭。可他文凭低,并不意味着智商和情商也低。

    詹天颜静静地听着,逐渐醒悟过来:这是蜀地的藩抚联手要夺朝廷之权,对龙安府和松潘卫实施全面管控!

    詹天颜有心站起来当场回绝,保住自己的名节。

    但詹天颜犹豫了。

    从石泉知县到龙安知府,詹天颜在龙安府已经干了整整五年。到任之初,他便极度震惊于当地的赤贫状态。耕地狭小,产量底下;人口稀疏,猛兽出没。无论汉夷,无论军民,个个面黄肌瘦、衣衫褴褛。汉人们吃不起盐,四肢发软;夷人们买不到茶,口鼻生疮;军士们吃不饱粮,羸弱不堪。于是他初之为政,便从最核心最关键最急迫的问题着手:

    耕地与粮食。

    这五年来,龙安知府默默领着龙安一府的百姓干着一件事:招揽流民、开荒种地、发展生产、增加收入。五年过去了,龙安府汉夷军民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提高,尤其是粮食产量,虽然还达不到温饱的程度,但总算是没有了饥馑;精神上的改变更为喜人。百姓们充满了对未来生活的向往,书院里重新响起了孩子们的读书声,军营里也出现了士卒操练的身影。

    可如果今日当场顶撞世子和廖抚,这一切的努力很可能瞬间化为泡影。或许世子会龙颜震怒,立即将他拿下拘押,扣上不尊、不敬甚至是反叛的罪名,尔后更以虎狼之军开进龙安府,让百姓们刚刚好起来的生活遭遇一场浩劫!

    “为了龙安一府之百姓,即便当街受胯下之辱,吾亦当隐忍不发!若其反迹毕现,天子明诏,吾必兴兵平乱!”詹天颜想到这里,两个帕头颤动着,挺直了身体。

    詹天颜尚在纠结,他身旁之人突然站起身来。

    原来是松潘副将朱化龙。

    朱化龙作为松潘军职最高的大将,驻节松潘城,统辖松潘卫、茂州卫、威州守御千户所、叠溪守御军民千户所和小河守御千户所及土司诸军。不夸张的说,四川西北边境的全部兵力,都掌握在朱化龙手里。

    朱化龙抛开了致辞的朱平槿,对着自己的上司廖大亨道:“末将职领松、茂防务,管着松潘、茂州两卫三所各处汉蕃军民。军中既有卫所军兵,也有营兵家丁,更有军民卫治下之汉藩百姓。既然要整军,末将敢问抚台大人,何人可入护国军?余下之人、土司蕃众,当如何处置?末将请抚台大人颁下章程,末将回去也好与众将士分说。”

    朱化龙问得妙呀!詹天颜心想。

    何人可入护国军,这可不是小事。松潘、茂州两卫三所实质上都是军民卫,治下之汉夷军民岂止数万,多少人能进护国军,一劳永逸地解决令人头痛的粮饷供应?卫所的世袭军官、正丁余丁以及土司藩众,无论如何安置,都意味着巨额的粮饷支出。这些钱,自然是要蜀王府和抚台和藩司出的。他们能不能拿出这巨额的银子,愿不愿为那边远不毛之地拿出银子,都是未知之数!这一瞬间,詹天颜觉得自己明白了朱化龙这老军头的心思,他是在用现实的银子问题推脱整军之事。即便推脱不了,有了抚台颁下之章程,对上对下都可以交代,即便将来朝廷问罪,那也是奉命而为!

    注一:明亡后,詹天颜是四川的官员中坚持得最久的人之一。1652年,他被大明的叛徒出卖,死于满清的叛徒吴三桂,年五十八。受刃时,挺立不屈。龙辅皇、邓若禹等詹部旧将请尸葬之,祭祀于乡贤祠,后由其子迁葬故乡。

第四百三十六章 花树奏对(二)() 
朱化龙是松潘副将,开衙松潘城,管着松潘卫、茂州卫、小河所和叠溪所共两卫两所。四川西北军事力量的绝大部分,均在朱化龙麾下。

    松潘卫本是松州卫和潘州卫两卫合并而成,最初乃是军民卫。既管军士,又理民事,治下还有不少带军队番号的土司。嘉靖二十四年,松潘卫由军民卫改置为军卫。可是壳子改了,里面的瓤子没有改。

    作为大明朝在松潘地区的唯一存在,松潘卫必然会在民政上发挥重大作用。那里绝大部分的汉家百姓,都在军籍簿上;领着数十万藩民的土司们,也在卫所编制中,所以卫所不想管民政也不行。

    茂州卫和叠溪、小河两所的情况与松潘卫类似。但茂州既有地方官府,又属成都府管辖,当地的汉民数量和蛮夷的汉化程度远超松潘卫,军民土司间杂的问题也远不如松潘卫突出。

    朱化龙不软不硬将了巡抚大人一军,廖大亨顿时有些发愣。

    朱化龙的问题,很明显并非单纯的如何整军,而是松潘乃至整个四川西北民族地区如何治理的大问题。

    廖大亨作为四川巡抚,他的办法,也就是朝廷的办法,叫做“羁縻”,即朝廷通过军事存在和出让部分治权,保证边境地区的太平无事。可花树下的少年处理天全的手法,已让廖大亨从中敏锐地感觉到,这套“羁縻”之成法是难入其法眼的。

    再说朱化龙伸手要银子要粮食,而藩库里既无银子,也无粮食,所以他压根就没有发言权。想到这里,他不禁抬起头,向朱平槿投去探询的目光。

    ……

    廖大亨这条老狐狸麻瓜了,让朱平槿微微一乐。

    个人在政治上的成熟与精明,并不能代替长期政治实践总结出来的经验和教训。

    羁縻之法,并不能保证将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的长治久安。播州之役、奢安之乱乃至后来的后金叛乱,都是这套治边之策在实践中的失败。当中央王朝兴旺鼎盛之时,边境少数民族还能保持着对中央王朝的恭顺,但当中央王朝衰落或者内乱时,这些少数民族立即成了觊觎天下的参与者。

    对于这些少数民族,朱平槿并非没有现成的狠法子收拾他们。比如再来一个“百万农奴得解放”,朱平槿有十二分信心保证自己的画像可以像神一样万世供奉在被解放者的神龛上。

    然而,残酷而紧迫的现实要求朱平槿不得不将注意力放在当前的主要矛盾上,那就是四川军令、政令的迅速统一,为即将到来的全国性大战提供一个稳定的兵源和粮源基地!

    想到这里,朱平槿收回心神,注视着朱化龙这位高大的湘西汉子。

    长期的高原生活,不仅让他的容貌染上了高原的色彩和风韵,也让他的行为语言染上了高原的豪放和桀骜。

    他的真实目的是什么,难道真的如他所言,就是一个粮饷之事?

    朱平槿的目光直视朱化龙,仿佛要透穿他的心肺,找出他藏在心中深处的那一根黑线!

    朱平槿轻轻一笑,惯常的和蔼笑容重回脸颊。然而没朱平槿他开口,却被身后一个爽朗的声音打断了:

    “世子,学生以为:宜以兵民分设之法,重设松潘县!小河、青川(注一)两所是否设县,不知那里有无城池。若有城池,亦应建县!”

    根本没有发言资格,且未经会议主持人允许擅自发言的人,就是会议的旁听人员、达州举人李长祥。

    在这么重要的会议上,李长祥侃侃而谈的毛病又犯了。他滔滔不绝地向与会人员讲述他的逻辑思路,夹杂着他这几日以来的心路历程。

    李长祥道,巴山的土暴子猖獗,一个重要的教训就是该地区的县域设置过疏,地方管理不能到位。

    一个县,县域数百里,境内崇山峻岭,交通不便。许多百姓一辈子就没见过官员,百姓哪里感受得到朝廷的威仪,王法的神圣?所以很容易被土暴子裹挟,走上造反的不归路。

    他在几日前借觐见世子之机,以太平县为例,请求在太平县之明通巡检司设立新县。

    谁想世子果然睿智,立即举一反三,不仅同意在太平县之明通巡检司设立城口县,而且决定在平利县镇坪巡检司设镇坪县;于巴州江口镇设平昌县;于巴州恩阳镇设恩阳县;于百丈关设旺苍县;于广元县元坝设元坝县;于广元县朝天关设朝天县;于自流井、贡井区域设自贡县;于叙永军粮厅设叙永县;于叙永军粮厅之古蔺场设古蔺县。

    这一来,不仅他建议的一个新县变成了十个新县,而且有一个新县还设进了陕西省内!

    世子此举,既让他很感动,也让他很失落。因为他一贯恃才而骄,也思考了很久才想出这个治国之策。然而世子只是瞬息间,就能做出通盘决策,分明心中还有大沟壑。

    后来,他反复揣度世子之意,得出了如下结论:

    城口、镇坪、平昌、恩阳、旺苍、元坝、朝天七县,沿巴山一字排开,必定是针对巴山的土暴子;

    自贡县,那是针对近期四川的盐业改革。以此推知,盐业必定成为四川财计的一大进项;

    至于仁怀县、叙永县、古蔺县三县,占据了赤水河和纳溪水的要冲,毗邻播州(遵义府旧称)西翼,那必然是针对播州甚至是贵州的奢安残余。

    适才听得世子要整军精武,巩固龙、松之地,廖抚要将龙、松之军整编为护国军,而朱将军则请廖抚颁下章程,以便施行。

    于是他突然想到,龙、松之地其实与巴山的形势很接近,同样的崇山峻岭,同样的地广人稀,唯一不同的,巴山里是造反的土暴子,而龙、松之地是还没造反的土司!

    既然巴山都能兵民分设,以设县任官之法平定土暴子,那么龙、松之地为什么不能用同样的法子羁縻土司?

    亲民官代天牧民,征收赋税,监控土司,垦荒种地,为驻军筹集粮饷;而营卫则守土保民,编练强军,震慑土司,与地方官府互相扶持。如此一来,边陲必固,百姓必富!

    ……

    大明的松、茂地区,就是前世朱平槿和老婆一起赏红叶看草原游九寨沟的阿坝藏羌自治州。

    阿坝是高原地带,垂直高差很大,既有终年银白的皑皑雪山,又有大片无边无际的草原。红军过草地,便是从阿坝红原到若尔盖之间的草原沼泽地带通过。北部以羌族为主(注二),西部以藏族为主。

    发展种植业,要有四个必要条件,即水、土、光、热。阿坝的水、土、光三个资源条件都不错,唯独缺了“热”。

    由于长冬短夏,年均气温极低,汉地常见的大米、小麦等主产农作物,阿坝皆少出产,只有产量极低的青稞可以果腹。无边无际的草原,成为了千里无粮之地。不知深浅的汉人贸然闯入,往往活活饿死在美如画卷的风景中。

    但上天从来都是公平的。阿坝的种植业是短板,可畜牧业是长项。在朱平槿的前世,总面积等于整个朝鲜半岛的阿坝、甘孜两个自治州,马、牛、羊、猪、兔等生畜的年存栏量分别可达数百万,年出栏数十万,产肉数万吨。此外,林木、矿产、中药、菌类等自然产出也极为丰富。然而这些珍贵的物产,因为大明朝严格死板的边贸对榷制度难以畅销内地,使阿坝长期处于极度的贫困之中。

    李长祥关于在阿坝设置州县的建策,完全符合朱平槿统治四川的战略目标。既可以强化蜀藩对松潘地区的统治,又可以充分利用松潘地区的资源,尤其是战争急需的马匹。必要时还可以借道威胁秦、陇、青海,抄了李自成老巢的后路。因此,这是一举数得的好主意。

    然而这个建策急不得。没有眼前这几位文武的鼎力支持,一切皆是泡影。清乾隆金川之役的惨痛一幕,决不能在明崇祯年提前上演!

    朱平槿的眼睛望向詹天颜和朱化龙,希望他们两位能够对李长祥的建议表态。

    在朱平槿的注视中,朱化龙缓缓站了起来,目光坚定而沉着,还隐隐有种毅然决然之气。

    他并没有看向朱平槿,依然对着他的上司四川巡抚廖大亨拱手道:“想必这位李先生所言,必是廖抚授意。兵民分设?松潘设县?那好得很!”说着,他红黑的面庞上露出一丝嘲讽之色,“那就请上官派下知县,来松潘这化外之地来试试!”

    朱化龙一言既出,刹那间,花树下的气氛冷到了冰点。

    廖大亨当场僵住,一张脸皮涨得通红。

    詹天颜依然保持着文官的仪态,正襟危坐,目不斜视。

    而自从李长祥讲完后便一直窃窃私语的白水关副将龙辅皇和龙安参将邓若禹两人,顿时刹住了话头,愕然地抬头看着朱化龙和廖大亨。

    “难道朱将军要学那王逆朝阳,来个松潘兵变吗?”廖大亨的怒气终于喷薄而出。

    朱化龙的回答更是把众人都惊呆了。

    “不错!末将来时,营中弟兄正在谋划闹饷!若此番末将两手空空回去,营中将士必反!”

    呛噹!朱平槿身后的卫士将亮晃晃的战刀抽了出来。其中一人,便是原杂谷营的班长扎西格瓦!

    “帝王之怒,流血千里!伏尸百万!”

    一句熟悉的语言从朱平槿的大脑里蹦出来。

    注一:明之青川守御千户所所城,即今之青川县清溪古城,清代之青川县老县城。

    注二:因为砖家把羌族误认为藏族,闹出了“白马藏族”的笑话。当然,这个笑话有其历史背景,不能乱打板子。

第四百三十七章 花树奏对(三)() 
如果今天花树下“流血五步,伏尸一人”,必然会导致松潘“流血千里,伏尸百万”!

    一场惨剧能否避免?

    仿佛一股冷风,强行钻进朱平槿的大脑,让它迅速降温冷却。

    松潘绝不是保宁。松潘一旦发生兵变,至少牵制护国军上万人的兵力!

    难道朱化龙千里迢迢跑到保宁府,就是单单为了说几句不知轻重的话语?为什么他敢于威胁廖大亨却似乎有意无意在避开自己?

    这个问题并不难解,朱平槿立即明白了。

    朱化龙口中所谓兵变,确有其事,并非虚言;可他自己并不想反,而且还能弹压住,没有让它变为现实。

    因为他还有最后一牌可打:向蜀王府伸手要粮饷!

    所以朱化龙尽管对四川官府拖欠将士粮饷极为愤怒,但他也只敢对着廖大亨发作,而绝对不敢对着自己放肆!

    想到这里,朱平槿重新微笑起来。他轻轻摆手,让愤怒的卫士们退下去,又用眼色将廖大亨劝住。这才转过头来,将面前的这几名文武扫视了一遍。

    当他犀利的目光扫过站立的朱化龙,老将不由自主地坐了下去。然而,朱平槿的目光却迅速划过朱化龙的面庞,落在了詹天颜的头顶。

    朱平槿不温不火,点了詹天颜的名。

    “詹知府,若松潘兵变,汝将何为?”

    “下官受朝廷大恩,当不吝残躯,领军平叛!”

    詹天颜毫不犹豫,站起来向朱平槿躬身便拜。

    他身后的白水关副将龙辅皇和龙安参将邓若禹迟疑了片刻,也都站起来表态,“末将亦愿往!”

    “汝之兵与松潘之兵孰多?”朱平槿不依不饶,盯住他们三人问。

    “自然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