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崇祯十三年-第20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注四:綦江铁矿的开采历史或许比明代史料记载的更为久远。

第三百五十六章大圣慈寺(一)() 
又到一年除夕日,家家户户好欢喜。

    今年的四川省会成都府,显得比往年更为热闹。

    秋季的农业丰收,导致市场米价稳定在二两左右,面价不超过一两五,大量相对便宜的杂粮如包谷、红苕、高粱入市,使许多穷苦人家也能每天吃上一顿饱饭。成都人喜吃善吃的长处,迅速在这些杂粮的烹制过程中发挥出来。

    碾碎的包谷粒蒸进了米饭,高粱米熬成了稀粥。红苕的吃法更多,最常见的是蒸红苕和红苕稀饭。大街小巷都有卖的炭火烤红苕,因为闻起来香、吃起来甜,成为儿童们的最爱。红苕饼做的蜜饯和红苕片做的干脆苕片,与节日市场欢迎的其他堵嘴食品,如炒瓜子、炒花生、炒胡豆、炒黄豆、卤香干一起,进了许多杂食铺子,摊到大街上,向过往的行人叫卖。

    除了主粮、杂粮外,菜油、蔗糖、蔬菜等经济作物今年也丰收了。粮价和菜价一下降,肉价也跟着往下跌,市面上猪肉、鸡、鸭、鹅、鱼、兔子等活物肉食供应充分。唯独价格坚挺的市场,就是成都东城外的牛市。尤其是耕牛,价格还在往上涨。

    米价、菜价有涨有落,这在往年也是一样,市民们早就习惯了。但有样老百姓都少不了的生活必需品大幅度降价,却让老百姓真正感受到了天大的实惠,那就是盐。

    除夕之前成都府贴出告示,宣布从此以后敞开供应食盐。任何愿意去做食盐零售生意的人,都可以到城外码头王府开设的食盐批发店去购买,起量十包便可以批发。每包五十斤,批发价只有三两五钱,折合每斤盐价只有七分银。

    每斤七十文!这个价格,比原来的官盐价便宜了两三倍,也比私盐价便宜了不少!

    如此之大的好处,让长期饱受高盐价之苦的成都市民迅速引发了的抢购囤货风潮。官府的政策向来是朝令夕改。百姓害怕煮熟的鸭子飞了,连忙行动。许多人一族一街一坊男女老幼全体行动,大清早便串联起来去批发,然后再每家分货。可赶到码头盐铺,却发现自己来得太晚。码头上人山人海,人人拿着口袋,拎着扁担,哪里还能靠近?

    抢盐潮从成都周边的水码头刮起,消息迅速向周围州县扩散,大有“除五蠹”重演之趋势。好在四川巡按刘之勃与署成都府事的吴继善等官员正在锦江盐船上。他们一见情况不妙,立即下令锦江里的所有盐船立即靠岸,就地无限制销售,尽量分散人流。事前囤积在船上的大量食盐,好歹控制了事态,没有踩出人命。

    抢盐潮爆发当晚,《复兴报》加印了一期专刊,介绍蜀地的食盐改革。

    专刊介绍,以后全省的食盐一律纳入统购统销的专营范畴,所有的食盐源头只能来自于官府盐科提举衙门在各盐厂设立的专卖店,违者一律按贩卖私盐论处。该流则流,该杀则杀。

    既然是专卖,那么全省所有专卖店执行出统一的出盐价——每斤七分银,起量十包,对全省所有个人与商家开放。至于零售环节,官府不管。

    批发价统一,任何人都可买。那么零售环节能挣的,不过是路途运输所需的运费、分销的成本以及零售商店的合理利润。这样算来,零售每斤能加多少?百姓们一看报纸,原来如此。果然,等他们好容易把盐袋扛回家,发现自家巷口的杂食店也开始卖盐了,价格只贵了区区几钱。

    百姓们抢货囤货的念头打消了。看着堆满半间屋的盐袋,懊悔之余,他们又生出许多别样的念头。

    一个五口之家,就算省着吃盐,一年的盐钱至少要二两,这已经相当于五口之家大半个月的粮钱。若是盐价能再便宜些,真正过上有滋有味的生活,那就太好了。

    ……

    食盐统购统销是罗雨虹的得意之作。

    罗雨虹在承运朝会之后,便辛辛苦苦地去川南兜了一大圈,重点的巡视地区便是富荣盐厂。在富荣,罗雨虹会见了富荣、南部和犍为三大盐场各家盐商派出的代表,了解了他们的想法和诉求;实地查看了井盐的生产流程,掌握了生产成本的各项数据。

    最后,她终于与各家盐商定出了一个合理的官方统购价:每斤银二分五厘。然后加上王府代征的盐税每斤银二分,仓储包装成本银一分,合计每斤统销价银五分五厘。一包盐五十斤,则每包值银二两七钱五分。

    精明的盐商们对这个优厚的采购价格欣喜欲狂,因为这个价格意味着他们的上井有百分之一百三十以上的利润,中井有百分之八十的利润,下井有百分之三四十的利润。就算卤水寡淡如清水的下下井,只要精打细算,也能勉强保本。

    全省统一的采购价格,还意味着完全没有行贿受贿的成本。而行贿官府的支出,曾经占到总成本的大头。

    除给出了优厚的统购价,罗姑娘还承诺,未来三年之内,蜀王府将按这个价格敞开收购食盐,有多少便收购多少。

    高额的利润和稳定的预期,促使让盐商们对罗姑娘也做出了两项保证:一是绝不贩卖私盐,否则甘受朝廷律法的制裁;二是再不拿那些废纸般的盐引滋扰官府。盐商们还和罗姑娘达成了几项协议,其中一项是合股成立新商号,在自流井和贡井地区打钻新井;另一项是盐商们出资,请四川机器局为盐井钻探研发制造新型的专用设备。

    在罗雨虹视察富荣盐厂期间,新任的代理巡盐御史方尧相和荣县、富顺两知县全程陪同,并且按照罗雨虹的指示,以官府的名义出面,以公允的价格将自流井和贡井地区的大片地区征收到了藩司,成为了官地。

    当然,罗雨虹会在一个适当的时机,将这些土地从官府名下买走,成为蜀王府的府产。她知道,当自流井和贡井地区的盐业繁荣起来之后,这里的土地将会成为有价无市的金饽饽。在古代疏漏的法律体系中,一块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权力上至太空,下至地心。一块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就意味着该块土地上的盐井勘探权和采矿权。

    为了最大程度的获取利益,她甚至已经将算盘打到了她不熟悉的政治上:将富荣两县合并为一个新的直隶州:自贡州。而自流井所在的荣溪河边,便是她规划的自贡州新城。

    只是抢盐潮的猝然爆发,再次提醒她,这事一定要等朱平槿回来后两人商量后,才能付诸于行动。

    仅仅一个抢盐潮,就闹出了这样大的风波。没有刘之勃与吴继善当机立断,不知会踩死多少人!朱平槿正在前线拼命,大后方发生这样的事会给前线战局带来多大的影响?想想都让人后怕。

    抢盐潮终于过去。昨夜,罗雨虹睡得很晚,不是因为工作太忙,而是她比较兴奋。

    广安和岳池两地大胜的消息,昨天传回了成都。百姓们风传,世子在两地杀贼数万,光是俘虏,就用绳子绑了几里长,所以晚间便有百姓自发放起了鞭炮。

    罗雨虹与朱平槿保持着两三天左右的信息时差,当然知道朱平槿的胜利没有这么夸张。但打赢的消息的确有助于巩固朱平槿的政治地位,所以她也懒得去辟谣。

    官军在巴州方面的攻势,罗雨虹所知的要少很多。但据刘之勃说也较顺利,目前正在巴州外围的山寨据点与土暴子拉锯。等到广安方面的护国军腾出手来,这些死守巴州的土暴子可能就会撤退,从而让一心占领巴州的官军捡个大便宜。

    仗是打赢了,可朱平槿又来信说,他还不能离开川北回成都,一起共度春节,什么时候能回来也没准。为此,他向罗雨虹作了诚挚的道歉,请求老婆理解并支持。

    老公人在川北,领着万余军队。理解也好,不理解也好,罗雨虹又有什么办法呢,难道跑到川北去把他揪回来?

    既然各方面的情况都很好,罗雨虹便决定今日放假发红包,让王府的官员们和太监、宫女们都高高兴兴轻松几天,顺便拉动下自己的情绪。

    红包发放的规矩曹三保和郑安民这两位内相和外相早就商量好了,就等罗姑娘一句话。罗雨虹一点头,王府里立即洋溢起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那些太监和宫女走路说话都带着笑。有家在外头的忙着告假,然后找相好的朋友将王府发的大堆慰问品搬出王府,租车运走;没家的只好留在王府,托人将那些好东西捎到市场去卖了,换成几张银钞,然后等着罗姑娘的节日安排出来,看能不能找个机会出府去耍上一天。

    ……

    罗雨虹给别人放假,前提自然是她给自己先放了假。

    除夕早晨,她懒懒地睡了美容觉,然后披头散发地喝了红苕稀饭加鸡蛋。等到精神清爽了,她便叫同样没有男朋友陪在身边的小红、谭芳和新来的秘书、吴继善的女儿吴素琪一起更衣梳妆,准备出门到最近的寺院大慈寺,进行每年一次的老节目——进香求子。

    “小姐,今天出门还是不戴锥帽面纱?”小红边给罗雨虹梳头边问。

    “不戴!”罗雨虹找了个新理由回答,“女人化妆,不就是给男人看得吗?”

    “这倒也是!”小红歪着脑袋若有所思。不过这小宫女立即想到了下一个问题:“只是那些坏男人看了我们的容貌,起了邪念怎么办?”

    “正常的男人都会起邪念,不起邪念的是太监!”说话的不是小红,却是站在一旁的吴素琪。她今年十五岁,圆圆的脸,大大的眼睛,颇有乃父的影子。乍一看是活泼可爱的萌女孩,可一说话尖压利齿,一点也不像他爹的圆滑阴险。

    谭芳悄悄给吴素琪使了个眼色,提醒她大殿的门口站着太监秦裔。自从曹三保回到王府之后,专门把秦裔叫去谈了一次。从此他出现在罗姑娘门口的时候便多了起来。就算他不在,一定也有其他太监守着。罗雨虹从朱平槿的密信中知道是老公的安排,又觉得老公有点疑神疑鬼,便索性不管这事,让他们想站便站。

    “咋了?本来就是!”

    被人提醒,吴素琪却撅起嘴巴,不服气地辩解道:

    “我听江南回来的下人说,南京苏杭那些女子,专门学在男人身上下功夫!什么诗呀、画呀、雅舍呀、精室呀、男儿装呀,哄得那些才子个个自以为风流倜傥,大把大把的银子往她们身上扔,点一支蜡烛便要几十两!南京东林党那几个闲来无事的老东西,还搞了个什么花魁大赛,评了个‘秦淮八艳’!

    喂,知道这八艳里有谁吗?听说有马湘兰、卞玉京、李香君、董小宛、寇白门、顾横波、柳如是和陈圆圆。你们知道吧,那个柳如是今年初嫁给了虞山先生(注一)。虞山先生除了按妻礼把柳如是娶进府去,还专门给她起了一座雅舍,名曰‘我闻室’。知道为什么叫这名字吗?原来柳如是先与松江才子陈子龙有点那个意思……”

    吴素琪突然停下不说了,这可急坏了一个人。

    注一:钱谦益

第三百五十七章大圣慈寺(二)() 
任何一个时代,都会出现些明星偶像。当然,除了这少数人红起来,更多的人只配吃土,乖乖剩了当粉丝的命。粉丝们在人类社会从众行为模式的驱使下,自觉不自觉地交出了自己的灵魂,为了自己的偶像而付出、而癫狂。

    中国的历史太长,曾经在全国范围内红过并写入史书的的明星人物不少,著名的男有潘安、女有玉环。而如今大明朝的风月场、娱乐圈,当红的少男少女偶像不是别的,正是那一个个身世坎坷美貌多愁敢爱敢恨多才多艺的秦淮八艳。

    小红从小在王府里长大,哪里听过这么过瘾的才子佳人故事?于是连忙停下手中的梳子,转头催促吴素琪接着说。谁知她一转头,便看见谭芳用手抿着嘴在无声地发笑,而吴素琪扁着嘴在做鬼脸。

    啪!

    罗雨虹把金丝绞成的发簪重重拍在梳妆台上,镜子里一张模糊的俏脸上挂着冰霜。

    “好好的良家妇女不娶,就去这些青楼妓院鬼混!一个个好端端的家庭,都被这些妖精一样的小三、小四给毁了!男人女人都是人,凭什么男人就可以三妻四妾,我们女人就要守节守寡?还传为佳话!狗屁!那都是一些吃多了拉不出屎来的混蛋狗东西编的!小红,你不要被骗了!等你家宋大个娶个小的进门,有你哭得时候!那些黄土坡上的老陕,最是歧视妇女。小心他吃饭都不准你上炕,请你端碗蹲门槛!”

    没等小红表态,谭芳连忙接口:“罗姑娘说的极是!我爹曾教过我一首诗,记着有两句是‘只听新人笑,哪闻旧人哭’。我爹说了,每个才子佳人故事的背后,定有一段伤风败俗的隐情在里面!”

    嗯!罗雨虹高兴了,老气横秋地重重点了点头:“难怪你这么孝顺,原来是你爹教得好!朱平槿经常给本姑娘说,自古忠臣出于孝子之门。我看你就是个忠臣!”

    平白得了领导这么高的评价,谭芳连忙跪下谢恩。罗雨虹却没叫她起来,又问道:“你爹给你娶二妈了吗?”

    二妈就是小妾。谭芳清楚罗雨虹问话的意思,连忙回答:“母亲大人过世后,父亲便含辛茹苦,一手将我姐弟二人拉扯大,哪里还会娶小?”

    “看看!这才是中国好爸爸!”罗雨虹大为感慨,不顾脑袋上斜吊着一把梳子,离座亲手将谭芳扶起来,“要让朱平槿也来学习你爹!记着,你要抽时间写篇文章纪念你爸爸,发表在复兴报的头版上。重点么,就是不纳妾、不嫖妓,不找小三!孔夫子曰过什么?”

    家学渊源、精通儒学的谭芳立即将罗姑娘跳跃的思维连贯起来:

    “父慈夫义!”

    “对!他得对我有义!纳妾就是不义!”罗雨虹望着铜镜中自己昏黄不清的容貌,兴奋地道。

    不知过了多久,四个女人终于收拾妥当,出现在世子府大殿的门口。

    既然决定悄悄的进村,打枪的不要,于是罗雨虹今天只插了一根金簪,带了一对珍珠耳坠,稍微有点富贵家小姐的样貌。另外三位本来决定当丫鬟,但当吴素琪看了为她准备的衣服,立即变卦坚决不干,最后只好让她当二小姐。

    一个宫女过来禀报:“郑大人在殿外候见。”

    “今天不是说好放假吗?”罗雨虹心想,“难道朱平槿有什么紧急消息?”

    她心里想着,嘴里却道请郑大人进来。

    拿到过年大红包,人逢喜事精神爽。郑安民面色红润、走路轻快,还换了身簇新的带一圈狐狸毛的官袍。

    罗雨虹见到郑安民,不等他开口便问道:“郑大人,明日正旦朝拜、宗庙祭祀,一应事物是否安排妥当?”

    “曹公公回来,臣就轻松多了!”

    郑安民笑道:“各项礼仪均已安排妥当。二王子虽有旧疾,然不碍领着拜祭。其余郡王小宗,都回说明日准时到。明日上午,蜀地宗室和大臣先在端礼门前的御道上站班,吉时一到,先向门楼上的太祖高皇帝真容像磕头;然后进得承运门,在门内广场向世子宝座磕头。领拜的,宗室是二王子,外官是刘之勃与陈其赤。礼成之后,宗室再由二王子领着到宗庙,向历代先祖磕头。其余的宗妇官眷诰命,则来向您请安贺岁。”

    郑安民口中的二王子,便是朱平槿的庶出弟弟朱平樻。朱平樻已经满了十岁,有资格封郡王了。所以这次朱平槿领兵出征,礼仪上的事情就按惯例由他领衔。

    “本姑娘的讲话稿我看了,很好。郑大人辛苦了,还有什么问题没有?”

    郑安民踌躇片刻回道:“贾审理奏报,德阳废王哭闹道,他情知罪孽深重,可他也是献王子孙,想乘此机会向祖宗磕头认罪。”

    正值年节时分,郑安民却提起被除了封国,禁锢高墙之内的德阳王,分明是在替德阳王求情。罗雨虹一想,也觉得朱平槿当时处理德阳王有些过重。德阳王为了脱罪,几乎献出了他的全部个人财产,连郡王府和庄田也被没收了,现在就是一户普通人家,想来也不会对朱平槿的施政造成什么干扰。

    起了恻隐之心的罗雨虹于是点点头,对郑安民道:“藩国宗室犯罪,职在长史司。郑大人兼着右长史,可依律处置。过年之时,祭祀祖宗,夫妻团聚,也是人之常情。”

    “下官谨遵罗姑娘令旨。以臣所见,可在城里准备所大点的宅子,让德阳废王一家住进去。这样,既可继续禁锢,也不会失了天家脸面。”

    “行,郑大人去办吧。”罗雨虹已经急着出门了,这话就是逐客令。

    郑安民得了罗雨虹的答复,却没有转身离开,他犹豫着怎样开口。

    罗雨虹问道:“郑大人还有事?”

    “臣听说罗姑娘要去大慈寺上香,这个……臣家中老母、岳母、弟媳、女儿一干女眷就琢磨着,能不能跟着罗姑娘一起去,也好沾沾罗姑娘的灵光……”

    原来是这等小事,罗雨虹放了心。

    “行!”心情舒畅的罗雨虹爽快地答应了,“不过本姑娘是微服前往,你叫她们不可张扬,跟在本姑娘身后即可!”

    “臣遵旨!”

    郑安民高兴地行了一个大礼,转身离去了。罗雨虹这时才发现有点奇怪,既然要上香,自己去便是,为什么非要跟着本姑娘一起去?为什么跟着本姑娘一起去,便高兴得像捡了宝似的?难道本姑娘果然有灵光护体?

    没等罗雨虹想明白,又有宫女进来禀报,说太平王妃今日也要去大慈寺进香,问罗姑娘去不去。如果要去,不妨大家一起去。

    咦?又来一位要同行的?

    太平王妃是朱平槿正经的亲四婶,与蜀王府关系一向亲密。罗雨虹还没正式嫁进朱家,这等亲戚长辈自然是不好得罪的。

    身在豪门苦自知,出个门也这么难。罗雨虹叹了口气,招手让三个姑娘回屋,重新打扮。

    ……

    太平王妃是保宁府举人之家的嫡出。三十出头,还是风华正茂的年纪,可惜却和朱平槿的妈一样,早早守了寡。

    她实际上比朱平槿的妈还惨。因为朱平槿的妈有朱平槿这样一个孝顺能干的嫡亲儿子,但太平王妃的肚子却不争气,一个可以继承爵位的亲生儿子也没有,只生了个不安分的女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