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崇祯十三年-第17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火铳班的班长是韩大树的老大韩昌盛。他所选战线距离大门不过二十步。火铳兵排得很稀疏,彼此间留出空隙,可以让身后列阵的短矛兵顺利穿过,也可以使延展的火力线接近于扇形,无死角覆盖大门。

    等阵型准备妥当,许狗儿向下挥动了手臂。一名士兵肋下夹着个十斤重的火药包,猫着腰冲了过去。火药包已用多层油布捆好,还绑了一截三尺长的竹子当撑杆。那士兵没有遭到弓箭袭击,很顺利跑到了大门外。他把撑杆落到地上,火药包抵牢在门环下方,然后用火折子点燃了引线。确认引线冒出火花后,他迅速握拳竖起大拇指向后示意,随即转身跑回。

    “轰!”

    火药包猛地炸开。红光一闪,白色烟焰腾起。大门里先是数声惨叫,又是一阵嚎叫。没等许狗儿看清大门的动静,几个汉子已经提刀握枪从烟焰里钻出来,怪叫着向护庄队战线直冲而来。

    韩昌盛瞄准了当先的一人,大喊一声“放!”,随即扣下了扳机。

    龙头上夹的火绳向前向下翻转,点燃了火药。手指一松,龙头立即弹回原位。药盘上的火星通过铳管上的传火孔引燃了铳膛中的发射药,发射药爆炸燃烧,释放出大量的热能和气体。高温气体迅速膨胀,推动着前方一个三分厚的中空松木塞向前运动。在高压下渗入松木塞的高温气体又将松木塞前方的薄绵纸碳化,烧成灰烬,并把它们包裹着的八粒二钱重小铁子露了出来。

    “砰!”

    火铳带着巨大的后坐力猛地撞击在韩昌盛的右肩窝上,让他整个身体往后一耸。铳口瞬间喷出大量的白烟,遮蔽了韩昌盛的视线,让他无法判断自己到底打中没有。

    “砰、砰、砰!”

    几乎同时,十二支火铳连续打响,从铳口喷出的白烟形成一道浓密的雾墙。

    三个短矛班列成三列横队,部署在火铳班的横列之后。只等上官一声令下,就要向大门冲击。可是连长的冲锋口令始终没下。

    “怎么回事?”许狗儿兀自张望,自言自语,“怎么没动静了?”

    或许是对他的回答,烟雾里顿时就响起了杀猪宰羊般的惨叫声。惨叫声转瞬即逝,又没了动静。

    “一排小心前进,查明情况!火铳班原地装填!”

    上过多次战场的许狗儿不改他的谨慎作风。他并不贸然解散队形快速前进,反而小心地结阵前进,防止有贼人突然冲过烟雾来砍杀。

    微风拂过,烟雾飘散。

    眼前景象让许狗儿和所有人大吃一惊,包括火铳班的始作俑者们。排铳之后,已经没有能够站立的人了。六人横七竖八躺在冲锋的路上。其中两人脸朝下俯卧,一动不动,身下一大摊血;剩下四人没死透,身上血洞还在汩汩冒血,嘴里发出微弱的呻吟。眼见官军上来补刀,他们立即挣扎着求饶。短矛兵们没有时间与他们啰嗦,一人几矛头戳下去,哀嚎声便终止了。

    “这火铳这么厉害!”

    王苹从许狗儿身后窜出来,想去抓韩昌盛的火铳,却被韩昌盛恶狠狠的眼睛给瞪了回去。他讨了没趣,又跑去用脚尖将一名死者的脑袋勾正,欣赏死者最后的表情。

    王苹正看得有趣,许狗儿在他耳边突然一声大吼:“王苹,你既然要加入我们,便要遵守护国军纪律!战场有战场纪律!顺便乱跑,扰乱阵型,那是要杀头的!知道不?”

    熊春跑了,熊家被一把火烧成了白地。熊家坳的老百姓虽然大都姓熊,许多人与熊春沾亲带故,但他们在认清现实之后,没等护庄队动员,立即回家收拾了东西,老实等着护庄队将他们带到未知的地方去。好几人还向许狗儿提出,能不能通知附近村庄,让村民一并迁走。那些村庄里有他们嫁出去的闺女、大媳妇的娘家舅子等各种亲戚朋友。

    许狗儿对熊家坳村民的主动靠拢大惑不解,村民们连忙向他解释:熊春不死,按他的秉性,定会招来土暴子报复。谁家没走,谁家就可能成为他的出气筒!

    放跑熊春竟有这个好处!

    明白过来的许狗儿大喜过望。他连忙抓住时机宣布,他带的是蜀王府亲兵。村民们去的地方不是深山老林,而是县城。城里有空余的房子,城外有荒芜的好田。房子可以分给他们住,田也可以分给大家种。不过,想进城住房子分田地必须答应两个条件:一是土暴子包括熊春来了,大家都得拿起武器守城;二是按照蜀王府的规矩必须交租。

    跟了王府兵走,必然要被王府兵裹挟着拼命。早被裹挟惯了的村民对此早有心理准备,默默接受了命运的安排。可分房分地这种好事,村民们根本没想到。

    许多村民顿时将许狗儿围在中间,就关心的问题展开了细致咨询。眼看着许连长实在脱不开身,心里惦记着爷爷的王萍向韩昌盛打了个招呼,便向十几里外的团坝王家庄跑去。

    注一:大竹县的抗贼小英雄。多部史书中对他皆有记载。

    注二:明代的武举制度并不完善。崇祯年后,才有武状元之说。武举制度的完善与兴盛,主要在清代。

第三百零七章猛虎归山(三)() 
冯如虎留守县城,并不是意味着他可以翘脚睡大觉。他一样有事情要做,那便是把城里人口和空房子登记出来。

    他气息怏怏提着空马鞭,索然无味地走出县学,身后跟着他的三弟冯如彪和家丁冯长贵,以及热心社会公益的教谕费老先生。冯如虎士气低沉,当然是因为他对所谓的登记工作毫无兴趣,更因为他对所有权、使用权改变这类涉及切身利益的事情天然迟钝。

    费老先生一眼看出了冯如虎的无奈,于是笑嘻嘻对他道:如果冯将军信得过老朽,不如将此事交予老朽来办。老朽在大竹数年,不敢说桃李遍布,在这城里还是有几个学生的。让那些年轻学子们跑跑腿,这事情也就成了。”

    冯如虎迅速露出了喜色,可没等他开口,费老先生又说道:“冯将军不忙道谢,老朽先要问清楚:这登记有何用处?”

    冯如虎怕费老先生反悔,连忙讲了昨晚三人商议的事情,这下费老先生倒真踌躇了。他是过来人,对这些涉及钱财的事情很敏感,所以连忙相问,如果那些有空房子的人不愿腾出来怎么办。

    “怎么办?”冯如虎还没想好,他三弟已经替他大哥做了回答。他噌地拔出半截腰刀道:土暴子要攻城,如果城池守不住,那土暴子会怎么办?土暴子会不会轻言细语与他们慢慢商量?

    “王师乃仁义之师,行事岂可与土暴子相比?”费老先生有些不高兴了。

    “仁义之师”四个字提醒了冯如虎。世子在松林山讲课时经常提到这个词,并且要求王府的干部时时都必须牢记在胸。“护国安民”的本质,就是广行仁义,就是给最多数的百姓以最大的好处。政治决定军事,军事要服从政治。所以蜀王府的军队,无论是护商队还是护庄队,都不是单纯打仗的组织,它的根本使命是以武力实现护国安民。

    冯如彪被费老先生骂了,正要争辩,却被他大哥杀人般的眼神给瞪了回去。冯如虎堆出笑脸,先向费老先生道了歉,然后说明现在局势紧急,不得不采取这种办法来应急。如果百姓不入城,他们的命运便只能听任土暴子摆布;如果进城的百姓风餐露宿,他们就不可能与护庄队同心协力一起守城,甚至还可能闹出内乱!

    冯如虎还补充道,现在城外田地大量抛荒,如果明年春天不能播种,那么来年一定会出现粮荒,他和蔡监军决定将荒田分给进城百姓耕种。

    冯如虎的解释并没有让费老先生更安心:“应急之策当然无可厚非。只是这城里城外田宅,哪一样是没主的?将来主人回来索取,又当如何?”

    这些高难的问题冯如虎压根没想过。因为在他的意识里,既然有了监军,那么这些文人的事情就该由监军来应付。

    见到冯如虎发窘,费老先生没有嘲笑。他认真想了想道,这些事情确实比较难。不过既然事急从权,可先以蜀王府名义发布公告,并给那些房主田主们打张借条,申明他们将来可以讨回这些财产。只不过,这几年欠缴朝廷的赋税要补扣了。

    “我就说吧,老先生既能独守孤城一年多,定然会有好办法!”冯如虎高兴了,随手给费老先生戴了一顶高帽。他道声有劳,转身便走,可走了几步,又觉得一个安排不妥,于是折了回来。

    “费老先生,这大竹县正堂官印在哪儿?”

    “能在何处?自然还在老朽破屋里!”

    说起这个大印费老先生就有气。前任知县听到风声土暴子要来,便将大印悬挂在县衙大堂梁上,携全家夜遁。第二天县丞和衙役们才发现大老爷已经跑了,全城人心惶惶,都跟着往南跑,许多人一直跑到了重庆府。土暴子进城时,全县空若死城,只有费老先生一人死守大成殿。好在土暴子里有头领读过书,知道孔夫子与大成殿的神圣和庄严,便没有为难他。否则费老先生只有以身殉道,血染大成殿。不久土暴子继续南下,被从重庆府北上的官军打败。不堪土暴子欺压劫掠的邻水县百姓也暴乱了,土暴子这才心不甘情不愿撤出了大竹这座没有油水的空城。

    “老先生真乃孤胆英雄也!”

    冯如虎翘起大拇指大赞道:“百姓么,自然还是相信官府。县官大老爷跑了,他们岂能不跟着?借房子借地,自然是官府说话管用。既然大印在老先生手中,不如那公告借条就盖知县正堂之印!”

    “老朽虽说暂管大印,可没有用印之权啊!”费老先生连忙摇手。说明他这教谕没有品级,只是一个不入流的小官,岂敢擅自替朝廷做主?

    “谁说小官不是官!老先生管着孔圣人香火,谁敢说小官?”

    冯如虎的刁蛮本性上来了,谁被咬住了都跑不脱。

    “本官这便和蔡监军联名上折子,让省里先委老先生署理县事!等朝廷旨意下来,老先生便是不折不扣七品县尊大人!”

    ……

    就像省城的瘟疫危机一样,小道消息的传播速度永远比正经的告示通知更快。土暴子即将回来报复的可怕消息,像涨了翅膀一样在四乡八里飞速传播。传播的速度越快,传播的范围越广,消息便越走样,越恐怖。

    在通往大竹县城和南方邻水县的各条道路上,很快出现了背着老娘儿女,缠着包袱,推着车子,牵着牲畜的逃难人群。人们回望自己辛苦搭建的家园,留下世代身影的田地,忍不住再次回头看一眼。这一眼望去,那泪水就像断线的珠子一样落下来。可尽管舍不得,还是要走的。他们相互间擦干了泪水,终于义无反顾地离开了。

    没有人不渴望太平宁静的生活,可是天杀的岁月却逼得人没了活路!

    百姓背井离乡,被早早便出城走乡串村做动员的蔡绍諴发现了。他问清原委,当即抛下护兵,匹马赶回城里。他找到冯如虎和费老先生,三人一碰头,立即商量出一套办法。

    费老先生以官府的名义出具告示,张贴于四门和城郊乡里,让百姓不要慌张,带着家人和能吃能用的东西避居城内。城里有蜀王府精锐驻守,可以保全全城百姓无虞。等到把土暴子打退了,县衙就将城外好地租给百姓们耕种。有了城池和军队的保护,他们再也不用怕土暴子抢东西了。

    费老先生还要组织城里的学生、衙役与乡老,妥善安置那些逃进城来的百姓。征用城里的车辆和牲畜,帮助城外百姓搬家。

    冯如虎则出动他的冯家兵,把住四门,防止土暴子的探子趁机生事抢城,并协助费老先生对进城百姓进行登记造册。

    百姓不是军队,可以日行百里。他们搬家,那是连同家什杂物和更重要的粮食、农具、牲畜一起搬来。一趟怎么能搬完,总得两三趟才行。离县城最远的百姓,可能十天都搬不完。

    这么长的时间,为了防备土暴子突然袭击,必须要有骑兵中远距离警戒。可城里马匹很少,护庄队的马匹连同费老先生拖车的驽马,总共只有五匹。许狗儿骑了一匹出去,向邻水县报信用了一匹,冯如虎的大黑马被刀子伤了胸脖,现在只有冯如彪的马还空着。所以冯如彪单枪匹马被派了出去,一旦发现土暴子袭城,立即用烟花报警。

    最后剩下老韩一个伍,负责征集壮丁派发民夫。一大拨人到北山去砍树子和竹子,砍完扔进山边小河;另一波人则霸住东门外的石桥,将顺流飘下来的树子竹子捞上来。竹子做兵器,树子当柴禾。河边的鹅卵石也顺手捡了,不能留给土暴子。

    城里的工匠当然更不能闲着,都要征来帮忙参加城防工事的修缮和守城器械的制造。

    乱哄哄的大逃亡开始了。

    每一刻钟,都有几个十几个家庭鱼贯走入城门洞,其余则在冯家兵的吆喝下焦急排队等待登记。可是许多人家登了记进了城,放下家什还要出城搬东西,回来时只好重新排队登记一次。诸如此类的事情层出不穷,让蔡绍諴和费老先生到处奔走,几乎跑断了腿,反倒是负责城防的冯如虎相比轻松许多。

    ……

    忙乱的白天终于过去了,黑沉沉的夜色笼罩了大地。一轮弯月轻巧地挂在半空,让远方的山形隐隐约约。所有外出的部队已经回城,包括许狗儿、韩大树的部队和邻水县送信的骑兵。部队聚齐,这让蔡绍諴安心不少。城外百姓仍在三三两两逃进城来,城内难民已经不少于三千。再过几天,或许还会有三千人逃进城来。

    毫无睡意的许狗儿与蔡绍諴并肩站在东门城墙上,迎着刮过城头的山风,看着远方。星星点点的火光若隐若现,那是百姓夜间赶路点的火把。

    许狗儿阴着脸,把内心担心说出来:“那团坝王苹怎么回事!打完了熊家坳,他便急着回家去。怎么这时候还没回来?若是王家肯进城,我们便多了不少的兵!”

    蔡绍諴若有所思:“我打听过了,王苹家在本县是个有名的乡绅。团坝五千亩地,他王家就占了一多半。族里七八房,丁口一两百,家大业大,怕是割舍不下呀!这些士绅有力量,但不好管束。我们要尽力争取他们,让他们为王府所用。只要他们拥护大明,不肯投靠土暴子,我们都可以团结。这便是世子常讲的统一战线。”

    许狗儿阴沉的脸挤出一些笑容:“人家已经把孙子送上门来,那就表明了态度。我们当然不能推出去!只是……王苹漏过口风:他家院墙高着呢。就怕他们仗着养了几个庄丁,不肯进城!”

    两人正说着,便见两个火点快速移动,翻过东门外小山岗,向东门直冲而来。

    火光的移动速度表明他们是骑兵。

    蔡绍諴和许狗儿不约而同走到了城堞边。当先一匹马,冲到城门下。火光映照之下,正是两人正在议论的王苹。

    “蔡监军、许连长!”王苹恼怒地向城头上的两人喊着,“爷爷是个死脑筋,死活不肯走,家里那些长辈也不肯走!我嘴皮磨破了也没用!只有族兄王萱一块过来!”

    王家不肯进城,蔡绍諴心中失望。可王苹、王萱两兄弟来了,说明王家仍是护庄队的可靠同盟军。蔡绍諴压抑住情绪,在城头上大度地向王苹、王萱两兄弟招招手:“爷爷以后再劝,你们来了就好!”

    正在几人说话的当口,突然北边半空中炸出一个美丽的烟火。光点呈球型飞散,红色、黄色、紫色,绚烂夺目,一霎时将黑黢黢的山川大地映得清晰无比。

    “哇!好看!”王苹鼓掌大叫起来。

    “好看什么!还不快进城!”许狗儿怒斥他一声,“战斗警报!土暴子来了!”

    仿佛心有灵犀,天空中传来一道尖厉的啸音,接着是一声爆响。

    “赶快把城外百姓放进城!”蔡绍諴恨恨吼道,“进城后再行甄别!”

第三百零八章猛虎归山(四)() 
大竹县北门外荒芜的田地上,成千上万土暴子或站或坐,黑压压好大一片。他们既不呐喊,也不奔跑,就这样静静地呆着、看着,整个队伍竟然鸦雀无声。

    趁着土暴子没有封锁另外三个门,王萍兄弟和冯长贵一大早便骑马出去,组织剩下的难民从南门进城。小小的县城里,聚集了七八千人,真可谓人满为患。冯如虎对招抚难民那一套婆婆妈妈的烂事不感兴趣,早早便带着他的小弟和家丁巡城去了。

    冯如虎骑在他大黑马上,沿着北城头巡视。马鞍上横跨着他的御林军大刀,手上捏着一副搭箭的硬弓。

    “妈的,这就是土暴子大队?这辈子总算见识了!”

    冯如彪跟着他大哥的节奏开骂:“狗屁土暴子,就他妈快饿死的叫花子!昨晚还有篝火。从天亮到现在,一个多时辰了,反而一点烟火都没有!他们吃的难道是北风?”

    冯如虎看清土暴子的阵势,轻蔑地笑了笑:“他们根本没准备扑城!没有云梯,难道叠罗汉上城?我们起码还有一整天时间!用不着与他们干耗着,走,我们去选兵!”

    说着,冯如虎轻柔拨转马头。脖颈上缠着厚绷带的大黑马好像懂了主人的话语,它顺从地在狭窄的城头上转了个身,向北门旁的坡道走去,然后耐心等待主人下马,它好自己走下去。

    ……

    城下土暴子首领黎虎,是名二十几岁的青年。去年这个时候,他还身着青衣,腰挎短刀,带着一帮衙门里的弟兄在达州街面上横冲直撞。

    “除五蠹”一起,他转眼间便从一名光荣的政府公务员变成了一名十恶不赦的反贼。这个过程发生之快,连黎虎自己也觉得匪夷所思。

    造反的理由很多,一时也说不清,总之他反了,走上了与这个庞大王朝势不两立的道路。从此以后,在他的面前只有三条路可以走。一条路是成为新朝的开国功臣;二条路是千刀万剐,挫骨扬灰;第三条路么,那就是接受招安,继续为朝廷效力。

    万州城茶馆里说书人的场子,黎虎是最喜捧场的。说书人口中的及时雨宋江宋公明,则是他最崇拜的英雄。虽然这个英雄死得有些窝囊,但黎虎并不认为是宋江的错,而是天杀的朝廷背信弃义。自打他落草之后,他就仿照宋江,打起了“替天行道”的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