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崇祯十三年-第1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服官像。

    朱平槿的讲话篇幅不长,但与常见的四六骈文官样文章不同,这篇讲话通篇白话,而且很有内容。

    讲话中重点强调了两点。

    一是以民为天,以仁治国,高度地重视蜀地民生。

    要减租减负,与民休息;要防瘟控疫,减少疾病;要鼓励垦荒,增加耕地;要疏浚堰口,确保明年春耕用水;要推广农业机具,提高生产效率;要做好粮食储备,应对灾年荒年。要推行移民,均衡土地与人口;要团结西南少数民族,平等相待,赤子四海;要凝聚蜀藩宗室,牺牲小我,成就大我……

    二是高度地重视蜀地土暴子。

    朱平槿指出,土暴子流窜川陕,占州据县,盘踞巴山,已是一股不可忽视的流贼。土暴子以抢掠为生,戕害百姓,荼毒地方。土暴子一日不除,四川一日不得安宁,民生一日不得改善。朱平槿要求四川官府,认真按照皇帝的重要旨意精神,克期完成清剿土贼的任务,尽快将巴州一州两县夺回来。

    朱平槿打破了藩王讲话中只讲理念、不谈现况;只讲空话,不谈实务的传统,批评了四川某些土豪劣绅鼠目寸光、利欲熏心,目无法纪。指出他们残酷剥削佃户,那是自取灭亡;批评了部分在川官军,指出他们军无斗志、坐吃粮饷,畏敌如虎,扰民甚于剿贼。

    朱平槿宣布,为了庆祝他自己胜利登上承运殿,决定赏四川官民银花钱两万。蜀王府所属官员、军士、庄户和其他属于王府系统的人员,无论职务高低、男女老幼,通通涨大水,一律发银钞一两。另外,向蜀愍王葬礼随礼的官员士绅,个个皆有回礼。

    听完了世子的讲话,钦差正使黄锦、石泉郡王朱宣堄、四川巡抚廖大亨分别代表皇帝、蜀藩宗室和全川人民,对朱平槿新晋管蜀王府事表达了最热烈的祝贺和拥护。廖大亨向钦差和世子殿下保证,在皇帝的正确领导下,在世子殿下的亲切关怀下,四川官府有决心、有信心、有能力完成朝廷赋予的神圣使命,在崇祯十四和十五两年时间里,收复四川失地,剿灭土暴子,或者将他们赶到陕西。

    典礼最后,全体参会人员再一次用充满感情的语言赞颂上天,让天家诞生了这样聪明睿智的宗蕃,让蜀地官绅百姓拥有了这样仁义贤明的世子。

    仪式结束,在场官员并没有散伙。他们还将在蜀世子的带领下,参加端礼门城楼上太祖高皇帝画像的揭幕仪式。

    这场仪式与坐殿仪式有所不同,因为它对全川百姓开放。

    ……

    一大早,得知消息的省城百姓便在宽阔的皇城坝上聚集。戒严的王府护卫和官军立于御道两侧,将数万人隔成了大致平均的两大堆。

    人人身着压箱底的鲜亮衣裳,黑压压的人头密密麻麻填满了皇城坝的所有角落。成行的行道松柏上,挂满瞧稀奇的小孩,像是结出了浓密的果实。最高档的观礼位,当属皇城坝周边数十家茶馆的楼上雅间。通过雅间窗户,士绅家眷们可以避免抛头露面,免遭日晒雨淋,一面喝茶八卦晒打扮,一面优哉游哉品评典礼中的所有细节。所以即便茶钱涨了十几倍,茶馆的楼上雅间仍然被大户人家一抢而空。

    茶楼三层一间雅室中,几位衣着华丽的小姐丫环围坐一团。闲言碎语间,都围绕着即将亮相的世子朱平槿。

    “出来了!世子出来了!”站在窗边负责监视的婢女突然高声叫喊:“小姐,快来看!快来看!”

    一位豆蔻年华的小姐闻声而起,款款走了过来。她摊出细白的小手问侍女:“千里镜呢?”

    “来了!来了!”

    千里镜有个锃亮的铜壳,掂在掌中十分坠手。这东西出自西夷,价值不菲。经南京的商家转卖到四川,在偏远的蜀地绝对是件独一无二的稀罕货。

    那小姐拿到千里镜,并没有急于观看。她矜持地询问婢女:“那罗姑娘有没有和世子一起出来?”

    “没有,小姐!”婢女兴奋地叫喊。

    ……

    皇城坝上的喧哗,如同大海的涌动,一刻不停释放出噪音。

    突然,一切都停止了。宽阔的皇城坝,安静地就像一块久旷的荒地。

    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用脑袋触地屁股朝天,来表达他们对皇权的敬畏。直到端礼门城墙上的太监尖声叫起,他们才重新站起身来。

    朱平槿登上城堞边一块摆好的木台,比簇拥的郡王大臣高上两头,把大半个身体暴露在观礼者的视线中。他从袖中摸出一份稿子,不紧不慢地认认真真朗诵了一遍。

    皇城坝上的百姓,离得最近的人也隔着城墙、金河以及环绕王府城墙根的大路,他们哪里听得见世子的声音?

    但世子讲话的内容很多人还是听清了。因为在御道和城墙根的大路上,王府每隔十丈便安排了一位书生或者太监充当肉体喇叭。他们手拿稿子,站在凳子上。世子开讲,他们开读,一字不漏地把朱平槿的讲话内容传递到听众耳中。

    世子开宗明义道,他家作为太祖高皇帝的子孙,被分封到四川来已经快三百年了。这三百年里,他蜀藩一系与蜀地百姓同呼吸、共命运,患难与共、生死相依,同坐在一条船上。

    父王被奸人害死,他作为蜀藩的嫡长子,理应肩负蜀藩对四川百姓的责任。几日前,皇帝派钦差前来,认可了他管理蜀王府事的权利。方才,在川宗室文武在承运殿举行大典。他年纪尚幼,接掌蜀藩国,责任艰巨,压力很大。唯恐做得不好,得罪了上天,开罪了祖宗,苦了一省百姓。

    所以他决心向自己的老祖宗,上天选定的、全国百姓拥护的、大明王朝的开创者——太祖高皇帝学习,学习他与民休戚的作风,学习他百折不挠的精神,学习他为民做主的本色,学习他爱岗敬业的风范,做一名百姓拥戴,皇帝放心的好藩王。为了激励自己学习太祖,也为了让全川百姓一起学习太祖,所以他命人临摹祖庙中供奉的太祖高皇帝真容像,悬挂在端礼门城楼,让太祖高皇帝天天看着全蜀的山山水水,看着那些为富不仁的士绅,看着那些贪污腐败的官员,看着那些杀良冒功的官军,看着那些终日劳作而不得温饱的百姓。

    最后世子宣布,南直、山东、河南大旱,饿死了数不尽的人。朝廷困难,拿不出钱来赈济;流贼猖獗,抢走了百姓的救命粮。他作为蜀地藩王,有责任为朝廷分忧;作为一名圣贤子弟,有义务拯救苍生。经过官府同意,他决定将蜀王府备灾应急的十万石长存米全部运往江南灾区赈灾。为了节约粮食和费用,从今天起,他自己带头减膳。希望全川官府士绅和百姓和他一起,杜绝一切奢靡之风,勒紧裤腰带,咬牙坚持,共赴时艰。风雨过后是彩虹。他坚信,只要四川百姓紧密团结在以蜀王府为核心的四川官府周围,就终将与全天下的百姓一样,迎来天下太平的辉煌盛世!

    朱平槿这篇端礼门上的讲话,没用文言,而是用不太庄重的市井俚语写就,目的就是让皇城坝上的老百姓都听懂。老狐狸廖大亨对此一听就明白。看着城下百姓专注的目光,听着城下百姓不时发出的欢呼声,廖大亨突然明白了,自己身旁的这个少年为什么会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突然成为蜀地说话极具分量的人物。

    刘先生讲得好,江山社稷,无非一个世道人心!而世道人心,才是执掌天下的气数!

    ……

    世子讲毕,曹三保便甩动拂尘,唱出“吉时已到!”

    刹那间,一支金黄的长喇叭吊着蜀字燕尾旗,在城楼西侧城墙上向着广场的百姓,吹出了高亢激昂的号角。然后一通急促的大鼓,震得天地变色。大鼓声戛然而止,这时一阵宏大的音乐响起。一位金发的夷人,坐在一架大家都不认识的落地大乐器边,熟练而且夸张地地敲击着键盘。三百名王府卫士站在城楼东侧城墙上,在音乐的伴奏下,齐声高唱《天佑大明》。

    悠长宏大的颂歌即将结束。

    在颂歌拉长的尾音中,朱平槿俯身从平台上抱起一个红稠包裹的物件,那物件后面连着一根绳子。朱平槿将这个沉甸甸的红绸物件,高高举过头顶,让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红绸之上。

    当音乐结束的那一刹那,朱平槿猛地将其掷下城碟。裹着一发七斤半实心炮弹的红绸坠下城门,绷直了其后连接的绳子。重物下坠的力量,传递到端礼门正中城门洞上那幅巨幅画像蒙着的白布上。白布从上到下被撕开,露出了画像中的一位老者。老者头戴翼善冠,身着窄袖龙袍,须发皆白,面色和蔼,眼神殷切而睿智,神情亲和而庄重。

    城楼下的百姓哗一声骚动起来。人们的目光随着红绸下坠,又随着撕开的白布,凝聚在画像上的老者上。

    前排观礼的人群中有位手拿斗笠的老农。他就是奉命进城观礼的崇义庄庄主杨二叔。这些新当选的中小庄主出身低贱,地位太低,又不知礼节,只好组队放在皇城坝上观礼。

    杨二叔是少有的亲自被世子接见过两次的人,这使他颇为骄傲。他身旁前后左右的其他庄主,不要说见过世子,好些人连省城成都府也是第一次来。当画像上的太祖真容揭开,杨二叔的斗笠瞬间掉在地上。他颤抖的手指着画像,尖声高叫道:“世子!那是世子,那是长了白胡子的世子!”

    杨二叔的失态只是当日皇城坝上的众多故事之一。随后,一个传言不胫而走:世子便是太祖高皇帝的真身转世!

    盛大的典礼继续进行,一波高潮接着一波。

    茶楼上,千里镜始终对着高大的端礼门城楼,对着城楼上身形凸显于城碟之上的世子朱平槿。

    三百黑盔红甲的铁骑,三百根丈二长的红樱骑枪,在高傲的蜀字大旗带领之下,纵马小跑通过了端礼门。在沸腾的欢呼声中,铁蹄踏在青石上,嘀嗒嘀嗒听得格外清晰;矫健挺拔的起伏身姿,在攒动的手臂和人头的海洋中,一纤一毫看得分外真切。城楼之上的世子,右臂高举,轻轻摆动,向城下的万民致意。

    小姐的眼睛终于离开千里镜。她用润湿手绢擦了擦干涩发胀的眼睛,心里十二分怨恨起爹娘来。若是当初爹娘不找那挨千刀的富顺王妃去说媒,说不定自己的好事就成了。她把眼睛重新凑回目镜,暗暗下了一个决心,一定要重新找个理由,把自己送进蜀王府,送到朱平槿身边!

    切入点在哪儿?

    王妃娘娘!她脑中第一个火花蹦出来。

    千里宝镜!她脑中第二个火花又蹦出来。

    注一:这就是所谓的万年长明灯。万历皇帝的定陵中也有一对。

    注二:响木下过蜀王陵墓,踩过棺床。这些文字是真景描写。

第二百六十一章奸人觐见(一)() 
盛大的典礼终于结束。

    当精疲力竭的朱平槿手软脚痛地回到承运门,立即被一身盛装的老婆拦住。他老婆身后,在承运门内丹陛之下,太平王妃及蜀藩宗女妃嫔、郑安民的诰命夫人、孙洪的大小老婆及王府官眷、刘红婷、谭芳以及还有上千号蜀府太监宫女,都在承运门内广场站队。

    老婆的脸色并不好看。诸如坐太和殿、上天安门之类大出风头的事情竟无缘参与,她那是非常的不痛快。见到朱平槿,她既不朝贺,也不万福,只是摆下巴轻轻哼哼,让李四贤叫跪拜,自己却飘闪到朱平槿身边,紧紧抓住他的手,与朱平槿一起接受众多女人们的跪拜。朱平槿注意到,当女人们跪拜时,老婆还故意撑开右手,从后向前挥动了一下,让明黄色的三尺落地大袖摆自然下垂摇动,一股十足的武则天范。

    老婆如此不知礼仪,朱平槿于是很痛心地——忍了。

    罗雨虹昨天提出,当朱平槿登上承运殿时,她理所应当坐在旁边;当朱平槿现身端礼门城楼时,她也应该出现在身旁。这样,广场上那些花痴少女就会把目光聚焦在她身上,而不是她老公身上。而且老婆还异想天开地提出,等朱平槿端礼门讲话结束之后,她要和朱平槿一起坐着他的辂车,在大群的骑兵护卫下,开过金水桥,先在御道上跑个来回,再由东向西围着蜀王府逆时针转两圈。这样,她就有机会像奥黛丽。赫本一样,高贵而优雅地向欢呼的人群挥手致意。

    朱平槿坚定否决了他老婆的无礼要求。理由是两人还没有结婚,所以罗雨虹没有世子妃的名号;就算结了婚,朱家也不准媳妇出门接见外官。如果罗雨虹贸然以民女的身份接受朝廷大员的参拜,那第二天弹劾奏章就会像雪片一样飞向京城。

    针对朱平槿的反对,罗雨虹提出一个折中的解决方案:在承运殿她可以坐在他身后,中间用半透明的帘子遮着。她强调,她在电视剧里见过,皇帝坐前头,女人坐后头。朱平槿则嘲笑道,那叫垂帘听政。前头是儿皇帝,后头是皇太后。没结婚的两口子一前一后坐着,哪部电视剧有这个情节?罗雨虹不能答,又不甘心,便去找她的狗头军师刘红婷出主意。

    估计刘红婷出的馊主意便是这个:既然外官面前不能威风,那就在王府里面威风一把,也算是一统六合吧!

    ……

    摆脱了老婆的纠缠,朱平槿脸色阴沉地叫上曹三保,骑上马便往世子府赶去。世子府现在没有办公功能,只有生活功能。在那里问事情,保密性比较好。

    谁知没走几步,她老婆便坐轿子赶上了他。

    罗雨虹叫了落轿,挥开所有人员,包括曹三保。

    “你要趁机审问曹三保?”朱平槿的老婆问。

    “我妈在青城山打死不回来。连我的坐殿仪式也不能参加!我觉得有问题!一定要问清楚!”

    “曹三保交给我审吧。”罗雨虹淡淡地说,语气中却透露出不容抗拒的坚定。

    “这个老太监,是我妈的死忠。你没名分,他不一定听你的。”朱平槿找理由推脱。

    “你现在是蜀王府的当家人,你可以下命令,让他必须听我的。”罗雨虹建议道,“他不说,我就上刑具!满清十大酷刑,你知道吧。”

    “想不到你一个女人,竟然看……那些东西!”

    “从你电脑的系统文件里搜出来的!你看得,我看不得?怎么样,要不要今晚我找几个宫女给你庆祝一下,来个夜夜笙歌?”

    “那好!太监归你了。”朱平槿没理睬他老婆的挑逗,下了决心,但又嘱咐道:“他是好人,不要伤了他。古人云,未见忠其母而逆于其子者!”

    “知道了!又开始啰嗦!你的意思是,你妈的都是你的,你的还是你的,最后都是我的!”

    当着惊掉下巴的朱平槿,罗雨虹得意地笑着安排:“今天你不能闲着,你要见另外一个人。他送了我一条狮子狗和一颗夜明珠。昨晚我起床看了,那夜明珠真的会发光耶!”

    朱平槿难得在老婆面前发了火:“什么东西你都敢收!把狗送走!万一那狗有狂犬病,这时代连疫苗都没有!我们现在是公众人物,吃饭都要试毒,睡觉都要站岗!怎么这么不小心!”

    “好了,送走就送走!”罗雨虹承认老公说话有道理,“那夜明珠我可以收下喽?”

    “收吧,只要你喜欢。喂,什么人要走夫人路线?”

    “一个姓江的老头!云哥儿有封信,他说这人有才,建议你见见。”

    “喔,这事我知道。”朱平槿拿了信,交代了曹三保,这才重新上马,向遵义门内的谨德殿奔去。

    ……

    回到顺庆府。

    那日,顺庆府的杜知府和江鼎镇在都尉楼得了林言的提醒,于是故技重施,在顺庆府与青居渡口的大道交汇处堵住了前往新政坝的罗景云一行。

    罗景云了解了事情经过,感觉到杜知府提出事情对蜀王府很重要。但是事情太大,他不能做主。

    顺庆府是川北大府,整整十个县,赋税粮额也很大。如果蜀王府介入,利害极大。于是他按杜知府的请求,为江鼎镇写了封介绍信,请他转交他姐。这样,事件的双方当事人都没有留下地方官交结藩王的证据。

    江鼎镇赶到成都府,正好遇到蜀愍王出殡,于是他以南充罪官的名义随了礼,并且指明将这些礼物和信件送给罗姑娘。信件上有罗景云的签字,收信的太监不敢耽搁,这事便到了朱平槿这里。

    朱平槿换了常服,在谨德殿的正殿接见了江鼎镇。面对伏在地上的江鼎镇,朱平槿半天没说话。

    “江先生既称罪官,本世子可否与闻?”朱平槿终于开了口。

    “罪官从福建参议调任川东道,只因厉行防饷督察,得罪了王应熊之弟王应熙等一干士绅大族。故而落官回籍南充县。”

    “罪名是什么?”

    “贪污亏节。”江鼎镇的心扑扑直跳。

    “夔州府的江府可是你家?”江府之阔绰,夔州城无人不知。

    “不敢隐瞒世子,正是。”都问到这个份上了,承不承认还有什么关系吗?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江先生圣人门下,此语何意,可否教我?”

    江鼎镇没想到,这位少年世子上来就给了他重重一击,看来要想蒙蔽过关是难了。

    江鼎镇伏首长拜:“罪官德行有亏,不敢自称圣人门下!”

    “亡羊补牢,时尤未晚!送女人送珠玉之事不要再做了!只要杜知府和江先生做的是护国安民的好事,自然便有众人相助。”

    满天阴霾中出现了一丝亮光。江鼎镇迅速体会了朱平槿的意思,连忙叩头道:

    “罪官回籍省亲,为杜知府相邀,并无他求。只因顺庆一府,赋税过重,民不聊生,故而求见世子。罪官闻世子上午登殿承运,训诫川内百官。减租减负、防瘟控疫、鼓励垦荒、疏浚江河、推广农机、储备粮食,无一不是利国利民善举;清剿土贼,收复州县,更是上承天意,下慰民心!……”

    上午的讲话还没有公开,江鼎镇作为罪官也没有朝拜的资格。可他这么快就得到了消息,而且掌握如此准确,既说明他极为关注王府的动静,也说明他在省里有耳目。

    “……世子之策,若能在顺庆一府全面施行,必定能使百姓……”

    大凡官员围着主要问题打转,那说明他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