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崇祯十三年-第1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子根本就承受不了。所以杨能现在一心想做的,就是招人,尤其是木匠和铁匠,然后找个大些的场地,建个大些的组装厂房,迅速扩大产量。

    企业急剧扩张,最大的障碍是缺钱。但四川机器局最不缺的便是钱。

    四川机器局原始资本金仅有汇通钱庄五万两银子,但其资本结构设定可以支撑它迅速扩张。

    四川机器局的股本结构是开放式的,不设上限。一期股本募集结束,又可接着进行第二期募集。也就是说,只要机器局有资金需求,想入股的人都可以来投钱。很快,几家郡王府进来了,然后嗅觉灵敏的文武官员们也进来了。只是这回领头的不是四川最高军政长官巡抚廖大亨,而是一向清介如水的按台刘大人。

    刘大人为了支持四川百姓的民生,一咬牙拿出了整整十两银子的股本!

    可惜刘大人搞投资实在是外行。他不知道投资可以匿名,于是派了他非常信任的守门官老肖头亲自前来,老肖头受刘大人重托,不敢丝毫闪失,在股东名册上留下了刘大人的真实姓名以及联系地址:刘之勃和四川按台衙门。

    按台大人不在乎自己声名,杨能何必为其保密?复兴报财经专刊立即就此刊发专题文章。文章带有典型的标题党风格:他投资收益十倍,却是四川第一廉官!

    专题引发了社会热议,在官员群体中更是引起轰动。官员、士绅、商家,及普通市民蜂拥而至,扑向那道敞开的金色之门。

    机器局收钱的场面之热烈,不亚于汇通钱庄开业。机器局为了应付如此之多的投资者,从汇通钱庄借了账房,从蜀王府借了太监,从青联会借了书生,成立了投资部门,专门负责收钱。街面流传言之凿凿:投资机器局,十倍是起步,百倍不稀奇!

    股本结构的开放并不意味着控制权的开放,但这些热情的投资者根本不可能看见在官府备案的机器局章程:原始股东汇通钱庄,不仅固定享受机器局百分之十的纯利,而且拥有机器局股东会和董事会百分之五十一的投票权。新来的股东,只能按照股本比例对剩下的九成利润分红,每半年一次,根本资格没有对机器局指手画脚。

    ……

    回到安置政策宣讲现场。

    “护商队不要的我都要!”

    杨能红润的脸泛着激奋的亮光,叉着腰对台下的人们大声吼道:

    “女人要!老人也要!只要能干活的人都要!本官不敢说有多少要多少,但年底前招千人没问题!木匠铁匠有手艺的本官最喜欢!临时过来打工的本官也欢迎!世子已经准了,只等播种完夏粮,机器局便在东门外建个大厂房,专门生产各式机器。嘿!那些机器你们没见过……”

    一老汉终于挤到了台下,正待说话,却被杨能止住:

    “孙麻子,别开口!你的心思我知晓,不就是你庄上伍孙两姓的小子吗?大的可以来,先试用半年,看你能不能干活!但本官先说清,小孩不能要!世子说,以后送小孩去卫里子弟学校读书!嘿,孙麻子,你那老大真能干!东西卖得好,还顺手把人家黄花闺女拐跑了……”

    孙麻子的老大因为老爹的反对,没有如愿当上护商队,于是进了机器局当销售。他到崇义庄做产品演示,被杨大爷的闺女扬大妹看上了。杨大爷本人对这桩婚姻没意见,只是他老婆坚决反对。

    他老婆刚刚脱贫,这回不是嫌孙家穷,而是嫌孙家是军户,怕将来子子孙孙都是军籍,脱不了军皮。

    两个热恋中的年轻人熬不住相思之苦,便在某夜私奔了。杨大爷的老婆带着几十名崇义庄的后生浩浩荡荡杀到机器局门口,让孙家老大把女儿交出来。最后还是杨能亲自出面来摆平:

    先预支了孙家老大一年的薪水做彩礼,又预支了一年的薪水办婚礼。

    当然,杨能用钱摆平事情,也是有前提的:谷子都下种了,大家看着办呗!

    ……

    除了机器局,可供分流的地方还很多。先前成立的肥皂局,新近成立的顺风镖局和四川道路局都要人。

    顺风镖局和四川道路局的设立皆由魏干和李用敬一份奏折引发。

    辎重营把物资押运到顺庆府,魏干和李用敬立即上奏朱平槿。他们认为,把辎重营单纯用于物资的远程运输是浪费,因为养一个兵比用一个民夫成本高得多。从成都府往保宁府运输,运输线长达千里,没有兵站更不行。

    两人用实例证明自己的观点。辎重营行进途中,在顺庆某地遇到暴雨,道路泥泞难行,只好到临近寺庙避雨。谁知阴雨绵绵,一连五天,路上积水深达两尺。辎重营吃光了随行干粮,只好动用了车上的物资。所以他们建议,从成都府到顺庆府建一条比较好走的石头路,连接涪江和嘉陵江两处码头,然后以一天的脚程沿途设立兵站。兵站可为过往部队和运输队提供食宿,并能起到物资中转站和军事据点的作用。

    设立兵站的建议被朱平槿驳回了。

    专门的后勤部队,价值在于支持没有王庄依托的长途远距作战。在朱平槿的设想中,兵站等后勤军务都应依托川内的王庄来进行。王庄本身就是个军民合一的组织,承担路过军队的后勤任务,如此可以极大地降低成本。单独设立兵站,会在功能上重复,带来冗官和冗员。

    王庄不仅承担军队后勤,而且还承担情报收集和信件传递。刘名升打了两次报告,要求在一些地方单独设立情报站,都被朱平槿驳了回去。并非刘名升报告离谱,而是朱平槿要求他压缩压缩再压缩、精简精简再精简!

    兵站的事情没有批,并不意味着朱平槿没有任何动作。

    朱平槿接到魏干和李用敬的奏折后,第一时间找到老婆要求成立镖局和道路局。她老婆很痛快地同意了,并且亲自为镖局起了一个很大气很响亮很熟悉的名字。在让程翔凤下文时,朱平槿悄悄将名字的后两字改了,重新使用了镖局这个大明朝喜闻乐见约定俗成的行业名称。

    道路局由成都后卫指挥何猪头牵头筹建,而顺风镖局镖局的老底子则是杨能那个不死不活的小镖局。领头总镖头换成了在仁寿立下大功的老镖头吕三。

    朱平槿给吕三的任务,除了在民用市场上竞争厮杀,做大做强,还要承担人员物资押运。必要之时,护商队主力部队也可换穿镖局衣服,遂行特种任务。顺风镖局成立后接的第一个大单,便是向泸州押运数万人员,以及他们的农具、口粮、种子和牲畜。李崇文急件奏报,泸州和纳溪一州一县,至少有四十万亩耕地正荒着!

    ……

    听到有很多大有前途的行业可供选择,待遇随行就市,起码比在土里刨食强些,左护卫的参会人员逐渐少了喧哗和噪音,开始私下比较起几个局的优劣来。只有那崔成儒领着几人,不依不饶要求分地。

    这时朱平槿站了起来。他先宣布,只要加入护商队,家属愿意种田,军官也可以分地。如果种不了,王府可以根据本人申请收回土地或代佃,本人不得擅自转佃分佃。

    家人梦寐以求的土地就这么到手了?崔成儒笑逐颜开。见着世子向他招手,崔成儒立即跑到台下。这时,他听见世子轻声道:

    “献贼年前破了泸州,屠了全城。如今泸州荒田甚多,人口甚少。王府正从金堂、简州两个渡口,把成都府和潼川州的各处流民运往泸州。嘉定和雅州护商队的家属,王竞也在船运泸州。”

    崔成儒不明白为什么世子会亲自给他透露军机,可接下来世子的话把他惊呆了:

    “崔百户,你们几家可在金堂县上船。你持本世子手令,到达泸州后即刻向谭思贵营长报到,接受训练。你们这几家丁口多,到了泸州,按人头分田,人人有份,连你也有!水田一人五亩,旱田还可多些。崔百户,泸州军器齐备。东门丽春院那两只烂火铳就不要带去了。交回卫中,重新打造!”

第二百三十七章相见恨晚(一)() 
金堂怀口镇外,贺仇寇巧遇生死兄弟杨维栋。通过杨维栋,罗景云代表蜀王府与楚军贾登联部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

    楚军贾营停止抢掠,年底前将州城以南就食的军队全部撤回州城和州城附近的中江和盐亭两县。潼川其余五县:射洪、遂宁、蓬溪、乐至和安岳,防务全部移交给护商队。在移交前,楚军要出兵协助蜀王府在潼川州圈占无主耕地和荒地,在各县建立王庄。为表楚军诚意,杨维栋将盘踞在乐至、安岳两县的贾营部将潘一鸿的人头卖给了护商队,让护商队用来在潼川州立威。

    护商队付出的对价,则是贾营急需的粮草。在朝廷正式军饷赏银之外,蜀王府按照贾营三千人的兵额,以每人每月三斗粮的标准,即大约每月九百石的标准补助贾营。年底另有一笔犒赏。当然,这些补助依旧以王府助饷官军的名义,通过巡抚衙门行文来正式确认,以免产生政治非议。此外,只要贾营提供协助和支援,护商队在保宁府的斩首功也送给贾营。

    初步合作意向虽然达成,但与所有的政治协议一样,也是有前提条件和限制因素的。首先贾营仍在四川打仗,没有回到楚地;其次贾营要剿匪剿贼,不得扰民,更不得抢劫王庄;再次贾营要自行到蜀王府指定的地方领取粮食,两个月领一次。

    当然,还有个更要紧的条件大家心照不宣:贾营必须与蜀王府保持良好的协同关系,把土地圈占的事情办好了。假如蜀王府不满意,立即停了助饷,你楚军又当如何?难道为此而造反?

    这个初步的合作意向达成后,双方各自送回去报批。没等王府消息回来,贾营那边率先做出了积极的回应。贾登联与射洪知县李允义从射洪县城(明代射洪县治应在今之金华镇,而非太和镇)向南出发,迎出了百余里地,直到了蓬溪县境内,这才在涪江边一个名叫回马的小镇截住了护商队。

    双方见面,贾登联和射洪知县竟以下官之礼跪拜罗景云和陈有福,并献上了他们带来的射洪名产——十大坛子射酒。贾登联见到久闻大名的护商队,如杨维栋一样立即被护商队的豪华装备惊呆了。

    人人披甲!这在官军中是不可想象的。铠甲的价格比刀枪更贵,官军中有甲的一般是军官和精锐家丁,即便号称装备最好的京营和关宁铁骑也大多如此。

    只是既然人人披甲,为什么护商队不装备长枪和大刀?听说蜀王府有多余战马出售,为什么不多给军队配备呢?

    许多问题让久经战阵的贾登联想不明白。他想问又不好问,想从护商队手里买些皮甲和马匹,又不好意思开口。最后,表达进一步合作意向的任务依然落在了匆匆返回的贾营中军杨维栋头上。

    杨维栋很快带回了罗监军的答复:护商队现在也很缺乏皮甲和马匹。士兵身上的甲胄,那是世子强行从王府左护卫身上扒下来的。贾营要是想买,起码得等上三个月。至于战马,很快就会运回一批藏马,王府可以分出部分卖给贾营,价格可按成都市价九折来算。届时,贾营可以派人亲自到成都府的马市里去挑选。

    暂时买不到甲胄和战马,对贾登联来说并不是什么坏消息。贾营新抓的壮丁,在三个月以内绝对不可能出战。贾登联关心的是能不能买到,价格多少,以及这些信息背后隐藏的意味。

    战马和甲胄都是重要军资。军资可出售,则意味着蜀王府将贾营视为了盟友;马匹可打九折,那甲胄也可少一成。价格少一成,则意味着贾营与蜀王府的关系更近了一成!

    杨维栋带回的消息,让贾登联又惊又喜,立即在心里给杨维栋报了个斩将夺旗的奇功,同时更加坚定了把他留在自己身边。

    杨维栋这老鬼与世子小舅子和王府大将的关系那么铁实,若是放了单飞,那以后王府的好处不是全归了他吗?

    自己这个将主还能分到多少?

    ……

    护商队三营大队在涪江边的回马小镇耽搁了两天。能找到的渡船不多,只能一点点地把部队渡过江去。

    道路破烂,辎重营征集了沿途百姓帮助推车,依然远远落在大队之后。

    贺永年派来的骑兵已经联络上了,运输船队就停在顺庆府以南二十五里的嘉陵江青居渡口。三营从那里上船,沿水势平缓、河道弯曲的嘉陵江中游溯江而上,经过蓬州城,就到了行军终点新政坝。而辎重营需将货物转运到船上,才算完成了任务。他们将立即返回松林山基地,准备下一次任务。

    罗景云和李用敬离开回马镇的时间比陈有福率领的大队还晚了三天。

    其一要等待世子对合作意向的回复,这几天那贾登联已盼得眼睛发肿了;其二要与射洪知县恳谈一番,转达蜀王府对封藩百姓的关爱,讲明护商队北上抗贼的伟大意义,申明护商队铁的军纪,争取粮道上的这位父母官鼎力支持。礼尚往来,收了人家十坛酒,也要回赠王府的礼物,比如烟卷、银钞纪念册等;其三要待邱大管事到来,然后将他介绍给贾登联和射洪知县。在世子委任的潼川州王庄总管到任之前,邱大管事代表王府,先把楚军驻防各县的荒田圈占下来。

    罗景云很确信,他姐夫一定会批准与贾登联达成的合作意向。果然,邱大管事的到来,也带来了护商队第一营第四连以及世子的回信。

    在回信中,世子肯定了罗景云的临机处置。建立了与楚军的统一战线,极大地扩张了王府在川中的势力,为川北和川东的抗贼大计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是,潼川中江县正处于潼川、绵州与汉州德阳县的中心位置,彼此相距不远,且控制着中江(凯江)这条涪江的重要支流,地理位置非常重要。世子建议云哥儿与贾登联继续协商,争取楚军让出中江县。作为补偿,王府可以适当增加贾营的助饷数量。

    在回信中,世子强调接到云哥儿的信后,他第一时间便命令护商队一营四连紧急动员,连夜急行军赶赴射洪县。楚军把潘一鸿当作礼物送来,那么一定要收下,而且收得干净漂亮,提升王府在川中官绅和百姓心目中的正面声望。

    世子指示,在贺、刘、林没有稳定潼川局势之前,一营四连暂归罗、陈指挥。如果贺、刘、林大胜,三营二连则作为种子扩编,作为潼川州的地方机动作战部队;如果打成对峙,罗、陈可根据情况将一营四连增援上去;若不幸败了,可让一营四连掩护贺、刘、林撤下来。此外,蜀王府还会在各部队抽调军官和老兵派到潼川,作为各县护庄大队的骨干力量。

    世子在信中还道,他已经决定将李崇文先生从仁寿县调往潼川州负总责。但目前李崇文正在泸州考察农业,还要回到仁寿县交代公务,估计要等上一月才能到任。在李先生到任之前,与潼川、顺庆、保宁三州府的地方和驻军交涉,均由罗景云负总责,陈有福、贺仇寇、李用敬和邱瑞光协助。宣传队、情通局等单位随即将会派出小分队进驻川中地区。

    在信的末尾,世子还专门提到了一人:刘之勃的嗣子刘文郁。世子强调,刘文郁作为三营作战参谋,应当随同营部军事主官一起行动。通过考验、锻炼和培养,将他打造成护商队合格的优秀军官。

    何谓合格?何谓优秀?又如何对一名活生生的人进行考验、锻炼和培养?

    刘文郁随同三营主力,渡过涪江向顺庆府、保宁府开进。三营的高级军官对刘文郁的身份心知肚明。而且不知从哪个渠道泄了密,三营几乎所有的基层军官和士兵都知道了刘文郁的身份。

    作为刘之勃塞进护商队的耳目,对刘文郁的敌意和防范是不可避免的。三营长陈有福更是利用职权,不是让他写文章,就是喊他画地图;不是让他规划行军路线,就是设定作战预案,总之就是让他任何时候都忙着,根本没有时间去看去听,甚至去想!

    ……

    收到世子回信不久,土地垭口之战的捷报不失时机到来了。

    护商队以区区两百人的兵力,仅付出了一死三伤的代价,便全歼了潘一鸿部,阵斩潘一鸿,俘虏解救人数超过两千!这个惊人的战绩,让罗景云与贾登联、李允义的三方会谈变得很轻松。

    王府与贾营很快达成了正式的协议:

    王府对贾营的助饷增加到每月一千一百石,此外还有三头一百五十斤以上的猪;

    贾营将中江、射洪、遂宁、蓬溪、乐至和安岳六县的防务让给护商队,全部兵力集中在潼川州城和盐亭两县。楚军之所以保留盐亭县,是因为盐亭距离新政坝不到三百里。贾登联拍着胸脯向罗景云保证,假如护商队在新政坝被土暴子围攻,他将亲率骑兵星夜驰援。

    射洪知县李允义稍微麻烦。他对王府在县域屯垦荒田没有异议,但王府任意收受百姓投献,他便不乐意。去年全川大旱,他治下百姓逃籍很多,否则荒田哪有如此之多?王府收了投献,给他交税的百姓就更少了。

    眼见谈判陷入僵局。人老成精的邱大管事立即给罗景云献计一策,让事情有了转机。邱大管事道,这李允义年不过四十,又是两榜进士出身,正是功名心最重那类。他在射洪县任官两载,欠了一屁股赋税。眼见三年一考即将到来,他必定担心乌纱不保。若能给他提供一个合适位置,让他脱离射洪县这个苦海,他一定会感恩戴德,为王府所用!

    老油条碰上了小精灵,那是半斤对八两。

    罗景云眼珠一转,立即就明白了邱大管事的无耻想法:他是想把李允义调到老窝金堂当知县。

    原金堂知县程大典调去署理汉州,金堂县正堂的位置一直空着。邱瑞光与县里官吏不睦,没有得到官府支持,投献一直没有多大起色。如今他虽借楚军之力,歪打正着在怀口镇拿下几万亩地,但这些田土与灌区的膏腴差别很大。李允义若能调往金堂,肯定会全力支持王庄。邱瑞光凭借先前的功劳,进一步那是肯定的。若是再拿下金堂西部灌区田土,再上一步也有可能。

    只是这个射洪知县的位置又由谁来接任呢?罗景云思索再三,采纳了邱大管事的建议,同时请李用敬修书一封,飞呈朱平槿。

第二百三十八章相见恨晚(二)() 
沱江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