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崇祯十三年-第1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二奇的清算,并非仅仅局限于政治和法律层面,还应当包括经济层面。但是未等廖大亨做出部署,又一个仓促发生的紧急情况就打断了巡抚衙门的会议。

    这个紧急情况并非朱平槿对傅崇奇家的抢钱行动,而是北门天全土司骑兵的入城。数百土司骑兵在巡抚和都司衙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突然在巡抚衙门附近街道来回奔驰,这让素待土司兵甚厚的廖大亨也慌了神,以为土兵在省城发动了哗变。

    好在巡按刘之勃临危不惧,主动提出自己前去查明情况,碰巧在巡抚衙门办事的王府文案举人程翔凤自告奋勇陪同前去。两人一人一马,一名卫士没带,孤身出门而去。

    最坏的情况没有发生。土兵对朝廷大人倒十分客气,但因土兵不通汉话,而刘之勃和程翔凤两人也不通蛮语,所以双方交流并不顺利。直到土兵首领高安泰现身解释,刘之勃才知道这是一场误会:

    一名土司兵今早偷了几百两军饷银子失踪了,而天全土司只是在城里查找他而已。

    这场误会严重分散了廖大亨、刘之勃以及在巡抚衙门所有四川高官的注意力。等他们想到应该迅速查抄二奇的家产时,朱平槿在傅崇奇家的行动已经结束了。

    在刘之勃的坚持下,廖大亨不得不放弃了亲自查抄傅崇奇的念头,转而带兵查抄了本案主犯陈士奇的家。

    四川第二富人傅崇奇的家是刘之勃、新任成都推官刘士斗以及都司镇抚司的官员一起去查抄的。当刘之勃亮明身份,闯过王府护卫设立的警戒线进入到傅宅二门后,当即看见了一幅难以想象的混乱画面:

    一名奴仆身上缠着大包袱,肋下夹着个玉香炉,手上拧着把柴刀。一名中年书生在身后抓住他不放,那奴仆便转过身来疯狂砍杀,生生将那书生的手臂砍断,然后一溜烟逃进了内宅。

    而在宅子其他地方,类似的场景还在发生。宅墙上搭的梯子,同时涌上去四五个人。一人被其他人拉下推倒在地,摔出了一地的银元宝。翻过墙去的人,有侥幸跑掉的,但更多的人甚至还没有落地,就发出一声惨叫,几只短矛狠狠扎进了他们的腰背。

    ……

    刘之勃赶到,王府的护卫也向镇抚司的官兵交了防,全部撤去。

    傅崇奇的长子傅保平被家仆砍断手臂,活活痛死。傅崇奇最信任的管家携帐潜逃,音讯全无。至于傅宅中的银子珍宝,经过宅子中的奴仆家丁大规模的哄抢,肯定会损失很多。

    朱平槿终于成功化解了他迄今为止遭遇的最大一次危机。

    他依靠强而有力的组织、周密细致的侦查和坚决迅速的行动,依靠他对大明官场规则的洞察了解,依靠他与廖大亨的协同配合,干净漂亮地击溃了陈士奇、傅崇奇的政治反击,为泸州马应试事件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傅宅之中的财宝多得令朱平槿乍舌。贺有义报告,据他目测傅宅估计存银不下一百三十万两,黄金约八万两。他奉命拉走了大部分金银,剩了约三十万两白银和一万两黄金留给官府。都江堰灌区和绵州的八万多亩田契全部带走。珠宝首饰字画珍玩太打眼,数量众多也不好出手,他挑选了一些好的,献给王妃、世子和罗姑娘赏玩,其余也留给了官府。

    这批抢来的金银可以进一步充实开业在即的汇通钱庄。加上这段时间的积极筹资募股,汇通钱庄的总股本已经高达白银三百万两、黄金十一万两以上。这其中蜀王府的股份占了七成以上,各郡王府占了一成五,成都、雅州等地的士绅占了一成,官员们最少,只占了不到半成。

    官员们的半成之中,又以川抚廖大亨、藩司、都司和成都各卫的世袭军官出银为最多。当然,廖大亨的份子乃是朱平槿帮他出的,而且挂在了刘先生名下。罗雨虹判断,四川的所有民间钱庄,其资本金总和不及汇通的一半。汇通钱庄一旦开业,必将成为四川金融市场的执牛耳者。

    青羊宫的火灾,廖大亨帮不上什么忙,能解决问题的唯一手段是赔银子。

    昨日田骞代表蜀王府与庙方的紫阳真人达成了协议,蜀王府愿意捐建几座烧毁的偏殿,估计工程费用要花一万五千两银子,此外还要给几百两银子的烧埋费。王府的附加条件是青羊宫不得对外声张。

    朱平槿听见回报,肉痛了三分钟,然后爽快地批准了,并决定今天收回来。今天果真收了百万以上的银子,一万五千两银子算个屁!

    廖大亨同样帮不上忙的,还有皇城坝广场上的学子斗殴事件。

    学子斗殴,责任自负,王府赞助裹伤而已。但朱平槿以这次斗殴事件中涌现出来的角斗士,组织了一个纯粹民间性质的学生团体,对外全称为:四川护国安民青年学子联合会,简称四川青联会。

    因为表现突出的蔡绍諴文凭太低,朱平槿恐其不能服众,所以只给他安排了一个青联会秘书长的职务。会长由蜀王府的门下清客举人齐琼芳担任,三个副会长,一位是成都县穷困潦倒的老秀才杨锵,一位是彭县破家秀才陆时中,还有一位是朱平槿的爹生前最粉的风月诗人杨台。

    青联会领受的第一件重大任务,就是到四川提学道张绍桐的家门口去泼粪水贴标语。

    张绍桐这个老学究恐怕还不知道,他看在前任提学陈士奇的面子安排州学聘用了一个扫地的临时工,会给他带来杀身大祸。

    ……

    晚间凉风阵阵,久违的雨水即将到来。

    离秋收还有十几天,只要不是特大暴雨,已经成熟的稻谷不会倒伏,也不会有什么损失。

    朱平槿心情愉快,老婆为了庆祝他取得的伟大胜利,干了一件在本地人眼中极平常又浪漫的事,在外地人眼中则是极殄(TIAN)极虐,极怪极惨之事——在王府花园假山顶凉亭内烫火锅,食材是鹅肠、鸭舌、黄喉、兔腰和捃把。当然,为了保持食材新鲜,鹅肠是生抠的。

    老婆赴宴,穿了街面上最新流行搭配——刺绣情诗白纱裙,厚底松糕鞋。据说厚底之中放了香料,一脚踩下,便有香味喷出。远远望去,亭中宛如一倩女幽魂;

    因为老妈不在,又因为吃火锅身体散热的特殊需求,朱平槿也穿了奇装异服——上身赤裸,下身一条花短裤,活像拉平板车的苦力,威风尽扫,体统全无。

    “老婆你说的对,要想发财,抢钱最快!”

    两口子四目相对,淫光飞绽。酒杯一碰,仰头而尽。

第二百零七章金钞银钞() 
官府从傅崇奇家中抄出了三十二万两白银,一万一千两黄金,金玉珠宝无算。相比之下,陈士奇还算一个清官,家中只抄出了七千两白银。黄金按一比八的比例兑给了王府,金玉珠宝抵给了若干家当铺,也换得了近七万两银子。抄家所得总数加起来大约五十万两白银,外加两座大宅没收变卖。

    不过奇怪的是,在傅家没有找到一张田契。廖大亨和刘之勃情知底细。想想与王府的关系,最后他们决定忍了。

    五十万两的飞来横财,大致相当于四川一年田赋正税的四成,或者三饷的两成。为了这笔横财的处置,廖大亨、刘之勃以及省里几位大员密商数日,终于做出了一个对得起四川人民,但对不起朝廷对不起皇上的决定。

    上报朝廷的数字只有二十万两,剩下的三十万两省里悄悄截留。这截留的三十万两中,二十万两用于填补去年四川税赋留下的窟窿,十万两用作四川今明两年的练兵养兵费用。

    据廖大亨的孙、李两位师爷举报,这最后一条,乃是刘之勃特别坚持下形成的。

    这个秘密决定出台后不久,川北道道台龙文光(注一),驻扎在保宁府百丈关(今旺苍县附近)一带的川北副将刘镇藩、游击将军杨展等人接到巡抚衙门的军令,两营各自加练精兵一千人,所需粮饷由巡抚衙门另行拨给。

    四川巡抚衙门另募强悍丁壮一千五百人组成一营,由都指挥同知鲁印昌和标营参将曹勋指挥。

    ……

    廖大亨和刘之勃等人的小动作,朱平槿暂时没有理会。

    八月初一是个吉日,汇通钱庄隆重开业。

    这家钱庄的所处位置——原蜀王府北离宫别院,让所有的人明白了这家钱庄的背景。更何况钱庄的大堂,竟然占用了蜀王爷先前用过的正殿。

    物以稀为贵,何况是王爷宫苑?

    钱庄一开张,便迎来了看稀奇的人山人海。好在蜀王府和成都、华阳两县早有准备,数百兵丁和衙役严防死守,总算没有再发生东门外踩死人的惨剧。

    当日,省里的大员也悉数放下公务,在二台三司主官的带领下集体参观了钱庄。他们当然不会与百姓打拥堂,而是在世子朱平槿和钱庄大掌柜邱掌柜的引领下,绕道正殿背后参观了钱庄的绝密之处——金银库。

    金银库建在一座假山之下的密室内,四周有围墙、有庭院,有花木园圃。它原本就是蜀王朱至澍藏银之所在,朱平槿在原来的基础上略加扩建加固,就成了今天的模样。

    这个银窖为什么不建在城高墙厚的蜀王府里呢?蜀王朱至澍最清楚。因为这里的藏银,都是他的私房钱。

    “各位大人!各位股东!”朱平槿手里拿着一根细竹棍,亲自担当讲解员。

    他指着铁栅栏后那片耀眼的金色和银色道:“这里所藏之金银,便是本钱庄银钞金钞之发行准备金!银砖百两一块,金砖也是百两一块!本钱庄保证见钞票即兑现。一两银钞,即可在这里兑换白银一两;一两金钞,即可在这里兑换黄金一两,本钱庄不另收火耗。由于金银都不好分割,所以只能百两整数起兑!”

    金银堆积如山的场面太震撼了!

    廖大亨被眼前金银之色迷茫了双眼。他双手紧握手臂粗的铁栏杆,恨不得将万钧之力注入铁掌,掰弯栏杆,好把自己的肥头塞进去。直到其他官员听到世子说一百两才起兑,都笑出声来,才让他醒过神来。

    “发行准备金即钱庄本金,共三百万两白银和十一万两金。但是汇通钱庄不会立即发行那么多的金钞银钞!”

    见有人不解,朱平槿解释:“天下官民苦宝钞久矣!朝廷缺钱花了,就大肆印刷宝钞。时至今日,三贯宝钞尚不值半个馒头。百姓厌弃,商家拒收,朝廷信用沦丧于地!

    何也?盖无准备金也,亦不能与金银自由兑换,即便完税也不行。

    如今金钞银钞有了准备金,亦可按票面价值自由兑换金银,百姓商家便可放心使用金钞银钞。重拾人心,要时间,更要看口碑……”

    与黄金挂钩的是美金,不挂钩的叫美元,这中间的差别大了。官员们袖里揣着几千上万贯宝钞,到处找机会花出去,对此一点即通。朱平槿一席话,正中他们的下怀。

    参观完毕,朱平槿率领官员走出金银库,到近旁一间花厅用茶。

    藩司参政陈其赤率先抛出了他的疑问。

    “官府商家用钞,固然方便。一州一府,千里纳征。几名军士数匹快马,揣着几张钞票交到藩司便可。只是寻常百姓人家,哪里用得起这等大额的钞票?”

    藩司管着一省财计税收。使用钞票,对将来征税工作价值巨大。只是征税向来是百川汇海,千家万户一个几个的铜子,才能汇成四川上缴朝廷的一锭锭白银。

    税收唯用银,这在条鞭之后已成定论。但白银价值太高,百姓日常还是用铜钱方便,而朝廷对辅币用钞还是用铜一直争论不休。铸钱也议过多次,只因成本太高,朝廷没有赚头,所以时铸时停。市场需求与铜钱流通量之间的缺口,便为私钱大开了方便之门。目前四川市面上流通的铜钱,很多都是劣质的私钱。

    朱平槿并没有急于回答。等大家喝了茶,他笑呵呵地从袖子里掏出一叠钞票,递给廖大亨等官员传看。

    “印钞虽难,亦难不过铸钱。印钞虽贵,成本也远低于铸钱。”朱平槿笑道。

    钞票有大有小,颜色也有所不同,但都是银钞。

    廖大亨从底下摸出最大的两张。一张面额是十两的,一张是五两的;十两是粉色,五两是青色。

    廖大亨再从下面摸出两张稍小的。一张是一两,一张是五钱,都是淡黄色。

    最后剩下的三张都是墨绿色的小票,分别是一钱、五分和一分。

    所有的钞票,票面上方皆印着一行楷体:“大明蜀王府汇通钱庄”。右侧是大明太祖高皇帝真容像,左侧是细小花纹拼凑出的几个文字:“值XX两(钱、分)白银。”左下角有一串编码。

    钞票翻到背面,除了面额数字之外,都印上了银花钱上相同的字样:“护国安民、天下太平”。十两、五两、一两、五钱四种银钞背面还有山水图案,其余三种墨绿色的小票只有繁花与卷草。

    钞票传看一周,又回到了朱平槿的手中。官员们叽叽喳喳,朱平槿含笑品茶,等他们的意见充分表达。待大家都开始期待朱平槿说话,他这才将银钞的情况简单予以介绍:

    “银钞一套七张,大小三种。

    票面额十两、五两者,长五寸一分,宽两寸四分。

    票面额一两、五钱者,长四寸七分,宽两寸一分。

    票面额一钱、五分、一分者,长三寸八分,宽一寸六分。

    面值大小不同,颜色亦有差异,故而一目了然。

    百姓多不识字,见颜色大小即可清楚区分。

    一州府数万两白银的税款,用十两银钞,亦不过数千张,重不到十斤,一人即可负重。百姓上街买菜,用一分之小票,辅之些许铜钱,无论会账还是找零,亦是非常方便。

    以后啊,钱庄在川内各地遍布分号,大额汇兑可用专门的汇票。到那时,纵有白银数百万,也不过一张汇票的事。便捷之利,无与伦比,官民皆受益矣!”

    朱平槿讲完,廖大亨连忙点头称是。但钞票最怕假钞。无论他作为四川巡抚,还是作为一名自然人股东,都担心钞票防伪。

    廖大亨的担心并非杞人忧天,朱平槿必须做出能信服人的说明。

    “假钞之弊,历代皆有,可谓防不胜防!

    防伪之法,银钞之内有三:一曰水印。请诸位拿钞票对着光看。钞票左下角留白处,隐约可见一个元宝。”

    钞票重新发到官员们手中,许多官员跑到了窗口。

    “二曰钞纸。邱掌柜,拿水盆来!”

    几张钞票被扔进了清水中,漂浮起来。

    “此钞纸乃以蜀王府秘法制成,天下独有。钞票不怕水,不怕揉、不脱色,捞起晾干仍可使用。破损不堪再用之钞,钱庄自会在收兑时更新。

    三曰数字。每张钞票皆印有唯一之数字。假钞用一板印制,无论钞票多少,数字皆是一样的,如此真伪自辨。至于其他鉴别之法,乃是钱庄机密,本世子这里就不好告知各位大人了!”

    廖大亨与藩司张大人头碰头,拿着一张粉红币颠来倒去研究,嘴里啧啧称奇。

    朱平槿说完许久,廖大亨才接住话头:“世子,下官以为,汇通钱庄发行银钞,实乃利国利民之大好事。本抚与藩司张大人商议了:从今往后,四川藩库的银子都存到汇通钱庄!以后汇通钱庄各地分号建起,各州府县的银子也存入当地分号之中。各地税赋,也用银钞缴纳……”

    “廖公,这假钞查禁……”按司尹大人见廖大亨表态,竟然没有提及自己,连忙出言提醒。

    “对了,尹大人所言甚是!”廖大亨知错就改,立即大声宣布:“制假贩假用假,坏我钞法之奸贼,当依大明宝钞之法例,严加惩处,不得姑息!有告发者,赏犯者家产之半!”

    半日的参观活动很快结束,朱平槿吩咐邱掌柜,为每名前来参观的大员准备了一本装潢精美的小册子。

    打开小册子,每页正中都夹着一张崭新的银钞。面额从小到大,竟是一套完整的七张银钞。

    “这是为纪念汇通钱庄开业而发行的一套纪念币,极具收藏价值。请各位大人细看这张粉红钞,编号是甲零零零零一。”朱平槿面对廖大亨和刘之勃,脸露微笑:“这甲零零零零一,当然非廖公莫属;这甲零零零零二……”

    “一定是刘大人!”一众官员齐声吆喝。

    “多谢世子赏赐,下官这就拿回去收藏!”刘之勃手持册子,躬身称谢。

    在场的所有官员之中,只有他没有股东身份。但若他退回这银册,他便是四川官场的公敌。以后所有的官员,都会把他当怪物看待。他已经被朱平槿架上火炉烘烤,没有了任何的选择。

    “有了这银钞,不知那金钞何时发行?”廖大亨笑问朱平槿。

    “正是!下官等甚是期待!”所有官员再次异口同声。

    注一:川北道又称守北道。

    龙文光,广西柳州人,天启二年同进士。崇祯朝最后一任正式的四川巡抚。他应是结束守制之后,于崇祯十五年中从贵州提学任上就任四川参政、川北守道。清代川北道的道署衙门在保宁府。但明代在何处,有研究指出在保宁府(阆中),又有说法在成都,莫衷一是。不过龙文光在道台任上,长期留驻广元应该不假。

    特别强调:龙文光绝对没有投降满清。他在成都城破时率军与张献忠部激战,忠节于成都濯锦桥。这有大量的历史记载。

第二百零八章下乡调研(一)() 
八月九月,是四川农民一年中最忙的时候,俗称“农忙”。

    川谚有云:八月里,打谷子、收冬水。蜀地之人习惯将稻子称为谷子,便将收割脱粒晾晒收仓等一连串工作都叫做打谷子。收冬水是指山田,要储存夏秋季的雨水河水,为冬季农作物的用水做准备。

    都江堰灌区是平坝,农民用不着收冬水。因为干渠的流水长年不断,只需把木闸提起或放下,从堰坝截下的水就会自动灌到田里,轻松省力不少。

    打了谷子,烧了谷草,粮食还要晾晒收仓,然后紧锣密鼓便是九月第二轮冬麦夏粮的耕作播种。

    按照灌区农民原来的说法,第一季的秋粮是为东家干,那么第二季的夏粮就是为自己干。

    一年的租税在秋收后开始征收。交了租税后,秋季的收获除了种子粮之外几乎颗粒不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