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再临-第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就像大部分励志故事一样,马歇尔的故事也有一个但是,威廉·马歇尔的父亲约翰本身就是一个大贵族,威廉只是身为幼子没有继承权才只能当个骑士。

    少数几个从平民翻身的例子,也要从英国和法国去找,不过这些人的功成名就并不是在他们的故乡。

    英法百年战争的后期,英王和法王之间的交手都依靠雇佣兵进行,等到了百年战争结束之后,这些雇佣兵就失业了。

    拿惯了长剑的手是不习惯去握锄头的,因为不愿意归国去当农民,相当一部分失业佣兵就去了邦国林立的意大利,那里个城邦之间征战不休,正是一片下岗再就业的沃土。

    在英法百年战争中锤炼技艺的百战老兵自然能够吊打意大利本土佣兵,相当一部分人崭露了头角,获得了贵族头衔和封地。

    当然这里面最有面子的是米兰的斯福尔扎家族,他们家本来是普通的农民,后来成为了雇佣兵,最终经过一系列复杂的操作通过联姻取得了米兰公国的继承权,最终获得了这个北意大利富饶城市的统治权。

    然而一介平民仅仅依靠军功在本国内完成阶层上的擢升,在欧洲世界几乎是不可能的。在中国经过秦汉鼎革完成的社会革命远远未在欧洲登场,欧洲人迎来这样的机会要等到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上台了。

    “骑士?”米哈伊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看着霍尔蒂手中的佩剑,感觉自己的双腿跟灌了铅一样重。

    自己?因为跟着父亲制皮被称作“臭蛋”的米哈伊现在就要成为骑士了?(制皮这个工艺非常臭,所以才有臭皮匠的说法。)

    “怎么你不愿意吗?”霍尔蒂并不愿意多花时间在眼前这个场合,奥斯曼人随时有可能攻过来,眼前这个米哈伊着实有些太磨蹭了。

    “我愿意,大人。”

    皮匠之子米哈伊单膝跪地,将双手高高举起:“主基督和圣母玛利亚啊,我,米哈伊愿意为您去死。”

    “活着,分享上帝赋予我们的胜利。”

    霍尔蒂将剑放在他的双手上:“捍卫信仰,扶助弱小,此乃骑士之道。”

    伯爵紧接着托起米哈伊的肘部,将他扶起然后向眼前的人群大声宣布。

    “骑士米哈伊!”

    “骑士米哈伊!”“骑士!”

    霍尔蒂深深知道,正如兵法所说,夫征战之人,或渴于资财,或求于名衔,为君者兼而下之,重金则懦夫效死,荣名则勇士归心。

    米哈伊兴奋地举起长剑,走下人群之中,接受着众人对他的敬礼,或者是一记直奔胸膛的敲击,或者是对肩膀的轻轻拍打,霍尔蒂的手段和米哈伊的奖赏让民兵们的士气又鼓舞了起来。

    几乎所有人都争着过来和这个幸运的皮匠之子接触一下,沾一沾他的运气。

    “一百杜卡特,这小子最好别死了。”老卡尔显然对霍尔蒂的安排不满:“一个臭皮匠罢了,赏他点钱就完事了。这么高的年金和骑士头衔,这么给是不是有点草率?”

    杜卡特是威尼斯发行的金币,成色极优,一枚含有黄金3。5克左右,一百枚杜卡特金币就是一斤多黄金,这可是一笔大钱。

    霍尔蒂笑了笑,老卡尔的不满是可以理解的,作为一名世袭骑士,老卡尔是有几个村子作为封地和一些田产。

    但是那些田产的产出一年也就四五十杜卡特而已。

    不过他最珍贵的东西就是他的伯爵典厩官的职务,这个职务听起来像是个养马的,实际上的确是个养马的,不过还等于是军事负责人。作为典厩官,老卡尔还能从佩克什伯爵手中获得四十杜卡特的年金。

    这些加到一起,老卡尔的收入也不能和米哈伊“骑士”相比,一个辛辛苦苦干了一辈子的部门主管,年薪被一个刚刚参加工作的傻小子给超了,老卡尔还能这么跟霍尔蒂说话也算是脾气好了。

    霍尔蒂笑了笑,老卡尔还是不能做到挑出他的位置看这个世界。

    自己到底付出了什么东西呢?

    骑士头衔不过是个虚无缥缈的东西,一百杜卡特的年金不过是账单上的待发工资而已。

    现在自己所付出的东西,说到底也就不过是一把剑罢了。

    而收获的却是人心和战意,现在民兵眼里的奥斯曼人不仅仅是上门要把他们变为奴隶的仇敌,更是他们的钱袋子和印把子。

    “我也要给你加薪,感谢你这么多年来对匈雅提家族和对我的忠诚服务。”

    “这不是钱不钱的事。”

    老卡尔十分不满,虽然也很羡慕一百杜卡特的年金,但是老卡尔绝对不会承认自己的确很羡慕。

    这不是钱不钱的事,老卡尔心里想着,一个皮匠怎么能当骑士呢?这事关荣誉。

    “六百杜卡特。”霍尔蒂看着老卡尔:“我觉得您在这么困难的时候站出来支持我,应当得到报偿。”

    六百杜卡特,那就是四斤黄金啊。

    他妈的,老卡尔感觉自己之前那些年全都白干了,他看着霍尔蒂,佩克什伯爵这么有钱吗?

    “这么多钱?”

    老卡尔觉得自己差不多忘了什么荣誉的事了,虽然奥斯曼人的弯刀和大斧子就在外面,但是人类的本能还是让他重新确定了一下。

    “就是这么多钱。”

    霍尔蒂笑了笑。

    如果自己输了,佩克什城被奥斯曼攻陷,那么自己就什么都没有了,只能跑到维也纳去混日子,或许当个流浪画家什么的。什么老卡尔和米哈伊的年薪自然就都是白扯了。

    而如果自己赢了,什么一百杜卡特和六百杜卡特这些金子还会是问题吗?

    更何况现在已经不是中世纪了。

    黄金对于今日的欧洲来说,根本就不是什么问题,因为掠夺了新大陆的缘故,大量的美洲黄金和白银不停地涌入欧洲,一旦获得了胜利,同哈布斯堡王朝和教皇搭上线之后的自己还会缺这么点黄金吗?

    一场价格革命正在欧洲登场,霍尔蒂记得自己前世看过一个资料,勒班陀海战前,教皇、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和威尼斯共和国为他们的神圣同盟联合舰队所准备的战争预算是400万杜卡特。

    不是4万,不是40万,是400万。

    这差不多就是14吨黄金。

    这换成仙剑奇侠传,就叫做乾坤一掷,不要说是奥斯曼苏丹,就是拜月教主也被打死了。这要是赢了,自己捍卫了欧洲,扛住了苏莱曼,教皇和哈布斯堡手里稍微漏上那么一点,什么年金也就都够了。

    “嗯,打扰一下。”

    佣兵队长斯维因看着前面欢呼的匈牙利人耳边听着霍尔蒂和老卡尔的对话,脸上带着一丝颇为神秘的表情,让他方正的脸上看上去有些扭曲。

    “怎么了?”

    老卡尔还在那里琢磨霍尔蒂六百杜卡特年金的问题。

    “那个,我们德意志人也参战了。”斯维因的眼睛往天上飘去,似乎圣母玛利亚显灵了。“我就是想问下,匈牙利王国的头衔,可不可以,就是说能授予德意志人吗?”

    “肯定不行。”

    “当然可以。”

    斯维因的问题让老卡尔瞬间从数金子的想法里转了回来,立刻表示了拒绝,圣伊斯特凡国王在上,把爵位授予平民就已经很夸张了,现在为钱打仗的外国佣兵也能分一杯羹了。

    而霍尔蒂则给出了肯定的答案。

    “明天,我就钦定你为骑士,”霍尔蒂小声说道:“年金四百杜卡特。不过这样你就不能领你佣兵队长的那份薪水了。”

    斯维因摆出一副我懂了的表情,微微点了下头。

    “但他不是匈牙利人,不是匈牙利人怎么能当匈牙利的骑士呢?”

    其实根本就没有这种规矩,老卡尔只是单纯的不想让斯维因混进来,要是外国佣兵都能当骑士,老卡尔的世界观就破碎了。

    “我妈就是匈牙利人。”斯维因看着老卡尔,决定把自己母亲那个正宗的日耳曼人给改一下,并且给自己的祖宗确定为移民:“而我爷爷的爷爷,就是从匈牙利搬到德意志的。”

    “不用争了,就这么定了。”

    霍尔蒂叫停了他们之间的争辩。

    “愿意为匈牙利流血的就是匈牙利人。更何况,你们都是我的人。”

    佩克什伯爵作为一名真·精神中国人,批发匈牙利的国籍一点都不心疼。

    “我们自己的国王不就是个立陶宛人吗?以后没准还会有个德意志国王,多个德意志骑士没什么了不起的。”

    “我也是你的人。”地区主教纳吉全程听完了他们的对话,决定站出来为自己也争取一下。

    “尊敬的伯爵,我也为匈牙利流了血,我不要骑士头衔,给我加点年金就可以了。”

    “不行,主教,你有教廷发的圣俸。”

    霍尔蒂摇头拒绝了。

    接着他走向了那些闻讯赶来的年轻贵族们。

    这些莽撞的小伙子现在还在那里讨论佩克什伯爵的作法是不是违反匈牙利的法典。

    “小伙子们,如果你们对我效忠,那么我愿意晋升你们为骑士,并且给你们每人一年八十杜卡特的年金。”

    于是乎。

    “我们愿意!”

    现在法典不再是个问题了。

第三十三节 掌勺的就是领导() 
奥斯曼军队分从三个方向进入佩克什城,伴随着安纳托利亚军团的赶来,包围圈北方的缺口已经被他们堵上,佩克什城已经被奥斯曼军队重重包围。

    苏丹的耶尼塞里近卫军由大维齐尔法雷尔·易卜拉欣帕夏亲自指挥,他们从南门入城,根据站前规划,易卜拉欣帕夏将会投入五个团的苏丹亲兵。这个兵力并不多。(这个团只是为了翻译方便,就跟前面的旗一样。并不是我们现代概念中的团,那个团作为一个军事概念要到三十年战争之后才会问世。)

    苏丹的耶尼塞里近卫军中有差不多一百个团,每个团兵力各团各不相等。苏莱曼的耶尼塞里全军大概两万人左右,平均下来一个团的兵力大概也就只有两百人,而这两百人也不会全部出征。

    每次出征的时候按照名册抽出一部分人出征。其实这个团称之为“锅”更加合适。因为按照本来的出处,所谓的团就是一口大锅吃饭的人。

    团长的称呼是“考巴西”,这个词在土耳其语的意思就是“长柄大勺”,团长的本意就是给团队中的成员分饭的人,就和唐代军中有个编制为“伙”一样,伙长之下还有五个什长,每个人手下各有十人,正因为这五十个人在一个灶吃饭,所以称之为“伙”。

    五个团听起来十分吓人,其实总兵力也不超过千人,在九百人左右,真正攻城兵力的大头在鲁梅里亚军团和安纳托利亚军团。

    维齐尔锡南帕夏负责指挥安纳托利亚军团三千人从北面突破,西面则是霍尔蒂的老朋友维齐尔贾法里帕夏,鲁梅里亚军团远比安纳托利亚军团家大业大,他抽出了四千兵力,全部是步行作战的西帕希骑士和沃伊尼克步兵,几乎是全员重装。

    凄厉的号角声响起之后便是隆隆的鼓声,奥斯曼军队的脚步声整齐的踩在地上,佩克什城中都能隐隐有所感觉。

    贾法里帕夏第一时间便带着幕僚和军官登上了西面的城门,他身后数张狮皮战鼓被鼓手擂动,大军从西门之下如水一般涌入。

    “八千兵力,如同雷霆,在真神的注视之下,佩克什必然化为粉末。”

    这是昨夜军议之中,易卜拉欣帕夏的原话。

    贾法里并不这么看。

    他深深知道,佩克什城狭窄的街道就是守军最好的帮助,兵力虽多,未必能够成功展开,所以他和易卜拉欣帕夏决定,当前第一步就是集合兵力突破最宽阔的中央街垒。

    鲁梅里亚军团将和耶尼塞里近卫军配合,一起拿下那处最开阔的核心。

    “匈牙利人好像又加强了他们的防御。”

    手头没有望远镜,佩克什城也不算大,站在城门之上,蒂凡尼也能

    “他们进来了。”

    圣伊斯特凡大教堂的顶层,霍尔蒂坐在这里静静地观察着奥斯曼军队的兵力配置,这里是全城的制高点,一切兵力动向他都能了然于胸。

    如水一般涌入的奥斯曼大军让霍尔蒂心中有些慌张,的确,这股兵力远远超过了守军的数量,但是也让霍尔蒂看到了一丝希望。

    这样的兵力规模,应该就是奥斯曼军队能出动攻城兵力的顶峰了,如果能够在这样的惊涛之中守住,撑住奥斯曼人的全力一击,这场防御战也就看到了曙光。

    克里斯蒂安贝伊也在攻城的队伍之中,他所在的旗(桑贾克)被编入了攻城部队的序列。

    招降佩克什城的事情办砸了,但是克里斯蒂安并没有等到自己预料中的清算,所有的恶名都被霍尔蒂领受了。

    “没有信誉的恶狗”“抵抗苏丹大军的蠢驴”已经被上面授意,作为佩克什伯爵的专用绰号。

    狗和驴,特别是驴,在奥斯曼人和阿拉伯人的圈子里面都是非常垃圾的动物,猪因为他们见得少,倒也躲过了这种风评无端被害的处境,也算是因祸得福。

    克里斯蒂安以基督徒的身份做到了贝伊,自然也不是傻子,作为整个过程的亲历者,克里斯蒂安认为直接责任人应该是贾法里帕夏。

    本来都已经谈得好好的了,怎么去了次贾法里帕夏的帐篷就都变了?

    但是眼下这个局面,显然是把锅丢到了佩克什伯爵的头上。

    克里斯蒂安对这些都是门清,不过他自然不会跳出来给佩克什伯爵洗刷。大佬甩锅给霍尔蒂,也正好把自己可能要背的锅甩了过去。

    换句话说,这个锅不是霍尔蒂背,那就要让自己来背,反正不管怎样都不会是贾法里帕夏来背。

    那就让伯爵老老实实背着吧,挺好。

    克里斯蒂安穿着板链甲,腰间插着一柄弯刀,左手拿着一个金属小盾,右手捉着一把短斧,带着人紧紧跟着队伍沿着街道行进。

    他贪婪的看了看两边的房屋,军中已经下了严令,严禁私自劫掠,违者全部绞死。

    等彻底攻破了城池,就能够按照老规矩放手抢上三天。

    克里斯蒂安也知道这些不起眼的民居中多半没有什么金银珠宝,但是他真正想要的是从里面找到点残存的食物。

    奥斯曼军队的补给大半靠劫掠和跟劫掠差不多的“征粮”,食物配发到各人手中那就真是非常惨淡。

    要是能在民居中找到奶酪、麦酒,甚至一块腌猪肉那就真的美极了。

    口中的唾液尚未咽下,本来居于全军末尾的克里斯蒂安贝伊就看到了身后响起了脚步声。

    他转过头,看到了一队夸张的大白头巾。

    这是耶尼塞里近卫军的典型标志,因为官面上他们都是苏菲派贝克塔什教团的信徒,所以就有这样的夸张装束。

    耶尼塞里近卫军的装备并不像鲁梅里亚军团一般,他们很少穿着铠甲,即便是有,也是少数操持长戟的戟兵穿着轻便的锁子甲或者链板甲,大多数人都没有护甲,只是穿着一件有着希腊风格的长袍。

    灵活性和防御力从来就是摆在士兵面前的一道选择题,在火枪问世并不断加强的情况下,防御力相对而言的不断下滑,以及灵活性带来的在战略和战术上的优势自然而然地开始了淘汰铠甲的进程。

    耶尼塞里中除了手持长戟的戟兵,还有许多弓箭手和手持火绳枪的射手,他们都基本不穿护甲,克里斯蒂安贝伊能够听到他们口中正在低诵《圣经》。

    克里斯蒂安已经见怪不怪了,因为这些耶尼塞里近卫军把《圣经》福音书里的句子当做保佑自己的咒语是公开性的,几乎可以看做是他们内部的一种风俗。

    这虽然不符合规矩,但也没有二货跑出来指斥这些真正统治着奥斯曼帝国的老爷们这不清真。

    很快克里斯蒂安就感觉到队伍停了下来,前面多半是已经到了交战区域,虽然看不见前面发生了什么,但是他也能听到呼喝声。

    显然是前面已经和匈牙利人正面接触上了。

    镇守正中央街垒的依旧是伯爵的典厩官卡萨·瓦尔加,他站在阵列后面手中拿着复合弓,将一柄长箭搭在弦上,然后拉开弓弦向外面射去。

    根本就不必瞄准,外面到处都是等着挨射的奥斯曼人。

第三十四节 穿插() 
在街垒外面到处都是举起盾牌将肩头的布袋卸下的奥斯曼步兵,这些亚麻制成的布袋内装满了事先填好的沙土,奥斯曼步兵直接将布袋在街垒的墙角处卸下,为后续的部队填出一条可以上去的通道。

    之前奥斯曼内部军议上什么垫出一个高台和匈牙利人对射的主意根本就是大维齐尔易卜拉欣和贾法里帕夏拿出来坑锡南帕夏的,他们才不会傻乎乎得浪费人力干那种事情,直接把墙下面填平就完了。

    真堆出来一个高台,那个高台和街垒之间无形之间形成的高度差就足够要人命的了。

    帕夏们之间的勾心斗角就决定了他们的军议注定是走个过场,到了战场上还是要各显神通才行。

    一袋袋填土堆到街垒的墙下,除了几只从天上飘下来的箭矢,西帕希和沃伊尼克们几乎没有遇到任何困难,他们摩拳擦掌准备翻过墙去大开杀戒。

    很快就填出了一个合适的高度,西帕希们在各自贝伊的带领下飞快的越过了街垒的矮墙,这次他们面前是一道加强过得木栅。

    匈牙利人昨夜一晚没停,守夜的民兵队根本没有闲着,昨晚将在城中收集的门板全部钉在了原本就非常厚重的木栅栏上。

    翻过了街垒的奥斯曼人又被这堵“木墙”给挡住了,匈牙利人躲在木栅后面举起长矛直接戳了过来。

    能够供奥斯曼人展开的距离就那么一点点,匈牙利人如林的长枪戳过来,奥斯曼人完全被挡在了另一边。

    霍尔蒂站在教堂之上,看着中央战线上的胶着态势,满意地点了点头。

    中央街垒的核心要素从来不是墙或者长矛。

    而是利用这里狭窄的地形,通过一系列工事,将奥斯曼人的优势消解掉。

    民兵的战斗素质自然不能和奥斯曼的西帕希骑士或者耶尼塞里近卫军相比,但是在这处狭窄的街道上,他们的武勇和娴熟的配合没有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