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好官人-第27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原来,女真人的出身啊,充满了争议。但女真族里的完颜部,确确实实是从高丽迁徙出去的。所以,自从完颜部成了女真的头之后,对高丽怀有特殊感情,所以完颜部酋长完颜盈歌多次遣使来高丽通好;高丽听说完颜部日益强盛,也与之保持友好往来。但这会高丽同时密切关注北方局势,对女真的崛起充满警惕。没办法,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哪怕是后世的新加坡,国内百姓大多还是华人后裔,不也对中国横看竖看不顺眼?

第824章 挑动各方() 
一样的道理,你从高丽出去的,还混得这么风生水起,这算什么事?

    要知道这一会,女真人已经把版图扩张到曷懒甸地区了,还吞并了许多曾经依附高丽的东女真部落,与高丽接壤,高丽当然不乐见。这一年多以来,已经发生很多摩擦了。拥有系统的张正书知道,再过两三年,女真就忍不住要入侵高丽了,但高丽会先发制人。但由于高丽是把汉文化学到精髓的,军事也不咋的,所以被打得落花流水,接连吃了两个败仗,还被迫与完颜女真缔结城下之盟。高丽怎么会心甘啊,一边向辽国这个宗主国告状,一边设立“别武班”,大修武备,欲雪败于女真之耻。

    到了后来,高丽终于出兵了,越过千里长城,征讨女真,占领曷懒甸之地,修筑东北九城,但因不堪女真的反扑与骚扰,最后还是将九城归还女真。再后来,辽金大战爆发,高丽趁机发财,夺取保州,改名义州,至此高丽的疆域抵达鸭绿江。

    这就是高丽和女真的关系,说不上血海深仇,但也摩擦不断。

    对了,这里得说说高丽也学着汉人建起了千里长城,只不过当初是和契丹交恶,才匆匆忙忙修筑起来的,怕契丹人打过来。但后面嘛,高丽忍让了,所以这千里长城也没啥作用。不过嘛,也正是有这千里长城的存在,女真才没狠下心来灭了高丽。一是长城难打,二是高丽也没啥资源可以贪图的。

    但现在不一样了,张正书说高丽有玉石,宋人还特别喜欢。

    现在女真缺人,缺钱,缺粮食,什么都缺,怎么可能不打高丽的主意?

    要知道,高丽也就一个小国,比起辽国、宋朝来太容易对付了。如果能把高丽的玉石资源,变成钱粮,穷疯了的女真人是很愿意的!

    “呵,小官人,你可真狠!”

    周铭对高丽还是挺有好感的,最起码高丽是唯一一个仰慕中原,且历来奉行交好宋朝的政策,算得上是一个还不错的隔海相望的邻居。

    但张正书却不这么看,高丽现在人畜无害,是因为它没有人畜有害的本钱。

    野心这东西,到底和实力有关。要是宋朝这会武力足够,早就把西夏打下来了,还用得着和西夏对峙?就是因为后力不继,才只能和西夏耗着。不过耗着有耗着的好处,最起码钝刀子割肉,人也更疼。

    “这算得了什么?”

    张正书不以为然,“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让他们打生打死,对大宋有好处。”

    “也对。”其实,周铭对大宋也没啥归属感,他还记得很清楚,如果不是朝廷无能,他又怎么会沦落成孤儿?但为了报答张家的恩情,张正书说要帮大宋,他也就照做了。

    听出了周铭的敷衍,张正书也不勉强。归属感这个东西难以说得清楚,说实话张正书也对宋朝没有多少感觉,只不过他觉得宋朝的百姓是无辜的。勤劳善良的汉人,不应该被异族这么糟践。“尽快去做吧,我怕女真崛起太快了……”

    没错,女真人崛起太快是不符合宋朝利益的。

    宋朝现在需要时间消化一下从西夏那里获得的利益,同时积蓄力量,准备一举灭掉西夏。

    当然了,这是张正书的一厢情愿,至于赵煦是不是这么想的,张正书就不知道了。甚至赵煦的意志,也不是宋朝唯一的。如果满朝文武都反对,赵煦也不可能乾坤独断。

    “小官人,那交趾……”

    周铭欲言又止,他是知道的,张正书最恨的就是背后捅刀子的交趾人了。

    张正书皱了皱眉,说道:“交趾又不安分了?”

    “倒不是,李乾德此人对儒家极为推崇,并不打算兴刀兵。但是,交趾国内有人叫嚣着让大宋付出代价……”周铭也觉得好笑,说着自己都笑了起来。

    张正书冷冷一笑,他自然明白是怎么回事的。大抵上是因为宋朝给他们的压力太大了,也是,谁叫之前是交趾入侵的宋朝呢?后来叫宋朝打怕了,才不敢吱声。

    “这也好办,让大理国去制衡交趾吧。”张正书淡淡地说道,“大理和交趾恩怨颇多,虽然大理国尊崇佛教,但我观那大理国,也不是完全没有野心的。”这是实话,如果没有刀兵,一个国家怎么可能存在呢?

    “小官人,你可真的是坏啊!”

    周铭也知道张正书的风格,忍不住笑道。

    张正书却叹了一声:“如果大宋的武力强悍,我用得着这么费心思?一路碾压过去就是了,还需要什么阴谋诡计?任何计策,在绝对力量面前,都是那么不堪一击。”张正书想到的,却是萌古人横扫欧亚的威风,在灭了宋朝的途中,还顺手灭了好几个国家,其中就包括大理。

    至于萌古为什么不打交趾?很简单,因为交趾密林丛生,萌古人根本进不去。

    直到明朝明成祖朱棣时,交趾不听话了,明朝就把交趾收归版图了。再后来,因为路途遥远,管理不到,交趾又脱离了中原的统治。可以说,交趾一国和中原牵扯太多,张正书是早就念念不忘了。

    不曾想,他一句感慨,却让周铭沉默了起来。

    说实在的,大宋孱弱,感触最深的就是周铭这种走私商贾了。

    在边境上,异族肆意地欺辱,让这些宋朝商贾义愤填膺,却又无可奈何。好几次,周铭都是死里逃生的。这样的宋朝,早就让周铭失望透了。这也是为什么周铭对大宋朝廷不感冒的原因,实在是喜欢不起来啊!如果宋朝实力够强,好像汉唐那样,这些异族人敢这么对他们?

    也正是因为几次的死里逃生,周铭才会变得如此腹黑,以及精通各种化妆潜入,顺理成章地成为了“黑客”的头头。

    “好了,这种事不是你我能操心的,我们挑动各方混战,不过是想让我们的货物卖得更多些罢了。这样一来,我们就更有利润可图了。”张正书见周铭的脸色不对,连忙安慰道。

第825章 养马场() 
这是实话,周铭也是走私惯了的,他自然知道发战争财是多么轻松愉快的一件事。

    当然了,前提是自己有能力去做这种事,不然的话,只会成了散财童子。这时候,有渠道走私的,那就成香饽饽了。可以说,周铭早就了解到了这方面,这几年来一直在致力打通这个发“战争财”的渠道。可惜的是,因为宋夏战争开启,周铭原先想“资敌”的,但被张正书否决了。要是这么做了,这和明末的晋商行为有什么区别?都是在挖国家墙角,资敌做汉奸。

    可以说,如果没有晋商资敌,明朝还亡不了这么快。

    一样的道理,正因为周铭等人眼中只有金钱,没有国家,他们才会下意识地去发“战争财”。

    事实上,“战争财”也不是不能发,但也要区分时候。比如女真和高丽打生打死,这就可以去发战争财了。要是大理和交趾发生冲突,这样的战争财也是可以发的。但是,身为宋人,却要在宋夏战争期间贩卖粮食给西夏,这就是明显资敌行为了。

    周铭虽然对大宋没多少感觉,但既然张正书执意要帮大宋,他自然也只能支持了。

    “小官人说的是……”

    周铭明显兴致不太高,张正书也明白的,白白失去了一个发财的机会,任谁都不会开心的。

    “周铭啊,眼光要放长远一点。区区夏国,能有多少经商价值?且不说人口稀疏,地广人稀的,百姓还穷。而如果大宋把夏国拿下来了呢?别的不说,如果打通了通往西域的道路,还愁赚不到钱吗?”张正书知道拿下西夏的意义所在,不在于拿下河套,而在于打通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

    这一条古老的黄金之路,虽然路上尸骸累累,但不可否认,如果没有这条丝绸之路,中原王朝就失去了补充血液的来源。

    这个血液,就是战马。

    很多人都以为大宋没有养马地,所以才一直对外软弱的。其实不然,中原的战马,在宋以前大多是来自西域的良马混血而产下来的。这会宋朝并不缺马,甚至宋朝官员上朝也好,去点卯也罢,大多都是骑马的。当然了,也有一些年老的官员为了贪图享受而坐轿子。

    四轮马车兴起之后,马匹突然又受欢迎了。

    无他,因为四轮马车平稳,骏马能更大限度提高四轮马车的速度。

    就好像后世的豪车一样,速度的快慢直接决定了车辆的价钱高低。好像什么跑车,绝对是比一般轿车要贵的。为何?因为人家跑得快啊!

    一样的道理,你买得起四轮马车,却配不上一匹好马,这算什么事?

    因为市场的需要,民间自发起来养马的人就多了。其实养马并不算难,主要还是缺少动力罢了。张正书原本也以为,中原是没有养马之地的。殊不知,他一开始就错了。宋以前,战马都是在中原养的,也不见得比北方草原部落的马匹落后什么。反而因为经常喂养大豆等精饲料的缘故,爆发力反而更胜一筹。

    到了宋朝,为什么就不能养马了呢?

    其一,是宋朝马匹没有经过优选优育,自然是一代不如一代了。

    其二,就是养马亏钱。亏钱的事谁做啊,哪怕是朝廷,也不想做了。

    其三,也就是最重要的原因,崇文抑武!

    没错,就是因为崇文抑武,宋朝才不想养那么多好马,万一被野心之辈拿来造反,那宋朝岂不是要很头疼?出于种种顾虑,所以民间养马兴不起,官方养马又是得过且过的。这样的大宋有好马才怪了。其实,宋朝不是能不能养马的问题,而是想不想养马,会不会养马的问题。

    就好像张正书自己在大名府那边圈了一个马场,也不大,只有区区百来亩薄地而已,还是丘陵地带,除了能种粟米之外,就只能长草了。可张正书愣是让周铭走私回来了苜蓿草,种牧草配合鼓动开封府百姓种植的大豆,仅仅一年时间,就得到了不少好马了——虽然还只是小马驹,可前来预订的富贾巨绅,已经不计其数。

    这也要归功于周铭,如果不是他有渠道,从辽国那里愣是搞来几匹没有阉割的蒙古马,甚至还有河曲马、西域马等等。数量也不多,大概就那么十几匹的模样。

    经过了优选优育,总算是出了一点成果。

    张正书估摸着,如果给他几年的时间,保不齐能弄成一个产马数千的大马场了。

    虽然现在的马场还是亏钱在弄,可已经让人看到了曙光。

    特别是枢密院麾下的安抚司,已经不止一次派人来沟通了,希望能引入良种马。

    张正书的回答模棱两可,没办法啊,才刚刚得到一点种子,给朝廷养马场,这是糟蹋了好东西啊!当然了,如果打通了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西域良马还用愁吗?

    周铭自然不知道张正书的打算,笑了笑没说话。

    其实在周铭看来,宋朝有海贸就够了,得利不在丝绸之路之下。甚至海贸的风险,比陆地上的丝绸之路小多了。毕竟是近海航行,最大的危险就是触礁。可宋朝又有隔水密舱的技术,不怕触礁。瞧瞧后世发现的宋朝沉船,虽然略比历代要多,可对比起宋朝的出海比例就知道,这样的沉船概率,实在是太低了。

    也许是看到了周铭的不在乎,张正书耐心地说道:“海贸是要发展的,但丝绸之路的得利,也不在海贸之下。西域有大小国数百,百姓数百上千万户,如此庞大的市场,是海贸所去不到的……”

    周铭总算是来了点兴趣了:“西域有这么多人?!”

    “就算有出入,也差不了哪里去的。”

    张正书算了算,西域各国加起来,应该也是有几千万人的,但到底是一千万还是九千万,那就不得而知了。

    “那确实还算是有利可图……”周铭盘算了一下,如果是这样的话,丝绸之路上贩卖丝绸,好像确实挺赚的?

    就在他们密谈的时候,门房又来禀报了:“小官人,不得了了,宫里又来人了……”

第826章 花样作死() 
张正书和周铭对望一眼,大抵上都猜到是谁了:“他来作甚?”

    “不知道。”张正书哪里知道赵煦哪条筋抽了,又来找他啊?不是开始建城了吗,进度也还可以啊,难道这也不符合赵煦的意思?反正张正书是摸不清赵煦到底想干嘛了,感觉这个不靠谱的皇帝总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像熊瞎子掰棒子一个,掰一个扔一个,就不会沉下心来做一件事。

    “比我还不靠谱,这皇帝……”

    张正书心中吐槽了一声,但他也知道此刻不能多想了,连忙对周铭说道:“你且回避一下……”

    周铭也知道来人可能是皇城司真正的头,本着王不见王的原则,周铭肯定是要回避的。

    刚刚让周铭回避了之后,张正书就迎了出去:“彭内官,这回你可不算稀客了,这几天你净往我这跑……”

    来人确实是彭元量,皮笑肉不笑地说了一句:“你准备一下,跟咱家进宫!”

    “等等等等等!”

    张正书大惊失色:“卧槽,彭内官,你不会在开玩笑吧?我还没子翤,你叫我进宫?!”

    “嗯?!”

    彭元量一时间也没反应过来,毕竟宋朝说的进宫就是进宫的意思,可没有后世进宫当太监的意思。不过,结合张正书的表情和话语,彭元量也黑了脸:“张小员外,这并不好笑。是官家要见你,这两日官家龙体抱恙,且不能前来,才叫你进宫的!”

    “好吧……”

    只要不是做太监,张正书就放心了。

    看着张正书松了一大口气,彭元量怎么心里就堵得慌呢?

    “走!”

    张正书还没来得及和曾瑾菡说一声,彭元量就不给他机会了,一把拿住他的肩膀,拉着就走。

    “唉哟,彭内官,疼疼疼……能放手吗?我自己能走……”

    也许是恼恨张正书暗地里讥讽他,彭元量这一次绝没有手底下容情,丝毫不理会张正书的呼痛,拿着张正书的肩膀。听着骨头在“咔嚓咔嚓”响,再加上彻骨的疼痛,张正书真的以为他的肩膀骨已经裂开了。好在,这会他锻炼身体已经有了点成效,整个人壮了不少。虽然看上去还是跟没长肉一样,但也比之前好多了,最起码还能抵抗彭元量的“暴力”一二。要是之前,就这么一拍,张正书可能就昏阙过去了。

    得到消息的曾瑾菡追出来,结果只能看到张正书一路呼痛地离去,刚想追出去的时候,却被周铭拦住了:“小娘子,莫要冲动。”“可郎君他……”

    曾瑾菡急了,她再聪明,也不过是十几岁的女子啊!

    “此事无妨,乃是官家下旨召见小官人。”周铭此刻很沉稳,虽然他在见到美女的时候会把控不住自己,但其他时候周铭还是挺靠谱的。

    “那为何彭内官要这么对郎君?”曾瑾菡眼泪都下来了,心疼呐。

    “可能要怪小官人自己口无遮拦罢!”

    周铭躲在暗处,已经看了个全。他内心不得不感慨,这小官人作死的本事,真的是天底下第一份的。要知道,彭元量的武力在大宋几无敌手。张小官人连这样的宦官都敢揶揄,说他傻大胆好呢,还是没心没肝好呢?不管怎么说,这都是张正书自己咎由自取的,须怪不得别人。

    话说张正书也知道是自己大意了,这个死太监怎么说都好,也是赵煦的贴身太监。只要赵煦在位一日,他那无形的权柄就会一直存在。得罪这样的死太监,比得罪一个文官来得更危险。好在张正书的智商及时回来,开始不呼痛了,而是演戏起来,一张俊脸被他憋成了铁青色,让彭元量都有点捉摸不定,最后只能放开了他。其实张正书并不算是装的,这种彻骨的疼痛,他不想经历第二次了。

    “张小员外,你老实点比较好……”

    也许是内心有点慌,彭元量也顾不得撂狠话了,只是试探性地说了一句。

    然而,张正书并不想搭理他,铁青着脸,并不说话。

    说实话,要不是张正书克制住了,他很想现在就拿出别在后腰处的燧发手枪来,给彭元量来点教训。也许是彭元量异于常人的第六感察觉到了危险,他忍不住稍稍远离了张正书。

    气氛怪异,彭元量把张正书带入了皇宫。

    虽然汴梁城的防守稀疏,但是皇宫大内的防卫却是很严的。一般人,根本不敢靠近皇城边上。就算有人敢在御街上做买卖,但也离皇城还有一段距离。阶级之间的鸿沟,就在这里体现出来了。这不是张正书第一次来宋朝皇宫了,大内对于张正书来说,太过压抑。也不知道地底下的水银起开了没,还有朝堂上的明枪暗箭,后、宫里种种算计……这种危险的地方,说实话张正书不到万不得已是不想来的。

    然而,事情并不如他所愿,张正书终归是踏上了这个危险之地。

    看着墨绿色的瓦片,遮掩在高大树木下,宛若一体的皇宫大内,张正书心中也是有点感慨的。

    权力集中的地方,果然滋生了世间所有的恶。

    人性的恶劣面,全都能在这繁华底下暴露无遗。

    有人说资本万恶,其实更加万恶的是这里。一言蔽,而天下受罪。没有比这里更龌龊的存在了,可偏偏张正书要在这里,倚靠掌握着最大权力的人才能扭转宋朝命运,也扭转汉人的命运。不得不说,这好像是有点嘲讽。

    “张小员外,看甚么?”

    彭元量的语气已经缓和了不少,但张正书却依旧不鸟他。

    一个死太监而已,真以为自己是个东西了。

    彭元量看着张正书这个气死人不偿命的脸,好几次怒气上涌,都被他克制住了。说实话,彭元量的态度算好的了。看看章惇他们,哪一个不想巴结他的?唯独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