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好官人-第18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错过这次机会,对以后的大势会不会有什么影响?这就天知道了。

    不过张正书也没把此事放在心上,只让宋兴和过来安排人手去刺探那间宅子里的人到底是何来历。至于接下来要怎么做,张正书很快就忘记了。因为,今天是元宵节,是大宋最隆重的节日之一,张正书也不敢怠慢,穿着人模人样,准备等曾家的门了。

第558章 风情万种() 
张小官人再次正式登门,曾家自是扫榻以待。

    曾信韫、曾信骥知道张正书来了,拉着张正书的手,非得要和他喝上三百回合,而且指名道姓要“仙醁”酒,张正书自然是毫不犹豫地拒绝了这个提议。开玩笑,他今天是带着任务来的,且不说那“仙醁”酒的酒钱算谁的,要是被他们两个灌醉了,还怎么和曾瑾菡逛灯会?

    “贤婿来了?”

    曾文俨笑呵呵地坐在前堂,越发看这个女婿顺眼了。

    要知道,“家乐福”超市现在日进斗金,张正书都毫不犹豫让曾瑾菡去打理,这份信任,曾文俨哪里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更何况,在元正前张家还送派人送来了价值数千贯的年货,也算是大手笔了。虽然钱不能代表感情,但怎么都能体现出张家对曾瑾菡的重视吧?

    “泰山……”

    张正书施了一礼,“今日小子想带姝儿出去看灯会……”

    “去罢,今日街上热闹得紧,就是小心莫要让贼人趁虚而入了。”曾文俨提醒道。

    张正书笑道:“小子知道,多谢泰山……”

    “你把婚事准备得如何了?尚有不到两月,姝儿就嫁过去了,这事须抓紧了!”曾文俨稍稍敲打了一句,但张正书也知道,这是人之常情。

    “已经准备得七七八八了,就是一些小物事,需要在吉日当天筹办。”张正书也不含糊,虽然这事不是他在操持,可被张秦氏唠唠叨叨了半天,总算也听了个大概。

    “那就好!”曾文俨又训了几句话,才让张正书离开。没办法,做了人家的女婿,就预料到了要装孙子的。即便张正书对曾文俨没多少感觉,可在孝道二字前面,还是需要努力维持形象。再怎么说,曾家和张家都算是绑在一条船上了,对曾家好,就是对自己好,这个道理张正书明白。

    来到曾瑾菡的闺房前,正待敲门的时候,房门突然打开了。

    “你这人,可算来了,姝儿念叨不知道多长时候哩!”

    说话之人是杨芰荷,张正书也没想到她居然会在这里。“是杨小娘子当面啊,小生有礼了……”

    “嘻嘻……算你嘴甜,罢了,快进去瞧瞧姝儿……”说着杨芰荷拉着张正书就进了曾瑾菡的闺房,她自个却一跳一蹦的离开了。

    “芰荷,你要去哪?”闺房里传出曾瑾菡急切的喊声,还带有一丝娇羞。

    “我自是要回去,与我爹爹一同去看灯会。不然,你和情郎在一块,又加上我,算甚么事!”杨芰荷的声音传来,声量还不小,燥得曾瑾菡双耳都红了:“这个芰荷,真是欠打……”

    张正书却笑了,因为他看到了盛装打扮的曾瑾菡,穿的是“尚衣坊”的衣裳,就好像一个公主一样,落得婷婷大方。最让人感叹的是,这衣裳裁剪得恰到好处,把少女的完美曲线都勾勒了出来。曾瑾菡穿上这衣裳,人显得更加娇美了些。就好像三月梨花,在风中绽开,俏生生的,好生惹人怜爱。

    “瞧甚么!”

    曾瑾菡啐道,“你这人好生无礼,没得我同意便进我闺房……”

    张正书嘿嘿一笑,他当然知道男人在这时候不应该辩解,而是要默认这个事实。其实曾瑾菡也知道,这个事情已经发生改变不了的了,她心中高兴还多过责备,只不过女孩子脸皮薄,不好意思说出口罢了。

    “今天你真美!”张正书这句话一出,果然收到奇效。

    “真的么?”果不其然,曾瑾菡惊喜地看着张正书,有点不自信地问道。

    张正书点了点头,说道:“我这人最大的优点,就是不会说谎……”

    “呸,满嘴胡言,油嘴滑舌的,还说不会说谎,你这话叫雷公听见了,非得叫你尝尝天雷滋味不可。”曾瑾菡风情万种地白了他一眼,然后施施然地站起身来,犹如一朵芙蓉在水面绽放开来一样,让张正书这种看惯了美女的人,都觉得十分惊艳,一时间都忘了曾瑾菡还只是个十五岁的小女孩而已。不过宋人早熟,十五岁的女子已经和后世二十岁的女子相差无几了——这是指面容和心智上,并非生理上的成熟。

    “走罢,街上现在热闹么?”曾瑾菡不经意地说道,其实心中早就不安分了,一颗心“扑通扑通”地乱跳着,好似鹿撞一样。

    张正书也发现,原本他那颗老鹿蹒跚的心,居然也恢复了活力,开始不争气地加速跳动了起来。“街上可热闹了,像什么杂剧啊、说《三分》啊,上刀山下火海啊……都闹腾起来了,对了,听说今晚官家也会出现在宣德楼,和万民同乐哩!”

    “啊,那我们要提前去宣德楼前占位么,免得到时候看不到官家……”

    曾瑾菡有点心焦地说道,她似乎没看过赵煦的模样。这就跟后世的百姓心理是一样的,都想亲眼见一见国家领导人的模样,要是能握个手啊、说上两句话啊,那就了不得了,真的能吹一辈子的。要是能合个影,那更是让子孙都收益无穷!

    张正书却丝毫没有感觉,不就是赵煦么,要想见他还不简单?

    等西夏的战事告一段落,张正书想让他出来见面就让他出来见面。这见得多了,神秘感就没有。不就是一个皇帝么,还不是凡人一个?会犯错,有缺点,身子骨还弱,毛病一大堆。也就是出身好一点,运气好一点做了皇帝,不然赵煦拎出来和大宋的才俊相比,真的没多少过人之处的。

    “好好好,都依你……”

    张正书也是无语,不过想到宣德楼前面有一个灯山,那是极为壮观的,印象中那倒霉鬼也只是看过几次而已,每年这个时候,宣德楼前面都是水泄不通的,要是去得慢了,连人群都挤不进去!

    为了看一个灯山,那好像也还值得。

    “走罢……”

    曾瑾菡想要快步走,可顾及到淑女形象,却只能就着衣裳,慢慢地挪动着步子。

    张正书也好笑,不由分说上前拉住了她的柔荑,感受着上面的嫩滑。曾瑾菡脸上一红,想要挣脱却挣脱不了,最后只能听之任之了。还时不时看看周围,好似做了贼一样。张正书却没那么多心思,心安理得地享受起美人的纤纤素手。

第559章 灯山之前() 
在外人看来,这就是新婚夫妻的小两口在拖着手逛街。

    这若是在其他礼教大防的朝代,绝对是“不可容忍”的,但是在宋朝嘛,那就司空见惯了。

    特别是在看花灯期间,小情侣间手牵手是很正常的。北宋有一首诗就是写这个情形的:“月满蓬壶灿烂灯,与郎携手至端门。”所谓端门,也就是宣德门前,是宋朝皇宫大内的正门。大宋有个习俗,在元宵节这天为祈福国泰民安,官家特命“观灯百姓,不问富贵贫贱,老少尊卑,皆到端门下,赐御酒一杯。”

    元宵节这一天,是大宋许多小娘子最自由快乐的一天,也是男人邂逅一段艳遇的最好时机。就连张正书看到满大街都是笑匀妆面,手捻玉梅,妖波向人,恍恍然若凌波仙子的宋朝小娘子们,都恍惚间以后是回到了后世,参加着一个汉服交流会了。

    “瞧甚么呢!”

    曾瑾菡察觉到张正书的眼神都呆滞了,也是气不打一处来。忍不住狠狠地掐了一把张正书的手臂,才把张正书的魂痛醒。

    “没啥,就是瞧那些小娘子……”

    话还没说完,张正书就感觉到旁边还有一股凛冽的杀气袭来,连忙改口道:“……她们的穿着,啧啧啧,好像很多人都穿着我们‘尚衣坊’的衣服啊?”

    好在张正书的求生欲很强,才感觉曾瑾菡身上的杀气慢慢地收敛了。松了一口气之后,张正书才心安理得地观察起周围的小娘子来,啧啧啧,年轻就是好啊,身材就是婀娜多姿啊……等等,为什么手臂这么疼?

    “郎君,你当我是瞎的,看不到是不是?”

    面对语气温柔的曾瑾菡,张正书义正言辞地说道:“姝儿你慧眼如炬,佩服佩服……我跟你科普一下,这男人喜欢看美女,就跟女人喜欢看俊男一样,天性如此,我也忍不住啊!不过,我敢保证,我就只看看,绝对没有什么邪念的……”

    “你还敢有邪念?”

    曾瑾菡一双美目瞧着张正书的身躯,好像在打量着要在哪里下手一样,吓得张正书连忙摆手说道:“没有,绝对没有这种事,我是清白的!”

    “哼,谅你也不敢……”

    张正书也没想到,曾瑾菡居然还有成为野蛮女友的潜质。这些对白让他听起来,就好像后世打情骂俏的情侣一样。两人如此模样,不知道羡煞多少宋朝的单身狗。要知道,在宋朝男人娶妻难,但凡是家中没有余财的,难以娶妻;嫁人也难,连苏辙嫁女都差点破产了,可见大户人家的小娘子也愁嫁。

    一来二去的,导致的现象是什么呢?

    村里的汉子没妻子,因为家穷——这和后世也差不多;城里的小娘子没丈夫,这就比较让人想不通了。不过好在宋朝的人口基数够大,生育率也挺高,毕竟张正书也没听过宋朝有什么计划生育一说,所以人口增长还是挺喜人的。

    看看汴梁城就知道了,元宵节把所有的宅男宅女都炸出来了,人挤人的,差点没让张正书怀疑是在后世节日里的某个景点,那人多得只能看到前面的后脑勺。这样的人口基数,有相当数量的单身狗就说得过去了。这不,都瞅着元宵灯会这个大好时机,想要来一段偶遇,邂逅一段姻缘。

    这些单身狗看到张正书和曾瑾菡的打情骂俏,只能黯然神伤,然后把头一扭,去寻找自己目标——这太打击人了,不对,太虐狗了啊!

    不知为何,张正书的心情变得很畅快,前一世他也吃了不少狗粮,现在总算扬眉吐气一番了,这感觉确实不赖啊!

    随着人流慢慢挪动着,张正书和曾瑾菡也不急,反正慢慢地走着也是一种情致。

    时不时,曾瑾菡让张正书买下街边的小吃,时不时又买下一些小玩意,甚至还让张正书买了一盏花灯。要知道,现在天都还没黑呢!天还没黑就打花灯的,除了张正书以外,就是满大街跑的小屁孩了。

    张正书满头黑线:“姝儿,这不太妥吧?”

    “有甚么不妥,这花灯很漂亮啊!”

    曾瑾菡故意装傻扮懵地说道,其实她就是要看张正书出一下糗,谁叫刚刚张正书还四处看美女来着,该罚!

    张正书也知道,曾瑾菡这是借机报复,好在他脸皮也不薄,不会觉得多难为情。像个小孩也好,反正他现在的年纪也就是十五岁,刚刚束发,装嫩也不算可耻。

    “瞧,那就是灯山了!”

    曾瑾菡似乎发现了新大陆一样,拉着张正书喊道。

    张正书也瞧见了,确实不同凡响。这个灯山,又叫鳌山,鳌山是上古神话传说中的海中高山,据《列子?汤问》记载:“渤海之东有大壑,乃无底之谷,中有五山,常随波上下往还,天帝令十五巨鳌举首而戴之,五山始峙不动”。这鳌山彩灯是由无数彩灯组成的巨鳌背负着山峦,上面绘有山石树木、亭台楼阁、各种神、佛雕塑等。山上还设有舞台,由乐工伶官演奏表演,整个鳌山灯气势恢宏、金光万丈。皇帝喜欢的灯,自然不会是凡品。

    只见宣德楼前结扎彩棚,上面的花灯还没点燃,就已经显得绚丽多彩了。游人齐集与御街两廊之下,奇术异能,歌舞百戏,乐声嘈杂十余里。只见灯山结彩,金碧相射,锦绣交辉,所有沿街酒楼茶肆靠窗的座位都被赏灯人包下。

    没办法,宋朝的皇帝喜欢与民同乐,也爱赏灯,各地官员和商贾自然要投其所好,纷纷进奉各色特制的灯饰。如苏州的五色玻璃灯,福州的白玉灯,新安的无骨灯,让人眼花瞭乱。

    正是因为如此,人也太多了些。张正书也是无奈了,这才下午啊,离晚上都还有一个多时辰,连位置都没得坐,难道要站着看不成?虽然,旁边的小娘子很养眼,一个个青春可人的,像极了李清照笔下的“闺中多暇,曾记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一个个都不像平常那么娇羞万分,反而大胆地瞧着周围有没有看上眼的小官人,然后攀谈两句,然后约定书信往来,最后私定终身……啧啧啧,这剧情,都能拍成一部古装剧了。

第560章 御道旁的茶肆() 
这时候,张正书眼中余光发现,在某个茶肆二楼靠窗位置,似乎有人向他招手。

    “错觉吧,有那么巧吗?”

    张正书心虚了,因为上面那人,他正好认识啊!要是男的也就罢了,偏生……是个女的,还是一个极为妩媚的女人。

    “郎君,你又看啥呢?”

    曾瑾菡兴奋地看着灯山,好一会才发现张正书无动于衷,扭头一看,张正书的目光又呆滞了。

    “没看啥……”

    张正书的演技忽然上身了,好像是戏精学院的优秀毕业生一样。“我在想,我们都是有钱人,有钱人哪里能像普通人一样,站在这里看花灯呢?你瞧瞧,旁边都是茶肆酒楼,还有脚店,不都是可以坐下来看的嘛!”

    “郎君,你是不是傻了,那些靠窗的位置,不都被人占了吗?”

    曾瑾菡觉得奇怪,然而她举目看去的时候,发现了不对劲的地方。

    “郎君,你是不是有什么瞒着我?”

    看着曾瑾菡奇怪的脸色,张正书也苦笑道:“真没有……好吧,我看到李行首了,可你也知道,因为她,我无缘无故就惹上了端王,这样的红颜祸水,我哪里还敢招惹啊!”

    “果真如此?”曾瑾菡也看到了李师师,还有她的侍女若桃。虽然奇怪她们为何不在和乐楼接客,反而到茶肆这里看灯会,但曾瑾菡还是充满戒备心的。因为她知道,若论才艺,自己和李师师不相上下;可论美貌,曾瑾菡就自觉不如李师师了。

    “确实是这样,我不敢说谎……”张正书老老实实地说道。

    “人家对你招手哩,你去还是不去?”

    曾瑾菡笑吟吟地问道,给了一道生死选择题给张正书。

    张正书也是无奈啊,衡量了好久,才小心翼翼地问道:“那你想我过去,还是不想我过去?”

    “人家盛情邀请,你却临阵退缩,这似乎不太礼貌罢?”曾瑾菡眨着好看的眼眸说道,“再说了,多少人想求见李行首而不得,现在就你能随时随地见着她,说出去羡煞多少文人才俊啊!”

    听得这句话,张正书明白了:“我不去!”

    “郎君,听话,上去呗,她又不吃人!”曾瑾菡循循善诱地说道,如果张正书说去,她肯定立马拉着张正书就走,绝不给李师师任何机会。但是现在张正书说不去,曾瑾菡的心理又发生变化了,非得瞧瞧李师师在弄些什么把戏,还要带着张正书一起去看!

    “不去……”

    张正书坚决地摇头道,开玩笑,万一曾瑾菡是钓鱼执法,那他岂不是跳进黄河都洗不清了?这女人的路数,张正书虽然没有亲身体验过,但是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张正书的求生欲还是挺强的。

    但曾瑾菡是下定了决心,拉着张正书就往那茶肆钻。张正书“拗”她不过,只能“从善如流”。其实嘛,心中不知道为何还隐隐有种期待?

    这茶肆装潢也就一般,看模样像是很久没上过木漆了,都露出了木材的原色来。好在这茶肆的位置好,就在御道两旁,临窗的雅间看下去,正好能把宣德楼、鳌山都尽收眼底。张正书以一个特务头子的目光去看,这里是最好的收集情报之所。如果他是敌国间谍,那他肯定会化身一个小厮,在茶肆里打工,然后暗中传递情报。

    说不定,这个茶肆已经被敌国间谍买下来了。

    作为间谍,特别是深入敌国都城的间谍,一般都是死间了。

    这些死间,往往都潜伏数年,甚至数十年,没有特殊任务,他们就跟平常人一样生活。因为他们的身份早就被处理过了,可以说是天衣无缝。汴梁城来往人口又多,随便来几个人在汴梁城落脚,然后买下一间茶肆作为情报传递的中转站,这完全是可能的。一旦有任务,只要他们把情报传递出去,自己生与死都已经无关大局了。

    间谍这个东西,可以说是无孔不入。

    《孙子兵法》上早就有说过“用间”也是兵法致胜的一个方法,而且成功率极高。就好像正史上清兵攻城一样,都不是光明正大攻下城池的,一般都是诱降、用间,通过从内部攻破城池的。要是清兵攻城,呵呵,那水平真的不敢恭维,袁崇焕守了那么久的辽东,努尔蛤赤也好,皇太吉也好,不一样拿袁崇焕没办法?要不是皇太吉用反间计害了袁崇焕,清兵能不能入关还是两说!

    很难以想象,凭借着一本《三国演义》,螨清居然利用上面错漏百出的计谋夺取了江山,这也是什么清朝的时候关二哥被尊为武圣的缘故了,没办法,前一任武圣岳飞干掉了太多女真人,也就是螨清鞑子的祖先,能继续留着岳飞武圣的位置才怪。再加上打江山的时候,《三国演义》立了大功,关二哥成功上位那也在意料之中。

    但用间一道,螨清还真的就掌握了精髓。当然了,这也跟正史上明朝末年朝廷太腐败,人祸天灾并起有关,不然螨清再厉害的用间手段那又能怎样?说白了,还是明朝气数将尽。

    虽然螨清可能一开始不知道,用间是《孙子兵法》最先提出来的,而且千百年来没多少删改,但并不妨碍他们的用间水平很高。

    用间在《孙子兵法》里是专门的一篇:“故用间有五:有因间,有内间,有反间,有死间,有生间。”所谓乡间,就是利用敌国乡人做间谍;内间,则是利用敌方官吏做间谍;反间,是利用敌方间谍为我所用;死间比较特殊,也是任务最重,最需要牺牲的,死间要制造假情报,并通过潜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