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⒅兀拍苋萌苏嬲惺艿剿飧稣判」偃说拇嬖冢
家里不稳,还谈什么做大事业!
反正,张正书是要做到在成亲之前,这些不和谐的声音,全都给掐掉!张家,必须以张家人的利益为主,任何有损张家利益的人,都要受到惩罚!
第555章 元宵日()
翌日是元宵节,张正书厌倦了张家里的明争暗斗,本想说服张秦氏去汴梁城小住的,可张秦氏明明意动了,却不知道为何又突然说不去了。
张正书无法理解,明明张家已经乌烟瘴气,为何张秦氏还要留着?
无法理解归无法理解,张正书还是要去汴梁城的,因为早就和曾瑾菡约好了,要一起出游看花灯。
宋朝的元宵节,实在是太过热闹了。即便是张正书搜寻那个倒霉蛋的记忆,都堪称惊艳,一点都不输后世的大型灯火展览。北宋诗人杨亿有首诗是这么写的:“天碧银河欲下来,月华如水浸楼台。谁将万斛金莲子,撤向星都五夜开。”看到了吧,整个汴梁城都成了灯的海洋,洋洋洒洒的好像银河都落下来一样。
事实上,从冬至日开始,宋朝上下就开始为元宵节表演一事了,特别是在宣德楼大街搭起看棚。元宵节的几天里,街市各种表演团体竞呈歌舞百戏,锣鼓喧天,十多里之外都能听见。表演的节目嘛,也多种多样,像什么奇术异能,歌舞百戏都有,比如击丸,蹴踘,踏索上竿,倒吃冷淘,吞铁剑,药法傀儡,吐五色水、旋烧泥丸子,弄灰药,杂剧,稽琴,箫管,烧炼药方,作剧术,杂扮,筑球,说《五代史》,耍虫蚁,鼓笛……还有猴呈百戏,鱼跳刀门,使唤蜂蝶,追呼蝼蚁……真的是千奇百怪,无所不有。
当然,在张正书看来,很多都是利用化学、物理现象来变个魔术而已,谈不上什么技术性。叫技校里的学童过来,稍稍学过化学知识的,都能演个一丝不差。不过嘛,大家都是混口饭吃的,张正书也不去揭穿了,只要不骗钱,表演不就图个乐呵么?
最壮观的当属舞龙了,这种舞龙不像后世那样是多人举着舞龙的,而是一头固定在皇宫大内宣德楼外的彩山上,这鱼龙用青幕遮笼,草上密置灯烛数万盏,随风飘动,就像两条龙在空中蜿蜒翻飞,十分壮观。
这时候的元宵节,可比后世热闹多了。比如灯山、傩舞、骑竹马、舞狮子、斗白象、相扑、筋斗、扑旗子、武术打棍、上高竿等等,说都说不完。
没办法,这也是青年儿女一年一度难得的情人节,可以出来认识小书生,认识小娘子的大好机会。官府也任何这么一个说法,为了提高人口增长效率,让小娘子尽快找到人家,花大力气弄这么一个元宵节表演也在情理之中。
张正书也不能免俗,一早就和曾瑾菡约好了,晚上要一起逛灯展的。文学大家欧阳修都说了嘛:“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看,情人节定调没跑了。小青年肯定要追潮流的,为了讨小娘子欢心,再累都要陪着逛啊!
再说了,宋朝元宵节也是三流九教鱼龙混杂的好地方,各种案件层出不穷,神宗年间大臣王韶的儿子南陔,不就是在元宵节观灯被人贩子盯上拐走了么?好在南陔自幼聪慧,不仅有惊无险,还帮官府抓住了拐卖儿童的人贩子。
让曾瑾菡独自一人去看灯展,张正书自己也不放心啊!
话说张正书乘着四轮马车,看着逐渐热闹的大街,心中也有点忍不住想下去一同热闹的冲动。不过嘛,看着同乘的管家张通,张正书放弃了这个想法。
“小官人,你瞧,是武技表演,啧啧,好一条汉子啊!”
马车夫也喝彩起来了,张正书透过窗帘一看,可不是么,这一条身材魁梧的大汉,使得一手好枪棒,风声呼呼,似水泼不进。最关键的是,他身上纹着文身,看模样像是一只猛虎,盘踞在胸前、背后,还有双臂,威风凛凛的模样,直如天神下凡。
张正书更在意的是那汉子身旁的小孩,约摸三四岁的年纪,就随着大人走南闯北了。
“去打赏一两碎银子吧!”宋人是很有骨气的,能凭着自己努力赚钱的,很少会让人施舍,这会叫人看不起。张正书也知道这一点,他打赏一两碎银子,只是认为那大汉枪棒使得好,值得给钱而已。实际上嘛,张正书是为了那孩子着想,再苦不能苦孩子啊,瞧那孩子才几岁,小脸在冬日里冻得通红的,张正书就不忍心了。
“张小官人打赏一两银子!”
管家张通跳下车,把银子轻轻放在那小孩子托着的锣面上,用那汉子听得到声音说了一句。
“多谢!”
那汉子停住了动作,拱了拱手,那小孩的脸上也露出了欢喜的神色。
“小官人说,给这娃儿买件衣裳罢,怕会冻出毛病来……”
管家张通也是好心,虽然张正书没说过这句话,他却好意提醒了一句。
这大汉笑了笑,没说话。
那小孩却奶声奶气地说道:“我在练功哩,不能穿厚衣服的……”
管家张通一愣,也不多说了,把手放在背后,回到了车上。“小官人,那小孩说是在练功,不肯穿衣……”
张正书也是疑惑,这确定不是在虐待儿童?不过,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既然人家都不担心,他也不会多管闲事的。“你且记住他们,若是可能,叫他们加入保安队。”张正书吩咐了一句,心中起了爱才之心。武人都沦落到当街卖艺了,日子确实过得不怎样,而这些人是社会不稳定因素,虽然时有“劫富济贫”发生,可富人的钱财是正规来源,他们“劫富济贫”是不是就正确呢?
最关键是,张正书是汴梁城最富的一批人之一!
能帮大宋稳定发展,就是在帮张正书自己在大宋范围内铺开银行。试想一下,如果张正书刚刚在某个州府建立了银行,这个州府就爆发了农民起义,第一个被冲击的是粮仓,第二个肯定就是银行了。社会稳定,才能快速发展,惠及到每一个大宋子民。
管家张通不明白为什么这个张小官人这么“好心”,明明只是一个武人罢了。
第556章 九出十三归()
“小官人,时日不早了,是不是去春明坊看一看?”
管家张通有点面无表情地提醒道,他今日是带着任务来汴梁城的,自然想先完成任务。
“嗯,先去瞧瞧吧。”张正书也对张根富的办事能力有点怀疑了,甚至他认为张根富根本就不想办什么银行,只想继续放高利贷。不然的话,张正书把铺面的事交给张根富,他却总是不上心呢?非得等张正书问起了,张根富才把那三间商铺给张正书,还是最不赚钱的三间商铺。
春明坊在汴梁城的内城里,穿街过巷之后,四轮马车才从小路绕到春明坊。没办法,在元宵节这日,大街上全都是人,四轮马车根本无法通行。
“小官人,就是这里了……”
管家张通脸色不太好,因为这三间商铺向来是他打理的,可不管他用什么办法都赚不了多少钱。要不是不用交租金,怕是要亏上不少。
张正书定睛一看,这三间商铺也是搞笑,一间是卖杂货的,想来是之前那间杂货铺搬到这里了;一间是卖笔墨纸砚的,可没形成产业规模,读书人哪里会到这里来买笔墨纸砚?最后一间还厉害,直接成了卖米的。不用说,卖的是张家的米。但被“家乐福”超市抢了生意之后,这米还卖得死贵,哪里还有什么生意?
只见这三间商铺的伙计都百无聊赖地坐着,有的在抠弄指甲,有的直接在发呆,有的是在赶苍蝇,可大冬天哪里有什么苍蝇?
连元宵节都没生意做,看来生意真的是差得可以。
“挺冷清嘛!”
张正书实话实说了一句,管家张通的脸色更加难看了一点。
“通叔,这里的装潢不太好,要想在这里做大生意,就要重新建过房子才行。这样吧,通叔你让人把这些货物都运到‘家乐福’超市去卖,这里明日起就拆了重新建一间大屋子。工期的话,起码要半年时间吧……”张正书也是无奈,如果可以的话,他倒是想快点弄好这个银行。
要知道,虽然赵煦和他定下了约定,可正史上赵煦也就还有一年多的寿命,万一下一任皇帝翻脸不认账,那张正书找谁哭去?
唯有的办法,就是快点生米煮成熟饭,那下一任皇帝看到——咦,好像收益还不错?可能就不会动张正书的银行了。但是嘛,银行这东西一旦做起来,是很遭人恨的,群臣激愤之下,张正书能不能保得住银行都两说。要是给官僚来管理银行,一年就大亏,两年就破产也不是不可能。官员们上下其手的手段,张正书还用领教吗?
再说了,即便保得住银行,也未必是张家的了。
因为张正书得到的是赵煦的信任,而不是下一任皇帝的信任啊!
哪一个皇帝肯把钱袋子交给一个外人来打理的?想想都觉得不可能!
“时不我待啊……”张正书不敢确定,赵煦会不会听他的劝告,远离女色,致力于养生,延长几年寿命。只要赵煦多活两三年,等张正书把银行都打造成外人干涉不了的产业后,那样就没人再能把银行夺去了,就算夺去,也只是一个空壳子而已。
如果可以选择,张正书也不会去跟朝廷争银行的控制权的,毕竟以个人的财力,很难担负得起银行的运转,而朝廷有税收的保障,就算被挤兑,也能有信用保障。但是,张正书不敢相信宋朝的官僚,他们搜刮地皮的手段太过丰富,一旦银行被他们把持,十有九八是要倒闭的,哪怕有税收保障也是一样。
看看朝廷的放贷机构交子务、会子务就知道了,每年都是入不敷出的。真的是赚不了钱吗?张正书就呵呵了,要知道官贷比高利贷好一点,但也好不到哪里去,最关键是难以申请得到贷款,再加上官员的贪污,不亏是怪事!而张家的钱引铺,那些行钱却能拉到一大票贷款的人,每年收入都不计其数,这又怎么解释?
官营有多黑暗,张正书早就知道了。
而高利贷的黑暗,是在明处的,“九出十三归”的道理早就约定俗成,也没人逼你去借高利贷对不对?也难怪张家能把生意做那么大了,也难怪张根富不肯收手了。
管家张通其实并不太看好张正书,但至今为止张正书做出的成绩却告诉了他,这个张小官人是有大能耐的!不管别人多不看好的生意,张小官人都做得风生水起。管家张通很想说张正书是一个败家子,因为他在半年多的时间里足足花出去了三十几万贯,可他这句话又说不出来,因为张正书足足赚回了七八十万贯。
在大宋挣钱,说容易也容易,说难也难。挣钱容易,是因为只要你有足够的本钱,你就能做一本万利的生意,比如放高利贷;说难,是因为在大宋想要白手起家,还是挺困难的。哪怕是张正书,如果穿越到了一个家徒四壁的人家,想要白手起家都可能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张正书这个穿越人士都尚且如此,更别说那些普通人了。
不然你以为大宋那么多农民起义是为何?不就是地主的剥削加重,朝廷的剥削加重,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口袋里没钱,家里没粮,不造反才怪!
好在宋朝的调整也够快的,最起码懂得适时安抚,这些起义都是雷声大雨点小。但张正书却知道,越是这样越可怕,表面是镇压下去了,未来反弹得更大!
不过北宋也是倒霉,没倒在农民起义的浪潮里,反而倒在了外族入侵里。
“小官人,小官人……”
管家张通叫了几声,张正书才从沉思中回过神来。
“你去安排吧,我在这里等你……”
张正书掩饰了一下尴尬,装作镇静地说道。
“……”
管家张通去安排了,但他心中还是很有疑虑的:“小官人适才是又犯病了么?”摇了摇头,把这个念头抛诸脑后,他展现了极高水准的管理能力,先是让人关店,然后就是组织人手搬运,最后还派人去通知了一番施工队,让他们过来拆除商铺。
处理完这一番事情,安排到位,张通总共也就花去了半个时辰的功夫。效率之高,张正书去做也无法出其左右。
第557章 错过机会()
张正书也是感慨,有些人确实是替代不了的,比如管家张通,虽然他的经营能力或许欠缺了点,但是说到管理能力,张正书还真的没看过有谁可以超过他的。就算是朝廷诸公,让他们真刀实枪来组织一次,怕是他们都要手忙脚乱,错漏百出。
不是张正书小瞧了那些朝廷诸公,而是朝廷诸公的办事能力确实堪忧。
或许章惇这样的能力、手腕皆上乘的重臣,才有不俗的组织能力,但像曾布、蔡京这样的政治投机者,组织能力怕不是一般的差。张正书估摸着,如果小吏能做官,怕是比他们做得好很多,最起码这些小吏在基层锻炼过,知道一件事要怎么运转。
张通办完事,回到了马车上,张正书却老神在在地看着车窗外。
“怎么了,小官人?”
管家张通觉得奇怪,怎么最近张正书都神经兮兮的。
但张正书却做了一个噤声的动作,眼睛一直没离开过。在视线的另一端,张正书分明看到了之前那两个假扮宋人的异族人!
“等等,宗翰大兄,我好像感觉有点不对劲,你瞧那辆马车,一直停在那里没动过!”
少年模样的人,拉着那个年纪不大的青年闪身进了一间屋子,低声说道。
“希尹你多虑了,那辆马车我了解,是‘大桶张家’小官人的。这个小官人是个二世祖,最喜欢玩女人,斗鸡走狗,豪掷千金。那怪异的马车,说是四轮马车,一辆足足几千贯钱,甚至最贵的要五万贯!五万贯啊,我们要卖多少人参,多少鹿角,多少貂皮才能赚得到!”这个叫宗翰的青年咬着牙说道。
“宋人确实富有,但宋人孱弱,若日后我们女真崛起,定当南下,占领这花花中原!”这个叫希尹是少年,用力地挥了挥手臂,充满自信地说道。
“希尹,你想得太多了。我们的目标是契丹人,若是把辽国吞占了,我们女真也算是一方大国了。到时候,免不了要和宋朝交好的。汉人并非孱弱,只是他们的皇帝孱弱罢了。我记得之前的匈奴、突厥,都是被汉人赶跑的,跑到大漠深处吃沙子去了。若一个不当,引发汉人举国来攻,我们女真怕是挡不住啊!”这个叫宗翰的青年忧心忡忡地说道。
“哼,这是愚见!宗翰大兄,你也是从黄河那边过来的,你且瞧瞧宋人的边防有多松懈?若是给我一支大军,在冬日分兵南下,强渡黄河,兵不血刃就能打到开封府!一旦破了这汴京城,中原花花世界,岂不是我们女真人的?”这个叫希尹的少年,眼中闪着贪婪却睿智的光芒。
“或许你是对的,富贵险中求。但一个不慎,怕我们女真也会损失惨重。女真不同汉人,汉人人数太多,女真只有几十万。一旦输了,女真就没了。”这个叫宗翰的青年叹了口气说道,“我还是认为,走一步算一步。为今之计,就是尽力削弱契丹人在白山黑水周遭的部落,把他们的人口、财产全都抢过来……”
叫希尹的少年颇为不屑,但也没有开口否定他的提议。
女真人还是一个部落,虽然有酉长,但很多时候贵族也是有发言权的。宗翰这句话,其实就代表着大部分贵族的看法。他们因为实力,根本不敢奢望太久远的事。
那边厢,张正书却牢牢记住了这间屋子。
“没什么,我们走吧……”
张正书知道,一场你死我活的间谍战即将开始了。
先前,张正书对此无能为力,可如今他手中掌握着“黑客”,哪怕是“黑客”初创,张正书为了国家利益,他也甘愿拿出来和这些异族间谍碰一碰,哪怕有所损伤也在所不惜。不过嘛,能利用一些大宋特务机构也好,让皇城司、安抚司和这些异族间谍拼个你死我活也好。
于是,张正书悄悄地用秘法,联络上了皇城司的王庆。
可惜的是,王庆现在根本没有时间去理他。
因为元宵节前后,是皇城司最忙的时候。原因无他,就是宋朝皇帝太骚包,喜欢“与民同乐”,在元宵节这一天皇帝是会出行的。你说,在这么一个全民狂欢的节日里,皇帝还要出来添乱,皇城司所有人派出去都不够使!不得已,还从禁军中抽调了人手,一定要保证皇帝与妃子的安全。
这段时间里,也是汴京城治安最乱的时候,开封府大狱一度人满为患。
但凡是斗殴的,都抓起来了;发生口角的,也要打几板子;最惨的是那些流民乞丐,不由分说全都赶入福田院里。也不知道是福还是祸,人家乞丐说不定还要讨钱回去养家的!咳咳,好吧,宋朝的乞丐虽然出现了职业乞丐,但也没有后世那么猖狂。最起码人家是有帮有派的,叫做丐帮,帮里规矩还挺齐全,必须穿特定衣服在特定区域针对特定人群进行乞讨,乞讨的时候还不能偷懒,否则帮里便容不了他。丐帮里面,乞丐头子还会把讨来的钱,按照比例发放下去,让帮众不至于饿死。
好了,朝廷可不管你这么多,在元宵节这一天,但凡是乞丐也好,流民也好,统统送进福田院里,至于你想离开?可以,等元宵节之后吧!
所以很奇怪的一个现象是,原本汴梁城中满城的乞丐,在元宵节前后居然一个都见不着了。
皇城司忙着收拢乞丐,维持秩序,哪里会顾得上张正书?
王庆也没空搭理张正书,毕竟他脑袋上的乌纱帽可丢不得,别人丢乌纱帽还能退下来做个田舍郎;他丢了乌纱帽,就等着被人报复至死吧!
于是,很遗憾的,张正书再次错过了抓拿间谍的机会。毕竟那些间谍也不是傻的,被张正书发觉了还傻傻待在原地。
错过这次机会,对以后的大势会不会有什么影响?这就天知道了。
不过张正书也没把此事放在心上,只让宋兴和过来安排人手去刺探那间宅子里的人到底是何来历。至于接下来要怎么做,张正书很快就忘记了。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