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好官人-第1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与我何干?”

    张正书淡淡地回怼了他一句,“朝廷不正风气,关我一个商贾什么事?要是朝廷狠得下心来整饬官场,剔除贪渎之辈,又岂会有这等事情发生?”

    赵鼎憋红了脸,却半天想不出有什么话可以反驳的。是啊,朝廷不制止贪官,让官员有钱银来买这么昂贵的四轮马车,反倒责怪一个商贾——你为何制造出这么昂贵的四轮马车来,诱使满朝官员为买一辆四轮马车而贪渎?这逻辑实在感人,有点“我解决不了问题,但我可以解决提出问题的人”这种意思。赵鼎自知理亏,索性不再说话了。

    “所以说你们儒家啊,总喜欢对自己不懂的问题指手划脚,认为事情应当就是这样的。殊不知,真个贻笑大方。所以我时常跟你说,要格物致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你却好,当成了耳边风。宋朝就是有太多你这样的官员,所以嘴上无敌,一旦动手做些什么事,就有心无力了。要不是有胥吏相助,怕是你们这些官,连统计百姓田地、收成、税赋等等都做不到吧?”

    面对张正书的讥讽,赵鼎几无地自容。

    没错,张正书说得一点都没错。不仅是赵鼎,甚至朝中的宰相章惇,对这些也不是全不精通。如果章惇去一个地方任府尹,说不定也会被胥吏玩耍得团团转。甚至胥吏上下其手,比官员还要厉害,即便是再厉害官,也无法管理得这些胥吏。

    好在,张正书知道刺激一下就够了,要是再刺激,赵鼎恐怕就恼羞成怒了。“说回我这四轮马车,除了促进消费,让富户自觉把钱拿出来用,缓解钱荒问题以外。最关键的,还是增加就业。”

    “增加就业?”

    赵鼎一愣,他跟了张正书不短的时间,自然明白就业是什么意思。

    “没错,想想看,一旦四轮马车有赚头,是不是就要雇多一些木匠做木匠活了?生漆用得多了,是不是也增加了漆园的雇工?皮革用得多了,那硝制皮革的猎人,是不是也有收入了?当然,那些都不是我管的,我不确定他们一定有收益,会增加雇工。但我的冶炼作坊,就一定会增加工匠的,而且工匠的工钱,也会增加。

    工匠的工钱增加了,那么工匠就会去消费。比如,会买多点肉食,买多几件衣裳给妻儿父母。如此一来,又会促进肉市繁荣、布料市场的繁荣。那么畜户养更多鸡鸭鹅,猪牛羊,似乎又理所当然了。再者,纺织作坊也会纺织更多的布料,浸染作坊也会浸染更多布料。如此一来,这些作坊又会招募更多雇工……

    如此一环扣一环下去,四轮马车带动的经济效益,何止数万贯?何止百人受益?”

    张正书这个经济理论,是赵鼎从未想过的,他完全没想到,原本儒家看不起的商贾、工匠,居然能有这样的能量,一时间怔在车厢里,都不知道说什么好。

    “钱不用,就是一潭死水,唯有钱用起来,盘活了经济,钱银才能流通起来。经济活了,那么百姓收入增加,再带动消费。这是一个良性循环,可偏偏你们儒家,老是想着商贾怎么奸猾了,商贾赚钱是不仁不义了……屁,要是没有商贾,大宋能倒退数千年,你信不信?”

    张正书忍不住说了粗口,让赵鼎更加难堪:“非也,儒者不排斥商贾,只是反对鼓励百姓从商……”

    “你鼓励也没用啊?”张正书讥笑道,“以你们的经济头脑,稍稍浅显一点的经济知识或许能理解。要是深一点的,直透本质的经济知识,你们就两眼一摸瞎了。要是听你们摆弄,商贾不知道要赔多少钱!”

    “小官人莫要瞧不起儒商,春秋时就有端木子贡!”

    赵鼎继续死鸭子嘴硬地说道,十分反感张正书诋毁儒家。

    “子贡确实厉害,君子爱财,取之以道。但可惜,你们儒家并不把他当圣人,啧啧啧……”张正书一脸嘲讽地说道,“反倒是把无所建树,只是伺奉孔子,整理古籍的颜回奉为贤人,奇哉怪哉!”

    赵鼎突然站起身来,却不料脑袋碰到了车顶,哎哟一声,可还是硬气地说道:“颜回为何不是贤人?”

    张正书也不跟他争辩,要是按照墨家的说法,颜回这等“无所建树”,只会“夸夸其谈”的书呆子能被黑出翔来。张正书笑而不语,算是给赵鼎挽回了一点颜面。但张正书知道,如今正步入叛逆期的赵鼎,听了他的话,确实对儒家产生了一丝裂缝了。张正书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第430章 被仰慕了?() 
其实,儒家大体上是好的,除去手高眼低、夸夸其谈、是古非今之外,确实算是进步学派了。但张正书觉得这样太不够了,随着时代的进步,儒家却停滞了发展,怎么能带领中国继续前进?所以,张正书打算把“格物致知”、“实践检验真理”、“薄古厚今”的理念贯彻到儒家里面去。可惜,任重而道远!

    靠着报纸的潜移默化,效果还是太慢了一些。哪怕张正书有意无意地增加了报纸上的“趣闻”,把一些宋人都不知道缘由的现象做了科学的解释。可惜,宋人都把这些当成茶余饭后的笑谈,甚至还有嘲讽的,说“《京华报》哗众取宠,比小报尚且不如”!

    其中,质疑得最多的,就是赵鼎了。

    这几日来,赵鼎一直缠着张正书,与他辩论。虽然多是“胜少败多”(赵鼎是这么认为的),但赵鼎还是乐此不疲。比如,大地是圆的,赵鼎引经据典,与张正书辩论,可惜被张正书一句话就怼得没话答——日后他会遣人来一次环球航行,要是赵鼎有兴趣也可以一起去。但此去危险重重,说不定就葬身鱼腹了。赵鼎觉得“千金之子坐不垂堂”,自然是拒绝了张正书的提议。

    比如,石块不论大小,在同一高处落下,肯定是同时着地的。赵鼎不信,张正书又做了一个简单的实验,结果不言而喻,完全颠覆了赵鼎的三观。

    比如,光是有颜色的,而且有多种颜色——赤橙黄绿青蓝紫。赵鼎不信,张正书举了彩虹的例子,甚至在一个晴天亲自喷水做了实验。但赵鼎还是不相信,张正书也是苦恼,要是他弄得出玻璃,制成一个三棱镜,还用得着这么费心?

    ……

    如此重重,虽然不能彻底说服赵鼎,却也让赵鼎眼界大开,知道以往看到的世界,并不一定如他想象的一样。可赵鼎受儒家的“荼毒”太深,还是固执地相信,古圣先贤是没错的,如果有错,肯定是张正书错了。辩论到后来,张正书也不愿意再多说了。

    “原本以为是可堪造就的良才,没想到是一根朽木……”

    张正书暗暗地摇了摇头,觉得颇为遗憾。赵鼎被人称为神童,可惜在张正书看来,这样的神童,名过其实。

    这时候,四轮马车已经回到了京华报社。

    赵鼎见张正书不答,他愣是跟在张正书身旁,想要讨教一个说法。“小官人,你若是不说个所以然来,那请你收回那句‘颜回不是贤人’的话!”

    这时候,身着儒衫的曾瑾菡从书房内出来了,见赵鼎如此,无奈地看着他们两个,柔声说道:“你们又在争辩了?”

    张正书无辜地摊了摊手,说道:“这人榆木脑袋,我说什么他都不信,拿出实证来他也不信,我有什么办法。反正他就认定他觉得的事情,就留他好了。反正啊,谁也叫不醒一个故意装睡的人。明明一个什么贡献都没有的人,他却要把这人当成圣贤。听其言,信其行,最后变成一样的榆木脑袋,真不知所谓。”

    赵鼎涨红了脸,反驳道:“颜回如何没有贡献?他不迁怒,不贰过,敏于事而慎于言,强于行义,弱于受谏,怵于待禄,慎于治身……如此种种,如何不是贤人?”

    “是闲人,还闲得很,行了吧?”张正书无奈地说道,“我宁愿你学荀子,也不想你学颜回。”

    然而,赵鼎却嗤之以鼻,说道:“荀子其人,连孔庙亦不收,异端也!”

    张正书却冷笑连连,说道:“你好好看看《荀子》,弄懂了其中真义,才来说这话。瞧,我说他是唯心主义,只凭感觉行事,没错吧?”后面这话,是对曾瑾菡说的,却躁得赵鼎满脸通红,不知道怎么反驳了。

    “好了好了,你们不用再争了,此事再争,如何能有定论?小官人,有人求见你,说是仰慕你,非得与你当面面谈……”

    曾瑾菡很是头疼,怎么一开始就没发现,赵鼎和张正书居然是一对冤家呢?

    先前还好,赵鼎似乎刚刚到报社,还有所收敛。但现在,他已经进入州学,有了粟米补贴,就敢和张正书辩论了。他的母亲樊氏对此,也是默许的。张正书当然不肯示弱,整天辩论得个天翻地覆。

    “仰慕我?”

    张正书一愣,连忙撇清自己道:“姝儿,你是知道的,我没有在外面沾花惹草啊!”没办法,张正书这完全是求生欲在作怪,仰慕他的人,除了女子还会有谁?都找上门来了,这不是在坑他吗!现在不撇清自己,难道还要一脚踏进去不成?

    曾瑾菡先是一愣,然后觉得好笑:“郎君想到哪里去了,来人可是个男子?”

    “男子仰慕我?”

    张正书突然打了个激灵,说道:“我又没有龙阳之好,仰慕我作甚?”

    曾瑾菡风情万种地白了张正书一眼,没好气地说道:“他是来求教的,说是对你提倡的科学一道,十分感兴趣!”

    “额……嗯?”张正书脑袋宕机了一下,然后才明白过来。“对科学有兴趣?早说嘛,人呢,人在哪?”张正书原本想着潜移默化改造一下赵鼎,最不济都要给他植入“格物致知”的理念。可惜,从现在看来,赵鼎这人简直是个倔驴,认定的事情就不会转弯的。这样的人,张正书都放弃了。改造他,不如改造技校里的学童来得更直接点。起码那些学童是一张白纸,任由张正书教授后世的理念。

    现在,平白跳出一个对科学感兴趣的人,张正书哪里能不惊喜。

    “他现在就在书房内,说是一定得等你回来。不过此人衣裳不正,满身污垢,言行举止,大异常人,怕是得了癔症,小官人需得小心则个……”曾瑾菡担忧地说道。

    张正书更是来了兴趣:“衣裳不正,满身污垢?想来,又是公输班、墨翟一样的大才!快快,我要去见他!”他这个兴奋程度,别说曾瑾菡了,赵鼎都吓了一跳。

    “公输班、墨翟?一工匠,一狷狂士罢了……”赵鼎心中想着,非常不屑。

第431章 狂人() 
赵鼎的反应,可以说是典型儒士心态了。除了儒士,他们谁都看不起。

    确实,从历史的角度看,儒家是胜利的了。甚至还干掉了一向以君王为先的法家,成了独尊正统的地位。事因法家虽然以君王为先,可法家总是有自己原则的。可儒家是没原则,没底线的啊——他们能为了上位,把自己改头换面。皇帝喜欢什么,他们就给皇帝什么,你说儒家会不会得势?

    再加上,法家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当代肯定胜过古代,要进行改革,不能以先王之道,治当今之世。而儒家呢?他们是“不思进取”,想要维稳的,强调法先王,做什么事都得按照祖宗那一套。可以说,儒家强调的是尊重祖宗,尊重祖宗的法度,而法家则是要对祖宗之法进行改革。以中国人对祖宗的尊重,法家先天就输了一筹。再加上法家强调法治,儒家强调德治。皇帝一听,啊,德治好啊,证明天子是天命所归啊!一拍大腿,就你了,儒家!

    一朝得志,就语无伦次。

    儒家的傲气,就是这么养成的。连最大的拦路虎法家都干掉了,更别说墨家了,在宋朝你还能找到一个敢公布身份的墨家传人?早就被当成异端了。就算是墨家传人,也会低调得不能再低调。而公输班?也就是鲁班了,虽然被木匠尊为祖师爷,可他没有学派流传下来啊,儒家能看得起才怪了。

    看看儒家,连荀子都不以为然,更别说公输班、墨翟了。但不屑归不屑,赵鼎还是忍不住好奇,想要看看张正书在意的那人,到底是个什么样子。说不得,他也有点嫉妒在里面的。原本,张正书对他非常好的,赵鼎也能感受得到。但不知为何,最近他针对张正书提出了异议之后,张正书就开始疏远他了。赵鼎也知道,这是张正书失望的缘故。可他是打心里不认同张正书那一套,如何能违心去恭维?“小官人是太离经叛道了……”

    赵鼎感觉自己是一个卫道士,捍卫着儒家的尊严。而张正书呢,不仅诋毁儒家,还尊崇荀子,推举公输班、墨翟,实在是离经叛道,“不可理喻”!哪怕宋朝思想非常开放,可异端是绝对要消除的。宋朝的儒者,交口攻击荀子,也不是第一次了,谁叫荀子也是那么“离经叛道”呢?

    赵鼎思忖着自己的理念,觉得自己是没有错的,他甚至还想纠正张正书的想法。不知不觉间,他已经跟着张正书来到了书房之内。

    “这个就是脚下的大地么?跟我想的,差不多啊?”

    张正书一愣,说话这人背对着他,在摆弄着他让木匠弄出来的木质地球仪,居然一下子就看出了端倪。要不是他这么说,张正书还真的以为是遇到另外的穿越者了。仔细看这人,确实如同曾瑾菡所言,衣裳不正——好吧,已经很委婉了,这人简直是比乞丐还不如啊,浑身污垢,都不知道多久没洗澡了。一头乱糟糟的头发,如果走在街上,说不定还会有人同情他给他点钱。如果配个崩口碗,拿条打狗棒,都不用化妆就能本色出演乞丐一角了。

    但张正书知道,一般在古代的科学家,都差不多是一样的“狂士”,类似竹林七贤里的刘伶一样。

    “不错,这正是我做的地球仪。”

    张正书笑着说道,“你觉得这是对的么?很多人都说,我是得了癔症,完全是痴心妄想的。”

    这人好似被吓了一跳,连忙回过身来,告了一声罪:“恕罪恕罪,原本我不应该未经同意就摆弄别人家东西的,一时间忍不住……”

    “无妨,尽管看!”

    张正书总算是看清了来人的模样,只见这人虽然污垢满身,不知道多久么洗澡了,甚至还有些跳蚤在身上。可他的一双眼睛,却精亮得好似黑水晶一样,里面蕴藏着无尽的求知欲。张正书就知道,这确实是一个科学爱好者了。只可惜,因为穿着和打扮问题,张正书瞧不出他年纪几何,但总归不会太老。

    “你是张小官人罢!”

    这个人好似还有点礼数,也意识到了自己的衣裳不整,略带尴尬地笑了笑。“我从台州过来,被水贼劫了钱财,一路风餐露宿,好不容易才到了汴京,寻到了这里……”

    张正书明白了,这人居然是从台州过来的。

    “且坐下说话,吃些东西。”

    张正书笑着让他坐下,赵鼎在一旁看了却非常厌恶。儒士从来不会衣衫不整的,要知道他们可是最注重礼仪的人了,孔子的“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简直是强迫症的典范。

    这人得了许可,也不顾形象,接连吃了几个糕点,又喝了一杯茶,才算是填饱了肚子。

    “你说你是从台州过来的,你又对我的学说感兴趣,你可曾出过海了?”

    张正书知道,台州是沿海,而且台州也是有造船作坊的。

    “这是自然,我家乃是当地有名的海贸商贾。我……”这个乞丐似的人尴尬地说道,“……我是逃出来的……”

    张正书大跌眼镜,卧槽,居然还有人为了学说,离家出走不说,还能为了信念,身无分文从台州走到开封府?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啊,张正书立马肃然起敬了。“为了科学,甘愿献身,值得我敬你一杯。此处无酒,就以茶代酒吧!”

    这人又喝了一杯茶,就急哄哄地问道:“小官人,你说这大地是圆的,我也有察觉。只是我还有疑问,这人在一个圆球之上,为何不会往下掉?”

    张正书点了点,能想到这个证明这人确实是动了脑筋的。

    “这是因为大地有一种力,把人往地上吸。”张正书提出了地心引力的概念,因为他也不算是理科生,对此也是一知半解。

    赵鼎立马反驳道:“荒谬,大地为何有吸力?”

    “你且试试,不管多轻盈的东西,最终都会往地下掉。如果没有这个吸力,东西就都往天空飞了。”张正书淡淡地说道,“哪怕是轻如羽毛、灰尘,在没有风力吹动的情况下,那也是会掉在地上的。”

    赵鼎愣住了,他确实没有想过这个问题。被张正书这么一说,他仔细想了想,好像的确是这个样子的?

第432章 小明() 
“原来如此!!!”

    这乞丐似的人兴奋得跳起来,“居然还有这么一种力的存在,我怎么就想不到呢?”

    张正书笑道:“其实只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再细究下去,就要涉及大地的自转、公转,以及整个宇宙的状态了。如果我能制作出无色琉璃,就能制造出望远镜,给你们看看月亮上面到底是怎么回事,你们就会相信我说的话了……”

    “无色琉璃?是这个吗?”

    虽然这人不明白张正书说的自转、公转是什么,但他掏出了一个张正书异常熟悉的东西,一下让张正书激动了起来。

    “三棱镜?!”

    张正书震惊了,他记得自己只是提了提,连图纸都没画出来,这人是怎么做出来的?“你知道牛顿吗?爱因斯坦?爱迪生?诺贝尔?法拉第?”张正书试探性地抛出了一系列名字,想在他的眼里看到一丝震惊。

    可惜,张正书失望了。这人疑惑地看着张正书,说道:“牛炖?爱饮食汤?爱笛声?糯贝壳?乏蜡滴?这是甚么,难道又是新发现么?”

    张正书强笑了两声,说道:“这是一些人的名字,他们是天竺还有更往西的人。嗯,他们对科学一道嘛,也很有心得。不过我看你的资质不错,假以时日,一定可以超过他们的!”当然要说点违心的话了,不然怎么激励他呢?“对了还不知道你叫啥名字?”

    张正书总算记起来了,好像确实不知道这人叫啥名字。

    “我叫苏熙,字子明。”

    “苏熙苏子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