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嘿嘿,这世界太奇妙,都有些让人看不懂。
这是继南蛮之后太平洋第二个政权更迭的国家了,侵略别国却把自己给搭上了,不划算啊!
肥岛政府倒台了,尽管很意外,不过,这一次外界的反应稍稍弱了一些。
毕竟前面有南蛮的例子在前,肥岛的内战也该结束了。至于谁上台执政,那是他们国家的内政。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世界的目光主要集中在中东,米国正在准备对萨达姆开战。
第一百三十九章婆罗洲糜烂了()
太平洋地壳巨变的影响是巨大的,至少在太平洋区域是这样的。
尤其是在肥岛国侵略汉国的战争发生之后,多多少少对一些国家产生了影响,之后发生的南蛮入侵汉国足以说明问题。
除了肥岛国与南蛮国以外,其他周边国家也不是没有想法,各有各的心思,也不乏涌现出一些野心勃勃的政客。
汉国的南部,隔海相望有一个婆罗洲。
婆罗洲这个岛屿上有三个国家,一个是马来,一个是文莱,还有尼西的四个省。
文莱是一个小的不能再小的国家,人口仅有三十多万,面积也仅有五千多平方公里不提也罢。
马来是一个联邦制国家,原本就与婆罗洲隔海相望,如今被汉国浩瀚岛隔开来,本土马来半岛离着婆罗洲更是远隔千里之外,自然对婆罗洲的影响力弱了许多。
剩下的就是尼西在婆罗洲的四个省,它们是西加里曼丹省,中加里曼丹省,东加里曼丹省和南加里曼丹省。
在地壳变动之前,尼西国是由约17508个岛屿组成,是全世界最大的群岛国家,其疆域横跨亚洲及大洋洲,别称“千岛之国”,也是多火山多地震的国家。
首都位于雅达,该国与巴布亚新几内亚、东帝汶和马来半岛等国家相接。
尼西国的总人口超过2亿,仅次于亚华、印度、米国,人口居世界第四位。
尼西是东南亚国家联盟创立国之一,也是东南亚最大经济体及20国集团成员国。尼西群岛自公元7世纪起即为重要贸易地区。
尼西还是一个排汉最严重的的国度之一,从1740年荷兰殖民当局制造的“红溪惨案”开始,尼西曾发生过许多起大规模的排斥、屠杀、迫害汉人的惨剧。
比如1945年11月的泗水惨案、1946年3月的万隆惨案、同年6月的文登惨案、8月山口洋惨案、9月的巴眼亚底惨案、1947年1月巨港惨案等。
进入20世纪60年代后,尼西仍经常发生许多较大规模的反汉、排汉动乱,如1963年3月至5月从西爪哇蔓延到中、东爪哇的排汉骚乱、1965-1967年全尼西性的排汉浪潮、1974年由反日运动引起的排汉骚乱、1978年雅加达由学生示威引发的反汉骚乱、1980年11月中爪哇的排汉暴动等。
在20世纪80年代,各种大小程度不同的反汉、排汉流血事件此起彼伏,几乎每年都在尼西各地上演。
尼西首府所在地爪洼岛和苏门达腊岛一起沉陷,包括他的政府以及军队。而海峡对面的马来损失也不小,其国家的海军绝大多数都布置在此地,随着巨变也都沉入了海底。
巨变之后,马来还好些,至少政府还存在,尼西国最惨,幸存下来的岛屿其各省群龙无首。
尼西各岛屿是从汉国发布的信息中获知的,消息一出一片哗然,尼西剩余共十一个省顿时陷入一片混乱,至少在一段时间内各自为政。
五月,由马鲁古省发起邀请各省派人出席在该省举办的联席会议,商讨尼西建立新政权。
各省均派出了相关人员出席;多数省份仅派出副手参加,也有个别的省份由该省的首脑亲自参加。
西加里曼丹省毕索亲自参加了会议,也亲眼见识了各种勾心斗角尔虞我诈。
这些省份中不少人怀着趁机独立的心思,自己当老大总比给人家当小弟要好的多。
当然,也不乏有人提出建立新议会,选举新政府。
召集会议的东道主马鲁古省就是这个打算,这个省份很小,他们希望尼西重新统一起来。
各有利弊,统一的尼西自然强大一些,对外的声音也会有分量。
但是,政客们不会都这样想。
如果自己一省独立了,先不管国家大小,至少是自己说了算。
统一之后,自己上面还要有人管,岂不是自找麻烦吗?
独立和统一,对大多数尼西的政客来说,他们是倾向于独立。
国家利益与政客的利益,在这里是矛盾的。
两天的会议在吵吵闹闹中度过,大家各怀心思,十一个省份根本不可能拧出一根绳合力创建政府。
西加里曼丹省的省长毕索不是没有想过独立的问题,可在这个时候,毕索却萌生了新的想法。
若是西加里曼丹省独立,充其量也是个很小的国家,而且还临近马来,西加里曼丹省今后的处境并不是很妙。
婆罗洲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屿,岛上还有四个省以及马来和文莱,西加里曼丹省比该岛上的马来都小。
如果西加里曼丹省在婆罗洲消灭了马来和文莱,进而统一整个岛屿,婆罗洲的必将跃升为十一个省中最大的省,到那时,其他省份也只有听话的份。
最有利的一面是西加里曼丹省还有近三万陆军以及少量的小舰艇,这是其他省所没有的先决条件。
原来的尼西全国有三十多万军队,遗憾的是大部分军队都随和地壳变化而沉没于大海中。
由于西加里曼丹省的位置所决定,这里的军队相对其他省份要多一些。剩余的几个省的军队也有,但是很少,大概合起来与西加里曼丹省差不多数量。
毕索也不是莽撞的人,单靠西加里曼丹省的一省之力恐怕难有作为,他决定还要找一个帮手,那就是临近的中加里曼丹省。
如果西加里曼丹省联合中加里曼丹省,军队至少有四万多,相对于北部的马来显然处于优势,总兵力足够解决北部的马来和文莱,一统整个婆罗洲。
马来全国也不到十万军队,婆罗洲又远离马来半岛,部署在婆罗洲的军队也就二万人,毕索有信心拿下北部婆罗洲。
毕索也不再与其他政客们扯皮,回去后就开始实施他的计划。
中加里曼丹省的军队数量不多,也就一万人的军队。该省的省长巴东也在权衡利弊,若是依附西加里曼丹省的毕索,所获得的利益也不会少。
双方的密谋还算成功,西加里曼丹省的省长毕索给了中加里曼丹省省长巴东足够吸引力的条件,双方一拍即合。
第四十章抵抗()
马来被一分为二,本土远离婆罗洲,至少短时间内无法增援婆罗洲。婆罗洲的尼西人正是看到了这一点,借此机会一举拿下正当好时机。
婆罗洲的尼西人打得算盘很好,他们的首府沉陷,国内群龙无首,眼下只要是统一了婆罗洲,整个尼西他们最大,自然而然地成为国家的主宰者。
尼西并不是军事强国,在巨变之前整个国家的总兵力也不过二十几万人。
巨变之后,其主要兵力随着首府的沉陷而随之消亡,婆罗洲之地也不过才三万多军队。
问题是这个岛屿上的马来人军队更少,相比之下,尼西人还占据绝对的优势。
至于文莱,完全可以忽略,全国也就几千人。
尼西人在边界制造摩擦之后,突然大举进攻,让马来人原本就相对较弱的军事力量防不胜防,边界顶不住尼西人的攻势而失守。
随着战局的深入,婆罗洲的局势已经彻底糜烂了。
马来人节节败退,尼西军队大踏步前进,到了九月份中旬,尼西人从西加里曼丹省向东攻击半个沙捞越已经沉陷,很快就要抵近文莱。
而汉国潜入的力量从一开始就没有介入期间的战争,而是四处派人暗中通风报信,召集华人往沙巴州东部的华人居住区集中。
至于婆罗洲各地的华人能来多少人很难说,反正他们已经尽到力了。
局势混乱,人们的恐惧不断地强烈,一些华人通过各种方式逃离到沙巴州。
有的乘船、有的通过陆路抵达,华人居住区的人口越来越多。
汉国潜入的军队一直在积蓄力量,招募华人加入军队并加紧训练。
之所以没有介入婆罗洲的纷争,也是想先看看形势再说。
这种纷争往往伴随着种族灭绝,非常残忍。
婆罗洲面积为743330㎞2。人口1千多万,种族复杂,有超过30种说80多种语言的族群。
从开战至今的状况看,发生在婆罗洲的战争说到底还是种族之间的战争。
从这一场战争的过程来看,每一次尼西人击败马来人之后,总是伴随着血性的杀戮。
外界也不是没有报道,只是因为世界的注意力在中东,关注到婆罗洲的眼光少了一些而已。
汉国潜入婆罗洲的抵抗组织在沙巴州的山打跟建立起临时政权,沙巴州东北部这里大约集中了五十多万华人。
汉人自古就居住在这里,以前大多聚居在亚庇、山打根、斗湖、古达等主要城市以及其他小镇,经商、种植或从事小型工业营生。
现在,婆罗洲的华人以及转移过来的华人大多都集中在山打根南部这片半岛区域。
居住在古达也有一定的数量,这些人被要求迁移到山打根以南地区。
随着尼西人的攻势猛烈,已经临近沙巴州。
华人抵抗组织在沙巴州东北部居住区组成数道防线,并且将当地的土著青壮年组织起来,搜刮了当地的所有武器武装他们,让这些人充当靠近北部沿海一带的防线守卫。
有汉人提供的武器装备,当地土著人当然高兴。
双方商定,北部靠近沿海的地方是土著人的防区,南部是汉人的防区。
灾难来了,大家都要精诚合作,共同应对尼西人的进攻。
从这一点上讲,双方的利益是一致的。
而这些土著的家人则都迁移到北部防线的背后,也就是古达一带。如果这道防线失守,最倒霉的就是这些土著人。
南蛮的防线之后是汉人的居住地,大家各负其责。
汉人有汉人的想法,别看汉人的数量少,可在心里面有自己的算计。
土著人也有自己的算计,感觉他们人数众多,汉人的人数少,恐怕吃亏的还是汉人。
这种事情没有大道理可讲,都要从自身的利益着想。
“丑化说在前面,如果防守不力,让尼西人攻进防线,大家也不要活了,包括自己的家人。
为了自己的家,为了亲人我们必须坚守防线,不许任何人越过阵地。尼西人的虐杀大家都知道一些,失败的后果是可怕的。
无论是北方阵线还是南方阵线都要死守,到时候谁也顾不上谁,只有拼命一途。”
汉人长官的话意思是很明确,若是不卖力打仗倒霉的是族人。
这道防线不光是防范尼西军队,也要包括难民,任何人不许越过防线。
土著们也没有办法,身后是他们的家人,一旦尼西人打来只能拼命了。
不拼命是死,还不如拼死一战。
战争刚开始的时候,马来政府以为仅仅是边界摩擦,并没有太当回事。
很快他们发现事情并不是那么简单,当尼西人越过边界击败马来军队的时候,他们才意识到战争开始了。
马来政府严重抗议尼西人的暴行,可抗议没有阻止尼西人的进攻,反而变本加厉从各条战线入侵马来。
随着战争的深入,马来军队一败再败,形势越来越不妙了。
远隔千里之外的马来政府开始讨论是否派兵支援,但是,马来是个联邦国家,派军队去千里之外打仗,阻力不是一般的大。
即便是马来想派军队前去支援,一个半岛小国能派出多少军队?
时间在马来内部争论不休之中拖延下来,可战争不会停止,婆罗洲差不多已经沦陷了。
人总是矛盾的,当尼西军队大踏步前进,婆罗洲的马来军队全面崩溃的紧急情况下,马来又开始担心失去婆罗洲。
马来终于统一了思想,派军队支援婆罗洲。
可就在马来决心派军队去支援婆罗洲的时候,他们与太国的边界出现了摩擦,战火烧到了家门口。
马来人欲哭无泪,作为的援军也戛然而止。
此时什么最重要他们清楚,先看好家门再说吧。
尼西人从西加里曼丹省越过边界击溃马来人的防线东进,长驱直入。至十月下旬文莱已经不存在了,尼西人继续挥军东进,意图顺势攻占沙巴州全境。
在尼西人眼里,婆罗洲差不多尽在掌握之中,剩下这点地方拿下来不费吹灰之力。
沙巴州有点地方武装,可数量少的可怜,几千人的军队在州首府哥打基纳巴卢的西部构筑阵地,企图阻挡尼西军队。
无论是尼西人还是马来人,军队的武装都很落后,没有太多的重装备。
所谓的战争,属于低级别的战争烈度。
轻武器是主要的装备,战争的胜负往往决定在人数的优势方面,从这一点来看尼西人无疑是强大的。
事实的确如此,几千人的沙巴州武装也就坚持没多久,便被尼西人击败了。
人如潮涌的尼西人顺势推进到城内,对手无寸铁的沙巴人展开血腥屠杀,好不恐怖。
血洗哥打基纳巴卢的尼西军队继续东北推进,扫荡几个小镇之后,临近丁嘉蓝,即将与土著武装遭遇。
第四十一章吸引()
婆罗洲最北部这块区域,部署在南部的汉人抵抗组织充满信心,并不惧怕数量庞大的尼西军队,有条不紊地准备的即将到来的战争。
因为,随着南蛮和肥岛的战争相继结束,汉国已经腾出大量的军队。现在已经有大批的军队开始潜入婆罗洲,源源不断地从山打根登陆。
山打根以南这些后方城市几乎是汉人的天下,而当地的马来土著则都去了林卡包以北地区。
所以,靠近海边的山打根这里成了军队登陆的最好地方,也不必担心秘密外泄。
这就是汉国的阴谋,当郝瀚得知南蛮分裂的时候,知道汉国的机会来了。
如果汉国能够灭掉南蛮,并利用南蛮人替汉国打仗,岂不就解决了汉国兵力不足的短板吗?
毕竟南蛮的士兵是从战争中走出来的,比起周边国家的军队强多了。
郝瀚不舍得自己的军队消耗,也消耗不起,所以,他制定了一个邪恶的战争计划。
雇佣军首先进入肥岛,解决了阿鸡。。诺诺的政府军之后,陆续开始往婆罗洲输送。
马来土著抵抗组织的主要防线设在沿丁嘉蓝、内雷奥、波灵一带展开,数万拿着劣质武器的土著人意图阻止尼西军队的前进步伐。
而汉人的抵抗组织则是沿着特路皮、基压包、特拉沙一线展开,构筑好阵地阻挡尼西人南下。
雇佣军在阵地一线深挖战壕,设置障碍,抵抗组织做好了坚守阵地的准备,构筑一道绞杀尼西人的防线。
很快,不好的消息传到了防线守军这里,沙巴州构筑的阵地崩溃了,尼西人长驱直入,一路烧杀抢掠很快就要来了。
北部防线一带的土著害怕极了,他们根本就没打过仗,一群乌合之众能算军队吗?
可这些日子由于阻止向东北逃难的人,总算开了几枪,胆子多少大了一些。
这些家伙把逃难中可疑的人当成了临时训练,开枪射杀无辜之人,也不管这些人是不是马来土著。
尼西人的军队一路杀戮向东北方向继续挺进,攻克了沙巴州首府哥打基纳巴卢之后,开始向托戈、巴拉巴坎进攻,丁嘉蓝往南一线的城市就是抵抗军队防线的最后屏障。
该来的终于要来了,土著人的防线即将面临严峻的考验。
为什么尼西岛汉人的抵抗组织要提供武器给土著人,而且还是分兵抵抗?
原因嘛,一是怕土著人影响到汉人抵抗组织的行动,拖累汉人导致不可预测的失败。
二来,汉人抵抗组织有自己的打算。
婆罗洲中部是山区,沿海地区是平原地带,尼西人一般是沿着海岸线推进。
那就先让土著人抵挡一阵子再说,有机会的话汉人抵抗组织就打敌人一个措不及防,没有机会就留在阵地这里坚守。
进入十一月,土著人终于与尼西人交火了,尽管是一群乌合之众,阻击战打得还算顽强。
这也是被逼的没办法,他们身后是自己的家人,不拼命打的话这些土著人全部都要完蛋,当然也包括他们的家人。
当一个人被逼急了眼的时候,会爆发出强大的能量。
土著人顽强的抵抗造成尼西人死伤惨重,可毕竟尼西人的军队数量庞大,扛得住消耗,战争的天平还是向尼西人倾斜。
四万尼西人的军队进攻不足一万的土著人,优势相当明显,土著人足足抵抗了一天半的时间。
由于伤亡太多而导致土著人的防守阵线越来越单薄,终于在第二天的下午,防守阵地被突破了。
尼西人的军队蜂拥而至,数万军队向北疯狂地追杀溃逃的土著人。
这下子土著人惨了,没有了武装保护,只剩下老弱病残,命运可想而知。
与土著人开战的同时,尼西人的小股先头军队已经抵达基亚宝一线,与汉人的抵抗组织发生交火。
但是,这里的防御可不是马来土著,阻击的非常强悍,尼西人难以前进一步,除了损失近千数百士兵的生命,没有一点收获。
这是雇佣军组成的防守阵地,尽管眼前的尼西人并不多,雇佣军完全可以主动出击。
但雇佣军没有进攻,而是坚守阵地防御。
一个营的兵力攻击,被雇佣军不断地射杀,还没到阵地前已经消耗的差不多了。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这些所谓的军队士兵显然没有经过训练,攻击的时候一点章法都没有,甚至直挺挺地往前跑,不死才怪!
尼西人来得快退的也快,这一波次进攻算是失败了。
不一会儿,又是一个营的兵力开始了新的攻击。没有用,与第一次差不多,带着死伤狼狈退了回去。
战争仅仅持续了一天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