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少这些人,比那些死猪不怕开水烫,你能奈我何且无动于衷的勋贵更有敬畏心不是?
不过,话虽如此,这其中也有一部分人在投机取巧,敷衍了事。
这么说吧,有些人家中财产明明很多,却故意跟崇祯皇帝哭穷,拿了很少的一部分出来,妄图蒙骗过关。
他们以为,崇祯皇帝拿他们没办法。
毕竟,财产这种事情,有很大的隐秘性,外人谁知道呢?
崇祯皇帝当然不知道他们具体有多少财产,但他也不想当傻子,所以他把东厂的老王、锦衣卫骆养性和治安司的李若链叫来。
没办法,他们都以为自己很聪明,却是不知,有了厂卫在手的崇祯皇帝,想要查清官员勋贵的财产,那还不是小事一桩。
这样,崇祯皇帝就可以知道哪些勋贵蒙骗自己。
一句话,拿着小本本记起来,到时要秋后算账的。
作为君王,被人蒙骗怎么行?
对于蒙骗朕的人,不好意思,你们既然爱钱,看在你们祖宗曾经为大明流血牺牲的份上,朕可以让你们度过余生。
但是,不好意思,你们家族子弟的仕途也到头了。
别以为朕离开你们就玩不转,想当朕龙腿子的人,可以从京城排到南直隶都不带重复的。
这一点,崇祯皇帝还是有这个自信。
这个世上,不知有多少寒门子弟渴望出人头地呢?
“大伴,东厂负责京城四品官员,查清他们勋田、职田以及侵占的田亩情况,全部存档在案,务必准确。”
乾清宫内,崇祯皇帝对老王吩咐道。
趁着这个机会,他索性把官员财产摸了一遍,以后使用方便。
老王俯身领命,崇祯皇帝又对李若链说道“治安司负责查清他们的产业以及经营情况,统一交给东厂存档。”
李若链领命心中狂喜,什么时候治安司也成为厂卫的外围组织了?
不过,自己治安司的人手好像不足啊。
“皇上,如果这样,治安司需要要增加人手。”
李若链性格耿直,当场就提出申请。
“唔!”崇祯皇帝点点头,认真考虑李若链的建议。
治安司是他到大明新组建的单位,主要职能是负责向京城店铺收保护费,其实就是另类征税的一种模式。
应该说,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去年的半年收入,共收取保护费七十余万两,为内库增加了不少收入。
其实,崇祯皇帝也有意扩大治安司的规模,向京城周边城市扩张。
可关键这人从哪里招?
最近厂卫业务繁忙,他们也在扩招中,根本抽调不出人员支持治安司。
如果从百姓中招募,崇祯皇帝又怕人太老实,镇不住场面。
要知道,治安司的工作有特殊性,需要使用一些下作手段,方能让商户乖乖的交保护费。
尤其是不在京城的情况下,没有锦衣卫的支持,工作很难开展。
“皇爷,老奴有一个建议,不如从上次被捕的泼皮中,招募部分人员为东厂外档,充实治安司。”
三人中,老王最明白这里情形,也明白崇祯皇帝的为难之处,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可!”崇祯皇帝眼前一亮,立即同意了老王的建议。
什么叫东厂外档,其实就是后世鼎鼎有名的背锅侠,临时工。
什么脏水什么错事都往他们身上浇,任劳任怨不解释的一群特殊人才。
干得多,拿得少,出了事要背锅,天生低人一等的职业。
想不到原来在大明的时候就有了。
不过,崇祯皇帝可不担心他们会祸害百姓。
因为,他们祸害的是商户。
恶人自须恶人磨!
老实讲,大明的商户大部分都不是什么好鸟,如今让这些泼皮对付商户,却是正好合适不过了。
“皇爷,年前兵仗局的大案,共有涉案二百五十六人,罪责大小,已具有定论,共分为五等,剩下的都关押在诏狱内,应如何处理?”
见崇祯皇帝高兴,老王又汇报起另外一件事。
年前兵仗局的案子,涉及户部、兵部、工部,有些该杀的杀了,该抄家的也抄了,但还剩下一些没有定罪的官员,不知如何处理。
“谁有罪,都理明白了吗?谁交钱了?”
崇祯皇帝上来就问得相当的直接,谁交钱了?
明显的,在崇祯皇帝眼里,这案子不案子的,关系不大。
关系是谁要交银子,交了多少银子。
三人面面相窥,对于皇上的“直接”一时没反应过来。
好在老王还算机灵,立刻出声道“禀报皇上,目前已认罪的有二百余人,尚无人交钱,不知……”
“选一些罪责比较轻的,认罪比较好的,赎罪银比较多的,搞一个保外就医吧!”
面对老王的不知所措的样子,崇祯皇帝随口说道。
保外就医?
这是什么东西?
三人都傻了,没听说啊,不明白皇上是什么意思啊?
终于,骆养性鼓起勇气,问道“皇上,不知这‘保外就医’为何物?”
崇祯皇帝一阵汗颜,自己实在是胡言乱语了,这里是大明,可不是后世,服刑服得好还可以减刑,有病还可以保外就医。
不存在的。
“保外就医嘛,就是让那些交了赎罪银的人,态度比较好,罪不重的人以在家养病的名义弄出牢房,作为积极交赎罪银的奖赏……”
话既然说了,断没有缩回去的理由,崇祯皇帝把这事解释了一遍。
三个人脑门都流汗了,皇上实在太生猛了一些,为了银子居然还有这种操作。
“皇爷高明,老奴遵旨!”
老王俯身答道。
“大伴,勋贵中有些正在观望的人,认为朕不会对他们怎么样,这批人,你要约谈一下他们。
这样,他们才知道祸福厉害懂吗?”
解决这些杂事,崇祯皇帝的重心还是回到勋贵身上。
“启禀皇爷,不知道这约谈具体指什么,或者到那种程度?”
老王懵逼了,皇上的新名词有点多啊,自己都没有听说过,不知是什么流程啊?
“这约谈嘛,就是把人请到茶馆里,喝一杯茶,谈谈天气,谈谈人生,谈谈理想之类的,然后把人放回去。这个就叫约谈,懂吗?”
崇祯皇帝努力的回忆着,二十一世纪的那些很牛b的什么安全局,特工,什么fbi之类的东东。
有一种特权就是约别人喝茶喝咖啡,被约谈的人吓个半死,有什么事乖乖就范。
崇祯皇帝觉得这样很好,干嘛不请他们喝喝茶约谈一下?
这样也让他们感受一下皇帝的关怀,感受一下人生的美好。他们才会有动力交银子,才知道生命的可贵。
“你们东厂办事,不要老是动不动就上刑,要注意文明办案,朕要的是银子,不是折磨人,打人……”
崇祯皇帝罗哩罗嗦的说了一大堆,关键问题在银子。
银子诚可贵,自由价更高,若为生命故,田地皆可抛。
崇祯皇帝就是要逼这些人拿银子出来,不管你卖地也好,到处借也好。
反正只要银子,对于把你打得皮开肉绽,喊打喊杀,也没多大兴趣。
老王也明白皇爷的意思了,就是威逼别人,吓唬别人赶快交银子,但是又要文质彬彬的,这样显得东厂“办案文明”,“待人有方”?
说实话,老王对皇爷的这个约谈,也十分的赞成的。
历来,东厂都是恐怖的代名词。
进东厂,还想好好的出去,那都是大能耐了,屈指可数。
只是这样一来,东厂虽然厉害,但是名声也臭了。
现在,皇爷说要文明办案,约别人去喝喝茶,谈谈人生,改变一下别人对人生的态度和认识,这比那个什么一上来就打打杀杀的强的多。
打人,自己还得出身臭汗呢。
文明办案!对,就是这个。
老王觉得非常适合自己。
“老奴明白皇爷的意思了,这就立刻去办,一定将约谈这件事办得妥妥的。”
老王对于这件事,那是充满了信心的。
这样简单的事如果还办不好,那自己还有必要干这东厂厂督一职吗?
“嗯,很好,这件事,要尽快。
对于那些约谈过后,仍不肯就范的,可以采取进一步措施,请这个人去小黑屋做客……”
崇祯皇帝只顾着自己说的痛快,没看到老王一副茫然的样子。
“皇爷,老奴不知这小黑屋是何物?”
老王觉得自己很傻,居然理会不了皇爷的意思。
这个,对于一个厂督,相当的不妙,不能理会上意,皇爷就不会待见你,等待你的,就是疏远和调离。
“这个小黑屋嘛,也就一屋子,不过有些特别。
这个屋子不用太大,能放一个单人睡的床,让人能在里面走几步就行,这个屋子,务必要保证不透光。
另外,务必保证这间房子的安静。
也就是说,住在这间房子里的人,除了能听到自己说话的声音之外,就不能让他听到其他任何声音。
也不能让他和任何人交谈,吃喝拉撒什么的,也不能和他人有接触……”
崇祯皇帝努力的回忆着这“小黑屋”的特征,细细的道来。
老王对崇祯皇帝的佩服已经犹如滔滔的江水,一发不可收拾了。
都说皇爷是圣明天子,现在看来,果然不错,居然连这种东西都能想出来。
这可比发明什么残酷的刑罚厉害多了,这小黑屋,直接折磨的就是人的精神啊!
想如果一个人呆在里面,黑不溜秋的,然后没人和自己说话,自己吓自己,要不了多久恐怕就要疯掉。
现在,皇爷说要文明办案,约别人去喝喝茶,谈谈人生,改变一下别人对人生的态度和认识,这比那个什么一上来就打打杀杀的强的多。
打人,自己还得出身臭汗呢。
文明办案!对,就是这个。
老王觉得非常适合自己。
“老奴明白皇爷的意思了,这就立刻去办,一定将约谈这件事办得妥妥的。”
老王对于这件事,那是充满了信心的。
这样简单的事如果还办不好,那自己还有必要干这东厂厂督一职吗?
“嗯,很好,这件事,要尽快。
对于那些约谈过后,仍不肯就范的,可以采取进一步措施,请这个人去小黑屋做客……”
崇祯皇帝只顾着自己说的痛快,没看到老王一副茫然的样子。
“皇爷,老奴不知这小黑屋是何物?”
老王觉得自己很傻,居然理会不了皇爷的意思。
这个,对于一个厂督,相当的不妙,不能理会上意,皇爷就不会待见你,等待你的,就是疏远和调离。
“这个小黑屋嘛,也就一屋子,不过有些特别。
这个屋子不用太大,能放一个单人睡的床,让人能在里面走几步就行,这个屋子,务必要保证不透光。
另外,务必保证这间房子的安静。
也就是说,住在这间房子里的人,除了能听到自己说话的声音之外,就不能让他听到其他任何声音。
也不能让他和任何人交谈,吃喝拉撒什么的,也不能和他人有接触……”
崇祯皇帝努力的回忆着这“小黑屋”的特征,细细的道来。
老王对崇祯皇帝的佩服已经犹如滔滔的江水,一发不可收拾了。
都说皇爷是圣明天子,现在看来,果然不错,居然连这种东西都能想出来。
这可比发明什么残酷的刑罚厉害多了,这小黑屋,直接折磨的就是人的精神啊!
想如果一个人呆在里面,黑不溜秋的,然后没人和自己说话,自己吓自己,要不了多久恐怕就要疯掉。
祯皇帝努力的回忆着这“小黑屋”的特征,细细的道来。
老王对崇祯皇帝的佩服已经犹如滔滔的江水,一发不可收拾了。
都说皇爷是圣明天子,现在看来,果然不错,居然连这种东西都能想出来。
这可比发明什么残酷的刑罚厉害多了,这小黑屋,直接折磨的就
第一百七十八章 苦中作乐()
。。。。。。。。第一卷风雨飘零
“皇爷高明!”
老王对崇祯皇帝已经佩服得不行,这招一出,恐怕有些人一天也呆不下去,要多少银子,就交多少银子了。
“嗯,明白就好!大伴,你可以先收集这些人的黑材料,再选几个态度不好,不肯交银子的约谈一下。
范围不必太大,动作却可以凶猛一些,如果肯交银子,那都好说。
如果不肯交银子,选几个关到小黑屋里去,不用太多,记住了吗?”
对于老王,崇祯皇帝的栽培可谓不遗余力。
老王连连点头,心悦诚服。
崇祯皇帝说的这些操作,不要说老王佩服了,就连骆养性都觉得长见识了。
他是世袭的锦衣卫了,自负也深知一些黑暗的手段,可他发觉,跟皇上比起来,他手段差的不是一星半点。
只是他有点搞不明白,皇上怎么知道这么多整人的小手段?
尤其是针对这些未定罪的勋贵,上刑多少有些不合适,用这个阴招,却是正好整治他们。
“骆指挥使,锦衣卫还要继续扩大,南方的力量必须加强。
这样,你亲自坐镇南直隶,全力配合两淮盐运使杨维垣清理盐政,务必保证杨大人安全。
朕嘱咐一句,不要同朝臣走得太近。”
崇祯皇帝转过头,对站得笔直的骆养性沉声吩咐道。
盐政一事,是和枪杆子是联系在一起的。
枪杆子里出政权,这道理简单却很有效。
食盐专卖,大明、建奴、民国都没有实现,而懂得掌握了枪杆子道理的兔子国实现了。
并且是如此的坚决而彻底。
这说明,只要够狠,任何人在国家机器前都是渺小软弱不堪一击的。
只要掌握了专卖,无论晒盐还是煮盐,大明即便没有其他收入,财政也可保证无虞。
故而,崇祯皇帝对这件事非常上心。
至于说其他茶叶、丝绸、陶瓷、布匹、矿产等大宗商品的专项税收,慢慢来吧!
“臣遵旨!谨记皇上圣谕!”
骆养性目光坚定,回答得一丝不苟。
只是心里却有些酸涩,又是一桩脏活累活。
这得罪人的活,可全让自己干了!
南方,东林党的老巢,盐商,东林党的金主,这关系网盘结得密不透风。
皇上叫自己协助清理盐政,那自己今后在大明,已经没有了立足之地了。
除了依靠皇权,不是被他们碾死,就是碾死他们,就再也没有其他出路了。
骆养性也死了其他的心思,准备一条道走到黑,这得罪人的事,是干定了。
而且还要干得漂亮,要让皇上满意。
不然,自己可真的是天下之大,却无立锥之地啊!
“李司长,你这里朕也要交代一句,那些阿猫阿狗进到治安司后,你务必要管紧了。
若是有扰民抑或收了不该收的钱,你可不能心软呐!
否则,朕饶不了你!”
崇祯皇帝冷冽的目光,闪闪发寒,紧紧注视着心里热火朝天准备大干一场的李若链。
李若链掌管的治安司,崇祯皇帝是把它当做未来的税务局来看待的。
只是,这前期的税收工作有点艰难,如果不用打砸抢这一套,根本没有人理会。
所以,崇祯皇帝才会同意老王的意见,招收社会破落户进入治安司。
可是,作为百姓穿越过来的崇祯皇帝,知道这些渣渣如果披上虎皮,为祸起百姓来,那叫一个狠辣啊。
那么,监管这块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皇上,臣定严加看管,绝不让他们玷污了皇家声誉。
左右不过是些无赖地痞,若是听话还好,若是不听话,臣不介意把他们全部清理了。”
李若链一脸肃然跪地,对皇上说道。
这是他的心里话,想他李若链,世袭锦衣卫,皇家的鹰犬,生平最看中的就是皇家脸面。
尤其是他,蒙皇上看中,做了第一任治安司司长,虽说不知道级别,但这实权和油水嘛,在他眼里,却是比锦衣卫也不遑多让。
现在,治安司要扩招,可以想象今后的权柄必然要加重,皇上对自己的恩情,大发去了。
他又怎么能容忍这些渣渣祸害皇家声誉?
崇祯皇帝默不作声,欣慰的点点头,笑了笑。
这样很好。
在特殊时期,这些渣渣要用,但不能让他们毁了皇家的声誉。
他毫不怀疑李若链的忠心,也不怀疑他的手段,毕竟,这半年多来他做得不错。
这些,崇祯皇帝都有看在眼里,也让厂卫监督着。
“你们三人,务必要精诚合作,至于其它的事情,不要考虑了。
只要事情做好了,朕绝对不会让你们有半分差错……”
崇祯皇帝这是在安他们心了,让他们做事不必束手束脚。
“老奴臣)遵旨……”三人异口同声的答道。
事情交代完毕,崇祯皇帝总算是出了口气。
有了暴力机关在手,很多事情,进程都可以加快。
许多用钱的地方,他才敢撒下去。
去年下半年,各边的欠响以及赏赐等,一百多万就不见了。
还有造船组建海军都督府,也是花钱的地方。
到时候一开动起来,银子就是流水般哗哗的往外流。
以至于他只能对京营和勇卫营全额拨款,其它的例如天雄军和白杆兵,只能赞助性质。
而老孙头的秦兵,除了第一次给些启动费,后面的就放任自流了。
还有今后连绵不绝的天灾,赈灾这个东西,简直比天坑还要厉害。
想着用银子往天坑里仍,崇祯皇帝就觉得自己无可奈何。
但是,这又不能不去做,不然,李自成之流会很“嗨”,大明江山要凉凉。
崇祯皇帝觉得这还有什么比自己自杀,大明灭亡更可怕?
如果自己要避免十七年的悲剧出现,就必定会有所动作。
有所动作,就不得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