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行,必须得把他们消灭在萌芽状态里。
“去庞天寿这个狗奴才的家里。”
崇祯皇帝脸色阴沉如水,一撩龙袍,钻进龙辇。
这些狗奴才,现在就忘了自己的祖宗,这还了得?
说实话,若是没有这些狗汉奸的帮助,夷人的宗教是别想传入华夏的。
这些傻屌,也不想想那些狂热的宗教分子,不惜冒着生命危险,泛海八万里来到大明,为的是什么?
难道真是抱着他们嘴里“来此拯救不幸的灵魂,使之免遭永恒的天谴”的理想吗?
幼稚!可笑!
人家这是想让你亡国啊!
有着后世灵魂的崇祯皇帝,其实骨子里还是比较欣赏老祖宗一句话,叫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想想美帝的转基因食物,他们自己的国人不吃,却全部销售到非洲和兔子国,这里面若说没有藏一些私货,谁信呐?
就如同回到明朝当暴君的小说中,为了毒害建奴,连食盐都经过特殊处理,夹杂许多私货,目的嘛,自然是呵呵了。
可惜啊,就是有人不相信老祖宗之言,或者说为了金钱,丧失了一切,丧失了良心。
便如现在。
当初这些狂热的宗教分子,为了达到传教的目的,也是用金钱的手段开路。
大明最早试图进入华夏的天主教传教士是耶稣会士方济各?沙勿略。
可惜,没有成功就凉凉了。
嘉靖年间,沙勿略登上了距广东海岸仅三十海里的上川岛,希望能够实现进入大明大陆传教的梦想。
但是,大明政府的禁令,使当地的葡萄牙商人和大明商人都不敢冒险带他进入陆地。
在多种努力都付诸东流后,沙勿略病逝于上川岛上,彻底歇菜。
万历十年,他们改变策略了。
罗明坚和利玛窦以学习大明文化为由,获准在广东肇庆留居,成为第一批成功进入大明的天主教传教士。
为了让大明人能更容易接纳自己,罗明坚与利玛窦沿用耶稣会在日本的经验,身穿袈裟,以佛教僧侣的形象出现在公众面前。
这为他们赢得了“西僧”的称号,也得到当地佛教僧侣的热烈欢迎。
在当地官员的许可下,罗明坚和利玛窦在肇庆建立了耶稣会在大明内地建立的第一所欧式教堂——仙花寺。
教堂内陈列着他们从欧洲带来的西洋镜、自鸣钟、日晷、三棱镜,还有意大利的花边织物、油画圣母像。
这些代表着当时欧洲文明的西洋奇器,吸引了大量的达官贵人访问仙花寺。
尤其是山海舆地全图,更是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兴趣。
来访的人们开始向仙花寺提供香料以充作祭香,提供灯油以供祭坛点灯,向传教士施舍食物与钱财。
但人们很快发现这些“西僧”的与众不同之处,他们竟然不接受施舍。
原来,入华的极端宗教分子为了避免被人们认为自己贪恋钱财,决定不接受人们的施舍。
相反还常向官员、士大夫赠送一些西洋奇器,此举为他们带来了不少好评。
甚至,为了得到教徒,教会还给每个信教者三两白银。
当时,传教士为鼓励信徒传教,还根据成绩给予奖励。
能劝百人从者,赏自鸣钟、自鸣琴各一。若得青衿准十人,得一缙绅准百人。
尤其是利玛窦,他是在华传教士中名气最大的人,也是最厉害的人。
他采用驱佛近儒的手段进行传教,这种方法佛教也曾用过。
利玛窦补的儒是孔孟时代及孔孟以前的中国文化中,较原始的“儒家”思想,所谓“先儒”。
实则策划通过“贬佛毁道,援儒攻儒”的路线图试图超越儒家,最终取而代之,达到以夷变夏的目的。
可惜,大明有的是能人,他的这套手段被人识破了。
万历四十四年,礼部侍郎署南京礼部尚书沈榷三次向万历皇帝上奏攻击基督教,在奏疏中他认为基督教教士至少有三大罪:
一、传教士送礼物给大明人是为了收买人心,以便在适当时候可以倾覆大明。
二、传教士曾帮助中国修历,推算日蚀、月蚀等日期。沈榷认为传教士以西洋方法治历,违反尧舜以来一向的做法,是有意变乱中国传统。
三、沈榷指控传教士破坏儒家文化,教导人不拜祭祖先,这更是大明不能容忍的。
同时,他还指出传教士在大明的活动是有险恶用心的。
具体来说就是要与澳门的洋商里应外合,威胁大明内地。还列举了葡萄牙人在吕宋、台湾等地的活动以证明这种威胁的确实性。
这些说得当然有道理。
于是,万历下旨禁教,勒令将传教士驱逐出境。
一些传教士有些被杀,有些下在监狱里,日后又被驱逐到澳门,教堂也被捣毁。
被他们发展成信徒的徐光启、李之藻、杨廷筠、孙元化等朝廷官员曾经上疏为教士辩护,但没有成功。
直到万历帝驾崩后,天启即位,他们又死灰复燃。
天启帝接受朝中诸奉教官员的奏请,召回被驱逐的传教士教士,旨在利用夷人以新法练兵抵御建奴的入侵。
于是龙华民与阳玛诺两位极端宗教分子,一同进入北京,去兵部报到。
可等到稍微稳定下来,这两个狂热的宗教分子,就声称对练兵一事不感兴趣,重归教区从事传教工作,并走上层路线,开始发展官员了。
应该说,他这个策略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发展了许多大明官员。
而这,也让他开始膨胀了。
中国人有祭祀祖先的传统,而基督教反对祭祀祖先,当然会引起大多数人的反感。
过去,利玛窦对于中国教民祭孔祭祖都是不反对的。
而在利玛窦去世后,接替他的龙华民错误地估计了形势。
他觉得现在形势一片大好,认为现在传教应该不再会有被驱逐出境的危险了。
以前对中国祭孔祭祖的行为容忍是不对的,大力宣扬应该不准许中国教民祭祖,这才导致了大明百姓的怨恨。
坐在龙辇上的崇祯皇帝把这些回顾一遍,忍不住骂道:“这些狗日的!”
“皇爷,到了。”
庞天寿宫外的家就在皇城脚下,这也是这些大太监为了照顾皇宫的工作,特意准备的。
所以,不多时,就已经到了。
龙辇停稳,高时明小声提醒。
皇爷心情不好,他心里怕怕。
崇祯皇帝霍然起身,也不要高时明再搬小凳子了,直接掀开门帘,跳下龙辇。
“围住府邸,不要让一个人走脱!”
心情不好,崇祯皇帝的语气可谓杀气腾腾。
说完,直接亲自踹开司礼太监庞天寿的大门,带领一众锦衣卫闯入内院。
“奴才迎驾太迟,请皇爷恕罪!”
和龙华民坐在大堂的庞天寿,看看崇祯皇帝一众人,急忙跪地请罪。
他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皇爷居然亲自带侍卫闯入府中,恐怕难以善了。
头用力的磕着青砖,不一时竟然有血迹渗出。
崇祯皇帝冷哼一声,龙袖一拂,自顾往大堂太师椅坐下,一言不发。
“尊敬的陛下,请您下旨申斥顺天府和五城兵马司的官员,他们没有及时保护教堂的安全。
感谢伟大陛下的奴仆,他及时保护我的性命,请陛下奖赏他。
阿门!”
狂热宗教分子龙华民见势不妙,急忙跪到庞天寿身旁,开口说道。
入乡随俗,他要是不跪拜,早就不知道死多少回了?
只是,说到最后,这句阿门实在煞笔,令崇祯皇帝原本就不爽的心情愈加气氛。
“庞天寿,你这狗奴才,难道你当了太监,没有了后代,连祖宗也不要了吗?”
崇祯皇帝并不理会龙华民,重重的拍着身旁的茶几,高声怒喝。
说完,犹自不解恨,走上前去,一脚朝庞天寿肩膀踹去。
“皇爷恕罪,皇爷请饶命!”
庞天寿被踢翻在地四脚朝天,却又迅疾爬起,跪倒在地不停磕头请饶。
其实,直到现在,他还不明白崇祯皇帝什么意思,为什么归罪于他?
至于说信教有罪,他想都没往这方面想,大明信教的官员又不是他一个人?
“咱们有祖宗啊!你这狗奴才却非得信夷人的祖宗,难道不知辱祖灭宗吗?”
崇祯皇帝望着这个现在声名不显,却在日后历史上留下一笔的太监,狠狠骂道。
这个庞天寿,可以说非常神奇。
他在崇祯年间只是御马监一个太监管事,叛军攻陷北京前不久,奉敕至南京。
后事弘光帝,管两广珠池。
奉命前往福建、两广征税,随即闻南京已陷,遂事隆武帝,改任司礼监,而获重用。
隆武帝希望通过耶稣会士从澳门获得西方军事援助,庞天寿以教徒身份之便利,穿梭于帝与西士之间。
隆武二年,庞天寿偕毕方济往澳门求援,然途中已闻福京陷落,故转赴肇庆,带三百葡兵事永历帝。
庞天寿跟随永历帝转战粤、桂、滇、黔,忠心耿耿,深为皇帝信任,升任司礼监掌印太监,提督勇卫营,获赐一品服。
但晚年因与锦衣卫指挥使马吉翔勾结,参与吴楚党争、弹杀林时望、谄事孙可望、威逼永历禅位、十八先生案、陷害高积等一系列不忠行径而落得骂名。
不过,他最出名的还是因为在崇祯二年入教,受洗于汤若望,教名亚基楼,是最早入教的太监之一,被称为教会的柱石。
反正一句话,命好得离奇,有什么劫难都避开了。
当然,崇祯皇帝是绝对不会相信是什么主的庇护。
“皇爷,奴才有罪,奴才这就立马脱离天主教,皈依信奉道教。”
庞天寿惊得两股颤颤,急忙磕头求饶,并当着龙华民说出脱离天主教。
什么信仰,不存在的。
在生命面前,没有几个人能坚持信仰,至少,庞天寿不是。
第一百三十六章 信仰自由()
第一卷风雨飘零
“不用了!”
崇祯皇帝脸色一寒,已然对他下了判决书。
不说这孙子做事不地道,就凭他身为皇家奴才,居然信奉番邦异教,就已经属于政治不正确了。
兔子国为什么不允许在职官员有宗教信仰?
抛开大的层面不说,如果允许官员信教,就等于允许一些官员既接受党的领导,又接受各类宗教组织的领导。
这会造成什么后果?
后果很严重,是会亡这亡那的。
宗教都是有利益需求的,如果官员信教,则势必成为某一种宗教势力的代言人。
一些地方将出现宗教徒管理官员的现象,利用政府资源助长宗教热,长此以往,将从根本上动摇国体。
崇祯皇帝虽然没有什么从政的经验,但这些道理他是明白的。
所以,他哪里还容得下庞天寿这个狗奴才?
现在,趁着天主教尚未形成气候,正好清理。
否则,等他们壮大了,就什么也管不了。
最终只好来一句,信仰自由!
而这,是崇祯皇帝不愿意看到的。
“皇爷,奴婢知错了,请皇爷宽恕啊!”
短短的三个字,庞天寿吓得魂飞魄散,死命磕头求饶。
现在皇宫上下,谁不知道皇爷性子变得愈发暴烈了,再不是原来呵斥几句,就可以蒙蔽过关。
“尊敬的陛下,请你宽恕您忠实的仆人,上帝会保佑您!”
神父龙华民虽然不明白是什么问题,使得大明皇帝震怒,但还是出声求情。
庞天寿是教会好不容易才发展的一个宦官,是他们走上层路线用来当保护伞的角色,自然要争取。
哪怕他起先已经说要脱离天主教了?
但他相信,庞天寿只是在大明皇帝盛怒下才选择的妥协,而内心信教的决心不会变。
因为,他们都是发过誓言的。
说起来,他们这些传教士真的苦啊。
自从龙华民在韶州挑战佛、道、儒教,导致了一系列排教事件后,他现在只能通过官宦参与儒生们的雅集、讲学,从讨论学问开始,迂回地接触信仰。
否则,他们在大明寸步难行。
“把这狗奴才拖下去,杖毙!”
崇祯皇帝看都不看龙华民,自然更不会听他说的,只是挥挥手朝李若链吩咐道。
“诺!”
李若链双手抱拳,和两个大汉将军把瘫倒在地的庞天寿夹起,拖到前院去行刑。
“皇帝陛下,手下留情啊!”
龙华民犹自不死心,望着被拖走的庞天寿,还在苦苦哀求。
“龙华民,回去吧,大明不适合你们!”
望着这个狂热的宗教分子,崇祯皇帝叹了一口气,挥舞着龙袖,沉声说道。
此时,正是天主教最兴盛的时期,借着先进的航海技术,天主教徒们开始向全世界传播他们的信仰。
其中,远在东亚的大明朝和日本,就是他们的重点。
只是,目前的基督教和后世的有很大的不同。
这时期的基督教教会,建立了一套严格的等级制度,把上帝当做绝对的权威。
文学、艺术、哲学一切都得遵照基督教的经典——《圣经》的教义,谁都不可违背,否则,宗教法庭就要对他制裁,甚至处以死刑。
而且,他们希望被传教国的国王,能接受他们教皇的洗礼,册封为王。
就问,崇祯皇帝能允许这样的教会,在大明传遍吗?
偌大的大明帝国,接受他们的洗礼册封,这不是脑袋有坑吗?
“尊敬的陛下,鄙人游数十百国,所见中土土地人民,声名礼乐,实乃海内冠冕。
恳请伟大的大明皇帝陛下,能容许我和我的教友学习大明的文化,和僧、道、儒探讨学问。
而且,教会愿意派出最精锐的铸炮专家,为大明帝国铸炮打击北方的鞑虏。
望陛下恩准!”
崇祯皇帝竟然要驱逐他们这些传教士,龙华民心里大骇,急忙把他们进入大明的说辞再次说了一遍。
老实说,龙华民赞扬中华文明,绝不是阿谀之词,也不是拍崇祯皇帝龙屁。
他用汉语对大明的士大夫这样说,也用西文通信、撰述,在西方读者中散布,显然是出于真心。
罗明坚、利玛窦、龙华民等人轻视除了大明以外其他东方民族的观念,在后世看起来也许是一种文化优越和种族歧视。
但这种“错误”,在时下却是十分自然的。
来自刚刚经历过“文艺复兴”国度的神父们,对“文明”和“野蛮”有着深度的敏感和独特的理解。
从印度洋试探进入到东亚、东南亚的欧洲人,对远东民族的文明有较高估计。
他们以为恒河以东是一个文明世界,那里的人种是“白人”,曾经是“约翰长老”的疆土,有过大量的基督徒。
尤其是,他们有着悠久的文明,繁复的礼仪,还有大量的图书经典。
龙华民认为,大明宗教里的一些方面,都可以与欧洲古典宗教相比肩,甚至比欧洲古典宗教还要优越。
因为大明佛僧所讲的关于他们佛祖的故事,不像朱庇特、维纳斯和丘比特的那样淫荡,也不像罗马人崇拜的其他无道之神的那般无耻。
在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氛围中,说大明的文明超过古代希腊、罗马,这是何等的赞美?
同时,龙华民还主张欧洲人和大明人混血,制造更加优秀的人种。
他在写给教会的信上说道:“大明妇女身上有西班牙人贵妇人同等的,甚至更高雅的气质和美。
她们守贞节、笃实、温和、谦虚、顺从,鉴于澳门的中西混血儿都非常聪明漂亮,远比西属美洲混血儿优越。”
他建议西班牙人和大明人混血,这样可以产生世界上最好的人种,产生最好的艺术家、工艺家、乃至大主教、高贵的军人和廉洁的官员。
这些,都是龙华民的肺腑之言,也是当时的实际情况。
“如果是单纯的学术交流,朕代表大明欢迎你们。
可是,你们可以不传教吗?”
听完龙华民的话,崇祯皇帝嘴角掠过嘲讽,龙眼直盯着他,淡然问道。
小样的,骗朕呢?
朕还不明白你们的目的,真是白穿越了。
不传教?
这自然是不可能的。
因为,这是传教士的使命。
龙华民在崇祯皇帝的注视下,艰难的吞咽了一口口水,期期艾艾地说道:“尊敬的陛下,大明已经有佛教、道教、***教等,为何您就容不下天主教?
鄙人以为,您应该有伟大帝王的雄心,能容纳不同的文明和信仰!
同时,鄙人也以为,大明百姓有信仰自由的权利。”
信仰自由?
真他娘的搞笑。
尤其是从龙华民口里说出。
崇祯皇帝仿佛听到天大的笑话,忍不住哈哈大笑,半饷,他才笑着问龙华民,“那朕请问龙神父,大明的国教道教,可以到罗马传教吗?”
————————
说两句,前面一章被喷了,说信仰自由,今天都不知怎么写了,有点卡文,抱歉,今天只有一更!
欢迎大家留意见,也开通了一个书友群:236475854欢迎有兴趣的老铁加入。
第一百三十七章 卸磨杀驴()
第一卷风雨飘零
这个问题,龙华民无法回答,也不敢回答。
开什么玩笑,难道他敢当着崇祯皇帝说不能吗?
可要说能,这不是扯淡吗?
欧洲什么时候允许异教徒传教了?
那可是要活活烧死的啊!
真是好算计,你能来,我不能去,这是他娘的什么道理?
崇祯皇帝锐利的眼神,恍如刀锋般紧盯着呐呐不能言的龙华民,充满冷厉。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龙神父,别打着学术交流、信仰自由做幌子,朕很明白你们究竟想干什么?
大明,现在不是你们可以染指的。”
这些海盗,从现在开始一直到几百年以后,一直执行双重标准。
当然,现在的他们,实力还很弱,还无法像清末那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