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末商贾-第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机械生产出来能一分为二的蚊香,不但好看,而且质量稳定,燃烧时间也能保证。

没有机械,自己难道就不能制出模具,做一个简单的手压机来把蚊香成型吗?对,这绝对是在这个时代能想到的一个最好的办法了。就是按这个思路去做,以自己钳工的水平还做不出来,不如买块豆腐一头撞死好了。哦,四级钳工,级别够高了吧!

当夜,沈念宗家每个睡人的房间都用线吊了一盘这种点燃的蚊香。让每个人都安安稳稳地睡了一个好觉。

这下,沈念宗他们心服口服,再也没有话说。觉得这叫蚊香的东西弄到城里去,肯定是大有可为,说不定真能如林强云所说赚到大钱呢。

有了亲身体验的沈念宗,干劲十足地奔走忙碌,不但要接待送干草来收购的乡亲,检查药草的干燥程度,验收完后过称、付钱、记账。还要寻找哪家有空闲的房屋,商借来暂时存放收来的药草,忙得他脚不点地的团团转。

吃过早饭, 强云在饭厅里伏在桌上,小声念叨着:“制香压刀,每个用两条90公分长,5毫米宽的铁片。对了,还应该有些18毫米高的脚,用来固定在上模板上。脱模板就用2毫米厚的铁片好了。哦,这样一来压刀宽度就不够,再加2毫米要7毫米。还有弹簧、推杆。这些都要自己来打,先做出一件样品来。再让那些笨蛋铁匠照样打制,否则他们肯定弄不明白。哦,对了,还要做几把钩钻,给凤儿她们纳鞋底、绱鞋用。”

凤儿轻手轻脚地走到林强云背后,探过头看了一会,大惊小怪地叫道:“大哥,你用的是什么笔?还有这几个是什么东西呀?”

看到凤儿手指桌上的三角板、圆规、量角器,林强云举起手上的铅笔说:“这叫铅笔。”

再把桌上的东西一件件地指点着说:“这是量角器,这个么叫三角板,这个可以画圆圈的叫圆规。这些东西可不能给你,现在它们可是我赚钱的宝贝呢。”

沈念宗刚巧走进饭厅,听到林强云的话后坐到桌前,奇怪地问道:“强云,这些东西是用什么做成的,又是作什么用的,能给我说说吗?”

林强云实在没法向他们解释这些东西的材料,只能用桌上的纸把几种东西的作用示范了一遍,笑道:“至于是什么东西做成的,我可不能说,说了你们也不明白。对了,这事就你们知道就好,要像‘火铳’的事一样,千万别让其他人知道了。”

沈念宗感到越来越搞不清楚这个义侄了,他身上的发生的许多事情都让自己弄不清。只好顺着林强云的口气说:“我们明白,不会将这些事情泄露出去的,你放心吧。”

凤儿则是林强云说什么她都会照做的,用力地点了点头表示绝对不会将这些事情说出去。

沈念宗不想让林强云为难,看了一下他写的东西,转过话头说:“强云,我们要的干草,依我看还是叫他们砍碎了,再晒干送来。我们多付些工钱,大家都多得点好处。”

林强云巴不得能够转移话题,连忙笑道:“好啊,这事大叔只管按你的意思去办就是。现在我正在打门外的这条小溪的主意,要让小溪来替我踩礁舂粉呢。”

“让小溪替我们踩礁舂粉?”凤儿和沈念宗异口同声地问,脸上流露出不可思议的奇怪神情。

林强云收起玩世不恭的嬉笑,不紧不慢地正色说:“正是,我要做几个水碓,利用小溪的水流来推动水车,再由水车上的压板来踩碓,不就是小溪替我们舂粉了?不但是舂草粉,凡是要舂的东西都可以用它来做。如果水够大的话,一个水碓可以用好几个碓臼,抵得上好多个人呢。”

沈念宗看林强云绝没有一点开玩笑的样子,被他的一番话听得一脸的惊奇,心里想:“如果真能像强云所说的一样,一个水碓能当得好几个人来用,那能赚多少钱呀。若是做上它一二十个……不,四五十个……不,不不,最好是做上百余个的话,在家里坐着也有得吃的。这样用脚指头也能想得到这是一本万利的好事,不去做的绝对是个傻瓜。”

想到这,不由心急火燎地催问:“啊,水车的压板可以踩动碓头,那一个礁头要好几十斤的力才能踏得动的呢,你做的水碓能抵几个人做事?有这样好的好东西!你快说要怎么做,需要些什么材料?我马上去寻找出来,就是找不到我也马上去买。”

林强云安慰他道:“大叔不要看这小溪的水并不是很大,但它的力量可是不小的,踩动碓头绝对没有问题,一个水碓如果只装一个碓臼的话,能抵两个人用。碓臼装得越多效率也就越高,但也要看水碓的水车的大小和溪水的流量而定。”

沈念宗手指敲打着桌面,想了想后不解地问:“一个碓臼能抵两个人?这是怎么个算法,一个碓臼只要一个人就够了。”

林强云哭笑不得地再费口舌:“啊呀,这有什么难算的,人去踩碓臼舂东西,晚上总得要睡觉吧?一天十二个时辰只有六个时辰干活。水碓不同,它可以一天十二个时辰全部用来干活也不要休息,这不是抵得上二个人吗?”

“对对,对。我是没有这样去想过。那好,你马上把这水碓做它几十个出来,我们就可以多赚很多钱了。”沈念宗急切地说。

卷一 第十四章

林强云失笑道:“几十个?哪能用得了这么多啊,就是我们做了这么多的水碓,这小溪的水也不够用。这事不能急,一急就会坏事,你先安心地收购以后要用的药草。放心,我会做好的。这不,正在想怎么做更好呢,想好以后还要算出这条有多少水流过,要做多大的水车才合适。然后画出要做东西的图样,再按图样开出清单,有了清单才能按单备料,你说是吗。刚才我正想着要怎么做才好,要把我的想法记下来,被凤儿一打岔就停下了。”

沈念宗立即站起来,拉了凤儿朝外走:“那你赶紧把图样和清单弄好,我们出去外面为你守着,不让别人来打扰。”

林强云看他的着急样觉得好笑,强忍住笑叫道:“大叔,先给我再拿些纸来,上次你给我的纸用完了。”

看着林强云花了一上午,好不容易才画出来的草图,沈念宗说:“原来水碓是这样的,不就是一个大木轮子么。我还以为是个什么奇怪样子的东西呢,它真的能舂粉?”

林强云暗忖,记得历史老师上课时讲过,水碓应该是在宋以前的五代或者是更前面的唐朝,就已经出现了的呀,为什么这位看来像是学富五车的沈大叔会没有见过呢?真搞不明白这时代的人。不过还是要给他解释清楚的,以后要靠他的帮助呢。

“水碓的全图我并没有画出来,这是水车,是用它来踩碓的,在它前面还有碓臼。你别小看它只是一个木轮子,加上水流的力量后力气可大得很呢。这一个轮子能抵得上我们八九个人,可以踩动四五个碓头呢。大叔,叫村里会做木匠活的人,除了水碓以外还要做制蚊香的手压机,两种东西都要全力以赴按我画的图样先赶做出一个来。”林强云粗略地解释了一下,再交代叫人。

沈念宗郑重地说:“光有图样可不行,一是怕他们看不懂,村里的木匠没有你这么聪明;二是怕任由他们做出来的东西不合你画的图样不能用,重新做过会耽误我们很多的时间。这第一个水车你一定要去守着他们,只要做好一个,以后再做时就不用管了。”

林强云无可无不可的应道:“好吧,我会随时去看着的。”

沈念宗想想觉得还是不放心,说:“你先在这里等着,我去把会做木匠的都叫来。由你给他们讲解清楚,要做成多大尺寸的水车,好让他们去准备木料。”

林强云补充说:“那你干脆连会做石匠的一起叫过来,我好一并对他们说清楚。”

明天就是五月初五端午节了,这个时代的人们,又把端午节称为“浴兰令节”,从五月初一开始就在做过节的准备。林强云他们却是忙碌得很,根本没有心思去注意这个传统的节日。

初四这天一早,强云带领着沈念宗、三儿、凤儿、木匠等十多个人,扛着一台装上了压模的木制手压机来到三叔家中。

在强云的指挥下,三叔将木粉、粘粉和灰绿色的草粉称好,倒入竹篾编织的大笸箩内混和,加上一些水拌匀、揉搓成干湿合度的粉团。

三儿和凤儿等人则将粉中取下的搓捏成小团,放到撒了一层木粉的小木板上,用圆木棍将板上的小粉团擀压成厚约分半左右的圆饼,送到手压机上让强云压型。

林强云自己也不知道这台刚制造完成的手压机究竟如何,深吸口气抓紧手压机的木柄,把放有小粉饼的木板推进手压机座上,缓慢按下手柄的同时观看压模的四周,对正了后便用力压下。

这块粉饼显然是厚了点,压模的四边底部溢出了一些多余的材料。

围观的十多个人屏住呼吸,静静地看着林强云的一举一动。

但是,当林强云把手压机的手柄抬起来后,却发现那圆饼的边还留在板上,中间部分压制好的成品,粘在压模的板上,怎么都脱不下来。

林强云心想:这不可能呀,已经在压模内加装了脱模推板,怎么可能会不能脱模呢。看了一下推板的弹簧,也已经复原了。他俯下头从底下往压模上看去,发现压制成型的蚊香已经被脱模推板送出了压模,粘在推板上掉不下来。

林强云想用竹片把它拨下时,那粘在推板上的蚊香料被竹片一碰就烂了,一小块一小块地掉下来。

看到这样的情况,围观的人大部分都“唉”地一声叹了口气,有人小声说:“我早就知道做不成的啦,这什么手压机根本就没有用,枉费花了那么多精神,好几个人还累得半死。你们看,这不是让我给说中了!”

强云并不答话,只是发呆似的坐了许久,仔细考虑是什么原因使已经成型,又被推出了压模的蚊香会牢牢地粘在脱模板上,会不会是太干而被湿的蚊香粘住了呢?现在脱模板已经沾湿了,它还会粘住吗。

想到这里,林强云灵机一动。突然,他翻过手压机,用竹片将脱模板上和压模内的残渣挑干净,撒上干木粉。再抓了一把干木粉,薄薄地撒在一块粉饼上。

强云按捺住紧张的心情,神色庄重地将撒上干木粉的粉饼木板摆正,深吸一口气,快速而用力压下手柄。

这时,四周的声音突然静了下来,大家再次屏住呼吸,盯着手压机。

当强云把手柄慢慢抬起来时,只见那块粉饼还完好地留在木板上。不过,粉饼上多了十多圈均匀的螺旋线。

许久……许久。

三儿突然跳起来一声怪叫,把大家惊醒过来,跟着陈三叔的这间房内暴发了一阵欢呼。

强云小心地拿出木板,取来一把薄薄的尖竹刀,在圆心上的两个蝌蚪形的正中各刺了一下,再将螺旋线外的残余拨入笸箩中。一块真正的蚊香做出来了,只要晒干就算是成功了。

凤儿赞叹道:“啊!这块蚊香的样子真好看,有点像爹爹书上的太极图呢!大哥,为什么这里要扎两个扁洞啊?”

强云把这块放着蚊香的小木板交到她手上:“这两个扁洞是用来安放蚊香的,让我们的蚊香不会靠在地上,可以全部烧完。等晒干以后我告诉你们怎么用这两个扁洞,快拿到太阳下去晒,只要晒干,我们的蚊香就算是做成功了。这是真正的蚊香!每块可以分成两盘。”

这时,那些围观的村民们,包括刚才的那位事后诸葛亮在内,也不用别人吩咐,欢天喜地一齐动起手来。

林强云终于做好来到这里后的第一台机械,虽然这只是木制的最简单手工机械,但毕竟总算是机械了吧?而且这台机械还是用于民用商品生产的,让林强云觉得很有成就感。

看到围在身边的好几个人都眼巴巴地望着自己,跃跃欲试地想亲自动手,用一下这台手压机。林强云站起来说:“你们也不要这样看我,想要试一下就说嘛。不过,除了一个人操作手压机外,还要一个人检查粉饼的厚度和大小。太厚了会和刚才一样,蚊香模型压不到底,造成以后蚊香很难分开成二盘。太小了也不行,没有切到边的蚊香是废品。”

三儿跟着林强云最久,看到林强云站起来后,第一个当仁不让地坐到手压机前,担当起压制蚊香的重任。凤儿则按照林强云的交代,站在旁边负责检查小木板上粉饼的大小和厚度,只要她认为不合格的,一律让送来的人重做。任何人都一样,决不宽容。

强云走到院子中,听着屋内众人欢快的吆喝声,和不时吵嚷着叫三儿让给别人用一会手压机的要求声,还有凤儿严厉的喝叱声。

这些声音夹杂在一起听起来如同音乐般的美妙,仿佛自己又置身于家乡的集市上。

眼光扫过小心翼翼捧着小木板排到地上晒的人们,他轻松地长长嘘了口气。

累死累活地忙了这么久,总算把压制蚊香的手压机做成,这下再也不用担心做出的蚊香质量不能保证了。

想起那天用手搓制蚊香的情况,林强云自己都不由得好笑。要是手压机做不出来,这蚊香是铁定做不成的。想想看,用手工来搓成细条、再盘卷,一个人一天只能做出一百多块,最多就也就二百块到顶了。而且手搓的蚊香质量也不好,香条粗细不匀,长度、重量不定,盘出来的蚊香也太过难看。点燃后会在细小的地方断火,或是搓得粗的很快就烧完。根本就不能形成生产力,无法满足市场的需要不说,还极可能是稳赔不赚的亏本生意呢。

这下好了,手压机压制出来的蚊香,不但好看,质量有了保证。而且不需要技术,只需经过短时间的简单培训,随便什么人都能做。只要安排组织得好,平均每人每天做个几百块应该没有问题。这工作效率可是手工搓制蚊香的七、八倍呀。

不过,看现在村民们的情况,大概不能适应统一组织分工合作的规模化生产。只是自己一时没空闲的时间,这个想法只能以后再说了。

接下来还有很多事情要做,首先必须再做出一份蚊香压模的钢片,让几个老徒弟照着样子打制。然后全力以赴地赶制水碓,眼看天气渐渐热了起来,再不加紧的话,今年恐怕会做不出来,即使能做出来也不一定赶得上季节。

这一天,全村的人都忙得团团转,先是急着找木板锯成小块,以保证三叔家里做蚊香顺利进行。许多人还比照着那台强云做的那台样机,要自己动手制造手压机。

不会木匠活的其他人,一部分到谷后和左右的山坡上剪草。另一部分在家中把带回家的药草砍碎、摊晒。身强力壮的,则带着锄头、斧头、柴刀上山砍粘木树根去也。

甚至连原来做布鞋的妇女们也动了心,认为做鞋不如上山赚钱,有几个姑娘放下手中的活计,到草坡上去凑热闹。

因为,沈念宗今天当众宣布:“全村的人,无论男女老少,只要是自己愿意,就可以参与蚊香的制造。并保证每个成人每天最少能赚到二十文以上的工钱。活干得多,赚的工钱也多。”

至于工钱怎么计算,沈念宗说,和强兄弟商量以后再告诉大家。

这一天是林强云记忆中的端午节,忙碌了这么长的时间后,林强云觉得有必要休息一天半日的,所以让大家自行决定是否开工。

早餐毕,一家人聚集在饭厅中闲聊。

“古人云:‘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故视其为‘恶月恶日’。自汉以降即行以艾蒿插于门上避邪驱恶。此日,一应老少妇孺人等俱佩艾戴符挂香囊、栓五色线,还需饮雄黄、菖蒲酒以避蛇虫。”沈念宗摇头晃脑的对妻子儿女说教。

林强云也兴味盎然地认真听着,心道:“原来古时候对五月五日还有这样的看法,端午节并不光是为了纪念屈原而过呀。”

看屋内的人一副认真受教的模样,沈念宗大为得意的接着说道:“本朝南渡后,时人则称此日为‘浴兰令节’,除依古俗而行外,增了烧午时香这一节,一月方休。”

这一天,因为有了昨日手压机的制造成功,眼看着全村男女老少都能因为林强云的到来可以过上好日子,而且家中又有粮可以维持到收获季节。村民们杀鸡鸭宰兔子,取出平日里舍不得吃的腌肉熏味,以庆贺第一个丰足的节日。全村的人们都觉得,今天比往常的过年还更值得庆贺。

沈念宗家的午晚二餐,更是人丁兴旺,除了自己一家和林强云外,四个铁匠也被请来同桌进食,欢度这个难得的节日。

五月十六,晴。

天公作美,下了四天的绵绵细雨终于停了。

这天上午,大约辰时末左右。全村的男女老少,连几个铁匠都放下手头的活计,包括还在吃奶的娃娃也被大人抱在怀里带来,集合在装水碓的小溪岸边。

村民们要亲眼看看,不用人去踩动,只需引来溪中的水去冲,就会自己踩碓舂粉的水碓。

这水碓所需的小溪上游卵石陂啦、从陂头直达水碓处的引水圳啦,全村的男女老少全都有份出过力,他们等的就是这一天。

大家听三儿他们讲过,强哥说这样一个水碓就能顶十来个大人从早到晚踩一天的碓臼呢。

大家所看到的所谓水碓,由水车和碓臼两部分组成。碓臼还是和村民家里所用的一般无二,只不过是四具碓臼并排装在一起。

在村民们眼中,水车就显得厉害多了,能当十来个人的东西呢,至少比手压机要大得多。

它是用寸厚的木板做两个直径为六尺、中空直径三尺的圆木圈。把两个木圈的内边用一尺多长的木板封死,连成一个圆槽轮,槽轮内用木板隔成数十个水斗,做成水斗轮。

将四根二寸大的方木穿过一根二丈四尺长,直径尺二的圆木的一端,用方木将水斗轮牢牢地固定住,再加十来根木棒加固。这根圆木的两头钉了一根直径二寸的圆铁棍,留出五寸长铁棍头。

四块长三尺六、宽七寸、厚二寸半的硬木板,穿过圆木轴上间隔四尺的四个方孔,板与板相交成45度角,两边各伸出一尺二用以压动碓杆。

这就是水车轮。

另用两根丈余长直径一尺五的原木,削平一面,各开出一个深四寸、宽二寸,高四寸,能承放二寸铁轴的圆底槽,槽底安装半圆的铁环。将它们按照水车轴的长度安放固定好,再将水车轮架上去,整部水车便完成了。

四副碓臼依压板的间隔宽度安装到水车前面,使碓杆刚好能被压板带动。水车和碓臼组合在一起,就成了水碓。四个碓头有两个一高一矮的悬在空中,另两个静静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