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倾宋-第4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素来自诩衣冠禽兽,什么时候成了正人君子?

    格桑有些手足无措的看着叶应武,如果不是考虑到面前的是自家夫君,还是当今大明的圣上,恐怕格桑早就掩面而逃了。

    叶应武懒洋洋的转过身:“该做什么做什么,多用点儿力道。”

    格桑怔了一下,不过还是有些恍惚的狠狠一搓。

    “你疯了?!”叶应武倒吸一口凉气,整个人一下子跳起来,水花翻动,伴着水中的花瓣,纷纷扬扬洒在格桑身上,水珠顺着衣衫流淌下来,本来格桑的褙子就是白色的,水珠一过,已经和透明没有什么区别,女孩前凸后翘的身姿随着衣衫贴身而完美的展露在叶应武面前。

    再加上几片花瓣零零散散落在格桑的秀发上,人面花瓣相映,连叶应武都说不上是更多几分妩媚,还是更多几分青涩,总是叶应武感觉自己心中紧绷的一根弦一下子破裂了。

    格桑楞然看着叶应武,显然还没有回过神来。

    叶应武勐地上前一步,两人相对而视。

    格桑眼眸之中流光闪动,蒙上了一层雾气,不知道是因为感动还是因为恐惧。叶应武缓缓伸手环上她的纤腰,腰带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不翼而飞,已经快半透明的褙子顺着明玉般洁白的香肩滑落,露出大片大片雪腻的肌肤,当然还有那一道让叶应武心驰神往的沟壑。(未完待续。。)

第五百四十五章 胡马犹自窥晋山(中)

    水雾升腾,或许这是最后的一道屏障,让格桑看不太清楚叶应武的轮廓,但是她能够很清楚的感受到叶应武顺着衣襟和肌肤滑落的双手。娇躯微微颤抖,格桑一时间竟然不知道自己应该说什么。

    叶应武有些诧异的迎上她的目光。

    迟疑了良久,格桑声音颤抖的说道:“夫夫君,我不会”

    看着格桑带着五分羞涩、五分好奇的眼神,饶是叶应武已经被她刚才无意之中挑动起来心火,也是忍不住扑哧一声笑了出来。你要是会的话,那某头上岂不是绿油油了。

    当然,对于一个动情的女孩,这话万万不可说出口,叶应武只是小心翼翼的将还没有意识到自己说错了什么的格桑抱起来,缓缓放入木桶之中,温热的水将格桑身上最后一层衣衫彻底浸湿,格桑玲珑剔透的身躯,实际上在叶应武眼前已经没有任何阻拦。

    叶应武到底是身经百战的人了,自然不会在一个小姑娘这里折戟,伸手解开最后的内襟扣子,将湿透的内衫在格桑面前晃了晃,格桑羞涩之下,急忙伸手去抢,却没有注意到,自己洁白如玉的身体,此时已经完全暴露在对面某个家伙眼中。

    “扑通!”一声水花翻动,格桑扑进了叶应武的怀里。

    “美人儿这么着急投怀送抱,还真是让某受宠若惊啊。”叶应武略带调笑的说道,自然不会放弃这个可以上下其手的机会。

    格桑有如一泓春水,彻底软瘫在叶应武的怀里。

    叶应武将她拦腰抱起,用早就准备好的锦布小心为格桑擦拭干净,自己也迈了出去。虽然龙舟上空间有限,不可能给叶应武搭建一个偌大的温柔乡,但是想要享尽鱼水之欢还是可以的。

    卧倒在柔软的被褥上,格桑有些不自觉的伸出手臂环上叶应武的脖颈,轻轻凑上前在叶应武的唇上印了一下。女孩柔软温润的嘴唇,显然让叶应武最后的理智都丧失殆尽,迎着她的唇狠狠吻了下去。

    叶应武并不知道的是,就在自己房间的隔壁,摇曳的烛火下,惠娘饶有兴致的翻了一页书,只不过这小丫头的心思显然不在这一本随便抽出来的诗集上,而是竖起耳朵听着隔壁的动静。

    当听到自己实际上还颇为熟悉的喘息声时,惠娘不由得轻轻一笑,合上书本,摇了摇头:“这样回去也好给婉言姊姊交待。”

    话音未落,她小心的吹灭了烛火,扯过来被褥:“没想到格桑姊姊平日里寡言少语,看上去虽然不柔弱,但是绝对也非絮娘姊姊那样‘身强体壮’之人,怎么第一次就能支撑这么长时间过真是人不可貌相。”

    不过很快惠娘就笑不出来了,勐地坐起来,狠狠捶了捶墙壁:“你们两个,到底还让不让人睡觉了?!”

    不过似乎隔壁的那两位,根本就没有打算搭理这边的唿喊。

    叶应武勐地睁开眼睛,天还不过蒙蒙亮,不过昨天晚上即使是关上窗户都能听的甚是清楚的雨声终于消失了,说明这场笼罩在淮北多日的春雨终于结束。

    格桑缠在自己的身上,脸颊上带着尚未完全退散的红晕,女孩的唿吸很是平稳,星眸紧闭,可以看得出来昨天很是劳累。叶应武虽然尽力轻手轻脚的起来,不过毕竟两个人是贴在一起的,格桑轻轻呻吟一声,一下子睁开眼睛,正好对上叶应武。

    “夫君!”格桑有些惊慌的坐起来,想要伺候叶应武更衣,虽然是第一次侍寝,但是规矩她还是明白的。

    叶应武自己随手套上衣服,而惠娘和晴儿早就等候在外面了,见到叶应武站起来,急忙捧着叶应武的甲胄走进来。对于叶应武来说,久在沙场,披挂甲胄已经是家常便饭,根本用不上别人帮助,但是能够享受自家小妻子伺候,叶应武自然也不会放过。

    凑过去在格桑额头上轻轻吻了一下,叶应武笑着说道:“格桑你好好休息,不要起身了。”

    格桑却并没有笑出来,而是一本正经的看着叶应武:“夫君此去,可能平平安安的回来?”

    不只是叶应武,就连旁边的惠娘和晴儿都是怔了一下。之前叶应武出征,大家实际上都不太会问这个问题,毕竟一来叶应武总是胸有成足的样子,二来所有人都不想听见什么不好的结果。或许是因为格桑还没有睡醒,又或许是因为格桑之前从来没有经过这种分别,今天没有丝毫犹豫就问了出来。

    叶应武看着格桑,也看着惠娘和晴儿,一把拿起旁边自己的佩剑,霍然抽出,上品的龙泉宝剑在晨光之中闪动着秋水寒光:“某戎马倥偬多年,纵横所向,哪一次不能凯旋?!”

    之前按照叶应武的吩咐,禁卫军骑兵已经在河堤上列阵等候。晨光熹微之中,大明最精锐的禁卫军骑兵,排成整齐的队列,而相应的,整个运河上的护航水师战船也全都落锚,所有的水师士卒都负手站在船舷一边,向这些准备北上的大明精锐致以海军最高的站坡礼节。

    叶应武手按佩剑,大步走下龙舟。

    “恭送陛下!”镇江府水师将军张顺一拱手。

    “恭送陛下!”水师将士同时吼道。

    而禁卫军全体也是同时在马背上挺直腰杆。禁卫军体系实际上并不只包括禁卫军,还有六扇门和锦衣卫实际上都应该算作禁卫军体系,当然了,在禁卫军体系中还有一支不容忽略的军队,就是大明镇江府水师。

    很多不懂大明军队编制的人,肯定会以为镇江府水师作为一支成立颇早的叶应武体系内水师船队,肯定是作为大明海军在内河的中坚力量,但是实际上镇江府水师是属于皇家直属,禁卫军体系的一部分,也是少有的在海军各支队伍全都改名为舰队的情况下还保持水师称谓的船队。

    当然了,这并不代表着镇江府水师在待遇上就低人一等,恰恰相反,作为大明禁卫军的一部分,工部的新式器械都会先行列装镇江府水师,其中就包括在后来几次作战中已经证明了存在作用的炮船。

    此次叶应武御驾亲征,作为禁卫军水师,镇江府水师自然也没有缺席的道理,在叶应武带着禁卫军北上之后,镇江府水师也要北上大河,一来可以作为洛阳府在北侧的第一道防线,二来也能够帮着转运物资,从而弥补前线运力不足的窘迫境地。

    叶应武回头看了一眼张顺,张顺郑重的一拱手。叶应武此去山西,帅领神卫军和禁卫军同蒙古鞑子一决生死,事实上就连叶应武自己都没有多大的胜算,毕竟叶应武面对的是那木罕,蒙古军中不断取得胜绩的新星,甚至还有可能面对忽必烈叶应武御驾亲征,忽必烈还能不能按捺住性子稳居后方还真不好说。

    毕竟这一战,大明没有十成的胜算,蒙古同样也没有。甚至在胜算上,终究是大明多了一点儿。之前蒙古军中除了忽必烈基本都做过叶应武的手下败将,所以忽必烈如果不亲自出马,似乎未免有些托大。而一旦忽必烈也一样御驾亲征,叶应武面对这个开创了整个元朝的帝王,说句实话也没有十成的胜算。

    所以不管蒙古人那边到底是谁上场,也不管自己大明这边能不能把安排好的计划做到尽善尽美,叶应武必须要有一定的后续安排。哪怕是大明官员们一直不敢想象一旦北伐失败之后会有怎样严重的后果,哪怕叶应武作为大明的君主一直在要求着官员和将领们全力以赴,甚至无时无刻不在强调一个事实,那就是大明北伐一旦失败,将会没有退路。

    但是就算是没有退路,叶应武也必须给大明硬生生开拓出来一条退路,一条即使是北伐各路主力战军崩溃之后,大明已然能够维持现在的疆域甚至等候东山再起的退路。

    而这退路的第一步,就是不远处运河上的镇江府水师,一旦北伐失败,镇江府水师将会主导整个大河防线,趁着冬天尚未来临,大河没有冰冻,镇江府水师可以利用战船的优势,断绝蒙古军队渡河进攻河洛的可能。这样就可以给河洛的明军足够的休整和缓冲时间。当然,这还只是第一步,叶应武在这之后自然还多有后手,比如文天祥、苏刘义、陆秀夫这大明最重要的三大臣子,都留在了南京城坐镇。

    有他们在,即使是北伐出了什么意外,叶应武坚信后方也不会乱,也已经是整个前线最坚定的后盾。只要能够像端平入洛之后的南宋那样挡住蒙古鞑子的反扑,那么就算是元气大伤的大明,也有一雪前耻的机会。甚至就算是叶应武战死在蒙古鞑子的滚滚铁流之中,他也有信心大明可以稳定下来,就算是没有能力继续北伐报仇,也可以潜心发展,至少维持数百年的国祚,有如前宋一般。

    作为大明的缔造者和带着大明迈出北伐这一步的统帅,叶应武必须要考虑到方方面面,无论是大明成功后应该如何收拾战场,还是大明失败后如何才能在蒙古鞑子的滚滚铁流之下力挽狂澜。

    别人完全可以只考虑第一种情况,但是叶应武作为大明的帝王,必须要考虑到第二种,也是更加残酷的可能。

    轻轻唿了一口气,叶应武尽量让自己在晨风之中更加清醒,翻身跨上马背。旁边小阳子和江铁已经纵马跟上吴楚材这以此作为禁卫军的副统领留在京城,当然这也是叶应武做出的万全打算之一百战都骑兵自然而然的跟在叶应武的两侧。

    作为大明最精锐的骑兵队伍,也作为叶应武一手创立,曾经带着出生入死的队伍,百战都虽然在战火的洗礼和岁月的更迭之中几乎有一半人换掉了,但是当叶应武纵马向前,当他们策马跟上的时候,每一个人还是挺直腰杆,每一只手还是握紧剑柄,提起来马鞍上的马槊。

    一如很多年前,那些追随着叶应武直接冲入麻城风雨中的士卒一样。

    禁卫军士卒已经排开了阵列,昂首挺胸看着叶应武,看着他们效忠的帝王。作为大明最精锐的将士,她们等待着上战场的这一天已经很久了。当很多人质疑禁卫军的战斗力时候,当很多人认为禁卫军和前宋的禁军一样都是绣花枕头的时候,禁卫军从未说过什么。

    因为轮到他们证明自己的时候,他们绝对不会退缩。

    叶应武勐地拽住马缰,抽出佩剑,直指向天空,大声吼道:“大明将士们,蒙古鞑子最后的主力沿着山西一路南下,过不了两天就会饮马大河、上一次蒙古鞑子饮马大河的时候,前宋有端平之败,这一次蒙古鞑子放着危在旦夕的幽燕,卷土重来,大明将士,可否允许其如此猖獗?!”

    “不许!”所有禁卫军将士同时回应。

    “好,”叶应武干净利落的说道,“而且蒙古鞑子此次派出的正是他们一直自诩为精锐的怯薛军。怯薛军原来虽然多次和大明交手,但是都是临时委任的统帅,人数也少,并没有起到决定胜负的作用,所以实际上大明还没有击败过怯薛军。怯薛军是蒙古大汗忽必烈的亲卫军,你们是朕的亲卫军,此次交锋,大明可能胜?!”

    “胜!胜!胜!”所有禁卫军将士连着大唿三声,声音震天动地。

    叶应武点了点头,大吼道:“出征!”

    话音未落,叶应武当先纵马冲出,禁卫军将士排成整齐的队列,紧紧跟上叶应武的身影。一面面大明的赤色龙旗在晨风之中迎风飘扬。

    站在船头,格桑看着叶应武的背影消失在天地之间,娇躯忍不住微微晃了一下,不过好在旁边惠娘眼疾手快,上前搀扶住她,低声笑道:“不料姊姊一夜之后也是如此虚弱,原来还道姊姊不生长于江南烟雨之中,这体质上总是要比后宫其余姊妹强上一些。”

    格桑有些诧异的微微侧头看向惠娘,甚是疑惑为什么在这时候惠娘还能说出带有调笑性质的话语。不过看到惠娘小脸上强忍的痛感和眼眶中翻滚的泪水,顿时明白,这个在后宫中一向以机灵着称的小丫头,也不过是想要用此来让她和自己勉强振作起来罢了。

    迎着惠娘的目光,格桑当下里柔柔一笑,轻声说道:“就算是在那雪域高原之上,我也不过是被关在笼子中的金丝雀罢了,和生长在这烟雨之中,又有什么区别?如果不是三生有幸跟了夫君,恐怕这一辈子都没有福分见到如此广阔的天地了。”

    惠娘点了点头:“这些年夫君披荆斩棘,走到今日。且不说他身上本来有着怎样的大气运,他自己付出了多少,我们有目共睹。现在终于到了大明和蒙古最后逐鹿的时候,夫君就算是已经预料到了最坏的结果,都没有丝毫想要退缩的意思。对于他来说,北伐,并不只像是三百年一直没有完成的梦想,更像是三百年的责任。”

    惠娘的声音很平淡,但是旁边格桑脸色却是微微一变。

    这样说似乎也不是没有道理,相比于任何人,叶应武想的都更加周全,做的都更加努力,他不像是在追寻一个华夏期盼了三百年以至于都快沦为一句口号的梦想,而真的像是至始至终都在履行自己的责任。

    哪怕是叶应武当初还只是一个小小的团练使,麾下只有区区两千人的天武军和百战都。

    “他会履行好这个责任的,”惠娘轻笑一声,“毕竟,他是我们的夫君,是大明的皇帝,更是叶应武啊!”(未完待续。。)

第五百四十六章 胡马犹自窥晋山(下)

    岢岚军。

    岢岚军是山西北部边境州府,也是百年前宋辽边境。靖康之难女真人的骑兵由此南下,太原府城中的种家及其麾下的西军,在经过白沟河一战之后,本来就元气大伤,面对突如其来的女真人骑兵,本来打算保全实力,为前宋留下军队的种家,在当时朝廷的极力督促下,不得不提军北上迎战女真人士气正旺的军队,从而导致前宋最后的精锐西军,全部都葬送在幽燕和山西的这一片山水之中。

    百年之后,当靖康之耻已经成为过往云烟,当南方的王朝已经由大宋变成了大明,而北方的骑兵,再一次出现在这岢岚军,出现在这曾经的边境线上,出现在这无数将士浴血拼杀的地方。

    天空有些阴沉沉的,仿佛春风永远都吹不散这山河之间的凝重。狂风卷地而来,将黑色旗帜吹卷的猎猎舞动。上一次北地骑兵在此南下,有如奔流不息的黑色潮水,将宋军那微弱到极致的防线直接突破;而百年之后,又一支骑兵再一次站在这里,不过他们面对的命运却已经远远不比百年前的那一支军队。

    虽然这山河之间没有任何阻拦,虽然那些南蛮子主力能拉出来的还远在河洛,但是每一名蒙古骑兵心中都是沉甸甸的,有如这深沉的山河。也有如他们头顶上黑色的旗帜。

    因为他们即将面对的对手不再是羸弱的大宋,而是如日中天的大明。大明军队一路北上,所向披靡,可以说还没有一直蒙古军队真正做到过组拦住明军前进的步伐,每一次实际上还是因为明军站路上的原因而自己停住脚步的。

    归根结底并不是因为明军害怕蒙古军队,而是因为大明想要把每一战都做到十全十美,想要确保每一战之后的缴获和收复土地都能够守护得住,所以大明都是步步为营,一边积蓄力量一边北上,甚至在这个过程中还停下来疏浚运河、经营河洛、修建直道,其消耗的钱粮不一而足,但是目的都是一致的能够让大明下一步北伐更加轻松。

    这也是为什么百年来南宋人一直期待的一气呵成的北伐,到了大明这里,变得有些不伦不类,但是谁都不能否认的是,叶应武这逐步北伐的战略,似乎颇有成效。

    在这之前,宋人北伐一直幻想的是一战收复河洛,还都汴梁,这也使得每一次宋人北伐都制定宏大的目标,然后换得一个仓皇南逃的结局,这也使得南方很多人甚至对北伐丧失了信心。

    对待北伐,叶应武的做法很简单,一战不成,那就多打几次,所以大明实际上用了两次北伐方才拿下河洛、山东一带,之后的河西之战,实际上用“西进”来形容更加合适。而现在这一次大明自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北伐,显然就是叶应武计划北伐之中的最后一步,其目的也很清楚,收复汉唐时候的州府版图,将蒙古势力彻底驱赶到草原上去!

    或许百年之前,宋人对女真人有着这样的战略目的,会贻笑大方,但是百年之后,大明抱着这样的心态,蒙古人却不能坐在那里笑了,因为他们很清楚,只要自己一个疏忽大意,很有可能就真的江浙数十年来抛头颅洒热血拿下来的土地丢得一干二净。

    两淮丢了,少了缓冲之地,河洛、关中和山东丢了,实际上是少了不少负担,毕竟这些土地上的壮丁不是战死就是南逃,所剩无几,留下来的妇孺老弱只能算是一群只知道张口要饭的灾民,对于蒙古来说,扔了这些土地和百姓,更像是丢了几个包袱。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在草原之前,蒙古只剩下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