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倾宋-第39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无数的黑色幽灵在月光下显露出身影,就像是沐浴月光而出现的黑暗之神,他们举起自己的兵刃,无声无息的带来最致命的死亡。当先的明军骑兵微微一顿,当他的手臂再一次举起的时候,一面赤色旗帜已经在天空中那一轮明月映衬下猎猎舞动。

    大漠的风鼓动旗帜,无尽的沙丘衬托这一道道身影。

    阿史那土门浑身上下已经冰凉。

    在他的梦魇之中,大明军队往往是以涅槃凤凰的架势出现,永无尽头的火海熊熊燃烧,数千数万的士卒迈动步伐向前,一面面赤色旗帜飘舞,如同在火海中展翅翱翔的凤凰。

    而现在的明军骑兵,以另外一种令人可怖的气势出现。

    黑暗中的利刃,往往没有任何声响,却总能置人于死地。

    阿史那土门麾下的士卒,在这突如其来的袭击之中纷乱逃窜。而紧紧跟着阿史那土门的那名什长也担忧的抬头看向自己一直追随的人。

    缓缓抽出的刀重新回到刀鞘中,阿史那土门小心摘下来佩刀,在周围人惊愕的目光之中缓步走到营寨门口。一名明军将领一下子拽住战马,手中的马槊反射着点点月光,带着寒意直指近在咫尺的阿史那土门。

    阿史那土门直接跪倒在地,低着头举起了自己的佩刀,一言不发。

    那名明军将领显然也是怔住了,不过旋即冷笑一声,他身边的士卒已经将无数火把扔进了营寨之中。

    阿史那土门身后的那名什长沉吟片刻之后,同样跪倒在地。

    周围的蒙古士卒再也没有丝毫的犹豫,黑压压跪倒一片。

    大火在此时一跃而起,转瞬就将整个天地渲染成血红颜色。(未完待续。)

第五百一十三章 虽千万人吾往矣

    霍良虽然很不想接受眼前这名色目人都头的投降,但是他别无选择。

    他身边的骑兵,都是当初从红柳河滩撤回来的将士,是亲眼看着、经历了那一场“可怜无定河边骨”大战的人。当时王进强行命令他们撤退,霍良哪怕是百般不愿,也必须要接受这个任务,因为当时战死在那无边风雪中的弟兄们,需要有人来报仇。

    好在王进最后还是被及时赶到的吐蕃援军救了一条性命,否则霍良不敢想象自己将会怎样愤怒,以至于甚至忍不住在刚才就直接将马槊刺入那名色目人都头的胸膛。

    但是他不能做,无论从什么方面来说都不能做。

    大明现在需要一个蒙古人投降的楷模,更需要以最小的牺牲换取整个河西之战的胜利。而且神策军现在也不能引起蒙古鞑子的愤怒和抵抗意志,否则说不定援兵还没有来,神策军就已经在敦煌全军尽墨了。一支斗志越来越低的蒙古军队,才是现在神策军最需要的。

    而大量的敌人举手投降,无疑是瓦解对方斗志的不错选择。

    心中仿佛有火焰在熊熊燃烧,霍良看了一眼跪在身前的色目人都头,在西域呆的时间久了,借助忽明忽暗的火光,他一眼就认出来这是一个突厥人。不得不感慨一句,多少年前,突厥人在大唐军队的旗帜之前跪地投降,多少年后大明军队再一次在这黄沙大漠大开杀戒,突厥人在威风了这么久之后,再一次成为大明的臣服者。

    数百年的屈辱,数百年的弱小,在这一刻已经烟消云散。

    甚至霍良都快忘了,自己是守城的一方,而蒙古鞑子才是攻城者。

    “带下去!”霍良挥了挥手,就算是自己再不情愿,也得保证这些色目人的安全。

    十几名骑兵前去押着俘虏回城,而其余的骑兵再一次在霍良身边聚集。

    火油已经全部被点燃,熊熊大火一下子将整个营寨吞噬,甚至就连周围的寨墙也都被火焰吞噬掉,就算是明军骑兵也不得不向周围退让。

    “师长,咱们现在怎么办?”一名旅长策马上前,火焰之中他的表情看上去有些狰狞。

    霍良舔了舔有些干裂的嘴唇,打量前方连绵的营寨。

    蒙古鞑子的步卒此时估计还在城对面,甚至还在路上,所以等到他们回来还不知道什么时候。现在这些营寨在明军骑兵的铁蹄之下就是待宰的羔羊,就算是在心思沉稳的人,也会心动。

    更何况这些在红柳河边屈辱撤退、眼睁睁看着弟兄们去送死的骑兵。所有人的胸膛之中仿佛都有火焰在熊熊燃烧,血液滚动,似乎随时都能够炸裂。男儿的耻辱,一生有一次就够了;大明将士的耻辱,只能用敌人的鲜血和这冲天的大火来洗礼!

    “杀!”只有一个字,翻滚着从霍良的口中喷薄而出。

    “杀!”无数的明军骑兵拽紧马缰。

    月光下,火光中,一道道身影猛地窜出,沿着高低起伏的沙丘飞驰。

    一面面赤色旗帜,骄傲甚至猖狂的在风中舞动。

    而就在这些骑兵的身边,被随手砍翻的蒙古黑色旗帜,就算是大风也没有办法重新将沉重的旗帜和旗杆吹卷起来,直接重重的砸落在地上。

    在明军骑兵的看押下缓缓向敦煌方向走的阿史那土门,下意识的回头看了一眼这自己曾经守护的旗帜,脸上没有任何的表情。这一刻他的心中无比清楚。

    挡着面旗帜飘落的时候,一个时代已经结束了。

    而另一个时代,才刚刚开始。

    ————————————————————

    一轮明月高悬在戈壁大漠的上空。

    不断有火红色的光线在黑暗中划过,刺破繁星明月和戈壁大漠构成的寂静美好画面,直接没入另外一片高低起伏的沙丘中。片刻之后火光和烟尘腾腾升起。

    “轰轰轰!”火焰冲天,轰鸣声不绝于耳。

    百虎齐奔箭对着四下里散开的蒙古骑兵一阵狂轰乱炸。被明军的新式火器吓破胆的蒙古骑兵,根本没有靠近接敌的意思,纷纷向更远处撤退,或者用逃遁来形容更加贴切。

    “冲上去!”一名都头提着刀沿着陡峭的山坡向上冲。

    不断有石头从山坡上滚落下来,山坡上还有很多蒙古士卒在抵抗。因为这山坡的坡度比较大,所以明军虽然用弓弩和火铳尝试着压制,但是效果却不怎么好。

    毕竟不远处就是几座唐代的烽燧,古人既然选择这个地方建立烽燧,自然也能够说明此地本来就是险要形胜之处。数百年的风霜雨雪,已经消磨掉了大多数城楼墙体的痕迹,让那两个土墩子看上去已经完全和周围的沙丘连为一体,匆匆过路的人恐怕怎么都不会想到,这两个土墩子曾经是一个王朝极盛的象征,曾经是这条丝绸之路上商旅们守望之地。

    而现在,蒙古的大军就等候在这两个烽燧之间的重重沙丘之间,只是显然他们一开始打算的出其不意并没有达成效果,天雄军显然是有备而来,并且不只是简简单单的准备。

    从一开始的以火器开路直接驱散进攻两翼的骑兵,到现在的弓弩压制进行强攻。看上去天雄军似乎早就已经安排好了这样的战术,而蒙古又正正好好将自己送上门来。

    不过事已至此,蒙古骑兵还能撤退,步卒根本跑不过外围游荡、随时准备扑上来的明军骑兵,所以这些蒙古步卒依托周围陡峭的山势和沙丘,显然是打算负隅顽抗。

    能够被挑选出来围点打援的,自然都是蒙古步卒当中的精锐,对蒙古的忠诚之心自然也要远远超过敦煌城外的那些,所以明军也没有指望着他们投降。更何况这些人投降了,天雄军本来就没有捞到多少的功劳,岂不是又要打折扣了?

    毕竟对于天雄军,其主要的任务就是防守川蜀。川蜀是大江的上游,占据川蜀便能够顺江而下威胁江南,历史上征伐南面王朝,一般都会先拿下川蜀,一来是为进攻开辟一条新道路,二来也是能够防备敌人退入川蜀群山之中死守。

    等到关中被大明收复,天雄军就无形之中成了大明各个主力战军当中唯一一个没有接敌的,对于刚刚取得成都之战胜利、战胜了刘整这个心头大患的天雄军来说,憋屈是肯定的。谁都想有出人头地、大展雄风的机会,天雄军自然也不例外。

    还在老天似乎也青睐他们,神策军西征,天武军必须防守河洛,所以天雄军就成了进驻关中的不二人选。紧接着便是河西的一场场血战,更是将天雄军一下子推到了最前面。

    正是建功立业的大好机会,天雄军上下自然也都同仇敌忾。

    当第一批冲锋的士卒在蒙古人的箭矢之中陆续倒下,第二批将士已经吼叫着冲上去。火炮和飞雷炮对准蒙古士卒人影闪动的山丘一顿狂轰乱炸,而弓弩手和火铳手们更是杀红了眼睛,端着神臂弩和火铳就要和步卒们一起发动冲锋。

    “绕过去,杀!”一名天雄军旅长狠狠一抽战马,上千名骑兵追上他的身影,兜了一个圈子意图找到蒙古鞑子薄弱的侧翼。

    “军心可用。”看着前赴后继冲向敌人的天雄军将士,高达喃喃说道。

    张珏点了点头,上一次沙丘一战,天雄军依托山丘布下车阵,最后将围上来的蒙古骑兵击溃,只不过因为不知道有没有埋伏,所以张珏和高达并没有敢下令追击。

    现在距离敦煌又近了一步,但是士卒在这戈壁荒漠中跋涉的距离也长,所以张珏和高达并不敢确定这些身材瘦小的将士们,还能够支撑多久,还是不是可以和蒙古鞑子拼命。

    眼前的战况表明,张珏和高达的担心有些多了。前赴后继的天雄军将士用一道道背影回答自己的主将,大明天雄军斗志仍在!

    百虎齐奔箭的强大威力已经使得蒙古骑兵有如惊弓之鸟,刚才也是百虎齐奔箭还没有释放,蒙古鞑子骑兵就已经开始撤退。因此随军出征、一路上因为风餐露宿而满是疲惫神色的工部工匠们,现在脸上也都流露出喜悦的神情,甚至用“满面红光”来形容更加准确。

    “蒙古鞑子的阻击并不足道也。”张珏沉声说道,“按理说蒙古鞑子不可能痴傻到想用这点儿步骑来阻挡咱们。更主要的是按理说蒙古鞑子应该是设下埋伏,可是眼前的这个架势,怎么看上去都是蒙古鞑子在防守。”

    高达一怔,眯了眯眼看向前方的战场。

    张珏将手里的千里眼递给他:“你仔细看看,蒙古鞑子在这几道山丘之间有很细致的布置,包括两座已经被废弃的烽燧上下都有弓弩手布置,烽燧外围也挖了壕沟甚至还堆砌土墙,来增强整道防线两端节点的防御。”

    设下埋伏,其主要目的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而不是要依托防线来严防死守,所以军队在设伏的时候一般不会大兴土木,以为任何人工设施的出现,都有可能破坏整个设伏地点的整体环境协调和完整,从而导致敌人更加容易发现这里有伏兵,进而将埋伏转为强攻。

    这已经违背了设伏的初衷,有点儿常识的将领都不会这么做。

    虽然现在蒙古鞑子基层却是已经出现了严重的青黄不接现象,但是高达和张珏还远远没有狂妄到认为蒙古将领们已经成为一群废物,所以这绝对不可能是将领无能而做出的决定。蒙古人对于这一道防线的潜心经营,只能说明一个问题,蒙古人在这里等待天雄军的目的,绝对不是设伏而是防御。企图通过正统的防御来拖延天雄军前进的速度。

    “这说明蒙古鞑子已经派不出来足够的军队。”高达沉声说道,“无论是敦煌那边,还是吐蕃和西域,肯定有哪里出大事了,导致蒙古鞑子根本没有办法布置伏兵,否则这一片地域实际上更适合设伏而不是防御,松软的沙丘和周围无遮无拦的戈壁大漠,绝对不是防守的好地方。”

    张珏下意识的打了一个寒战,霍然扭头看向高达:“或许蒙古鞑子在一开始就打算在这里防御而不是设伏。因为从来没有谁真的证实蒙古鞑子在河西一战是准备围点打援,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咱们的臆测。”

    “你说什么?!”高达顿时皱紧眉头。他并不是没有听清张珏说的什么,只是因为被张珏所说的内容惊吓到了,即使是久经沙场的老将,这个时候高达的心脏也是猛地顿了一下,脸上表情大变。

    “虽然这里绝对不是防御的好地方,但是想要托住咱们,就必须在这戈壁上防御,所以相比于其他一马平川的地方,这一片沙丘无疑已经是能够做出的最好选择,”张珏握紧了刀柄,“话说回来,到底是什么竟然能够迫使蒙古鞑子不得不牺牲自己宝贵的兵力,在这个地方阻挡咱们。”

    “蒙古鞑子是下了决心拿下敦煌。”高达下意识的侧头向敦煌城所在的方向看去,“这里是通往敦煌的必经之路,虽然沙丘位于道路一侧,但是想要绕道绝对没有那么容易,所以蒙古鞑子才会下定决心在此处阻击。甚至他们拿出的都是精锐士卒,可以想象为了拦住咱们,蒙古鞑子到底耗费了多少心血。”

    “然而到现在还没有收到敦煌陷落的消息······”张珏沉声说道。

    前方火炮的怒吼已经覆盖了天地之间所有的声音,无数的火焰从沙丘之间升腾燃烧,火光之中,一名名明军将士大吼着向前奔跑。虽然不断有流矢在他们的身边飞过,虽然不断有蒙古士卒跳出来厮杀甚至干脆直接赤手空拳扑上去抱住一名明军将士,使得两人翻滚下山丘,但是谁都不能否认,天雄军已经彻底掌握主动,并且已经攻破蒙古的防线。

    “因为蒙古鞑子围城,所以六扇门和锦衣卫送来的消息已经都是半天甚至一天前了,所以现在谁能保证敦煌的安全?”高达沉声说道,直感觉自己头皮发麻,身后脊梁上冷汗直冒,“事不宜迟,留给你我的时间不多了,无论敦煌还在谁的手里,都必须尽一切可能冲过去。”

    “舆图!”张珏跺了跺脚,大吼一声。

    身后的亲卫忙不迭送上舆图,借着火光,张珏细细打量敦煌周围,伸手在一处标记上敲了敲:“如果这一张够简陋的舆图在距离上还没有太大偏差的话,那咱们现在在这个地方,距离敦煌······三十里地!”

    “六扇门和锦衣卫在舆图绘制上偏差并没有多少。”高达信心满满的抬头看向下面正在打扫战场的将士,“此时集结还来得及,咱们的辎重车队大可以跟在后面,派出一个旅保护,其余军队放弃一切缴获,直接向敦煌!三十里地急行军的话也就是几个时辰。”

    “但是必须要考虑将士们还没有······”张珏顿时有些犯难,天雄军刚刚经历过这么一战,就算是原本精力充沛,现在恐怕也多少会有些疲惫,如果直接急行军前进,出了什么事反倒是给敦煌那边添乱子。

    高达沉默了片刻,看向张珏:“君玉,老夫打了一辈子仗,现在绝对不是倚老卖老,但是一说到敦煌,就有一种莫名的心悸,而蒙古鞑子的抵抗又是这么薄弱,老夫总是觉得敦煌必然会出事。”

    大风吹动着高达白色的胡须,张珏眼眶一热,郑重点了点头。

    六十多岁的老将军尚且披甲上阵不言累,他们这些年轻后生,又有什么好抱怨的?!

    “天雄军都是咱们川蜀地的娃儿,川蜀将士自古耐苦战。更何况······”高达一把抽出佩剑,霍然扭头看向敦煌方向,“此时此刻,正是大明用人之际,正是天雄军独当一面之时!”

    顿了一下,老将军哈哈大笑着策动战马:“君玉,虽千万人,吾往矣!更何况是咱们的手下败将!”

    从未见过这位支撑起川蜀天空的老将军有如此意气风发的刹那,张珏只有一种热血翻滚着上头的感受,狠狠一拽马缰,紧紧追上高达的身影:“某张珏陪着老将军,杀过去!”

    川蜀天雄军,从来不缺热血好男儿,从而不缺耐苦战之雄兵悍将!

    虽千万人,吾往矣!(未完待续。)

第五百一十四章 卷地风来忽吹散

    站在敦煌城墙上,唐震长长舒了一口气。

    幸好自己只是出动了明军的骑兵作为此次夜袭的主力甚至算是唯一兵力。两千多平时根本舍不得拉上城头的骑兵派出去,对于城中的守卫力量削弱并不是很多。

    蒙古鞑子平时的攻城方向主要是北面和西面,其营寨则主要在东西北三个方向。回回炮营寨位于城北,火油营寨位于城西,这是神策军和蒙古军队斗智斗勇最主要的两个方向。

    所以当黑压压的军队出现在城东,并且大量回回炮开始吼叫的时候,唐震只能庆幸自己没有下令全军出击,否则到时候蒙古鞑子这突然的攻城足够将城中为数不多的留守队伍杀得措手不及,甚至在明军回来支援之前,敦煌城可能就已经落入蒙古鞑子之手。

    而现在的城外情况显然已经陷入了双方都没有办法掌控的混乱之中,蒙古主要的留守兵力全都向城北营寨集结,而城西的火油营寨被明军骑兵付之一炬,率队的霍良显然并没有回城的意思,反而带着那一支人数不多但绝对是大浪淘沙之后精锐的明军骑兵,在蒙古营寨里大开杀戒。整个城西营寨都被大火所吞噬,这也使得城北的蒙古军已经乱作一团。

    至于城东的蒙古军队,虽然不明白为什么大火同时在城西和城北烧起来,不过还是按照其原本的计划和接到的命令对敦煌城发动进攻。实际上在黄昏时分就已经陆续向城东转移的回回炮,疯狂的向城头倾泻石弹,而大量的蒙古士卒直接推动着云梯车上前。

    显然蒙古人也隐隐约约察觉到什么,所以根本没有留后手的意思。甚至即使是步卒开始冲击城头,回回炮都没有停止,显然想要趁着双方都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的时候一战拿下敦煌。

    毕竟按照蒙古人最开始的打算,此时明军主力步骑就算是真的达成了偷袭营寨的目的,也应该已经被蒙古留守的军队拖住了,所以根本来不及撤入城中。此时城中应该只有一些丁壮防守,正是最薄弱的时候。而东面城墙因为蒙古一直采取佯攻,所以也无疑是最容易被明军忽略的方向,就算是明军还有预备队,想要从北门移动到东门,也得消耗点儿时间。

    极其短暂的一段时间看上去在漫长而惨烈的对峙大战之中微不足道,但是往往偏偏这最重要的一段时间能够决定整个城池的归属、能够决定整一场大战的胜利与否,甚至可以决定整个王朝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