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明末当军阀-第2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拿骚自己解释说是,这样的薪资才配得上他的身份,他在乎的不是钱。

    很快两人签署了一分协议,接着杨潮找人帮他,招募合适的账房和员工和办公地点。

    虽然想利用拿骚的学识和经验,但是这是一个荷兰人,杨潮不可能完全放心他,因此找人帮他,其实也是监视他,尽管不太认为这家伙会利用职权贪污受贿,但是万一他利用手里掌控的经济权利为荷兰人谋利的话,杨潮还是要干涉的,反正也没打算用他多久,等过几年就一脚踹开了。

    不过拿骚的水平还是很不错的,最关键的是工作态度很勤奋,是典型的清教徒。

    他很快就确定了交易所的地点,不过跟杨潮有些冲突,杨潮认为南京是最好的地点,可是拿骚选择的是松江府,具体地点在吴淞口,也就是黄浦江入江口。

    拿骚认定哪里的地理位置比南京更合适,松江府也是富庶地区,最关键的是发展潜力,拿骚认定那里的发展潜力比南京大的多,一旦海贸展开,哪里毕竟是贸易中心,不但本地生产棉花和棉布,水路也跟苏州相通,可以方便的进行丝织品的交易,将来一定比南京发达。

    杨潮倒是有点佩服这家伙的眼光,要知道那地方后世可是属于上海啊,上海自然是比南京发达,因为地理位置实在是太好了,控扼长江口,是长江龙头,不发达就见鬼了。

    当然现在跟南京还没法比。可是后世的南京作为省会,竟然比不过普通市苏州,除了靠长江还真的拿不出什么优势来。既没有生丝这样的大宗商品生产,也没有丰富的矿藏,所以在后世经济上还真没有什么可说的。

    但是现在作为都城,那可是很牛的。要知道在中国,权力集中地地方,财富就会集中,可是杨潮也很摇摆,到底是建在政治权力中心南京。还是建在潜力巨大的吴淞口。

    详细问清楚拿骚的理由,才知道,这家伙并不是眼光那么恐怖,而是借用了荷兰的经验,他认为吴淞的地理位置,跟荷兰最为接近,荷兰境内有莱茵河、马斯河、斯海尔德河三条欧洲大河流经,是这几条河的入海口,整个荷兰其实就是在这几条河流冲击的三角洲上形成的。

    通过这几条河,荷兰人可以走水路通往法国、德国甚至横穿中欧到达意大利。因此荷兰堪称欧洲的出海口,地理位置上还真的跟上海很像,难怪荷兰人贸易发达了。

    经过反复权衡,杨潮觉得眼光还是得放长远些,就依了拿骚的意见,定在吴淞口。

    在银行问题上,拿骚坚持银行一定要稳健经营,盈利根本不是目的,促进贸易才是。

    他希望杨潮放弃低利率向百姓放贷的模式,两人最后经过一番反复协商。杨潮最后妥协了,他打算重新建立一家私人银行,江南银行则成为中央银行,不在对个人放贷。这样将来银行如果出现问题,江南银行还可以作为经济的最后一道堤坝,可以防止经济总崩溃。

    这边进行着经济完善,那边战况也传来了好消息。

    吕末最先传来战报,成功攻占南昌城。

    按照吕末的战报,南昌是一鼓而下。歼灭清军守军一千。

    “一千!”

    南昌竟然只有一千清军。

    “不好,谢飞有麻烦了。”

    杨潮顿时就猜到,南昌是被洪承畴放弃了,那么九江肯定就是重兵把守。

    九江。

    谢飞已经打了三天,可是依然没有打下九江来,其实他跟吕末到南昌的时间差不多,可是吕末已经攻占了南昌,他却连九江城的边都没有摸到。

    九江古称浔阳,就是现在文人也喜欢称九江城为浔阳城,称呼九江附近长江为浔阳江。

    这座古城历史悠久,巍巍千载依然屹立在这里,因为他的地理位置太过重要了,江西、湖北和安徽三省在这里交界,意味着这里是从湖广进出江南的必经之地。

    而城之所以建在这一段,又因为这一段地势险要,背靠庐山面向长江,城高墙厚,易守难攻。

    最关键的是,这座城太靠近长江了,近的让谢飞都不能够安全登陆。

    他有两个选择:

    第一是正面强攻,轰开城墙直接冲进去,可是清军沿着江岸扎了几十座木寨,有这些木寨在,就无法安然登岸,弄不清楚的情况下,谢飞不敢贸然上岸,只能用大炮一座座木寨轰击过去,结果发现多数都是空的。可是不管这些木寨吧,有的木寨中还是埋伏着精兵的。所以只能继续炮轰,在打光这些木寨之前,登陆太吃亏了。

    第二是在附近登陆,他尝试过,可是对方骑兵随时会冲过来,不惜代价的冲击,让他两次登陆都没有成功。

    九江背后是庐山,如果能够翻过庐山,就可以从背后攻击九江,三天攻打无果之后,谢飞也不强攻,派兵回去请指示,作为前线军官,他完全是有决断权的,但是他没有自作主张,而是向杨潮报告,表示希望让吕末从南昌王北翻越庐山攻打九江,跟他前后夹击。

    谢飞是后进的总兵,他没有任何面子上的负担,如果是王璞在这里,绝对拉不下脸来,肯定会选择强攻,但是谢飞没有。

    这让杨潮相当满意,立刻就去送达命令,命令他不要管其他方向,让他负责钉死九江,一个清军都不要让他们跑了。

    “洪承畴啊洪承畴,这小动作不少吗。”

    杨潮收到谢飞的军情很快就判断这是洪承畴的阴谋。

    看似洪承畴一点都不希望谢飞登岸,一点都不敢放他攻城一般,但是杨潮却清楚洪承畴手里的力量远超谢飞,他这是在诱敌啊,可惜的是,谢飞很谨慎,没有选择强攻。

    如果谢飞强攻了,杨潮敢打赌,洪承畴一定会装作不敌收缩兵力入城,谢飞会很容易攻进城里,然后落入洪承畴的包围之中。之前的什么江边连寨,什么阻击登陆,全都是迷敌,希望谢飞相信清军实力不够。

    至于谢飞所说的从庐山后攻击的计划,他能想到的,洪承畴早就想到了,也许正巴不得吕末从背后攻击呢,庐山中要埋伏偷袭的部队,不要太容易。

    “好险!洪承畴这个老匹夫,大战略玩的绝,但是也能搞点小阴谋。”

    杨潮不由庆幸,很庆幸谢飞够稳重,否则他三万大军就算不被全灭,估计也给打残了。

    杨潮不但下命令让谢飞只需要盯着九江就好,同时告诉了他南昌的清军不在南昌。

    谢飞很容易就从这个情报中看出猫腻来,清军不在南昌,那肯定就在九江,谢飞立刻就想到这是洪承畴布的局,要是自己没有请示,而是继续坚持攻打下去,怕是现在自己已经着了道了。

    “凡与敌战,若我众强,可伪示怯弱以诱之,敌必轻来与我战,吾以锐卒击之,其军必败。能而示之不能。洪贼诱敌之计,吾竟未尝看破!”

    谢飞不由道好险,如果仅仅是阵前接战,然后就装作不敌逃跑这种战术,他一眼就能看透,可是洪承畴这种,明明兵力雄厚,根本不怕你攻城的,反而做出拼命阻止你攻城的架势来,这种虚实变化,就让谢飞看不透了。

    接着谢飞立刻下达命令,不登岸了,转头在长江北岸上岸扎营,跟九江城隔江对望。

    “上兵伐谋啊!”

    南京,杨潮已经有了主意。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孙子兵法还是很有道理的,只不过要做到上兵伐谋,你得有伐兵和攻城的能力。

    就像洪承畴偷袭南京的时候,他的谋略玩的纯熟,那是因为当时他手里有数万精兵,而现在他兵力不足,就只能玩玩诡计了。

    可是杨潮打算给洪承畴来个上兵伐谋,九江那种要地,真的强攻的话,损失太大了,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杨潮一般都不主张强攻坚城。

    “给赵康传令,让他闹出一点动静,让八旗子弟们好好紧张一把,最好让他们认为明军又要北伐了。”

    “去天津,让刁二斗制造一点谣言,就说洪承畴收缩了整个江西的兵力,把江西拱手让给了本督。说洪承畴坐守九江,坐山观虎斗,而本督不去攻打洪承畴反而大胆北伐。”

    满清自诩会用间,皇太极说袁崇焕就是因为他离间之计才被崇祯杀了的,现在杨潮倒是想给满清用用间!

    看看八旗子弟们会不会联想到洪承畴跟自己有猫腻,然后逼迫洪承畴来攻打江南呢。

    “让江帆派人把湖口打下来。”

    湖口县坐落在潘阳湖入江口位置,是进出江西的必经之地,西边就是九江,拿下这里就把九江钉死了。

    “让许多男准备,分兵入江西,将各州县拿下吧。”

    许多男此时在浙南,兵力不是很充足,只有三万人,但是福建的金声桓还打不过他,许多男完全可以分出一万人把江西收复。要是整个江西都被杨潮占了,唯独洪承畴占着九江,而这时候杨潮不去打九江,反倒是北伐去,看看洪承畴怎么跟清廷解释。

    山东临清。

    “为什么不看孙子兵法啊?”

    赵康一脸不服的问李元胤道。

    李元胤解释道:“孙子兵法那是给文人看的,于真刀真枪没甚用处。小将看纪效新书,看练兵纪实足以,大将则看看这《百战齐法》,颇有助益。”(。)

第四百三十九节 大造声势() 
戚继光的纪效新书和练兵纪实都是指导怎么打仗的,这种详细的战斗法则对将军的帮助显然比将谋略理论的孙子兵法来的实际。

    而百战奇法这本宋代刊印的兵书,则是收集了一百个真实的战例来分析,又比更偏重战术的练兵纪实和纪效新书讲求理论一些,介于战略性的孙子兵法和战术性的纪效新书之间,比较合适高级将领来学习。

    赵康也觉得纪效新书他不用看了,哪里写的练兵打仗跟他们做的也差不多,只是不能读大名鼎鼎的孙子兵法让他有些遗憾。

    “凡步兵与车骑战者,必依丘陵、险阻、林木而战则胜……凡骑兵与步兵战者,若遇山林、险阻、陂泽之地,疾行急去,是必败之地,勿得与战。”

    赵康读到步战和骑战篇后,不解的问:“要是骑兵与骑兵对上,或者步兵与步兵对上,该怎么打?”

    李元胤摇摇头:“书上没有说。”

    “大人,南京密令!”

    两人正讨论间,卫兵进来报告。

    看过使者送来的迷信,赵康转给李元胤看,他自己则想起来,想着还翻开兵书。

    “凡敌始有谋,我从而攻之,使彼计衰而屈服。法曰:上兵。”

    这是谋战篇,可看完了,也不知道该怎么用谋。

    此时清军和明军,隔着运河新城一种犬牙交错的态势,临清在赵康手里,而德州却还在清军手里,赵康时不时派兵去北直隶渗透活动,清军也经常会骚扰一下。

    双方虽然没有大战,但是小股部队几乎天天都有接触。

    出现这种情况,一开始也不是赵康主动滋事,对方也没有挑衅,导火索是不时从北直隶逃到山东的包衣们,这些包衣有时候一两个。ad1;有时候三五个。

    一开始赵康不知道情况,还险些截杀了这些人,结果他们见到明军级跪下,之后赵康才知道。这些人惨啊,有的过去是佃户,有的还是地主呢,可是地现在被鞑子给占了,他们被鞑子圈了做奴才。不做奴才就没饭吃,做了奴才却要往死里干活,干不好就会被狠狠的打,实在受不了了就逃。

    包衣逃跑的情况太常见了,在辽东时候,八旗下的包衣就经常逃亡,有往朝鲜跑的,有往蒙古跑的,甚至还有往深山老林里跑的,要不是实在受不了。这些老实的汉人绝对不会跑,可是满清不能任由包衣逃跑啊,都跑了谁给他们种地,再说了这些人都是他们入关抓的,就这么跑了损失太大了。

    于是满清出台了残酷的捕逃人法,入关之后更是严酷,崇祯十五六年的时候,清军西劫掠山东,抢走了三十多万老百姓,入关后。有的百姓也被带到了北京,近在咫尺之下,他们就大量逃亡山东,这时候清军抓住之后。的人,直接处死,包衣打一顿鞭子抓回去继续做奴才,能给他们干活的,他们可舍不得杀,倒是苦了那些收留往日亲朋。或者不知情的百姓。

    所以一段时间以来,但凡有人逃到了山东,都没人敢留下过夜的。

    现在不一样了,杨家军收复山东之后,而清军却开始将整个北直隶圈占,造成的逃奴比过去多了百倍千倍,结果天天都有小股百姓穿越封锁线,而清军在后面紧追不舍,然后杨家军出击拦截清军,所以天天才会爆发这种小规模。

    虽然每天都有伤亡,但是也不算大,反倒是让骑兵应对各种突发能力和小股渗透的战术能力给练了出来,所以赵康也乐于让手下去做这种渗透,保护一股一股的百姓逃亡过来,同时跟清军小部队不断的厮杀锻炼。

    但是这次不是小股厮杀了,现在杨潮突然让他大张旗鼓,把动静闹起来。

    怎么把动静闹起来,他反倒是不会了,再像上次那样,突袭一次天津,吓一吓鞑子?

    但是赵康觉得不好用,上次已经用了一次,而且上次清军在撤退中留下的空当太大,现在清军严阵以待,各个据点都有兵把守,想要突击过去不是那么容易的。ad2;

    “恐怕得让王总兵和李总兵配合一下了。”

    李元胤想道。

    “怎么配合?”

    赵康问道。

    李元胤道:“我军在临清打起北伐旗号,然后让王总兵和李总兵出兵往临清进发,这样鞑子肯定以为我们要北伐了。”

    赵康道:“要是鞑子没发现怎么办?”

    李元胤笑道:“怎么可能不发现。逃过来那么多人,难保其中没有鞑子的探子。而且鞑子在山东这么长时间,怎么可能不留下暗桩。再说了,大都督肯定还有后手,我们只管闹起来就好,大不了真的出兵一万过河去。”

    虚张声势这种事,李元胤最擅长了,当年做农民军的时候,经常玩这种把戏。

    赵康觉得有道理,尤其是万一不行就用一万人做一次攻击,总能打灭几家鞑子的庄子,不会空手而回。

    北京!

    “听说了吗,那杨蛮子又要北伐了!”

    “听说了,还说是那洪承畴叛变了。”

    “那老狗早就该死了,我大清待他以厚恩,他反而做出这种事。”

    “听说那老狗把江西卖给杨蛮子了,所以杨蛮子就来打北京了。”

    北京城里两个八旗子弟碰到了一起,相互传问。ad3;

    这样的事情几乎在各个角落都在发生着,一种暗流在北京流动着。

    就连朝堂上都惶惶不安。

    “那洪承畴为什么要放弃江西?”

    “为什么洪承畴把兵聚在九江?”

    “为什么杨蛮子不去打洪承畴?”

    “为什么洪承畴不去打杨蛮子?”

    一个个问询放在多尔衮案头,有八旗权贵对洪承畴提出了质问,更有激进的直接就说洪承畴叛变了,要多尔衮派兵把他擒回来杀了。

    多尔衮也是头疼,他没想到这个杨潮才刚刚从山东回去,就又闹来了,一点时间都不给他。

    多尔衮已经征调了十万辽东汉人,将他们抬入汉旗,在各个满八旗军官的带领下在山西镇压大户地主的反抗同时练兵,等着十万人形成战斗力。还需要一段时间,可是杨潮却又打来了。

    “让郑亲王必须死死守住!”

    “告诉洪承畴,他稳守九江是对的,不过让他想点办法把杨潮拖在江南!”

    多尔衮一方面只能靠郑亲王济尔哈朗能将山东明军挡在运河以南。一方面虽说是宽慰,其实是严令洪承畴,必须想办法给北京分担压力,否则后果他应该清楚。

    多尔衮就想不明白了,怎么看杨潮的地盘都被清军包围着。可是为什么他总觉得很被动呢。

    南京。

    “哈哈,清廷果然疑神疑鬼,洪承畴啊洪承畴,任你诡计多端,但你终归是一个汉人,你在满清眼里不过是异族,而且是一个奴才,没人信任你!”

    “以后你洪匹夫若在南方闹事,我就去北京闹事,看你能坚持多少时日!”

    杨潮越来越发现。依托内线作战优势明显,现在表面上看自己四周都是清军,北方是八旗,江西是汉军,福建是绿营,但是自己的地盘紧密联系,中间还有运河相通,反而比包围自己的清军调动更加灵活。

    所谓包围与反包围,这种事情都是相对的,军事问题必须辩证的去看。关键看谁主动,同样的态势,一方主动可以说是两面夹攻,另一方主动反而可以说分割敌军。现在清军兵力不足。反而强行包围杨潮,于是处处尽显被动。

    但是这包围还是要打破的,毕竟多面作战总是不利,历史上的腓烈特大帝依托普鲁士内线作战,积极调动兵力,先后打败奥地利、法国和沙俄。是军事史上的奇迹,但其实也不过是逼不得已。

    所以如果有,杨潮依然要破洪承畴,只是太大就不划算了。

    “只是,让谢飞和吕末两人对付洪承畴这个老狐狸,怕是要吃亏啊。”

    杨潮有些担心自己的手下,说起来,这些人也算战斗经验丰富了,可是只是战斗经验,说起来一个个战术素养已经足够,但是作为总兵级的指挥官就显得不够了,他们的总体指挥能力甚至达不到战役级别,而洪承畴显然是战略级的对手。

    这也是杨潮一个劣势,毕竟起兵太晚,包括自己在内,都没有带兵十年以上的经验,却一个个都要统兵数万,确实是赶鸭子上架。

    反观清军,打过十年,甚至二十年仗的老家伙比比皆是,还有洪承畴这种不但战阵经验丰富,又熟读兵书,历史上的战争经验了然于胸,各种谋略层出不穷,就是自己应付起来,都有些吃力,更何况从来没有从大战略方面了解过战争的那些总兵了。

    “所以洪承畴的对手只能是我啊。”

    杨潮不由叹道,这些手下都习惯了在杨潮手下作战,单独领兵的时间太远,而杨潮以前总领全军,积累的经验依然比不上洪承畴,更何况这些手下。

    “等此战之后,必须改组军事结构了,倒是有几个合适的人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