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明末当军阀-第1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连云港后世是苏北最好的天然良港,背靠云山,面向连岛,外海众多岛屿能遮蔽风浪,在后世是中国十大海港,世界百强之一。

    足以证明这里的地理条件有多么优越了,大明王朝虽然没有利用这里作为海港。但是对于船只避风来说,简直太合适了。

    说实话这些水手也已经很累了。两天一夜疾驰千里,这种事情他们以前可不敢做。这次是军事行动,这才不惜冒着风险,在夜间也全速前进。

    不过这也证实了一个传说,唐朝有记载说,从明州(宁波)开船到日本,三天时间就能到,日本的长崎距离长江口一带其实也就是两三千里,如果风向合适,又敢玩命的话,他们这三桅船其实也能做到。

    不过无论是郑家还是荷兰人,每年去日本基本都要花十天左右,风向、海情都合适,最快也得六七天,因为没人愿意没日没夜的全速前进,人累不说,关键是伤船,船又是水手在海上唯一的依靠,没人敢在这种事上开玩笑。

    水手抛锚之后,李五六已经带人过来了,自然是感谢了一番。

    旗舰上的船把头告诉李五六,让他们放心休整一番,如果鞑子还敢来,他们的舰炮不会客气的。

    李五六也不矫情,这些水手其实也算是水营的士兵,你就算是袍泽兄弟了。

    此时清军大营中,将领们面面相觑,有些不知所措。

    他们来打海州只是出于调动杨潮的目的,杨潮如果敢不顾一切北进,那自然是豫亲王多铎在淮安跟他较量,如果杨潮不为所动,那么他们就攻下海州。

    从淮安出来的消息是,让他们稍安勿躁,杨潮有上钩的迹象,让他们多等片刻。

    因此这几日清军都只是在骚扰,并没有动真格的攻打海州城,甚至都没有完全包围海州,只在海州南边朐山上面扎营。

    有图尔格在平地扎营,被杨潮水攻的经验教训,这一会清军小心多了,准塔打定主意在山上扎营,打死都不会下山。

    他们的大营还就扎在过去图尔格大营附近,此时这里是一座群英庙,供奉杨潮战死将士的英烈庙。

    清军将领们还有兴致参观了这座英烈庙,英烈庙那一具具沾染着他们同胞鲜血的铁甲,他们也没有破坏,准塔打算送给多铎,让多铎打败杨潮之后,让杨潮好好看看。

    抱着这种放松的心态,准塔部清军不但不强攻海州,连海州逃出来的军兵都不阻拦,任由他们绕过海州逃亡江南,让这些人将消息不断的传给杨潮,传给南京小朝廷。

    他们的目的是逼明军救援,结果明军真的来救了,但是他们没想到的是,明军会从海上来救援,这让他们有些措手不及。

    尤其是传出来的消息是,明军船大炮多,那些船上的红衣大炮,竟然跟辽东大城上的一样多,一下子就打死他们一百多人。

    这种未知的战斗方式,让准塔不得不小心起来。

    他虽然统领山东清军,但是兵力实在算不上雄厚,真正的八旗兵充其量就只有四千人,其中两千都是汉八旗,蒙八旗六百,满八旗只有四百人。

    剩下都是从山东带来的降兵,满清称之为绿营兵,总数七千。

    虽然准塔号称统兵一万,但是他心里知道,真正能打的也就三千而已。

    今天被炮轰的,正是这三千精锐,也只有这些人是骑兵,所以发现海边有异动后,才能第一时间赶过去,可没想到竟然被打死了一百多。

    准塔是一个兵都死不起。

    因此他放弃了贸然攻击,第二日准塔亲自带人去侦查,距离五里外,拿着千里镜观察,就看到那一艘艘大船,炮口还都打开着,露出一个个黑洞。

    而明军援兵就在距离海船仅仅五十丈的渔村里,显然攻击这些人肯定要冒着炮舰轰击,而那些炮舰据说都是威名赫赫的红衣大炮。

    “找个汉兵去下战书,说我们要跟他们野战!”

    准塔吩咐身边的护卫去传令,找一个绿营兵去给明军下战书,虽然汉八旗也会说汉话,但是准塔还舍不得让八旗兵冒这个险,虽然在关外汉八旗是二等公民,但是入关之后,满人觉得相比投降的明军,这些人也能算做半个自己人了。

    “额真,明军怎么可能答应!”

    准塔手下摇头叹道,感觉准塔做这件事没有任何意义。

    准塔笑道:“我知道明军不会答应。”

    手下疑惑道:“那额真还要派人去!”

    准塔道:“明军不答应,我们正好宣扬,省的士兵都被杨潮的名头吓住了。”

    手下又道:“要是对方杀了使者呢?”

    准塔道:“那更好了,刺激下绿营兵,没准这群只会吃饭的蠢货也能出力!”

    李五六大营中。

    “跟老子野战!”

    李五六看着来挑战的绿营兵,简直太合他的意了。

    经过一夜的修养,脚踏实地之后,虽然现在身体还没有完全恢复最佳状态,但是手下士兵排兵布阵却没有任何问题了,对自己的铁壁阵李五六有绝对的信心。

    于是一口就答应下来:“回去告诉虏酋,今日午时,本将跟他合战于海州城下。让他洗干净脖子等着!”

    绿营兵唯唯诺诺的连忙答应下来,他本以为领了一个九死一生的任务,谁让他运气差,抽到了死签呢,没想到这愚蠢的明军竟然答应了,他真以为野战能打赢八旗。

    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这威名是靠着上百万明军的人头树立起来的。

    绿营兵对那群八旗大爷可是充满了信心,虽然杨潮的名头也很大,但是都是出奇制胜,野战也没有打赢过八旗兵啊。

    绿营兵回复准塔之后,准塔也是没想到,胜利不会来的这么容易,但他不会错失良机,姑且就当是明军发昏,或者扬州之战让明军娇狂了,总之他绝对不愿意放过来之不易的夜战良机。

    很快准塔就传令全军,埋锅造饭,午时决战。

    说实话,此时准塔还真有点担心明军是不是骗他,根本会出战,至于战斗本身,他反而不担心,因为清军上下没人会认为野战中会输。

    而李五六这边,几乎同时传达命令下去,也是抓紧时间吃饭,而且让士兵只吃六分饱,然后抓紧时间休整。

    双方都经过休整之后,终于在艳阳初炽的午时,同时走向了战场。

第三百六十九节 接阵() 
李五六雄心勃勃。

    准塔也信心满满。

    将要决战的双方都对自己充满信心。

    最紧张的反而是战场旁边的第三方,是海州城上观战的军民!

    清军出现后,海州自然十分紧张,但是有上次被围困的经验,他们到没有慌乱。

    尤其是宋濂,立刻就像上次一样,组织民壮蹬城,同时第一时间将海州的粮店管制。

    宋濂是打算复制上次的海州大战,当然没有杨潮在的时候,他没有太大的野心,没有幻想能像上次那样全歼虏兵,他只求能够稳守城池罢了。

    但对于能否守住,其实大家都没有太大的信心,上次有杨潮的精兵在,大家有主心骨,现在可就只能靠他们了。

    因此战战兢兢多日,昨天看到海上有船杨帆而来,接着还炮击清军,海州城顿时欢腾,因为他们知道援兵来了。

    但是他们并不知道来的是哪路援兵,到了今日相当多的人都在城东,专门来看看援兵,等到中午却看到援兵开始出击,这让许多人感到紧张不安,稍有军事常识的,都暗叹不已,觉得援兵将领做出了一个愚蠢的决定,怎么能跟鞑子野战呢,杨潮那时候都没跟鞑子野战,你凭什么敢跟鞑子野战,你以为你比杨潮还厉害?

    不得不说,杨潮在海州的名望极高,凡是明军将领,他们都拿杨潮做过对比,并且乐此不疲,对比的结果往往只有一个,那就是其他人比不上杨潮。

    “快看!杨字旗!”

    很快有人看到出营列阵的明军打出了旗帜。

    顿时更多人看到了,接着整个东墙上,发出一阵欢呼。

    杨字旗,这是杨潮的兵!

    突然间海州军民就从刚刚觉得援兵将领不会大涨,转而对他充满了信心。

    “杨家军,是杨家军!杀光鞑子,杨伯爷万福!”

    很多百姓不由高喊起来。

    城上的欢呼。让已经在海州城外二里列阵的准塔不由有些犹豫,是不是要派人盯着海州城啊,但是稍微考虑了一番后,他就放弃了这个想法。他觉得海州城的那些兵绝对没有胆子出城偷袭他。

    于是放心大胆的将后背对着海州城,不得不说,尽管发生了扬州大战,但是对上明军,清军依然占有心理优势。毕竟自努尔哈赤起兵之后,失败几乎就从他们的字典中消失了。

    至于海州、扬州两场大战,虏兵也习惯性的给自己找到了合理的理由,因为明军狡诈,而不是明军有什么战斗力。

    李五六的大阵最前方,是一排排推着木盾前进的士兵,他们身后还背着长枪。

    这些人手里的木盾有些特殊,因为木盾下方装了两个小轮子,搬到就可以推着走,这样省力了不少。否则光是这一寸后,人肩高的厚木盾移动起来就够盾兵头痛了。

    这样的大盾也没有什么特殊,其实就是虏兵盾车的变种罢了,去掉了下面的推车,以两个小轮子代替,显然结构更加精简,移动却同样省力。

    “一二一,一二一。”

    紧跟在盾兵后面的是一排排横队,基层的对正门喊着号子,他们的队在大部队中并不显眼。他们只是组成战争机器的一个零件而已。

    而且跟过去不同的是,在前进的时候,这些队都是一字横队,十一个人排成横队前进。而整个大方阵每一排有一百个这样的横队,这是一个庞大的机器。

    盾牌在前,长排纵队在后,向着海州城缓缓前进,很快就距离虏兵到了一里地。

    而长排横队最两边的两个士兵,也跟前面的盾兵一样。推车一辆盾车。

    “滴滴!”

    突然两声清脆的声音响起,带着一种锐利的金属音色。

    这是杨潮弄出来的小铜号,其实就是后世的冲锋号。

    最前方的盾兵立刻停止前进,然后将盾牌立起来。

    因为他们听到的一长一短两声号声代表的意思是“立盾!”

    但是他们身后的其他士兵依然在继续前行着,一直到盾牌后三尺远的地方停下来。

    第二排在第一排身后三尺停下来,以此类推,九排士兵最后统统自动停下来。

    “滴滴滴——滴!”

    嘶声铜号声响起,所有的士兵踏着小碎步,头向右侧四十五度方,短短长短嘶声号声,代表的意思是向右看齐。

    “滴滴!”

    两声短促的号声,这代表的是立正。

    同时大阵左右两列,最靠外,也推着盾牌的士兵,立刻将盾立起来,不过不是超前树立,而是朝向外面树立,两声号声对他们而言不是立正,而是立盾。

    这样就形成了左右前,三面盾墙,将整个方阵都保护起来。

    一系列大规模的方阵变动,让对面的完全看不懂了,这是什么玩意。

    “乌龟壳子?”

    准塔不由哂道,对此不屑一顾,用三面盾牌把自己包裹起来,这什么阵法?

    准塔虽然看不懂明军的阵法,但是不影响他对此阵的不屑一顾,作为打惯了仗的老手,他甚至战阵的精髓,阵法不过就是一攻一防,一收一展而已,既要能收回一体有利于防御,还要方便展开有利于进攻。

    因此阵法其实越是简单就越有效果,就像骑兵的楔形阵,用了几千年还在用,就是因为冲击的时候被攻击面狭窄,而又十分便于两翼展开,形成打的打击面,打仗吗,还是用自己最强的攻击点去攻打对方,如果能做到十人对一人,就算对方武艺再高,也是死路一条。

    可是明军这方块乌龟阵,让准塔看不到任何优势,除了可能队进攻放造成一点麻烦,自己展开很不方便,后方被前方阻挡,要想攻击到敌人,只有越过前方的战友,这简直是浪费战场上有限的攻击力。

    对明军的阵法研究了这么多年,准塔最看好的,还是戚继光的鸳鸯阵,前进的时候一字长蛇,前面还有盾牌,展开的时候,后面立刻两翼拓展,跟骑兵的楔形阵有异曲同工之妙,不过明军文官总喜欢玩些古怪的东西,也许这又是某个文臣的奇思妙想,至于明军的武将,早就堕落到了仗着甲厚,带兵乱冲乱打的程度,阵法运用上,还不如游牧军队呢。

    此时两军相距一里,准塔暂时还没有下令进攻,他倒是想看看如果自己不攻,这乌龟阵会怎么办。

    这时候他听到了“滴——滴!”两声铜号声,接着就看到明军大阵开始缓缓移动。

    放下嘴边的铜号,李五六不由叹道:“这鬼东西还真麻烦啊!”

    老实说他是不想用铜号的,太麻烦了,口令虽然已经尽量简化,但是他还是很不习惯,像过去那样用吼得多痛快。

    但是他也知道不现实,几百人的方阵,用吼得完全没有问题,上千人的就变得很费力,到了上万人,基本上吼不动了,嘈杂的战场上根本听不清楚。

    用令旗的话,也不现实,紧张的战场上,谁会没事看着军官的旗号啊,关注敌人才是要紧的。

    所以杨潮才左思右想下,找人做出了这种声音尖锐高亢,辨识度极高的铜号。

    其实杨潮试过多种乐器,比如唢呐,比如腰鼓,最后还是这铜号最好操作。

    并且多次试验,最终确定了信号,两声短促号声代表立正、立盾等命令,一长一短的号声代表的是前进,一短一长代表的是稍息,短短长短四声代表向右看齐,另外还有准备战斗还全面冲锋等号令。

    可以说这已经够简化了,将过去的攻击号令统统取消,把确定攻击的权力交给了士兵。

    李五六骑着战马,身边还跟着三十个亲兵,按照设计的编制,一个万人方阵,应该配属三千骑兵,只是合练的效果并不是很好,步骑如何配合,以及如何使用炮兵,现在军队中还没有共识,不过单单是方阵就已经很恐怖了,李五六甚至认为不需要其他兵种配合。

    所以现在就只有李五六一个人骑马。

    骑着马跟着方阵缓慢前进。

    方阵最前方的盾墙立着前进,下面有轮子,内侧还钉着一个皮套,后面的士兵侧着身,一下一下往前顶,尽可能的保持稳定。

    最是这些盾车运动起来后,还是会有些波动,盾墙立刻变得时凸时凹,好似风吹幕布轻轻荡漾。

    但这不是什么好事,起防御作用的盾墙波动,显然就会露出破绽,唯一的解决方法是,在敌军趁机攻击过来之前,盾墙恢复完整状态。

    缓慢的前进了三百步,李五六突然看到鞑子动了,出动了几百个骑兵杀了过来。

    李五六立刻吹响铜号,短促的四声号声,代表的是“准备战斗”。

    虏兵依然是老战术骑兵打马出阵之后,压低马速慢慢跑过来,一开始还保持正面,在百步外突然加快马速,而且开始绕弯,朝着步兵阵侧翼绕过去。

    李五六不由冷笑一声,心里暗想鞑子就是鞑子,一点长进都没有。

    他心中念头刚刚落地,清军骑兵已经斜着往前冲了三十步,每个人手里都拿出了弓箭,将弓拉满,保持瞄准姿势。

    “找死!”

    李五六冷哼一声,话音刚落,就听到啪啪声响。

    为首一个鸟铳手的枪管先冒出一缕白烟,紧接着如同多米诺骨牌一般,一排鸟铳接力扫过去。(。)

第三百七十节 入城() 
此时虏兵跟明军军阵前排已经成了四十五度角,处于明军军阵直角的中心线上。

    因此每一把鸟铳都是斜着发射的。

    事实证明,斜向射击的效果更好,后世机枪的扫射表明,侧面射击骑兵效果比正面射击会成倍增加,因为侧翼会暴露出更大的攻击面积,其实主要是马的。

    鸟铳虽然不是机枪,但也差不多,因为这是一千杆鸟铳同时发射,而且几乎是连续发射了四轮,火力密集的令人发指,一排枪立刻就将虏兵打的人仰马翻,一百多个虏兵还没来得及释放弓箭,全军覆没。

    准塔顿时皱起眉头,不由正视起了这古怪的,被他们称作乌龟阵的方阵。

    以方阵对骑兵,是农耕文明不得已的手段,但是东西方先后都发明出合适的战法来,东方以宋代为标杆,最出名的是岳飞的勾连枪大破拐子马,但其实吴玠发明出来的三叠阵,效果一点都不差。

    西方的方阵则是组成长矛林,让骑兵冲不上来,但是西方骑兵都是马刀骑兵和枪骑兵,而东方的游牧骑兵善于骑射,枪林挡得住战马,挡不住弓箭,所以杨潮只能用盾牌来解决,其实所有的战术都是根据对手而制定的。

    “柏永馥,本额真给你一个立功的机会!”

    准塔沉思片刻,喊出了刘泽清手下投降总兵柏永馥,刘泽清所带的山东兵马都跟着柏永馥投降了,清军从中挑选出了这七千精锐,让柏永馥带着一起来打海州。

    柏永馥贵为总兵,可是投降后就成了奴才,唯唯诺诺的站出来。

    “额真大人,不可强攻啊!”

    准塔顿时一怒:“大胆!”

    柏永馥当即就跪了下去,老实说他心中对这些野蛮的鞑子可是怕极了,他手下十万兵马,愣是给裁汰到了不到三万人,有些被裁汰的兵痞不服。按照明军的传统开始闹饷,结果被一个不留的杀了个精光。

    柏永馥很清楚,这些鞑子军律森严,那动不动就是要杀人的。

    “额真大人饶命。非是小的怕死。小的看那明军军阵稳固,不可强攻,只可智取啊。”

    准塔突然口气和换起来,安抚柏永馥道:“你不用怕他。你带人冲上去,吸引南蛮子的注意。我带八旗大军从侧翼冲击,明军必败无疑!”

    “这?”

    柏永馥还在犹豫。

    准塔怒道:“莫非你信不过本额真!”

    柏永馥哪里敢说半个不字,连连道:“岂敢岂敢,小的这就下去安排!”

    准塔看着柏永馥的人慢慢腾腾磨磨蹭蹭的出阵,冷着脸也不催促,只盯着明军军阵。

    准塔心中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