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民国大文豪-第9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罢工事件能通过谈判获得解决。

    然而,日本人可不是中国商人,他们来中国是为了赚钱,对罢工工人的态度极为强硬。

    随着日本商人大规模的来到上海圈地建厂,日本人仅在上海一地就设有23家纱厂,占全上海纱厂总数的三分之二。

    日本厂主对待工人非常苛刻,工人每日工作12小时以上,工资每日仅一角五分。

    还要扣存百分之五储蓄厂中,需至工作满十年方始归还,半途辞工者储蓄金即被没收。

    可以说,日本纱厂是上海工作环境最差,待遇最低的工厂。

    面对工人的屡次罢工,日本人利用各方势力进行打压,不惜动用武力。

    由此造成了这次惨剧的发生。

    平禁亚知道林子轩和日本人的关系僵化,就写信请示该如何行动。

    林子轩看到这封信,想到的是即将发生的五卅惨案。

    5月30日,上海学生联合会分派多队在租界内游行讲演。

    当天下午,一部分学生在南京路被捕,其余学生及群众共千余人,徒手随至捕房门口,要求释放被捕者。

    英国巡捕下令开枪向群众射击,当场打死学生四人,重伤30人,公共租界当局更调集军队,宣布戒严。

    想到这里,林子轩不由得沉默下来。

    他准备连夜返回上海,或许不能改变什么,但总要尽一份心力。(未完待续。)

第二百六十四章 5月30日

    在回上海的车上,林子轩陷入沉思之中。

    他知道一旦惨案真的发生,上海会陷入一段混乱的时期,所以他让冯程程和孩子留在了无锡老家,他一个人返回。

    对于即将发生的事情,他实在想不出太好的办法。

    如果去劝阻群情激昂的学生不要游行,不仅起不到作用,还会被认为是外国人的帮凶。

    假如事情发生在法租界,他还能请冯敬尧控制住局势,至少巡捕房不会乱开枪。

    但在公共租界,他并没有太有用的关系。

    只能先请上海总商会的会董们出面调停,控制住局面,呼吁上海的文化界参与进来,给公共租界的当局施加压力。

    他和公共租界的总董事费信惇见过几次,或许可以让日本商人和工人代表谈判解决。

    罢工游行是正常的争取自身权益的行动,一旦出了人命,那就会演变成政治事件。

    林子轩于5月28日回到上海,上海的街道上已经能看到游行的学生,他们在散发传单。

    他直接来到闸北区北苏州路470号,这里是上海总商会的所在地,打听有关日本纱厂工人罢工的情况。

    林家同样从事纺织行业,打听这件事并不奇怪。

    情况不容乐观,日本厂商态度强硬,现在已经不仅是工厂和工人的矛盾了。

    公共租界的巡捕房抓捕了六名文治大学和上海大学正在游行演讲的学生。

    5月27日,大夏大学、南洋公学等校60多个团体,800多人集会。成立了上海各团体援救被捕学生联合会,决定出版特刊。组织演讲队,同公共租界当局展开斗争。

    公共租界会审公廨接受工部局巡捕房诉控。将于30日由日本会审官审判被捕的学生。

    上海总商会的人虽然觉得问题棘手,但以前也出现过类似的情况,只要等这阵风潮过去,被捕的学生自然会放掉。

    林子轩敦促总商会的会董出面调解,显然没有得到重视,对方只是敷衍了事。

    他们没有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一场风暴即将来临。

    他只好回到万象书局,让平禁亚在明天的报纸上谴责公共租界的做法。

    同时呼吁学生要克制和冷静,尽量不要和巡捕发生冲突。以保证自身的安全为重。

    他还联络上海相熟的报纸和杂志,刊登类似的文章,提醒学生们注意安全,不要冲动。

    5月29日,林子轩在黄浦区汉口路193号的公共租界工部局大厦内见到了总董事费信惇,这是一位美国律师。

    他对于近期公共租界内发生的游行极为愤慨,他觉得这些学生被人煽动闹事,是那些布尔什维克份子所为。

    西方国家对于苏联没什么好感,不赞成暴力革命。

    林子轩和他谈起尽量化解矛盾。进行谈判,不要动用武力,要和平解决。

    费信惇认为不能对闹事者进行妥协,在工部局内部英国董事和日本董事都赞成采取强硬态度。否则以后此类事件将经常发生。

    他还把事情推给了公共租界的总巡捕麦高云,并称巡捕也要保证自己的安全,如果闹事者采取了过激的行动。巡捕有权进行自卫。

    林子轩指出一旦发生暴力事件,将会造成严重后果。

    费信惇对此并不以为然。他相信公共租界完全有能力保护自身的安全。

    林子轩从工部局大厦中出来,发觉个人的渺小。在这种大事件中根本起不到什么作用。

    他想提醒那些学生,劝他们回到学校,但这种做法一定会招来骂声,在北平的胡拾正因为这样一直被骂。

    他和工部局谈判,会被认为是激进分子。

    双方都不会妥协,最终的结果就是惨剧的发生。

    然而,那些死去的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他们可能有着美好的未来,成为国家的栋梁,却在枪声里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甚至在后世连名字都不会被人记起。

    一时间,林子轩茫然四顾,不知道该何去何从。

    在这个变革的大时代,有人享乐,有人牺牲,有人壮志满怀,有人得过且过,每个人都有着各自的生活。

    只希望那些牺牲的人血不要白流。

    5月30日,林子轩做着最后的努力。

    他从冯敬尧那里找来一帮人,混在学生游行的队伍中,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控制住局势,不要给巡捕开枪的机会。

    冯敬尧对林子轩的做法很是费解,不明白这个女婿从无锡跑回来要做什么。

    林子轩没什么好说的,他其实并不知道这样做有没有用处,只是为了让自己心安罢了。

    他跟着游行的队伍来到南京路。

    不少学生认识林子轩,他们对于这位文化界的名人能来参与游行感到很振奋,甚至有上海大学的学生,曾经听过林子轩的讲课。

    他们簇拥着林子轩,发着传单,进行演讲,充满了激情。

    上午l0点多钟,公共租界的会审公廨宣判对六名学生进行关押,或交保100元暂释,但须随传随到,等候“特别审理”。

    这件事就像是一个引子,激怒了在外边等候结果的学生。

    学生们试图冲入会审公廨,却被巡捕们阻拦,双方发生冲突。

    这时巡捕房的巡捕四处出动,将在街上演讲的一些学生扭送到南京路老闸捕房关押起来。

    中午以后,上街的学生愈来愈多。

    当天下午2点钟,在街上演讲者,包括一些听众,已有100多人先后被关押到老闸捕房。

    公共租界当局的这一做法激起民众的愤恨,学生、工人、店员和一些市民,从南京路拥向老闸捕房。

    整条南京路,从跑马厅开始到浙江路,拥满了抗议的人流,堵塞道路,导致电车停止。

    在老闸捕房门前,几十名英籍和印度籍巡捕荷枪实弹,守在那里,抗议的人群仍旧朝前涌去,要求租界当局释放关押的学生。

    局面失去了控制。

    林子轩被人群裹挟,根本不知道身在何处,好在旁边有跟着他的保镖,把他拉出了人群。

    正当他想要辨别方向的时候,突然间,远处传来不间断的响声。

    枪响了!

    前方的人群发生骚乱,朝着后方跑,后方的人还在向前挤,场面十分混乱。

    林子轩望着乱糟糟的人群,一种无力感涌上心头,一切还是不可避免的发生了。(未完待续。)

第二百六十五章 我们只有一个立场

    林子轩回到家中,心情沉重。

    此时公共租界已经进入戒严状态,抗议的人群被驱散,巡捕们荷枪实弹的在各处巡查。

    这是他回来时见到的景象,他坐在书房里,想写一些什么。

    比如像“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或者“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他拿起笔,又放下。

    他不是鲁讯,写不出这样的句子,也不愿意这样写。

    人死不能复生,唯一能做的就是不要忘记。

    林子轩拿起电话,打给平禁亚,让万象书局旗下的记者打听一下今天被枪杀的人员名单,刊登在明日的报纸上,举行吊唁。

    最好能打听到他们的详细信息,包括籍贯和亲属。

    把这些信息留存下来,放入1925年的年鉴中,就算是到了后世,也能够供人查阅到。

    他让旗下的报纸和广播电台把消息播报出去,抗议公共租界当局对平民的屠杀。

    做完这一切,他稍稍松了口气,这件事才刚刚开始,明天还会有更大的风暴。

    相比于报纸需要排版和印刷,广播传播消息就快捷很多。

    万象广播电台是最早把发生在南京路上的惨案传播出去的媒体,广播覆盖整个上海,甚至辐射到上海周边的多个地区。

    5月30日下午6时,惨案发生两个小时后,数千名听众从收音机中得到了惨案的消息。

    很多人不敢置信。纷纷打电话到万象书局询问情况。

    这一夜,无数人不能入眠。

    林子轩接到不少文化界和报界朋友的电话。相互商量应该用什么基调来报道这件事。

    上海的报馆大多集中在公共租界,在报道上虽说言论自由。但那是相对的自由,一旦牵扯到公共租界当局的利益,就要慎重对待,否则将面临被查封的危险。

    万象书局设在法租界,或许能避免被查封,可谁知道呢,西方人一向共同进退。

    对于采用什么基调,林子轩的态度很明确。

    那就是强烈抗议和谴责公共租界当局的罪行,一定要把华人媒体的强硬态度展现出来。

    在这一刻。没有党派之分,不讲利益关系,我们都是中国人,我们只能有一个立场,绝不能被分化瓦解。

    他不知道自己能影响多少人,只是尽力而为。

    在上海,不少报馆都有外资背景。

    比如《新闻报》的大股东就是美国人,在报道的时候难免具有倾向性。

    林子轩来自后世,清楚舆论和宣传的重要性。既然事情已经发生,那么就只能团结起来,继续抗争下去。

    5月31日,上海各家中文报纸大多都报道了惨案。有些周报甚至出了号外和特刊。

    外文报纸则称这是一次中国人敌对外国侨民的事件,请求派兵进入租界保护侨民安全。

    《北华捷报》在报道中说:“应该命令”那些卷入这一事件的学生“返回自己的教室,从事那些他们这些羽毛未丰的年轻人应该干的正经事”。

    这家报纸是上海最早的英文报纸。

    报纸在政治上站在英国在华商人的立场上。其新闻、言论反映英国在华商人的利益。

    31日下午3时,几千名学生、工人和小商人汇集在上海总商会。举行各界联席大会,一致敦促总商会发布罢市令。

    经过紧急磋商。晚上7点,总商会副会长方椒博签署了总罢市命令。

    《北华捷报》在报道这次会谈时用了这样的大标题:“中国商会要求清单;极端分子全面掌权;无法接受的建议;在这种基础上不可能进行任何讨论。”

    表明了公共租界当局强硬的立场,完全不愿意进行道歉和谈判。

    公共租界当局于6月1日宣布在租界内戒严,禁止学生集会和演说。

    他们还请求外国领事馆建立一支两千人的登陆部队,保护各种公共设施,并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动员和召集上海“万国商团”。

    这支部队在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开始组建。

    到1925年,“万国商团”拥有国籍各异的约两千名平民,其中英国侨民占绝大多数,他们都由英国提供武器,并由英国现役军官指挥。

    6月1日,工人、学生及市民聚集在南京路散发传单,进行演讲时,遭到巡捕的枪击。

    6月2日,工部局万国商团在新世界游艺场用机枪向行人和游客扫射,制造了第三次流血事件,短短几日,已有几十名中国人被枪杀。

    到6月4日,装卸工人已全部离开码头,外国俱乐部和旅馆的仆役也全部离开。

    仅公共租界一地就有七万四千多名工人举行罢工。

    上海公共租界的局势陷入恐怖的氛围之中,大街上到处是持枪的外国士兵,任何出格的举动都会遭到无情的枪击。

    罢工、罢课和罢市,导致上海就像是一座鬼城。

    这时候,林子轩遇到了麻烦。

    6月4日,法租界的巡捕查封了万象广播电台和万象书局。

    前两天林子轩就接到了警告,不允许在广播中播报不利于租界当局的报道,相对于报纸还需要购买,广播的接收更为方便。

    只要有一台收音机,在上海的每个角落都能听到最新的消息。

    林子轩开通了热线,所有人都可以通过电话把消息传递到万象书局,然后由广播播报出去,万象广播电台的消息最准确和快捷。

    这引起了公共租界当局的极大不满,不少外国人都有收听收音机的习惯。

    他们向法租界公董局施加压力,以煽动和破坏租界治安的罪名查封了广播电台和书局。

    林子轩对此早有预料,法国人虽然没有参与其中,却和英美等国的利益一致。

    这次罢工给外国工厂造成极大的损失,还包括他们的日常生活。

    华人仆人的罢工让西方人的生活一团糟,他们极为讨厌这种混乱的状况,想要尽快结束。

    但公共租界当局一直采取强硬的姿态,以美国、英国和日本三国的态度最为坚决。

    他们从各处调派军舰前来上海, 美国在上海不仅兵力最强,军舰也最多,在危机达到**的时候,上海总共有三十三艘外**舰。

    与此同时,由五卅惨案触发的乱局正在到处蔓延,全国各地都在声援上海。

    北洋政府的外交部则在和各国的公使们进行调停,调查真相。

    6月13日,奉军代表张学梁率卫队千余人乘专列南下到达上海,调处五卅惨案。(未完待续。)

第二百六十六章 他要去改变世界了

    张学梁来到上海受到上海各界的欢迎。

    原本按照北洋政府的决议,上海周边不得驻军,在第二次江浙战争后,来自东北的奉军撤出了上海,停留在江苏境内。

    这次张学梁带着千余士兵来到上海,有示威的意味,牵扯到奉系和皖系军阀之间的争锋。

    由皖系军阀控制的北洋政府在和外国公使团的交涉中并不顺利。

    6月1日,北洋政府外交部就向各国公使发出了照会,表达了谴责和愤慨,要追究上海公共租界西方官员的责任。

    公使团接获照会,于6月2日开会讨论。

    决定给予不留余地的坚决反驳,认为巡捕的行动出于自卫,以防备正在攻击捕房的暴徒。

    6月4日,外交部再次照会公使团,指出:“所有伤毙之人,枪弹多从背入,巡捕无一死伤,显系任意轰击,毫无理由。”

    6月6日,公使团正式回复外交部。

    一方面反驳中方的指控,认为中国政府仅执一面之辞,对上海外国人屡遭攻击的事实只字不提,另一方面通知中方,公使团决定派遣委员会奔赴上海,就地调查情形。

    由此,西方公使团的委员会和北洋政府的特派员分别来到上海,调查五卅惨案的详情。

    6月13日,双方决定在上海进行谈判,以消除目前上海剑拔弩张的紧张局势。

    张学梁则是从天津来到上海,和北洋政府的特派员蔡廷甘并不是一路。

    经过第二次直奉战争,直系军阀吴佩浮兵败南逃。奉系军阀张座霖在中国占据半壁江山,军事力量达到顶点。

    张学梁作为奉军的未来统帅。极有希望成为日后中国的统治者。

    这一年,他刚满二十四岁。可谓是英雄气魄,意气风发。

    6月15日,他接见华侨学生会、华侨实业协进会代表。

    明确表态:“颇愿以个人资格,据理力争。至带兵来沪一层,因在津闻悉沪案发生后,外人尚纷纷征调海军陆战队登岸保护治安。既在我国领土,鄙人亦不得不带兵来沪,保卫华人生命财产。”

    实际上,张学梁的这次行动是为奉军势力扩展到江苏铺平道路。

    也正是这一次的上海之行。他认识了宋家三小姐。

    他在上海并不是每日看望受伤的群众和指责公共租界当局的暴行,实际上,他过的非常惬意,在这个纸醉金迷的十里洋场,他如鱼得水。

    他和宋家三小姐就是在美国驻上海大使馆的鸡尾酒会上认识的。

    一个是纨绔子弟,一个是社交名媛,他对宋家三小姐展开了追求。

    此时的张学梁已经结婚,但对于这位花花公子而言,这都不成问题。他邀请宋家三小姐去舞厅、去骑马、打高尔夫球等等。

    许多年后,张学梁仍对没能和宋家三小姐成为眷属感到遗憾。

    他曾对采访的记者说道:“若不是已经有了太太,我会猛追宋玫玲的。”

    期间,林子轩和张学梁见过一次。

    张学梁对于拍摄电影感兴趣。宋家三小姐就把他介绍到了明星电影公司。

    林子轩接待了这位东北军的少帅,两人交谈了几句。

    他发现张学梁对电影兴趣不大,但对电影女明星颇有兴趣。一直希望能够结交一番,共同探讨电影艺术。

    上海是全国电影的制作中心。北方几乎就没有电影公司。

    可以说,上海的电影女明星就是美丽和时尚的代名词。

    林子轩没兴趣给他介绍女明星。别人对张学梁看重是因为奉系军阀的实力,但林子轩知道过两年奉系军阀就要走下坡路了,将来没什么前途。

    他不需要对这位如日中天的少帅客气,直接拒绝了这种要求。

    何况因为罢工的原因,明星电影公司都没有开工,只留下几个工人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