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主明疆-第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青天?”曲某愣了半天,许是觉得卓轩幼稚得不可思议吧,此人居然没有发怒,而是笑道:“陆兄,遇见这么个傻子,还啰嗦个甚?把他们抓进牢里,让他们开开眼界!”

    手持公明棍的四名衙役相视而笑,显然是被卓轩“无知”的言论逗乐了。

    “咱们靠自己的双手采药卖钱,犯了谁家的王法?凭什么抓咱们进牢房!”醒过神来的舒展鸿申辩道。

    “啪!”

    这次衙役没有客气,一个大耳括子扇过去,舒展鸿侧身就倒,紧接着被两根公明棍架住身子,动弹不得。

    柳元就想冲到舒展鸿身边,迟疑片刻,最后痛苦的蹲下身子,蜷缩在墙角里。

    拼了!

    卓轩忍得心头滴血,待要冲过去动手时,柳絮死死抱住他的胳膊不松手,眼里噙着泪冲他直摇头。

    “你想做甚?”李梁眼见情势不妙,跑到卓轩身边,低声道:“小兄弟,你一动手,事情再无挽回的余地,就算今日能够脱身,可接下来或是全城搜捕呀,你往哪里逃?”转身朝陆某拱手,“陆爷,他们都是孩子,请看在李某的薄面上,适可而止吧,求您了!”

    身前晃动着柳絮的泪眼和李梁焦急的眼神,卓轩躁动的心终于冷静下来。他再次感受到了现实的残酷性。

    一介流民任人欺凌,这就是当今世道的常态,即便突然从人间蒸发,大概也不会翻起一丁点的浪花。

    流民,连二十多两银子的财富也不配拥有,劳动致富都不行!

第48章 还有一扇大门向我敞开() 
“好吧。”

    陆某抚着胡须,眼皮都不抬一下,“事情毕竟发生在你康泰药铺,闹大了对李铺主的财路终归是有碍的,今日陆某就卖你个面子。报官的事主无非是心疼那点损失而已,给他一点补偿,想必他就不会再吭声了。”言毕瞟了卓轩手上的钱袋一眼。

    有人报官?给人补偿?特么的掩耳盗铃,三岁小儿也不会受你蒙骗!卓轩直想冲过去狂扇那人几个耳光。

    曲某跑过来一把夺下钱袋,狠狠的踢了卓轩几脚,卓轩咬咬牙,堪堪忍住。

    柳絮移步挡在卓轩身前,曲某住了脚,偏偏此人眼尖,瞥见柳絮领口绿光一晃,就粗鲁的伸手一掏,拽出一枚玉佩来,生生一扯,扯断绳索,麻利的将玉佩收入怀中。

    玉佩的品相极好,不像是凡品,卓轩常与柳絮呆在一起,从未发觉她领口处还挂着一枚玉佩,而姓曲的家伙天生就长着一双贼眼,一瞥之下就能发现别人无从知晓的秘密,凭这身本事不当窃贼算是屈才了!

    柳絮嘤嘤哭了起来,却一转身挡住即将爆发的卓轩。

    卓轩心如刀绞,咧嘴就要怒吼出声。不过,他的神智还算清醒,明白这里不比荒野,能用拳头讨回公道。这里是都市,一切的抗争都会付出血淋淋的代价,即便自己豁的出去,可柳絮他们怎么办······

    李梁赶紧挡在卓轩、柳絮二人身前,拱手道:“请几位爷去里间用茶。”

    “不了。”

    陆某挥挥手,转身就走,五名衙役立马跟在他身后。

    刚走出大门,陆某回头冲卓轩沉声道:“限你们两日之内滚出大同城,否则,就别怪爷们没给你留下洗心革面的机会!”

    门外脚步声远去,李梁回过头来,一脸的无奈。“大同虽是一个军事重镇,但地方治安却归大同府、县管理,而今天下到处都是这个样子,胳膊拧不过大腿,你们就忍下这口气吧。”

    转对仍在犯楞的二福道:“二福,去找你师娘再取五两银子来。唉,这都什么事呀,做点小本生意,却摊上了这档子事,就不想赚钱了!小兄弟,再给你们五两银子,我只能帮这么多。”

    “你的好心会有回报的。”卓轩脸上浮起分坚毅的神色,“你付过银子了,我断然不会再收!”

    “可是,那帮人发了话,你们怎么办?听得出来,你们与家人失散了,又是阳和城那边的流民,不想出大同城的话,就只能投军,眼下募兵倒是不问籍贯,军营招的是效死之人,所以这个时候投军,几乎就等同于送死呀!

    不投军就得出城,出城之后天寒地冻的,你们如何糊口?遇上这么个乱世,流落于荒野,就算带着几两银子也吃不了几顿饱饭啊!”

    卓轩咬牙道:“我去投军。哪怕拼上一条性命,也要换个堂堂正正的身份!”

    “投军?”柳絮惊讶的抬起头,仍在低声抽泣。

    卓轩不再说话,冲李梁施礼,随即示意大家上路。四人连藤筐也不要了,空着手落寞的离开康泰药铺这个伤心之地。

    从山野进入都城,算是入世,可迎接他们的却是深深的恶意,来自药店老板的善念,在肆无忌惮的恶意面前,对弱者仅具聊胜于无的安抚意义。

    不愿再看临街商铺,也不愿再想山中宝藏。

    城墙那边,朔风卷起沙尘,打着旋,飘向南方。

    生前大概无望,但愿死后能随这缕朔风,魂归中原,在埋葬祖先的故土上安息,不再漂泊。

    途中最好能梦入神京,看看亭台楼阁,见见灯红酒绿,让一颗卑微的灵魂分享一点点帝都的繁华······

    掏出离家时携带的十几枚宣德通宝,买了几十个蒸饼,四人一边分食,一边沿南北向、东西向街道随性走动。

    仿佛遵循着某种宗教仪式,隆重的与一切夙愿诀别。

    先在城西找到时下著名的大同书院。听人说,大同书院是民间人士开办的,爱学之人只要交得起极少的学资,就能前去听山人和教师讲学,并在那里斋戒、闭门修心,对儒学保持着宗教般的虔诚。

    这里的确是一个令卓轩神往的书香四溢的好地方,它具备海一样的容量,拥有学术争鸣与思想创新的肥沃土壤。

    可惜,书院里所有学生的资质都不被官方承认,无法通往仕途,而读书本身不能成为职业······

    继而找到总督署。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他可不是李贺那样只知空悲切的书生,他习过武,不乏豁出性命博取功名的勃勃野心,然而,他明白,总镇署百户以上的军官都拘于世袭,限于资历,武举尚未开科,靠军功晋爵这扇大门并未向升斗小民敞开。

    最后,去城北县文庙附近找到县学,再去城南府文庙附近找到府学,这两个日复一日传授古老知识的地方,貌似向寒门子弟敞开了科考晋升之门。

    他在另一个时代读过与科考有关的历史资料,知道有明一代,历科中榜进士的平均年龄接近三十二岁,若撇开隐瞒了真实年龄的“官年”,改以实际年龄计算,则中榜进士的平均年龄超过三十三岁。

    二十岁以下考中进士者极为少见,三十至三十九岁这个年龄段的中式者几乎占了全部中式者的五成。后世的成化十四年,曾彦以五十四岁的“官年”考中状元,据说他的实际年龄达六十岁,一做官就面临“致仕”退休的问题。

    “从八岁蒙学开始,到三十多岁考中进士,大家表面上拼的是时间,实际上拼的是金钱,二三十年寒窗苦读,背后的学资定然不菲,这可不是升斗小民负担得起的。”卓轩暗自嗟叹道。

    也只是看看、想想而已,其实这里的一切都与卓轩无关。

    身为流民,所有的大门都对他关闭,原先山居时关于财富的梦想,一旦摆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俨然是一枕黄粱。

    卓轩想了许久。要是穿越到承平之时,身为流民,所有改变命运的想法都无异于白日做梦,在卑贱中孤独终老才是人生的最佳选择,不要把那份无与伦比的卑贱传给下一代,这叫止损!

    这样一想,原来草根适逢末代乱世居然是件十分令人心动的事,沧海横流,无数英雄横空出世,原有身份成了浮云,只要豁的出去,所有的改变都成为可能。

    眼下这个时代既非承平之时,也非乱世,它只是一个局部动荡的年代,固化中出现了微不足道的松动,有一个地方向流民敞开了大门,那就是招募效死民壮的军营。

    哪怕是一道延揽死士的无妄之门,此刻也足以令卓轩感到无比欣慰!

    柳絮脸上泪痕未干,挨着卓轩,终于打破了沉默:“卓轩哥哥,咱们就没别的路可走么?世上有人卖文,有人卖武,有人卖艺卖苦力,最多不过是卖身,可你这个时候投军,那是卖命呀!”

    卓轩放缓脚步,漫无目的的望着远处的街景,“咱们没得选,要么离开大同城,要么投军。”

    舒展鸿有些心灰意冷,抬袖拭去嘴角的血渍,喃喃道:“还是离开这里吧,回家乡去。”

    “如何回去?没听见难民营里有人说外面仍有鞑贼出没么!”柳元的脑子还算清醒。

    卓轩侧目看看柳元、舒展鸿二人,平静的道:“别多想,咱们流落山野都活了下来,难道进了都市还会轻易丢命?”

第49章 为何故意与我过不去() 
招募民壮的地点位于军营内的校场,此地离难民营不足一里远的距离。

    营门前有大队士卒把守,军营对外开放,并不阻止外人入内。

    卓轩等四人赶到校场之后,发现那里看热闹的观众远远多于应募者。

    随处可见飞扬的旗帜,近百名士卒分列在校场各个角落警戒,数支骑兵小队沿环场大道缓驰巡视。

    校场南侧,有军官正向观众喊话。

    “总镇署已在全城广贴募兵布告,凡十四至三十五岁的男子,有效死之心者,皆可应募,一旦留用,每月的月米足以养家糊口,日后若立下战功,斩首一级赏银二十两!”

    卓轩与柳元、舒展鸿互相看了一眼,他们的年龄刚好符合应募条件,至于丰厚的赏银,如今大可不必去想。

    明廷对卫所官军迎战瓦剌军队,明文规定了赏罚条例:斩首一级赏银二两,擢升三级。

    募兵并未编入正式的官军序列,所以,立功者获赐赏银数额由镇守总兵官与参将等人商定,可数倍甚至十倍于卫所军。

    但擢升三级对募兵并无实际意义,这些人投军就是想拿命换军饷、换赏银。募兵各级军职虽有级别,却无品秩,并未纳入朝廷正式的武官名册。

    各级指挥官战时由总镇署因材委任,无需报请兵部部议,也不必奏请天子下旨。

    战后一旦恢复和平,募兵无论军职高低,一般来说都会解甲归田,重新为民。

    那名军官一个劲的卖力鼓动,人群里的壮男却只想当看客。在过去半年与瓦剌人的交战史上,明军的伤亡率高得吓人,若非胆子肥得逆天或实在是走投无路,谁会应这趟差事?

    有几个调皮的半大小子合力一推,一名身体强壮的中年汉子踉跄着出了人丛。

    “我不投军,我不应募!”

    那汉子堪堪定住身子,立马往后退,生怕有人抓他壮丁似的,脸吓得煞白。

    军官冷冷斜视此人一眼,再也没心情继续宣读他的广告词了。

    眼下校场上只有区区八名应募者排队。一名身着戎装的黑脸大汉负责逐一检视应募者,另有两名军士负责登记名册。

    因应募者不多,所以招募条件并不严苛,只要年龄、身体条件合适,一般都会录用,若学过武艺,则铁定录用。

    “姓名?”

    “石大山。”

    “年龄?”

    “十六岁。”

    黑脸大汉端视瘦成豆芽菜的石大山良久,皱起眉头,“是否习过武艺?”

    “三年前玩过流星锤。”

    “给他流星锤!”

    军营里很难见到非制式兵器,不料一名军士去而复回,还真找来了一副流星锤,递到石大山手上。

    石大山吐口唾沫,弓步低吼一声,貌似很厉害的样子。此人侧身就将流星锤舞动起来。

    “好!”

    刚有观众拍手喝彩,却见画风突变,流星锤的铁索先是缠住了石大山的左臂,继而呼啸着绕了几圈,缠住了他的脖子。此人一头倒在地上,身子一挺一挺的,非常吓人。

    几名士卒冲上去,手忙脚乱的解开铁索,这才将石大山从鬼门关里拉了回来。

    黑脸大汉的脸顿时黑成了锅底色,“想寻死就去找个无人的地方,滚!”

    过半的观众早笑翻在地。

    柳元和舒展鸿的心境渐渐融入到了现场气氛之中,不一会就跟着观众大叫大笑,已将药铺里的不堪遭遇忘诸脑后。

    卓轩却有些愤愤不平。大明的城池不愿向他们这些缺乏有效身份证明的流民敞开怀抱,而招募送死者则什么身份证明都不需要,是个人就可应募。

    特么的,求生的时候无人想到他们的存在,找人送死时,这些被遗忘的人却能享受“优待”,这特么是什么世道!

    眼见像石大山这样的弱鸡都能应募,且落选后无需承担任何责任,柳元与舒展鸿摩拳擦掌,耳语一番,柳元率先走出人丛。

    黑脸汉子的反应极为敏捷,一眼瞥见柳元,斥道:“娘的,长得像只小鸡,滚回去!”

    人丛中响起讪笑声,柳元立马涨红了脸,垂头退了回来,一旁的舒展鸿直跺脚,就不想贸然过去找不自在了。

    柳絮扭头望向卓轩,她的眼角还有残留的泪痕,目光中期待与担忧两种意味交织在一起。

    “卓轩哥哥,咱们真的只有投军一条路可走么?”

    卓轩无言的点点头。

    柳絮一把拉住卓轩的手臂,“卓轩哥哥,再想想。要不,我去找个富户人家做丫鬟,或许别人会收留咱们。”

    阳光下,柳絮微微仰着头,巴巴的望着卓轩,眼中又隐隐浮起了泪光。

    “有那些人在,富户也保护不了咱们!”

    卓轩沉着脸,缓步走出人丛,回首冲柳絮平静的道:“你天生就不是做丫鬟的命。”

    就想走到应募者队列后头排队,途中却被黑脸大汉叫住了。

    “姓名。”

    “卓轩。”

    “年龄。”

    “十五岁。”

    黑脸大汉盯着卓轩看了许久,见他双目有神,身板结实,方才走动时步态沉稳有力,就情不自禁的露出了满意的表情。

    习武之人的身体素质、力量、灵敏性明显强于普通人,甚至精气神都会与众不同,这样的不同自然逃不过黑脸大汉敏锐的目光。

    卓轩大着胆子正视黑脸大汉,不知为何,他从对方的目光中接收到了某种亲切感。

    此人年约三十,身材粗壮,五官生得极正,挎着腰刀定在那里,威风凛凛。可惜,他的脸黑得实在是不像话,午后的阳光映在面颊上,泛起了两团乌亮的反光。

    “年纪不大,身板、个头却不输成年壮男,不错,留······”

    突然,远处传来一道低沉的声音:“此人年龄太小,不宜录用,城中不缺幼军!”

    卓轩循声望去,就见数排军士身后,有处高台,台上并排坐着三人,而在高台的一侧,站着一名全身戎装的军官,此刻,戎装军官正紧紧盯着自己。

    方善?!

    显而易见,方才那番话出自方善之口。

    卓轩万万没有想到,堂堂参将会出现在招募现场,更没有料到,眼前这个唯一被自己寄予厚望的“熟人”,竟会如此决然的反对录用自己。

    故意与我过不去,你安的什么心!

第50章 你们是多缺送死的人啊() 
奇怪的是,黑脸大汉并未立即执行方善的命令,而是扭头看向高台中央。

    卓轩很快就意识到,敢在方善面前大马金刀就座的台上三人,其地位自然不在方善之下。

    他在难民营里听落魄乡绅谈起过大同的显赫人物,此时只须用心辨认,就不难对号入座。

    可以将大同知府霍暄排除在外。霍暄品秩太低,岂敢自己入座而让堂堂参将方善站在台边吹冷风?

    不消说,居中那名身着武官常服的人铁定就是大同总兵官郭登!

    去年瓦剌大举犯边之前,大同总兵是武进伯朱冕,阳和一战朱冕与驸马、西宁侯宋瑛一道捐躯,朝廷命广宁伯刘安接任大同总兵。正统皇帝被掳后,被也先挟持到大同城下,刘安放吊桥出城面见朱祁镇,朱祁镇大约是担心刘安冷对自己,道:“汝等勿疑,朕,汝主也。”

    刘安伏地痛哭,大概还说了诸如“可想死微臣了”之类的话,朱祁镇顿时感动得不要不要的,当场许诺封刘安为侯。

    吊诡的是,彼时郕王朱祁钰已经登极为帝,不经朝廷廷议、朱祁钰下旨,何人有资格给人封侯?偏偏一大把年纪的刘安狂喜之下,竟会得意忘形,擅离大同,美滋滋的跑到京城,声称做了瓦剌人俘虏的正统皇帝命他前来通报敌情,并已许诺封他为侯,请朝廷兑现此事,遂引得朝中一片哗然。

    朱祁钰当时有些发蒙,祁镇大哥呀,你人在虏营,到处观光看风景,一个城池挨一个城池要钱要物,还时不时过把当天子的瘾,小弟我这个皇帝该咋当啊?

    擅离戍地、自请封侯,这是两宗大罪,朝中许多重臣没有含糊,于是,十三道御史、六科给事中交章弹劾刘安,朱祁钰命三法司查办此事,有司论罪当斩刘安,朱祁钰仁心大发,命人将刘安收监,削爵削职,暂时搁置此事。不久京城保卫战开打,当时正值土木堡兵败之后,武勋与五军都督府都督大量阵亡,军中严重缺乏高级将领之际,朱祁钰便命刘安复出,统领一部人马参战,阵于东直门外,戴罪立功,北京保卫战胜利后,刘安得以恢复伯爵爵位。

    刘安被收监后,朱祁钰让当时还是左参将的郭登升任大同总兵。

    此刻,郭登身着狮子补服,表明了其一品武官的身份。

    郭登的总兵官头衔分量极重,兼任五军都督府右都督,佩征西前将军印。他是大明开国名将武定侯郭英之孙,身为武将,其诗才却广受朝中名士赞赏,曾随黔国公沐斌在云南参与“麓川之役”。此人年过五十,身材伟岸,长须过腹。

    郭登左侧身着文官常服的那人,应是刚刚升任都察院右都御史的沈固,此人身着锦鸡补服,表明了其二品文官的身份。

    沈固年过花甲,前来大同身负两项职责,即“总督粮储”、“参谋大同军务”。此人身为右都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