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群英风云录-第10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瑜的办法是用武力解决一切障碍,攻城略地,蓄军资,争霸天下,显然这个战略是失败的,曹操就很瞧不起周瑜。

    周瑜死之前推荐鲁肃接位,鲁肃就比周瑜聪明多了,首先鲁肃给江东政权正名,其次鲁肃联合宗室雄主刘备共抗曹操,给江东赢得了十年休生养息的时间。

    至于鲁肃经常去益州讨要南郡,都没能要回来,很多历史学家都批叛这是鲁肃战略的一个失误,在这个乱世,一个枭雄的信用怎么可以相信。

    我不这样看,在危难的时候,没有更好的计策的时候首先会想到权宜之计,两害相较选其轻,就是这个道理。

    又聊一个时辰,两人便散了,诸葛亮回到屋中,洗了把脸,褪衣而睡,第二天一早,便离开了海盐县,返回荆州。

    诸葛亮决定先去拜访好友徐庶,同时去会一会刘备。

    诸葛亮一路去,一路思索局势,刘备若是能取下这荆襄之地,困难重重,首先要几个先决条件。

    第一点:刘表的信任,刘备上位,取得荆襄士人集团的支持。

    第二:交好蔡家,蒯家等豪族,取得他们政治立场的支持,否则一切都是途劳。

    这显然是最困难的一点,蔡家掌控着荆襄的官场,蒯家掌控着经济命脉,如果不能合作,只能除掉,但是这好像是天方夜谈,如果要除去蔡帽倒是容易一些,除去蒯越就困难重重。

    刘备手上的政治资源非常有限,唯一的办法就是打破了,大家立场公开化,就可以名正言顺的用军事力量进行消灭。

    做大事,不拘小节,如果选择了刘备,与荆襄的大族就会决裂,你死我亡是一种必然。

    如果刘备想获得荆襄士人集团的支持,首先要将荆州的利益重新分配,这个前提是刘备拥有这个分配权,而刘表不死,刘备是不可能实现这种目标的。

    第三:与江东联盟势在必行,不促成联盟只有死路一条,荆襄士人集团有一半以上,都是愿意归顺朝廷。

    第四:刘备想上位,以攻代守,先拿下宛城,以宛城为战略要地,死守通往襄阳的腌喉,但是宛城有重兵,名将镇守,如果发生战争,曹操的支援很快就能到,连新野城都难以守住。

    显然诸葛亮现在的大局观还是停留在一些书呆子假设上,刘表守不住荆州,刘备帮他去守,刘表都守不住,刘备就守得住吗?

    同样的刘备也是守不住的,曹操大军兵临城下,刘琮就投降了,刘备一路狂奔投往江夏刘琦,才保住了性命。

第二百四十一章 诸葛亮访徐庶 ,入城遇陈到() 
    诸葛亮到达新野城时已是七日之后,新野城十里见方,城墙高不过一丈,城门有数卫把守,诸葛亮入城,便引起注意,一铁甲将军拦住诸葛亮。

    此铁甲将军乃是陈到,陈到问:“先生可是来访徐军师?”

    诸葛亮道:“正是。”

    陈到问:“可是诸葛孔明?”

    诸葛亮道:“正是在下。”

    陈到道:“你且随我来,我带你去军师府上。”

    诸葛亮道:“有劳。”

    陈到叫城门卫牵马一匹,自己骑上,领着诸葛亮往城中去,徐庶府入城不过一里,街上行马,走的倒是不快。

    诸葛亮问道:“不知将军如何称呼。”

    陈到答:“小人陈到,南阳人。”

    诸葛亮道:“我见将军气宇宣昂,面态沉稳,乃有大将之风,未曾听元直提起。”

    陈到答:“我乃数日前,投得刘使君,军师不知也是当然。”

    诸葛亮问:“不知陈将军,此前做何营生?”

    诸葛亮心想,自黄巾乱起,乡里各置乡保民兵,身怀武艺,又知晓兵事者为首,英雄之辈倒是不少,黄巾乱定,各有心思,大如宗贼,小如结寇,有投明主者,有附门阀者,不知这陈到将军属于哪类。

    陈到答:“我乃伊籍之侄,曾在荆南军中效力,叔父言这乱世以至,若想济世救民,便要寻得一明主投之,刘使君有英雄之志,又乃是当今皇叔,我当助他一臂之力。”

    诸葛亮与伊籍有一面之缘,诸葛亮在荆州十余载,荆州人事倒也研究得透彻,伊籍为刘表别驾,大小事务条理分明,其性情温和,刘表依为股肱。

    诸葛亮讲道:“原来是伊柏机之侄,失敬,失敬。”

    陈到和诸葛亮年纪倒是相仿,陈到却看去老上些许。

    陈到回道:“客气,你乃是军师好友,定也不凡。”

    诸葛亮道:“略有些见解,哪比得上元直。”

    陈到心想,刘备奇缺谋士,徐庶若能将此人荐于主公,倒也是份机缘,只是此人甚是年少了,不知有何才能,需相探一番才是。

    陈到道:“主公有雄才大略,先生若是不弃,可为主公谋士。”

    诸葛亮答:“此来新野,只为拜访好友,若有机缘,定要见见将军所言主公。”

    陈到笑道:“此多事之秋也,主公现正是用人之际,若先生能拜刘使君为主,辅主公共济一番大事,定能不负一身所学。”

    诸葛亮也不拒绝,叹气道:“现曹操挟天子以为正统,在官渡败袁绍,正扫荡北方,不用几载,北方一定,曹操携七州之众,数十万大军挥指南下,刘使君又有何能与之争锋?”

    陈到道:“曹操能以弱克强,皆在人谋也,先生不知?”

    诸葛亮笑而不语,陈到又道:“主公新收一人义子,乃是罗氏之后,罗氏乃是光武帝后人,我看主公乃是天命所归也。”

    诸葛亮道:“听闻刘使君,有二个义弟甚是勇猛,二弟一人便斩了袁绍大将,颜良,文丑,三弟斩杀袁术大将纪灵,更是有樊哙之勇也?”

    陈到道:“先生所言非虚也,刘使君前两日与我同床讲起,三人情同手足,二个弟弟,皆有万夫之勇,我先不信,便要试试,哪知十合都敌不过,便被挑下马,还有一人白马将军,赵子龙更是武艺精湛。”

    诸葛亮道:“你知为何刘使君与曹操对上,丝毫讨不到好处?”

    陈到言:“主公兵少粮乏,又无佐世之才相辅,如何是曹操的对手?”

    诸葛亮摇头,笑道:“我闻曹操有一谋士,名郭嘉,乃是世之奇才,每临战之时,便亲临战场,只需相战片刻,便能一眼看出敌军弱势所在,临时变阵,便能破敌。”

    陈到言:“果真有如此神武之人?”

    诸葛亮道:“刘使君兄弟三人情同手足,郭嘉只需让一上将领精骑数百,围打刘备,其兄弟二人,便会舍命相护,大军阵型一乱,则必败无遗也。”

    陈到言:“若是如先生所言,那当如何?”

    诸葛亮道:“听闻曹操有一精骑队,名虎豹骑,你可进言刘使君,叫他建一兵制,人不可多,但切记要精,从兵营选百人精兵,独立成号,若是战场之上,常护主公左右,临战之时,其二弟,三弟各领兵马杀敌,便不用担心其主公安危也。”

    注:这便是刘备白耳兵的前身。

    陈到道:“只是主公战马甚少。”

    诸葛亮道:“一半矛兵,一半刀兵每日一练,必成精锐,不输曹操虎骑卫。”

    陈到道:“此计甚好,只是不知何人为将。”

    诸葛亮道:“我观将军便可。”

    陈到道:“子龙武艺更胜于我,我如何担得此职?”

    诸葛亮道:“赵云善骑,有白马小将军之称,若是冲锋陷阵,当做刀锋,无往不利,若是做这卫队长,倒是可惜,我看你却是正好。”

    陈到道:“我自当向主公请命。”

    诸葛亮道:“此事倒也不急,我且回隆中后,写一卷兵制之事,写完之后,叫人送来,你再呈上刘使君如何?”

    陈到道:“若是主公问起,我当如何答之?”

    诸葛亮道:“你且言,此乃多年行武经验所著。”

    陈到言:“我观先生有大才,为何不现投主公,一起共济大事。”

    诸葛亮道:“此事日后再议!”

    陈到心中思索诸葛亮之法入神,两人虽行马不快,但不过一刻便至徐庶府前。

    陈到抱拳行礼,“人已送到,我且先回。”

    诸葛亮道:“有劳,陈将军。”

    陈到调转马头回返,诸葛亮下马,将马栓在府前门柱之上,开始扣门。

    三响过后,府门半开,一家丁探出头问道:“可是拜访我家老爷?”

    诸葛亮道:“烦请通报,就言诸葛孔明来访。”

    家丁道:“先生,请跟我来,老爷正在书房习书。”

    诸葛亮道:“为何不去通传一声?”

    家丁道:“老爷吩咐,若是有人求见,引入书房便可。”

    诸葛亮道:“你且在前面带路。”

    家丁将诸葛亮带到徐庶书房门前停下,叫诸葛亮门前稍待片刻,自己上前通传,家丁喊话:“老爷,来客诸葛孔明求见。”

    徐庶停下手中写字,将毛笔架在笔架上,起身开门。

    徐庶推开书房,走了出来,见是诸葛亮,心中高兴,讲道:“孔明到来,快快随我入屋。”

    诸葛亮道:“元直忙碌,多有不便,我一闲人打扰,还愿见谅。”

    徐庶道:“我可盼着你来,何来打扰一说。”

    徐庶讲完又对家丁吩咐,“你且去准备好酒,好菜,我要招待贵客。”

    家丁应是,返身下去准备酒肉,诸葛亮随徐庶入屋,徐庶关好房门,二人席炕而座,徐庶将桌上笔,砚,竹简搬到屋内一桌,又拿出一碗黄豆和一壶茶水,两只铜杯置桌。

    徐庶给诸葛亮倒了一杯茶水,叫诸葛亮饮用,诸葛亮也是口渴,也不客气,一饮而尽。

第二百四十二章 诸葛亮论天下大势,徐庶策对() 
    诸葛亮饮完茶水,放杯上桌,望向徐庶。

    徐庶也正望诸葛亮,徐庶见诸葛亮望他,讲道:“孔明可是从江东而回?”

    诸葛亮答:“正是!”

    徐庶道:“不知孔明可有收获。”

    诸葛亮道:“话以带到,只等兄长回信。”

    徐庶笑道:“可探得孙权想法?”

    诸葛亮道:“孙权立足未稳,内事问张昭,外事周瑜决,又能有何想法?”

    徐庶摇头叹道:“周瑜此人乃行霸道也,张昭此人乃是腐儒也,若孙权不决,联盟之事甚难。”

    诸葛亮点头,算是认同,刘备势单力薄,如果不能借势借力,则难以夺取荆州政权。

    现阶段的刘表如果向江东示好,就需要牺牲江夏太守黄祖,而黄祖又是名将黄香的后人,是刘表的左臂右膀,如果连自己人都信不过,要卖掉,虎视耽耽江东军阀孙权,又岂能信任。

    刘备的立场则不同,刘备只能借外力,实现谋取荆州根据地的战略目标。

    诸葛亮道:“若想联盟则不可再乎一城一地得失,刘表此人胸无大略,若是曹操大军南下,刘表其人命不久矣。”

    徐庶道:“孔明所虑极是,此事当也要考虑在内,曹操若是兵临城下,主公领兵退往樊城,与襄城相互照应,以荆州军资,钱粮守住倒也不难,只怕曹操行离间之计,后路一失,若一败则一败涂地也。”

    诸葛亮道:“元直可有后手?”

    徐庶道:“最坏打算便是曹操入襄阳,占南郡,我等领兵退守夏口,以水师守江面,将荆州水师一分为二,再寻求与江东联盟,倒也有机可寻,北方士兵多不习水战,以长博其短,不定能大败曹操。”

    诸葛亮道:“元直所略甚是,若曹操攻下樊城,襄阳,南郡,再劝降荆南四郡,生息数载,又当如何?”

    徐庶道:“曹操若想取荆南四郡,大军必会过江,荆州水师船旧将乏,孙权若是不降,定会引水师设防江面,荆南四郡孙权一直垂涎,岂会容曹操染指,荆南四郡皆会观望,若孙权与主公败,四郡自降,若曹操败这定数便是两可。”

    诸葛亮思索数息,讲道:“江夏黄祖乃是一大障碍,若想水师一分为二,必先除去此人。”

    徐庶道:“伊籍倒是有法,只是此事尚早。”

    诸葛亮道:“刘表有二子,元直以为何人为储?”

    徐庶道:“刘琦无依仗,刘表久持不决也是如此,现公子琦正在新野,刘使君自当诱导一番,公子琦便是主公最后一博之棋。”

    诸葛亮道:“何故?”

    徐庶道:“黄祖一去,伊籍便会进言,公子琦入江夏为太守,领江夏水师,关羽则会调入江夏携助领兵,其因有三,刘表必会同意。”

    诸葛亮道:“愿闻其详。”

    徐庶道:“其一保公子琦性命,其二将荆州水师一分为二以作平衡,其三公子琦可号召荆南四郡力量以图复僻,此乃为刘表设后路之计也,刘表岂会不从?”

    诸葛亮道:“刘表会立刘琮为继?”

    徐庶道:“正是,蔡帽,蒯越把持上权,又是荆襄豪族,岂是我等能憾动分毫,只可借势借力,以图曹操,则荆州之地唾水可得也。”

    诸葛亮道:“孙权虎视耽耽,这荆南四郡,又如何好得?”

    徐庶道:“孙权无非是想占这南郡与南阳,进可入西川,退可守江岸,战可击宛城,退可保荆州,荆南四郡并非孙权能取,不如让主公取之以作侧应,若与江东联盟条件便是平分荆州,主公在荆州经营十载,名望甚佳,再以公子琦名义,取荆南四郡倒是容易得多。”

    诸葛亮道:“刘表将二子分开,又各立门户,不怕曹操未至,自家先乱?”

    徐庶道:“其二子合可共抗曹操,分可各自保命,公子琦托付主公,倒也放心,主公一心汉室,又有仁义,刘表不行此策,便无计可施也。”

    诸葛亮道:“这蔡帽与黄祖不和,世人皆知,刘表又将弥衡送给黄祖,这黄祖杀了弥衡,得罪了天下的名士,只怕这命不久矣。”

    徐庶道:“黄祖也是自知,只盼曹操到来,降了便是。”

    诸葛亮道:“刘表即不想让孙权占江夏,又想舍了黄祖,公子琦继之,这倒矛盾的很。”

    徐庶道:“吴巨乃是黄祖大将,刘表许太守之位便可拢之,若江夏不失,又能将黄祖人头送给孙权,非此人不可。”

    诸葛亮道:“蔡帽与蒯越并非差手,若是二人要夺这江夏太守之位,该当如何?”

    徐庶笑道:“刘表会妥胁换其太守之位。”

    诸葛亮道:“叫二人前来相商,只道立刘琮为储,二人定也不会阻拦,刘琦入江夏为太守?”

    徐庶道:“然也。”

    诸葛亮道:“这刘表如何能堵得住天下悠悠之口?”

    徐庶道:“其一黄祖杀了弥衡,便失了其德行,其二黄祖若去,这刘表不定会大病一场,刘表不死,其二子如何能存,刘表乃是好面之人,帝室之胄,汉室宗亲,降不得,战不得,自决倒是一场好归宿。”

    诸葛亮道:“元直倒是看得透彻。”

    徐庶道:“孔明之才,并不弱于,可愿与我一起辅助刘使君?”

    诸葛亮叹道:“这荆州局势,可瞒不过一人之眼。”

    徐庶道:“何人?”

    诸葛亮道:“世之奇才,郭嘉,郭奉孝也。”

    徐庶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郭嘉之才乃是兵事,大略之策乃依因果,只需我等提前布局,定会水道渠成,若论兵事,庞统不输郭嘉,只是少了些经验,此次与老师拜寿,见上庞统,便要劝他去投周瑜,以作外援,共图大事。”

    诸葛亮道:“徐庶知郭嘉此人否?”

    徐庶道:“郭嘉乃我同乡,其人乃是戏志才所荐,郭嘉先投袁绍,后随曹操,其大略不如荀攸,治政不及你我,其才在于术,其一专为战术,其二专为心术,世之奇才少有能彼敌也。”

    诸葛亮道:“郭嘉然不知曹操心术不正?不知王莽篡汉也?”

    徐庶道:“知又如何,不知又如何?”

    诸葛亮道:“如此智慧之人,如何善终?”

    徐庶道:“那孔明之见,该当如何?”

    诸葛亮道:“我料想郭嘉将不久人世也。”

    徐庶道:“皆闻孔明识得奇门遁甲,上知天相,下知地理,观人生死一算便知,今当要一解其惑。”

    诸葛亮道:“若曹操平定北方,郭嘉定会劝曹操定了乌恒之后,再南下荆州。”

    徐庶道:“何故?”

    诸葛亮道:“其因有三,其一曹操奉天子,天子权如同虚设,郭嘉其志一兴室汉复与曹操之路,之为必有分歧,两相难择,若曹操为奸雄必能自利好活,郭嘉却每日内心煎熬,其二驱外寇乃是丰功伟绩,曹操,郭嘉之荣耀也,郭嘉其志二也,其三郭嘉便是等着刘表,刘备,孙权,韩遂,马腾,刘璋其中一人将献帝抢了过去,自己倒也活得自在。”

    徐庶道:“若是征乌恒败兵而回,又当如何?”

    诸葛亮道:“若是曹操与郭嘉皆死在乌恒,也可做个烈士英雄,史书自有留名。”

    徐庶道:“郭嘉要自决?”

    诸葛亮道:“郭嘉心术了得,定能劝得曹操北征乌恒,曹操力排众议,待定中原七州,必会远征。”

    徐庶道:“可否叫主公出兵许都迎取献帝?”

    诸葛亮道:“刘表自不会同意,何故自讨没趣?且不说这天子迎来如何善了,主公只可做刘秀,不可做王莽,这王莽只可留着曹操去做。”

    徐庶叹道:“毛阶进言奉天子以令不臣,只怕是曹操一心汉室,到头来,也不得不为自己性命着想。”

    诸葛亮道:“此乃宿命也,天道轮回,百世不爽。”

    两人不语,心头沉重,这天下若想一统,百姓安居乐业,又是何等艰难之事,政治从来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权力,富贵的路上都是堆满了白骨,手上沾满鲜血。

第二百四十三章 徐庶荐主公,刘备宴请诸葛亮() 
    两人边喝边聊,直至黄昏,诸葛亮醉意上头,徐庶便叫家丁将诸葛亮引入客房休息,自己则整衫备马去见刘备。

    次日刘备府上宴请,徐庶与诸葛亮同往,刘备又请糜芳,简雍,孙乾,关羽,刘封,五人作陪。

    酒宴早以备好,只等两人前来,诸葛亮与徐庶到府已近午时,诸葛亮首次与刘备相见,略显拘谨。

    诸葛亮身高八尺,今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