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群英风云录-第10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诸葛谨道:“孔明所虑甚是,现曹操无暇南顾,主公三征江夏皆是无功而返,以你机智与我共谋荆州如何?”

    诸葛亮摇头道:“荆州不可图也,只可作外援。”

    诸葛谨道:“何故?”

    诸葛亮道:“荆州之地士家门阀多如牛毛,各不相服,若想臣服民心与众士子之心,武力不可决也,即是拿下荆州几郡也会反叛无常,如烫火山芋,不得其利也。”

    诸葛谨道:“那该当如何?”

    诸葛亮道:“荆州之地非一雄主不可定也,其一礼贤下士,选贤用能,与荆襄士人共利共治也,方得士人武将之忠也,其二其主有仁义爱民之心,不与百姓争利,减赋税,兴水利,可得民心也。其三以刘秀之志为旗,号召天下英雄,励精图治南防曹操,外结江东,西入巴蜀,则大事可成也。”

    诸葛谨道:“孔明不看好孙权?”

    诸葛亮道:“此守基业之秋也,孙权守业尚可,外扩则难,可先图交州,南防曹操,外结荆州,待天下有变,可出兵攻汝南也,以图中原之地也。”

    诸葛谨道:“周公谨与主公常议出兵荆州之事,若能拿下江夏,以长江为线,设重兵,可拒曹操,以江夏为跳板则可入襄阳也。”

    诸葛亮道:“若孙权想要这江夏,倒也不难,只需与刘备结盟,若是刘备事成,这江夏定会拱手相让。”

    诸葛谨道:“当真?”

    诸葛亮道:“荆州乃是四战之地,孙权却攻不下,握不住,刘备乃是雄主也,当可提前谋划一番。”

    诸葛谨若有所思,数息之后,诸葛谨又道:“孔明可是想去投刘备?”

    诸葛亮道:“此行往江东,便是带话,我且还要回新野见徐元直,至于是否投刘备需待庞德公寿成之后,再做打算。”

    诸葛谨道:“你回隆中后,要常以书信来住,我明日去见主公,与主公相劝一番,若是皆依公谨之策,且易误事。”

    诸葛亮道:“有劳。”

    诸葛谨现任县长一职,太守一职则由孙氏军阀集团分了,孙贲分了一个,孙权一个,朱治一个,程普,周瑜各分了一个,程普是零陵太守,周瑜江夏太守,当时的江夏太守是黄祖,零陵郡太守是刘度。

    程普军中资历最老,身经百战,周瑜是孙策打下江东基业的首要功臣。

    太守下面便是县长,县令实权人物(大县为令,小县为长),诸葛谨,鲁肃都封了县长,这也是激励江东士人集团为孙氏军阀卖命的一种手段。

    诸葛亮虽有才能,但无名望,无资历,其叔父诸葛玄一去,诸葛亮便难入仕途,其人性格耿直,为他人幕僚则难有出头。

    诸葛亮并不像李严,可以投刘璋,马上就可以得到个实位,并不像徐庶投得刘备,马上就能和刘备的团队融合进去。

    以我们现在角度来看就是高不成,低不就,想当官,自己性格又太直,没关系,能做的职位,自己又不想干,何况鸡蛋不能放在一个蓝子里,诸葛氏家族如果两兄弟都在江东谋职,若是曹操灭了孙权,诸葛氏家族何去何从,是一个问题,或者哪天得罪孙权,诛了九族,诸葛氏家族就要绝后了。

    家族分散投资是一个家族延续和家族由衰到兴盛的一种方式。

    在一些儒士眼中,天下崩裂,天下由七个诸候割据,袁绍,袁术,刘表,吕布,公孙瓒,刘璋,曹操,这朝廷由宦官之后曹操把持朝政,让草莽之辈立堂,奉无德之人为股肱,跟王莽没有什么区别,朝纲败坏,法制缺之,唯曹操是从,这天下即使平定,曹操篡汉则不远了。

    这天下治,还需士人共治,那些武夫升堂坐得太守,州牧,窃取高位,天下又能安宁几时。

    诸葛谨道:“以孔明之才,若是能辅雄主,当物尽其用也。”

    诸葛亮道:“只闻刘备仁义,当去一观,以解我惑。”

    诸葛谨道:“曹操有佐世之才荀攸,荀彧,奇才程昱,郭嘉,纵横之才贾诩,刘晔,孔明之略怕是坚难。”

    诸葛亮道:“尊师水镜先生,庞德公与黄承彦皆有计算,定不会弱于几人,且曹操此人多疑,好色,自大,便有机可趁也。”

    诸葛谨虽不看好刘备,但也不会影响他去投资一把,读书人喜看历史,越王勾践,春秋七国,以弱胜强的例子数不胜数,聪明的人看到机会,便会投资一把,所谓万亩良田,不乎一亩,便是如此。

    曹操有这么多人才,但唯一能劝得住曹操独立专行的人也只有他的好友郭嘉,曹操这个人性格鲜明,很容易被对手找到破绽加以利用。

    后世有言鬼才不死,卧龙不出,也是有道理的,诸葛亮和刘备见过四次左右,第一次是诸葛亮去新野拜访好友徐庶,顺便去见一见徐庶称赞的主公刘备。

    诸葛亮回隆中后,刘备又去找了他三次,就有了三顾茅芦的说法,我将三顾茅芦比喻成一次完美的政治表演,为刘备赢得礼贤下士的美喻,这个我们后面再讲。

    在创业阶段,需要很多人才,老板面试人才,人才考验老板,都是一个环节,诸葛亮觉得有可为,所以出了隆中,为刘备老板打工,刘备觉得诸葛亮是一个佐世之才,会搞战略路线,执行力高,就聘为职业经理人。

    刘备怎么样才能夺取荆州作为根据地呢?

    如果刘表想守住荆州,他需要出色的军事将领和丰富的战争资源,强大的盟友作为战略同盟去打持久战,或者刘备帮住刘表守住荆襄的门户樊城,襄阳,刘表提供军资粮草支援,刘备只需要打退曹操的南征,刘备名望自然会水涨船高。

    刘表是不可能将荆州牧让给刘备的,即使让,刘备也不敢接手,刘表可以去死,然后儿子去投降,甚到是,一个儿子去投降,一个儿子托付给刘备,再寻求兴复汉室的机会。

    刘表是病死的,还是自己上吊的我们没办法知道,但是荆襄士家门阀,豪门旺族对刘表失去了信心和耐心是肯定的,他们开始另僻他径,来一场政治赌博的大网已经慢慢铺开。

第二百三十九章 徐庶投曹,计中计() 
    如果从刘备的角度出发,想得到荆州这块地盘作为根据地,首先要联合荆襄士家门阀,豪门旺族的力量。

    士家门阀需要期许才会投怀送抱,刘备的竞争对手是曹操,并不是孙权,刘备的优势是他的身份,他的个人魅力,他有兴复汉室的志向,他有仁义爱民的美德,甚至少数的士丈夫希望刘备能成为光武帝刘秀第二。

    曹操的优势也很明显,他拥有正统的名义,有一张看似正义的旗帜,曹操灭袁术,克袁绍,一时名望如日中天,南指荆州统一天下指日可待。

    孙权则没有什么优势,孙坚历长沙太守之时,旧部兵马被孙坚带去打董卓了,孙坚是曲阿人,江东吴郡本土军阀势力,孙坚的旧部如朱治,孙贲,吴景,程普,黄盖,韩当,祖茂,这些都是江东人,孙权继承了江东的人和与地利,对于荆州的争锋是非常被动的,与其如此,不如将荆州暂让刘备。

    我们总结一下,曹操占天时,人和,刘备占地利与人和,孙权一样没有。

    孙,刘联盟共抗曹操就变成了一种共识。

    徐庶投曹操历史上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徐庶在南阳打败了曹仁的先锋部队,曹操开了个军事会议,讨论刘备怎么一下子变强了,得到的结论是荆州庶族奇士徐庶投效了刘备。

    曹操没听说过这个人,就询问众谋士。

    程昱刚好知道一些,回曹操道:徐庶是颖川人,与郭嘉,荀彧是同乡,因为年轻时杀了恶霸,逃难荆州,拜司马徽为师,习得数载,出山辅佐刘备。

    曹操道:天下我有,奇士不可少,有没人办法把这个人才挖过来。

    曹操这种事常干,遇到人才都要抢过来为自己效力,不来的就用各种办法逼你来做官,曾经有个名士不愿来,逃到山里去,曹操叫人放火烧山,才逼出来做官。

    程昱说徐庶有个老母还在颖川,咋们把他接过来,再伪造她母亲的字迹把徐庶诓过来,徐庶这个人很孝顺,肯定会来投。

    曹操的想法很简单,金钱,美女,兴复汉室,封侯列将,我有大家有。

    你现在固执,跟着我干,时间久了,就不固执了,人活着不都为了这些吗?

    反而那些强调尊言的,强调宽容的,强调道德的,没有一个活得好的,反而容易得抑郁症,或者心疾,脑疾等等。

    曹操心志强大,至少他活过六十多岁,曹丕死得早,曹睿死得早,也是有这点原因的?

    曹操非常的聪明,多疑,好杀,郭嘉,荀彧,荀攸历史上都是得病死的,不禁要问,这些天才都为什么短命?

    名医有华佗,张仲景,比现在医学水平估计也差不到哪里,不过抑郁症,心疾病就不好治,在那个时候,很多名士,高官容易患这种病,特别是政治高压的一种环境下。

    董承密诏里有一段,一个太医要谋害曹操,药端到曹操床边,曹操不肯喝,太医强行去灌,曹操跳起,一剑就捅死了太医。

    曹操如果不是这种性格,可能早死八百回了,玩政治的境界是想你死人都有手段,曹丕,曹睿早死,智慧和曹操还是差远了。

    讲仁义道德,讲宽厚尊重的,没有几个好下场,特别是在人人算计的政治环境下,不知道有多少人盼着曹,曹操见到这种苗头就会先下手为强,司马家族多牛,曹操在世的时候乖的跟条狗似的。

    五大谋士,唯贾诩善终,为什么?

    贾诩不结世友,不参与任何的具有政治色彩的宴请,话都不多说几句,曹操曾问他,我该立曹丕还是曹植为继承人?

    贾诩不明说,贾诩说我给你打个比喻,公不见刘景升与袁本初否?

    虽不明说,但是在间接的劝阻曹操,以大局为重,现在天下都没有平定,你有什么资格说立谁为继承人,你代表的只是一个利益集团,并不是你姓曹的天下。

    非常的客观,不考虑谁更适合当继承人,只需要考虑,你行错一步曹家就万劫不复,跟刘表,袁绍一样的结果。

    再说徐庶的第二个版本。

    徐庶把他母亲接到了新野,曹操大军攻来,刘备火烧了新野,刘备带着新野二十万百姓向樊城去,徐庶的家眷和老母被曹操俘获了,曹操写了一封劝降信,要徐庶为他工作,徐庶为了尽孝,就投了曹操。

    投了曹操后,终身不献一计,也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典故,身在曹营,心在汉。

    第一个版本是在三国演义里的,这个应该不是什么正版的历史,漏洞很多,徐庶如果投一个主公,他首先是让刘备对他放心用,就会将家人接到新野来。

    第二个版本显然靠谱一些,刘备跑路的时候老婆,孩子经常跑丢,徐庶的家人被曹操俘虏了这很正常。

    那我们回头想,曹操真的需要徐庶吗?

    曹操有非常多的人才,一个徐庶至于让他如此执着吗?他可以放了关羽,因为关羽是死忠刘备的,徐庶也是死忠,他也可以放了,也可以杀了。

    对于刘备来说一个顶级谋士要比一个大将要重要得多,徐庶对曹操的威胁性非常大,这个人可能是刘备与荆襄士人集团的一根纽带,如果能请到自己的阵营来是非常有利的。

    我们猜测第三种可能,刘备要在荆州打败曹操,首先是让孙权感到曹操的威胁,刘备与江东联盟才能最大获利。

    要让曹操决定攻打江东,需要一个在曹操阵营里说得上话的人,我们知道苏秦是挂了六国的丞相印,那徐庶也可能是去曹营做卧底的,曹操多疑,也非常自大,徐庶军事能力比不比得上郭嘉不好说,但是徐庶肯定研究了曹操很久,知道怎么样才能挑起曹操的自大和狂妄这个是肯定的。

    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有时候曹操下了决定,如果众谋士都反对,他也会取消这次军事行动,如果有一个奇士赞同,曹操会力排众议,博一把,徐庶入曹营就担当了这个角色。

    曹操征乌恒就是力排众议打的大胜仗,一次性解决了后顾之忧,同时也给曹操的名望提升了一个级别,平定外寇算是丰功伟绩的一类功绩。

    曹操的阵营之中,会有很多谋士反对,对江东的发起战争,反对最激烈的是贾诩。

    如果曹操不发动对江东的战争,在荆州收拾刘备,发展荆州数载,稳定地方政权,江东不用数载就可以不战而降。

    曹操发动对江东大战前提,首先是需要一个人荆襄的奇士的推动,这个人可能就是徐庶,他进入到曹营的任务就是教唆曹操攻打江东孙权,至于徐庶怎么干的,如果写成谍战非常好看,我们在后面会带过一些类似的猜测,我们不以阴谋论去看待,在顶级谋略中,无间道这种情况是存在的,我们也是类似写三国演义,只求好看,真实的历史只有当事人知道。

    有时候,你会发现很多巧合,如果说是人谋,那这种智慧则是非常可怕的,往往以小博大,正是能控制人心,知已知彼,循循善诱的结果。

    首先知性,其次便是连环计,我们现在看电视剧里的人物,感觉非常的古板,肤浅,如果你发现他们一生的时间都在研究对手,政治,权力,我想你就不会这样看了。

    如果真如演义和正史里讲的,因为曹操捉住了徐庶之母,要挟徐庶来投,徐庶尽可在许都安身,自己在府种菜养花,不为曹操献计,不是正合徐庶心志吗?显然一套设计好的连环计。

第二百四十章 周瑜的苦恼,诸葛亮的人谋() 
    如果将徐庶和诸葛亮比成历史人物,诸葛亮可比萧何,徐庶可比张良,一个精于后勤工作,一个精于战略,而这个精于战略的人最终去了曹营。

    而另一个军事天才,庞统则可比半个韩信,他则帮助刘备成功入主益州。

    我们现在人叫作偶像,当时肯定也有这种文化,大家都精于一长,向这个专业发展,做到这个专业的no1

    数千万人产生几十个天才人物,一点不过份,只是看怎么用。

    虽然写作的人不是天才,但是如果充分的发挥想象力,可以用客观的角度去挖开冰山一角。

    接上面诸葛亮与诸葛谨聊天,议事。

    诸葛亮此行目地,是想试探一下江东的态度和战略规划,未来几年的走向和路线方针。

    诸葛亮道:“曹操大败袁绍,不用数载,便会拥七州之众,南下荆州,江东可有应对?”

    诸葛谨道:“大都督周公谨,志在荆州,每年出兵攻打江夏,若是能打下江夏,布防江岸一线,江东若安,便兵分两路,一路定交州,一路入西川。”

    诸葛亮摇头,“周公谨领大军以攻数载,皆是无功,长久下去也非良策。”

    诸葛谨道:“那该如何?”

    诸葛亮道:“遣使去见刘表,道明其中要害,若是时机一到,刘表定会卖了黄祖。”

    诸葛谨道:“此话怎讲?”

    诸葛亮道:“曹操南征荆州,刘表依仗不过黄祖与蔡帽,刘表自持不是曹操对手,刘表有两子,若最坏打算便是一子从刘备,一子从蔡帽,黄祖不是依托之人。”

    诸葛谨若有所悟,数息之后,叹了口气,“可否与主公言道?”

    诸葛亮道:“我与兄长无隙便如此相叙,若与孙权讲,也只能叫他遣使入荆州见刘表,只与刘表道,孙权只要黄祖人头,便与荆州联盟共抗曹操即可,刘表定会愤怒相驱,黄祖与刘表必会相疑,若是曹军南下,刘表必会卖了黄祖,江夏险塞几处定会唾手可得,黄祖人头唾手可得也。”

    诸葛谨道:“如此甚善。”

    诸葛亮叹道:“只怕周公谨会有阻挠。”

    周瑜能投降吗?显然是很难的,僻如张昭,张纮,鲁肃能投得曹操,周瑜却投不得,周瑜是江东基业创始人孙策的连襟,也是江东政权的守卫者,孙权不能投,周瑜有何脸面去投,忠臣不待二主,若是跟孙氏军阀这么铁关系的人都去投了曹操,去了曹操那里是没地方摆。

    越高位置的人反而越不能投敌,主公给职权,给你这么多的好处,你背信弃主,投降敌军,一辈子都有人戳你骨头的,孙权不投降,周瑜是不能投降的,孙权如果决定主战,周瑜是要扛起这个誓死守卫江东的重担。

    战争的胜负经常是五五之数,但是优势一方的支持力往往是很多的,包括弱方内部的反对声音,反叛等等。

    当然如果作为主公的孙权决定投降,那么周瑜跟着投降也无可厚非,只要放下身段,干个县令是不成问题的,说不定还可以进入曹操的权力中心,如果孙权决定主战,那么周瑜得想方设法要替孙权死守这江东基业,这就是作为一个江东大都督周瑜的使命,没有选择。

    周瑜没有能打下江夏,不过最后活捉了黄祖,拿下了樊口,火烧赤壁大败曹操后,用一年时间打败南郡的曹仁,曹操用离间计封周瑜为南郡太守。

    孙权与刘备结亲,周瑜失势,在准备入西川的前夜暴毙,孙权将南郡让给刘备,刘备拥荆州五郡,一时实力大涨,此为后话。

    周瑜攻打南郡,中箭受伤,取南郡后,曹操离间,周瑜自感功盖主,主臣相疑,便回江东养伤,孙权招周瑜相商让南郡之事,周瑜劝进孙权不可养虎为患,主张领兵入西川,孙权同意,事夜周瑜招庞统来议入西川之事,相商数个时辰,夜半庞统返府,周瑜暴毙,时值36岁,是否乃是蜜月阴谋,连环计中一环,我们后章再讲。

    我们不禁要问周瑜的政治蓝图是什么?

    第一点:攻打江夏,以江夏为跳板打通进入荆州通路,让荆州和扬州连成一块整体根据地,进可攻退可守。

    第二点:入益州,以争天下。

    第三点:二路齐出,入主中原。

    周瑜心里很清楚,江东是地方政权,是地方军阀,与挟天子的曹操是没办法抗衡的,与宗室刘备兴复汉室的政治宣传口号相比也是没有底气的,江东的口号,清君侧,灭曹贼,献迎帝,当然江东还有一个口号:我们是汉臣。

    周瑜的办法是用武力解决一切障碍,攻城略地,蓄军资,争霸天下,显然这个战略是失败的,曹操就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