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混在1275-第6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弟兄们,再加把劲,打垮了鞑子,某请你们吃酒。”

    “好嘞。”

    船上的船工和甲士全都笑嘻嘻地答道,再也没有了即将与鞑子交战的紧张。

    两军相距很快就到了三百步以内,在这个距离上,又是一个阳光明媚的白日,人的视野会大上不少,站在座船上的张弘范已经能清楚地看清宋人的旗号了,当中那艘迎面而来的大船主桅上,飘扬着一面硕大的帅旗,正是他们之前苦苦追寻的老对手。

    让他注意的是,大旗下方,似乎还绑着一个人。

    “九爷,不好了。”

    “什么不好?”听到手下的叫喊,张弘范不满地瞪了他一眼。

    “十爷。。。。。。。十爷在那上面。”

    张弘范猛然转过头,死死盯着远处的宋人大船,很快,随着距离的接近,绑在主桅上的那个人影越来越清晰,可不就是他的兄弟,不久之前才立下大功的张弘正。

    他的手脚在一时间变得冰凉,前锋两百条战船不但全完了,就连主将也被宋人活捉,活捉!张氏为元人征战数十年,有战死的,投敌的,可战场上被捉拿的,还是头一遭。

    他不由地伸手握住了刀柄,不知道是想隔空劈断绳索还是一刀将这个耻辱的事实斩掉,就在这时,突然发现,绑在桅杆上的兄弟,向他连连摇头,眼神中透着焦急,似乎在提醒自己,马上到来的巨大凶险。

    几十年兄弟了,一个眼神就能明白,张弘范如何不知道,单论水性,弟弟还在他之上,居然会失手被擒,说明宋人一定有什么难以明白的事物,募得他突然想起建康城下的那一夜,弟弟是让他赶紧撤!

    “打旗号,全军回转。”如同一直相互信赖的那样,这一次,张弘范依然选择了相信。

    然而他的指令,让手下面面相觑,两军相距不过三百步,全都在全力相向,这个时候回转,岂不是将破绽卖与了对方。

    “你想违令吗。”张弘范拔出长刀,架在他的颈上,大吼一声:“快发旗号!”

    手下不敢争辩,赶紧去打旗号,张弘范左右扫了一眼,一迭声传下令去。

    “转舵,拉帆,斜向五指。”

    随着他的声音,全船的人立刻忙碌起来,行驶中突然间转向,并不是一个轻易的动作,涉及了十分复杂的动作,首先就是三面主帆的迎向面,要将它们一一拉向相反的方向,这个时候再来调整舵轮,才会取得较好的效果,当然也不可能一下子就调过头,只能转一个圈子,先向斜上方再重复同样的动作,一点点地改变。

    不得不说,他的这条船堪称元人水军精锐,在如此紧急的情况下,也没有丝毫慌乱,所有的人都在自己的位置上,干着自己的事,哪怕宋军已经近在咫尺了。

    鞑子突然间的动作,同样让宋军不解,早被双筒望远镜看得清清楚楚地洪福,诧异地问了一句。

    “他们想干什么?”

    “老洪,他们想跑。”刘师勇一眼看出了问题,指指桅杆上的人说道。

    “这老小子,嘴都堵上了,还能传信,早知道不弄这一遭了。”

    洪福悔恨不已,刘师勇却没有多少沮丧之意,方才对付二百条船,他们就用去了不少的手雷,这里可有六百多条,哪怕按之前的打法,最后也得打光了去拼命,拼命他并不怕,但是却不想死伤太过,因为,对面还有二十万人的大营要闯呢,鞑子水军主动撤离,就意味着伤亡能减到最小。

    因为接下来,将是追击战,胜利已经毫无悬念了。

    “老洪,放出快船吧,拿下多少是多少。”

    洪福不敢耽搁,马上传下指令,那些拖在大船后头的快船被一一放下,载着小股的步卒,就像一张大网,朝着转向中的鞑子船队冲过去。

    三百步的距离,在张弘范的座船刚刚打横过来时,宋人的船队就冲到了,他终于亲眼看到,那些宋人是如何将前部二百多条战船,一一扫灭的,隔着十多步远,便是一阵扑天盖地的手雷雨,那些冒着青烟的小锤锤滚得甲板上到处都是,紧接着便是一阵接一阵的爆炸声,无论身上穿了多少重铁甲,都会被撕得粉碎,在自家座船受到第一次袭击时,他就明白,无论做什么都已经无力回天。

    “九爷,走吧,挡不住了!”

    张弘范半推半就地被手下拉着,跳下系在后头的小舟,一刀斩断缆绳,借着大船的遮挡,迅速地向外划去,划过不过百步远,就听到了宋人的欢呼声,自己引以为傲的旗帜,落入了敌人之手。

    整个大江上炸声隆隆,硝烟弥漫,张家子弟还在各自为战,拼命地抵挡着无孔不入的宋人快船,他这个主帅却临阵脱逃了,一时间张弘范恨不能横刀自刎,可是一想到被绑在主桅上兄弟的那双眼睛,便知道自己不能死,只能活下去,将这里发生的一切,报与大汗知晓,宋人已经将震天雷小型化,配备到了每一个军士的手中。

    在他看来,这个消息,比自家子弟全数拼光还要值钱,可是没想到,好不容易上了岸,试图联系常州大营驻军时,主帅阿刺罕却告诉了一个让他哭笑不得的消息,这个所谓的发现,早在十天前就被他们报上了大汗处,此刻,元人火器院正在加紧研制,以便对付宋人的新战术。

    “如此重要的消息,近在咫尺,为何不早些报与某家的营中?”

    阿刺罕淡淡地看了这个大汗跟前的红人一眼。

    “本帅只有权向大汗回报,你部应否知晓,全由大汗定夺,有什么不满之处,回去同大汗哭诉吧。”

    张弘范话一出口就明白自己犯了忌讳,赶紧恭身答道。

    “末将失礼了,请大帅宽肴。”

    “张将军,你部损失殆尽,令弟也失陷敌手,心中激奋难当,本帅都明白,些许言语上的疏失,本帅不计较,下去歇息吧。”

    张弘范低头谢过,一瘸一拐地走出大帐,阿刺罕看着他的背影,突然想到了什么,就在这时,一骑飞驰而至,马上的骑士跪在他的面前,抱拳回道。

    “左营刘万户来报,宋人城中有异动,似乎是朝着咱们来的。”

    阿刺罕心中一跳,宋人的水军突然从扬州顺江而下,停在了对面的孤山一带,绝不可能是为了眼睁睁地看着,一定就是为了城中的守军而来。

    他们要突围!

第十八章 常州(十八)() 
    武德将军、女真高丽都总管、上万户刘国杰所领的左营,恰恰位于常州城通往大江的方向上,在他的麾下,约有三万之众,全军形成一个弧形的营垒,牢牢锁住这条要道的出入口。

    为了防止宋人偷营,在前方一里的范围内,全部进行了精心的布置,靠着营门的方向上,首先是一条两步宽、近一步深的濠沟,里面插满了尖利的倒刺。

    濠沟前方是一排排的拒马和鹿角,这些原本是宋人用来对付元人骑兵冲击的事物,被他反过来用于对付宋人,可就算这样,也并没有令他放心,在这些拒马的前方,横七竖八地挖了许多陷阱,数量多得到最后连营中的元人自己也分不清,究竟哪里才是安全可以落脚之地了。

    这样如临大敌,并不是他真得认为宋人会跑出城去,做为攻城的主力,他曾经数次登上城墙,城里的守军是个什么情形,在这支大军中,要说谁有发言权,那是非刘国杰莫属,宋人已经连女子都送上城头了,哪里还有什么生力军?

    因此,他们防备的,是如建康城下那般,突如其来的炮火。

    离城整整三里开外,是他们的无奈之举,因为再大,二十万人就围不过来了。

    离着上回被手雷打退已经过去了十多天,这些天,他们除了堆起重重的防御,剰下的,就是到处征集百姓,江东路、两浙,阿刺罕的打算很简单,让这些宋人的百姓打头阵,看看守军会不会向他们投出手雷,如果宋人真得那样做,多少也能消耗掉一些。

    当然了,这需要时间,好在大汗听闻之后,并没有雷霆震怒,而是选择了他的法子,阿刺罕知道,自己这一次,只能成功,再一次失败的后果,是他无法承受的。

    二十万大军枕戈待旦,消耗得不光是粮食,还有士气,围城战,最怕的就是无所事事,因为很难始终如一保持警惕,为此刘国杰丝毫不敢懈怠,每天都会亲力亲为地巡视,于是最先发现,宋人有异动的便是他。

    常州城的主街,从城门口一直到位于城中的州衙,全都站满了人,城中近五万军民,扶老携幼,背着简单的包裹,牵着仅有的骡马,将那些走不了路的伤者放上去,在这些老弱的两旁,全付具装的军士,不分男女,执着防暴盾,身穿红色马甲,戴着头盔,从装束到气势,全都像极了后世的一个牛b职业。

    城管。

    刘禹在众人的簇拥下走上临时搭起的高台,拿起一个大喇叭,朝下头看了一眼,眼前所见的一切,让他十分满意,带着这支为数数万的城管大军,他有信心,去征服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地方。

    因为,城管是无敌的。

    “城管们!”

    刘禹一开口,就遇上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尴尬,好在没有人听得懂,让他轻易地混了过去。

    “乡亲们,弟兄们!准备好了吗?”

    “时刻准备着!”好吧,那是少年先锋队。

    “好了!”

    虽然答得有些乱,不过气势很足,他点点头,继续问道。

    “准备干什么呀!”

    短暂地沉默之后,一个带着蜀音的话语粗声粗气地响起,引得众人一片哄笑。

    “干鞑子呗!”

    “说得好,今天,本帅,就是要带着你们,去干死鞑子!”

    “干死鞑子!”

    “干死鞑子!”

    一双双手臂高举着任何事物挥舞起来,欢呼声响彻了城池的上空,就连姚訔、陈炤这等文士,此时也毫不在意他话语中的粗俗,因为没有什么言语,比这样直白的语言,更能引起百姓的共鸣了,这也算是他们在将近八个月的围城战中,学到的东西吧。

    等到欢呼声稍停,刘禹从台子上跳下来,一把将罩在台子上的黑布扯掉,露出一辆浑身花花绿绿、有着好些大轮子的铁车子。

    他对都统王安节说道:“我需要八名弩手,最好身材矮小一些的。”

    “你们,你,还有你,出列,听侯抚帅吩咐。”

    王安节好不容易才将视线从那辆奇怪的车子上收回来,直接从自己的手下中点出八个人。

    刘禹打开后车门,里面是两排运兵座,每个座位都有对应的射击孔。

    “你们只能使用弩箭,有多少射多少,能打光,就是功劳一件。”

    被选出来的八名军士先是疑惑地看了一眼,紧接着都高兴起来,因为那就意味着,他们将在抚帅的直接带领下,进入这辆一看就神奇无比的车辆中,用自己最擅长的方式杀敌。

    他们一一登上战车,摸着那厚实的铁门和皮质的坐椅,人人兴奋地摩拳擦掌,刘禹简单地教了他们应该如何在车厢里发射弩箭,也就一句话的事,结果这些家伙直接跪在地上,因为只有那样,才能刚好将箭头对准射击孔。

    “咣”得一声。

    刘禹将车门拉上,返身对姚訔、陈炤、王安节等人说道。

    “本官在前头开路,你们带着人,一定要跟上,鞑子的混乱最多不超过一刻,合围就会到来,他们一定会出动骑兵,你们记得通知某,不要恋战,跑出去就是胜利,尽量不要让一个百姓掉队,遇敌的时候,手雷招呼,逼退就成,千万不要追击,这一点要让每一个弟兄记在心里,鞑子还有很多,以后有的是机会打他们。”

    “下官等遵命。”

    到了这个地步,无论刘禹是不是他们的上官,姚訔等人都是心悦诚服,这十多天,他运来了装备、药品还有食物,让百姓武装起来,打消他们的恐惧,让伤者有药可医,救下许多条性命,这些实实在在的作为,要比什么官凭印信都要来得真实可信,也打消了他们最后一丝疑虑。

    刘禹跳上车头,打开圆盖,挥舞着手上的短皮帽子,大声呼喊。

    “出发!”

    他跳下驾驶位,扣上皮帽子,嘴里哼着一首歌,猛地踩下油门。

    “向前进,向前进,战士的责任重,妇女的冤仇深,古有花木兰,替父去从军,今有娘子军,扛枪为人民。”

    在他歪七扭八的歌声中,自重十五吨左右的92式步兵战车,发出一阵颤抖,缓缓地发动,沿着常州军民们让开的道路,朝着城门的方向驶去。

    在它的身后,五万军民排成三人式的纵队,紧紧地跟在后头,队伍的最后,是负责断后的王安节所部

    这个时辰,天色渐晚,日头未落,正是晚餐时分,刘禹选择这个点行动,一是鞑子正在生火做饭,大营里饮烟阵阵,是敌人一天里头,防备最松懈的时候。

    二是他要让鞑子清楚地看到,宋军拥有什么样的钢铁怪兽,然后在紧接而来的黑夜当中,将这种恐惧无限放大,从而造成更大的混乱。

    同时,也是让后面的军民看清楚,进一步增强他们的信心。

    当然,更主要的是出其不意。

    差点没写完,晚点补上。

    “本官在前头开路,你们带着人,一定要跟上,鞑子的混乱最多不超过一刻,合围就会到来,他们一定会出动骑兵,你们记得通知某,不要恋战,跑出去就是胜利,尽量不要让一个百姓掉队,遇敌的时候,手雷招呼,逼退就成,千万不要追击,这一点要让每一个弟兄记在心里,鞑子还有很多,以后有的是机会打他们。”

    “下官等遵命。”

    到了这个地步,无论刘禹是不是他们的上官,姚訔等人都是心悦诚服,这十多天,他运来了装备、药品还有食物,让百姓武装起来,打消他们的恐惧,让伤者有药可医,救下许多条性命,这些实实在在的作为,要比什么官凭印信都要来得真实可信,也打消了他们最后一丝疑虑。

    刘禹跳上车头,打开圆盖,挥舞着手上的短皮帽子,大声呼喊。

    “出发!”

    他跳下驾驶位,扣上皮帽子,嘴里哼着一首歌,猛地踩下油门。

    “向前进,向前进,战士的责任重,妇女的冤仇深,古有花木兰,替父去从军,今有娘子军,扛枪为人民。”

    在他歪七扭八的歌声中,自重十五吨左右的92式步兵战车,发出一阵颤抖,缓缓地发动,沿着常州军民们让开的道路,朝着城门的方向驶去。

    在它的身后,五万军民排成三人式的纵队,紧紧地跟在后头,队伍的最后,是负责断后的王安节所部

    这个时辰,天色渐晚,日头未落,正是晚餐时分,刘禹选择这个点行动,一是鞑子正在生火做饭,大营里饮烟阵阵,是敌人一天里头,防备最松懈的时候。

    二是他要让鞑子清楚地看到,宋军拥有什么样的钢铁怪兽,然后在紧接而来的黑夜当中,将这种恐惧无限放大,从而造成更大的混乱。

    同时,也是让后面的军民看清楚,进一步增强他们的信心。

    当然,更主要的是出其不意。

    同时,也是让后面的军民看清楚,进一步增强他们的信心。

    当然,更主要

第十九章 常州(十九)() 
    “咚!”

    战车一歪,刘禹马上明白,一定是遇上陷阱了,他大力地踩下油门,车子发出一阵低低的刨哮,从那个不大的深坑上踏过去。

    “周围有陷阱,注意填埋。”

    他在对讲机里提醒了一句,跟在后头的几名军士马上从背后取下一柄军用铲,呼呼刨起周围的泥土,几下就将那个已经现了形的深坑连同里面的尖刺,给填得结结实实,末了还在上头使劲地踩踩,前后用时不到半分钟。

    他的话,同时也给队伍提了个醒,敌人的大营不远了,所有的人全都打起了精神,那些坐在车子上的妇人,抱紧自己的孩子,生怕发出什么声响。

    其实没有什么用处,因为战车发出的声音,如果还没有惊动鞑子,那只能说明,他们遇上了假的元人大军。

    刘禹驾驶着战车,就这么深一下浅一下在陷阱区里行进着,这种陷阱的主要针对的是人或是马匹,因此就不可能太大,92式步战车的轮宽,基本上可以保证不会陷进去,当然了就算真得陷进去,大不了后退,那种削尖的木刺,还不足以对高密度防弹轮胎产生什么伤害。

    这也是为什么他会选择天还没黑的情况下就发动突围战的原因,黑夜会将人的恐惧放大,一旦鞑子的骑兵合围,后面的百姓未必会维持住稳定的队形,到时候肯定会乱跑,慌不择路之下,这些陷阱就会成为可怕的利器。

    缘着他趟出来的一条大路,军民们很快就通过近一里长的陷阱区,前面是一排排的拒马、栅栏、以及高高矗立的哨楼,鞑子的大营已经清晰地出现在眼前。

    随着一阵“咔擦咔擦”的破裂声,大营后的刘国杰眼睁睁地看着,那些粗大的木枝制成的拒马和鹿角,被那个庞然大物毫不废力地推开,或是碾成碎片,现在挡在前面的,只有一道濠沟,他不信,这么宽这么深的濠沟,还能轻易越过来。

    “火箭!”

    就在战车即将抵达濠沟前的一刻,他断然下令。

    身后的高丽弓箭手,马上举起手中的木弓,将浸了火油的箭头在火把上点燃,以一个斜角射向天空,霎时间,星星点点的红光布满了大营的上空,从车窗里看到的刘禹,马上打开了位于车头的火控系统,激光测距仪的数据不断地显示在屏幕上,12。7毫米机枪供弹完毕,等待他的发射。

    第一次实战,刘禹只顾着开车,一时间忘了车上的武器系统,而敌人的攻击行为,给他提了个醒,恰好他的车子驶近了那条明显的濠沟,慢慢地停在了沟边。

    正在这时,扑天盖地的火箭从天而降,所有在攻击范围内的军士,全都举起了防暴盾,到处响起了“叮叮铛铛”的撞击声。

    “噗”得一声,面前黑黝黝的濠沟中,突然冒出了大股火光,朝着两边飞快地漫延开去,形成一道高高的火墙,将他们与鞑子的大营阻隔在两边。

    鞑子竟然在里面洒满了火油,这得浪费多少燃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