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混在1275-第5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眼下,阿里海牙有两个选择,一是南下直入安南,以求得粮草和补给,二是走邕州,去云南,不过这一条路不好走。”

    “不,还有一条,跨过钦州、廉州、雷州,攻入广东。”对于金明的看法,刘禹还有补充:“不过后两条路目前都走不通,他根本没有选择,因为。”

    刘禹抬起头,看着天色说道:“雨季要来了。”

第九十七章 方向() 
雨季是作战的天敌,特别是在热带雨林中,后世就连武装到牙齿的法国人和美国人都没能讨得了好,在这个时空,有一个让人听着就色变的名词,考验着每一个统帅的决心。。。。。。瘴热。

    就算没有丛林,大雨也是一个无法忽略的负面因素,它会使这个时代的道路泥淀难行,骑兵失去威力,坐骑变成负担,会使露天的步卒感染疾病,影响全军的士气,因此,对于刘禹所说的理由,金明和姜才两个老军头,都是心知肚明。

    而逼着阿里海牙转而南下中南半岛,正是刘禹的目地之一,安南是个桀骜不违的小国,就算大宋了,他也没有服从过元人的统治,一如后世的那只猴子,有了元人的捣局,将来插手此地就有了明正言顺的理由,更的是,会为他的新军争取到一个训练和成长的时间。

    “元人来了多少?”

    “骑兵三万,两万蒙古骑,一万汉军骑,汉军步卒十万,新附军两万,民夫约五万,都是荆湖百姓。”姜才面带无奈地说道:“这批民夫运的全是军粮,原本某打算寻机劫下,可他们这一路始终都有过万骑兵的保护,完全找不到下手的空隙。”

    “无妨,二十万人的吃嚼,就凭五万人能供应多久?”刘禹并意:“阿里海牙这是倾巢而出啊,看来他的胃口不小,咱们这个小小的琼岛,不过是盘开胃菜而已。”

    他的玩笑没有得到回应,金明和姜才都是一脸的凝重,对方的军力数目太大了,大到难以下嘴,楚州一战,李庭芝集结了十五万人马,百般算计之下,才堪堪战胜了八万元人,那还只是一只偏师,他们这里有什么?十万入伍不到三个月的新兵,去硬撼一支连下荆湖两路、所向披靡的经制之师?任是谁都不敢这么做。

    “帝国_主义都是纸老虎,没什么可怕的。”面对二者的疑虑,刘禹再一次祭出了他的大杀器,强大而自信的笑容:“不要忘了,他们的敌人,可远不只我们,其实本官现在考虑的,并不是如何消失他们,而是如何才能利用好他们。”

    “元人的胃口很大,他们所要征服的也不光一个大宋,这个民族正处于上升期,只有连续不断的挫折,才会让他们有所收敛,我倒是希望,阿里海牙能不负他史上的盛名,给咱们带来一个惊喜。”

    这些云里雾里、似是而非的话,金明二人不只听过一回,那些奇奇怪怪的名词,也早已经见怪不怪了,经过这么久的共事,两人都很清楚这位年轻抚帅的长处,那就是战略,对于大势的判断,他很少会出错,用后世一句通俗的话来说,就是经常能下出一盘很大的棋,而在谜底揭晓之前,很难看出其中究竟有多少手段。

    而每当刘禹露出这样的笑容时,就会有一个敌人要倒霉,上上次是伯颜,上次是唆都,这一次会是阿里海牙吗?两人相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神里看出了一丝震惊,或者这一回他们的目标,并不只是元人。

    “你打算怎么做?”金明不喜欢弯弯绕,也不喜欢去东猜西猜某人的成就感降低了不少。

    “目前有一件很紧要的事情,你要带着这里的人去做。”

    刘禹的话让他陡然一惊,这就要出兵了么,金明没有说话,只是用眼睛紧紧盯着,示意他说下去。

    “英烈祠那一带的工程已经快要收尾了,还有些柱子、石墙什么的要装,当中的甬道要铺设,两旁再栽上些树木,某准备将那里的工匠和作工者都调出来另作他用,余下的事情你带人去做吧,给你留下几个老师傅,该怎么做,他们会指点,这里的每个人都要去。”

    听到他最后强调的那一句,金明一愣:“是要开祠了吗?”

    “嗯。”刘禹点点头:“有些尸骨残缺难认,一一辩别出来费了不少劲,如今他们的亲人都已经来到了琼州,大部分都分了房入住,也该让他们入土为安,享受人间香火了。”

    这件事姜才很早就知道了,横山一战,除去守城的雄略前军三千余众、民夫两千多被安葬于横山城下的陵园,虎贲各军的近万名战死者,全都被火化后运到了琼州,他们迟迟没有下葬,就是这个祠堂的建成,这其中也有他所领的前军中的弟兄,可他心里所想的,却是另一个人。

    “老姜。”刘禹拿了包烟出来,分别递给他们二人,并且亲手帮姜才点着:“对不起,宁哥儿的人没有找到,尸。。。。。。身也不知所踪,某已命他们打探,只怕还要再等些日子。”

    姜才拿着烟的手猛地抖了一下,声音也变得低沉了许多:“他。。。。。。可算死得其所么?”

    “自然,没有他们的拼命,京东各路一早就不保了,如今元人的大军,还没有赶到大都,这全都是宁哥儿他们的功劳。”

    “那。。。。。。就让他也入祠吧,营中某那里还有一套他穿过的衣甲,等过些日子,开祠的时候,着人送来,寻个地儿埋了,也算是入土为安。”

    刘禹和金明看着这个强抑着内心悲痛的父亲,心里都有些不是滋味,从传来的消息看,生还的可能性已经愈加渺茫,在海水里泡了那么久,结果如何可想而知,又或是早已葬身鱼腹,但凡有一点希望,他们都不愿意放弃,可是这话没有哪个说得出口。

    “老金,得亏还没有过定,不然就误了雉姐儿,你我这辈子做不成亲家了,是姜某无缘。”最后还是姜才狠狠心自己说了出来。

    金明长长地吸了一口,熟练地吐出一个烟圈:“雉姐儿说,活要见人,死。。。。。。总之,一日没有确信,她都会多等一日。”

    “不成,那不是害人么,你我才是家主,此事已经了了,从此生老娶嫁,再无相干。”

    姜才用不容分说的语气,制止了他的争论,金明心知他有了定计,也不再多说什么,一只烟就这么默默地吸完,三个人都没有再说话。

    隔着一个钦州湾,直线距离也就六百来里的安远县城,早已被宋人拆成了白地,阿里海牙有些茫然地看着远处的大海,心中涌起了一股强烈的无力感,他有足足二十万人,其中精锐之师不下十五万,可是没有船,又能怎么办?

    事情很明显了,宋人就在海峡对面的那个岛上,这一路上走得干干净净,除了偶尔能看到倒毙在路旁的老弱,连一只活物都难以寻觅,身后原本是县城的位置,拆得只剩下了地基,他相信如果不是自己追得急,这些宋人可能连构成地基的砖石都不会给他剩下。

    这是一个难缠的对手啊!

    在路过邕州的时候,他不是没有想过,调头打穿左右江,去同云南方面会合,可是当他看到早已不存在的邕州城下,那些官道两边一个接的一个的人头桩子,就明白云南那一路,只怕是败了,既然指望不上,打过去又有什么用,南下才是大汗交与他的任务。

    如果说战事的进展,阿里海牙可说足以自豪,荆湖两战,一水一陆,都打出了令人满意的战绩,两战定北路,一战下谭州,将整个荆湖收入囊中,其间虽然多耽搁了近两个月,可是比起那些顿兵坚城下的,已经好得不要太多。

    如今,广西一路就在他的脚下,敌人宁可逃到那个不毛之地,也不敢与之交战,这种在别人看来可堪夸耀的结果,却让阿里海牙感到了一丝隐忧,这个对手是怕了自己么?表面看似乎有道理,可细想想,却又不尽然。

    他相信一个能将坚壁清野执行得如此彻底的人,是绝不可能因为害怕而怯战,他的对手一定是在,自己后援不继,粮草断绝,才会发动致命一击,就像邕州城下的那些木头桩子一样。

    实际上,虽然有着二十万人,可他们已经成一支孤军,从这里一直到荆湖,不会再有一粒粮食送来,就连原本的民夫,都回不去了,现在他急需要决定的是,在营中粮尽之前,自己该往何处去?

    看上去,他的大营依然井然有秩,步卒们的士气还没有低落的迹象,这也正是阿里海牙的底气所在,只要能寻到宋人的主力决战,他从来就没有想过会输。

    大营的周边是骑兵们矫健的身影,三万之众,这是足可以灭国的力量,阿里海牙静静地站在那里,直到一个蒙古装束将领,被他的亲兵带来。

    “大帅,我的人在四下里找过了,没有一个活人,前哨刚刚传来消息,他们跨过了合浦水,连宋人的影子都没有找到,我已经让他们前行,若是雷州一带都没有,只怕。。。。。。”

    阿里海牙看了脱温不花一眼,这个蒙古骑军统领一脸的无奈,有力使不出,会让人十分难受,他很理解这种心情,因为自己就是这样。

    “船呢?”

    “没有,他们连村子都一把火烧了,害得我的人只能宿在野地里。”

    阿里海牙明白了,再走远一点多半也是白搭,他必须要考虑到最坏的结果,那就是整个广西境内,都不再有栖身之所,脚下是钦州,往东去是广西路治下的廉州、雷州、郁林州、化州、高州,要一直经过这么多地方,才会到达两广的交界处,可谁又能保证,广东境内会不一样?

    真要是那样,都用不着宋人来打,这里的二十万人就会立时崩溃,他根本就赌不起。

    回荆湖不成、转道云南不成、广东又太远了,自己还能往哪里去?

    不知不觉,阿里海牙转头,向南方看去,也许那里成了唯一的选择?

    最快更新无错访问请收藏!

第九十八章 讨伐() 
从钦州往南,不到三十里就是大宋与安南的国境线,这条线和后世的华猴国境大致上差不多,而安南的国都升龙府,离此连六百里都不到,快马只需要几日的功夫,就是步卒,有个十天半个月就能兵临城下。

    当对面的邻居是大宋时,安南人从来都没有担心过这种事情,因为那是一个讲道理的国家,用不着他们游说,宋人朝中的饱学之士就会帮他们挡下的战火,可是当有一天,他们发现大宋这个邻居消失了,换成了元人,哪里还坐得住。

    要知道,就在十多年前,紧邻着安南国境的另一个邻国大理,就是倒在了元人的铁蹄下,而在大理被征服的同时,元人也向他们送来了招降文书,同样的文书,蒲甘人将它撕碎,斩杀了使者,可是安南人不敢这么做,他们只能同使者商量,一点一点地讨价还价,以求做一个名义上的附庸,而不想担实责。

    不得不说,安南人就是要比直肠子的蒲甘人聪明,也不知道元人是自顾不暇还是妄自尊大,竟然就这么答应了他们的请求,虽然后来多次来使催促他们履行,可安南人每次都是口头答应,坚决不办,久而久之元人也没有什么太多的办法,毕竟当时唯一能威胁到安南的,只有一个立省不久的云南。

    可是现在,从云南匆匆带着大军赶回的安南北境镇守使陈国峻却面临着一个严峻的局面,元人的二十万大军已经压在他的眼皮子底下,抬抬脚就能打到他的谅州城,而这一切是怎么发生地,他居然茫然不知。

    印象中,仅仅在三个月前,宋人还在邕州城下展示着他们的战果,上万根木头桩子,那上面的人头做不假,跟着他们的军队,陈国峻甚至还亲眼看到了宋人是如何战斗的,元人被赶得鸡飞狗跳、抱头鼠窜,这也是做不得假的,否则他又怎么会悍然出兵云南,试图分一杯羹呢?

    可现在,宋人在一夜之间就消失得干干净净,听说是逃到了那个孤岛上,而元人的大军长驱直入,已经打穿了整个广西路,这还是他看到的那支强军吗?虽然元人人数众多,但要说连一战之力都没有,至少陈国峻是不信的,可事实就在眼前,又由不得他不信。

    怎么办?元人的使者被他打发去了升龙府,事关国策,他没有独断的权力,只能让君主来做决定,京城那边会是个什么样子,用脚趾头都能想像得到,元人的威胁是实实在在的,这一回恐怕是敷衍不下去了。

    打?实力相差太大,宋人都只能闻风而避,他又怎么敢直撄其锋?城下的谅州城已经安南边陲第一重镇,可不要说同邕州这等大城比,就连横山寨的坚固程度,都远在其上,然而这并不是就说,他们毫无抵抗之力。

    对于安南这块狭长的国土来说,天气和地理环境才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法宝,历代的中原王朝不是不想打,而是太费国力,打下来也难守,不划算,这才在半推半就之中这块自秦汉伊始就是华夏固有领土的西南之端,最终脱离了祖国的怀抱,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比之丧失的北方那些领土还要让人痛心。

    因为它所附带的,是一个完整的北部湾,和大半个南海。

    陈国峻的心思复杂而又纠结,元人不怀好意,只怕难以善了,如果升龙府不答应,战争只怕立时就会开启,可是他现在连个防备的姿态都无法做出来,更不可能像宋人一样迁移百姓,那样就明白地告诉了元人他们的选择,可如果什么都不做,一旦开战,他拿什么来阻滞元人的脚步,为都城赢得撤退的时间。

    “大将军,信使到了。”正当他委决不下时,一个部下匆匆跑来,告知他一个意料之中的消息。

    “京城来的吗,怎么说?”陈国峻似乎连见上一面都等不及了,一边拔腿就走,一边打听实情,可是那个部下却没有跟上去。

    “不是京城来的?”陈国峻停下脚步,诧异地看了他一眼,见后者摇摇头,面上有些不耐烦:“又是元人,不是说了嘛,有使者来直接送到京城去,不要来烦我。”

    “回大将军,不是元人,是宋人的使者。”

    “什么?”

    陈国峻又惊又喜,此时的他,没有比听到宋人的消息更能让人激动的了,就像是快要溺水的人,突然抓到了一根救命稻草一般,跟着他的手下赶紧迎出去,将那个自称是宋人使者的男子接入府中。

    “尊使可是自广西来?”因为着急,他也顾不得客气了,径直问道。

    “正是,在下奉我家抚帅之命,特来见过陈使君。”

    “不敢当,不知刘帅有何见教。”

    对于他嘴里的那位抚帅,陈国峻的印象很深,一个年纪青青的宋人,行事老辣无比,说话更是滴水不漏,明明有利于他们的事,非要让自己上赶着相求,最后还得感谢他,可是最终陈国峻也没有露出什么不满,因为他没有那个资格。

    一个广西路,十倍于安南的领土,倍于安南的人口,在那片土地上,人家才是说一不二的正主儿,而他只不过是个属国的将领,哪怕自已的君主在此,也得礼让三分,这就是国势使然。

    “使君客气了,在下只是个送信的,有什么话都写在里头。”

    来人从怀里摸出一个圆筒,扭开后拿出一卷文书,用得正是宋人的公文格式,下头盖着广西经略安抚司的印鉴,陈国峻不敢怠慢,双手接过来,就着堂前的光线,细细读完,他的脸色慢慢地变了。

    原本以为宋人遣使前来,是商量共同抗元的事情,最差也是要求安南诸粮食之类的帮助,可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这封有如国书般的公文上头,根本没有一个字提到元人。

    他们竟然是要去讨伐隔着好几百里以外的三佛齐!

    “使君看完了,答应与否给个准信,在下也好回去交差。”来人好整以暇地冲他一拱手,正色答道。

    这也就罢了,他们居然还以主国的名义,要求半岛上的属国出兵相助,连安南这样名义上都不是的也不放过。

    凌牙门,这个马来半岛最底端的离岛,很早就是往来马六甲海峡的商船们,中转和补给的一处要地,然而直到宋人在数个月之前升起他们的旗帜,实际上都是无主之地,就连近在咫尺的三佛齐人,也只是派了几个税吏和几十人的小队人维护秩序而已。

    一切都在数月之前的那一天发生了改变,任是谁都想不到,素来以礼仪之士著称的宋人,突然间露出了一个蛮横的面孔,悍然在岛上升起了他们的旗帜,宣称这是他们的领土,可偏偏又没有派出一兵一卒来,就这么过了许久,就在人都以为他们把这事给忘了的时候,宋人的大只船队,一下子开了进来,再一次占领了这里。

    理由居然是辱旗有如辱国!

    没等岛上的人反应过来,动作迅速的宋人甲士就接管了全岛,三佛齐留在岛上的那些税吏和土兵全数被擒,宋人并没有杀他们,只是放了一个人回去他带信给对方,要求对方就此事严惩当事人,向大宋赔偿一应损失,最后,承认大宋对于凌牙门的主权!

    消息传到该国的都城占卑,满国大哗,盖因历史上三佛齐对于中原王朝一直都是恭顺有加,从前唐开始就不断地遣使入觐,贡使贡物,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南渡之前,之后虽然往来少了一些,大致上是没有什么冲突的,可是怎么也没有想到,都已经快被人赶下海了,还有心情去争一块无主之地。

    于是,正处于国力鼎盛期,拥有属国十五,与新兴的爪哇国争夺地区霸权的三佛齐,一下子就决定了拒绝宋人的要求,以强硬的态度要求他们离开凌牙门,否则便是刀兵相见。

    接到消息,刚刚踏上这片土地的杨行潜哑然失笑,随手将其递给前来迎接他的琼州水军都统杨飞。

    “他们要打仗?”杨飞看了一眼,不无担心地说道。

    “不是他们要打仗,而是咱们要打仗。”

    杨行潜说的话他更是疑惑不解,这二者有什么区别吗?

    杨飞的担心在于,虽然他的麾下有三百余只战船,在这一带的海域可以说是无敌的存在,可凌牙门是个离岛,很多地方一跃就跳过来了,人家根本不用和你打海战,只凭船上不多的甲士,怎么守得住?

    “杨参谋,咱们是不是将消息传回去?”

    “嗯,那是自然,不过太远了,没法子用上传音筒,等船划到,都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