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混在1275-第2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是?丁,你有了新的主人吗?”李十一等人是他素未谋面的,色愣格开了个玩笑,不料已经很接近事实了,老丁头笑得有些尴尬,李十一虽然听不太懂,却也猜出了应该同自己有关系,于是朝后头扬了扬手,两个手下抬了个木头箱子上前来。

    在他们面前将箱子翘开,里头放着几柄崭新的刀斧,良好的作工让色愣格等人一看就爱不释手。李十一用汉话在老丁头耳边说了一句,就负起手打量这个不大的部落来,他总感觉有什么地方不太对劲,看了一眼身后的随从们,才猛然醒悟过来,出来迎接他们的连同色愣格本人在内,竟然只有一名成年男子,就是他本人。

    这些人和势力最鼎盛时期据有中原和整个漠北的金人不一样,他们哪怕在金人最盛时也不过是其中最底层的一份子,征兵征物年年都有,分钱分地盘就没了份,不然怎么可能还窝在这种鬼地方?现在上面换成了蒙古人,他们的命运还是一样,真要发达起来,还得等到“我大清”的时期。

    “好东西,可惜部落里已经没有什么可以交换的了,他们拿走了我们最后一张毛皮,还有山参。这还不够,就连寨子里的小伙子都没有放过,为了招待你们,我不得不派出年轻的女人去打渔和狩猎,才能不让远方的客人怪罪色愣格失礼。”

    中年男子的语气有些低落,这一回的征兵力度尤其大,部落里所有的成年男子都被收了进去,不够的还要拿东西去抵。他们这么一个小部落,总共也就能出一百来人,可元人连这一百多人也不放过。

    “色愣格,你误会了,这些是我的东家送给你的礼物,不需要你拿任何东西来交换。”老丁头按照李十一的吩咐说道,让中年男子一下子就转忧为喜,搓着手有些不好意思。

    “那怎么行,你们来一趟也不容易,色愣格不会让他的朋友空手而归。”老丁头将这话翻译过去,李十一想了想,对着他说了一句。

    “我的东家说,如果可以他想讨一杯酒吃,这些就算他初次上门的礼物,怎么样?”

    色愣格没有再同他争辩,人家也许不在乎这些东西,也许有什么别的要求,不管怎么样,自己都没有什么可让人图谋的,他表示了谢意,然后将李十一他们带到了自己的居所,一处木结构的搭棚里。

    真正的女真人不是纯粹的游牧民族,他们往往逐水而居,比如鸭绿江两岸、上面一点的大同江、图们江,乃至海边,也不是纯粹的渔猎民族,他们会开垦土地种上庄稼,也会饲养家畜,还会捕珠养鸟,总之很难介定。

    而实际上,这个称呼都只是一个泛泛意义上的,指的就是广居在这一带的大小部落,现在才元人初建国,对辽东一带的控制并不算严,更多的时候是当作附庸在看的,肆意盘剥,无非是不想让他们有壮大的机会罢了。

    李十一这一次来,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不满归不满,指望这么个满眼妇孺的小部落举起反旗?那才是痴人说梦,说不定人家还在做着南下之后抢一把的发财梦,因此李十一并不着急,他一边客客气气地同主人饮着酒,一边漫不经心地套着话。

    “丁,你这趟来得太早了,我这里的样子你看到了,再往山里去,那些地方都和我这里差不多,只怕你要白跑一趟了,不过如果你能多等上一段日子,也许会有更大的收获。”色愣格看到了他们身后的大车,不得不先将实情说出来,以免自己的朋友白跑。

    李十一等人知道,他说的进山就是身后那座长白山,从这里上去一直到兴安岭,到处都分布着这样的小部落,元人在本地设立了多个宣慰司,以掌管这广大地域的民政事务,而不久之前还将其升格成了行省,打算要努力变成如中原一般的治下。

    “应付完了薛禅汗,还有北边的兀鲁思汗,丁,你知道吗,因为他们之间的不和,我们这些小民都遭了殃,你看着吧,可能明天北边的贵人就会来问罪,到时候不知道又要交出什么才能免祸了。”

    这一回不光是李十一听不懂,就是老丁头也不太明白,在他的示意之下,老丁头耐着性子同色愣格打听,总算听懂了大概的意思,他敬了对方一口酒,然后转过头向李十一细细地解释了一番,后者一听就心中一动,手里的酒杯也差点洒了出来。

    “老丁,后面的事情你来做,那些东西都归你支应,不拘多少日子,将这附近的大山走遍都行,不必急着回去。”

    “头儿,你要走?”老丁头诧异地问道。

    “嗯,这会就走,你同他说一声,帮某告个罪。”

    李十一站起身,婉拒了对方的盛情,他并没有循原路返回去,而是顺着鸭绿江向下,一边策马一边打开传音筒,试图同海上的姜宁联络上。

    。。。

第八十五章 听曲() 
“砰”地一声,刘禹将二层楼间的窗户一把推开,晨曦透过窗子打在他的身上,伴随而至的是一阵新鲜的空气,清凉而又香甜,让他混浊的头脑变得清醒了不少,也稍稍疏解了心中的郁闷。

    雉奴低眉顺眼地站在他身后,她回来的时候刘禹并没有醒,不过她还是老老实实地交待了自己的所作所为,反正禹哥儿不会像他兄长那样打人,说几句又有什么关系?

    让刘禹感到郁闷的并不是雉奴偷偷地跑了出去,而是她嘴里所说的那些话,这个阉人居然是个该死的变态,专门欺凌幼女!不是雉奴和他妻子那样的未成年少女,而是十岁都不到的幼女。

    现在才知道,那个色目商人就是被李十一他们解救出来的那批女孩的买主,而他之所以要买这些女孩就是为了送给那个阉人蹂躏,由此刘禹甚至想到了晚霞她们,真不知道是不是应该庆幸她们被卖得早进了青楼,才没有落到那个变态手里。

    “这个阉人一定要死!”这一刻,刘禹对他的恨意甚至超过了直接动手的那个蒙古百户,如果让这样的人多活一天,他都不知道穿越过来还有什么意义?从雉奴的角度望过去,禹哥儿的脸上泛着潮红,手上无意识地抓住了窗延,她知道这是后者愤怒已极才会有的现象。

    “禹哥儿。”雉奴拉了拉他的手臂,眼神中带着一股期待。

    “不行。”刘禹非常地干脆否诀掉,他知道雉奴想干什么,这一回绝对不行,那已经超出底线了,甚至连想一想都会让人呕吐,为了打消她的念头,刘禹不得不使出了少有的强硬,丝毫不让地盯住了她的眼睛。

    “雉姐儿。”刘禹看到了她眼中的倔强,却丝毫不敢心软,万一那个阉人是个深藏不露的高手呢?他已经失去了姐姐,根本无法想像如果眼前的这个女孩子出一点事,一念及此刘禹的口气又硬了起来:“若是你执意妄为,我会告诉所有人,有谁敢再告诉你消息的,一律赶回大宋去。”

    他没办法将雉奴赶回去,不代表赶不走别人,对于那些军士来说,东家不要他们了,这比什么威胁都要重。雉奴看到了他的决心,没有再争辩什么,她又不蠢,怎么会听不出那一片浓浓的关心。

    “对付那样的人,没有必要搭上自己,那不值当。等那人再出宫,李十一也应该回来了,到时候我们一起想个妥善的法子,好不好?”硬话一出口,看到女孩低下了头,刘禹的心顿时软了下去,雉奴抬起头的时候,眼睛里眨出了笑意,让他无法直视。

    整天对着一群未成年少女,刘禹现在怀疑自己是不是也有点问题,连个初中生也会动心,他有些自嘲地转向窗外,日头渐渐升起,大都城变得喧嚣起来,他突然之间不想再呆在屋里了。

    “忍着些,这就完了。”

    大都城皇宫靠近宫门处的一处屋子里,一个宫人正趴在榻上直哼哼,他的后背露在外面,上头密密地全是鞭痕,一个中年男子正在为他敷药,手上端着一瓷碗,另一只手从里面捏出一些绿色的汁泥,轻轻地涂到那些患处上。

    “成了,这几日就不要碰水了,若不然还有得罪受,过几日吧,过几日某去你那屋子,为你再上一道药。”他将最后一个伤口处理完,又仔细地检查了一番,这才将碗放到屋子当中的桌子上。

    “耽误了关经历的事,哪还敢劳你亲至,这番出去,可是又有新曲子了么?”也不知道涂了什么,受伤的宫人感觉伤痛少了许多,他见那男子正打点行装,好奇地问了一句。

    “不可说,不可说,等日后你有假,自己去园子里看去。”关经历虽然嘴里这么说,面上却有些得色,他飞快地收拾了一下,脱下官服换上了一身长衫,扎了个黑色的襥头,哪里还有方才妙手回春的郎中模样,简直就是个锱铢必较的商贾。

    这里是太医院下属的广惠司,出了屋子不远处就是宫门,守门的军士看来同他很熟,只点点头打了个招呼就放他出门而去,这位关经历看来确实有急事,匆匆地脚步不停,几乎就要变成小跑,竟是一刻都等不得。

    “唱不唱的,还要等到几时啊!”

    “就是,这都多久了,怎么还没来。”

    “正主儿没到,先让小娘子来上一段,不拘什么,只要唱得高兴,老子重重地有赏!”

    。。。。。。

    刘禹带着雉奴从二层的楼间往下看,大堂里一阵鸡飞狗跳,一个管事模样的中年男子不住作着团团揖,口中直叫“告罪”。这里有点像老式那种戏楼子,当中是一个不大的戏台,下面围着一圈茶座,二层则是包间,从敞开的窗户可以直接看到台子上的情形。

    进到这里也是纯属无聊,他没想到会在这大都城看到开戏的广告,上面没有画,只是很直白地用文字标明了戏码叫什么,谁演的什么时候开始,当然这会还不能叫“戏”,准确地说应该叫“曲”,也就是后世与唐诗宋词明清小说并称的“元曲”,反正也是闲着,就当是尝个新鲜了。

    “老少爷们,让大伙等了这许久,小的在此再谢一回,不过诸位可知今日上的可是关经历的新曲,方才他已经到了,这就开锣嘞!”管事的拖了一个长音,紧接着一阵锣鼓之声就响了起来,大堂上的人都安静了下来,等着看究竟会是什么新曲儿。

    “赵。。。。。。盼儿。。。。。。风月救风尘。”几个伙计各自将一面粉牌放到了戏台子的一角,雉奴的眼神不错,看到了上面的字,慢慢地念了出来。刘禹听到她的语气就明白她想到了什么,伸手将她的一只手握住,还好只是脸色苍白了一点,情绪倒没有太大的波动,她回了他一个浅笑,便转过头去看那戏台上的变化。

    “酒肉场中三十载,花星整照二十年,一生不识柴米价,只少花钱共酒钱。”随着幕后的一句念白,走出一个头戴四角帽,身穿罩衫,鬓插红花,面上敷了粉的男子,一边走一边介绍着自己,用的全都是市井俚话,就连刘禹都能听明白。

    对于被后世各种神剧熏得死去活来的他来说,这只不过是个很平常的故事,一个青楼女子想要从良,舍弃了没有功名的穷书生,选择了某个花花公子吏二代,结果遇人不淑惨遭家暴,不得已求救于旧时的姐妹,也就是那位赵盼儿,好吧这只是巧合,刘禹进来前根本就没看到今天要演曲目。

    这戏的形式和后世的京剧差不多,分成了几幕几折,有各种男女角色扮演,不知道是不是它的原型,反正就刘禹所知道的来说,同宋人那边的瓦子戏是有很大的差别的。他能知道这些还要拜已经去世的爷爷所致,家中父母都不怎么看戏,印象中只有爷爷经常抱着个电子管收音机,跟着里面播出的名段子哼哼,平日里时不时地就会来两句,在那个年代这几乎是唯一的娱乐方式。

    刘禹没有看过这出戏,但不妨碍他看了开头就猜到了结尾,青楼女子以已为饵,智斗浪荡子,最后在清官的帮助下赢得了最后的胜利,被她相救的姐妹也得到了好归宿,整个一大团圆结局,就连雉奴都渐渐地看了进去,心情随着剧情的转折而跌宕起伏。

    “噢,马泰奥叔叔,这简直太棒了,我一定要将他记下来,整个罗马都不会有这么精彩的剧情,你看到了吗,他们把一个舞女作为故事的主角,天哪,这要是在威尼斯,会被送上火刑架的。”

    一个略显夸张的声音传来,说的什么刘禹不知道,但他能肯定不是英语。刘禹放开雉奴的手,朝着下面看了看,两个装扮怪异的男子占据了一张桌子,就在他的下面。之所以说怪异,是因为他们不是汉人,不是蒙古或是色目人,看那样子,应该是这大都城中都极为少见的欧洲人,那区别太明显了,刘禹一眼就能看得出来。

    年青一些的男子眉飞色舞地说着什么,手里拿着一支长长的鹅毛管子,好吧那是笔,时不时地朝着桌子上的一张纸写上那么一下子。另一个中年男子则没有理会他,自顾自地在喝茶吃东西,光是看他们点的东西,就知道这两人囊中不丰,否则就应该上二楼来了,而他们周围的那些人似乎见怪不怪,根本没有看上一眼。

    刘禹为自己的思维定式感到惭愧,这时空的欧洲人还生活在他们自己形容的“黑暗”中,神权统治着整个大陆,思想被禁锢,文艺复兴还要等上一百多年,莎士比亚还要差不多三百年才出生。所以,两个欧洲穷小子在这里的表现,和后世华夏大妈去倭国买马桶盖是差不多的性质,没什么可大惊小怪的。

    楼下的叫好声此起彼伏,各种打赏更是络绎不绝,刘禹也不例外,他找人换了一撂元人发行的宝钞,扔到了伙计端上来的托盘里,引起了围观群众的侧目,紧接着那个伙计就伸出头去,冲着下面喊了一句。

    “丙字三号房,有贵客赏赐一百贯文!”

    这话说得刘禹就是一愣,尼玛掏多了,他本来想拿十贯的,不过都已经扔出去了,也只能心头滴着血,面上带着笑,还要装出一付洋洋得意的模样接受别人的景仰,只怕人家还在心里鄙视一番,这货,真二。

    等到连他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也就到了该走的时候,同来的几个护卫在雉奴的带领下为他开路,好不容易才挤了出来,不过人家进来并不是看他装逼的,注意力都放在今日新炉的曲子上,用后世的话来说,这是首演。

    出到楼外,刘禹回头看了一眼被挤得水泄不通的出口,不管什么时空,娱乐都是百姓最需要的精神食粮,有点小钱的能进场子看戏,没钱的就只能蹲在外面瞧热闹,一样也是津津有味,别小看这个,社会能得已稳定它居功不小,就像后世的网络论坛什么的。

    “官人烦请留步。”刚转过身,一个叫声在后面突兀地响起,他诧异的回头,那个收了他赏钱的伙计追了出来,他记得自己结了账的啊,一行人都驻足不动,雉奴更是不动声色地朝前踏出一步,将那人挡了下来。

    “几位恕罪。”伙计追得急,有些气喘吁吁地说道:“适才关经历要小的无论如何请几位稍待片刻,他要亲自前来致谢。”

    “不必了。”刘禹见是这个理由,摆摆手说道,看来人家正主儿也知道自己装逼装成了二~逼,想要安慰一下受伤的小心灵,那他就更不想多事了。

    伙计见留他们不得,又瞅在几个彪形大汉的虎视之下无法动作,唯一个稍矮点的,更是当自己是仇人一般地盯着。正没奈何间,一个人影从身后窜了出来,动作之迅速,雉奴都差点没反应过来。

    “唐突唐突,在下别无他意,不过请小哥引见一下这位官人,若是关某这曲子还入得眼,就请宽宥一二罢。”说罢就矮身揖了一下,刘禹不禁有些愕然,这不就是台上那个反派男主角么?

    “你这厮好没道理,都说了不必。。。。。。原来是你这负心浪子,来得正好,吃我一锤。”雉奴显然也认出了他,她的情绪还停留在戏里面,不由分说照头作势就欲打去,还好刘禹反应及时,一把给拦了下来。

    “先生莫怪,某这长随有些直性子。”这下想走也走不成了,刘禹只好赔了一礼。

    “无妨无妨,若没小。。。。。。哥这般恼怒,如何显得关某心诚?”那人的脸上还涂着白~粉,嘴上抹着胭脂,不过脸皮皱巴巴地,估计年岁也小不了,刘禹倒是不稀奇,雉奴却看傻了眼,她以为是个年青小伙子呢。

    难怪别人会误会,这位关先生行为动作,甚至声调,都还保持着曲子里的状态,让人看了十分别扭,偏生他自己还不觉得,刘禹在心中暗笑对方可能是个戏痴。

    “先生大才,一出戏唱尽人间冷暖,在下不过随心所至,不值当先生高看,想必楼里还有贵客要招待,不若下回再行请教可好?”

    这里是楼门口子上,刘禹不想一群人堵在这里让人围观,他已经瞧见了跟着后面的那些尾巴都站了起来,打量着他们这边发生的事,一下子就失去了兴致,只想着赶紧摆脱了好去别处。

    “官人谬赞了,实不相瞒,某观你一身打扮,应是打南边儿来,有心请教一二,既然不方便,那某也不便强求,可否留下姓名,他日容某登门拜访。”原来是这样,刘禹心下有些释然,南北不通,各有千秋,人家不过以为自己是个懂戏的而已。

    “不敢,在下姓刘,单名一个禹字,不知先生如何称呼。”他大方地告诉了对方名字,反正也是萍水相逢,未必会再有什么交集,没曾想对方一听就低下了头,似乎在细细咀嚼什么。

    “可是建康城中那位少年英雄、大宋国里的祈请正使,刘禹刘子青?”片刻之后他抬起头,轻轻地说了一句,刘禹固然没有想到,雉奴等人更是吃了一惊,几个人一合拢,就将后者夹在了当中。

    “莫要误会,在下姓关,在宫里任一个小小的郎中,贵使在城中一应接待,关某都有份参与,故此才会知晓,至于说那件事。”他连连摇手解释道,脸上的白~粉欶欶地掉落,要多滑稽有多滑稽。

    “某是打这里看来的。”说完他拿出一本小册子,刘禹一看就知道是怎么回事,那本就是他的杰作,没想到这声望都刷到了北边,倒让他感觉有些不好意思。

    “这个。。。。。。都是些市井之言,其中多有不实之处,当不得真,当不得真,关先生名为经历么?在下记得了。”刘禹拱拱手逊谢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