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日出厓山-第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对于当事人来说,尤其是对于在局中的萧统来说,他只能把这一切解释为运气。因为多年以后比较成熟的萧统,才发现自己当时赞同的那个1全线出击,欲盖弥彰的计划其实真是问题多多,明眼人基本都能看出来,可是还真就偏偏把忽必烈等人蒙住了,百思不得其解之下,萧统强自给自己找了个理由,那就是——假的太多了,也就是真的了,就怪他们疑心太重。

萧统当然不知道,促成这一切的,是阿合马。

第四十八章 种田

 八月的军事行动,持续了近一个月,元朝做出的反应,也不过是在陆地上和宋军交手了几次,胜负相当,而宋军的目的本就不是攻城略地,而是为了继续造势,顺便鼓励百姓迁台。而由于元廷疲软的军事政策和严酷的禁海政策,却又让宋军趁机带走了数万百姓,并大量的钱粮物资。说不好听点,沿海地区根本用不着禁海,能跑的人几乎全跑到台湾去了,有价值的东西几乎全被宋军“搬”到台湾去了,可以说,宋军这一次的行为,和海盗其实没什么区别。

军纪这东西,无论怎么强调,总归是有犯的,很快,就有这方面的汇报呈到台南,而偶然听陆秀夫说起这事的萧统,对于抢掠财物的,下令打一顿就完事,但是对于奸淫妇女的,杀无赦!

多少年后,萧统还记得自己当时说的话,“朕给你们的军饷少吗?将军们克扣的多吗?你们不会去嫖吗?不会去拿银子砸吗?睡女人居然还要用强,这类孬种,该死!”

这一番话,自然让下面的大臣们唯唯诺诺不敢再说,只是他们都对小皇帝这番理论感到新奇,甚至想笑,当然就算笑,却也只能回去悄悄笑了,不然一个讥讽圣上的罪名,可不是开玩笑的。

于是乎,满载而归的宋军,自然在码头又被大肆吹嘘了一番,他们带下来的百姓也被迅速安置到各地,而台湾岛上的人口,也猛增到50万众,已经算是很富庶了。

有些时候,运气来了,当真是挡也挡不住,自从萧统说了,对于人口是多多益善时,且不说上下官员发了疯似的开始想法子从大陆抢人,就是老天爷,这次似乎也开眼了。

台湾这地方倒是风调雨顺,可是对面的闽地也不知有什么小气候,从七月份开始就一直大旱,现下已是九月中旬,老天不知道是起了什么邪火,居然还是一滴雨水未降,而旱情很快就从闽南波及三闽,乃至浙东。萧统早就听闻此地民风强韧,没想到一直熬了几个月,眼见不但是今夏,就连明年的收成也泡了汤,也只是叹一口气,四散逃荒。有出海自谋生路,也有至内地暂避,甚至有大半仍是留在闽南,至于什么吃大户,造反之类,虽然萧统及时指示当地细作进行煽动,可是元廷如今对内控制倒甚是严酷,而且戒严更是常有的事情,精干细作被当场扑杀了几个,也没兴起多大风浪,萧统很是期待的民变,到是没有被弄起。

可是就算这样,那台湾乃是人间天堂的宣传,却在三闽之地深入人心,虽然元廷如今开始厉行禁海,民间的船只几乎全部被毁,而几个尚未被波及的海上大族,如蒲家,苏家等,如今也不敢自找没趣,借与他们船只。可是,在饥饿,前途和冒险的作用下,剽悍的福建人还是有很多人悄悄的造船,悄悄的凑钱打通关节,悄悄的和对面沟通,尤其是如今金门已经在台湾手上,很多人就把主意打在了这里。

闽地如此行为,对面自然心领神会,那新近反正的杨亮节,虽然萧统严敕不做出点事情来就不准回台湾本岛,可是却也给了他临机专断之权,这显然就是不小的信任了,而那金门离对面如此之近,更是消息灵通,于是,闽地的百姓们总是发现,他们需要的木材,桐油,绳索什么的,总是很容易就“买到”,有时甚至还有“好心人”来指导他们如何建筏,如何用最简单的船只度过海峡,规避风浪。

这样,秋高气爽之时,台湾海峡却依然没有消停,无数的小船排成排绑在一起,向大海向自由奔去,很多甚至是简陋之极的木筏,虽然宋军及时的派船来护送,可是不消说,风急浪高之时,无数的渡海百姓就这样葬身鱼腹,真正能出现在台南港的,数目甚至只有三分之一。

可是,这带来的意义是重大的,萧统依然不辞辛苦的来到码头,亲自接见,并且命令朝廷给予嘉奖。

直到十月,真金从大都发来命令,元廷的嫡系部队开始出现在沿海,对于偷渡的人员格杀勿论,同时厉行保甲制度,跑了一人杀了全族,沿海之地除了有朝廷的号牌外,片板不许下海。

至于这号牌,依然还是那阿合马的杰作,号牌可是可以卖钱的呀。

从春天到秋天,不得不说元廷的反应很慢,却让萧统从大陆带来了近五十万人口,此时台湾岛上,许多地方已经是人烟稠密,田园里百姓们已经开始哼着小调,第一茬庄稼已经成熟,快要收割了,现在看起来,收成不错。

而人口一多,集市自然出现,由于一切都是初建,最开始自然只能以物易物,有的大陆多带了锅,有的少了瓢盆,虽然目前也不是不可以自造,可是能直接换多好呢?

渐渐的,人口稠密起来,直接的交换就少了,于是大家自动的在聚集地开辟了集市,约定每月几号来这里交易,于是一切和过去一样,初步的市场建立了。

对于此,朝廷自然会大力领导,尤其是萧统更是欣喜异常,他深知,只要一个成熟的健全的全流通的市场已建立,那么台湾就是真正的巩固的独立经济体,也就有了和大陆对抗的本钱。不过,一切不可一蹴而就,很多早已成熟的想法或政策,也只能暂且押后。

而就在这时,一直外出公干的台湾知府马南宝,终于回台南述职。

“微臣马南宝叩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马南宝出去晃了一圈,果然变化不小,至少那张脸看起来少了份倔强与尖刻,却多了几分平和,看来派他去和原住民沟通的活计,他干的不坏。

“马卿此次访台,成效如何,且说与朕听。”萧统满脸微笑,看来对目前的一切都很满意。

“回陛下的话,此次微臣有幸,曾深入玉山,雪山等地,于当地原住民多有交往,具体情形,微臣已拟成奏章,请陛下过目。”

说罢,马南宝掏出那奏章,却是拇指厚那么一叠,让萧统看了都有些变色。

第四十九章 原住民

 如今萧统,虽然看奏章没有问题,可是对于奏章的格式内容,却是不爽之极,有事说事就好,可是所有的奏章开头,都要扯上一大堆天地鬼神,称颂下吾皇圣明,然后才能到正题,看得萧统是心烦不已。

虽然萧统很早就表达了自己的不满,可是这一次,就是一向听话的陆秀夫也是抵死不从,没办法,如果连奏章的行文格式都变,恐怕这朝野上下是谁都不会答应的。

接过厚厚一叠,萧统估摸估摸下长度,径自翻到第六张开始,果然,到了这里马南宝的正文才开始。

还好经过反复要求,臣子们给小皇帝的奏章骈四骊六用的尽可能少,让萧统看得不那么吃力,说起来在后世,这骈体文是萧统最喜欢的,那时候还一直鄙视韩愈等人搞什么古文运动,嘲笑他们“是因为自己写不出来,才不让别人写”,可是真正自己来了,天天面对这些玩意,才知道那华丽的辞藻根本屁都不是。

马南宝基本上记述了他此行的历程,可以说,他以知府的名义走遍了台湾的各处大山,寻访了数十个高山族的部落,其中平地原住民,马南宝很容易就见到了他们首领,给予他们少量金银玉器,宣扬他们以王道教化,便成功的让他们归附。

至于高山之上的部族,可就费了不少的力气,不过,在几个平地部族的帮助下,大多数还是愿意向宋朝朝廷效忠进贡,几个比较顽固的,至少也保证绝不与宋朝朝廷作对。

可以说,马南宝是真的实现了“台湾走透透”,萧统甚至怀疑后世的宋省长是不是就是和他学的,而马南宝如今亲自走到民间,走到百姓间,可以说是真正体会了民间疾苦,也晓得了水稻长什么样子,知道了百姓是怎么生活,如今这奏章里,大部分都是务实亲民之举,看到这里,萧统不由感叹,没有不好的下属,只有不会用人的领袖,这马南宝以前让他在中枢行走,不知民情,因此就是好高骛远不切实际之人,而如今真正让他走向基层,这马南宝却是脱胎换骨,隐然有成为能臣之象。

“马卿,如今这高山原住之民,却是何等模样,真如你所说,还是茹毛饮血之辈?”虽然马南宝奏章里写的尚算清楚,可是萧统依然希望听听他的话,毕竟这类似野人的部族,让萧统很有兴趣。

“回陛下,这原住民,倒分为平地原住民和高山原住民之分,其中高山原住民至今只有若干部落,生于高山密林之间,一般不见外人,而臣这一次也是有归附之人引路部落成员称为‘弥麟’,公共事务由部落成员共同管理。他们使用石斧、石锛、石环、用鹿角为矛,用青石为镞,以采集、狩猎为主,部族里却依然是女子当家,男人为仆为奴,部族之间没有文字,不通教化,故臣虽然示之以大义,宣之以王道,可是他们……却无人听得懂。”

说到这,马南宝老脸有些发红,说起来也是够郁闷的,你在那里讲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可是那群野人哪里听得明白,而马南宝想必费的口舌还不会少,一想起他那吹胡子瞪眼睛跟高山原住民讲忠孝仁义的样子,萧统就忍不住想笑。

可是萧统一抬头,却见下面的臣子们不少人都咬住下唇屏住呼吸,一副怪怪的样子,萧统稍一思虑,也就明白了,不由淡淡说道:“想笑就都笑出来吧,不必憋着,朕恕尔等无罪。”

结果此言一出,众人哄堂大笑,那些平素和马南宝有些龃龉的人更是毫不顾忌仪态,或捧腹或捋胡,有的甚至把眼泪都笑出来了,直让马南宝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好容易笑过之后,萧统一挥手,大家马上安静下来,恢复了先前严肃的样子,萧统满意的点点头,接着问道:“那平地原住民,可是如南宝之言,如今已经学会种地,狩猎,听的懂人话,而男人也终于当家了?”

“正是。”马南宝倒是依然神情严肃。

萧统沉吟了一下,道:“朕见你奏章之上说,平地原住民,已经有部族请求归附朝廷,那朕自然允了,毋庸多说,排湾人,泰雅人的酋长们,可曾到了台南?”

“回陛下,排弯人酋长阿迭,泰雅人酋长西木等人已经到了台南,如今被臣安排在驿馆之中,陛下可是要召见他们?”

“召见?”萧统哼了一声,“岂能他们来了,朕就召见?让他们住个几天再说吧。”

马南宝一愣,旋即醒悟,不由高呼道:“吾皇圣明。”

萧统淡淡一笑,不再多说。

接下来,自然就是议决一些普通事务,萧统一看也不碍国计民生,什么哪里要盖官署,哪里要修路,哪里的官员们抱怨气候恶劣要求加固行辕什么的,萧统一概照准。

当然,如今萧统毕竟年幼,虽然已经坐朝理政,所有的奏章都要给他过目,却还不能真正批阅奏章,目前大多数情况是大事萧统和群臣们会商拿出主意,然后陆秀夫行蓝批,然后萧统盖印,颁布实行。

当然也有人向萧统进谏,说蓝批之笔掌于陆秀夫一人之手,恐怕日久生变,萧统则淡淡一句:“朕永远信得过陆相。”

如果不是意外,陆秀夫应该是背着真正的赵昺纵身跳下了大海,这样的人如果都不能信任,那么还能信任谁?

第五十章 发展经济(1)

 很快,朝会就说到了如今的内政问题,如今大量百姓迁台,原本几乎荒芜人烟的台湾现在可以说是欣欣向荣,由于迁台人数大大超出了萧统等人的估计,因此一度出现了房屋不够的情况,好在陆秀夫亲自前往做工作,并且向百姓们的代表陈述了朝廷的实际困难,并且保证将每户多给一定数量银钱的承诺,而且不少半坯房被迅速建立起来,使他们不必露宿,反正到了这里一切也得重新开始,因此百姓们也没有太多的抱怨,反而对丞相亲自来解释感到欣慰,毕竟这年头,官老爷如果能接见百姓解决问题,那离青天的称号就不远了。

中国的百姓虽然自私,狭隘,劣根性多多,可是从另一个角度,他们坚韧,能忍耐,只要不是政府王八蛋到极点,没有谁愿意来反抗,没有谁要和你过不去,可以说,在中国统治成本其实是最低的,可是就有那么多脑残败类,连这么可爱的顺民都统治不好,甚至连最最基本的食品里,他不放毒就浑身别扭,将欲使之灭亡,必先使之疯狂,虽是老话,却依然历久弥新啊。

不过话说回来,如今台岛上,百姓们的安居问题已经不大,毕竟看年景今年应该是个大丰收,这样收的粮食,加上宋军本来的存粮,从大陆顺来的粮食和高价从占城买来的粮食,过冬撑到明年,问题不大,可以说,最要紧的吃饭问题已经解决。

而台湾气候温暖,雨水充沛,养蚕种桑种麻,问题都不大,加上还有不少女人除了生孩子也没什么事情,不织布干什么?这样一来,穿衣问题也不大。

解决了吃饭穿衣问题,正常情况下,台湾的百姓也能活下来了,如果萧统只是一般人,大可以在这里当个山大王,鉴于台湾历年来风调雨顺,靠着台湾百姓辛勤生产,靠出卖粮食跑跑海外贸易,过小日子问题还是不大。

可是毕竟,萧统的目的却是要光复河山,而以台湾为根据地的话,必须要使台湾成为可靠而坚实的粮库,兵库,兵工厂,甚至,要战胜同时期战斗力当冠世界的蒙古铁骑,除了战略布局战术变化外,恐怕武器的革新也是无法回避的。

此外,萧统一直大力推进的货币改革,可以说进展一般,虽然由于朝廷的信用,新迁徙来的百姓还是接受了纸币,而且在所谓的市场上,纸币买东西还是好使的,可是毕竟,如今的市场实在是太不发达,如果可能,百姓还是更愿意用金属而不是纸币。归根到底,目前虽然已经有初步的市场,可是也仅仅停留在初步的以物易物和初级生产资料的交换,而纸币最大的优势,在于流通性强,没有强大且物品丰富的市场,纸币的优势就无法充分的体现。

这一切可以归结为一句话,台湾必须创造出远远高于同时水平的生产力,尤其是时不我待的情况下,必须尽量提高生产效率。

自然,朝会上,萧统还是把问题留给大家,让臣子们讨论,可是,说来说去,大多数人还是没有挑出勤政爱民,劝课农桑这些,也是,让这群或读圣贤书,或弄风雪月,或挽三石弓的文臣武将们去理解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也实在太困难了点。

没法子,萧统只能不断的启发。

先是农业,萧统估摸着马上岛上粮食大熟,稻米、地瓜之类应该会大丰收,一直惦记着的陆秀夫马上就估算收成少说足有上百万斤,于是乎萧统就问这些粮食该怎么办呀?很快,心领神会的陆秀夫等人就说除了农家留着自用外,余下皆可贱价买了来,又修了几个超大的粮仓,将粮食储存起来,以确保无虞。

接着,萧统又顺嘴提了提甘蔗,这下子,一直找不到机会说话的柳风又接上了话茬,恰好当时来台湾时,小皇帝还专门嘱咐了要注意种植点甘蔗,如今台南一带田地实在太多,就是种些也无妨,因此也没人说什么。

那柳风当时却是留意上了这事,还专门等到甘蔗成熟,而这台湾气候湿润,正是甘蔗生长的好地方,不消说,那试种的些许甘蔗自然大丰收了。

如今柳风逮着机会对甘蔗一路狂吹,说收成好易于管理人力要求少,更让萧统惊喜的是,这柳风居然还知道,甘蔗最重要的是能制糖!

“若得甘蔗千亩,但一两年光阴,却可得甘蔗百万斤,若以制糖,则可得粗糖八万斤,精糖也可过五千斤,列位同僚可以算笔账,若把白糖出售南洋,可得银几许?可养活百姓几许?如此利国利民之举,若不亟行,尚待何时?”

虽然群臣大多与柳风关系不好,可是这一次人家说的有理有据,账算的也很清楚,很明显是有利无弊之举,加上皇帝态度倾向也很明显,因此自然一致通过。

于是朝会上很快商议好制糖办法,又定下十万亩左右的新值蔗田范围,由户部和工部牵头,陆秀夫亲自负责,募款募人耕种,所收甘蔗,皆归公有。至于官员们如果自己也想参与,可以入干股,当然种植销售,一概不能干预,红利自然可以分,于是官僚们的积极性也被调动了起来。

然后,萧统想到那台湾铜矿银矿应该不少,反正按桥段也到了开矿赚钱就业的阶段了,结果一问,嘿,别说,还真有。

这一次,全台走透透的马南宝就没有让萧统失望。

第五十一章 发展经济(2)

 “陛下,微臣此次巡台,却发现那云林莲山之中,那排雅人所居之地,却是有了铜矿,而且矿脉甚丰,开采起来难度也是不大,就是那排雅人居然也知道使用,臣以为此乃天赐陛下,微臣奏请朝廷,应派专人前往,主持铜矿开采事宜。”

“准。”萧统的言语很精练,“马卿全权处置即可,所需钱粮人手,一律由户部全力供给,不得有误。”

“微臣遵旨。”马南宝和户部尚书齐声说道。

“此外,”萧统沉吟了一下,“铜矿所需之民夫,工钱却须多给,就以惯例加上五成为准,孤身来台者优先录用,务使他们尽快挣到养家娶妻之钱。”

想了想,萧统又说道:“从如今的驻军中调人,轮流驻防铜矿,严防有人破坏和窃取矿石,犯案者,杀无赦!”

于是铜矿的事情很快就定了下来,这马南宝这次出去,收获却是很多,几乎成了勘矿专家,铁矿银矿甚至金矿,都被他发现,当然倒不是马南宝真有这专业知识,而是他和那些原住民酋长关系甚笃,而对于这些酋长们来说,那些光彩闪耀的金属,对于他们并没有什么大用,慷慨的给了据说是上天之子的大宋天子,却也无妨。

既如此,萧统就很干脆的成立了造矿处,直属于中书省,马南宝兼任尚书,正三品,这下子,马南宝就一下子成为朝廷炙手可热的人物,而开矿有多大利润,却是众所周知的。

好在这马南宝也是知趣,当即提出自己权力过大,要求皇帝派人监督,于是萧统也就不客气,在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