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日出厓山-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外,此时宋军名义上还有二十万众,可是实际战斗力却很是不堪,没有办法,裁军是必须的,可是目前宋军却基本是兵为将有,萧统刚刚把裁军的说法一提出来,马上遭到群臣的反对,文臣们说形式危急,断不可裁,武将们更是不能接受自己的命根子被人动。只有到了这时候,萧统才发现,自己的皇权,竟然是这么的经不起考验。

厓山之时,之所以萧统一言,万军呼应,那是因为所有人都已经面临死地,除了求生,他们几乎没有别的欲望,可是如今到了流求,形势稍安,自然人人都有了自己的想法,这时候,就得靠实力说话了,所谓的天子之威,就很值得玩味了。

在几名士卒的护卫下,萧统幼小的身躯迎风而立,温暖的海风吹拂着,萧统似乎隐然看见了对面的大陆,那是他,他们永远的故乡,是他们的出生之地,当然,也必然会成为他们埋骨的所在。

反攻大陆,从经略台湾做起!

。。。。。。。。。。。。。。。。。。。。。。。。。。。。。。。。。。。。。。。。。。。。。。。。。。。。。。。。。。。。。。。。。。。

诸位不好意思,今日第二更现在才放上去,女人啊……恩,三江的数据很是惨淡,大家多多支持下小白吧,把你们的推荐票和书架贡献出来吧,多谢了。

第二章 传檄

 很明显的,在宋军突然连夜消失后,张弘范所部此次行动,已经算是失败,虽然从损失上来看,元军可以说是大获全胜,只可惜从战略上来说,元军确实彻彻底底的失败,毕竟这一次,是全歼宋军,湮灭宋朝最后希望的良机,可是,如今宋朝在付出了巨大的损失后,却依然成功的把主力转移,而且关键时,赵家最后的嫡系,赵昺依然还在,这面大宋的旗帜,还在!

没有意外,忽必烈自然大发雷霆,这下子,原先张弘范等人立下的汗马功劳,自然要重新说道说道,虽然等到张弘范和李恒星夜返回大都述职时,忽必烈在群臣的苦苦劝谏下,没有把张弘范等人打入天牢,却也让他们回府“养病”。

同时,忽必烈还下令迅速集结两广三闽之兵马钱粮,并手书令蒲寿庚迅速起兵,趁宋廷立足未稳,迅速拿下台澎。

只是这时,深知宣传作用之大的萧统,已经密令张顺张贵精选数百死士,前往江南,两广,河南乃至燕赵各大城邑,四处张贴陆秀夫起草,以宋祥兴皇帝名义发表的《告天下士农工商书》。

在热情洋溢的歌颂完宋军的勇敢坚贞和不屈后,然后在对岳飞等人大加赞颂后,顺便给另一位名臣韩侂胄平反,对于其开禧北伐的勇气和忠贞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告示中写道:“今上以冲龄之尊,将百万之众,天子旌旗,虽漫卷狂风而不倒,大宋雄威,岂夷狄孽种所可撼?”,又再次引用了开禧北伐时朝廷的檄文“蠢兹逆虏,犹托要盟,朘生灵之资,奉溪壑之欲,此非出于得已,彼乃谓之当然。衣冠遗黎,虐视均于草芥;骨肉同姓,吞噬剧于豺狼。兼别境之侵陵,重连年之水旱,流移罔恤,盗贼恣行。边陲第谨于周防,文牒屡形于恐胁。自处大国,如临小邦,迹其不恭,如务容忍。曾故态之弗改,谓皇朝之可欺,军入塞而公肆创残,使来庭而敢为桀鹜。洎行李之继遣,复慢词之见加,含垢纳污,在人情而已极。声罪致讨,属故运之将倾。兵出有名,师直为壮,况志士仁人挺身而竟节,而谋臣猛将投袂以立功”来号召天下百姓,不要屈服于蒙古鞑子的淫猥,蒙古人比女真人更可恶,绝对不能屈服,必须坚持到底,然后又说当今天子虽然冲龄,却有孔融甘罗之故事,且当今天子之贤德圣明远超常人,要不怎么有厓山绝对逆境下的大胜呢?

最后,布告中再次提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敕令天下士农工商,于各地重树大宋旌旗,诛杀夷狄丑类,他日光复旧土,指诚山河以盟,若要为虎做苌,必有灭顶之祸。”

很快,这天子诏书迅速风行天下,无论杭州苏州,汴梁甚至是大都,街头巷尾都贴着这份诏书,当然都盖上了皇帝的玉玺,这下子,天下震动!

不消说,茶馆酒肆,书斋画舫,这份诏书马上被以最快的速度传了出去,上至王侯公卿,下至贩夫走卒,都晓得,大宋天子不仅还在,还传檄天下,要求天下人揭竿而起,抗元兴宋。

元廷自然不能没有反应,震怒的忽必烈当然下令迅速追查,可是这些布告都是被人夜里贴上的,等到白天被人看见,估计人早就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特别是当忽必烈听说几乎所有的名城大邑都出现了这样的诏书后,一时急火攻心,竟然昏死过去。

虽然如今,蒙古大军已经占领了全国的大部分地方,而且真正有权有军队的人也不会现在就轻举妄动,可是,还是有不少人宣布为大宋皇帝效忠,尤其是不少的山贼,更是直接挂上了大宋的九爪金龙旗,再给自己安上种种官职,声称是得到了大宋皇帝的敕封,代天巡狩。

至于士林之间,那就是炸了锅了,虽然鞑子一向对书生士人打压甚重,可是毕竟元朝的统治还没有彻底稳固下来,读书人还是有空间和条件说话的,况且,就算最最高压最最专制的天朝,那些有道德勇气和良知的人,都能不惜身家性命的去何专制和权贵作斗争,何况是读书人地位如此崇高的宋代?

天子传檄天下,自然让这些狂热的读书人们欣喜若狂,他们可不管鞑子会如何怎样,如今天子都说话了,大宋中兴有望啊,这些浪漫的读书人自然是日夜置酒高会,畅谈天下大事,为天子出谋划策,四处鼓噪舆论,大造声势。有串联学生同好的,有著书立说的,有要捐资助军的,有决心投笔从戎的。

那些更爱国更愤青的,甚至直接趁着酒劲,挽起袖子,声称现在就要出去,振臂一呼,率领忠贞之士冲进鞑子的皇宫,荡平蒙古铁骑,迎回天子銮驾。

至于天子说如今驻烨流求,这更是没得说,无数的读书人直接表示,渡海来投,报效国家。尤其是江南的读书人,很多人直接就开始预备船只,决心东渡流求了。而那些富商大贾,也纷纷四处打听,虽然不可能真的因为一封布告就如何怎样,却也还是很是关心。

一封布告,天下震动,也是不容易的了。

。。。。。。。。。。。。。。。。。。。。。。。。。。。。。。。。。。。。。。。。。。。。。。。。。。。。。。。。。。。。。。。。。

晚上七点,十一点各自还有一次更新,大家多多支持,多多收藏,多多投票啊,多谢了。

第三章 建府

 按萧统的意思,皇帝的銮驾应该摆在金门或者厦门,便于迎接预期中将会大量来投的汉家军民士人,再者,金厦毕竟和大陆很近,严格说起来,表示和大陆尚算相连,而若是单单占据台岛的话,就像割据一方一样,对中原的号召力就不够了。就如同后世的那两个敌对政权一样,大陆固然没得说,不拿下金马的目的,就是因为台湾保住了金马也就保住了和大陆的联系,而对面也很有默契,无论世界警察怎么施加压力,也绝不弃守金马。

小皇帝这番话合情合理,自然群臣也没有反对的道理,不过张世杰上奏说漳泉一线用兵之地,而蒲贼如今势力正炽,攻取不在一时,以稳妥起见,先以巩固流求为宜,萧统略一思索,也就答应了。

既然来了,萧统就决定,要彻底大干一场,首先,萧统为了方便起见,就下令把流求改为台湾,称台湾路,台湾岛上的其他地方,也大致按照后世的称呼改名,鉴于目前的台湾几乎没有什么人口,更遑论设官束民,因此小皇帝只是一说,谕旨也就颁行了。

台湾路辖台湾本岛,澎湖,琉球,当然字面上还有吕宋等南洋诸岛,目前虽然不在宋军控制之下,不过萧统早就下定决心,要尽快将东洋和南洋控制在手中。台湾路设制置大使,由枢密使张世杰兼任,治所在台南,当然如今的台南还是只有几千顶帐篷和几百间小木屋。

至于台湾本岛,萧统决定建立台湾州,以工部员外郎马南宝任台湾知州,这马南宝本是诤臣,刚直有余,远见不够,又有读书人的天真,因此萧统还是把他调到民政上来,主持台湾的开发,反正萧统也没本事半年造出蒸汽机,然后大炼钢铁,目前能做的也就是垦荒生产,屯田积谷罢了。

由从六品升到正四品,马南宝自然高兴不已,连连表态,说要把台湾府治理的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而这马南宝虽然不懂军机,可是毕竟是读书人,那股子气节和狠劲还是有的,皇帝任命书一到,这马南宝居然像后世某个“走透透”的政治人物一样,当着皇帝的面,对天盟誓要走遍台湾府的每一个角落,一定把百姓放在心里。

萧统自然很高兴,只是想到后来那位宋省长的下场,却怎么都有点别扭。

至于安抚原住民的工作,理所当然就该是马南宝的职责了,萧统还专门给了马南宝一大堆玉石之物,让马南宝适当的时候可以机动处理,却又惹得这么马大人跪地痛苦,要求皇帝节俭,倒让萧统哭笑不得。

至于台湾的行政区划,萧统为了避免麻烦,同时也为了给一直跟着自己的其他大小官僚们个位子,免得他们闲出事情来,干脆大笔一挥,直接按照后世的行政区划,在地图上标出台北,高雄,花莲,屏东这些地方,当然那些如台北市和台北县之类的,干脆就合并算了。

当然萧统虽然学识尚算不错,却也没有神到能记清楚后世的地图是怎么画的,因此也只能按照大概的位置御笔一钩,也没有考虑地形啦部落啦这些问题,更遑论可能带来的麻烦和争端,于是乎台湾就被分成17个县,这样一来,就空出了17个县令。

没想到,萧统临时起意之下,群臣听到风声,居然马上蹦达了起来,也是啊,以前虽然大家都是位极人臣,或中枢机要,或封疆大吏,后来虽然小朝廷已经不行了,也没什么可争的了,无非是尽忠而已,因此也就不在乎那么多。

可是如今,朝廷又有了一块土地,虽然很小很小,可是那也是土地不是?既然有了土地就会有百姓,就土而临民,才是做官的高境界,再说了,如今呆在皇帝身边,虽然能时时见到皇帝,引起他的注意,可是说起来,还是去当个地方官实惠,怎么说有实事做,不然整天拍胸脯表忠心也没啥意思。什么?您说没油水?谁跟着皇上是为了油水啊?我们这是忠贞,懂不?

萧统这下子可算是后悔死了,当时当着张陆二人面把自己想法说了出来,张陆二人虽然微微有些疑虑,却也没有说什么,毕竟这点子小事情,也没有进谏的必要,反正这台湾岛有没有州府县都无所谓,人影还没几个那。

可是这些闲散官员们的激情却也让张陆二人始料未及,这里面六部郎官,御史台官员可有不少,清流更是大有人在,平素里也颇为忠贞,可是如今有了县官可做,这群人却马上都跳了出来,有的寻求同盟,有的寻求靠山,胆子大的甚至直接行贿,虽然如今这穷乡僻壤的,能贿赂的很可能只是“祖传玉佩”或是“武功秘籍”之类的,可是,连李福都受到了珠宝玉器一大堆,更何况其他?

等到陆秀夫和张世杰委婉的告诉皇帝,说如今很多人已经缠上了他俩时,皇帝震怒了!

“这群狗材!真是狗改不了吃屎!”萧统忍不住开始骂人,“不就是一个县令吗?这是什么时候?朝廷还在危难之际,这群狗材就又把贪赃卖放,贿赂公行这套又拿出来了?这些人全部该杀!”

。。。。。。。。。。。。。。。。。。。。。。。。。。。。。。。。。。。。。。。。。。。。。。。。。。。。。。。。。。。。。

今日第二更,十一点左右还有一次更新,大家多多支持啊。求收藏和推荐票,多谢。

第五章 选官(1)

 “陛下!”陆秀夫和张世杰吓得马上跪下,也不知道为什么,自从厓山海战前几天起,这他们日夜守护的小皇帝,突然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且不说那种凌人的气度,频出的妙语,犀利的目光,就是那小皇帝随便一句话,也要让手下人琢磨好久。

要说一点怀疑没有,也不是,可是毕竟这是自己看着长起来的,从卫王开始就一直守护着他,一路走来,始终如一,加上古人迷信,认为天子之威,上天所授,皇帝有慑人的气势也是理所当然的,且如今的危局下,也需要皇帝这面旗帜。

虽然皇帝发飙,可是事情还是得办,张世杰和陆秀夫对视一眼,还是有陆秀夫说道:“陛下,如今台湾刚刚建府,诸事繁杂,虽然马大人公忠体国,毕竟难以兼顾,这十七县令乃是台湾根本,干系重大,还请陛下……”

萧统稍微压下心中怒火,一想也是,而且这县官也真不是谁都能当的,县太爷就是百里侯,一县之内事无大小都要操心负责,具体的事务都得让他们经手,萧统既然决定把台湾建设成兴宋灭元的根据地,自然不能忽略了县级这个帝国大厦的根基。

而且,中国特殊的官僚体系,生命力之顽强简直不可想象,后世那个红太阳,穷极一生之力,也没能击溃它,可是随着红太阳驾崩,这几乎垂死的官僚集团马上翻身,从此牢牢的攥住了一切,再没有给人任何机会。

千百年的文化积淀,毕竟不是可以随意撼动的,可悲的是,先后入主中原的蒙古人和满洲人,虽然敢于大肆的摧毁华夏文化,却始终没有动摇官僚集团的根基,而且他们的上层贵族反而都被这支强大的官僚集团所同化,由此可知他们能力的强大了。

萧统只是稍微掂量了一下,就明白已自己的能力和实力,短时间内绝没有任何可能和官僚集团对撼,就算他现在名义上有军队,可是军队,自打五代以后,可也是官僚集团的自家人哦。

平静了一下情绪,萧统微微歉然的冲陆张二人一笑,道:“二位,朕方才失态了“,顿了一下,接着说道:“陆相所言甚得朕心,如今台湾刚刚建府,规模粗具,正是一直以来追随朕的忠臣们大展拳脚的时机,朕,是绝对不会忘记他们的。”

见张陆二人脸上闪过喜色,萧统心中微微苦笑,毕竟张世杰和陆秀夫,也是官僚集团的自家人啊,就是自己这个皇帝,不过也是因为赵家被大多数官僚集团推选为代言人罢了,虽然如今不是东晋时期皇权衰落,大臣可以肆意废立,可是宋朝皇帝的集权程度,比起元明清来,就差很多了,加上太祖有“不杀士大夫”的祖训,因此有宋一朝,文人大夫,一直都对皇帝不是太感冒,忠贞当然是不缺,却总是少了些敬畏,当然,除了宣和年间实在是不象话以外,那些谄媚的失去了最基本的尊严的佞臣也少了许多,毕竟宋代,如果有这样人出现,连皇帝都敢当面顶撞的文人集团一定会死抓不放,不依不饶,一定会将其批倒批臭,绝不姑息。

看起来,自己一直痛恨无比的明清高度集权,还是有其历史进步意义嘛,虽然只有一点点,可是哪个人会嫌自己权力少呢?萧统虽然醉心于民主自由,可是他也清楚的知道,在这个年代搞什么议会宪法纯属脑残,他能做的,首先是确保中华文化的传承,肃清夷狄孽种的干扰,至于其他,也只能因势利导了。

想通此节,萧统也就对那些人抢官的事情释然了,不过,就算这些事情,必须得依着官僚集团,可是我总能从你们里面挑出最好的吧,见陆秀夫一脸的忠贞,很明显对此事,陆秀夫很是上心,萧统关切的问道:“陆相,如今尚有七八十文官闲散吧。”

“回陛下,一共八十三人,其中三品以上尚有二十四人。”陆秀夫不愧为宰相,对于这些是记得清清楚楚。

“唔,”萧统摸了摸下巴,“那么,这些人有多少人送礼给你们了呢?”萧统玩味的问二人道。

“这……”显然二人都面有难色,毕竟这怎么说也算是贿赂。

“爱卿们不必担心,这是惯例,朕知之已久。”萧统一看就明白了,不过陆秀夫还是跪下请罪道:“回陛下,微臣只收了荆南安抚使安丰的一副亲笔字,那副字写得委实大气磅薄,微臣也就没有推辞。”陆秀夫虽是请罪,却也神色坦荡。

张世杰更不消说,如今他乃是实权派,当武将的哪里会拒绝?因此张世杰更是坦率承认自己收的不少,不过他保证,那些不适合当县令的人,他们的东西可是一点没收。

萧统有些好笑的看着涨红着脸的陆秀夫,问道:“陆相以为那安丰如何?他可是二品的安抚使啊,那县令可是七品那,还有,他请托那个县令?”荆南由于很早就失陷了,因此荆南安抚使说不好听点就是虚衔。

陆秀夫微微犹豫了一下,然后神色坚定的说道:“回陛下,安丰要求知县连江。”这金马厦都被萧统改成了现代的名字。

“连江?”萧统一听,很是诧异,没想到他居然自愿去条件最艰苦的外岛连江?

。。。。。。。。。。。。。。。。。。。。。。。。。。。。。。。。。。。。。。。。。。。。。。。。。。。。。。。。。。。。。。。。。。

今日第三更完成,大家多多支持吧,投票和收藏急需中,多谢大家了。

第六章 选官(2)

 当然,这里说的连江,其实就是马祖,马祖列岛背靠台湾,面向大陆,形势险要,乃是兵家必争之地,对于台湾的海防极其重要,这安丰居然能主动要求镇守此地,看起来也不是普通人,萧统不由来了兴趣,就让陆秀夫招他进来。

安丰四十余岁,身材高大,面容清癯,嘴角有痣,双目炯炯有神。他进来后,神色从容,步伐稳健,恭敬行礼,口呼万岁,让萧统对他印象好了许多。

看对方也是明白人,萧统也就不绕了,径自说道:“慕白,朕听说,你向君实请托,欲镇连江,可有此事?”随着萧统渐渐和臣子们熟悉起来,也对几个熟悉的大臣直呼其字了。只是张世杰行伍出身,又是北地来投,一直没有表字。

安丰再次拱手,坦然道:“回陛下,却有此事,臣不敢隐瞒。”

“唔,朕没有记错的话,慕白你应该是荆南制置大使,怎么要去那连江偏远之地呢?”萧统有些好奇的问道。

“回陛下的话,因为连江之地,非臣去不可,他人去守,则连江必陷,连江若失,则台湾不保。”安丰依然神色平静的说道,可是萧统却隐然可以感觉到他的坚决。

“慕白大胆!”陆秀夫见安丰说话一点也不客气,忍不住出言吒道,当然谁都能看出来,这其实是陆秀夫给他打圆场那。

萧统却不以为意,在他那个时代,酒香就怕巷子深,机会你不去争取,就没了,因此对于安丰这有些犯上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